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体服务器

媒体服务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服务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媒体服务器

媒体服务器范文第1篇

关键词:VOD;RTSP;LiveMedia;计费接口

中图分类号:TP91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4019-03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reaming Media Video Server

ZHAO Peng1, DU Wen-hua2,ZHANG Dong-sheng3,LI Xiao-feng1,ZHAO Jie4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 China; 2.Shand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Jinan 250014,China;3.Jinan Cigarette Factory,Jinan 250104,China;4.No.5 High School of Qingzhou City in Shandong Provice,Qingzhou 26251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RTP protocol for 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and the RTSP Protocol for the Real-Time Streaming,introduces a video-on-demand server and the client interaction’s process, and puts up with the knowledge of LiveMedia library in detail, sets up the on-demand server, in particular, adds the billing module, implements the billing function, and can be used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hotels,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save the cost.

Key words: VOD;RTSP;LiveMedia;the Billing Interface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主干网和接入网速率不断提高,为宽带应用提供了必需的硬件基础设施;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VOD(video on demand)产生创造了条件。同时,VOD属于流媒体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它改变了传统的用户被动接受的方式(如收看电视),而代之以交互的方式,变革了人们传统的娱乐方式,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本文从降低系统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提出了基于开源项目LiveMedia的方案。

2 流媒体服务器的概况

2.1 相关协议

与流媒体传输相关的协议有RTP,RTCP,RTSP,其中RTSP,RTP等实际应属于应用层协议,它们利用传输层TCP和UDP提供的服务来完成多媒体流式数据的传输,协议图如图1所示。

2.2RTP简介

1) RTP[1]是针对Internet上多媒体数据流的一个传输协议,由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作为RFC1889。RTP被定义为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情况下工作,其目的是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RTP的典型应用建立在UDP上,但也可以在TCP或ATM等其他协议之上工作。RTP本身只保证实时数据的传输,并不能为按顺序传送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它依靠RTCP提供这些服务。

RTP和UDP协议二者共同完成传输层协议功能。UDP协议只是传输数据包,不管数据包传输的时间顺序RTP的协议数据单元是用UDP分组来承载的。RTP协议虽然是传输层协议但是它没有作为OSI体系结构中单独的一层来实现。

2) RTCP负责管理传输质量在当前应用进程之间交换控制信息。在RTP会话期间,各参与者周期性地传送RTCP包,包中含有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丢失的数据包的数量等统计资料。因此,服务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速率,甚至改变有效载荷类型。RTP和RTCP配合使用,能以有效的反馈和最小的开销使传输效率最佳化,故特别适合传送网上的实时数据。

当应用程序开始一个RTP会话时将使用两个端口:一个给RTP,一个给RTCP。

2.3 RTSP简介

实时流协议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2]是由Real 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该协议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RTSP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使用TCP或RTP完成数据传输。HTTP与RTSP相比,HTTP传送HTML,而RTSP传送是多媒体数据。HTTP请求由客户机发出,服务器作出响应;使用RTSP时,客户机和服务器都可以发出请求,即RTSP可以是双向的。

RTSP建立并控制一个或几个时间同步的连续流媒体,如音频和视频。尽管连续媒体流与控制流交叉是可能的,RTSP本身并不发送连续流。换言之,RTSP充当多媒体服务器的网络远程控制。RTSP提供了一个可扩展框架,实现实时数据(如音频与视频)的受控、按需传送。数据源包括实况数据与存储的剪辑。RTSP用于控制多个数据发送会话,提供了选择发送通道(如UDP、组播UDP与TCP等)的方式,并提供了选择基于RTP的发送机制的方法。

RTSP主要为媒体服务器提供远程控制功能,在多媒体流传输的过程中,播放器和服务器之间通过交换RTSP消息来实现资源描述信息的获取、连接的建立、播放控制等功能。RTSP消息用纯文本格式表示,使用SDP(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协议描述。

3 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3.1 服务器的设计

服务器与客户端经过OPTIONS,DESCRIBE,SETUP,PLAY后,服务器发送视频流RTP包到客户端,并且客户端每隔一小段时间向服务器发送RTCP反馈报告,服务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速率,用户收到视频流后,解码播放。正如文章[3]所说,如图2所示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过程。

