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肿瘤药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抗肿瘤药物种类很多,每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不良反应也多种多样,对体内不同的系统和器官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因而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表现。明确抗肿瘤药物常见的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良反应,更好地服务肿瘤患者。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对我院临床上常见的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归纳如下。
消化道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胃炎等,严重时出现消化道出血,还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临床观察表明,明显致吐的首推顺铂,较强致吐的为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甲氨蝶呤中度致吐,长春新碱致吐性相对最弱。见表1。
心血管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非特异性ST-T异常,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延迟性进行性心肌病变。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反应较为突出,呈剂量累积性,经我院临床统计,如阿霉素积蓄量超过600mg/m2时,心肌病发生率可达15%以上。目前推荐阿霉素累计总剂量不得超过500mg/m2。
呼吸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急性呼吸衰竭等。急性型可发生在治疗期间的任何剂量之间,初期发生干咳,X线检查阴性,几天到几周X线显示快速进行性改变,血氧值降低而需要给氧。慢性型主要与剂量有关,开始时患者出现干咳但不发热,当X线显示进行弥漫性浸润性改变时,应进行肺活检并停止治疗。主要药物有甲氨蝶呤等。
神经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外周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可逆性末梢神经炎、腱反应消失、下肢无力。中枢神经症状包括短暂语言障碍、意识混乱、昏睡、很少惊厥和意识丧失。植物神经症状包括小肠麻痹引起的便秘、腹胀。
听神经包括耳鸣、耳聋、头晕等。引起神经系统毒性的常见药物有长春新碱、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
泌尿系统反应:临床主要变现为肾功能异常,肾小管损伤,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升高或蛋白尿,甚至少尿、无尿,直至肾功能衰竭;还可发生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膀胱纤维化。代表药物为顺铂。
变态反应:临床主要变现为皮疹、血管性水肿、低血压、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常见药物主要有平阳霉素等。
局部组织刺激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炎,静滴时漏出血管外造成疼痛、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溃疡,甚至坏死。常见药物主要有长春新碱、丝裂霉素、氟尿嘧啶等。
1 抑癌基因的概述
抑癌基因又称抗癌基因,是指能够抑制细胞癌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他们的表达产物最终导致肿瘤的产生。恶性肿瘤细胞由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改变而导致细胞周期发生异常,但区别于正常细胞的增殖仍依赖于癌细胞周期的完成。研究表明,癌细胞周期过程既有相对保守的基因,又有和正常细胞明显迥异的基因参与。所以研究并全面揭示参与癌细胞周期的相关基因,对于深入认识癌增殖机理及制定治疗策略具有特殊意义。
2 抗肿瘤药物的反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生存质量,而肿瘤患者提高生存质量的要求更为迫切。但是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临床使用中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中断治疗的进行,故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毒副反应的防治非常重视。由于专科用药的特殊性及使用抗肿瘤药物品种的多样性,如何对抗肿瘤药物ADRS的发生率及发生规律进行系统观察与分析,及时发现及正确合理的对症处理,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通过对使用抗肿瘤药物过程中出现的ADRS进行集中调查与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为临床用药及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参考依据。
消化道不良反应中的恶心呕吐反应和造血系统不良反应中的骨髓抑制现象,药物对不良反应影响是比较大的,铂类药物消化道不良反应比较严重而骨髓抑制较轻,紫衫醇类药物骨髓抑制比较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所以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化学结构,不同的药代学和药效学,表现为不同的不良反应。在常用抗癌药物中引起恶心、呕吐发生率由高至低一般顺序为顺铂、氟尿嗜陡、足叶乙贰、环磷酞胺、阿霉素、卡铂等。(依次按发生严重程度的顺序递减)。
