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慈母情深课件

慈母情深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慈母情深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慈母情深课件

慈母情深课件范文第1篇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美的导语设计,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家庭是一个充满着温馨、充满着爱的港湾,那丰富而又细腻的母爱,那深沉而又含蓄的父爱,那热烈而又带着娇宠的祖父母的爱,是我们取之不完享之不尽的爱的源泉,所以家庭亲情是文学领域里一个永恒的主题,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有首《游子吟》大家一定很熟悉,我们一起朗诵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代文人墨客吟诵慈母情慈父爱的名篇佳作可多啦,今人吟诵慈母情慈父爱的作品也屡见不鲜。然而最称得上情挚意浓、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当推朱自清那父爱子、子爱父、父子情深意长的《背影》。”孟郊的《游子吟》已蜚声千载,至今传诵不衰,而《背影》还高出一筹,学生自然会有惊到喜,自然从感情上引起对课文的兴趣。

二、美的表情 启发学生

罗丹在其《遗嘱》中说:“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做一个人。”语文老师也应该说: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要做一个人。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挖掘一切美的因素,与学生一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用教师的表情去诉说一个个或悲壮、或幽怨、或清新、或欢快的美的故事。如教学《最后一课》表情自然慷慨,似剑拔出鞘;教学《春》表情自然就是欣喜欢悦,如行云流水。单单一节课内,表情随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变化。学生们感受到的表情不只是挂在脸上的,而是刻在心上的。其次是手势美。如教学《听潮》,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像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呢?教师就跟同学们一块用手势模仿“沉吟”“拂”“飘”的情状。学生们既兴奋又乐意投入,其理解深度要比教师大讲特讲好得多。又如教学《孔乙己》,就和同学们一起用手势做“罩”“排”“摸”等动作,学生们也深深体会出这几个动词用得非常生动贴切。在师生的模拟、体味过程中,课堂进入最佳情境。

三、美的朗读 感染学生

叶老曾说:“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美的朗读对培养学生联想、想像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极有裨益。语文教师应该注重美的朗读,最好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对文本的理解体味、感受去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着力点放在怎样通过朗读过程拓展想象,涵养美感上。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的朗读,我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当时杜甫生活的场景,配以《秋窗秋雨》这个充满凄凉、哀伤的箫声音乐,带着对诗人杜甫的无限景仰之情进行范读。在特定背景的影响下,在凄婉动人的音乐渲染下,激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唐代“安史之乱”满目疮痍的社会状态里,带进了杜甫那“推己及人”的情怀中,带进了杜甫那“兼济天下”的博爱中,带进了杜甫那“忧国忧民”的胸襟中,读者不禁潸然泪下,学生们也不禁流下感动的眼泪,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这掌声有对教师朗读的肯定,更多的是对诗人杜甫精神的理解与景仰。教师深情的朗读荡涤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四、美的结语 延伸兴趣

慈母情深课件范文第2篇

一、关注教材导学

新教材灵活地在课文前、中、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或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或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内容,或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精妙和文章的写法,或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其实,这些文中的小泡泡既可以作为学生写批注的提示或范例,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学习资源,教学生写批注。如在《翠鸟》的第3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翠鸟的动作真快呀!”其用意是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中精彩的动作描写。教学时首先告诉学生:我们读完课文后也可以像这位小伙伴一样把自己的感受用最简练的语言在书本的空白处记录下来;然后再引导学生读文本:“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翠鸟动作快?可以把关键词圈出来,并用文字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批注写得更有深度,更具个性化。

此外,每篇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和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都是教材的导学部分,可引导学生据此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主批注。如在一次青年教师评优课上,毕玉花老师执教略读课文《夸父追日》,就是根据学习提示采用引导学生写批注的方式来感悟神话的神奇。在品读语句“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时,毕老师先示范写批注,让学生明白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让学生学写批注来学习课文其他重点语句。

师: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啊!……读一读这段话,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神奇?

生:一眨眼。

师:就相当于一下子从老子山跑到了北京,比火箭还快!

