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雪的诗歌

关于雪的诗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雪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雪的诗歌

关于雪的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改革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为根据,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体育锻炼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能适应将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实施适合中职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体育发展。

一、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

中职学校存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比例不合理等主要原因。另外学校因为资金等原因,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如场地小、器材短缺等,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

2 生源素质差异性较大,各班男女比例不合理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中学,他们在初中接受的体育教育有好有坏,参差不齐,已经养成了不同的体育习惯,导致个体差异较大,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中职学校受专业的限制,各班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如计算机专业男生较多而女生只有几个,财会专业则女生较多男生则寥寥无几等现象,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活动设计。

3.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4.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课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5.体育课学习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在身体素质、掌握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受遗传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现行的评价方式是由理论基础、考勤情况等几项考核组成。统一项目、统一标准,从根本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该设计方案是遵循体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陕西省整体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的,贯彻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健身能力增强和习惯的培养。

1.制定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课程体系

(1)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原则

第一,加强基础型不动摇。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当然也是要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因资金等原因,其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因此加强基础性教育,就是一种变劣势为优势的战略,把学生求知向上积极性,引导走、跑、跳、投和队列队形等基本素质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锻炼上来,以较多的精力,以较多的时间,来夯实这一基础课。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标志。

第二,遵循科学性原则。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意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与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相适应。而是教材选择与安排注意自身的系统性,具体性地说处理好教材纵横练习,既要注意到某项教材安排的连贯性,也应注意到该项教材与本专业的联系,处理好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

第三,突出实用性。一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基础体育教学条件尚有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有限。在选择教材的要注意可供教学能力用的 时空条件,充分地利用场地器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选择教材。

第四,巧用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教材来锻炼和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这与他们这一阶段的身心特点是一致的。教材过于单调,不利于全面发展身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的全过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可以选项课的形式进行,其中从学生进校就开始实施选项课。体育选项课的选项方法是:给学生发选项课程调查表,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田径等多个项目中选出学生爱好、兴趣较集中的几个项目确定为本学期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运动技术基础,按照自愿原则,在所开选项课中任选一项,开学第一次可直接进入选项课。制定统一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各单向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健康保健、体育锻炼、各专项技能,体育欣赏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各选项课中所选专项理论的教学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一般集中教学不超过2个学时。其余随堂进行教学,不安排专门的集体考试,另外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好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体育教学是职业学校具体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选好教材,通过体育教学,还要教会学生部分体育文化娱乐的运动项目;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扩大交往,丰富课余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为了适应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

(3)体育课成绩的评定

体育课程既包括专项技能、考勤和课外活动三部分,根据各选项课的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多项考试内容。在专项技能考试中,每学期末学生自主选择1—2个考试内容,由该选项课教师进行考核,对技术提高幅度较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加分。考勤和课外活动考核由各选项教师根据该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1)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

形成以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和评价知识等为主线,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战术等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即结合各项目不同的运动方法传授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和评价只是,形成教学内容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趋同;体育基础知识,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等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具体体现,又形成教学主题内容上的存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在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综合能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教学内容固定呆板的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项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体育知识技术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再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课的系统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体育的综合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结论

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证明,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开拓思路,进行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行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是可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体系,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桂铃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体育学刊,2004,11。

关于雪的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58-02

教育部于2007年9月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因特网作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云南农业大学在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1 教改的特色

与我校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诸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

1.1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7),制定适合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采用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视、听、说及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听说技能的训练。其次,校园英语调频广播、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舞台剧等课外活动的积极开展也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2 实施分级教学,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本次教学改革按高考成绩实行A、B级教学,体教专业和园林园艺专业实施分类指导。

1.3 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突出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2009级本科生大学英语的课程全部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借助教材配备的光盘、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更新了教学手段,使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演变为“探究式”教学,突出师生双方教与学思维的转化以及自主能力的挖掘。

1.4 加强课堂内外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我校在教学改革中采取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方式:角色扮演、固定话题或自主话题课堂报告;课堂主题讨论、主题演讲;英语歌曲、英语演讲、英语短剧小品、英语角活动、英语调频广播电台自编节目播出等第二课堂活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以上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交互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体验英语语言的应用,从而实现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1.5 改革测试手段,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对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要求,2009级的总评成绩中设立了英语口语单项成绩,加大口语成绩在英语期末考试中所占比例。口语考试由学生就某一话题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成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估指任课教师每学期通过记录、统计学生课堂表现、自主学习、网络课程测试及作业完成等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适时监控和评定。终结性评估主要为学校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考试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在系统完善的情况下,逐步实施无纸化机考。

