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幼儿故事

在线幼儿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幼儿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线幼儿故事

在线幼儿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长;教师;家长;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5-0024-03

近年来,各类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频发,已成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重大问题。此类事故能否得到公正处理,与园长、教师及家长所具有的法律认知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部分园长、教师及家长的深度访谈,了解了他们对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认知水平,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供幼儿园管理者参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解园长、教师及家长对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认知,研究者选取了江西省吉安市两所幼儿园(农村园A和城市园B),深度访谈了这两所幼儿园的2名园长、6名教师和4名家长。分别对A园和B园的园长、教师和家长进行编号。

本研究围绕以下几个法律问题对受访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访谈:(1)幼儿园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范围有多大?(2)幼儿园与在园幼儿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法律关系?(3)幼儿园承担赔偿责任的经费来源是什么?(4)当在园幼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之后。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幼儿园的责任承担以及与在园幼儿之间的法律关系

关于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问题,有7人认为幼儿园只有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责任,有4人认为幼儿园无论是否有过错都应该承担责任,有1人认为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并严格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来追究责任。

在幼儿园与幼儿之间的法律关系上,调查显示,有4人认为幼儿园是幼儿在园期间的教育管理者,其余8人认为幼儿园是在园幼儿的监护人或者临时监护人。

B园园长:我觉得在园幼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如果幼儿园方面有过错,包括教师和保育员在工作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幼儿园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幼儿园没有过错,就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这个在国家颁布的《人身损害赔偿解析》中有明确规定。

B园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受了伤,幼儿园当然要负责。我们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就是希望幼儿园能帮我们照看好孩子,不让孩子发生任何伤害。这是幼儿园的义务。

可见,受访人员对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认识并不准确。《侵权责任法》第38条明文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由此看出,在园幼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即如果在园幼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首先推定幼儿园一方有过错,如果幼儿园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并尽到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则可以免责。另外,在幼儿园与幼儿法律关系的问题上,受访人员大多把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等同于监护人的监护职责。我国《民法通则》对监护人的范围有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在其列。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幼儿园对在园幼儿承担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对幼儿的生命安全负有管理、监督和保护职责。明确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厘清幼儿园与在园幼儿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2.幼儿园对在园幼儿的管理范围

调查中,有6位受访人员认为幼儿园对幼儿的管理仅限于在幼儿园正常的作息时间内,有2人认为还应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有3人认为管理范围应该从家长把孩子交给幼儿园起到幼儿园放学把孩子交到家长手里为止这段时间,有1人认为还应包括放假时间(含寒暑假)。

B园教师:幼儿园对幼儿的管理应该只限于幼儿园的正常作息时间内。在其他时间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是不需要负责的,因为这段时间不是幼儿园和教师的正常工作时间。

A园家长:孩子才4、5岁,需要成年人照看和管理,幼儿园对幼儿的看管应该是从早上进幼儿园起到下午出幼儿园时为止的整个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幼儿园都有责任并且要负责赔偿。

事实上,幼儿园作为保护和教育在园幼儿一种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对幼儿的管理范围应该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职能相联系,其职责范围的界定标准应采用“门至门”原则,即幼儿从进幼儿园到出幼儿园这期间参加的所有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如果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发生幼儿人身伤害事故,幼儿园一般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果由于幼儿自身原因,比如先天性的疾病(哮喘、癫痫、心脏病)或体质弱等产生的伤害事故,幼儿园是否要承担责任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了。一般来说,家长应事先向幼儿园告知幼儿的身体状况,而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体检时若发现幼儿有身体健康问题,应及时告知家长,并随时注意幼儿的身体状况,给予适当照顾。若幼儿园未尽到照顾义务而发生幼儿人身伤害事故,幼儿园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反之,幼儿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无须承担责任了。

3.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赔偿资金的来源

幼儿园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通常没有为幼儿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准备好赔偿金。那么,幼儿园该如何担负幼儿人身伤害事故中的赔偿责任呢?调查中,有5人认为可以通过保险制度,有3人认为应该通过上级行政拨款,有1人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募捐,还有3人认为应该从幼儿园收取的保育费中支付。

