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念情人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977年,对32岁的於君华来说,天塌下来了。丈夫因为肝病突然去世,给她留下了两个儿子,大的11岁,小的6岁。
无数个夜里,想起曾经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前夫,於君华总是要默默流泪。
她的这段婚姻可以说是很美满的。当年20岁的於君华是松江沪剧团里的演员,长得很漂亮,前夫是越剧团里的青年骨干,既能唱戏,也会写本子,还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两人的生活情投意合,一度很让人羡慕。可惜,天妒英才,真是人生大不幸!
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松江县还是落后的农村,因为沪剧团在时被解散,於君华那时已在饮食公司里做营业员,每月收入才三十几块。年纪轻轻的女人守寡,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同时还要照顾长期卧病在床的老父亲,这日子可怎么过呀?有人劝於君华改嫁,给她做媒,但都没有成功。一方面是於君华放不下对前夫的感情,不太愿意改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的家庭负担太重了,有的人一听她的情况就打了退堂鼓……於君华心里明白,像她这种条件,想再找个好对象是难了,倒不如放弃这个念头,安安分分地生活。
婚姻就是这样,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於君华独自支撑着过了5年后,渐渐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正巧此时,又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他叫方建雄,离婚的,是个船员。因为工作关系,他长期漂泊在外,前妻耐不住寂寞,跟人跑了。方建雄无奈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也挺艰辛的。介绍人对於君华说:“老方这人就是老实,而且他是船上的大副,工资高,挺好的。”
於君华听了就答应考虑考虑。
方建雄确实是个实诚男人,平时不抽烟不喝酒,干活再苦再累也不怕,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找个善良的女人帮他把家打理好。初次见面,他就对於君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觉得她既能干又漂亮,守寡这些年不容易。那时,於君华喜欢唱戏,常常代表松江文工团去参加演出,方建雄就跑去演出的地方义务帮忙拉幕布。於君华问他:“你喜欢听我的戏吗?”他戆嘿嘿地坦白说:“我小学文化,听不懂戏,不过拉幕布 我还是会的,其他很多事情我也会。” 於君华听了又好笑又感动。之前,有些男人在知道於君华家里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和一个瘫在床上的老父亲后,都觉得负担太重,避之不及。方建雄丝毫不嫌弃这些,他主动讨好於君华的儿子、父亲,还背着於君华的父亲去看医生。每次出海带回来的好烟好酒,他会第一时间拿来孝敬於君华的父亲,让老人家的心里暖暖的。
1982年,经过半年多的相处,39岁的方建雄和37岁的於君华结婚了,住在於君华的一套30平方的老公房里。没什么特别的婚礼,两人就去照相馆拍了张合影,然后请亲戚们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因为家里地方实在太小,於君华的两个儿子、老父亲,还有他们夫妇,就已经有5口人,方建雄就主动和於君华商量说:“女儿还是住在我父母那里吧,反正两家离得也不远。”於君华虽然觉得有愧于方建雄的女儿,但是也没有办法,家里住着那么多的男人,一个8岁的女孩生活在这里也不是很方便。
给11岁的小儿子改姓了方
方建雄是船上的大副,每月工资有108元,这在当时已经算高收入了。婚后的第一个月,他领完工资回家,把裹着工资条的一叠钱放在台子上,如数上交给了於君华。於君华抽了几张10元钱给丈夫,说:“你留一些零花钱吧。”方建雄摆摆手说不用不用,“我留8块够了,家里人多开销大,我在船上有吃有住花不了钱。”
这100元的进账,於君华拿在手里觉得好沉好沉,方建雄交给她的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贴补,更是一份信任。在这之前,她每个月都会担心花销的问题,现在总算可以轻松一些了。方建雄生性节俭,坐公交车也会为了省5分钱而多走两站路,但是在对待这个新组的小家庭时,他大方,而且全心全意,於君华觉得自己是嫁对人了,内心对方建雄充满了感激之情。
正因为此,於君华一直都在考虑要做一件事情。婚后,他们俩曾商量过是否要有一个小孩,后来考虑到年纪和经济的问题,就决定放弃。本地人有传宗接代的思想,於君华总觉得该给方建雄留个后,否则对他来说太不公平了。
晚上,当大家都入睡了,他们俩就躺在床上说悄悄话,於君华提议说:“不如给老二改个姓吧。”方建雄听了当然觉得很高兴,对他这个一家之主而言,能有个儿子自然是极好的。只是,他不知道为什么於君华要改老二的姓,而不是改老大的姓。於君华有点为难地说:“其实,我是有点想法的。”
於君华的大儿子是跟着前夫姓李的,小儿子是跟着她姓於的。所以,照一般人的想法,总是改大儿子的姓,这样一来仍然是大儿子跟父亲姓,小儿子跟母亲姓,外人看看,也看不出这是个重组家庭。於君华是个非常念旧又非常善良的人,前夫病逝对她来说一直是心中的伤痛,想到前夫也是家里的独子单传,为了能给李家留下点血脉,於君华不想改大儿子的姓,而是改小儿子的姓。於君华对方建雄说了自己的理由,原以为他会有什么看法,没想到他完全理解,笑呵呵地说:“其实姓不过是个符号,改不改都一样。你有这份心我开心都来不及,改老大和老二随你。”就这样,於君华的小儿子在11岁时改姓了方。
