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区经济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区经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区经济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一)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

凉山州民族地区地貌复杂多变,盆地、平原、丘陵、高原等地貌交错,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相差5653米,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70%以上区域在海拔1000米以上。这些地区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大,降水量少,土地贫瘠,地广人稀,经济分散,经济总量小,不适合大规模农业开垦。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差异大,直接影响了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除凉山州安宁河谷流域的五县一市经济较好外,其余少数民族为主的11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究其原因,安宁河流域地处凉山州的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和108公路国道,其他县以公路为主,甚至个别乡村还存在公路未通的落后情况。落后的交通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该区域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都难以进行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据统计,2009年国庆期间,凉山州有超过90%的旅行社因买不到团队返程票而停业,可见对经济的制约明显。

(二)经济开发粗放,环境污染破坏严重

凉山州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以种植业或畜牧业生产为主,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并且,由于少数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以及粗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导致出现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而导致土地更加贫瘠的情况。此外,凉山州的矿山开采集约化程度差,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开采技术落后,导致采选回收率低,采矿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率不高等情况;私挖滥采,采富弃贫,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矿产企业粗放地开采矿产资源,不妥善处理选矿尾渣、采矿废石和采空区,对矿山及周边森林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引起水土流失以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有些企业还不做处理直接把选矿水排入河道中,造成水体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即使第三产业旅游业发展也以观光为主,片面追求旅游业的观光人群数量等指标,这对于生态脆弱的多民族聚居区来说影响相当严重。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2012年,凉山州民族地区生产总值1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位列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第一位。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8.8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87.9亿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6.0亿元,同比增长11.3%。凉山州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9.5:52.4:28.1,第二产业的比重和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显著,根据西蒙•库兹涅茨三大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判断,凉山州工业化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2014年较发达的安宁河流域六县一市生产总值占到凉山州的72.7%,而彝区和藏区11个县生产总值仅占全州的27.3%。在民族地区劳动力仍然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难以吸纳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凉州民族旅游发展又存在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民族文化“同化”现象,同时缺乏科学、系统的促销方案,省外的知名度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也就不能吸纳更多就业者。(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凉山少数民族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彝族的贫困。2012年凉山州总人口497.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69.28万人(彝族人口252.13万人),占总人口的54.15%(50.71%),全州彝族人口的一半多,130万彝族人口都居住在凉山州的12个贫困县。此外,由于彝族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跨入现代社会,大多数彝族又居住在山间和高寒山区,因此彝族聚居的农村都维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使凉山彝族地区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一直未得到有效转移,大多数劳动力仍滞留于第一产业。民族地区劳动者普遍存在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总体素质教育水平偏低,难于直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2.7%,而凉山州还不到20%,特别是在母语“彝语”为主的彝族聚集地更为明显。因此,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增长,还需要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

二、积极推动四川凉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当地发展

1.扩大基础建设投资

凉山州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地域复杂、人口稀少,整体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等投入,解决民族地区电力、通讯、交通和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其中,旅游交通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方便、快捷、低廉的旅游交通直接影响旅游地的可进入性,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凉山州地区位处我国西南内陆地区,游客进入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较高。因此,应该大力加强旅游交通建设,重点发展大众性航空、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对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凉山州民族地区的发展应该根据开发者付费、受益者补偿以及破坏者赔偿的原则,建立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支持等举措,从国家、地区、产业三个角度,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合理补偿,这是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3.增加教育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资金来源由中央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实际上很多民族贫困地区中央财政投入所占比例低,而地方财政又比较困难,导致义务教育难以实施。应该增加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减轻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和农民的经济负担,改善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水平。

(二)民族地区应大力发展优势低碳产业

1.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工业

民族地区把资源优势与低碳经济相结合,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必然的选择,因此,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特色工业,以其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等资源禀赋为依托,对区域内部各经济要素与生态环境间相互整合、协调发展。从少数民族自身利益出发,开发特色产品和产业,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一方面发展清洁能源,根据各民族地区自身特点,发展风能、水电、太阳能和地热能等,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粗放型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应该向精深加工转型,走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因此应该加快成都-凉山工业园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等重点产业布局的建设,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包括水电、有色金属、稀土等,建立相关产业集群,构筑现代工业发展体系,以工业振兴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2.发展生态特色品牌旅游

