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师德培训计划

小学师德培训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师德培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师德培训计划

小学师德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我在进行农村小学区县级小学品德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时,采用了模块化培训策略,效果较好,下面谈谈自己在培训实践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模块化培训的前提——精心做好训前调研由于各地区、各学科教师分配比例、学科水平、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培训前,学科培训组首先要对本学科的教师需求以及影响本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等问题做一次认真的调研。通过调研,从而确定培训重点及培训主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本学科组在进行小学品德学科课堂有效性调研时发现,由于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本学科认识不足(把它当作豆芽学科、随便占用课时),许多教师对本学科课程特点不明确,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从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划分课时,不知道如何确立课时目标,以至于近三分之一的教师的课堂连达标课都不能实现,更谈不上有效课堂。基于此,我把对品德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作为培训重点,把如何设计和上好一堂品德课作为培训主题。

二、模块化培训的重点——认真确定培训目标根据培训重点和主题,培训组组长要在培训前制定出有效的培训目标,便于培训教师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基于培训组之前对本学科所作的有效调研,我把培训总目标定为:使所有培训学员的课堂均能实现达标课堂,即让教师们掌握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知道如何设计一堂品德课。具体目标为:

1.知道如何设计和上好一堂品德课,即品德课如何备课和上课。

2.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确立课堂目标,并结合课堂目标设计有效的活动。

3.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培训成果,包括学员的教学设计、研究课实录、评课稿、教学反思等。

三、模块化培训的关键——科学设计课程模块培训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将对培训效果起到积极的影响。课程模块的设置要根据培训前的调研、培训目标、培训主题和培训教师的现状等进行多方面思考。综合以上因素,本次培训,围绕教师教学技能,我们设置了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名师课例观摩 ;第二个模块是专家讲座 ;第三个模块是学员教学实践与研讨。三个模块下设七个专题,这些专题紧紧围绕培训目标设计,分别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特点与使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解读;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的备课与上课;品德课如何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不同品德课型教学目标的确立;品德课上怎样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品德课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指导。通过这样三个模块七个专题的培训学习,让参培教师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容易消化吸收,也解决了他们在平时的品德课教学中的困惑和疑难。

四、模块化培训的保障——有效实施课程模块为了让模块化培训有效、高效,真正提高品德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实施时要注意这样两点:第一,掌握培训对象特点。培训前,对于参培教师的年龄、教龄、专兼职等情况,培训组教师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培训形式的选择、培训手段的运用以及实践学校的选定等都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本次培训长教龄教师(25年以上)比较多,短教龄教师(5年以下)比较少,由于长教龄教师习惯于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语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参与教学研究课题来提高专业发展。授课中,我们的教学形式作了改变,由以往授课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增加一些互动性的环节与话题,针对品德学科具体实例,让老师们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并悉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让他们转变教育心态,这样,学习既轻松又愉快,效果也比较好。第二,精心挑选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团队的素质对培训质量的好坏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培训组长要精心挑选培训教师,在师资的来源、人数、知识结构和层次等方面均要认真思考和把关。

本次培训,我结合参培教师的现状,以及培训目标,这样来组织了培训教师团队:由我区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编写组主编,市教科院陶老师负责教材特点与使用的专题讲座;由全国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我市小学品德学科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并做教学经验分享;由我区品德教研员作品德学科如何备课与上课的理论指导;我区一线品德学科骨干教师(三人),则结合参培教师需求及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专题理论讲解并配以示范课指导。

小学师德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学习主动性;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册使用前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选择2011~2012年参加初级职称晋升护士20人,此组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选择手册使用后参加2011年初级职称晋升护士20人。两组在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部分选择院内全体护士长、带教老师及观察组全体护士。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参照《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培训考核要求,按步进行职后培训,第一阶段下发并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相关内容,使每名护士明确个人培训考核目标和培训项目;第二阶段护理部按月进行常规理论、操作培训及考核,个人根据自身完成情况主动报名参与;第三阶段护理部在晋升前审查相关人员手册完成情况,根据审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第四阶段进行培训考核效果的评价与分析,此研究历时1年。对照组则沿用传统的士升师培训考核方法,即第一步在职称晋升前公布培训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技能、现场面试、民意测评;第二步受训者自我准备、练习阶段;第三步护理部进行考核;第四步进行培训考核效果评价与分析,一般历时2个月完成。

1.3 评价指标

1.3.1 统计方法 比较两组在培训期间主动报名参加操作培训与考核的频数及主动参加考核人次所占百分比,比较两组晋升者的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均数。