1) Option:客户端通过发送Option消息请求,服务器端通告它支持的所有交互方法。

2) Describe:客户端发送Describe请求,通过服务器端权限验证,响应关于请求媒体的相关信息;

媒体服务器范文第2篇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TPL。第三方物流是指除了卖方和买方之外的第三方,通常它与客户签订的时间较长,所以也称为合同物流或契约物流。如果第三方给客户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把它称为全方位物流服务公司或整合服务提供商。目前对TPL的研究多从供应链管理和战略管理角度展开,TPL与供应链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供应链结构中,TPL扮演的是一个在运输或仓储或信息服务方面有专攻的企业,把供应链中的众多企业串联起来,打通节点和连线,能大大提高供应链的绩效。现在,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并在特定领域如IT、咨询和财务服务等方面有所专长,但是大部分都是仓储或运输企业。从战略管理角度来看,TPL属于战略联盟的一种。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彼此之间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要追求双赢局面。对于TPL的特征,通常认为它是具个性化的、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合同导向的多功能系列服务,相互之间是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

二、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的原则和量化方法

煤炭物流是一项既复杂又严谨的活动,建立服务质量指标体系需要思考诸多的影响因素,从预审优选、技术评审到商务评审,都需要根据投资工程的详细实际状况来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立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评价活动的成功与否。鉴于影响投资项目的因素很多,所以评标系统需要多样化,具体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评价评标因素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影响度

在评价体系所有的要素当中,影响度与分值成正比例关系,重要的因素占得分数高,不太重要的因素占得分数低。作为协同计划的CPFR模式,其最基本的核心主要是通过POS机、互联网或EDI,第一时间将煤炭物流项目具体情况传输给上游供应方,要尽可能快地做好服务、升级的准备。

2、各评标因子体现的竞争程度

对体现较高竞争度的评标因子,不只是针对某一投资者是强项,而是对所有投资者都具有较强竞争性的因子,如价格因子,它的分值就应较高;反之对竞争性体现程度不高的评标因素—对所有顾客而言,其竞争性不太明显的因素,如质量因子,所占的分值相应会低点。这样一来不但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评价者的专业水平,而且对加强煤炭企业的整体实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3、各评标因子对项目及顾客意图的体现度

顾客意图即顾客最侧重的择优方面,不同性质的物流项目、不同实力的顾客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对投资意图能明显体现出来的评标因子所占的分值较高,而不能明显体现的所占分值可适当降低。因此,煤炭物流项目要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必需的硬件设备,有效保证煤炭服务质量评价工作的运行质量,同时也可以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节省企业的财务投资管理时间。

三、面向TPL理论的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1、物流质量评价管理信息模式的建立

在煤炭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管理体系中,不但要对煤炭固有的生产属性进行信息化管理,而且将各个数据之间的层次分布关系整理清楚。所以说,煤炭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管理体系模型既包含了煤炭生产属性信息,同时又包括了空间图形信息。反映在煤炭物流几何数据模型中,这些生产工作都是由几何图形表示,他们都是点、线、面的对象集合,而且通过这些地物可以组合成为物流运输环境下的所有地物,并分别具有各自的属性特征与几何特征。因为在网络处理中煤炭物流的使能条件与过程数据的状态分不开关系,所以对于过程数据模型,我们也可以通过位置来建模;用托肯建模的方式对过程实例状态进行建模;在确保遵循模型演进规则后,面向TPL的煤炭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管理模型的完整性才能得以保障。

2、物流运输系统功能设计

在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中,用户端设计通常由11个功能模块组成,这11个功能模块中都可以二次划分为多个子功能,而且各个系统功能、子功能之间又进行再扩充,依照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运输辅助决策系统的重要功能有:菜单装车管理、重车车流的去向分析、装车兑现率分析、重车车流来源分析、空车回空方案分析、列车组合方案分析、列车运行实时信息管理、机车运用、车辆运用、运输能力分析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其功能不同设计的模式、思路也不同。

3、物流数据库的分成自动化连续更新

在当前的计算机软件的环境中,局域网数据库信息体系要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数据库内容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更新:使用电网元件处的数据自动采集体系对本地数据库的实时记录进行自动更新,这个可以运用在发电厂、变电站、煤炭等单位,能够有效地解决体系操作中显示速度过慢的问题。