方建雄工作忙,二三十天才回一次家,婚后的大部分生活,於君华仍然是独挡一面,还是很辛苦的。那时,女儿上小学成绩不太好,於君华想着是不是孩子在爷爷奶奶家疏于管教,于是就每天晚上赶过去,辅导女儿做完功课再回家。春夏秋冬,坚持了好几年。方建雄有个兄弟是下肢残疾,没法独自行走,每个月他都要去医院看好几次病。公公婆婆年纪大,不可能陪他去,於君华就主动揽下了这个活,把小叔子背上背下,背进背出,就连医院的护士见了都觉得很感动,以为她是亲姐姐呢。小叔子对於君华的感情也很深,每次见面都亲热地唤她“嫂嫂,嫂嫂”,摆地摊赚到了钱也会想到嫂嫂,要给她买东西。
於君华的生活依然是辛苦的,但是她一点不埋怨,一个女人,当她找到肩膀依靠时,心里是踏实和安定的,什么苦都不会觉得苦。
家有儿女,三个书包负担重
一般的家庭,生养三个孩子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何况这个再婚的家庭。方建雄和於君华结婚时,三个孩子分别是16岁,11岁和8岁,都处在似懂非懂的青春年纪。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关系如此复杂,有亲爸亲妈,后爸后妈,相处起来真的是很微妙的。任何一句话没说好,都可能会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波澜。
为了节约,於君华每年只给孩子们做两身新衣服。可是问题来了,老大正在发育阶段,衣服穿着穿着就不够长了,老二调皮捣蛋,穿着穿着就弄破了。於君华总是给他们缝缝补补又一身,两个孩子看了不高兴,吵着要穿新衣服,还说妈妈偏心不爱他们。方建雄见了,也替他们说话:“买就买一身吧,没差这个钱。”可於君华就是不同意。正因为她是当家人,更应该对三个孩子一视同仁,她对方建雄说:“就算你不介意,外人看着也会说闲话,传到女儿的耳朵里,她也会不开心的。”
三个孩子的教育也一度是让方建雄和於君华头疼的事。老大和老二还算好,虽然没考上高中,但后来都考了个不错的技校,毕业后能够自食其力地生活。可是女儿初中毕业后,什么也没考上,眼看着就要待业在家里,夫妻俩的心里特别着急。有一天,女儿回来说,要和几个同学一起去韩国学服装设计,还说自己已经报了个培训班。方建雄一听,更加担心了。“你知道韩国在哪里啊?你年纪轻轻,被人家骗了也不知道。”女儿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心高气傲,决定的事情也不愿意更改。父女俩为了这事闹得很不愉快。
晚上,於君华耐心地劝丈夫说:“你先不要急着反对,女儿现在处在青春期,你越是反对,她越是要和你对着干。这事情做不好,别人就要怪在我的头上,传出去就说是我这个当后妈的不关心女儿。”方建雄听了觉得有道理,问:“那你说怎么办呢?”於君华接着说:“这事你就交给我,我先去打听打听,看看这个培训的事到底准不准。”
经过一番周折,於君华打听到女儿要去韩国培训是确有此事,而且这个培训班为期一年,挺正规的。於君华放心了,回家后再和方建雄商量,决定尊重女儿的选择,给她攒了笔学费,把她送出了国。这一年的学习,让女儿受益匪浅,对她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业忙完了,又要忙孩子的婚事。上世纪90年代,三个孩子陆续结婚,那时还不像现在这样,一提到结婚就必须有婚房。老大结婚的时候,方建雄和於君华就掏了两万元给他,作为所有的费用。老大婚后和媳妇两人住在单位分配的过渡房里。后来轮到老二、老三结婚,方建雄和於君华也是如此这般,他们对子女说:“爸爸妈妈已经尽了最大的能力了,哥哥结婚时我们资助两万,你们也都一样,剩下的就要你们自己去拼搏了。”在那时,对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要积攒出6万元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方建雄和於君华靠得全是平日里的省吃俭用。好在三个孩子日后都很争气,经过一番努力,如今他们都买了自己的房子,小日子过得蛮不错。
这其中有个插曲,就是关于小孙子的姓氏。於君华的小儿子结婚时没有婚房,就住在女方的家里。小孙子出生了,亲家就和方建雄夫妇商量说,希望这个孩子能跟着女方姓顾。方建雄听了有点不乐意,跟於君华说:“这算什么名堂?当时说好不是入赘的,为什么孩子要跟他们的姓呢?”於君华的想法是不要为难儿子媳妇,既然亲家提出来了,就以和为贵。她劝方建雄说,亲家当时让出自己的房子给女儿结婚,已经算是开通之举了,他们就这么个要求,就满足他们吧。“以前你派头大,也说过姓什么不重要的话,你都忘记啦?”经过妻子的一番开导,方建雄在这件事上也释怀了。这也就是小孙子没有跟爷爷姓,而是姓顾的原因。
两个孙子遗传了奶奶的文艺天赋
方建雄和於君华半路牵手,却是一路相伴了三十多年。如今他们一个70岁,一个68岁,坎坷大半生后,终于走入了阳光大道。
前两年,小儿子开了家超市,他们俩就搬来和小儿子同住。生活闲得慌,於君华和方建雄就各自找事做。於君华还是喜欢文艺,年纪大了中气不足,唱戏是不唱了,现在就改跳舞。也许是遗传了奶奶身上的文艺细胞,两个孙子从小就喜欢音乐,大孙子现在是长笛9级,小孙子是二胡9级。每次人家说起时,於君华都是一脸自豪骄傲。
方建雄是真的老好人。他在社区里当志愿者,每个星期二在小区门口值班,帮忙回收废旧电池。为了把这事做好,他还想了个办法,按照5角钱一节电池向居民回收。起初,全家人都不知道他干这傻事,后来他每个月退休工资不够花,於君华才发现不对劲,老方平时这么节俭,哪里需要花那么多钱呢?一逼问才知道,原来方建雄每月贴补了好几百退休工资。儿子媳妇劝他:“你年纪一大把了,做做志愿者看看门就算了,还贴钱收什么电池?又没人知道。”方建雄很坚持,他说自己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党员,什么都应该带头,“政府每年都给我们加退休工资,贴点钱算什么,就当没加过嘛。”