然而,当被问及幼儿园是否已动员家长为在园幼儿购买保险这个问题时,两位园长均表示只有很少的几位家长为幼儿购买了保险。事实上,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使损害赔偿社会化,无疑是解决幼儿园赔偿资金来源问题的一剂良方,西方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然,这还有待于整个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投保资金,从而把办园风险和赔偿责任适当分散,既保护了受害幼儿的应有权益,也为幼儿园分担了赔偿责任。

4.在园幼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幼儿园的应对措施

调查发现,所有受访人员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基本一致:首要的任务是及时救助受伤幼儿,在救助幼儿的同时应尽快通知家长。两位园长认为,幼儿园除了要尽到救助和通知的义务外,还应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请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很多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在应对中小学学生发生伤害事故时的通常做法是在学校有条件、有能力的情况下实施紧急救护,或及时送受伤学生去就近医院救治,同时通知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这是有效化解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取得家长谅解的最有力措施。幼儿园发生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时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以达到合理、有效处理事故的目的。

三、讨论和建议

本次调查中的园长、教师及家长对在园幼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认知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与园长、教师及家长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关,二是与涉及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目前不甚健全有关。此外,由于当前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完善,事实上很多幼儿园并没有为在园幼儿代购保险,导致伤害事故发生后,各方在赔偿问题上常常出现较大纠纷。为了有效防范和处理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研究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强园长、教师及家长的法制教育

园长、教师及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直接影响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公正处理,也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师及家庭各方合法利益的维护。因此,一方面,园长和教师要深刻领会《教育法》和《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明确幼儿园与在园幼儿之间的教育、管理、保护等法律关系以及事故发生后幼儿园的归责问题;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学会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幼儿及自身的合法权益。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对幼儿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在幼儿出现人身伤害事故时能够更加理性面对,从而减少与教师、幼儿园之间因为幼儿伤害事故产生的不必要的误会乃至纠纷。

2.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对幼儿园来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的巨额赔偿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对此,建议幼儿园通过投保的方式实现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风险分担。投保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购买园方责任险。它主要针对幼儿园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时由于意外而造成第三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保险。这类保险一般可由当地政府和幼儿园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投保。二是为教师购买教师职业险。这类保险在国外比较普遍,如美国的相关法律就要求为教师购买侵权责任险,以帮助那些在幼儿伤害事故中负有赔偿责任的教师。日本则是成立学校健康会,为在学生伤害事故中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教师提供帮助。㈨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为幼儿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这是人身保险的一种,可以成为园方责任险的有益补充。

3.建立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及应急预案制度

为了尽可能避免在园幼儿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保护在园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幼儿园伤害事故预防及应急预案制度,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作出反应,高效、有序地组织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一旦发生,幼儿园最重要的职责是尽快救助受伤幼儿和通知他们的家长,这应该成为所有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方益权,学生伤害事故赔偿:以相关司法解释和法规规章为中心[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06.

在线幼儿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线条画;教学;生活情境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70-01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线条画是幼儿最感兴趣的画种之一,特别是自由画画时,他们热衷于用线条来装饰画面,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孩子如此喜欢线条画?通过分析幼儿期心理发展规律与线条画特点,我们认为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幼儿的感知发展已具备了发现事物内在与外在的关系以及发展事物间具有共同性的能力;二是幼儿的思维发展已经具备了对各种概念的掌握和判断,对于各种形状的线条可以正确识记;三是线条是绘画的基本要素;四是线条有富于变化并且简单易学的特点;五是线条黑白画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及在幼儿丰富的彩色画中独树一帜,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绝大多数幼儿对画画积极性来之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与欣赏。

一、线条画的内容生活化

教师着手整理以往绘画中的线条画内容,在实践操作中我们遵循:

1、生活化的内容。在线条画教学中,我们从幼儿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选择那些能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的物体作为幼儿学习的教材,使幼儿更容易也更愿意去表现和表达。在小班从画身边的物体(水果、饼干、毛线团、鱼、蜗牛等)开始,还有画自己的身体(小手、头发、脚丫、自画像、爸爸妈妈等);在中班我们选择:花仙子、毛毛虫、乌龟、刺猬、孔雀等动物为主的内容,在大班我们根据幼儿想探索周围世界的特点,选择如:海底世界、飞鸟王国、外星人、阿拉丁神灯的故事等等。所表现的内容是幼儿生活中的物、象,比较生活化,这样就容易唤起幼儿的先决经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大班幼儿线条画《外星人》中,由于幼儿刚好进行主题《我们的地球》,孩子们在主题中已急于了解外星人的秘密,因此当老师拿出一张长相奇怪的“人”时,幼儿就产生了观察的兴趣:“老师,宇宙中真有外星人吗?外星人真的长这样吗?”“老师。我在电视里见到的外星人不是这样的......“在幼儿的热烈讨论中,老师顺势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各种样子的“外星人”,因此理解起来很容易。最后每个幼儿也信心百倍地画出心中的外星人。

