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训练方法

高效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训练方法

高效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打好语言训练的基础。

1、多读好书。阅读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说”,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只有丰富的“吸收”,学生才会尽情的“倾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说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导学生“多读、乐读”,是关键所在。读书,读好书,多读好书,这是“读”的取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把名言警句、哲理语句、精彩片断多朗读并且背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语感,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记忆力,增强其词汇量。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部分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等。

2、摘抄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些读书卡片,按人物、地理、景物、警句、俗语、格言等分类摘抄,并可根据个人的不同喜好和习惯继续分小类,例如人物这一栏,又可分帝王、丞相、天文家、诗从、企业家、作家等等,最后装订,使学生拥有一部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自编词典。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无形之中巩固了学生的记忆,为“说”提供了必要的储备库。

3、叙写感受。学生每读完一本好书,就要前前后后仔细思考,写点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求篇幅的长短,但要叙述的真实,如能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则更好。重点写出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日积月累,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为日后的“辩论”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只有把“说”的基础打好,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闻,才能够随口道来,“说”得得心应手。

二、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想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出示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前,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然后再朗读原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的,最后比较自己表述的和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最终讨论哪种描述更好。如在教学《石榴》:课前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石榴花图,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图中的石榴花,学生刚开始只是简单说出石榴花的花形和花色,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石榴花的外在特点。但是,在朗读郭沫若的《石榴》原文后,学生明白了郭沫若写得比自己好,是因为他能把石榴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以及自己对石榴的喜爱融合在对石榴的描写中。这种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把联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并和原文进行比较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三、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训练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中,笔者就让学生根据骆驼的特点做合理的想象,推想寻到宝回到沙漠后,骆驼会做些什么样的事,然后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推想。在教学《卖油翁》时,请两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把原文的情景再现到生活中,最后再要求观看的同学从小品表演是否到位,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谈观后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让学生之间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组织活动,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语言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如举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乡愁》朗诵比赛,“严师对初中生的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模仿同学竞猜赛等,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要做充分准备,从准备到参加比赛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回归到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笔者针对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不再愿意主动和大人交流思想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了小组采访任务。四位学生成一组,各小组讨论出中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并列举出来,然后集合各小组的问题,列举出中学生最关注的十大问题,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采访,最终总结出不同身份代表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让学生多一次倾听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高表达的要求,明确“指标”。

1、表达要动情。

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以学过的重点课文为本,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或沉着有力,或洪亮激昂,或委婉凄恻……这样长久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色美感,而且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内涵。

2、要学会应变。

就是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说错了话等能机智应变。训练之法有很多,比如老师进行快速提问,学生必须立即做出回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这种练习,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3、表达要精辟。

高效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随着体育的不断发展,现代五项运动应运而生,现代五项运动中包含较多的运动项目,比赛观赏性强,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好。我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相关标准,对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做了详细的规划。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体育项目之一,现代五项运动训练方法,特别是体能训练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五项体能结构特征

现代五项运动中,运动员要在一个比赛日内按顺序完成五项运动项目,而五项运动项目的体能特征又存在较大的差别。现代五项运动对运动员体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击剑项目中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下肢爆发力、上肢力量以及速度和有氧耐力;马术则要求运动员具备下肢流量、平衡能力以及核心力量;跑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速度、稳定性以及较强的上肢力量。

现代五项运动不仅对运动员有不同的体能需求,还会导致运动员不同的能量代谢。击剑比赛中运动员要想赢得比赛,必须移动迅速,精确完成攻防动作,击剑运动要求攻防迅速且具备爆发力,运动中主要由ATP-CP系统提供能量,同时有氧也进行能量供给。200米自由泳比赛为2-3分钟,糖酵解为运动员提供主要能量,高效完成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可达20mmol/L;跑射项目中,运动员完成每组跑步后,心率约为180-190次/分钟,血乳酸值约为16mmol/L。