家庭教育就是上行下效,在这个家里,方建雄和於君华一直是相敬如宾,从不争吵,这给三个孩子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方建雄的母亲现在90多岁了,於君华经常会抽时间去看望她,为她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家务。之前,方建雄的几个兄弟姐妹说要把老母亲接到每家轮流照顾,於君华为难地和媳妇商量,没想到媳妇丝毫不介意,爽气地答应:“接奶奶来吧”,然后很迅速地把房间打扫好腾了出来。儿子、儿媳对方建雄夫妇也很孝顺,每年为他们出资旅游。去年夏天小孙子应邀到韩国参加演出,可以有一家长陪同,儿媳把这难得的机会让给了公公,她说:“爸爸,你年纪大了,出国的机会不多,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去玩玩。”方建雄乐呵呵地接受了。
【关键词】青年 社会责任意识 思考
康德曾经说过:“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①责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责任教育,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论,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说,再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标准的提出,处处都体现着责任意识。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既可以促使其不断成熟和完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应承担相应责任的意识和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特征。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感和对于自我之外的他者的社会责任感。②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一般包含三个层次,分别是对自己负责的自律精神、对他人困难的同情心,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是一个人的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增强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增强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所谓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与德治充分融合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包含对他人、对社会群体,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青年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相对素质也较好,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条“生态链”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每个青年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自觉地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无疑会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极大地影响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
增强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德育教育最首要的任务。大学阶段是青少年思想的重要转折时期,是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这一时期所受的道德教育,会成为其自我道德的衡量准绳,成为其对社会现象的评判标尺,对青年群体今后步入社会,甚至对其一生的价值判断都会形成重要影响。青年只有具有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会自觉地将自己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才会乐于奉献,主动、自觉地为社会、国家和整个民族的兴旺,作出应有的贡献。培养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无疑是高校德育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增强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青年群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人迈向成功必备的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德责任有时比知识或能力更加重要。青年最终要踏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代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自我价值只有在实现社会价值中才能得以体现。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人民群众的尊重程度和服务程度,青年对社会的贡献越大,相应的其自我价值也体现得更大。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当代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分析