2 教改所取得的成效

2.1 师生观念的转变

2009级大学英语实施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促使了师生教学理念的极大改变,教学过程的研究重心从学习结果转移到研究学习过程、从研究“如何教”转移到研究“如何学习”,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收者,教师也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辅助学生学习的知识的促进者,任务的设计者。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多数师生的认可,师生均反映,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突显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都有很大提高;教学时间缩短了,但教学信息量增大了;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学生的选择的空间扩大了很多倍,学生课外学时增加了,其责任感和自主性得到了相应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对分级教学后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特别是在“教学手段合理,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这说明了教学改革确实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2.2 教学效果改善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坚持分类指导,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英语水平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其次分级教学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也符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育原则。分级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性运用教材,充分发挥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实行一刀切的管理辅导模式,真正激发了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在分级教学中也得以有效利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语言输入量,为大面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总之,分级、分类教学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关于雪的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学科 实践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大学第十四批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

管理学科是一门是一门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理论等众多学科的一个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管理学科不仅仅要注重对理论的研究,还要注重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能够将现有理论准确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管理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型人才,使其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1. 管理学科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文件曾经非常明确的指出,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发展,不能仅仅只是片面的发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或者只是片面的注重实践,这样都是不对的。因为,如果学校只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不断的丰富,而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那么这种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一种空中楼阁。如果学校只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不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是缺少必要的存在意义的,即使是在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学生也不会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联系以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因为他们是没有任何理论知识的积累的,他们不知道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他们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管理学知识之后可以适时的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实践活动中去,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结合,使理论能够对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也会反作用于理论,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原有的理论甚至开发出新的理论。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行创新,对他们个人的发展甚至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益处的。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也进行了优化升级,引进了一定的专业管理系统,这就要求企业内部能够具备那种能够熟练掌握这种管理软件的员工,这就对高等院校在对管理类学生进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比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不断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并能够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国外在管理学科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面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的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称自己是“三无学院”,这其中的三无主要是指没有教材、没有文凭、没有专职教师。这个学校强调学习是为了实践而进行的学习,这所学校的学习时间是两年零两个月,在这段时间期间,学生们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外面进行的。加拿大的行政官员培训学院,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加注重,他们有三成的时间是在学校的课堂进行学习,七成的时间是在学习外面进行实践的,培养能够做事的人是他们一贯的教学原则,相比之下,我国的管理学科的教学在实践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对管理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是管理学科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管理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是提高管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学活动的本质不是老师教学生怎样学习,而是老师通过正确的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积极,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进行学习,怎样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形式进行创新。但是事实却是,我国的管理学科教学活动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只是在课堂进行简单的沟通,完全以教科书为基准,并没有在教科书之外增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信息沟通呈现出的只是一种老师传授给学生甚至是将知识直接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整个课堂环境是枯燥的,是缺乏活力的,并没有运用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活动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向深层次进行挖掘,只是不断的停留在知识的表层,不能触及到问题的根本,虽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这种专业知识只是停留在表层,是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的。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提高管理学科教育水平和学生就业率的关键所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掌握是具有一定的规律存在的,实践活动是让人们能够对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掌握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循环往复的形式,才能够对一项知识进行全面掌握,才能够对实践进行指导。

2. 管理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我国管理学科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管理学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1 对认知实践模式进行创新

认知实践就是通过参观和学习的方式来了解我国管理学科教学发展。通过这种认知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对我国管理学科教学现状进行了解,这种认知实践的模式在国外是很受重视的,通过这种直观的实践模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现有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能够使他们对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明确。

2.2 对实验模拟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

实验教学就是指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或者对相关的假设进行验证。在传统的思想中,文科是不需要进行实验的,但是事实却是,文科也是离不开实验模拟教学的,实验模拟教学包括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技能、试验方法和实验原理的训练,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在线业务处理、召开视频会议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对管理学科的教学模式的流程和运作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2.3 对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

传统的案例教学就是任课老师从书本上选取一个案例,然后提前告知学生进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结论。实际的情况是我们需要对这种案例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本文认为,案例研究的最佳模式就是首先组织学生对某个相关企业进行参观,然后针对企业现有经营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写出一个案例,然后再放到课堂上面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要求学生将这个案例做成文档模式、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上交。

2.4 对学校的师资队伍进行创新

教师是管理学科教学的第一实践者,他们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管理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在进行招聘时,一定要招聘那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员工,对人才选拔的程序进行严格化、缜密化,以保障学校能够招聘到高素质的员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学校的教职工出国进行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高等院校还可以鼓励本校教师在企业或者政府部门进行挂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使他们自己的实践经历得以丰富,而且可以了解企业的具体经营流程,在回校对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的详细、更加的具体、更加的具有针对性。美国院校中从事MPA教育的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在政府部门或者企业能够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或者与政府合作过一些项目。只有将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美萍.提高行政管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J].煤炭高等教育,2006,(3).