要保护凉山州当地民族原生态环境旅游开发,就应该尊重凉山州当地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和信仰,重点进行民俗文化结合生态深度旅游的方式开发,并进行多项资源整合和综合深度全方位开发,以单项旅游开发为主导,兼涉其他的综合项目开发,多层次的、多角度地充分发掘出吃、住、行、游、娱、购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民俗风貌,在部分较为深入民族生态居住区域可以采用小众旅游的开发模式。例如探险、远足等旅游模式,开发规模、服务方式和营销策略都针对部分特殊的市场或消费者。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而对凉山州民族地区民俗进行整体性开发。

3.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地区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间金融引导地区经济

一、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繁荣发展的经济背景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发展战略西移的历史机遇,借助自治区鼓励优势地区率先发展政策优势,通过实施“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地区经济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元关口,达1150亿元,同比增长24.3%,人均GDP超1万美元;财政收入达到200.8亿元,同比增长3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3.32亿元,同比增长42.8%,标志着鄂尔多斯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新阶段,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排名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增长中呈现的显著特征是,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方式,已成为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状况和特点

1、从事民间融资的机构多、数量多

据统计,经注册的投资公司414家、担保公司159家,典当行12个,委托寄卖商行46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实际上从事民间借贷活动,未正式办理手续的机构和个人数量难以数计。

2、民间融资业务发展迅速,投融资量巨大

据人民银行当地中心支行对两家投资公司、1家担保公司、1家典当公司、1家委托寄卖商行的调查,注册资金为7000万元,投资总量为14000万元,民间融资4200万元,民间融资占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委托寄卖商行全部资金来源的60%左右。据估计,投资总量平均为注册资金的1.9-2.2倍,以此比例测算,全市投资公司投资总量在180-200亿元之间,吸收公众存款在87.4-107.4亿元之间。

3、民间融资参与主体多元,借贷用途多样

民间借贷的参与主体包括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资金投向由消费性资金需求为主转为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与消费性资金需求并重。5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向主要是房地产开发、煤炭企业、高载能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500万元以下的主要是汽车经销商、个体工商户短期资金周转。

4、利率高、期限灵活、手续简便

据调查,融资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为月息18‰,最高可达25‰,期限最短为一个月,最长一年。发放贷款的利率视不同期限、额度而变化,一般为月息30‰-35‰。期限最短的5-10天,最长为一年。资金需求旺季利率高达35‰-45‰,手续简便快捷,对中小企业有较强吸引力。

三、鄂尔多斯民间融资高度发达内在成因分析

1、正规金融机构虚位为民间融资发展提供了契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推行集约化经营战略,市场定位于面向大型企业、重点行业和企业,形成了对县域经济和农牧区信贷支持缺失。鄂尔多斯地区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无法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充足资金,民间融资由此获得了生存发展空间。

2、资本的趋利性成为民间借贷生生不息的推动力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放贷于何种行业何种企业,获利是其根本驱动力。随着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居民收入大幅迅速增长。2002-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8元增加到17000元,年均增长18.8%。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使居民对于闲置资金保值增值的期望较高,寻求新的投资方式拓宽收入渠道。

四、鄂尔多斯民间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1、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1)民间融资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扩张、实力增强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着显著作用。但由于银行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经济复杂多变的融资要求,大部分民营企业未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民间融资强大的输血功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

(2)民间融资促进了地区就业状况的改善。民间融资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间接地支持了本地区的劳动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2006年末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37.9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总数的45.14%。民间融资主要支持的房地产业、公路桥梁等行业发展迅速,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3)民间融资促进了民间财富的积累。民间融资的发展,扭转了长期以来居民投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于银行储蓄的局面,居民投资出现了多样化选择。民间融资投资的高额回报,加速了民间财富积累。