为获取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具体数据,本人编制《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问卷调查表》,并在第一调查网问卷内容,对广大网友进行不记名调查。通过对网上获取的50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受调查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有以下特点:
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通过调查发现,受调查青年知识广泛、思维敏锐、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整个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问到“青年是否应该爱国?”时,有90%以上的受调查者表示,爱国应该是青年的首要责任,作为青年应该自觉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而且有超过六成的受调查者表示,如果祖国遭受侵略,自己最关心的是国家的安危;有近七成的受调查者表示比较关注时政。
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社会奉献精神不够。对社会责任持何种理解,是否具有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意识是否强烈和其是否能自觉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关键。社会责任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一种自我约束,即不做对社会有害、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然后,才是关怀他人,回报社会,这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更高层次表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青年群体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第一阶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不危害社会利益,不有损他人利益,能自觉地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但对于社会责任意识的更高层次,关怀他人、回报社会,对社会有奉献精神却不是每一个青年都能做到的。我们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有近半数的学生对社会的奉献精神都不够。
生活实例
患者小张32岁,因突然大量吐血前来就医。诊断后发现是乙肝肝硬化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大出血。于是,立即为患者大量输血,实行止血等抢救措施。经过努力,生命才得以挽救。患者家人在痛心疾首的同时,对疾病的发生想不通:患者才32岁,平时能吃能喝,并无不适,天天正常上班,怎么会发生肝硬化、大出血呢?
笔者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后得知:其母亲在35岁时患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而去世。此次吐血症状出现之前,他也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是,由于没有不适,没有进行有关乙肝方面的任何相关检查。仅仅参加了单位体检,但体检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医生感言
数十年临床观察发现,乙肝病人如果不经过抗病毒治疗,病情将不断迁移演变:可由慢性乙肝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近来研究表明,与肝癌有关的病毒性肝炎绝大多数是乙肝病毒所致。
根据小张母亲因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去世这一情况,可推断其母亲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因无症状而未每年定期进行数次必要的检查,最终因肝癌晚期而去世。小张可能是通过母婴传播而在出生时就感染了乙肝病毒,成为一名慢性乙肝患者。这些事实引人深思:明知自己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为什么不去专科门诊定期检查随访呢?明知自己母亲因肝癌而去世,自己同样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为什么不多几分警惕呢!