2、寻找生活中的线描花纹,使幼儿发现线描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兴趣有了,可对孩子来说:为什么要学习线描画呢?简单的线条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答案就让孩子到生活中自己寻找吧!那是孩子们学画线描画的动力。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蜗牛身上的花纹就是螺旋线,电话绳也是螺旋线,由此孩子经常自己命名线条,如:蜗牛线、花生线、太阳线(放射线)、蜘蛛线、海浪线、山坡线等等,画上自己发现、命名的具有生命的的线条,孩子画得特别高兴。

平时被忽略的花纹一一展现在了孩子的眼前:衣服上、布料上、家具上、扑克牌上、餐具、装饰品上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线条花纹,线条与图形花纹的有机组合,产生了神奇的美感。孩子采集了自己的发现,我们的墙面上又多了道风景,孩子的感官受到了冲击,学画的积极性持续升温。

二、教学过程生活情境化

1、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运用故事,调动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因此,在线条画教学中,合理巧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生动的故事情节创设情境,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运用具体语言的描述创设情境。因为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他们往往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也比较容易进入游戏情景。所以在线条画教学中,线条是比较抽象而又单调的“语言”,我们就必须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实施在教学中就是过程的情景化。

例如,在“认识点、线”中,把点拟人化为“点宝宝”,并以“点宝宝变魔术”的情节贯穿始终,把枯燥、单调的点变成了形象的胖子、瘦子、爱睡觉的点宝宝、会跳拉手舞的点宝宝……,激起了幼儿极大的学习欲望,“你想变魔术吗?”教师的一句话更是引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接下来的认识线中,以“线宝宝跳舞”的情景设置,激起幼儿积极大胆的想象,幼儿已能把直、弧、曲线形象地想象为会跳圆圈舞、拱背、向左右扭腰等各种线宝宝,并且幼儿都积极愿意去尝试学习。

2、巧用声音创设情境,唤起表现欲望。比如幼儿画《漂亮妈妈》,放上抒情的歌,那优美的旋律,让幼儿充满了对妈妈的爱意,幼儿在爱的情感驱动下,在特别欢乐的氛围里首先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又紧密围绕表演情境进行大胆想象,从而唤起幼儿的表现欲望,产生灵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破过去一贯的传统临摹的教学模式。

在线幼儿故事范文第3篇

摘 要

幼儿阶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目前,生命教育在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正逐步兴起,而在幼儿教育中却较少得到关注。幼儿的生命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忽视生命教育,当代社会对死亡话题的忌讳,传媒对幼儿教育的误导等三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家园共育的措施,以促进幼儿生命教育。

关键词

幼儿生命教育 死亡教育 家园共育

很多人认为,生命复杂而又深奥,在幼儿阶段就开展生命教育不切合实际,等孩子大了再说[1]。其实,幼儿从三四岁开始就对“死是什么”“我从哪里来”这类问题充满了好奇,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契机;另外,幼儿阶段是人格发展奠基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从小让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幼儿阶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目前,生命教育在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正逐步兴起,而在幼儿教育中却较少得到关注。

一、生命教育与幼儿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在我国,香港地区于2002年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公民教育和价值教育;内地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的生命教育始于2004年。

目前,关于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可谓百家争鸣。这里引用冯建军[2]的观点,他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幼儿生命教育指的是在尊重幼儿发展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等途径[3],让幼儿认识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的关系,最终让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达成全人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忽视幼儿生命教育

现在看重分数和技能的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仍然盛行,不少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接受才艺训练,并且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孩子们被当成了学习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完整生命的存在。他们没有太多机会去认识自己、感受大自然,更谈不上去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可能面临生命的空虚感,容易失去生活的热情,甚至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当代社会对死亡话题的忌讳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远古时期的人类能正视生死的话题,而越是文明的社会里,人们越是“谈死色变”。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亦是如此。老师和家长们对幼儿关于死亡方面的问题要么避而不答,要么无法正确解答。因此,幼儿对死亡往往无法获得正确的认知。

