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非常重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本课程在多年开设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课程素材,编写了《管理学》教材,在此基础上引进国外经典教材罗宾斯的《管理学》作为辅助教材,并编写了系列专业统编教材;与此同时开始强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管理游戏教学、双语教学,并改革考试制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核,变应试学习为课堂与网上讨论式学习。

《管理学》课程在2011年被浙江省教育厅立项为“浙江省精品课程”,为此我们在原有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改革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授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的是增强管理教学的实务性、应用性,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思考启发性、实效应用性、内容针对性和典型示范性。在管理学的授课中基本要求每位教师保证每章使用6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每个主讲教师全课程的管理案例使用多达上百个。比如,《总经理的一天》《领导与领导者:“闲可钓鱼”与“无暇吃鱼”》《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李志强的纠纷解决方案》《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刘成耀的领导方式》《所长的辞职说明了什么》《摩托罗拉公司的质量观》《黄大佑的辞职书》《电力公司的预算控制》《谷歌公司的管理创新》《张瑞敏的管理改革》等,这些案例的教学效果都很好。

鼓励实地调查编写原创性案例。除利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案例库,课程组成员还利用自己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便利条件,到企业调查或与企业合作编写原创性的案例用于教学。授课教师之间也经常互相交流,将一些好的案例和分析思路相互切磋,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经常开展案例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本课程组教师每周三有一次例会,专门讨论教学、教改或科研问题,案例教学法是讨论交流最多的一项内容。学院也经常派教师参加全国管理学案例教学研讨会,并请参加全国案例教学研讨会的教师介绍经验,在全院的范围内交流提高。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企业运营实际,是提高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授课方法。学生选课制度有效地鼓励和强化了案例教学,因为凡是案例教学授课比较好的教师,学生选课的比例就比较高。在试题和作业中增加案例分析比重,增强学生对案例分析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学生能够课后主动学生,自觉提高其分析解决企业实际运行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与学生角色模拟。在学生学会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并把自己摆进案例里去进行角色模拟,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咨询建议。角色模拟就是通过扮演角色的形式达到体验情境以及学习知识的目的,角色模拟在《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应用中有四个步骤:经典场景设定、角色分配准备、角色扮演实施和案例讨论总结。我们布置了学生角色模拟的作业,学生分别就《张总的困惑》《王氏年糕厂的抉择》等案例进行了“假如我是总经理”的角色模拟,通过角色模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和作为一个公司或工厂领导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管理案例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案例分析过程有力地督促了学生们主动地去涉猎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在学生们的思维中建立了一些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使学生养成了比较好的、符合管理教学目的的思维习惯。

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长期的《管理学》教学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料,所有教师都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每个教师的教学内容都各具特色,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足。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和条件大大改善,从去年开始将所有与管理学教学有关的软件、资料、多媒体课件都放到网站上共享,让学生自己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寻找与自主学习,扩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和范围,提高《管理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用丰富的学习内容代替学生被动接受枯燥理论知识的状态,学生学习资料的取得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容易,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管理学》的效率。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行政管理学;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由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方式。具体方法是以典型案例为平台,在学生掌握有关基本理论知识,根据教学要求,由教师引导和问题设计,让学生以独立思考或开放合作的方式,使其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专业能力。案例教学法虽在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和培训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然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行政管理教学中还处在借鉴、探索阶段。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必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将生活中的真实典型事件引入课堂中,在老师积极引导的前提下,学生在案例中不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积极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师生角色交互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案例教学法也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学生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能够积极思考、自主分析、独立创新,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可以让学生进入案例描述中的特定情景和角色中去,独立思考问题、积极寻求答案,也提高了学生表达意见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表达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了教学环节中的主要角色,学生需要摆脱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养成的对教师的依赖习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须独立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通过独自或者与同学合作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这种积极的自主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自主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课前的大量准备为在课堂上发言讨论、思维的碰撞提供了可能,这种循序渐进的自主学习—发言讨论—解决问题的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人际沟通表达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案例的选择上下工夫,还得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问题,案例分析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把握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走向。教师除要系统地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由于行政管理类课程实践性较强,授课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国家行政管理理论发展和事实动态,这无疑会对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框架及教学责任心等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无疑就会锻炼教师的教学思维,积累了案例素材,提升了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现状

20世纪30年代,案例教学法逐步在美国的公共行政领域中发展起来,该方法首先由哈佛大学创立。目前哈佛大学的案例库有一万多个案例,而且每年都有20%的更新,哈佛每年不菲的案例销售收入为其案例库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巨大支持。发展至今,哈佛的案例教学法形成了一套系统健全、操作规范的教学模式,给社会输出了大批商界和政府精英。