课件出示教师的批注:赛火箭,神!(在句子“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下面)

生:像风似的……

课件出示教师的批注:与风比,快!(在句子“像风似的奔跑”下面)

师:像老师这样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叫作批注。请你再来读读课文,也来写写批注。

(于是,学生再次自读自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学习写批注,交流批注)

这样的学写批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课堂教学更简洁、更高效。

二、聚焦重点词句

课文中的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批注感悟,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对文本人文内涵的领悟,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教师抓住“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创设问题情境:“珍珠鸟是怕人的鸟,为什么不怕作者,和作者如此亲近?他们之间的信赖是怎么产生的?” 于是学生带着问题静静地细读文本,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有的抓住“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一句作批注:“给鸟儿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有的抓住“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一句作批注:“知道鸟胆小,不去打扰它们,尊重它们。”有的抓住“不管它”作批注:“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撞灯绳,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是作者的包容和爱。”有的抓住“抚”作批注:“作者对待鸟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动作充满浓浓的爱意,鸟儿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亲近作者。”这些批注都是学生紧紧围绕重点句子自读自悟后对课文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三、剖析思维困惑

学生读课文时,难免会遇到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对于学生与文本之间认知或情感上的冲突,教师应要求学生边读边思,将自己零零碎碎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使自己的理解更系统更完整,从而解决疑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路旁的橡树》一课时,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后,有位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笔直的公路因为一棵树而弯曲,不但不方便行人车辆通行,而且多修了路,费钱、费力、费时间,这值得吗?”有不少学生听了随声附和,觉得挺有道理。看来这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教师请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文中具体的语句中寻找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做好批注。然后,不同观点的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明白工程师和工作人员被橡树勃勃的生命力和美感所震撼,不忍心砍了橡树;明白了他们爱护橡树,把橡树看作大自然的一部分,他们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可见,学生在思维困惑处写下疑点,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探讨、研究和解决,从而提升人文感悟。

四、叩击情感焦点

所谓情感焦点,就是文本中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碰撞从而产生强烈共鸣的地方。它最能叩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找得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磁场”,就会生发学生和文本之间深层次的对话。如《慈母情深》中“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句话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焦点”,不少学生读到这里眼圈红红的。教师就以此为点拨响学生的“情”弦,让学生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所思所感,将批注写在旁边。有的学生批注道:“面对慈母浓浓的爱,作者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感动。”有的批注道:“作者手心里攥着的是母亲的心血,母亲的希望,母亲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哪。”这样的批注叩开了学生的情感之门,升华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五、拓展想象支点

很多课文在有的情节上稍有跳跃,在有的叙述上有所省略,这些含蓄、简练处给学生的想象活动留下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这些想象支点,引导学生通过作批注入情入境体验、合理想象。如《检阅》一文透过残疾儿童博莱克在国庆检阅时“同全队保持一致”,让学生想象博莱克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想象他在平时是怎样刻苦训练的。通过想象作批注,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博莱克的自尊自强自信以及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六、领悟写作特点

慈母情深课件范文第3篇

一、自读质疑

首先,教师要指导好“自读”这个环节。要求:(1)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遇到困难看注释、看图或自己思考或查资料、问同桌、问老师。(2)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3)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自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师生共同疏理问题,浅显的问题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由老师作出恰当的解释,剩下的就作为学习课文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要点上,教师要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少讲多议,激发好奇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议”可以说是合作交流,可以说是探讨,从自身来看是自身思维争辩的一个过程,从班级的角度看也是课堂讨论,不管怎么说“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思,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鲜活的课堂。

“议”中明“义”。如“青翠欲滴”一词,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借助图片体现翠绿明亮的叶子上一滴水珠似滴非滴,透明的水珠中折射出浓淡的变换的色彩。引导学生看图、读词、想象,读出这衣服美丽景色的一个瞬间。

“议”中激“奇”。“出奇不穷、出奇划策、出奇取胜、出奇无穷、出奇制胜、出奇致胜、出奇不意、争奇斗妍”无不与“奇”挂钩,无不与“思维独特”、另辟蹊径挂钩,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争议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激发求异思维。小学一二年级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很多,除了教师可以帮学生归纳诸如加一加、谜语识字、象形识字等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谈谈识字方法,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方法出现,如结合名字、结合地理位置,自编顺口溜等。

