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的故事

古诗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诗的故事

古诗的故事范文第1篇

小时候,爸爸认为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经常利用他的休息时间教我学古诗词。而我也努力地去学。但好景不长,我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渐渐消退。有一次,爸爸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不知道。”爸爸解释:“当你走过重重山峦,曲折的河水,正怀疑前方没有路时,突然出现了花红柳绿的小山村。比喻永远不要放弃,也许你在咬牙坚持下,就能成功。”我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也许我再努力一把,我也会成功!”“不错。”爸爸笑了笑。

在之后,我和爸爸经常比谁积累的古诗词量多。有一次我利用刚学不久的古诗《江南春》难倒了爸爸。当时,我高兴地手舞足蹈,高声欢呼:“耶!我赢了!爸爸输了!”咳咳,我之所以这么高兴,想必你也知道了。以我的古诗词量,赢爸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还有一次,我在背《过故人庄》时,把诗的朝代弄错了,爸爸开玩笑地说:“嗯?朝代怎么错了,你不怕诗人从地里爬出来找你吗?”“哈哈哈······”我笑了好一段时间。从那以后我都没犯这样的错误了。

古诗的故事范文第2篇

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就是做题时看不懂诗歌,那么再多的技巧、模式都是浮云,根本使不上力,自然得分就很低了。因此,解读诗歌最重要的还是要走进诗歌,读懂诗歌,了解了作者写作的意图,跟随作者去解读作品中的形象、语言以及运用的技巧。

在读懂诗歌方面,老师们在教学中也会要求学生去关注,然而往往停留在对诗歌的浅显翻译,或者更深入一些,通过了解作者、关注注释来帮助自己解读诗歌,在笔者看来,这些还是停留在诗歌的表层意思上,没能走进诗歌中去。

下面笔者重点要探究的,即为如何叩开古诗词的大门,走进古人的心扉?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它是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极丰富的情韵,它要求“能在一分之外见出许多其他东西”(朱光潜语)。人们还常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王维的诗画,其实我想说几乎每一首诗歌都是在描绘着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所以在阅读时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去融入到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幅画面中,把作者要讲的故事尽力用自己最好的语言讲得生动、丰满。而故事中必然有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作者的情感,因此,我要送给大家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就是梳理诗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和情感,把一首首诗歌讲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一、梳理诗歌中的常用的时间

诗歌中的时间是很有时间特点的,季节上看,通常在春天和秋天,时间上看,通常在早晨和晚上。这时,我们不能就这样结束,要与我们已经积淀的诗歌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季节是春天,那么,诗人可能生发出伤春、惜春之情,还有可能生发出时光已逝,青春年华不再,还有可能诗人要借生机勃勃的春景,表达自己心情的愉悦;又如季节是秋天,那么,诗人可能就要表达悲伤、凄凉的心境,因为古人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当然也不一定是悲伤的,也有可能是用反衬的手法,表达自己的乐观豁达。

再比如时间写的是早上,更确切的说诗人往往写的是凌晨时分,可能是要表达早行的艰辛,也有可能说的是自己一夜无眠的孤寂;如果时间写的是晚上,情感会很复杂,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漂泊他乡的凄苦和孤寂,对渺茫未来的担忧等等。

二、梳理诗歌中的常见的地点

诗歌中常见的地点如下:家乡、异乡,京城、贬谪地,边塞、羁旅途中,还可以有具体的地点:客舍、驿馆,黄河、黑山,南浦、长亭等等。

地点的不同,营造的诗歌意境就不一样,作者的情感也不一样,尤其是特定的地点,如身处异乡,那么诗歌的氛围必然是肃杀而凄清的,心境必然是悲伤、寂寞,充满了思念;若身处贬谪之地,那么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则必然溢满心中,对统治者也必有不满抑或怀有期盼;若是具体在南浦、长亭处,那么留恋、关切、依依不舍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梳理诗歌中的人物

诗歌中的人物有两类,一是诗人自己,一是诗歌中塑造的主人公。同时,人物的身份也非常重要,这个在鉴赏诗歌时是万不能忽略的关键。诗歌中常见的诗人形象有: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纵情山水、内心闲适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仕途坎坷、豁达开朗的形象;慷慨从戎、久戍思乡的形象;奋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形象……