4、煤炭物流企业全过程服务质量评价

在实际具体操作中,如对煤炭服务质量评价建设项目所有综合单价都逐个评审,则工作量太大,显然不太现实。所以可选择一些相对重要的分部分项综合单价作为评审的重点进行评审,如工程量大的、价值较高的和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更情况的。其中评审的数目必不少于清单项目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且不得少于十项。此方法先给出物流企业一个评语等级,然后让专家对它打分,之后用概率论得出资金流量表的合理性的综合评价值。主要指顾客对经济方面(如财务、付款方式等)、有关运输机械的保修条件等建议和其他的优惠条件。由于该控制指标也是一个定性指标,所以服务质量评价控制方法也是使用了基于概率统计的专家打分法得到评价值。针对不同工程此服务质量评价控制指标差异很大,所以应当根据煤炭服务质量评价项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合理评价。

四、结语

媒体服务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象服务;媒体融合;天气预报;全媒体;互联网产品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00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03

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随即《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央以这样高规格的规范文件就媒体问题给出指导意见是过去三十年所少见的,媒体融合到底要怎么做?作为垂直类信息服务的气象服务行业如何把握媒体融合的政策红利和市场机会?笔者就此问题在对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气象服务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1 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以跨媒体融合的实验陆续在国内外一些媒体开展,并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主要做法有:

1.1 优化采编流程,整合采编资源,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

英美的主要媒体BBC、《每日电讯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等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全媒体的运作,比较一致的做法都是整合采编资源,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像BBC就是把以前独立的电视、广播和网络新闻运营平台整合成一个世界最先进的跨平台多媒体新闻中心,将其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一套人马、一个平台生产出多样态的传播产品,这套人马是全媒体编辑、记者,这个平台是全媒体发播,而不是目前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现行的多套人马兵分多路抢占“地盘”。

在国内,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是国内最早实施全媒体战略的新闻单位之一,早在2008年,他们就在内部组建起全媒体新闻中心,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凤凰集团也已建立全媒体运行平台。

图1 图2

1.2 打破独立办公室模式,建立全媒体办公的大平台模式

从办公模式来看,各全媒体运作媒体都打破了传统的独立办公室模式,建立了开放的大办公平台,不同渠道的媒体编辑在一个办公平台办公,大大节约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图3 半岛电视台新闻中心 图4 英国每日邮报新闻办公区

1.3 推出移动端应用产品

为了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们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移动APP产品,将传统渠道的内容物理转移至移动端,但是大部分媒体的APP产品都难言成功,一个最大的原因是传统媒体的APP大都对用户行为缺乏研究,很不尊重用户习惯。移动用户的阅读高峰多在晚上10点到凌晨1点之间,在这最宝贵的黄金时间,许多传统媒体的APP却不再有内容更新,因为这不是传统媒体的上班时间。

2 关于气象服务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话题,行业内讨论最多的是融合什么和怎么融合两个问题。从欧美新闻界以及国内媒体的实际做法看,媒介融合应该专指跨媒体运作,特别是多媒体采编工作的合并兼容,主要包括媒体科技融合、媒体组织融合、媒体所有权融合、媒体战术融合、媒体结构融合、采访技能融合、叙事形式融合等。

目前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电视、网站和移动客户端三个自有服务渠道,它们分别是中国气象频道电视频道、中国天气网网站和中国天气通APP,从资源优势上来说,中国气象频道的优势是视频,中国天气网的优势是图文,中国天气通的优势是渠道。

未来争夺气象服务用户的主战场是移动端,因此重点发展气象服务移动业务也是大势所趋,而移动端的优势是渠道,要在移动端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还得靠内容和服务,图文和视频是内容的主体,尤其是4G时代的到来视频将成为主流应用,从这点上来说,气象服务媒体融合的落脚点应在于以中国气象频道和中国天气网的内容建设支撑中国天气通等移动端的内容服务,同时以中国天气通等移动端的用户优势带动网站和电视的发展,在融合中形成新的竞争力。具体的融合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转变观念是融合发展的前提