三、巧用多媒体“保健食品”,让你感动于语文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快的掌握知识。是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达到我们所要的教学效果而服务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有利于达到我们教学效果的课件,那不断变换的大屏幕,制作精美的图片或动画,形象直观的展示或对比,丰富生动的信息,比起黑板上的粉笔字是要生动的多,在情感上也更容易感染学生。王崧舟老师执教《慈母情深》一文时,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他使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关于母亲的图片并配了一首满文军的《懂你》。一曲结束,不仅学生被感动了,就连许多听课的老师眼睛都湿润了。课件中那每一张照片都会让人想到在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伴随图片播放满文军的这首赞美母亲的歌,真是让人眼睛,耳朵和心灵都被深深的触动了。此时不再需要任何语言,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明白了文章的内涵,都明白了母亲的伟大和母爱的无私。整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并不多,但就这一处足够达到情感的交流,灵魂的对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与其他的教学手段一样,都是为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一节课老师没有激情,教学设计不合理,做出再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可能会出现好的教学效果。食用保健食品是为了补充身体所缺某种营养,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同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也是为了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我们应该正确理性的去使用,绝不能盲目。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儿童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对儿童,就是对科学家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能促使他们对语文课拥有浓厚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进行。(2)解除怕犯错误的心理。儿童怕犯错误是阻碍独创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挥其创造性见解的机会,因此在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解除他们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努力进行尝试。(3)鼓励学生向有创造性的人学习。中年级的学生模仿尝试的欲望极强,让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或讲一些爱迪生、居里夫人、达尔文等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慈母情深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试教;翻转课堂;课本剧表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49-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普及,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使得课外学习成为可能和必须,信息传播相对封闭的传统课堂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教育技术当前的研究热点存在以下几大趋势,分别是“移动学习、云计算、泛在学习、BYOD(自带设备)、数字内容、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1]笔者长期担任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任务,本学年在对过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反思的基础上,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革新尝试。

一、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指学生利用现代各种信息资源和工具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教师改变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变成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促进者、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等。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2]

微课程(Micro Courses)是翻转课堂的基础,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设计的微型课程,其时间短,教学目标短小精确。微课程教学是保证传统教学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优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中的先教后学改变为先学后教。这种颠倒,改变了知识学习的顺序,改变了师生角色定位,改变了教学结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结合了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教师传授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教并重的具体体现。在翻转课堂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对所“教学设计”课进行了微课试教、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一系列教学革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设计的过程,是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应体现教学设计本身的理论和方法,二是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我校小学教育专业于2010年被批准建设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突出的综合实践技能、鲜明的小学教育特色。课程教学既要体现出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又要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关于教学方式的反思

课程目标包括三部分:理论知识目标、实践能力目标(编写教案的能力、教学能力、综合教学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

理论知识目标教学以往主要采取讲授+演示法+练习法的模式,从课堂观察来看,学生对讲授法反应平淡,无论是对PPT课件还是传统板书,注意力难以维持长久,甚至有课上玩手机等现象。

对于实践能力目标教学来说,主要采取演示+讲解+练习的模式。虽然设计了学生试教、编写教案的作业,但是由于班额较大,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存在费时间、组织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以及教学效率低、学生实践参与面小等。

对于情感态度目标教学,主要是对专业情意的培养,要热爱小学教育职业,具体行为渗透在知识和能力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往教学讲授加练习的方式容易造成倦怠和厌学,目标实现不够理想。

2.关于评价方式的反思

“教学设计”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考试性质被规定为考查,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过去往往要求写一个学期论文,或者完成一份教案设计。这样的评价方式难以避免有些学生抄袭、敷衍,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其评价方式单一,信度和效度也较低。

三、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开展翻转课堂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足够的信息化资源。学校图书馆和本学院资料室藏有丰富的与课程相关的纸质教材、图书、参考资料、相关期刊等。通过校园网可以享受免费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教学资源库链接,如中国知网、超星发现、中国大学精品课程、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等。同时,也拥有比较丰富的视频资源(小学名师教学录像、中外小学学科教学录像)、校本资料(往届学生试教视频资料、往届学生课本剧表演视频、往届学生教学设计作品)等,完全能够满足开展翻转课堂的需要。

1.理论知识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

本学期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主要的知识要点转化为问题,布置成任务,学生课外查找资料、阅读教材、整理笔记,课堂上检查学习笔记、提问、讨论,然后教师对重点概念、理论要点进行集中讲授,即实施微课教学。笔者以第四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为例, 3课时,每课时50分钟,教学设计如下:

(1)上课前:提出问题,布置任务

问题一: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属于什么层次?它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问题三:什么是微课教学?微课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要求学生阅读以下文献:教材――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王策三《教学论稿》、李秉德《教学论》,并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有关翻转课堂主题文章5篇以上。

(2)课堂上

①检查学习笔记

检查学生学习过程,阅读的文献名目,学习笔记。

②提问学生

就以上三个问题分别提问,学生进行学习汇报。记录回答问题学生的姓名及回答情况,并进行评价。

③微课教学

对三个问题分别进行15分钟左右的微课教学,使用ppt教学课件和微视频,对关键要点进行精讲。

(3)反馈评价

对学生在本次课堂内外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提出相应的表扬或批评,并提出希望。布置后续任务――微课教学试教实践。