诗人的身份在鉴赏人物形象时也是不可缺的,诗人身份有游子,有征人,有思妇,有隐士,身份不同,形象自然也有区别。

四、梳理诗歌中的景物、环境

诗歌中的景物、环境对于营造诗歌的意境氛围是最重要的,在资料中,大家更多是用意象、意境来说景物、环境,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惆怅的心境正是通过“缺月”“疏桐”“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再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而每一个意象也传达出不同的寓意,营造不同的意境,如“月”这个意象在诗歌中会营造“清冷、凄凉”的意境,也会表达作者对家园、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国的古典诗词意象向来是诗人钟情的,意象的不同组合也会带来不同的意境,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的组合类似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诗人用意象组合渲染出“早行人之艰辛”。

五、梳理诗歌中的情感

文贵在抒发真情,古诗也不例外,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我们对以上四个方面梳理后,情感已经显而易见地摆在我们面前了,这时我们要将我们已经梳理好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情感串连起来,让这首诗要讲述的故事饱满起来,这样对诗歌的理解就不困难了,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叩开诗词的大门,走进作者的心扉,那么解题对于我们来讲,自然也不难了。

古诗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读出情感 创设情境 迎刃而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22-01

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朗朗上口、含义丰富,便于学生积累和背诵。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和感染,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研究与感悟。

如何避免过去的照本宣科式的解释诗意又能够使学生对诗意的感悟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愿与同仁商讨!

1 多种形式的读不可少

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都可以。主要是能够是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诗句中句子的语气,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 要求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然在合理的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这样还有利于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师生之间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寒山”、“霜叶”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是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3 创设情境来帮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古诗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创设情境,往往令学生对故事的感悟有所升华,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创设情境的手段有很多。

(1)最方便的方法—— 简笔画。例如,在教学《马诗》的时候,利用简笔画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时候,我在让学生读后上讲台在黑板上画一画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并说一说画了些什么?他们很自然的画出了山、一望无际的沙漠、月(而且沙漠为白沙,月为弯月),教师指着简笔画中的“白沙”、“弯月”让他们说这样画的原因的时候,他们就很自然的说出来“沙如雪”、“月似钩”的含义。在接下来小组自主学习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已经明白“金络脑”是马的笼套之后,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马诗中为什么没有写一个“马”字?是不是马跑了题了?让学生找出答案—— “马”隐藏在诗句之中,教师适时简笔画“马”,让学生找出教师画的马与《马诗》中的马有哪些不同,进而讨论出“金络脑”代表的是一批立了战功的千里马,接下来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人以写马来寄托自己想要为国立功的急切心情,这样,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2)最生动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能够展示出生动的画面,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在现语文的情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宿新市徐公店》中理解“树头花落未成阴”一句的时候,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这一名句你们觉得可以怎样理解?

生1:老师,就是树上的花落了,未成为茂密。我从《词语手册》上看到了“荫”的意思是“茂密。”

生2:老师,我觉得他这样解释读起来不是很通顺,我们两个(指同桌)讨论后认为应该是“树上的花落了,叶子长得还不是很茂密”因为我觉得“未”的意思大概是“没有、不是”,我们是看了多媒体课件画面,画面上树的叶子是很稀疏的。

(大多数学生赞同)

师:是的,同学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学习真是不错的,这句话的意思理解的就更准确了,其实学习遇到苦难时动脑子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可见,利用多媒体尝试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学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3)积极体验,化“静”为“动”。

古诗的故事范文第4篇

——题记

那天,她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我常常在梦中哭醒。她总是让我看到她却不让我碰到她,而我却始终觉得她是爱我的,因为无形中我们建立了一个只属于彼此的世界,在哪里她总是和我坐在谷堆上让我倚在她的腿上静静的听她讲哪些过去的事情……

她说我小时候是个精灵鬼,常常做出一些让人想不到的事,和我在一起她很快乐,有我和爷爷的陪伴她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然而三岁以后爸爸妈妈能照看我了也就把我从她身边带走了,那时她很高兴的说:“这个调皮鬼终于走了!”而在我走了之后,她一个人跑到屋里偷偷的抹眼泪,偌大的屋里就只剩下他和爷爷了。