1.3.2 评价方法 针对手册应用情况发放自制问卷进行评估手册使用有效性,该问卷共设9项内容,答案有2个级别:有效、无效,用频数和百分率进行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2.1培训考核相关数据 结果表明根据手册指引主动求知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较前大为提高。回顾性调查表明对照组主动参加培训及考核人数为7人,观察组主动参加培训及考核人数为12人,具体士升师培训考核相关数据见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因主动参加培训频数高,必然导致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

2.2手册使用效果调查 手册使用后随机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88.89%(另10份因工作、开会等原因未及时收回)其中护士长30份、带教老师30观察组护士20份,手册使用效果观察见表2。此表说明,《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对护士的全面提高有效,这是参与调查问卷护士们的基本结论。

3 讨论

3.1 培训手册的重要性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有利于提高护士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作为培训工具、培训记录、培训指导手册,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有监控和督促作用,护士按照手册要求,逐项逐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及时考核,及时记录,及时评估,及时统计,对因各种客观因素影响而估计在计划内不能完成的项目,请求给予上一级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提高了自己对学习、对工作的积极性。

3.2 对护士职后培训的必要性 规范护士职后培训体系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是适用于不同层面护士自我收集、自我记录、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一种方式,是护士职称晋升中必须呈报的材料。本手册能比较全面真实的反映护士在专业技术工作中的经历、业务专长、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凡、参与课题等反映个人科研业务水平的材料都在此登记,材料完整、系统,可靠性高。本手册的实施也规范了教学程序,使护理教育有的放矢。力求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全面提高护士的护理诊断能力,辩证施护能力,综合评价能力[3-4],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更好的为患者解决病苦。教与学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了护理职后培训效率[5],也对今后护士的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加强责任心,减少了工作中的风险。

3.3对护士学习的影响 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要求,护士必须完成每年规定的培训考核任务,才能进行注册和晋升,激励了广大护士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护士对学习主动性,改变了以往护士职后培训的学习态度,护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改革前,操作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6] ,较于改革前护士对自身要求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3.4 对护士职业发展前景的展望 为护士对正确规划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的制定注重以"护士"为中心,充分考虑她们的职业需要及未来发展,承认和强调护士在职后培训中的主体地位,焕发护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更能让她们知道到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手册的实施也激发了护士对各项培训考核积极应对、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潜能,为正确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规划自身发展提供支持。

3.5 对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 打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护士规范培训手册》加强了护士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服务意识,弘扬奉献精神,大力倡导了"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同情患者,尊重患者,为患者减除痛苦的原则。更在卫生系统内逐步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新型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满意度,更积极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6对提高护理效果的作用 增强护士护理服务意识及应对能力《护士规范培训手册》培养了护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发挥了自己的所学及优点为患者服务,从机械型的工作模式转变成主动为患者解决问题解决痛苦的模式,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接受护士,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提高护理工作性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4 结论

在最优化的教学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而动机是最大的动力,动机的刺激越强烈,动力便会越强劲。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首先便是让护士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本项研究是将《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是与护士年终考核、个人专业发展、职称晋升等多项利益因素挂钩,激发护士主观要求学习的动机,从而促进护士对培训考核积极应对、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行动的落实[7]。

参考文献:

[1]李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233.

[2]朱海霞,资晓宏.主动性思维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运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10):804-805.

[3]肖惠明,潘建,连玉,等.眼科护士培训策略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6):25-26.

[4]胡佩佩,周巧巧,胡春乐,等.永嘉县基层医院护士在职培训现状与需求[J].护理学报,2010,17(7):467-468.

[5] 苏琰.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6,5(20):1056-1057.

小学师德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一、培训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培训内容:

1、 全员培训配送中心着装标准。(春秋、夏、冬季)

2、 警卫人员培训:外来装卸油车辆安检标准;外

来检查、参观、学习人员着装、检查标准;外来施工人员着装标准;外来施工人员、车辆安检标准;内燃机操作标准;电动泵操作标准。

3、计量、化验人员培训:水上作业着装标准;油罐采样作业标准;油船采样作业标准;油罐检尺作业标准;罐车检尺作业标准;油船检尺作业标准;公路罐车接卸作业标准;油船接卸作业标准;离心泵操作标准;输转作业标准。

4、发货人员培训:外来装卸油驾驶员、装卸油车辆安检标准;自动付油作业标准。

5、维修、电工人员培训:高处作业着装标准;电气作业着装标准;进入受限空间着装标准;阀门维修作业标准;防雷防静电检测作业标准;停电操作作业标准;送电操作作业标准。

6、油人员培训:叉车操作作业标准。

四、培训教材:《作业指导书》。

五、课程安排:(见附表)

六、培训考核:(见附表)