消化道不良反应等不良反应随年龄的增大发生率增大,程度增强,可能因为随年龄增大,特别是50岁以后胃粘膜萎缩,胃腺萎缩,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胃肠血流量少,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改变,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代谢慢等,导致老年人对抗肿瘤药物耐受性大大降低,所以老年人不良反应明显增加。而年龄70岁以后发生率又明显降低,可能因为老年人70岁以后对化疗药物耐受性较好,对药物毒性不敏感。所以50岁一70岁是抗肿瘤药不良反应高发期。但是骨髓抑制不良反应随年龄的增大发生率降低,这可能因为年龄越小,细胞生长越旺盛,对药物毒性反应越敏感。故老年人在使用抗恶性肿瘤药时,应充分预测不良反应的出现及表现,并尽量采用相应的辅助药物和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性别对不良反应影响不大,在消化道不良反应中,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在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中,男性略高于女性。治疗恶心呕吐最有效的药物是轻色胺拮抗剂,对骨髓抑制最理想的药物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生长因子。
3 最基本的化疗方案
要明确化疗药物的应用顺序,不可随意颠倒。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肿瘤药物的治疗作用,就要做到足量、足疗程、不可随意减少药物用量,要进一步重视药物代谢酶的表型及基因型,研究合理用药、要做到尽可能个体化给药。减少ADR发生率的有效办法是有针对性的预防用药、合理联合用药、注意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克服心理疾病。加强医院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把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作为一项具体的任务有本科室专人负责,把药例作为病例的一部分,在病历上能有个具置,也希望医院能够追踪病人,及时反映不良反应具体细节,争取最大限度监督和预防不良反应,达到药物应用最合理化。根据调查,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如烷化剂中的唆替呱、硝卡芥、环磷酞胺等,虽然抗癌效果好,但由于不良反应严重,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一些毒副作用小的植物成分药、生物反应调节剂、靶向性高的新抗肿瘤药以及防治毒副作用的辅助用药受到临床青睐,甚至辅助治疗药物费用所占比例超过抗肿瘤药,提示应积极开发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以及价格低廉的抗肿瘤辅助用药,以满足临床需求,降低治疗费用,从而减轻肿瘤患者和国家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预料21世纪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将不断上市。而对现有抗肿瘤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规律,做出安全性评价,指导临床科学用药,尤其是对使用细胞毒较重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结合应用抗癌药物总的准绳是:
1.从细胞增殖动力学动身停止设计
1.1将作用于不同时相的药物合用,在多个环节上杀灭癌细胞。
大多数抗癌药主要作用在DNA合成阶段(S期),如烷化剂、抗代谢药;一些抗癌药作用于有丝团结阶段(M期),如植物抗癌药长春碱、紫杉醇等。将这两类抗癌药连用能有效治疗多种癌症。
1.2交替应用周期非特异性和周期特异性药物。
1.2.1关于增长迟缓的实体瘤,由于G0期细胞较多,可先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配合物等),杀灭增殖期及局部G0期细胞,这样一方面可使瘤体减少,另一方面可驱动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然后再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如抗代谢药物、长春碱类药物等)杀死之。
1.2.2关于增长快生长比率高的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则正好相反,应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先杀灭S期或M期的肿瘤细胞,然后再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其他各期细胞。待G0期细胞进入周期后,可再反复上述疗程。
2.从抗肿瘤药物的抗瘤机制动身停止设计
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合用,常常能加强疗效。例如:烷化剂环磷酰胺或卡莫司汀与阻止DNA修复的甲胺蝶呤合用,常可产生协同作用。另外,将能干扰生物大分子合成中两个相继环节的两种药物合用,常有加强抗瘤作用的效果,如先用MTX减少5、10甲烯四氢叶酸后,6h内再用氟尿嘧啶阻断脱氧胸苷酸合成,有明显的协同抗瘤作用。
3.从减低药物的毒性动身停止设计
骨髓抑止毒性是多数抗瘤药物的主要毒性,结合应用一些骨髓抑止作用小的抗瘤药,如泼尼松、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等,常常可起到进步疗效降低毒性的作用。
4.从抗瘤谱动身停止设计
不同抗瘤药物有同的抗瘤谱,经历证明胃肠道癌宜用氟尿嘧啶,也可用塞替派、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鳞癌可用博来霉素、消卡芥、甲胺蝶呤。肉瘤可用环磷酰胺、顺铂、表柔比星等。
5.因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响的结合用药
肿瘤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响较为常见,,为了预防或处置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响,下述各种结合用药是必要的、有益的。