2.1.1 将以需求引领服务的口号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全媒体产品设计及研发。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高举需求引领服务的口号,但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依然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图文预报服务上,很多服务产品都专业性过强,可读性差,简单的图文预报服务用户欢迎度高但技术含量低几乎已成为公共信息无法成为我们独有的核心竞争力,而有技术含量的服务产品专业性又过强无市场竞争力,同时视频产品的网络传播力也还有待开发,基于这些问题,我们的气象服务要在未来媒体融合中迸发新的活力,亟待基于用户需求的全媒体气象服务产品设计及研发。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用户的需求而量身定制的产品,以下就是一个基于用户需求开发的最佳产品样例:

图5 图6

(材料来源于微信朋友圈)

针对用户需求的产品开发,中国天气网曾在最近两次的雾霾过程中做了尝试,联合北京市气象局做了北京各区雾霾消散时间进程图,转发量很高,传播效果很好,以后应该继续加大此类产品的开发力度,需要相关部门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予以行动的支持,产品见图6。

2.1.2 强化互联网思维,以聚合、连接的思路做服务平台。目前气象服务的思路仍然是传统做媒体的思路,即单向传播,虽然建有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通,但运行模式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媒体传播的思维,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连接、交互,聚合社会资源,让用户生产内容以及根据用户特点定制服务。目前几乎没有传统媒体做的新媒体服务能与网络公司竞争,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仍用传统媒体的做法做新媒体,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2.2 加大技术开发力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是核心,智能化推送、个性化定制,阅读体验的优化以及一体化业务运行平台都需要技术的支撑。气象服务媒体融合发展核心还是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能激发更大的竞争优势,技术先行是关键。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有待大大提高,以中国天气网为例,网络访问高峰期比如早上时段浏览速度特别慢,打开一个预报详情页至少需要10秒左右,而网友最高忍耐等待时间只有2秒,这样的速度很难粘合用户。

2.3 整合采编资源,建立全媒体采编平台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三大服务渠道之间目前属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有效的沟通,资源也很分散。一次天气过程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频道的记者重复采访中央气象台,编辑重复编稿,甚至一起去追风也是各做各的,人力和资源无法统一协调。与省级站的合作也是两套人马,重复劳动。要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就要整合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频道的属于公共信息的采编资源合,实现一次采集全媒体分发,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在业务分工方面,全媒体编辑记者负责提供“初级资讯产品”,中国气象频道和中国天气网编辑负责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然后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资讯产品。

2.4 培养全媒体气象服务人才

强调用户体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日新月异。新媒体专家RobORegan总结说未来五种职位将成为媒体的标配:首席数字官、首席战略官、首席增长官、首席内容官、首席产品官。不论这种说法是否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但是对于全媒体服务人才的培养确实也是大家的共识。

要培养全媒体气象服务人才应与相关媒体机构或教育机构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以短期培训或实践的方式培养相关人才。

3 结语

媒体服务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媒体;气象服务;特点;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P49;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36-01

1 新媒体应用于气象信息传播的特点

1.1 传播分众化与阶层化

传统媒体借助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媒体平台,社会大众都接受着相同的气象信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对气象信息需求之间的差异也开始逐渐显现。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一变化趋势,新媒体信息也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媒体受众人群需求开始不断变化,由于受众人群之间的需求不尽相同,极易分散受众人群[1]。

1.2 人们可主动获取气象信息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借助于各种媒体平台来及时获取到相关的气象信息。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获取方式,也是气象信息传播过程中重大改变。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过程中大都借助于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可以确保气象信息进行广泛传播,同时还可以方便人们之间进行互动交流[2]。

1.3 气象信息的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人们接收到的信息量和需要的信息量都在大幅度增长,气象信息传播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需求,气象信息需要由简单的“晴热阴冷”到全方位的气象信息进行过渡。另外,借助于新媒体传播平台可以将气象信息以多样化的方式不断向受众人群进行传播,利用图表、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都可以将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更好地表现出来。

2 新媒体在铜陵市气象服务的应用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媒体终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14年6月,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高达6.32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在2014年已经突破了45%,相比2013年增加了1.1%。我国利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已经高达5.23亿人,比传统使用PC网民的人数要高。手机网民借助于手机上网的人数还将不断增加,由于使用智能手机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因此网民对智能手机的青睐程度也逐渐上升。