二、现代五项体能训练特征

高等院校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前,要制定高质量的训练计划,并且认真贯彻执行。训练计划和训练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运动员单项运动的能力训练,还要分析单项运动训练对其他项目能力的影响,保障运动员五项运动均衡发展。现代五项运动的训练范围较广,体能训练过程中,要提升单项运动体能训练对整体项目的贡献率,降低项目之间的重复劳动率。击剑、游泳、跑步以及马术等都需要运动员的核心力量,马术运动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跑射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高度的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因此现代五项运动的体能训练中,要针对五项运动的体能需求进行基础训练,然后根据每项运动的特点制定出与项目运动相匹配的体能训练方式。现代五项运动中,游泳、跑步等项目具有一定的共性,需要进行有氧训练以及速度训练,此时可在同一训练中完成,从而在单项运动训练中完成专项体能的训练。

三、我国高校现代五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注重遗传优势,采取渐进性的训练方式

高等院校在甄选现代五项运动员时,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遗传因素,在运动员中选出天赋较高的运动员,进行现代五项运动的体能训练。在选拔后,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优势制定出体能训练的计划,从而提升运动员现代五项运动的水平。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充分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以及机能进行训练方式的选择,对训练成绩较好的运动员进行拔尖训练。现代五项运动的训练要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训练量要从少到多,训练的强度逐渐增强,最终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二)加强理论指导,提高自我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现代五项运动体能训练前,教练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此之前,教练员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学习体能训练的理论内容,以及现代化的运动生理知识以及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结合训练实践中,并且定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世界现金训练技术,从而制定出最科学、最适合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教练员还要将训练内容进行整理,将训练技术传授给学生运动员,教练员与现代五项运动员要做到共同进步。教练员加强与运动员沟通,运动员才能更好的理解训练方案,有助于提高现代五项运动员的训练自觉性和自主性。

(三)利用板块训练模式加强专项训练

现代五项运动训练中,要改变传统的训练格局与方式,通过板块训练的方式,将技术性项目与体能性项目进行细化,形成模块性的、单元性的训练模式。通过某个体能项目将1个或2个项目合并成一个训练模块,从而形成两个训练板块。而板块训练结束后,进行阶段化的强化训练,同时进行常规化的训练以及集中性的强化训练,从而使训练的强度和复杂度增加,不断增强训练的难度。将训练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教练员制定出强化训练的时间,从而交替进行两个板块训练。当保持板块还在稳定状态时,新的强化训练又开始,而新的强化训练有了更高的起点,训练的状态会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

高效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合唱;声音统一

合唱是高等院校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很多校园晚会及其他活动中都会安排合唱节目。但是合唱表演的参加者往往来自不同的院系,其中绝大多数同学都并非音乐专业出身,甚至很多人都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知识。因而如何保证合唱中的声音统一性就成为了一个教学和表演中的难点。以下我们对此问题加以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教学和演出实践有所帮助。

一、高校合唱表演对声音的要求及其难点

合唱是多声部音乐的一个品种,其表演的基本形式是群体歌唱。这种声乐表演形式所追求的是差异性和一致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它要求参加的成员将各种不同的声音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这个整体又并不是由完全一样的声音构成的,不同成员声音的差异依然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带有一定的辩证性。但这种差异性是服从于一致性的。首先,合唱声音中不应出现基础性的问题,音准、节奏必须准确无误,各个不同声部的声音可以被清晰地分辨出来;其次,参加者不同的音色应凝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圆润饱满,而不显得突兀。进一步来说,则是对声音的层次感和对比性有要求。不同的声部应该层次分明,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之间形成对比,和声部分应充盈、坚实,对旋律线条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但这样的表演要求在高校的合唱演出实践中却并不容易达到。由于参加演出者绝大多数都并非音乐专业出身,甚至缺乏一定的音乐训练,因而很多同学在基本的音准、节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更不要说追求音乐表现力了。在实际演出中,我们经常能够遇见声部混乱、音高不一致、节奏不稳的情况。简单地说,合唱中的声音统一对高校合唱演出来说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与排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弥补这一缺陷。