5.1消化道反响:恶心、呕吐是抗肿瘤药惹起的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响,严重时可惹起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等病症。目前在运用抗肿瘤药物的同时,常结合运用不同治疗指数的止吐药物,如采用5-羟色胺拮抗剂或多巴胺拮抗剂并用,效果良好。
5.2抗肿瘤药物能惹起不同水平的肝脏损伤,形成肝细胞功用障碍,如甲氨蝶呤、硫嘌呤、苯丁酸氮芥等;也可招致静脉阻塞性肝病发作,如氮烯咪胺、新长春碱等。化疗期间除应紧密监测肝功用外,还可同时给予保肝药物以减轻抗肿瘤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如给予硫普罗宁、复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辅酶A、果糖二磷酸钠、三磷酸腺苷、水飞蓟素、联苯双酯、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复合维生素B等;化疗合用联苯双酯可预防或治疗中毒性肝炎。关于肝炎患者,特别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化疗同时应用IFN及拉米夫定可控制病毒的增殖,避免肝炎加重。
5.3骨髓抑止,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是造血系统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响,严重时可呈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以至危及生命。现有抗肿瘤药大多均有不同水平的骨髓毒性。因而,化疗前、后应亲密监测血象变化,并结合运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类药物,降低发作化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风险,减轻CIN的水平,缩短CIN持续时间。同时可服用具有升白作用的药物有鲨肝醇、利血生、小檗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护士;职业损害;组织环境;护理管理
[中图分号] R97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1(b)-0038-04
[Abstract] Anti-tumor drugs can exert suppressive and cytotoxic effect on both human tumor and normal tissu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tumor drugs, the risk of the occupational contact with the drugs increases dramatically and the issues about drug-associated occupational hazard require more attention. Heretofore, we reviewed recent documents about the hazard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of the nurse occupational contact with the anti-tumor drug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isk of the drug contact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It would also help to establish and administrate a more timely and effective protectiv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against anti-tumor drug contact in hopes of ensuring the group safety and health of the nurse population.
[Key words] Anti-tumor drugs; Nurse; Occupational damage; Tissue environment; Nursing management
从1940年后期抗肿瘤药物问世以来,已有50多种抗肿瘤药物用于癌症治疗,细胞毒性剂具有致突变、致癌及致畸作用[1]。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通常可通过多途径将药物吸收进入体内,成为潜在的身体损害因素。我国目前80%的医院未达标,导致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长期暴露于抗肿瘤药物的威胁中,多数医院并没有采取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及教育,暴露结果严重,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处于高危,对群体健康造成威胁[2]。现将近年来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损害和防护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1 抗肿瘤药物造成护士职业损害的原因
药物可通过多途径进入护士体内:①运输配置抗肿瘤药物过程中的针剂或安瓿瓶被撞碎、稀释时人工振荡使药物在稀释瓶内压力增高及排气不规范等导致药液喷洒,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污染似乎看不见,但时常发生(>30%),其通过皮肤、口及呼吸道进入人体[3]。②在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静脉推注前的排空气体、针头在推注时连接不紧、在输液时药物从输液管道连接处外漏等,室内配药空气中所测的抗肿瘤药物浓度是510 ng/m3,以上均可使药物由呼吸道、皮肤吸收入体内[4]。③护理抗肿瘤药物治疗患者的护士接触到抗肿瘤药物治疗患者的呕吐物、汗液、尿液或被其污染的物品时,等于接触到含有低浓度的抗肿瘤药物[5]。
2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的健康损害特点
2.1 临床学特点表现为多系统损伤