(三)传媒对幼儿生命教育的误导

在现代的社会里,电视、电脑等传媒工具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动画片和电脑游戏成了许多孩子的最爱。这些动画片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电脑游戏也让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欢乐。不过,由于孩子们没有渠道得到正确的生命教育,这些传媒中的错误的生死观很可能趁虚而入,并先入为主。电脑游戏包括一些优秀的动画片中都不乏死而复生的情境,这使幼儿似乎觉得生命并不重要,因为生命可以重来。

三、幼儿生命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幼儿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

现行的幼儿教学大纲较少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不少幼儿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教育部门应尽快确定幼儿生命教育的目标,细化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编制幼儿生命教育教材,并进行生命教育师资培训。

(二)通过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

教师应不断探索幼儿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其中,结合绘本和说故事的方法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Jean&Debbie提出绘本在幼儿园教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绘本能拉近成人与孩子间的距离,让彼此能很快的以绘本的内容交流、讨论。教师可精心挑选幼儿能够理解的生命教育绘本作为教材,透过绘本故事的分享,丰富幼儿生命的经验和知识。教师在使用生命教育绘本进行教学时,应让幼儿感受故事、参与故事并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做到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让幼儿通过体验和参与故事主动地构建生命知识观和价值观[4]。

(三)家园互动,促进幼儿生命教育

开展幼儿生命教育自然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如何将幼儿生命教育的理念推广普及给家长呢?

首先,幼儿园可利用多种渠道向家长普及生命教育的知识。比如,可借助网络平台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可以编订《幼儿生命教育家长读本》等材料指导家长开展幼儿生命教育,也可以举办讲座或交流会的形式让家长进行学习。

其次,共同阅读亲子共读绘本可在幼儿园或班级设立生命教育绘本的图书架,让家长和孩子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绘本带回家一起阅读和交流,共同体会书本中的生命寓意。另外,家长要注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命教育绘本与幼儿分享。Jim Trelease在 “朗读的禁忌”中提到的:“别读自己不喜欢的故事,因为你的不喜欢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反效果”。所以,只有家长只有选择喜欢的生命教育绘本才能让幼儿也喜欢。

总之,幼儿的生命教育需要家园同心,不仅需要教师和家长从观念上认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还要通过不断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幼儿更好地了解生命与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淑凤,刘红敏.倡幼儿生命教育,奠精彩人生根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3:109-110

[2]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在线幼儿故事范文第4篇

自2006年意大利波里文化项目诞生以来,它的数字故事工具已被超过7620名包括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使用,年复一年开展。在意大利的传统学校环境中,历时数月,被应用于日常的完整的班级活动。

波里文化项目是一个意大利的学校竞赛,它要求班级在不同的科目中完成多媒体叙事,这些多媒体故事必须使用“1001故事”——米兰理工大学HOC实验室发明的一种流线型创作工具来进行制作。这种叙事格式基于两层结构:(1)短故事,由若干个标题构成(通常建议四到七个);(2)长故事,由附加上子标题(建议三到五个)的标题构成。在“1001故事”的教育版本中,每个标题或子标题由音频、文本及一段序列显示并与音轨同步的字幕图像组成。而专业版本还支持其他媒体,如动画和视频。

这个平台方便、简洁并支持多渠道输出。它是基于网络的,支持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去定义及更新叙事结构,并能轻易满足媒体单元的上传,如mp3、jpg图像、文本。通过在小学中的观察得知,它的平均学习时间为20分钟。一旦叙事完成,将会启动作品的发行(由米兰理工大学管理),立即产生同一叙事的好几个版本:网站版、播客版、CD-ROM脱机版(可以被学生及其家庭使用)、手机版或标准电话版(只包含交互音频)。