(4)民间借贷市场有利于促进银行业经营能力的提升,提高地区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民间融资繁荣对正规金融体系形成了压力,为争取社会资金融入正规金融市场体系,银行必须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提高信贷管理效率,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2、对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

(1)民间融资的逐利本性,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民间融资的本质是追逐受益最大化,加之自发性、松散性和信息滞后性特点,必然只关注利润收益,而漠视国家产业政策,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形成冲击,加大了地区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难度。如近几年来国家已明令严格控制小煤矿、电石、铁合金等高载能高污染企业,但在行业高额回报的刺激下,这些企业受民间融资扶持而屡禁不止,直接削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2)民间融资分割了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影响金融稳定。民间融资机构未经银监局批准以存款利率比银行基准利率高18.56个百分点的利率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严重冲击了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市场份额。2007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为226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同比回落7.81个百分点,成为2003年以来储蓄存款增速水平最低的年份,主要原因是民间融资市场吸引了居民闲置资金大量投入。储蓄存款的下降,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积累,对金融机构放贷能力、信贷支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3)大量地下民间融资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税务部门对从事民间融资机构主要采取定额征收方式进行征收,只能收缴在工商部门注册机构的税款,对从事民间融资但未办理注册手续的机构、个人无法进行征收;一些机构在许可经营范围之外从事民间融资活动,形成事实偷税;民间融资机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也导致了储蓄利息所得税流失。

(4)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可能触发民间融资存在的薄弱链条,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市场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非法集资或卷款逃跑恶性事件,但民间融资链条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逆转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有赖于民间融资“输血”的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导致资金供应链断裂,将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以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为例,由于面临政策控制、供应过剩、成本上升三重压力,行业预期回报率下降,一部分民间融资机构已从房地产行业抽离资金或进行行业转型。房地产业是民间借贷市场主要资金借入方,市场趋冷,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房利润下降、资金回笼困难,一旦某一地产商无法兑现还本付息的承诺导致融资链条断裂,可能会触发大范围内的资金供应偿还问题,引致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

(5)影响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及其制度变迁。从国家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来看,新的正规金融制度必须正视非正规金融制度所导致的利益格局,但目前正规金融体系对于民间借贷市场做出的反应调整有限,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持续弱化,不利于正规金融体系的发展。

五、合理规范引导民间融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更新对民间金融的认知,为民间金融合理定位

根据国务院1998年《整顿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实施方案》定义,乱集资是指未经任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集资活动,包括擅自以还本付息或支付股息、红利方式筹资、以发起设立股份公司为名变相筹集股份等等。据此,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活动大多可被列入非法集资活动的范围。虽经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多次清理,仍愈演愈烈,根本原因是国有金融体系体制缺陷造成的,是现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狭小、缺少层次和行政垄断的必然结果。金融市场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欲望,也不能满足融资者的资本需求,资金的供求双方只能自己创造市场,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之外从事投融资活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为促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应加强政策引导,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融资公开登记并规范其经营。

2、尽快出台规范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

建议尽快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缩小非法融资的范围,严格界定违法融资活动。修正的重点一是对非法融资活动做出准确界定,明确禁止从事融资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二是明确开办民间融资业务机构的条件。三是明确对民间融资的管理部门,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管理。目前民间融资机构由多个部门登记管理,这些部门仅履行市场准入管理,业务合规性监管的力度和深度严重不足。由于缺乏法律支持,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无法对这些机构实行业务监管,形成民间融资监管真空。四是制定明确细致的监管办法,有效监控此类机构日常运营与经营风险。五是明确对非法融资活动处罚标准和实施办法,对经认定的非法融资加大处罚力度。

3、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建设步伐,改组改造非金融机构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地方经济建设,合理引导民间资金转化为资本,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组建民营银行、创投基金、小额贷款协会等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防范民营银行风险可以从提高注册资本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着手,切实保证存款人的利益。民营银行可利用其特殊的经营模式,较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昂交易成本和风险问题的优点,来补充大中型银行服务不足和空白。对民营银行要建立有效的进入退出机制,确保民营银行健康发展。

4、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体系

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应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的发展,对具有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进一步降低上市的门槛,给与更多的上市机会;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融资;对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鼓励风险投资发展。