在国内,行政管理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因学科设置和划分合理性不够,行政管理学科以前隶属于政治学类,偏重于宏观价值,重视原理、轻实证,使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末,教育部才对高校的专业进行了全面调整,修订并颁布实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行政管理学专业才在很多高校开始开设,借鉴工商管理学的教学模式,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才被逐渐提上行政管理教学的日程。在专业领域,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我国的学界专家、相关学者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收集、整理、编写出一些案例集,如《公共政策学案例精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行政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行政管理学案例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案例教程》等,为行政管理案例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然而在案例教学上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是案例库并没有系统化,不专业、不规范,案例的本土化稀缺,在师生中激发不出足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差;另一方面是经费不足,对案例的调查、编写及整理耗费时间、财力和个人精力,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研究人员的个人积极性。在教学环节上,对大多数老师而言,案例教学虽说耳熟能详,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缺乏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系统培训,缺乏一定的教学技巧和经验,教师角色混乱,案例的选择针对性不够,没有很好地将教与学加以结合,加之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普遍较弱,使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行政管理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途径

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互动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过程动态性和结果多元性的特点。为让案例教学法成为行政管理教学模式中一种普遍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下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案例库

从宏观上讲,领导应重视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强化组织管理,大力鼓励各地方教育单位对本地方典型的行政管理案例进行整理编写,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经典行政管理案例统一入库,并组织专门人员对其管理、更新,形成具有时代感、本国特色的经典案例库源。除此之外,还应做好行政管理专业案例库的推广,充分运用现有传播媒介,让更多的同行了解运用案例库的经典案例。

2.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

对课堂指导者进行定期培训,让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明白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不做课堂的主体,更多的是担任组织和协调的角色。首先,授课教师应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位置。“导航”“导演”“导游”,是教师在整个案例讨论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强化自己的职责,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发挥师生的潜能意识及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授课者不仅要善于倾听学生的积极发言,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思维,用提问或者提示的方式,争当讨论反角,使案例讨论的发言紧紧围绕中心话题顺利展开,绝不偏题或者跑题,使学生的讨论能够积极地深入开展,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要不断积累相关案例的教学经验。由于行政管理学具有很强的时政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发现问题,提高案例分析深度。

3.精选时代性强的课堂案例

授课教师对案例的选择要合适,要具有专业针对性,按教学要求选择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且尽量选择具有本土特色,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案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案例准备前老师应尽量设置可能出现的问题,案例讨论中要根据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敏捷思维能力和雄辩口才,课后要对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点评或评价,综合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惠民.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2]李庆钧,崔金云.公共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系统思维;环境管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36-02

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门新型、综合的交叉学科[1]。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上升,各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急需一批具备环境管理专业素养的人才,使得《环境管理学》作为管理类和环境科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中国各高校陆续开设。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

《环境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型的、多学科交叉、高度综合又强烈依赖于环境管理实践,且同时又要凝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再去指导环境管理实践的课程,到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现有的多种《环境管理学》版本在其体系和内容方面均有不同[3],这对于高校教师如何组织和讲好《环境管理学》这门课提出了挑战。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对《环境管理学》的任务及教学目的认知、结合教学经验进行了多种探索。陈卫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网络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三方面对《环境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强调采用大量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的案例,通过实习参观和设计实践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王馨、张勇探索了案例教学在《环境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张勇提出了通过案例教学把理论与应用、课本知识与案例分析、培养目标与知识体系、课程实务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彭诗言则探索了体验式教学在《环境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以案例渲染体验、以社会调查设计体验、以科研教研传递体验、以项目加强体验的教学模式。李贞、吴翠琴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实践和课程考核方面提出了《环境管理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和建议,李贞特别强调教学初期阶段必须抓住环境管理学的三个特点:边缘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合理设计教学章节,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本人多年讲授《环境管理学》的经验,发现学生分析环境问题时倾向于微观思维,而缺乏系统思维方式,只能考虑到一些直观的、直接的、简单的影响因素,而无法从整体、全局和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角度去思考。而环境管理通常要求从客观、策略、通盘、整体的角度来研究与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管理本身要协调的就是社会-自然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各子系统以及各因素之间充满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些特点注定了系统思维恰恰是环境管理所必具的思维方式,也是环境管理学思想的核心分析方式。因此,要培养真正能协调社会-自然系统的优秀环境管理人才、环境管理学的优秀研究人员,系统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环境管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改革思路