二、高校合唱中声音统一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气息训练

合唱歌曲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长的乐句,有时因为表现力的需要,还要在同一个乐句中变换节奏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在这类乐句的表演中,演唱者应保证自己气息的平稳,不能因为换气影响歌曲的表演。这就对表演者控制气息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非音乐专业而且又没接受过相关的专门训练的同学来说,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达到。因而我们有必要在事前的教学、排练中对此进行专门的训练。相关的训练方法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面前有一朵花,然后模拟出自己在吸气闻花的香气的状态,以此来让学生熟悉声乐表演中的吸气方式。在呼吸的节奏上,可以让学生伴随着节拍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要保证吸气的量和呼气的量相等。节拍可以先从简单的拍子如二二拍、二三拍等开始。在学生能够伴随着特定的节奏进行有规律的呼吸后,再逐步提升拍子的复杂程度,如使用四四拍等。同时,在训练的初期,可以让学生双手叉腰作为辅助。在学生能够按照特定的节奏进行吸气——呼气之后,可以让他们增大吸气和呼气的量。再进一步,则可以让他们在呼气时放慢速度,做到速度慢、均匀、稳定。在具体的呼气方式上,让学生微微张开嘴,用舌尖抵住上排的牙齿,发出“S”的声音。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乐表演中基本的呼吸技巧,从而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换气的问题而影响演出的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吸气——呼气练习一定要在特定节拍的配合下进行。目前很多高校的合唱训练中都忽视了这一点,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参加合唱表演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们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比较弱。或者说,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同学所理解的节拍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单纯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而没有和节拍结合起来,那么在排练及实际演出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大家呼吸的节奏不一致,从而影响歌曲的节奏的情况。

(二)音准及节奏训练

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音准及节奏都是音乐表演中的核心内容。离开了音准、节奏,也就没有音乐可言了。我们说音乐是一门时间的艺术,而在时间中流动并带给听众艺术享受的,就正是音准和节奏。由于参加高校合唱表演的同学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们对音准、节奏的认知能力并不强。事实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来认知音准、节奏。有些同学可能相关的天赋比较高或是平时受到的影响多一些,感知能力就好一点;反之,则会差一点。因而,我们在进行合唱教学、排练时,一定要重视音准、节奏这样的基础性练习。音准方面,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跟随钢琴演唱音阶。考虑到现实中合唱曲目的选择,这里演唱的音阶不需要很长。也就是说,并不要求学生具有多宽广的音域。特别是在高音和低音上,教师不必做出过高的要求。而应该把重点放在音准问题上。即学生跟随钢琴声唱出的音阶在音高上必须准确无误。节奏方面的训练也与此类似。在讲清楚了基本的节奏型之后,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跟随着教师的手势发出“啊”的音。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先从简单的拍子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考虑到合唱曲目的特点,一切比较复杂的节奏型,如混合拍子、散拍子都可以不做要求。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重音的问题。有些教师在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时,往往只在意学生对不同节奏型的理解和掌握,而对节奏中的强弱问题重视不够。这是不正确的。缺乏强弱变化的节奏是不能够传达出艺术感染力的。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之初,教师就应该加强节奏型中强弱音的练习,如三拍子的“强——弱——弱”、四拍子的“强——弱——次强——弱”等。只有让学生在这方面养成了习惯,将强弱变化与节奏型结合在一起,他们才能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自觉地将节拍中的强音和弱音表现出来。

(三)音量及音色训练

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而且也缺少登台演出的经验,所以在表演合唱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音量。而且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也会对此有所影响。如有些学生性格外向,乐于表现自己,就会在合唱时音量比较大;而有些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就会声音小一些。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及排练的过程中对此进行很好的协调,让参加表演的同学们控制好自己的音量,以免过于突出,以至于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音色方面的训练也很重要,同时这也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的一点。从声学的角度来说,音色的不同与振动发声的物体的材质有关。由于每个人的天然条件不同,因而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音色也必然各不相同。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有明确的认识,知道合唱是一种群体性表演的艺术,个人的声音应服从于整体的需要,不能让自己的声音过于明显、突兀,以至于破坏整体的艺术效果。