她这一生一共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去外地工作,一年都不回来几次;大女儿是一个有着三个子女的人,整天要为这三个孩子操心;二女儿则是一名人名教师,想要回家照顾她但也是有心无力;小女儿想趁着年轻多打拼几年也没有时间。每次儿女回家的时候都是她最幸福的时候,哪怕她们只待几个小时,那对于她都是珍贵的。每次儿女走时她都会带很多菜和粮食因为她怕她爱的人吃不上健康的蔬菜。但每当孩子们因为麻烦而无视那些蔬菜时,她眼底的落寞就被爷爷净收眼底而她却总是笑着说:“只要你们好就好,这些蔬菜就让我和你爸解决了吧。”孩子总是为她的豁达而开心,但他们永远不知道身为其母的她心里有多酸楚。

她还说自己身体不好,隔上几天就要去镇里的老中医那打点滴,那次她带着我去,身体不适的她晕倒在了医馆里,那时才三岁的我什么也不懂只是在她旁边喊着她,让她不许睡觉,最后别人扶她起来打点滴她才醒过来。醒来之后用她那苍白的脸看着我只是告诉我她没事,回家不许给爷爷说。直到我开始懂事时才明白她有脑梗塞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

暑假时,二女儿把她接到了自己家。尽管那时女儿的家只有40多平方,但她依然很快乐。二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她,每天坚持让她锻炼,当大家都以为她的病有好转了的时候,我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满脸糊满血迹的她。原来她摔倒在了路上,好心的路人扶她起来,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走回家,不停地用手擦,血沾满了全身。那次,她的嘴让缝了好几针,每天痛苦折磨着她,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那是我看见她最脆弱的一次,只有那次我才真的意识到她真的老了,陪不了我多长时间了。

那年冬天,爷爷突然打电话说她成了半瘫。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止不住的往下流。但她毕竟是爱儿子的,她并没有让远在外地儿子承受这份痛苦。而那天我却打通了大儿子的电话,用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告诉他让他回来。那是我第一次为她那么放肆。终于,她去医院接受治疗了,那些天儿子女儿天天都在,她说自己有数不清的温暖。最后,回家了,她又到了那个宽敞的小院,她很舍不得……别人说她不想走是有心眼,不想离开有好吃好喝的地方,她不以为然。她想他们如果懂她而且知道在医院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每天刺激着她,硬的床板让她很不舒服,整天在床上后背已经让磨出了水泡,水泡被挑破烂了的背部有多疼,这一切她都默默承受了,只是为了和儿女多呆一会,他们还会这样说么。

她说的这些,仿佛是一把匕首,把我的心刺得生疼。我想有不少老人都像她一样,心中所有的孤寂、痛处都留给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总是告诉儿女自己很好不必担心可自己却偷偷的抹眼泪。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和他一样的孤寡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多陪陪自己,而现在的大部分儿女都打着敬老的旗号说自己只是工作忙,其实自己是很爱父母的。其实这样的字眼这只不过是经过华丽包装的谎言,真的爱父母怎么会没有时间。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挤出来的,真正的爱父母,关心孤寡老人就挤出自己时间,用自己的语言暖珠浇灌他们历经沧桑的心田,用实际行动敬老!

古诗的故事范文第5篇

实际上,正乙祠古戏楼也刚刚引入古琴,又聘请著名大师吴文光先生弟子黄文懿、樊娜等名家躬身操琴,由资深媒体人杨浪亲任琴会主持,上演一出《怡心琴韵》。整场演出的形式都是古老的。作为一个突然闯入的现代人,竟然有些微的穿越之感。

演出开始前,随着三声空灵淡远的磬音,一阵暗香悄然浮动在空气之中,只见一白衣童女手捧莲花香炉从观众席间恭敬穿过,手臂上玉镯银环偶然碰撞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衬托出 “走香”仪式的静谧安详,使演出增添了许多古典韵致。

“古琴演奏是非常讲求仪式感的”,对此,《怡心琴韵》编导暨主奏黄文懿解释道,古人弹琴之前要沐浴焚香,非常讲究,而诸多的礼制正是为了增加敬虔感,“琴声之妙在于‘怡心’,要怀着一颗敬虔的心细细体味方可寻得,像品茶一样品味弹奏出来的每一个乐音,这也是此次演出得名《怡心琴韵》的主要原因。”

正乙祠古戏楼则重修于康熙五十一年,是中国戏楼建筑史上第一座纯木质古戏楼,300年的历史使得在这里听古琴别有一番风味。而这次《怡心琴韵》系列驻场演出中包括了《流水》 《渔樵问答》 《梅花三弄》 《阳关三叠》等八首古曲,历史渊源从两汉魏晋一直延伸到唐宋晚清,坐在台下,你能体验到《流水》的风骨,《广陵散》战争场面。除此之外,古琴大师吴景略打谱、其子吴文光修谱的古曲《梧叶舞秋风》也首度亮相。

