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子经

三子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子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子经范文第1篇

在此境界为五子棋的入门阶段,基本没有掌握什么很好的技巧,但目的已然明确,就是连五子,掌握最基本的开局技巧。特征是拼命地连三子,重功而轻守。碰到水平相当的或许有种爽感。但是碰到第二、第三境界的人,难免会跌个大跟头,好容易连了个双活三。却茫然地发现别人已经四三胜了。碰到水平更高的,甚至连三子都不怎么连得起来就OK了。这个阶段就像清浅的水一样。没什么内涵,像黄昏的月一样没什么光彩,所以还待磨练。

五子棋之第二境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在此境界为五子棋之中级阶段,基本掌握所有的连五子技巧,掌握大部分开局,执黑则善于利用先手开局的优势,执白则会根据对方的开局做适当的调整,主张攻守兼备。这时候第二境界又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更加着重进攻,一般气势咄咄逼人,像万里咆哮的黄河;另一派则不动如山,强调防守,以静制动,在防守中悄悄将优势转化到己方,像深不见底的黄河。此阶段已经像鲤鱼触龙门一样,焕然一新了,和从前有云泥之别,但仍需要积累经验。

三子经范文第2篇

我们看不见你的脚步,

可是,

为什么,

到底是为什么?

当初的三字经,

到现在已经泛黄,

时间,

这就是你的杰作吗!

妈妈原来的黑发,

现已花白,

这就是你的杰作吗!

原本美丽开放着的花儿,

现在却凋零,

这就是你的杰作吗!

我不要你的作品!

三子经范文第3篇

全球金融危机下就职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连到华盛顿就职的路线和就职典礼的形式,都刻意模仿以解放黑奴而名垂青史的美国前总统林肯,因为当前的美国,需要林肯当年的毅力与信心。

林肯的失败清单是这样绵长:1832年,失业,竞选州议员,失败。1833年,办企业,倒闭。1834年,竞选州议员,成功。1835年,订婚,即将结婚时未婚妻去世。1836年,患神经衰弱症,许多人认为他不可能再站起来。1838年,竞选州议会议长,失败。1843年,竞选国会议员,未成。1846年,再次竞选国会议员,当选。1848年,试图连任,落选;申请担任州土地官员,被拒。1854年,竞选参议员,失败。1856年,竞选副总统提名,未成。1858年,再一次竞选参议员,仍败。对此,林肯的态度是:虽有过心碎,但依然火热;虽有过痛苦,但依然镇定;虽有过崩溃,但依然自信。任何可以叫做事业的工作和可以带来成就感的业绩,都不是轻易可以成功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坚信“我能”,对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最后,1860年,林肯竞选总统,成功。

自信的第二境界是“我不能”。即建立在“我能”的信心和成功的业绩基础之上的,对“己所不能”的觉悟。

2004年11月,诺贝尔奖得主、华裔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来华访问。7日上午,在为南航师生作完学术报告后,按惯例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有人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又有人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回答也是“不知道”。还有人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回答仍是“不知道”。同期,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丁肇中做专访,在得到一大堆“不知道”的回答之后,记者无奈地说:“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不知道的,绝对不能说知道,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为是能为,不能是不能,是能也。事实上,任何人不可能无所不知,也不可能无所不能。坦然承认“我不知”和“我不能”,不仅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需要来自“我知”和“我能”的底气。

自信的第三境界是“你比我能”。即把别人对自己的超越当成自己的成就,把别人的成功也当成了自己的快乐。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1934年大学毕业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飞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36年,钱学森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师从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在冯•卡门的影响下,钱学森取得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科研的宝贵经验,成为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1955年钱学森回国前夕,冯•卡门看了钱学森的新著《工程控制论》以后,对钱学森说:“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对此,我们不仅为钱学森的成就而自豪,更为冯•卡门教授的自信而肃然起敬。