(四)多声部训练

在合唱演出中,通常都会用多声部的结构,以此来提升音乐表演的层次感、立体感和艺术性。相比齐唱,这也是一个难点所在,因为很多同学并没有相关的演唱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进行特别的训练。首先,要让合唱的参加者对歌曲的结构和表演形式非常熟悉,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要演唱的段落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才不会出现衔接不当的情况。此外,每个演唱者也应牢记自己所属的声部,不要在表演时声音过高或过低,以至于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而应该控制好音高、音量,这样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所在声部承担的歌曲内容。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教师可以在钢琴上随机弹出将要演出的歌曲的某一片段,让学生来分辨这是属于哪一个声部的。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检验以及提升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经常观摩多声部音乐的演出视频,以此来强化他们对这种音乐表演形式的认识。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在高音声部,一定要设置统一的标准。有些女生因为自身条件较好,音域较广,能唱出的最高音比其他人要高一些。这时一定要强化其音准观念,做到整个声部协调一致,不能在演出时出现声部中某几个人的声音特别高的情况。

三、结语

各个参加者的声音协调统一是合唱这一群体性音乐表演形式的内在要求。由于高校合唱中的很多参加者之前缺少相关的音乐训练,因而教师需要在这方面特别地加以注意。既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把自己的音乐才能发挥出来,又要维持整体艺术表现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毛为.普通高校合唱训练基本方法探究[J].当代音乐,2019,(08).

[2]王茜婷.合唱艺术形式的审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翟晓勇.统一性原则在合唱实践中的运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03).

高效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一、呼吸技巧训练

正确的呼吸是合唱技巧的基础。人们常说,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古人亦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现在大多数合唱团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它既有胸式呼吸的灵活方便,又有腹式呼吸的深沉持久。它主要的运动区域在胸廓的下部和小腹的上部,着力点在小腹,上胸比较放松。这种呼吸法能适应歌唱时大肺活量的要求,气息有支撑点能够保持声音的稳定和高位置。合唱的呼吸一般来说包含吸气、保持、呼出三大部分。

1、吸气:吸气时,先收紧小腹,把身体里多余的气吐掉。然后开始吸气,打开口腔和鼻腔,让气息深吸到小腹,也就是俗称的“丹田”(肚脐周围),这时我们可以感觉到随着气息的进入,小腹及周围腰部的肌肉组织被气息支撑得膨胀起来,注意这时只是小腹及周围肌肉群紧张,自己的胸部、肩部和颈部都是放松自如的,自己检查一下,如果这些部位同时也紧张,那呼吸的方法不对,得从新调整。气息正确地吸到小腹后,把它控制在小腹及腰部周围等待歌唱。

2、保持:合唱队员在歌唱的时候,气息基本都在保持状态。从一个乐句来讲,唱一个乐句从开始到最后一个音都要求尽量把气息控制在保持状态。这样唱出来的声音都有气息的支撑,能够保持声音的稳定和高位的头声。

3、呼出:在一个乐句里直到唱最后一两个音时,才慢慢地把小腹里剩余的气全部吐掉,小腹这时重新收紧到整个身体里没有任何气息的状态,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呼吸。

4、在练习呼吸的过程中可采用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等方法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二、合唱声音的训练