该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探索系统思维培养和实用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对于促进《环境管理学》学科发展、培养学生从整体角度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提升学生环境意识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强化系统思维的课程内容设计。系统思维模式的培养首先需要在课程刚开始的章节中专门安排相应的方法学内容和启蒙。因此,从国内外经典的系统思维书籍中精选与凝练出适宜环境管理的内容,根据简明易懂和实用的原则,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精心编辑纳入原有课程体系中,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减,使之更适宜培养和提升学生系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并使具体的实用技能和抽象宏观的思维模式、思想意识有机结合起来。

2.强化系统思维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除了课程内容中安排相应的方法学内容,系统思维模式的培养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通过引导学生扩展性地分析和思辨来训练。因此,该部分研究内容将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精心设计问题、适当应用归纳和演绎推理把系统思维的分析方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1)系统思维模式启蒙。环境与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政治、科技与文化,甚至人类社会个利益群体之间本身就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现象和事件把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通过提问、引导分析的方式作为一个较清晰的系统脉络呈现给学生。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本身也是典型的系统思维的体现,通过与学生分析中国经典的传统思想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进行启发和启蒙。(2)训练系统思维的案例分析设计。现在很多环境事件以及一些典型的环境政策适合作为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代表性强的案例,还原到事情的最初阶段,先让学生分析,根据学生分析情况通过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外延展,协助学生建立起站在整体的角度看问题的分析模式。(3)训练系统思维的讨论设计。从诸多热点环境问题中找出几个牵涉因素比较多的问题,作为讨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牵涉因素越多的问题越适合用来训练学生自觉形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并养成从全局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点评和引导非常重要,因此在讨论之前教师应准备充足的材料,并设计好实现系统分析的途径,以便适时引导学生。

3.强化系统思维的实践环节设计。为弥补传统《环境管理学》教学中理论讲述过多的不足,尝试把一些实用分析工具引入教学内容中,与系统思维培养相辅相成,且达到实用技能与抽象的理论、思维训练和思想意识提升完美结合的效果。设计一些调研项目,让学生结合实际调研并使用实用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4.系统思维训练的教学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通过设计能反应学生思维模式和教学效果的问题,分别在课程结束前和结束后进行测试,以评价学生思维模式是否改进,结合授课过程学生的反应和对学生课间访谈找出需改进的地方,设计改进的方案,并在下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以促进教学水平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叶文虎,张勇.环境管理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彭诗言.浅谈体验式教学在环境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24):157-158.

[3]郭廷忠,周艳梅,王琳.环境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陈卫民,刘浩.环境管理学教学中的一些改善建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38):13-214.

[5]王馨,郭传友,包先明.范例教学在环境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77-78.

[6]张勇,赵雯,王东宇.环境规划与管理类课程加强案例教学的实践和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11,(04):129-131.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一、基于市场营销学提出“实战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解决好理论与实践各环节之间的层次过渡和逻辑关系问题,尤为重要的是要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构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模块。在传统的营销学教学中,有关实践的教学模块绝大多数是在实验室内通过模拟的形式进行的,严重地影响了营销活动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限制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教学,本项目提出了“实战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体会并参与各类营销活动,提升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战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营销教学在授课方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量的实验教学,但实验教学仅仅局限在实验室内,通过模拟的形式进行,学生无法体会到真实的营销活动,未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项目结合目前营销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入手,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改革:

(一)理论课上增加网络教学通过网络教学,一方面可以学习国内外名校名家有关的经典理论、前沿知识,并与任课老师的讲授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可进行视频及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二)注重案例教学,加强案例库建设师生共同进行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完善,开展案例教学。通过“企业故事会”的方式,分享著名企业的成功故事,通过“营销综合案例分析”的方式,讨论经典营销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营销学方面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逐渐完成营销案例库的建设,以备后期的教学、学习工作使用。

(三)“实战教学”替代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走向市场,摆脱简单的模拟。通过与相关企业、卖场协调沟通,为学生提供走进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实践营销活动的机会。一方面,要求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管理流程、向相关人员请教,学习实战经验;另一方面,为学生争取实践机会,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卖场的营销活动,体会在瞬息万变的营销活动中,应如何快速有效地拿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项目管理学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路、解决方案的选择及决策过程中的综合管理能力,然而项目管理学课程在讲授过程中体现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论文根据项目管理学的特点,从当前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与案例并举,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项目管理是以某个项目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应用为辅助手段,结合系统工程、行为科学、网络计划技术和挣值分析等研究方法的一门完整的应用学科,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及操作性强等特点。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领域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为学生迅速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一直作为工程管理及其相关专业如“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核心课程,以及面向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本科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力图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践、计算机上机学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综合能力。

1 项目管理学课程的作用

1.1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对问题认识的过程,项目管理学中大量案例分析可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与勤于思考的能力。

1.2 项目管理数量方法运用的培养

项目管理中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网络优化方法包括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等是项目管理学研究,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的实际使用。