究其原因,一部分慢性乙肝病人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度疲劳等症状。这类轻微的症状往往被病人忽视——误以为是由于作息不规律或反复加班所致,或以为是“感冒”。而且,小张缺乏必要的乙肝方面的医学知识,没有对自己的健康给予足够重视。比如,他根本不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每年定期数次检查乙肝病毒相关检查项目,导致未能防患于未然。
10大因素增加肝硬化风险
一般地说,慢性乙肝患者如果不接受抗病毒治疗,有25%的人病情会转为肝硬化。根据多年随访研究,慢性乙肝演变为肝硬化有以下几个危险因素:①慢性乙肝反复发作;②长期单纯保肝降酶治疗,而不进行抗病毒治疗,掩盖了病情的发展及进程;③没有定期检查乙肝病毒(HBV)DNA和肝功能;④抗病毒治疗不规范、耐药致肝病进展;⑤40岁后仍为乙肝大三阳;⑥男性;⑦酗酒;⑧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丙肝病毒或丁肝病毒;⑨由于胡乱治疗、不正规治疗等原因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⑩有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劳累,作息不规律,致乙肝反复发病。
肝硬化的形成一般是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往往不知不觉就发展到了肝硬化阶段。慢性乙肝转化为肝硬化往往需要数十年时间,故肝硬化的发生多在40岁以后。但现实中不少年轻人也在不知不觉中由慢性乙肝发展成了肝硬化。因此,一定要时时警惕,年轻乙肝患者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乙肝病毒感染者常用检查项目
HBV DNA(乙肝病毒DNA)
ALT(丙氨酸转氨酶)
AFP(甲胎蛋白)
超声显像检查
肝组织学检查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其他必要的相关检查
预防关键:常检查,抗病毒
预防肝硬化的关键是: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要定期去做数次检查,尤其是有慢性乙肝、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者更应该重视。一旦检查发现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就应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不但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而且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状况、甚至可以逆转肝硬化。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如一张蓝图,框架清晰,观点明确,它使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心意:我热爱教育,我热爱与孩子们度过的美好时光,我热爱工作中不断进取的那个自己,我热爱那些使我成长的挫折……
它也让我看到隐藏在教育生活中的那些不和谐,那些正吞没热情的可怕陷阱,那些意识到却说不出的问题……
我的人生价值在哪里?
“现在有梦想,其实应该说出来。不要害怕你做不到,太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不是梦想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照亮自己还有孩子们的路,应该就是我的梦想。我发现,忘我的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生活,让我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我发现,教育是一种创造,是充满未知的,奇幻的,苦乐参半但最终使人获得甜蜜的创造。这种创造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散发光彩。那时我就可以骄傲的说,看我的创造多么有价值,我的事业让我感到骄傲自豪;我终将会发现,只有坚定的追求,不断消逝的人生才不至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的尽头,我便可以平静而又愉快地说:我的人生多么的快乐,她没有白白度过。
我幸福吗?
很多教师,他们有良知,有热情,有梦想。但现实却迫使他们的追求发生改变。教师跟其他职业不同,但却不断重复地做着几近相同的事情,重复会使人倦怠,这份倦怠常常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失去热情。这种重复不只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复,还有很多与他们完全不相关的工作。它们消磨了教师的意志。它们使我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
但真是如此吗?是否应该思考在这个环境中,如何锤炼自己的人生观?如果我这样想:那些使我疲于应付的“琐碎”、“重复”、“矛盾”、“当前”,正是“宏伟工程”所需要的。在琐碎的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抓住细节,打磨细节,积累细节,在工作的每一次关键时刻,它的价值就会得到体现;在重复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准备突破,如果有创造的决心,我的工作就不会只停留在重复上,慢慢的创造就会发生,工作水平也会跟着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的意识也会更加澄澈,所看到的教育教学的问题也就会更加清明;矛盾始终推动发展,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矛盾常常是很好的素材,它们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是使我改变工作方法的好时机;每一次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情,我是怎样看待的呢?不耐烦,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简单,将为日后埋下重重隐患。如果积极面对,那么我就会从当前看到长远,这样,不管对教育还是教学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教育教学生活中自己的成长,专业发展,所带班级的集体成长等等,都是需要我长远看待和规划的。有了这些,幸福感的基础就牢固了,我的意志就不会在忙碌中发生动摇。
使我幸福的还有另一种心态。清晨,一缕缕阳光洒在孩子们的脸上,洒在墙壁上,斑斑驳驳。一位教师陶醉在美和希望的光景中,这一幕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而我却很少看到这些,或看到却没有发现美的存在。这是因为我还没有真正把自己放在这个生活里,我没有完全把孩子还有教育教学生活,当做一种生活,所以,留在记忆里的与孩子们一起的阳光和风景就少了。可实际上那是多么重要的生活,那是我应该乐在其中的理想的生活。
我的责任感表现在哪?