合唱的声音一定要使用高位置的头声,用直声唱法发声,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合唱团成立之初,合唱队员来自各地,跟随不同的老师学习声乐,唱法也不尽形同,各人都有自己对声乐的一套理解。但到了合唱团里,那就只有一种方法,必须按指挥的要求练习高位置的头声,学习用直声唱法演唱。直声唱法的要点就是在指挥的示范引导下所有合唱队员集体把声音往头腔方向调控,调到一定的高位置后直唱出来,注意保持声音的平稳,每个合唱队员要注意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不能抖动,注意不能像美声唱法一样演唱长音时带着很多声波。另外,声音绝对不能压喉,压喉的声音一定是低位置的声音,这类声音在合唱队里会显得很另类,声音无法融入集体,许多作品无法演绎,在合唱里会起到噪音的作用,破坏了合唱声音的纯净和谐以及统一性。

合唱团分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另外按需要在女高音里再分为第一女高、第二女高,其他声部也可细分为二到三个声部。不管合唱团分为多少个声部,一个总体的原则是所有的声部都要朝女高音靠拢,贴着女高音的声音来进行演唱。这就要求女高音始终要保持高位置的优美音色。指挥要求每个团员的声音都由头腔发出,靠、贴着女高音,每个队员在演唱的过程中都要随时注意倾听另外几个声部发出的声音,自己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合唱团里,感觉自己的声音位置不够高,音准跟集体的音高有差异,或声量太大或太小等都要马上进行调整。如果每个合唱队员都能做到这点,那么这个合唱团所有声部的声音听起来是揉成一团的,是非常的和谐的,整个合唱团从开始唱出来的第一个声音直到最后一个乐句,都会让观众觉得合唱团各声部的声音非常的和谐统一完整,各声部的特征不明显,每个声部都融入到了集体中。以前国内合唱团曾经出现过声音个性太明显,声部特征非常清晰的唱法,现在在国际上基本达成共识,除了演唱一些民族性的很强的,需要做些特别处理的合唱作品外,一般的作品都会摈弃这种唱法。

三、合唱的咬字与吐字

合唱并不是简单的独唱的总和,它要求声音有统一的群体感。合唱中咬字、吐字是否统一,会直接影响到声部以至整体的音色是否均匀、协调。合唱训练中常常会由于咬字吐字的部位不统一而造成声部的音色不统一,歌唱线条不连贯、不流畅。而且,由于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不同语言、不同速度、不同形象等的个性差异,指挥还要善于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强调突出中心韵母或重点字的色彩作用。例如:排演一首中国民族作品,如《赶牲灵》,那么指挥会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要求所有合唱队员的咬字发声的位置集体靠前,使最终出来的合唱声音效果声音比较明亮、灵巧、金属性强,字头因此表达得比较清楚,那么观众也能够清晰地听清歌词。如果排演的是欧洲的早期的合唱作品,如《Hallelujah》,那么指挥要根据作品的需要,要求合唱队员咬字吐字发声的位置集体靠后一些,使整个合唱团最终出来的合唱声音比较暗淡一些,但合唱整体的声音会比较厚重,声音更加有共鸣,也更加有气势。

四、合唱指挥的训练

一个优秀的合唱团一定有一个优秀的指挥,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是合唱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培养训练一个优秀的指挥是高校大学生合唱训练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指挥要训练学习哪些内容呢?

高效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唱艺术;合唱文化;合唱队;训练

为了使合唱队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唱基本训练。发声方法的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的训练,是获得优美合唱音响的基础。所以合唱队在练习发声时。要对发声的姿势、呼吸、吐字发音、集体练声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

一、发声的训练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的前提。如果学生的发声技巧不对,就很难发出正确的声音,只有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进行发声训练。要想正确的发声,就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怎么办呢?

