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诸葛亮的名言

诸葛亮的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诸葛亮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诸葛亮的名言

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1篇

2、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志当存高远。

5、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

6、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7、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8、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9、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10、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11、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

12、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13、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来增加些微财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4、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15、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16、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17、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1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

20、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2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2、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23、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24、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25、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26、红紫乱朱色,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27、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

28、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

29、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30、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

31、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

32、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33、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

34、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3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致远。

36、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37、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38、远虑者安,无虑者危。

39、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40、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

41、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42、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43、劝农业,无夺其时。

44、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4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6、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

4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48、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

49、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5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51、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52、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53、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5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5、有文事必有武备。

56、防奸以政,去奢以俭。

57、非宁静无以成学。

58、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59、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60、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2篇

三顾茅庐评课稿 听了张老师课,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巧妙合理。从全班开始诵读名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教学板块清晰,接着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研讨“三顾茅庐”的意思,让学生通过品读刘备与张飞等人的对话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最后进行适度的拓展,整个流程如行云流水一般,张弛有度。

二、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张老师紧扣刘备尊重人才这一中心组织教学,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特点。通过刘备和张飞语言的对比,师生几次品读,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刘备尊重人才的感受。

三、尊重主体,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自主的,与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课堂上时时展示着张老师的信任与鼓励,如读张飞说的话时,老师说:“读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会读好的。”有这样的信任鼓励孩子能不读好吗?

建议:张老师的课堂上感觉学生读得太少,语文课以读为主,如果以读代讲,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而且读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课文语言,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否会更好。以上是本人愚见,与张老师共同学习。

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3篇

别小看题目,好题目不仅能够体现作者非凡的词语驱动能力,也能够给读者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果我们随意敷衍一下,可以随手写出以下题目:

《命运无常》、《命运需要改变》、《态度决定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在命运面前挣扎》、《命运不会主宰人生》……

无须多举,这些题目无疑显示出一种庸态。读者一看,大致就能对文章有个八九不离十的“了解”。这些“面孔”平板、钝滞,缺少内蓄,“刺激”读者眼球的智性。那么怎样才能发掘出非凡的“智性”呢?

这就需要炼字与炼意的复杂“绞压”。看起来好题目就是一个个字的组合。但是这些字是怎么被“攫取”到的呢?它需要哪些基本构件与程式运作呢?

先是从“意”上着眼。“命运”所牵动的人物和事件要尽量多的出场。这里的“命运”不是一般内蕴上的指称,它的着眼点在于那些具有独特品貌与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以人物为例,所列举的人物必须尽可能的多“元”。也就是尽可能地呈现出命运的多“味”与多“棱”。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具有这些品性的人物很多,典型的如屈原、项羽、韩信等。他们悲剧的命运色彩是很浓郁的。悲剧因为多在结局发生,这就构成了命运的一般情节上的起伏。但是由于这种“起伏”过于显而易见,读者对此所形成的稳定性的经验判断,不大容易“刺激”读者的阅读神经。所以最好挑选一个比较“中性”的人物。最后我选中了诸葛亮。诸葛亮的形象是光彩照人的,似乎是智慧的化身。这是读者所形成的共识。这个“共识”意味着对读者来说潜藏着陌生化的可能。

当我们确定了“意”这个对象的指定后,我们就要开始对这个对象的存在进行“甄选”与“提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发“光”的一面。我们所要挖掘的是他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的一面。这一面潜伏着,我们把它挖出来推敲,作为审视诸葛亮命运的一个角度,就可能掘出新意出来。

当我们对着“诸葛亮的命运”进行端详时,就会发觉,我们往往陷入了一场词语迷宫。我们在词语的海洋里左冲右突,以寻找词语的最佳搭配与智性对撞。但是这种对撞又不是混乱的,而是有序的。这个“序”就是对表达核心的凝神端视:

命运――诸葛亮――六出祁山――先帝遗愿未实现――恢复汉室成泡影――壮志未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悲剧色彩

面对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化身的命运,我们该提炼出怎样的词语精粹才能用在“命运”这个话题上呢?我们常说命运无常,充满着某种神秘色彩。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位智慧之神在命运面前“失算”了呢?难道真的如他的名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般无奈吗?命运真的不可捉摸、神秘莫测吗?