根据培训学习情况,领导小组针对岗位培训进行半年和年终2次考核,重点检查岗位标准化操作培训情况,岗位员工标准化操作执行情况。对半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给以相应的处罚,对年终考评不合格的人员依据《威海配送中心管理考核制度》停岗培训。

2011年作业指导书培训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2011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2011年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2011学年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2011年党员学习教育培训计划

2011年暑期教师师德培训工作计划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小学师德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紧扣“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总体目标,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有效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有效学习内容”主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培训对象

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含幼儿园)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时间

(一)培训阶段

启动时间:2012年4月—6月。学习宣传《关于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培训实施:2012年7月—2013年4月。其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集中培训环节在暑假期间进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集中培训环节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

(二)培训学时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12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72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20学时,校本研修28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72学时。其中,集中培训24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20学时,校本研修28学时。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集中培训环节72学时,并进行1个月的校本研修(行动研究)。

四、培训目标

(一)师德教育

帮助新任教师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形成践行师德能力。帮助教师理解和领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二)业务培训

1.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理解、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

帮助全体教师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主动将《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2.帮助新任教师掌握教学工作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帮助在职教师树立现代知识观,转变教育观念,掌握修订版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五、培训内容

(一)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学科课程标准,中小学教育教学技能,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中小学学生管理规范。

(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在职教师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三)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

(四)高中部分学科教师培训

聘请省内外知名教师来集中培训提高。

六、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高中教师和城市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县镇和农村的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送培送教+校本”模式,有条件的农村初中、小学教师培训探索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

(一)集中培训

高、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分县区实施,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集中培训由各县区具体组织实施,原则上采用小班教学,紧缺特殊学科亦可合并集训。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着力技能提升和能力提高。

(二)远程培训

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互动研讨活动,着力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

(三)送培送教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市组织省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县组织市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

(四)校本研修

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以“探究式”培训和“讨论式”培训为主,进行学科教学研修活动;成立学校(中心校)校本研修学科指导团队,指导有效实践,着力实践改善和经验提升。

七、培训考核

考核方式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以理念更新、问题解决和行为改进为考核重点。实行“教师培训档案袋”评价方法,建立健全参训教师培训档案(具体办法另文通知)。

“教师培训档案袋”规定的各项考核全部合格,由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于2013年6月向参训教师所在县、区教师培训机构报送合格学员名册及档案袋有关材料,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由县、区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高、初中教师由市教师进修学校认定培训合格,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市直学校教师培训名册及档案报市教师进修学校认定培训合格。

市直及各县区培训名册均报市教育局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备案。

八、培训管理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分级分层开展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加强培训团队建设和培训资源建设。市组建市级名师专家库和名师讲学团,并进行交流巡讲送教。

2.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012年6月中旬,县区培训计划报市教育局审定、备案。

3.加强培训业务指导。围绕年度培训主题,市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相关制度,实现校本研修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校本研修科学性、实操性。

小学师德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继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并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完善师德考核制度,针对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实行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一票否决。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渗透到教师培训项目中。继续开展“我的教育故事”评选征集活动。开展市第八批和市第六批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学陶师陶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凝聚和激发正能量。

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3.深入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记录卡”制度,完善记录卡填写、检查要求,加强骨干教师成长过程性管理,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成长内驱力,在提高骨干教师层次的同时,逐步解决骨干教师校际均衡和学科均衡问题。

4.深入开展名师送教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骨干教师送教工作机制,探索送培工作新模式,根据农村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需求,实行菜单式的送教活动,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指导性支教与名师工作室活动相结合,把骨干教师培养与教师有效性培训相结合。

5.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依托有关高校和培训中心,对我市教学能手层次以上的卓越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促进其骨干层次迅速提升。组织参加市新一轮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组织申报第四批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6.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认真制定师资培训“十三五”规划,认真实施新一轮万名教师培训计划,完善《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促进教师主动研修,自主发展。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利用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管理系统,更新各级各类培训信息库数据。

7.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选派工作。根据省市师训、干训要求,做好教育领军人物、卓越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校长能力提升、国际合作培训、音体美兼职教师合格培训等项目的教师选派和相关组织工作。

8.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认真实施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学科网络研修、“师说”全员网络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9.加强校本研修指导和管理。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加大过程性检查考核,不定期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抽查,促进校本研修质量提升。

10.继续推进学历提升工作。根据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创建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工作推进力度,将50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作为学历提升的重点对象,对重点年龄段的教师,通过行政强势推动和宣传引导鼓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其提升学历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我市各学段教师学历提升目标如期完成。

四、规范各类职称评审

11.规范各类职称评审的组织工作和评审程序。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高级和中职系列中高级职称材料初评上报工作,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的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试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