抗肿瘤药物威胁着配置和执行操作的护士健康,护士在直接接触抗肿瘤药物后会产生部分早期不良反应及急性反应症状。早期急性反应是一种机体自身的防御反应,常表现为疲劳、头痛、脱发及焦虑等现象,变态反应、眼睛不适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6-7]。抗肿瘤药物侵入人体后由肝脏代谢,经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常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增高、血清肌肝、尿素氮升高或轻度蛋白尿等。抗肿瘤药物还会引起心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胃肠道的毒性反应[8-9]。对综合医院的418名肿瘤相关科室的护士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示,接触抗肿瘤药物频繁程度不同的护士自身健康状况存在差异[10],主要表现在精神异常、外周淋巴细胞水平下降及妊娠异常方面。薛岚等[11]在类似的抗肿瘤药物接触前瞻试验研究中证实,接触抗癌药组护士的淋巴细胞DNA断裂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接触组),且DNA断裂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研究结论是长期接触抗癌药的护士有潜在的淋巴细胞DNA损害危险。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血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害的发生率及DNA损害的程度远高于正常值[12]。通过抗肿瘤药物对正常人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致畸变效应实验研究,从细胞水平认识及证实其损害DNA、抑制RNA、蛋白质合成的遗传毒性及致癌性[13-14]。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测定证实,接触组的微核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和异常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染色体畸变率与工龄呈正相关[15]。
2.2 影响妊娠及胎儿发育
根据赵树芬等[16]对京津地区五所医院590名有生育史或已婚护士的715次妊娠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报告,证明护士在孕期职业接触抗癌药组,足月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而早产率、自然流产率及子代先天缺陷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子代先天缺陷率与接触抗癌药的频次、剂量呈正相关。有研究对北京、天津、包头24所公立医院873名护士的1021次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群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接触抗癌药可导致护士妊娠剧吐、妊娠贫血、自然流产、先天畸形等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其不良妊娠结局与接触抗癌药水平呈正相关[17-19]。
2.3 全面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李茂莲等[20]研究中,选择接触抗肿瘤药物5种以上的护士为接触组,无抗肿瘤药物接触史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常规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证实,接触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免疫球蛋白IgA、IgM也有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护士在工作中缺乏防护意识或防护不当,抗肿瘤药物长期多途径进入人体内,从而导致一系列毒性反应,类同抗肿瘤治疗时的毒副作用,如脱发、白细胞降低等。徐世杰等[21]、张连珍等[22]用染色体畸变试验和胞质阻断微核试验来评价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导致的遗传毒性风险程度,结果证实,接触组护士的微核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且工龄与染色体畸变率相关,证实接触剂量与染色体畸变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类似的研究检测结果也显示,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科室护理人员的实验组与不接触组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含量明显降低[23]。
3 职业防护现状及对策
3.1 我国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防护现状
管理落后、防护设施配备不足是我国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防护的突出表现。调查结果示,国外在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研究方面比国内起步早,国内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及资格认证机构[24]。邓亚琴等[25]、刘瑞芝等[26]、周芳芳等[27]研究发现的问题:①领导对特殊职业损害相关问题的重视不足;②特殊岗位资金投入缺乏;③特殊职业防护管理系统不健全;④特殊安全防护用具方面指南有待完善;⑤化疗防护设备匮乏等。其次是护士岗前及在岗培训少,继续教育缺乏动力。研究表明,护理培训资料不足、培训师资缺乏,职业中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安全防护指引总量仅5.7%,二级医院占7.9%,三级医院占22.0%[28-29]。职业防护中普遍存在操作细节不到位,人为增加暴露风险的问题。
3.2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对策