在第一年(2006至2007年度),此项目的比赛只针对高中。当时我们认为,这种任务对于更小的学生而言太难了。然而,一所小学用一个“自愿提交”的作品证明了他们的成功。因此,在2007至2008年度,竞赛也对小学和初中学校开放了。此后一所幼儿园“自愿提交”了一份作品,所以2008至2009年度,各学段的班级都参加了进来。下表显示了参与班级的数据(对应于约17100名学生)。在最初注册的参与者中,有75%的学生完成了任务,50%的学生提交的作品参加了竞赛(评奖过程历时将近2个月)。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定量和定性数据对它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包括对数字故事的团队分析、对教师的在线调查(大约有60%的教师每年都会参加);焦点团体及半结构式访谈,分别涉及参与教师的10%和5%。在对当地一所小学长达三个月的情境调查中,我们的团队成员在教室或计算机室里与24名10-11岁的孩子及他们的教师一起工作并对他们进行了观察。学校中成功采用数字故事的条件

要在一个班级中介绍像数字故事这样的基于ICT的活动,首先需要一位坚定的、有开创精神的教师。教师通过有效的工具、良好的组织和适当的方法将使这个活动进入良性循环。在故事创作中,团队的组织、任务的分配和动机都是至关重要的成分,而必要的工具则是促进教师有效参与的相关因素。在我们的例子中,使用“1001故事”已经证明了它的易用性。同时,我们收集了一些班级作品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在线数据库,通过它建立精确的指引和案例的示范。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作品已经产生了其他作用,如被用于课程介绍,作品“罗马帝国时代的米兰”(图1),就在班里用来讨论罗马的文明。

现实生活语境下共事的抛锚故事

来自于全班分享的真实生活经验的故事更能激励学生们参与。在波里文化项目中,大多数来自于各年级、学校的故事是根植于整个班级所进行的真实生活经验,如旅行、参观、探索或科学实验。例如,波里文化项目2008至2009年度的一个小学获奖作品是基于森林地区的班级旅行。在此案例中,学生们虚拟了遇到神秘生物的神奇虚构故事,而真实的经验为整个叙事创造了强大的背景。

在我们看来,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会激励参与者选择现实生活环境建立一个叙事:(1)在波里文化项目竞赛要求中,集体项目胜于个人故事,这个条件强烈需要分享共同经验作为参考;(2)攒隋境学习理论的解释,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其发生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作用结果,因此,选择真实的生活经验将促使学习真正地产生。

例1:主持人:参观文化遗产的设置(小学)。为创建“罗马帝国时代的米兰”(图1),一个班级10-11岁的学生参观了当地考古博物馆和在米兰市的一些相关景点拍照、绘图并查找了关于罗马城市历史的解释。这个故事叙事的经验产生了长久持续的效果:在与家长、学生和教师的访谈中,他们强调,两年后他们仍然记得关于它的一切!

例2:主持人:“石头,鹅卵石和岩石”报告了课堂上完成的艺术实验(图2)。这是一个关于如何教导幼儿园的孩子们将石头转换为精美艺术品结构的应用。这个项目的结果显示,即使是非常小的孩子(5岁)也能参与数字故事活动。

叙事是多元化的

一个“有效的”叙事工具必须在易于使用和不扼杀使用者的创造力之间取得平衡。由前所述,“1001故事”显然相当“严格”:信息架构是固定的(一组主题和副主题),用户可以插入的内容类型也受到限制(文字、图片和音频)。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收到了一些带着不同“诠释”的作品。例如,来自欧洲的建筑师马里奥·博塔提交的版本显示,仅使用黑色和白色铅笔也能创作出一个杰作。

例1:“打破规则”:马戏团(小学)。“马戏团”,是基于一个为期一年的学校活动,用数种方式“打破”了我们的准则:(1)音频极短全部少于10秒钟,尽管建议长度是一分钟或更多;(2)在音频中,学生们不是在“读”叙事而是像“有经验的演员”一样扮演角色,(3)每个主题只有一个图像,取代了我们的准则中所建议的4-6张图像。因此,叙事的节奏相当快。然而,结果是一个具有引人人胜风格的漫画,孩子们用他们发明的字符集制造出动画效果

例2“意想不到的内容”:“爷爷,和你在一起”是一个扎根于为帮助专门社区中孤独老人的学校项目的叙事(图3)。不同于大多数的传统叙事,叙述的结尾介绍了一些老人写给那些访问他们的孩子们的“音频信”。这个意想不到的内容非常地感人。