1.3 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结合实际项目编制项目进度、费用和成本等管理策划方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2 当前项目管理学教学中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全国各高校从培养学生系统分析与创新能力的视角,纷纷开始项目管理学课程,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却不太理想,总的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大多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内的有关项目管理学的教材多半偏重于理论研究,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上课讲授的知识只是单向地传递,学生被动地接受。与此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系统方法重视不够且训练较少,同时也很少结合知识点做案例分析,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而学生本来的学习热情不高,这样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2)课堂互动效果差。由于高校扩招,项目管理学往往大班上课,而人员的分算,在管理上给老师上课跟学生互动产生了困难,同时不少老师很少互动或无法与很多的学生进行互动,老师讲授的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接收或消化程度不够理想,这给合班授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差异明显,自学难度较高。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也大不相同。面对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学生只能通过课下消化吸收来找齐教学进度与自己理解程度的差异,而项目管理学的自学难度较高,因此学生的自学效果较差。

(4)注重教学,较少涉及教学软件的使用。当前使用项目管理学的教学软件与学习软件如Project等软件在寻找项目进度的关键路径、项目的甘特图等方面对学生很有帮助。但是,老师一般在课上提到该软件可以应有到该领域,而很少在课堂上教大家如何使用该软件,这是教学知识的缺陷。

3 提高项目管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了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之用于生产实践中,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提倡案例教学

而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灵活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式的介绍,更应该基于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结合较多的项目管理案例,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表达出来。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或通过网上、书籍以及其它渠道进行收集。例如项目管理者联盟网,提供了许多非常好的项目管理案例和学习资料,老师可以用作教材,也可以推荐学生自学。

一般情况下,笔者通常对收集到的案例素材都要进行整理和提炼,简明扼要地把案例情况介绍控制在一页A4纸的篇幅(太长或太短不利于教学),并针对案例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精心设计若干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我的感触是,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经典或有趣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往往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融洽气氛中,既学到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又能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例如,在讲到项目管理时,可以以美剧“越狱”为案例,将主人公迈克尔·斯科菲尔德策划的越狱作为一个项目来看待。把迈克尔作为项目经理,分析越狱这个目标的缜密计划以及如何巧妙地周旋于各关键人物之间,出色地协调各种资源,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越狱这一“不可完成的任务”。并就一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问题映射到现实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非常喜欢并且积极参与到这样的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相信这样的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3.2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就是采用重点设问的方法,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讲授。尽可能地将企业引入课堂,以企业的项目作为课程实训内容,课程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如风险管理中,首先提问风险的概念、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举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并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管理的能力,这也是一个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能力。

3.3 任务驱动式教学

该课程利用课程作业,或通过习题或通过案例,并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驱动学生学习相关的内容。例如围绕典型工程或IT项目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把每一项目下分若干模块,布置每一模块下若干工作任务给学生,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由于每一任务均有相应的技能和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特别是项目管理中项目进度的甘特图、关键路线等内容需要软件,更需要他们课后练习加以强化。因此,以课后作业为载体,加强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更好的理解与消化课程知识要点。

3.4 教材与教辅工具的选择

教材与辅导工具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很多院校,无论什么专业都用项目管理学教材,实际上应根据不同专业院系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管理学教材。例如,信息管理学生应该学习IT项目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生应该学习项目管理,而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等专业应该学习工程项目管理。因此,教材与教辅工具的正确选择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课程。与此同时,在选择教材与教辅工具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尽量选择著名出版社、著名专家的教材,这样内容充实,学生学起来轻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学,将项目管理学的方法运用到相关领域与生活实践中。

当然,关于一门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各方面合力共建的结果,需要多方面的投入与努力。除了教师要爱岗敬业、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外,还需要学校给予大环境的支持和配合、学生的努力与专注等。一门课程的教学成果不能单单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还要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具体掌握了哪些方法与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总之,项目管理学在研究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中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至今,它已发展成为体系健全的庞大学科。对于不同问题的研究,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注意不同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应用。在讲解案例与相应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时候,注意不要引导学生去记忆一些事实或是寻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提炼,并将问题用项目管理学的方法表述成数学模型的形式。应发展成由单一的教与学的知识传递通道,拓展为带着问题学与寻找问题教的双向反馈通道,加大课上讨论与分析的时间分配,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分析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与研究效果对学生进行准确定位与分类,进而引导学生分层次地逐步掌握更高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才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项目管理学教学方法谈[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2]王天虹,宋业新,戴明强.在项目管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决策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2).

[3]李明.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99-102.

[4]庞海云,李於洪,刘云霞.《项目管理》课程演练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