教师这个职业,责任感是多么重要啊,我面对的群体——孩子们,那么纯洁又脆弱,那么鲜活而又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作为教师,对他们我全凭一颗良心耕耘,我的责任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又怎样体现的呢?
日复一日练习,练好基本功,上好每堂课,做好班主任工作。但这似乎还不够,做得好,做得深,还要做得细致才是责任感的高度体现。上课时因为没有准确把握时间,或没有充分准备,而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对个人来讲,任务完不成必然导致课后的思考无法全面进行,收获就会相对少一些。对学生来说,可能因为这样的问题,导致思维混乱,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以此推下去,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反之,我在课前把备课上课可能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地预想出解决的办法。把每个细节,小到课堂语气、手势,大到评价或依据学情临时修改教案,都尽可能的想周全,打磨到精致,把工作做到好,做到全面深入。课堂效果大不相同,创造的快乐由此产生,那么我就可以说我有责任感!
班主任工作同样如此,做好班级规划,搞好班风建设,抓住常规训练,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技巧,细致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尽最大努力帮助后进生;组织磨练学生意志的活动,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家长全方位多角度沟通等等都是基础,重要的是在这基础上,细致地抓住,深入地开展,长远地考虑。尽最大努力做到这些我也可以说我有责任感!
我是怎样实践教育理念的?
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的行为,它指引教师向更光明的道路前进。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勤于实践。那些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使我们有了更长远的眼光,教育理念离不开这些学问,但却在实践中演变成更加生动的内容。那些先进的、科学的、经过考验的理念,必须在我们的每个教育教学行为中得到体现和发展。如,语文的学习过程首先应该遵循语言的习得规律:也就是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经验,尊重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个性。明白自己的每一步设计为何而来,达到什么程度为止。一节语文课的设计由感知语言开始到运用语言结束,这样,学生的收获才更多一些。
德育工作就更少不了理念的运用。那些在德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呢?如,李镇西,他认为爱是永恒的教育。又如,特级教师霍懋征总结的九个重要理念:爱是教育的根本;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激励是进步的动力;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期待是孩子成长的加速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习惯应该成为孩子自身的需要;全面发展思维品质;帮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
运用这些理念的效果最明显的是问题学生辅导工作。我们常常在投入工作前,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理念,从始至终坚定地贯彻它。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这些理念为核心想出解决办法,制定合理的长期工作计划。然后不急不躁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行为,树立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理念的帮助,我们的德育工作水平就会明显提高。
在我们课本里P19页有一张非常残酷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在这张照片上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为什么哭呢?也许是他的父母要回老家,但是发生爆炸时,突然火车一响,他的父母就不知了去向,就只剩下小孩一个人在这里嚎啕大哭!
那他的父母在哪里?或许这个小孩的父母已经被日本人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不敢让人们相信的是当时的让多少人失去了那宝贵的生命。但在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在当时父母可能要离开这个地方去坐火车回老家。可能他们并不知道危险面临着他们,向他们逼近。但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他的父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小男孩,但是小男孩再也见不到他的爸爸妈妈啦!
这个孤独的小男孩以后的命运如何?说不定在战争过后小男孩会被好心人收养,也说不定也会被日本人收养,或者他长大以后想为他的父母报仇,为国家报仇,为人民报仇。
这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也知道问题已经解决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抗日,不让敌人欺负我们的国家。我们要维护和平,让和平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之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