三子经范文第4篇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书中有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也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人文内涵。昨天,我陪孩子一起《三字经》,原以为孩子会因古文离他的生活遥远而感觉枯燥,没想到,《三字经》对孩子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孩子不但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还主动向我请教。为了让孩子能理解三字经的含义,我耐心细致地给他朗读《三字经》里的故事,同时也想能借机培养他的品德、礼貌、文化素养等。读后,我问他:“你都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吗”?他沉思片刻,马上滔滔不绝起来,妈妈:“我要学习孔融,懂得谦让,我还要学习黄香,孝敬父母,我要学习很多的知识”。由此可见,三字经虽然只有短少的篇幅,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无论是在道德、历史、文化„„都让人受益非浅,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和孩子一起读《三字经》,我觉得具有现实意义或有针对性。 如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书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意思是说“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

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如果我们现在就能以这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想: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将出现更多的和谐的音符。

三子经范文第5篇

三本红皮书是私塾的入门书。所谓三本红皮书,就是《三字经》《千字文》和一本什么书,大概叫《神童诗》吧,开头几句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后面还有“花街红粉女,争看绿衣郎”什么的。三本红皮书我在私塾里读了前两本,第三本没有读,是我自己在家里自修了的。读完三本红皮书,照例要读《大学》《中庸》,我也没有读,也是自修了,在私塾便跳过去读《论语》。读完《论语》读《孟子》。《孟子》读到《离娄篇》,我就进新学制的小学念一年级,与私塾和古书拜拜了。

当时读三本红皮书只有一个目的,即识字。读书识字,那时候都放在一起说,小孩子读书不过是为了识字。旧时代识字的人实在少,不但识字的人了不起,连有字的字纸也很珍贵,到处可以看到“敬惜字纸”的招贴。我读两本红皮书时的确不识字,每天早晨到私塾,第一件事就是等着老师叫到他的书桌前,打开我的书,老师教八句。《三字经》三字一句,八乘三是二十四,就学二十四个字。以后读《千字文》也是这个办法,《千字文》是四字一句,八乘四是三十二,就学三十二个字。老师也不讲解,只用红色朱砂笔断句,当时的书上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跟着老师把他教的句子读上几遍,就回到座位上去自修,读上一整天。第二天早晨上课,先向老师背上一天教的字,然后老师再教八句新的。接着又是回到座位上温习一天。天天就这么下去。大家在座位上自修的时候,老师没事,在他的椅子上喝茶抽烟,做自己的事。

对了,老师的椅子旁边放着一根藤条,书桌上放着一把戒尺,是用来打学生的。学生早晨背不出书,上课犯规就要挨打。不过我在学期间,从未看到老师打学生。

我读私塾那个时期,已经提倡新学制,督学偶尔会到私塾来检查。私塾用的名称是书馆――某某老师的书馆――没说明教古书。所以老师让我们买来新学制的国文教科书,放在课桌抽屉里,万一上面督学来,就让我们把这些教科书放在课桌上,表示学的是教科书。

到我读《论语》《孟子》的时候,字识不少了。我这个人从小爱读书,已经在看哥哥的章回小说书,识的字就读,不识的字就跳过去,只管找故事看。而在私塾里,除了读《论语》《孟子》,还读《成语考》,即“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上浮者为天,下沉者为地”的那本书,我到现在还觉得这本知识书比较浅,比较有趣,《千字文》知识讲得不少,但文字太深了,我初读时只为认字,其中意思我到现在还解释不清。老师同时还教我们写写字和读旧体诗。有一本讲解诗的书,书名不记得了,其中有“云对雨,雪对风,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这样的句子。这时也就不像读《三字经》《千字文》时那么单调,除了啃老师教的几句句子,还有别的花样了。

八十多年前,我就是这样在今天孩子们进幼儿园的岁数读私塾的。我们把读《三字经》等书当顺口溜,你们还要求我们怎样呢?能跟一个五岁孩子谈什么人之初,性本善这个道理吗?我倒是对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这些故事感兴趣。不过这么小就学识字,我以为很不错。我真识了很多字,很早就读小说,不但给了我童年快乐,而且为日后做文字工作打下了基础。不过这都是八九十年前的事了,我想我们今天的幼儿学识字应该有更好的办法。

相关期刊更多

国学学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