3.2.1 正确管理引导、加强干预措施 研究表明,在工作岗位、工作经验、分工类型、继续教育和意识水平、护理操作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呈正相P。因此,护士应接受抗肿瘤相关的继续教育来提高依从安全条例的执行水平,从而降低抗肿瘤药物潜在危害[30-31]。徐波等[32]研究结果表明,岗前培训结合使用生物安全柜配制抗肿瘤药物可很好地预防护士毒副作用的发生,这与提前进行干预模式设计密切相关,经过培训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护士尿液里未发现抗肿瘤药物。同时做好全程污染水平监测,实验证实,选择氟尿嘧啶作为标准药物,通过取样法来监测其污染水平,被认为是有效评估预防污染和污染过程的方法[33]。
3.2.2 规范护士岗前及在岗培训,加强防护意识 为了使护士减少认知误区而导致侥幸心理,应当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加强学习接触抗肿瘤药物的相关知识,培养慎独精神,促使其主动认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执行防护操作手册,主动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健康教育。作为医院和相关管理部门应予系统、完整的岗前及在岗培训,必要时可通过开设专项护理学习班;请有关专家及防护专管员传授抗肿瘤药物用药知识;纠正对防护用具使用仅了解不全的问题[34-35]。
3.2.3 强调和操作规章流程,注重防护细节 护士暴露在较为复杂、变动的多种类、多形式的接触抗肿瘤药物环境工作流程中,首先要求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熟悉抗肿瘤药物的防护措施,具有防护意识,操作谨慎,护士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在工作各环节均可造成职业暴露,多篇文献分析总结对策如下[36-37]:①加强对药物引发的自身不良反应无意识;②正确选择或使用防护用具;③严格按规章流程执行操作;④正确处理意外事故;⑤不遵守规章制度。
3.2.4 正确选择干预对象,建立护士体检档案 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接触化疗用药3~6个月的护士都必须尽早建立个人健康体检档案,而且12个月内再次体检一次,每次的存档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一般情况和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情况。一般情况指血液常规项目检查及临床体征的不良反应情况的检查,如刺激性咳嗽、眼睛黏膜不适等症状;消化道症状;口腔炎、溃疡症状;皮疹及皮肤反应;脱发、轻度头痛以及月经紊乱症状等。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情况:接触药物种类、输药次数、配药次数、处理化疗药物溢出次数和剂量、处理化疗污染物及排泄物次数和剂量、使用防护用具情况、化疗药物使用管理情况、安全柜类型和保养情况等。
4 小结
综上所述,需要我们更多了解抗肿瘤药物对护士职业的危害因素及危害现状,及时制订有效的接触抗肿瘤药物防护干预对策,提高管理、认识水平,增进接触抗肿瘤药物防护的规范性和自觉性,才能提高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的健康水平,把职业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玉玲.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护理杂志,2013,30(14):46-48.
[2] 张丽芹.化疗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41.
[3] Rioufol C,Ranchon F,Schwiertz V,et al. Administration of anticancer drugs:exposure in hospital nurses [J]. Clin Ther,2014,36(3):401-407.
[4] 黄晓林.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全科护理,2015,13(12):1121-1123.
[5] 丁建玲,张诚,曹晓林.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30(11):24-26.
[6] 石爱兰,任建兵,张秀兵,等.品管圈活动在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105-107.
[7] 马平.化疗药物对肿瘤护士的危害及职业防护[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247-248.
[8] 宋晴.浅谈细胞毒性药物在PIVAS调配的管理经验[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94-295.
[9] 王爽.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745-746.
[10] 丁建玲,张诚,曹晓玲.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自身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5):1576-1577.
[11] 薛岚,徐波,谢金辉.护士职业接触抗癌药对自身DNA 损伤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5(36):359-360.
[12] 关晶,高立.3种抗肿瘤抗生素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致畸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93-1095.
[13] Musak L,Smerhovsky Z,Halasova E,et al. Chromosomal damage among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volatile anesthetics,antineoplastic drugs,and formaldehyde [J].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2013,39(6):618-630.