关于雪的诗歌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数学;学习兴趣;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24-02

一、普通高校学生学学数学的现状

大学数学是理工经管农医等非数学专业的公共核心基础课程,它所提供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学数学课程是十分重要的课程。但是,有人对高校学生就“你喜欢大学数学吗?”这个问题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很痛苦的样子,坚定地回答:“不喜欢!”。当然喜欢数学的学生也有,但不是太多。可见,高校学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这显然影响了高校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很多高校大学数学课程的统考成绩,充分暴露了生源两极分化的矛盾,有时优秀率已经很高了,及格率却并不理想,这一问题如处理不好,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而且也直接影响高校的招生问题,进而影响到高校的社会声誉,特别是对一些市属院校来说。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学数学的兴趣呢?我校多年来一直做着这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下面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详细阐述。

二、我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近几年,我校一直从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两方面着手,进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我校数学试验班的开设及生源的多源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平台,为我们全方位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心理创造了非常难得的试验基地与检验方式。这些都为我们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奠定了实验基础。

1.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设计的全新尝试。①对中低层学生,加大对《高等数学》基础内容的讲解与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后续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许多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却忘得一干二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显然,学得不够扎实,可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深层原因,这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时,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拿学分而对付学习,没有深入学习,导致勉强及格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很快忘记了。另外《高等数学》这一课程确实较之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为庞大且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推理及厚实的中学数学基础,要想学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鉴于此,课题组成员经多次研讨,一致认为,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一步步培养其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狠抓《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的落实,加大对基本内容的讲解与训练,使愿意学好《高等数学》的学生有能力并且不是那么艰难地获得肯定,从中体验到学习《高等数学》的成就感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大多数学生就会觉得高等数学不那么难了,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其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与兴趣。②对高层次需求的学生,加大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近几年,随着外地生源的增多,考研需求等随之增强。仅仅强调基础,对这部分学生缺乏挑战性,从而影响其对高等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这样,教学中既要照顾中低层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要考虑高端学生的诸多高要求,这事实上是一对矛盾,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也是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一直不太好把握的,因此,对好一点的班级,教师往往参照高端学生讲课,内容必然较为深入,这就容易挫败低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一部分学生自动放弃学习高等数学,教学效果可能优秀率不低,但及格率却很低,这显然不符合当前大众化教育的形式,也不符合我校的办学宗旨。如何解决这一两难问题,课题组成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终于决定,在教学中加大对高层次需求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视学生具体情况加入考研试题等提高内容的引导,课堂不做深入的讲解,把这部分内容放到课下,利用优等生学习自觉性较强的特点,引导其课下完成。这样就增加了优等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挑战性,从而提高其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及爱好,也不打击大多数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这营造了热烈浓厚的学习高等数学的氛围。

2.在教学实施中,分组讨论法等的研究式教学是本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改革举措。①把习题课作为展示学生学习成效的舞台。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高等数学一直采取讲几个知识点就总结复习并上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方式。为此我们还编写了练习题,可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自制力很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懒,根本不做,本来练习卷学生应课下做完,课上教师在讲评的基础上再作深入的延拓,这样对所复习知识起到的巩固提高效果比较好,但学生不做直接由教师讲评效果会很差,为此,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很重视分数,并且同学间很讲义气、爱面子、自尊心强等特点。于是,采取分组学习法,让学生课下自由组合、分组学习,课上习题课练习卷随堂完成,当堂交互评阅总结,各组平均分作为过程化考核中本组成员的基本作业分,并对各组平均分进行比较,刺激学生的好胜心与竞争意识。当然,习题课题目的选择,均多为基本题目,大多数学生只要课堂认真听讲,作业独立完成,均能达到及格以上水平,但要想取得优秀成绩,课下小组内部必须好好复习,保证小组所有成员均取得理想成绩才可,学生可以利用晚自习等课余时间作为小组学习交流的时间。这大大刺激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自觉性,非常有利于高等数学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之间交互评阅,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诚信做人的良好道德原则,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②鼓励学生自主命题与讲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制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大学数学竞赛、观看网络数学教学视频等,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制造有利气氛。同时把优等生组织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下自由时间,如晚自习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命题,一周一次,两人一组,负责题目的组织、公布及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命题人必须翻阅大量的参考书、筛选题目,才能完成组卷,这为其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对其他同学也免去了通过题海战术寻找不足的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这一教学环节一般在期中考试之后或第二学期开始,因为期中后的教学内容就较为丰富了,综合题目较多了,这为同学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训练平台,同时,通过这一活动环节,为学生今后的数学竞赛、考研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既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创造了浓厚的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