5、加快正规金融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发挥其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大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

银行要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功能,加快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及时给予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地区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本文主要研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选取如下因素:

(一)寿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寿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指寿县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这里我们选取寿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分析旅游产业生产总值自变量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

(二)寿县旅游产业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寿县旅游产业生产总值,指寿县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旅游产业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这里选取寿县旅游产业生产总值作为自变量,分析其和因变量的关系

二、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统计(如表1)

(二)建立模型

根据估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结果如下:

(三)模型分析

表示寿县地区的旅游产业产值相对增加1%时,寿县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3451%,说明旅游产业对于寿县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率。但由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值来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并不是十分完善,说明旅游产业在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并不是十分凸显。

三、寿县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导向

(一)优势体现

第一,历史文化背景。寿县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以楚文化为代表,被称为楚都。现出土的历史文物中楚国文物占有较大比例,除此之外还包括有汉、魏、宋等不同时代的文化元素,从而为整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文化建设导向。

第二,政府政策。寿县被称为“淮上之都”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在保护和恢复古城建设方面给予大量的政策扶持。近些年为方便更多游客来往,在公路交通通行方面进行大力整修,包括高铁站台的投资建设。在古城原貌恢复政策施行中,加大对古城区整修和古建筑的保护,这里包括对东门的维护和建设开发以及西门重修等。为全面建设寿县旅游发展区和带动寿县地区经济建设,将寿县地区划为淮南治理,对全面承接传统文化和综合发展整个地区旅游产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游客的潜力与价值。根据2006

~2014年寿县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指标与数据了解到,寿县每年具有较大的游客旅游量。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整个地区的游客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2006~2014年9年间,游客量净增200多万人次,而第三产业就业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2006~2014年9年间,新增就业人数将近9万人。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整个地区国民经济贡献大量财富,带动大量的相关产业发展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更多人就业。

(二)不利因素

第一,寿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而寿县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农业、工业驱动,从近些年发展成果来看,农业在整个地区国民经济贡献中占主导地位,而农业本身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效率相对比较低下,因此即使农业占大份比重。但是老百姓手中的财富值相对较少,地区经济产值相对也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他产业的经济投入,再加上国家财政的不完全补助,使得地区旅游投资建设难以大规模投资开展

第二,各个旅游景区缺乏特色展示,纵观整个旅游景区,并没有看到更多的古文化元素,很难带给来往游客沧桑历史的感触,更谈不上眼前一亮的惊喜。

第三,景点与景点之间孤立而缺乏联系,游客从一处景点走往另一个景点,就是两个不同地方的转换,缺少一条线将其串联起来。

第四,缺乏对部分景区重点投资与开发,对现存保存较为完好的景区建设较为迟缓。

(三)整改措施

第一,利用划分淮南市的经济优势,加大对景区的投入建设。

第二,针对不同景点所蕴含的历史元素特色开发。以宾阳门为例,通过模拟淝水古战场还原历史场景或以历史短剧形式演绎当初一个场景,通过分集叙述,分期排幕,一方面可以为来往游客提供一场视觉盛宴,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售卖制作的楚元素纪念品,促进当地人就业。

第三,产业连片,将农业与旅游联系起来,发展农家乐,并将景点之间以一条文化主线连接起来,如“四门楚韵”,向外来游客进行城门的系列介绍。此外,可将整个内环城公路回归楚韵,修筑环城走廊,连接四个城门。并将博物馆与孔庙恰当对接,形成博物之学与孔子智慧的对话,将报恩寺南北街巷进行整改,回归佛教气息,并将贯穿东西门的街道和南北门回归古风楚韵。整个内城以东西门街道为主线,博物馆孔庙为一线,南北街道为二线,报恩寺街道为三线,形成一个“丰”字,蕴含民丰盛世之意。将通往八公山、芍陂的公交与老城区对接,形成二龙护珠之势,寓意吉祥、富足

