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颜回好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要学好耳、鼻、咽喉科,首先要有医学整体观
耳管听觉,鼻腔管嗅觉,鼻、咽喉是呼吸道的门户,从生理上讲它们分别担负着感受外界的刺激,并通过神经系统对机体产生反应的功能,因此是机体建立条件反应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著名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就是给狗喂食时敲响铃铛,反复多次使狗一听到铃声就有胃液的分泌,因而建立了条件反射的理论。从病理上也发现耳、鼻、咽喉科的疾病可以导致全身的疾病,全身的疾病也可表现在耳、鼻、咽喉科。例如:扁桃体炎可以引起肾炎、风湿病,眩晕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出汗、高血压,血液病有鼻出血,小儿腹泻可导致夜盲症等,因此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病理上都可看出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学习耳鼻咽喉这门科学,绝不意味着孤立地研究这几个器官的疾病,这些器官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与其他各脏器发生紧密的联系,互为因果。所以,首先要树立医学的整体观。
2 要学好耳、鼻、咽喉科就要认识到其重要性
2.1 患者的需要
耳、鼻、咽喉属人体的感觉器官(有的属特殊感受器),病变后对人的危害大,痛苦也大,如耳病影响听力,鼻病影响嗅觉和通气,喉部病变有的会丧失声音,有的导致病人失聪,或讲不出、嗅不到。即使有些病变不影响生命,但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造成思想上、精神上的痛苦。有些病变由于发病隐匿,症状轻微,如果医务人员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使许多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急性病变成慢性病,或者乱用药品,造成损失,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如扁桃体炎、鼻窦炎等常见病往往不受重视,如果这些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可能并发心脏病、肾炎、关节炎等顽固性疾患;又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侵蚀破坏头颅骨质,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颅内并发症。
2.2 预防工作的需要
随着化学、机械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化学物品的大量使用,积极预防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更为迫切,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防聋治哑工作的需要。
3 要学好耳、鼻、咽喉科就要掌握其特点
要学好耳、鼻、咽喉科就要了解耳、鼻、咽喉的特点,由于耳、鼻、咽喉在解剖上存在着部位深、结构比较细小(即解剖上的细、深、小),给我们在检查、治疗上带来了一定的特殊性。就耳、鼻、喉科中最简单的鼻部来讲,就有人称鼻是面部的迷宫,每个鼻腔的容积不足10 ml,但又分为4个壁,每个壁都有一些重要结构,例如外侧壁即有“三高三低”,“三高”即上、中、下鼻甲,“三低”是上、中、下三个鼻道,每个鼻道又有鼻窦的开口。所以耳鼻咽喉科的疾病一般都需借助专门器械进行检查。在临床工作中耳、鼻、咽喉科疾病又有其紧急性,例如喉阻塞,如不及时处理,短时间病人就会窒息死亡,气管切开是处理这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又如严重的鼻出血,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就会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对于这类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因此,由于解剖上的细、深、小,加之检查、治疗上的特殊性和临床上的某些疾病的紧急性,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难学的一面,也就有容易学的一面,只要掌握了其解剖结构,也就容易学了。耳、鼻、咽喉科的疾病大部分在直视下就可判断,如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鼻炎的鼻甲肥大等,无论哪个医生,年轻的或年老的,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均可作出明确诊断,之所以临床上有的医生把肥大的下鼻甲误诊为肿瘤,鼻出血时连外科医生也无可奈何,就是因为专业性不强,对解剖结构不清造成的。所以要学好耳、鼻、咽喉科,只要掌握耳、鼻、咽喉科的特点和解剖结构,检查、治疗(手术)时就会得心应手,取得成功。
4 要学好耳、鼻、咽喉科就要运用辩证法加深理解
专科有专科的特点,也有极好掌握的一面,医学生最怕的是枯燥的死记硬背。对于耳、鼻、咽喉科的疾病,我们只要清楚了它们的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也就容易掌握了。例如鼻腔内覆盖的黏膜,黏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及腺体,最主要的功能又是通气功能和嗅觉功能,因此鼻腔病变时,就会出现通气、嗅觉障碍,炎症时因渗出增加而分泌物增多,这是鼻腔病变的共同的表现。但不同疾病必然又有它的特殊性,即个性。为了便于掌握和记忆,可以通过辩证法,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来学习。例如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炎,它们都有鼻塞、嗅觉障碍、鼻腔分泌物增多等临床表现,不同的是单纯性鼻炎的鼻塞是交替性、间歇性嗅觉障碍,随鼻塞程度而变化,分泌物是黏脓性;而肥厚性鼻炎的鼻塞是持续性,嗅觉减退或消失,分泌物呈脓性。这就是共性存在于个性,个性又离不开共性,也就是共性是个性中本质的东西,个性比共性更丰厚、更具体。这样也就便于记忆,便于掌握,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避免机械性的死记硬背,所以要学好耳、鼻、咽喉科,就要运用辩证法。
5 要学好耳、鼻、咽喉科,就要理论联系实际
因为耳鼻咽喉科解剖位深,组织结构细、小,视野范围窄,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反复多看图片、标本,正确使用检查器械并在活体上掌握正常结构和周围的解剖关系,加强基本理论学习。在实践中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基本操作,是学好耳、鼻、咽喉科学的前提。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4、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8、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0、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4、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科学家
15、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17、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1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19、三思而后行。——《论语》
20、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2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24、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2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26、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27、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28、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31、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3、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3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35、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3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38、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科学家