谁替孔明灭了灯?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谁替孔明灭了灯?”这就是我们最后寻找的关于“命运”话题作文最为别致的题目。

诸葛亮,字孔明。在《三国演义》里,孔明是诸葛亮的另一代称。这个题目妙在“孔明”和“灯”的组合上。这两个词语联结起来就是“孔明灯”。而“灯”是光明、理想、志愿、向往的代名词。诸葛亮最终没有完成先帝(刘备)恢复汉室的宏伟志愿,病死在五丈原,那盏为孔明祈福的主灯也被魏延的突然闯入而熄灭了。谁替孔明灭了灯?质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概括。

词语的智性体现在“孔明灯”这个现在常见的寄托放飞人美好祝愿的物件与孔明命运的“嫁接”与神会。它隐藏了“命运”的直接暴露,却潜藏于词语具象之内,使得这张“脸”沉蓄、内敛而又暗藏玄机,让人过目难忘。

综观2014年高考全国18套作文试题,全部都是要考生“自拟标题”。因此,要拟一个新颖别致、匠心独运的题目,无疑是对考生词语智性表达的一个挑战。让阅卷教师眼睛一亮的好标题,毫无疑问会给自己的作文开个好头。

以新课标卷Ⅰ为例,“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主要蕴涵着两个思考向度,一是对比赛规则的维护,二是对比赛规则的修改。对比赛规则的维护,如果以“比赛要有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为题,虽然扣题,但是显得比较平淡。相反,下面的标题就比较新颖:

有了规则游戏才好玩

弱肉强食为哪般

第一个采用直白式语言,妙在一个“玩”字,轻松活泼,把一个看似严肃的话题调侃一下,俏皮总蕴涵着幽默与智趣。

后一个则是把规则提升到人类社会和自然法则高度来审度,与材料本身关联密切,“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把这个比赛置放到宏阔的自然和社会视域里,不仅深化了题旨的内涵,也开拓了标题的界面。通过疑问形式,强化了标题的具象性。

如果选择对比赛规则修改的角度来拟题,“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撇开比赛规则,从社会学角度来审视,那么这个修改的结果是“双赢”。这是一个极容易想到的词语。如果就以“双赢”为标题,也不失为一个中规中矩的稳妥之题。我们所强调的词语智性表达的意义就在于,当自己很容易就想到的,别人也可能在第一时间内就想到。大家都想到的就不“值钱”了。对此,必须加以智性选择,一是要尽量破常规,摒俗套;二是要有具象,让标题充满动态感;三是要有质感,也就是要有内蕴,禁得住阅卷教师眼球的“频闪”,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就“双赢”来说,缺乏的是具象感,具象感的存在不外乎依靠具体可感的人和物。就人来说,我们一般把视角投向历史,于是就有这样具象感的题目:

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假如诸葛亮不三气周瑜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物”上去呢?我们就容易陷入这样的悖论,竞争是大自然的本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抱团取暖”只能相对存在,或者说只是寄予了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而已。比如这样的题目:

一只小羊遭遇一头老狼时

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文化;高校;襄阳;湖北文理学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地域的差异和不同,每个城市和地方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环境。高校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城市文化是高校人文教育生命力的现实直接立足点,[1]本文将以以襄阳湖北文理学院为例来说明城市文化对于高校人文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一、襄阳的城市文化特色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于汉江中游,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襄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以“三国文化”和“诸葛亮文化”而突出。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襄阳的地位曾格外引人注目,也留下了众多的“三国文化”。

襄阳遗存下来的“三国文化”十分丰富,这些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刘备、诸葛亮、庞统、刘表、徐庶等三国重要历史人物都曾活动于此,在这里推进了三国历史的演变;“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这些三国历史故事都发生于襄阳,对三国的历史发展进程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文化”在襄阳处处可见,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以“隆中对”“三顾茅庐”等为代表的诸葛亮文化。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大约十三公里,诸葛亮早年曾在此躬耕苦读,后刘备三顾于此。古隆中现在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草庐亭、三顾堂、武侯祠、梁父岩等众多景点。在襄阳市中心,为了弘扬三国文化,建有诸葛亮广场,中间矗立着巨大的诸葛亮铜像,这些是三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具体体现。在襄阳火车站外墙浮雕上,诸葛亮组浮雕占有重要地位,他羽扇纶巾,背后是隆中山。此外,民间有三国菜、孔明灯、孔明菜等,在地名称谓上有隆中文化广场、檀溪路、隆中路、卧龙大桥等等,[2]凡此种种,均展现了三国文化和诸葛亮文化在襄阳城市中的地位。

二、湖北文理学院的校园文化

学校尤其是高校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中心,是继承、发展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文化的重要集散地,是一个文化辐射源。湖北文理学院原名襄樊学院,地处三国文化的重要所在地古隆中风景名胜风景区,是襄阳市唯一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湖北文理学院作为襄阳市的重要文化中心和场所,自然受到襄阳城市文化的浸染。

从学校建筑和校园文化景观上来看,学校建筑的整体风格取法三国建筑样式,大气恢弘,让人有种回到三国时代的感觉;正对学校大门的是“卧龙出山”大型雕塑,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人物构成,雕塑形象给人以一种意气奋发、催人上进的精神状态。此外,散落校园的还有以三国人物故事为主题的三国谋略和三顾茅庐等雕像,有着和古人相遇的感觉;“淡泊湖”是学校内的一泓人工池塘,取自于诸葛亮著名的“淡泊明志”,这里的朗朗读书声和学子门休闲治学的场景无疑的“淡泊”二字的最好注解;图书馆前面是开阔大气的卧龙广场;学校的楼宇或路名有诸如致远楼、明志路、凤雏园等更是对三国文化的传扬。