[14] El-Ebiary AA,Abuelfadl AA,Sarhan NI,et al. Evaluation of genotoxicity induced by exposure to antineoplastic drugs in lymphocytes of oncology nurses and pharmacists [J]. Appl Toxicol,2013,33(3):196-201.
[15] Buschini A,Villarini M,Feretti D,et al. Multicentre stud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utagenic/carcinogenic risk in nurses exposed to antineoplastic drugs:assessment of DNA damage [J]. Occup Environ Med,2013,70(11):789-794.
[16] 赵树芬,保毓书,张秀池.护士孕期职业接触抗癌药对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3,11(3):139-142.
[17] 谢金辉,王建瓴,李海燕,等.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对护士的生殖结局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2):87-90.
[18] 樊佳昱.孕期护士的职业健康危险因素及其防护[J].上海护理,2010,10(1):69-71.
[19] 曾秀群,S耀球,陈秋芳,等.妇科护士对配制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知识及行为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6-7.
[20] 李茂莲,张月英,王清馨,等.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J].护理研究,2004,18(5):909-910.
[21] 徐世杰,王建新,杨东平.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的护士染色体损伤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119-120.
[22] 张连珍,陈保文,孟紫强.放射科和肿瘤科护士血液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1999,22(1):84-86.
[23] Ladeira C,Viegas S,Pádua M,et al. Assessment of genotoxic effects in nurses handling cytostatic drugs [J].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A,2014,77(14-16):879-887.
[24] 杨智慧,张立力.我国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55-57.
[25] 邓亚琴,张娟.护理人员对化疗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5(4):92-93.
[26] 刘瑞芝,谢立琼,陈建芳.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29-130.
[27] 周芳芳,范植蓉,向永玉.综合医院不同专科护士对抗肿瘤治疗防护的认知与执行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36-138.
[28] 罗淑兰,龚丽燕.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认知与防护现状的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146-149.
[29] Kudo Y,Hayashi S,Yoshimura E,et al. Fiv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nursing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public health [J]. Tohoku J Exp Med,2013,231(3):179-186.
[30] 贺连芳,郭红艳,王黎,等.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3, 13(5):336-338.
[31] 郝军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的职业防护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374-375.
[32] 徐波,黎贵,张淑香.规范化疗职业防护保障护士自身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569-572.
[33] Rioufol C,Ranchon F,Schwiertz V,et al. Administration of anticancer drugs:exposure in hospital nurses [J]. Clin Ther,2014,36(3):401-407.
[34] 陈晶,吴贤翠.化疗药物使用中的职业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95-396.
[35] 徐春燕.南昌市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情况的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51-152.