三、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也是不容易很快验证的,这有待于几年后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生后续发展,等等的验证。这里仅就目前与非改革实验班相比较有突出特征的三点简述如下。

1.通过增强优等生学习挑战性的同时狠抓基本教学内容的落实,创造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氛围及成就感,教学改革班取得了不错的期末考试成绩,2011级经管专业《高等数学》下全校统考卷面成绩比较如下:全校:平均分56,优秀率13.25%,及格率47.69%;改革试验班1:平均分84.6,优秀率48.9%,及格率93.3%;改革试验班2:平均分78.2,优秀率30.0%,及格率80%;改革试验班3:平均分76.9,优秀率34.9%,及格率86%。

2.通过分组进行的研究式教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很多同学自觉做高等数学的考研题,办公室里常常挤满了问问题的同学,有些题目老师也需要思索一段时间才能解答,并不是立刻就能解决的,这应该是一个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很好方式。另外,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了不给本组同学拉分,也一反以往被教师硬叫到办公室质疑的常态,而主动找教师来答疑了,这真让老师感到欣慰。

3.通过学生自主命题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可能认为学生找的有些题目是一些基础题目,但同学们做下来反映确实不简单,这也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因此,学生从学生自身基础出发命题更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及薄弱环节,对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起着教师难以发挥的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在教改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讨与实践。

1.分组问题。刚入学的新生,自由组合或按照宿舍等进行分组,进展比较顺利,分组效果较好,每组成员成绩较为均匀。但一学期过后,再分组就会出现每组组员“物以类聚”,学困生单独一组了,这为后续的小组内部成员互相讨论学习非常不利。

2.小组自主命题问题。命题人员的命题指导有时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精力,另外同学自主命题等研讨环节还需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如何让同学认真去做且真正达到提高自身数学功底的目的也需待解决。因此这一环节尚需具体完善的奖惩措施与操作细则。

3.提高学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兴趣,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切实提高学生学学数学的兴趣,做到实效显著,是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研究课题,本次改革只是初步探索,还远远不够。使学生像热爱网络游戏一样热爱大学数学,那才是能让我们做数学教师真正感到欣慰的,也是我们一直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关于雪的诗歌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人性化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要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要求,也要体现对师生个体价值及人格尊严的尊重,也是对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对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视。提出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要建立在人性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在树立“以人为本”、柔性管理、民主管理的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和实施科学的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

论文关键词:人性化需求;人性化管理缺失;人性化管理塑建

一、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需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记录和复制。这种模板式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否定了学习的过程是受教育的“人”全方位成长的过程,从而失去了教育为育人的真正价值…。近些年。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关于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关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关于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关于“学会关心”的研究等,都表明了教育“人性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很大进展。这种理论研究导向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就是在“人性化”的理念指导下,建立、健全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改进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所以说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目前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缺失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的模式和内容格式化、单一化。很少有学生可以选择的弹性空间。现行的课程表与高校培养计划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同一性,教学大纲和教材整齐划一,学生没有选择教师、选择课程、选择学习时间和进程的权利。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必修课,选修课很少,尤其是水平比较高的选修课程资源比较匮乏,由此造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余地非常之小。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得不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而自己喜欢的课程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则根本没有开设。虽然有部分高等院校尝试施行学分制并开设了一些选课制以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同时也增加选修课的门数,扩大选修课的比例,但自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还没有达到普遍化。

(二)绝大多数的教学管理,并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目前情况下,大多数的高校都实行比较严格的学生课堂出勤考察制度,要求高校学生上课时必须到课,不能无故旷课。但是与严格的出勤考核制度相对比而言,高校则对学生上课的实际效果并不关注。有的学校还规定学生如果旷课的课时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就取消该生参考期末考试的权利等等。这种僵化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他们被牢牢束缚于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失去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以及学习方式的自主权,

三、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缺失的原因

(一)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的影响。按照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学校是教育管理的中心,学校管理要做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在这种传统的管理制度之下,学生是学习管理的目标,可以说是被推到了学校管理的对立面上,

(二)受到客体管理理念的不良影响。过去大学教育的管理理念注重硬性的规范和制度,强调量化管理的科学管理。在这种僵化的管理理念的支配指下,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被简单地概括为对立的关系。在我国高校刚性的管理制度要求之下,高校的管理者在潜意识里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如果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学生不会努力学习,教师也不会安心工作。