3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40、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2、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
4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第一个环节:梳理
对内容繁多琐碎的文言词汇,必须通过梳理,找到规律,做到纲举目张,举一反三。梳理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资源共享、逐步积累的方式。首先,学生需要做的工作。在预习阶段,教师将本课的重点词句以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或调动已储存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自主梳理,为课上小组的交流合作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小组内成员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把本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由其他组或老师予以解决。其次,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学生在预习中没有注意到的而又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PPT表格的形式将学生的成果及教师补充的内容展示出来,全班共同享用,或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梳理环节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学案、小组合作交流释疑,教师补充提高的方式,有层次、有计划、有实效地积累文言词汇,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
第二个环节:语感
语感多是凭感觉活用语言的能力,是对言语的直觉理解力和能动表现力的总和。所以,培养语感是学好文言词汇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应注重朗读和背诵。古代私塾教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读书背书是私塾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理解力也相应提高了。因此,强化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多做引导。要求学生对经典篇目做到熟读背诵。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如重音、语调语气、节奏、停顿等。要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教师高质量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要给学生补充一定量的语言规范优美、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的课外的文言文。学生通过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文言文,可以积累一些典型的文言文词句,并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当以后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时,学生自然就会调动知识储备去解决。这个过程是一种凭借直觉或有意识地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即运用语感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精读50篇,背诵20篇文言文,良好语感的形成应该不成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借助语法知识,使学生规范地运用语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积累、多比较、多推敲、多品味。如:“之”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较多。学生在没有接触其用法前,就能够判断“之”在很多语境中的意义。在理解掌握了其全部用法之后,就能非常容易地判断出“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上述现象的可能性。
第三个环节:应用
文言词汇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文言文在现代社会里实用性不强,甚至不少专家也认为文言文在现代社会已失去生命力。面对这种现实,教师不能随声附和,应当在文言文的实用性上下功夫,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使用文言文,能够用古于古,用古于今。
首先,用古于古。学习课内文言词汇,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读懂课外文言文,应对考试,不仅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更是促使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源动力。所以,文言词汇教学要指导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课内文言知识于课外文言文阅读,以提高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游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5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成为了许多人的第二语言,英语教学也成了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而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成了当代小学教师研究的内容。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发现只有抓好学生们的词汇教学,才能为他们学好英语知识奠定基础。本文从循序渐进、联想记忆以及寓教于乐三个方面入手,谈谈如何抓好学生的英语词汇的学习。
一、听读领先,循序渐进
英语教师教学英语时,应当首先引导学生们进行听读词汇,分辨单词由几个音节、音素组成,并从单词的发音入手,进而分辨单词的词义。对于学生来说,学会读一个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开端。因此,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去听读单词,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拼读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e 1的单词表中“grandma”一词时,没有直接让学生们根据单词目录进行抄写,而是先引带领学生们进行单词听读,要求学生们在听读的过程中仔细体悟每一个单词不同音节的组成,并对比“grandma”和“grandpa”这两个单词的音节组成,以及“mother”和“brother”这两个单词的音节组成。听读完成以后,教师为学生们讲解了“name”“plane”“cake”等单词的音节组成,引导学生们根据不同单词发音的不同来记忆。通过引导学生们对课文相关单词进行听读训练,并要求学生们每天通过听读训练记忆一定量的单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听读拼写能力,循序渐进地积累词汇量。
二、对比呈现,联想记忆
英语词汇教学类似于语文文字的教学,许多词汇之间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无论是发音还是拼写,都可以互相借鉴记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将拼写和发音相同的单词进行整理,教学时将这些单词对比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引导学生们结合不同单词的相似之处进行联想记忆。比如,教师在讲解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e 6这一单元中“colour”的相关单词时,没有单纯为学生们讲解每一个颜色的单词,而是将小学中涉及到的颜色汇总到一起,引导学生们进行统一的对比记忆。比如,学生们在记忆“black”这个单词时,教师先提问学生们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什么,学生们回答“black”是指黑色。紧接着,教师提问学生们既然知道了黑色是“black”,那么白色对应的单词是什么呢?学生们纷纷陷入了沉思。紧接着,教师为学生们解释了“white”是白色的意思。通过将黑色和白色对比记忆,并将单词分组对比联想记忆,不仅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们记单词的速度,促进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
三、竞赛游戏,寓教于乐