第四,对芍陂和八公山重点开发,利用其动人悠久的传说故事进行宣传,以实体经营为主体,包括对安丰塘水上公园建设、渔业捕捞、农家乐等形成特色旅游产业区;对八公山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开设特色农庄供游客休闲度假,并以八公山豆腐作为特色产品支持,大力发展农家乐。

第五,加大对寿县形象的宣传,一方面通过视频对楚都文化元素进行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各地旅游机构合作,扩大游客游览量。

地区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地区经济;关系;建议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始自上世纪90年代,高速公路一经建设通车,就凭借其安全性、快速性等优点,减少了交通能耗,优化了运输成本,并逐渐显示出其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潜力优势。进入新时期发展阶段后,高速公路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及社会的持续发展。

1 高速公路基本概述

高速公路从类型上看,是高等级公路形式之一,根据我国相关公路建设标准及规范,高速公路指的是能够承载小客车昼夜行驶年均数量大于25000辆,具备了高速行驶车道、可以对出入车辆加以控制的公路。

高速公路具有的快速性特征,使其车辆行驶速度大大高于普通等级的公路,因此,高速公路通常需要设置四车道,采取双向行驶,在公路中间通过绿植构成隔离带。在公路设施的配置上,高速公路需要在两侧设置路标信息,并配备夜间照明灯,以提高夜间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为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和通畅,高速公路对其他非机动车辆的限制极为严格。

2 高速公路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速公路作为公路重要类型之一,在地区交通系统中占据枢纽地位,“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贯穿于各地区域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说,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当地的交通完善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纵览中外城市发展史,滨港城市及公路交通设施齐全的城市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相应地,其经济发展水平就更高,而伴随着火车、飞机的出现,区域经济增长势头就更加明显。

作为高速公路来说,其产生背景源于汽车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是基于两者的要求而出现的。高速公路具备了极高的运输效率和运输速度,在运输能力及建路成本上远高于普通公路,因此,高速公路能够对地区的经济活动加以整合调控,从而优化区域运输成本,积聚外来人流、物流及商流,从而起到提振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3 结合相关实例分析高速公路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山东省临沂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濒临黄海,是山东省内土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山东省临沂市具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网,胶新铁路及兖石铁路贯穿全市,市内高速公路主要有五条,分别为京沪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临枣高速公路及长深高速公路,市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516公里,在山东省居于前列。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临沂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在2015年将达到600公路,形成市、县之间紧靠高速公路,公路网纵横贯穿市县区的交通网络,构建县际间的“一小时便捷生活圈”,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高速交通较发达,外加铁路、轮船及飞机等交通形式的补充,临沂市经济发展较为迅猛,在发展中凭借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优势,形成了商品贸易集散的城市经济发展特色。高速公路对临沂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有助于地区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及销售需要借助公路实现资源运输,高速公路具备了便捷、安全、高效等优势,能够有效整合人流、物流、商流及信息流,通过高速公路,可以将农作物及农副产品的运输时间加以缩短,从而节省了运输成本,在区域间实现物资调转,一方面能够促进地区农业向集约化及规模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农业特色产业。

例如,山东临沂市在济青高速公路建设运行后,其农业增加值达到了220多亿元,每年农业产值增幅约为16%,并形成了林果-蔬菜特色农产品输出网,极大发挥了高速公路对地区农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3.2 有助于地区工业发展

高速公路可以对地区的交通网络加以串联,发挥其交通枢纽作用,从而为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工业投资环境的优化、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等环节提供物质保障,使地区工业结构及发展趋于平稳,提高地区工业生产力。

例如,临沂市借助独特的地理区位,依托高速公路网络密集优势,打造了临港经济开发区,自2011年开始,在高速公路的作用影响下,工业增加值突破了320亿,年均增长达到17%,工业企业数量及规模增长幅度高达60%,在工业人才及工业资金的引进上,高速公路也发挥出了极大作用,由此带动临沂市工业的稳步发展。

3.3 有助于地区商业及旅游业发展

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有效加快地区间的商品流通速度,使商品贸易的时间缩短,相应的运输成本降低,从而起到改善地区商业贸易环境,促进地区商贸市场化及国际化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此外,高速公路的运行,还可以将沿线地区的产业链打通,提高地区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效满足地区旅游业发展需求,通过聚拢人流,达到提高地区旅游业经济收益的效果。