2.1 气象微博

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的新浪微博内测版,是第1个门户网站中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开始逐渐进入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内。气象微博作为气象新媒体时代的代表,由于自身具有快速、快捷分享、互动实时的特点,因此在传播气象信息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012年申请“铜陵气象”新浪官方微博,截至2016年,铜陵气象微博的关注人数已经高达40 922人。同年,铜陵气象局申请腾讯官方微博“铜陵气象”,现在共有关注网友30 531人。

2.2 气象微信

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为智能手机提供了一个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微信,在2012年微信的势头几乎盖过了微博新兴互联网服务。截至2013年1月,仅注册微信的用户就已经高达3亿人。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正式上线,铜陵气象局申请的微信公众账号“铜陵气象”,已经有了好多关注用户。

2.3 气象手机APP

2014年5月,中国IT研究中心对气象手机APP的下载量进行了统计,其中墨迹天气APP的下载量位居榜首,已经超过了4亿次。由此不难说明气象APP与移动手机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基本实现了气象预报的全面覆盖。借助于气象手机APP可以将那些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信息及时出来,由于更新速度比较快,所以有很多稳定的客户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新媒体时代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不足

结合现阶段专业气象服务的实际,不难看出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存在有很多问题,例如产品缺乏针对性,很难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气象服务中,气象部门将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用预报产品进行替代,以公众气象服务替代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现象比较常见。

3.2 新媒体技术未及时融入气象业务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发展,借助于新媒体平台的各种信息服务形态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结合目前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我国在应对新媒体技术方面的方法和技术研究上都比较薄弱,在开发新媒体技术产品种类少,缺乏相关优秀的专业人员,实际应用新媒体技术能力低,气象服务技术更新慢,不能及时融入到气象业务中,当前的气象服务仍然满足不了不断加大的气象服务市场需求。

4 建议

4.1 气象部门应通过社会力量开展精细化服务

气象部门应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借助于媒体网络、龙头企业、公司等社会资源,使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不

断拓展气象服务产品的渠道,推动气象事业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3]。

4.2 气象部门应培养一支优秀的创新团队,不断壮大气象服务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对于气象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服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有较强的气象知识技术能力,同时还要有融合多元化知识和技术的能力[4]。

5 参考文献

[1] 褚希,石振彬.新媒体时代的气象服务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2015(10):168-170.

[2] 王华,徐建飞,陈雷.新媒体对气象服务方式的影响及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4,34(10):197-198.

媒体服务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严肃游戏;气象服务

1 研究背景述评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提供具有交互性的信息服务新工具和传播媒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正以越来越多的形式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其中以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平台为代表,为现代人际交流和信息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人们对更具有交互性和信息实时互动性的媒体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气象服务市场类产品,如新媒体天气、交互性气象灾害援助和气象环境仿真等也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成熟发展从传统的专业技术研究走向了开放化、实时化和可交互化的新研究模式,同时对传统的气象服务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气象服务市场是一个具有跨行业性质的市场体系,其服务对象和市场规格包含了连接交通、能源、通信、建筑、商业、文化等领域,气象服务市场在我国的未来发展急需具有跨学科、跨行业性的开放多元的传播平台。因此无论是新媒体传播平台得天独厚的开放多元化传播平台,还是新媒体环境提供的多样化可交互的先进服务体系,都为我国未来气象服务市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2 严肃游戏对气象产业服务的功能

2.1 严肃游戏的概念

严肃游戏,是不以娱乐为目的的功能性和研究性游戏开发。严肃游戏由于其独特的跨学科性和以可视艺术为基础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广泛地被应用在工业、农业、物理、化学、医疗、公共服务行业等。以严肃游戏引擎为核心技术的气象服务市场研究将完全打破传统的气象技术研发和服务市场模式,通过严肃游戏引擎的跨学科和交互性连接气象服务市场的跨行业接口,使不同行业的人群更方便快捷且可交互易操控的使用各类气象服务,一是开拓市场,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服务增效,三是扩大气象类知识和服务的普及范围,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2.2 国内外严肃游戏对气象产业服务现状