当然,作为现代演出,编导还充分利用了正乙祠的三层舞台空间,设置多层表演区。在琴师演奏《梅花三弄》时,一层舞台上的琴音与二楼檐廊下的箫声相互交融,在视觉和听觉上便有了交错之感。演奏《潇湘水云》时,琴师在古画《潇湘图卷》幕布投影前抚琴,也是意境十足。

姜嘉锵和李元华两位老艺术家的登台献唱也成为演出亮点。77岁的姜嘉锵被誉为“中国古诗词演唱第一人”,他演唱的《阳关三叠》在琴箫合奏下,将古人含蓄的送别之情传递给现场观众。李元华则演唱了《胡笳十八拍》中的“第一拍”和“第十二拍”。“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唱到这两句时,李元华格外动情,让人仿佛置身于蔡文姬选择回到汉朝,就要面临与孩子分别的两难境地。

“我现在也很少演唱诗词了,今天看到这么多观众还喜欢古琴、古诗词,我很激动,”李元华说道。她认为,古琴和古诗词与现代社会并不脱节,“它们传达出的信息量其实是很大的,一首古词背后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听着古琴伴奏的诗词,这能让人沉下来。”

复刻威士忌经典味觉

撰文 | 兔耳草

不同年份的威士忌就像不同时期的男人,有的清新和稚嫩,有的浓重而深邃,有的老而弥新,有的沉稳而淡雅。而苏格兰作为老牌的威士忌之乡,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的味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格兰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威士忌。

作为尊尼获加的调配大师,苏格兰人吉姆·贝弗里齐(Jim Beveridge)深知这其中的奥妙。刚刚制作完成为庆祝女王登基60年所调配的Diamond Jubilee的他,拥有化学博士头衔,并能够分辨出上万种味道。“实际上,我觉得很多人都拥有这种能力,然而系统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调配师,你必须去尝试各种不同的搭配方式,灵感往往都是在试验中产生。“而为了保持这份“天生的能力”,自律也是必需的,为此贝弗里奇更要做到每天清淡的饮食。

而对于饮酒者来说,威士忌的选择源自不同的场合或是不同的味觉体验,不同时段选择的也并不相同。“实际上,在调配的过程中,谷物、麦芽以及存储威士忌的木桶材质是决定一款酒最终味道的关键因素。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板凳的三条腿,缺一不可,”贝弗里奇说道。比如复刻尊尼获加1910以及1938两个特殊年份的味道,从基酒到木桶都经过了多次搭配尝试后才得以确定。

不过,在限量款之外,你也有足够的选择余地,价格也并非是评判威士忌的唯一标准,只是稀缺性决定了某些酒款高昂的价值,大多数人来说更应该结合品牌以及自己的饮用规律进行选择。“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刚开始饮用威士忌,那么最好只喝一种品牌的酒,通过它的不同产品,你会对威士忌有一个更系统的了解。从此再广泛涉猎也不迟,”贝弗里奇说。

当然,经典味道之所以成为经典,便来自于时代的痕迹,或许,复刻版的诞生,能让更多人关注威士忌的怀旧风,也可以再次品到当年经典的味道。

你还能选择

麦卡伦 18年单一麦芽威士忌

这款单一麦芽陈酿饱含丰富的干果、丁香、香橙与熏木味道。而雪梨橡木桶也进一步保证了这款酒的果香味。你更要知道,18年陈酿更是麦卡伦优秀的基准点。

尊尼获加 荣耀时代纪年系列 1910

1910年,尊尼获加从苏格兰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而这款酒极具深度、口感丰富。而相对于现代威士忌,它的口味更重一些,除了清淡的果香、芳香,柑橘与香草味,烟熏味在这里被放大。这种最经典的威士忌味道配以寒冷的冰块会变得更加醇厚。

泰斯卡 10年单一麦芽威士忌

如果限量复刻版过于昂贵,那么这款酒平易近人的价格一样可以带来经典的风味。要知道,尊尼获加调配所用的基酒之一就来自泰斯卡。这个泥煤味浓重的品牌一贯特立独行,口感醇厚之外,第一口的辛辣往往让人一惊,紧接着层层递进的环绕余味便开始展开,在一段蜜糖风味之后,麝香和胡椒的香味作为了结尾,让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