(三)教学资源比较匮乏。高校如果想进行改革,无论是实行主辅修制、学分制还是学年制,都要求高校开设各种各样的选修课供高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但是,我国高校在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这样多元的选择。

四、人性化教学管理的改革模式

(一)以“人性化”为中,心统一硬性管理和弹性管理

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营造一个科学、重教、严肃、民主的人才培养氛围。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学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将学生放在教育的首位是肯定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作用。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观点,是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关心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创新管理模式。传统在教学管理中,人们往往将教学的管理者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将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进行主观意见的批评教育,不仅呆板压抑,而且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教育管理想行为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和思维模式。难免做出不客观不公正的决断,以人为本就是将学生和教师在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大力开发人的能量资源,强化民主管理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尊重师生意见、提升管理的学术性、提高管理的效率。为了确保高校教师可以安心地展开教学工作,需要制定比较灵活的管理制度。传统上高校采用硬性管理的模式,即高校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校方制定的各项教学规章,例如: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备课组确保教学进程的一致性,使用同一的辅导资料、进行同一的考核并据此确定考核标准,没有教务处的同意不能调课,禁止占用活动课和自习课等等。而灵活的管理制度呼吁弹性管理。弹性管理是指在不违背校方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教师有权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个别学生进行义务辅导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可以按照自己上课的进度来安排适量的课外作业;为优秀学生的发展着想允许他们在教师同意后少做些作业,将时间与精力调配到比较弱的科目上来实现各门功课的均衡发展,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的作业质量,也可以恰当地减少布置作业的数量。总而言之硬性管理模式对学校的量化管理和教学秩序的维护有利,但是弹性管理才能推动推动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在建立者两种制度的时候要本着“人性化”的思路进行,既要控制人的惰性,也要发挥人的能动性,两者和谐统一,教学管理才能得以完善。

(二)建立“放师还教”和“规范施教”的教学管理模式

高校的教学管理应该体现出教师为主的管理理念,确保教师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为了保障教师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自由,还应当赋予他们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利。尊师重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大学教育管理中更要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其他的教育者,都应充分尊重其智慧和思想,不要过分的纠结在科学化管理、严禁量化考评中。严格的制度和呆板的数字制约了教师的自我的展示和发展,制约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使教师的发挥受到了限制也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其实大学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相比更加需要尊重和理解,学校管理要使得教师的才智和思想得以施展,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的个人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有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在尊重教师的同时也应严格、规范和科学的进行管理,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去挖掘教师的潜能,这种方式不仅是学生教育中有力的措施,在教师的管理中也颇为重要。 为教师的发展和创新营造出有力的条件,在根本的管理措施中坚持以人为本,在行为规范上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又要保证为教师的自我施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为教师也创造一个良好的授课氛围和学术环境。对教师的一切考核评价,要以“人性化”的角度管理,应当努力实现教师治校,体现出教师作为学校主人的地位,把教师当做学校发展的根基。高校要通过组织测评前、测评中以及测评后的全面考核与管理,为教师教学提供周到的服务,让教师在这种氛围之中自觉地去纠正自己在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一来。教师队伍就会形成一种力争上游、认真研究的融洽氛围,而这才是实现教师解放的诀窍,也是保证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依法治教,针对各项工作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进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它们各自的管理职责,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㈣。

(三)综合科学、信息、人性三方面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改革

首先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尝试建立动态系统管理,即教学决策系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等。其次,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结构是教学决策系统,教学决策系统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统计做出综合的科学化决策,指挥着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教学改革中可以建立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和评学评教网络系统以及教务管理网络系统,从而对师资队伍、学生学籍、教学计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和教室资源等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高效管理和监控,然后对这些教学环节的信息进行信息化数据存储和科学化分析。同时进行网络共享,这都无不体现出科学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综合利用的动态管理手段。另外,在人才培养上要使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高校的教育教学必须提高应对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能力,提高应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为此,无论是在育人培养模式上,还是在教学以及课程设计上都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要有市场化的办学理念。所以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要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尤其是人性化管理素质的增强。高校的教育管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和保证,但是发展离不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素质、技能的提升,从根本上说,高校的进步必须依靠学校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同时在实际的高校管理中发现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良好学术氛围、学生的进步离不开学校的严谨治学态度、管理者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人性化的措施。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掌握最新动态,了解科学成就,利用最先进的措施治学,开创最人性的环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是高校与世界接轨的从而实现和谐管理唯一途径。

(四)创造人性化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