卡铂(商品名伯而定,意大利施贵宝制药)说明书配制指导项中指出,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液进一步进行稀释。建议有不同生产厂家的药品使用时按各自的说明书要求溶解药品。溶剂量选用不当:药物治疗要有适宜的剂量和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过高导致刺激性和毒副作用增加。有些药物通过最终的稀释浓度规定了溶剂量,有些通过输注时间的规定限定了溶剂量。依托泊苷注射液规定浓度不超过0.25g/L,因其苷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位点是拓扑异构酶Ⅱ。由于其与DNA拓扑异构酶Ⅱ的结合是可逆的,且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总持续时间较长的S期,因此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短比峰浓度更重要,高峰浓度与严重的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有关。临床一般剂量都在0.1g以上,故应该选择的溶剂量也在500mL或以上。替尼泊苷注射液说明书中指出,将溶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稀释成浓度分别为1,0.4,0.2和0.1g/L,而用其他任何方式稀释本品,无论其他的任何稀释剂或任何浓度,均有可能产生沉淀。吉西他滨溶液要求在30min输入,间接地要求了溶剂量为100mL比较适宜。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要求药物最终溶解成1g/L。其他如注射用表柔比星要求浓度不超过2g/L,否则增加对静脉的刺激性。多西他赛注射液浓度不超过0.9g/L。给药速度不当:不同的药物由于化学性质、作用机理和药物动力学不同,选择不同的给药时间对疗效和毒副作用也有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常见注射用吉西他滨选择250mL或500mL溶剂量,说明书注意事项中警告吉西他滨静脉滴注30min完成,已证明滴注药物时间延长和增加用药频次可增加药物的毒性,建议用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为宜。其他如依托泊苷、替尼泊苷要求输注时间不少于30min,过快可引起血压骤降、虚脱等危及生命的副作用;紫杉醇注射液要求静脉滴注3h;多西他赛注射液要求输注时间1h;培美曲塞二钠、氟达拉滨注射液静脉输注时间不超过30min;长春瑞滨由于其刺激性较大,要求药物溶解在125mL溶剂中快速滴入;而5-氟尿嘧啶注射液则要求尽量延长输注时间来提高疗效,故临床大剂量使用时常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化学治疗。给药剂量不当:药物使用时至少应达到有效的剂量强度,否则疗效达不到,副作用却是存在的[4]。
临床中有用奥沙利铂50mg+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从说明书中可知,其3周1次的疗法推荐剂量为130mg/m2,2周1次的疗法推荐剂量为85mg/m2。给药顺序不当:联合化学治疗用药的顺序和间隔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合理的给药方法和用药间隔是衡量综合疗效与副作用的利弊后安排的[4]。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前者必须先于后者应用,并且用5%葡萄糖溶液间隔两药,这是为避免奥沙利铂化学性质改变析出沉淀。说明书中提到,奥沙利铂禁止与含氯溶液以及碱性溶液以及含铝容器接触。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应用,应先用紫杉醇后用顺铂,否则紫杉醇的骨髓抑制作用会加重。因顺铂可使紫杉醇的清除率降低1/3;而紫杉醇与长春地辛、长春瑞滨联合应用时,应先用长春地辛和长春瑞滨,否则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的抗微管作用会受到抑制[4]。甲氨蝶呤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时,两者同用或者先用5-氟尿嘧啶后用甲氨蝶呤,均可产生拮抗作用。如先用甲氨蝶呤,4~6h后再用5-氟尿嘧啶则可产生协同作用。不合理的输液保管与使用:不合理的输液保管和使用方式有导致药效降低的潜在风险,严重的会导致毒副作用增加。如光照可加速药物的氧化,对一些药物可引起光化降解,影响药物的质量,增加药物的毒性[5]。顺铂溶液在配置中心成立前都是无避光措施而直接输注的。但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顺铂在静脉滴注时需避光输注。在光照下顺铂溶液会发生光水合反应和光氧化反应,最终析出金属铂,这也是铂族化合物的特征。而避光输注可避免此情况的发生[6]。其他,如注射用长春新碱和注射用奈达铂说明书中也明确指出,注入静脉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表柔比星用药时应避光,静脉避光滴注可明显减轻不良反应[7]。大多数药物在溶解后,如果不及时使用,可以放冰箱2~8℃度的条件下保存。但已配置的吉西他滨溶液不可再冷藏,以防结晶析出,溶液在室温下可稳定24h。紫杉醇注射液在滴注时应采用非聚氯乙烯材料的输液瓶和输液器,并通过所连接的过滤器,过滤器的微孔膜应小于0.22μm。这是因为,紫杉醇制备过程中的表面活性剂聚氯乙烯蓖麻油能够溶解聚氯乙烯输液袋、输液器中所含的增朔剂邻苯二甲二辛酯(DEHP),而DEHP已被证实具有广泛的毒性[8]。
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护士沟通,纠正了不合理用药。为给临床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药师应不断学习药物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鉴别药物之间的相容性、配伍禁忌,提出科学的给药时间和溶剂[9]。同时,也要给病区护士加强有特殊保管、使用等要求的药品知识宣传。而医生在药物使用中也要重视对药物溶剂、浓度方面的要求。只有三者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作者:王丽春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