由波里文化项目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一,学生们参与了多项活动,如聚集想法、组织团队、设计情节、编写稿本、录制音频,选择及调整图像;其二,学生们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超过了正常学校活动所提供的。

在波里文化项目中,我们每年都针对教育的效益开展具体的研究。我们用两个宏观指标来测量其对学习的影响: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在波里文化项目这三年中,总共有318名成人教育者参与了这项研究:第一年有55名,第二年有110名,第三年有153名,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师。在第三年故事叙事经验总结的末尾,我们对在线提交给教师的网上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我们确定了教育效益的列表,并要求受访者:(1)在一个类似的问题上比较其付出的努力,评估在波里文化项目中获得的效益与在“正常”学校活动中获得的效益的对比结果;(2)比较教育的整体影响。项目用里克特量表收集了各类针对不同效益的自由评论,并为目标的分析进行了编码。

评估表明,76.5%的教师认为整体学习的影响效果是最佳的,22.2%的教师认为是良好的(与传统活动对照得出)。研究显示,77.6%的教师认为波里文化项目比普通学校活动更能显著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67.3%的教师强调学生对他们的故事中所涉及的不同主题的逻辑联系和关系产生了更好的理解。另外,所有教师(67%打了5分,33%打了4分)发现,“1001故事”是培养媒介素养的一种非常有力的工具,即能够利用新技术“有效地创建、使用和交流信息”。

一位教师说:“孩子们有机会使用他们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交流他们的经验。”有些教师则强调在涉及儿童身心障碍的问题或被团队孤立问题上数字故事所产生的效果。一位教师提到:“在我的班上,有一个诵读困难的孩子。他15次甚至20次试图记录下他个人的部分而不想放弃。全班站在他周围欢呼,最后他成功了。”一名教师甚至宣布了他使用波里文化项目经验的意图:“使其他教师理解,使用多媒体能使那些通常比较乏味的主题变得有趣。”

用技术支持孩子们的叙事和故事创作的价值已经被一系列的研究所证明,而且已经被大批的创作工具所应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有潜力的工具:KidPad是一种允许孩子们在二维缩放空间里,通过使用绘画、打字及为优化同步协同输入的超链接功能(如使用多个鼠标)实现同步合作式数字故事创作的工具,它对有形接口的增加和手势识别技术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并研制出了能支持较大团队合作的“魔毯”;StoryMat和POGO项目探索了如何使用操场的隐喻来实现孩子们在故事创作中淘气的合作;2D或3D虚拟环境中同步远程协作式的数字故事创作也已经在例如FaTe2、MOOSE Crossing或MyStoryMaker项目中得到了应用;而PUP-PET则是一个专为孩子们设定的、使用虚拟环境作为戏剧作业的教学基础的案例;Emergent Narrative(简称EN)淡化了作者和使用者之间边界的叙事发展的方法,它是指由人物之间的互动来决定、由用户的选择来控制其叙事演化的故事。

在线幼儿故事范文第5篇

一、善于发现合适绘本,丰富主题活动内容

1.发掘与主题内容相关的绘本。

适合幼儿的主题往往是从幼儿自身、幼儿周围的环境中挖掘的。每次开展主题活动时,都可深入寻找发掘有关的绘本。例如大班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为丰富主题,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动物及人与动物的自然和谐,并产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我们选择有关动物的绘本放入阅读区让幼儿自由阅读,如《大猩猩》、《避开恶猫的方法》、《谁的尾巴》、《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绘本中可爱的动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丰富有关动物的知识。

2.选择与幼儿认知水平相应的绘本。

小班幼儿阅读水平相对较低,通常他们喜欢书中人物的形象,而对故事情节不是很感兴趣,对于故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初层知识性内容的水平。例如小班开展主题《我爱我家》,选择合适幼儿的绘本《我的家》。书里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场景和情节,教师引入活动后,通过自主阅读了解绘本中小朋友的家庭成员,知道爷爷看报纸、奶奶煮饺子、爸爸做运动、妈妈给宝宝讲故事等情节内容,丰富幼儿有关主题知识经验。