2.实践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

改进措施:实践教学采取自主学习方式(微课教学试教实践)和协作学习方式(课本剧表演)方式。

(1)课前布置任务

设计微课教学和课本剧表演两种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以现阶段小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小学现有科目教材为题材,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个教学主题,设计一节微课程教学方案,并进行试教。任务二:以小学生为假设的教学对象或观众,设计表演主题,进行课本剧表演。任务要求:自主选择任务一或任务二,但是必须至少选择一种任务。这样要求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实践活动。微课教学按照编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的环节进行。课本剧表演按照自愿原则分成5组,各组编排一个剧目,学期开始布置,学期中间开始在课堂上表演。

(2)学生课外设计、练习

学生选择微课试教者8人,选择课本剧表演者40人,编排了5部剧目:“陶罐和铁罐”、“灰姑娘”、“慈母情深”、“丑小鸭”、“雪孩子”。无论是微课试教还是课本剧表演,所有的设计、编排、练习活动都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

(3)课堂展示

在课堂上试教的同学按照说课、上课、教案展示、课后反思、同学评课的程序进行。

课本剧表演以教室作为舞台,进行表演。

(4)教学资料生成

在学生展示的同时,笔者进行同步视频录像,生成教学资料。

(5)反馈评价

回放视频,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及总结。

3.情感教育目标教学设计

对于情感教育目标则渗透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如视频演示、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中。

四、翻转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以上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如何,因为涉及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情感和综合技能,前者是一种体验性目标,后者是一种表现性目标,所以难以定量测试。因此,笔者主要采取质性分析,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作业分析等途径进行评价总结。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显著提高

学习的自主性主要通过学生的精力投入、课堂表现及反应、参与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因为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性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没有参与表演的个别同学,则要求他们对课本剧进行组织评比、颁奖、总结,制作成PPT和视频进行展示,学生参与人数100%,而且参与过程积极,表演效果良好。

2.教学的效率显著提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是试教,还是课本剧表演,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时间较少。研读小学教材、课程标准、备课、制作教具、课件等等,学生在课外花费时间较多。在课堂上集中反应学生的设计成果,通过讨论、评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大班额实践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3.情感体验良好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于永正、支玉恒等教学名师的教学视频非常感兴趣,从课堂上观察出100%的学生都在专心地观看视频。这些教师多才多艺,教学水平高超,获得了社会、家长和学校的肯定,他们的人生价值通过平凡的小学教育工作得到了体现,比如于永正老师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名师。在观看视频课的过程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艺术特色、技巧和经验等。从课后访谈中得知,学生思想触动很大,表示崇敬这些名师,而且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无比关爱之情。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热爱所学专业,树立终身为之献身的远大目标。

4.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

小学教师必须有适合儿童教育的突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等。

在学生试教的实践教学中,参与者全方位地进行说课、上课、课后反思等实际训练活动,为将来从事真正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他同学则配合试教同学,做好“学生”,相当于观摩教学。课后积极参与评课,借鉴试教同学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有助于自我提高。

在课本剧的编排表演中,为了完成表演任务,往往要进行角色分配、协调组织,锻炼了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等。课本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集音乐、舞美、语言、思想于一体化,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比如,在“丑小鸭”编演的过程中,首先要研读课文内容,扮演角色,实际上是对阅读、识记、分析、归纳、判断、表达的系列训练。学生根据情节变化自己制作背景音乐、设计并表演舞蹈,自己动手进行美术手工制作,扮演角色,使所学课程的技能有机融合,是对自己文化知识、创新能力、审美素养、艺术修养的一种极大的锻炼机会。同时通过对角色的把握和逼真的表演,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在真实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自觉受到品德教育。

5.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学结果的评价最常见的是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两种方式。前者最擅长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情况。表现性评价比较擅长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非智力因素,学生完成任务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3]评价主要体现出过程式评价、多元化评价的理念。本学年采取“作业+作品+表现”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作业包括小学教学教案设计学期小论文。作品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教具。“表现”包括微课试教、课堂发言、课本剧表演、出勤率。

任何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拿来就用,要与课程目标、学生实际水平、资源现状结合起来,探索其恰当的运用模式。翻转课堂、微课教学不能单独割裂地使用,而应和现有的成熟的教学模式,比如:传统的见习、表演结合起来,探索其合理性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相关期刊更多

粉煤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