例如,临沂市自古以来文化资源就较为丰富,进入近代社会,临沂市又是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红色旅游资源已成为城市标签和旅游特色,外加上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说是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之一。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市内高速公路建成后,在2012年,临沂市旅游人数近900万,城市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1亿元提升到5亿元,而2013年度,市内旅游人数比之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旅游收入直线上升,突破了150亿。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高速公路在促进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方面作用显著。

3.4 有助于整合地区经济投资

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通过人、物及信息的交流沟通,对地区的经济总量产生影响,吸引外来经济投资,激发地区的经济发展潜能,从而促使地区经济总量得以增长。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能够对经济投资、融资活动进行整合,例如,修建高速公路可以调动人及物等要素,有效拉动了地区经济投资。其次,可以借助高速公路建设,在银行作用下,对地区融资活动加以调控,调节银行信贷功能。最后,高速公路建设会对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产生影响,反映到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及附属产业,如商贸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上。

4 保障高速公路效益发挥的相关建议

作者以临沂市高速公路发展情况为例,提出保障高速公路效益发挥的一些建议。

4.1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蓝本,积极做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

临沂市高速公路在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及开发公司的密切配合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有效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地方政府应对高速公路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加以协调统筹,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等法规,积极参与制定高速公路建设工作。

4.2 保障高速公路建设及管理的资金投入

高速公路建设基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无需赘言,地方政府部门应注重强化高速公路建设及管理的资金保障,从而使高速公路能够惠及更多的沿线群众和产业发展,使高速公路建设及管理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4.3 完善高速公路建设及管理队伍的素质能力

首先,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工作,保障高速公路建设及管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其次,要对路政干部的素质能力加以培训考核,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能力竞赛,不断提升路政队伍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最后,强化路政队伍的岗位责任意识及思想素质,及时掌握队伍职工的思想及工作动态,增强队伍的工作实效性。

地区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一、地区经济协调性发展刻不容缓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布局很不平衡。正确处理全国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以及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各种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的合理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元拉动的作用日益明显,这为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很多企业会将高端人力资本投入多的环节安排在战略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将土地、机器设备和一般加工工人等资本投入多的环节,安排在常规资源密集的欠发达地区,通过规范管理,引导带动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通过扩大财力总量和多元化投入格局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跨越。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当前,我国城市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与区域经济发展非协调性问题日益突出,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同步等重要问题。同时,由于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已经变成城市群经济的竞争,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也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资源和要素快速集聚,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加速转变。因此,要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必须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全面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建立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充分激励各区域社会资本的跨区域流动。逐渐改变优势在资源、制约在环境,差距在总量、瓶颈在交通等弊端,这都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良性互动。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够使城市经济区域协调性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决策。我国75%以上的城市未能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代价高昂。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加快推进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同时,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协调。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8亿农民消费水平偏低和整体收入的问题,既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又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讲加快发展绝不是要认同盲目发展,而是要使国民经济在较长时间里保持持续、协调、较快、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做好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调结构、促和谐的工作。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且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区域产业定位,加强区域合作,使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地区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2.实现跨区域合作。实现跨区域合作发展战略,是我国在准确把握国情的基础上,从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出发,着眼加快提升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所作出的一项事关长远的重大决策。当今世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日益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如何实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跨越发展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之一。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如何抓住这历史性的契机在于战略协同,尤其是政府之间的跨区域战略合作有助推动经济战略的整体发展,促使中国有限的资源在战略作用下发挥最大的效用,为合理配置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基础。因此,跨区域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3.要统筹兼顾,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党的十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就难以实现长期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根据“短边”进行平衡,引导核心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促转型与保增长的关系,形成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的实现跨区域合作,形成资源整合,产业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结束语

总之,实现地区经济协调性发展就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实现路径有机统一;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区域差距过大的局面,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民生进步,增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张艳,胡苏娜,王莹.区域经济“回浪效应”向“扩散效应”过渡的条件与对策[J].江淮论坛,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