简单的说,就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讲清发声要点。在上课时,教师要用简单、浅显,学生比较容易听懂的语言进行讲授,尽量不要用术语,要让学生一听就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唱歌时有个讲究就是字正腔圆,即要保持正确的口型,才能发出正确的读音。那么就要问了,为什么口腔要圆?因为口腔是人声的共鸣腔体之一,上下软腭距离拉得越开,口腔空间越大,共鸣声就越大。而嘴圆和喇叭口外边的圆形是一样的原理,口圆,音自然就圆。第二步,进行粗线条式的训练,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声练习。所谓粗线条式的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在整体上有一个大概的体验,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比如什么是吸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闻味来体验。怎样保持与控制气息呢?学生可以通过吹蜡烛的方式来练习。粗线条式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和掌握发声技巧,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另外,教师要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发声练习,从而使技巧变得更为纯熟。

二、姿势和状态的训练

掌握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和状态是学习歌唱的首要条件。在平时训练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歌唱发声中的一些毛病常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比如身体重心往后、挺着肚子唱就会影响到呼吸的顺畅,使声音憋着唱不出来;如果脖子向前倾,呼吸就用不上,发出嘶喊的声音。这些都要给予纠正,并帮助他们在歌唱时做到“头要正,胸稍挺,向前看,脚放平”的正确姿势。正确的歌唱状态,很多学生都理解有误。这种有准备的、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唱状态他们难以体会。所以,我们形象地把这种状态比喻成打哈欠的感觉,并把这个状态保持住。歌唱呼吸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状态,歌唱状态又在某种程度上制衡着歌唱呼吸,歌唱状态与歌唱呼吸是密切关联、协调统一的。在气息压力与发音腔体的协调配合下才能使演唱效果趋于完美。

三、气息的训练

歌曲的演唱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也就是要对没有学过声乐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准专业性质的声音训练,吸与吐的连贯动作是构成歌唱的动力。要让学生明白歌唱的吸气以快吸深吸为主。歌唱的吐气以缓慢而均匀为主。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采用(发“si”声)吐气一停一吐气―停的练习方法,要特别注意“停”时状态。发声时气息不够,较长的乐句就没法唱下来,缺少气息支撑的声音,喉头负担就会过重,高音也很难唱上去,中声区也感觉挤压吃力,不会自然流畅地唱出来,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地表现歌曲了。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及用气技巧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在声乐上是零起点的学生,我用“闻花香”让他们体会吸气的感觉,气往往吸得自然、平稳而深入,才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同时,在发声练习中,我会用“a、e、i、o、u”五个元音分别进行“慢吸慢呼”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逐渐适应并初步掌握了这种歌唱的呼吸方法。

四、咬字吐字的训练

咬字吐字在歌唱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口齿清晰、字正腔圆是对于歌唱的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必须要进行咬字吐字训练,以便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所谓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即声母的音,用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吐字器官着力产生并发出来。对学生进行咬字吐字训练,要求字头的发音要清晰、准确,吐字要短促、有力。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学生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每个字都拉长并对着自己胸口慢慢念。咬字要清晰,但不能过紧,一带而过进入韵母的口型,但是每个字都要吐实,不能忽强忽弱,忽大忽小。合唱队员在咬字和吐字上应当养成一种良好的归韵和收声的习惯。我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让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然后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再用高位置的半声或轻声演唱字少、母音变化不多的乐曲或练声曲,逐渐由浅到深。总之,在演唱作品时,切不能孤立地讲求咬字和吐字的规律。咬字、吐字的规律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它的目的,是要求更清晰而有效地表达作品思想和情感内容。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容易混淆的字音及地区方言进行单项训练,给与及时纠正,使学生会自然圆润的发声,保证合唱时声音的协调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五、指挥能力的训练

合唱活动要想取得成功,一个好的指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因此,在合唱训练进行的同时,还要挑选合适的同学担任指挥工作。要做好指挥工作,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音准要好、节奏感要强,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指挥多做指导、训练,比如姿态一定要自然大方、节拍图示要准确、拍点要清晰、要学会速度控制等。在教师的指导和长期的训练下,学生对于指挥工作一般都有所了解,基本技巧都能掌握,教师只要挑出最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指挥即可。这样,合唱的学生和指挥的学生相互了解、互相配合,合唱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

总之,合唱是声乐演唱的最高形式,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集体。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具有深远意义。高职院校应大力扶持和培养校园合唱队,发挥合唱文化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华超.合唱实践的感悟――寓教于乐[J].音乐时空,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