从湖北文理学院的校园软环境来看,湖北文理学院的校训是“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学校提出的战略是“在隆中,谋天下”。在湖北文理学院的校园里,到处都散发着浓厚的三国文化气息,这是对襄阳这座三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传承,也是对襄阳城市文化精髓的弘扬,是城市文化底蕴在现时代的文化展现。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受到襄阳城市文化的浸润,展现着浓厚的三国文化氛围。湖北文理学院的校园文化、校园景观和学校建筑,无一不透露着浓郁的三国文化气息和诸葛亮精神情怀,传承着襄阳的优秀历史文化。

三、襄阳城市文化对湖北文理学院人文教育的影响

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温暖。文化能浸染身处其中的人和事物,让其散发出文化的味道;高校作为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受当地文化的影响更大更深。湖北文理学院位于襄阳古隆中――诸葛亮出山前躬耕读书的地方,学校修建于此,本身就是在效仿先贤,让广大学子在清幽而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场所学有所成,成长成才。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深受襄阳城市文化和诸葛亮文化的影响。湖北文理学院作为襄阳市的一个重要文化辐射源和文化中心,很好地传承和发扬着襄阳的城市文化,也深受襄阳三国文化和诸葛亮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在隆中,谋天下”的人才培养战略,这些体现着对诸葛亮文化的继承弘扬。良好的校园文化必将孕育出优秀人才,必将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一批又一批人才。

其次,襄阳的三国文化和诸葛亮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襄阳曾经是三国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代人杰诸葛亮在此成长成才。湖北文理学院坐落于襄阳这座襄阳历史文化古城,承接着优秀历史文化,校园中处处弥漫着诸葛亮文化,这些可以让广大学子以先贤为榜样,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去汲取智慧,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和志向,培养家国天下的精神情怀,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再次,襄阳城市文化对于广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助力作用。校训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湖北文理学院的校训是“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学校以诸葛亮的名言来作为校训,无疑是希望培养出具有这样精神情怀和道德品质的学生。同学们在隆中山下仿效先贤,励志勤读,学习诸葛孔明先生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情怀,这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有助于培养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提供精神助力。

高校作为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如果把它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它所处的城市文化就是这棵大树赖以生长的土壤,只有从生长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和养分才能真切体会到现实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才能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得到浸润。湖北文理学院的校园文化和校园景观深受襄阳城市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同时又在很好地传承和弘扬着三国文化和诸葛亮精神,把这种优秀的文化倾注于学校人才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朱国佳.城市文化对高校人文教育的渗透和影响[J].文教资料,2011(20):57―59.

[2]叶植,靳进.独特的三国文化,难忘的襄阳故事――关于襄阳三国历史文化问题的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13.

本文章获湖北省2016年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优秀传统文化对当前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以荆楚文化为例”资助。

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5篇

下面这四种开场白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不当很容易给你的讲话减分,甚至影响工作,千万要谨慎。

1忌以套话开场

讲话要尽量避免官话、套话、空话,这个道理每位同志都清楚,但在现实生活中,套话连篇的仍大有人在。例如有些会议经常以赞美天气作为开场:“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这样的开场白表面上看缺少新意,中规中矩,符合低调的原则,但实际上大多数听众会觉得枯燥、乏味,也会感觉发言人思想守旧,缺少创新,影响在工作中的威信。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思维问题。领导干部平时应该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力求讲出一些贴近听众、不落俗套的开场,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2忌以大道理开场

大道理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尤其是公开讲话时,如果一开口讲的都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无异于对大学生重复“1+1=2”,不仅不能吸引听众,后面讲的实质内容也再难以引起听众注意了,讲话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因此讲话者要常常自省,体会听众的水平和心态,开场应讲究语言的生动,否则就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3忌以生涩的名言警句开

讲话适当穿插一些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使意思表达更准确精练,也可增强语言的文学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凡事过犹不及,引用要有个度。有些同志为了展示才学而旁征博引,不顾讲话核心目的,生硬添加警句,甚至专找生僻句,不顾听众是否能听懂。这样的引用非但没有任何价值,反倒显得有些做作。

引用警句一定要符合语境,符合听众的接受习惯和能力。这方面可以从的讲话中学习提升。

4忌以离题较远的故事开场

现在流行故事式的开场白,就是在开场时用一个故事引出自己要讲的话题,因其生动平实、深入浅出、启人深思而被广泛应用。但合适的故事可遇不可求,徒有故事的形式,选择的故事却不恰当,就容易适得其反。

相关期刊更多

初中生优秀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出版总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生物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