在我国,以严肃游戏为核心技术的气象类服务市场开发和研究寥寥无几,而架设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下对该技术和气象类服务市场的合并性研究更是几乎没有,而国外一些研究人员已经着手通过严肃游戏的方式推广多元化的气象服务平台。美国一家气象部门的直属公司专门针对气象严肃游戏的开发和设计,为用户提供气象知识普及的服务,该公司同时对接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开发了一系列的气象类新媒体应用,包括网络端和手机端的交互性天气预报,气象灾害实时预警,同时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特性,开发了每个用户可实时上传的全球天气数据收集系统,一方面为气象类天气现象的变化和规律进行预读,同时打开了不同行业间对气象服务业的联系,将有可能的气象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了可视化和可操纵的严肃游戏开发平台,包括农业气象应用、飞行模拟、气象现象仿真模拟和防灾预警等游戏应用领域,方便其进行教育、科研、市场投入等一系列行为的模拟应用。这种气象类服务市场产业链不但扩大了市场和服务人群,也从一个侧面增加了市场创收。

2.3 严肃游戏对气象产业服务的作用

通过新媒体传播特性创造多元化气象服务市场体系,以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作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的传播和普及意义,同时为传统的气象类服务市场的升级和业务扩展奠定了传播基础。同时以严肃游戏为核心,带动气象类科研和服务业务提升。利用严肃游戏和气象类服务行业的共同的跨学科性特征,带动不同行业和学科间的科学研究与服务业务量的提升。最终形成多元的气象服务市场产业链,扩大市场的同时增加市场创收。从高级气象服务后台到中级气象服务业务到低级气象服务应用端口进行链式连接,将科研、产业和服务结合一体,提升服务市场的效益和创收。

3 新媒体环境下的气象产业服务多元化

3.1 气象服务市场的业务多元化

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包括支持HTML5的开放语言框架、云技术、Paas平台即服务技术以及手机端原生应用技术等多个核心技术支持,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在传统的网页上实现目前普遍的气象类服务功能,如天气预报预警、气象灾害防治、气象类业务服务等。同时更因为新媒体中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应用等功能加强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通过上述核心技术,可以将气象服务业务进行多功能的扩展,从传统的“看天气”或是被动式的接受气象服务的模式转变为可以进行人机交互的新型业务模式,使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数字电视和平板应用等多种便利的形式进行实时、交互和有趣的气象服务业务,增加气象服务市场中业务本身的多元化。

3.2 气象服务市场的对象多元化

气象类服务市场行业对象较其他服务行业相比,明显的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多元化特征。无数事实和成功的做法强有力地向人们展示了气象服务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其中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行业是气象服务市场对象的典型。在影响该行业收成的诸多因素里,气象是重要因素,所以,掌握天气的近期变化和长期趋势至关重要。 气象部门与工商企业合作的前景无比广阔,而且,与工商企业合作,也正是气象部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即气象服务市场多元化的主要方向。此外,气象服务与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建筑业及重大的活动如庆典、剪彩、集会等,都有广泛、巨大的合作前景。利用以严肃游戏为核心的引擎进行气象服务市场业务的研发可以很好地从科研、教育、业务、商业等多个目标进行多元化发展,利用相同的跨学科特性,将气象服务市场对象之间的联系和业务内容本身结合在一起,通过可视可交互的形式设计气象服务产品,如为海洋运输、海洋工程、建筑冶金、石油化工、电子等多个经济领域进行气象类服务产品的可视化设计等。同时再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将不同领域和学科间的服务人群结合,使更多的行业领域可以接受气象服务。

3.3 气象服务市场的业务多元化

由于严肃游戏和传统的气象类服务产品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跨学科性和可交互行。人们通过接受严肃游戏类产品,可以更好地进行人机互动,直观且可视可参与地融入气象服务业务中去,增加人们的沉浸感和产品的可靠度。与现有的一些传统天气预报预警、气象防灾服务等相比,严肃游戏技术可以为气象服务市场带来更多三维空间感的体验和解决气象类产品在视觉程度上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通过严肃游戏引擎开发的气象类服务业务不但可以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同时可以令气象服务市场更好地为对象服务,使不同行业领域的人群都可以通过搭载严肃游戏开发环境的新媒体平台如手机、平板、数字电视等进行有趣且具备交互性的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宇.浅析严肃游戏在中国的发展[J].科技视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