二、充分挖掘绘本价值,促进幼儿情感体验

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家庭应重视早期的情感教育,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绘本贴近幼儿生活,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纯洁心灵”的成长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例如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我们选择情感类绘本如《爷爷一定有办法》、《鸟窝里的树》和《长大是怎么一回事》等,绘本中的形象画面及简单易懂的文字更直接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此主题内容的情感体验。绘本《鸟窝里的树》所要表达的“爱、感恩与关怀”是大班小朋友应体验和学会表达的情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展此活动,从“封面导入、自由阅读、师幼共读、情感提升”四大块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探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带领孩子进入关爱的世界,体验爱的情感。读完绘本后可提问:“你喜欢鸟先生和鸟太太吗?为什么?”让孩子们明白鸟先生和鸟太太不但爱护小树苗,而且爱护小宝宝,动物们也愿意帮助鸟先生鸟太太想办法,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帮助别人。

又如绘本《长大是怎么一回事》,通过阅读将“种子逐渐茁壮”和“小孩日益成长”做有趣的对照,种子吸收养分就像小朋友吃饭一样,这样才能快快长大,使孩子们一目了然。小朋友是在妈妈的关心与照顾下健康成长的,从而让孩子学会感恩。此外,还可布置爱心树在主题墙上,把幼儿帮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照片贴在爱心树上,通过分享交流引导孩子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付出,并在生活实践中把情感内化为幼儿行为的内驱力,让幼儿学会感恩关心家人,使《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变得更有意义。

三、巧妙利用绘本内容,促进主题环境创设

主题环境的创造是幼儿的“隐性课堂”。幼儿园环境的创造是幼儿交流的载体,是引发幼儿与他人讨论和交往的平台。运用绘本创造主题环境,不仅可以营造主题氛围,还可以充实主题教学,并调动幼儿各种感官认知、探索主题内容。

1.布置绘本墙,装饰美化主题环境。

班级的绘本墙是开展阅读活动的一个延伸辅助区域,有效整合绘本中的主题资源,用绘本的画面装饰丰富主题环境,不仅温馨、美观,而且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选择绘本《火车火车呜呜叫》创设绘本墙,将绘本中的“一列小火车”布置上墙,提供绘本里的小动物,通过扮演小动物,学习绘本中的角色对话,让孩子与绘本墙互动。通过绘本学习,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名称及上车时要排队,学会安全乘车、懂得相互谦让的道理。又如以绘本《南瓜小房子》创设情境表演,喷绘一个“大大的南瓜屋”放在表演区,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扮演角色帮助小伙伴们,幼儿透过绘本故事学会团结友爱、助人为乐。

2.借助绘本内容,拓展延伸主题内容。

主题墙饰不仅能美化班级环境,而且对幼儿的发展有巨大的教育作用。在开展主题教学时,我们选择与主题有关绘本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延伸并展示在主题墙饰上。例如主题活动《快乐的冬天》分题三“冬天里的节日”,幼儿对中国传统的春节这个知识点感兴趣,因此以绘本《年》为蓝本,在主题墙饰上布置“年的传说”一个版块,并拓展延伸创设“春节的习俗、心愿树”两个版块。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与老师共同布置。在绘本与主题环境的烘托下,丰富幼儿对春节的认识,从主题墙饰中寻找浓浓的迎新年活动,共同迎接新“年”。又如开展主题活动《纸的家族》,发现分级阅读绘本《撕呀撕呀》能自然整合于主题活动中,其中的探究部分“撕纸”,更能加深幼儿对纸的了解。老师在美工区设置一大版块,先用绿色的纸撕出一片深绿浅绿的大草原作为底版;孩子们利用各种颜色的纸张撕出草原上的动物们如奶牛、羊,草原上的植物如小花、小草等丰富内容,师幼共同参与墙饰创设,将绘本中的美丽与诗意带进教室。

四、提倡亲子共读绘本,提升主题活动经验

一个主题的开展,幼儿园单方面难以发挥它的最大教育功能,往往需要家长的配合,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传递给家长主题内涵,促进家园合作呢?以绘本为媒介,促进家园共育,挖掘主题的最大教育价值。

1.亲子阅读,丰富主题经验。

亲子阅读是绘本阅读的运用方式之一。因为阅读区的绘本数量有限,幼儿自主阅读的水平有限,所以在园期间无法真正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所以,幼儿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借阅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例如主题活动《我们生活的地方》,提供绘本《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作为主题内亲子阅读材料之一。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阅读,共同了解城市生活与乡下生活的差异,激发幼儿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班级网站,提升主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