单词记忆比较枯燥无聊,学生们很容易丧失学习记忆单词的耐心,从而对英语教学课堂产生厌倦心理。针对这一现象,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增强课堂教学的娱乐性,引入一些竞赛小游戏,在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高效地开展英语词汇教学。比如,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发现一些学生发音不准,就引导他们学习音标。实际的音标教学中,没有直接让学生们对48个音标进行死记硬背,而是带动学生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些小球,并在小球中写入了一些学生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单词:“name、plane、bag、cake、he、bed、pen、bike、sit、dad”,在小球下方画了三只小篮子,分别标识“a、e、i”,要求学生们将苹果中的单词读一读,并将读音相似的单词放入三只小篮子中。很快,学生们将写着“name、plane、cake”单词的小球放入了“a”篮子中,将写着“bed、pen”单词的小球放入了“e”篮子中,将写着“bike、sit”单词的小球放入了“i”篮子中……但是,剩下的写着“bag、he、dad”单词的3个小球,学生们不知道应该放到哪只篮子中。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紧接着给大家讲解了“a”和“e”开音节、闭音节的知识:单词“bag、dad”应属于“a”的闭音节读法,而“he”应属于“e”的开音节读法。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们设置一些游戏,让学生们通过完成游戏来学习和记忆音标,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音标,从而学会英语词汇。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应从多方面入手,有效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首先引导学生们听读词汇,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们结合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进行对比记忆,并适时地开展一些竞赛小游戏,寓教于乐,从而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数学组于 20xx年6月被授予市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一年来,全组教师没有自满懈怠,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力争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一、认真学习,落实校本培训。
1、要教出有创新的学生就要有创新的教师,因而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师德修养。本组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自学,到目前为止,已有5人拿到了本科学历,另外还有1名教师也即将获得本科学历,数学这门课的本科学历是比较难拿的,它需要教师的真凭实学。
2、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制定了教研组的培训计划,包括听课情况、学习研讨情况、教研活动情况等。本组教师每学期都要开一节公开课,而且在上课前本组教师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说课,还要评课。除了去校外参加教研活动外,每个星期四下午都要集中学习、研讨。每人都要认真填写校本培训记录册,撰写教学反思和自修笔记。今年3月份,学校检查校本培训记录册,数学组教师全部合格通过验收。
3、实施新老结对、互帮共进。积极参加学校工会组织的“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熟,勇挑大梁。此次学校共组织了八个互帮共进对子,其中数学组就占了三对,这三个对子分别是王俊和武治国老师,戴树森和魏婷老师,张连兵和金昌静老师。自从开展结对活动以后,每个结对教师之间都互相听课,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老教师也要听青年教师的课,对他进行指导,并做出评价,每个结对教师之间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并在学期结束时做好总结。结对这半年多来,武治国和魏婷两位老师在全校大会上多次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
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强,特别表现在数学这门课上,这就给数学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但我们数学组的老师面对他们,不灰心、不气馁、不放弃,一方面找他们的家长谈,取得他们的支持,更多是找学生谈心,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不计报酬地给他们补缺补差,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方法。
数学组按照年级分为三个备课组。每个年级有一个备课组长,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安排本年级的教学进度和集体备课情况。三个备课组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初一主要抓好小学升初中的衔接工作,培养学习习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结构特征,与小学的那种大作业量、反复训练相区别,初中生应逐渐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除了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以外,还要求花时间看书,这要求教师去引导。初二主要是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由于初二的数学课程内容较深,特别是几何部分的推理证明,学生感到困难,故而有厌学情绪,因此老师要做思想工作。初三的工作重点是抓好升学工作,除了要保证大面积丰收外,还要突出一些尖子生,使他们能顺利考入重点学校。
本组教师工作量都很满,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些行政工作。虽然很忙,但老师们都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自制试卷,一丝不苟。平时经常相互交流,以期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我校初二学生数学成绩均分在初一刚进校时排名由全市倒数第二,到上学期末全市统一考试已上升到正数第七。
三、务实奋进,成绩显著。
本组教师由于勤奋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教科研方面,有多篇论文获奖,如李建华老师的《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获第七届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周恒兴老师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第七届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汤启霞老师的《关于“相似形”的复习》以及张连兵老师的《适应素质教育,改革数学教学》都获得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王俊老师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快实施探究性学习》获市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等等。
在学生成绩方面,从历年来市里统计的数据看,我校的数学成绩由初一进校时的全市倒数,到初三结束毕业会考,成绩赶超了几个学校,有了大面积提高,数学均分的提高是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的,这得益于全体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同时在每年的数学竞赛中,每次都有人获奖,这在我校各学科竞赛中是唯一获此殊荣的,而且去年数学竞赛,我校刘锐同学考了 100分(满分120分),排在全市前15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 收获,我组教师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荣誉,汤启霞老师获得了市师德标兵,戴树森老师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王俊老师获得了工资晋升 3%的奖励。20xx年我校评选了校际优秀教师,王俊老师、戴树森老师、武治国老师获此殊荣(李建华老师因任校长不参加评选)。另外,上学期末,在学校先进教研组评比中,严格评选程序,我组荣获校级先进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