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靶向药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范文第1篇

根据肿瘤细胞中分子的生物学特征与正常细胞中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区别而研发的药物统称为分子靶向药物,是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产生的高科技药物。靶向药物治疗癌症,不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要比常规的化疗方法小得多。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是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产生的高科技药物,是目前最先进的用于的药物,它通过与癌症发生、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靶向药物与常规化疗药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作用机理:常规化疗药物通过对细胞的毒害发挥作用,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因此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殃及正常细胞,所以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而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基因开发的,它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通过与之结合,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灭肿瘤细胞、阻止其增殖。

(来源:文章屋网 )

靶向药物范文第2篇

1、果局部有残余病灶或者预防复发,也可以做介入治疗以及微波消融等,不一定都需要用靶向药。如果患者能用靶向药,有效果的话还是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可能作用更加精确,副作用更小。肝癌常用的靶向药物是索拉菲尼,也是一种口服的靶向药,有可能会出现腹泻等副反应,但是如果有效果,相比于化疗可能作用更好。

2、肝癌属于消化系统很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的治疗一般是以手术根治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也有不用靶向药物治疗的。因为很多比较早期的肝癌可以做手术根治,术后定期复查,可以应用保肝、抗病毒等药物治疗。

(来源:文章屋网 )

靶向药物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放疗;食管癌;靶向药物;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逐渐改变, 食管癌患者也与日俱增。其以死亡率高而著名, 为我国高发性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1]。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加放化疗的方法治疗食管癌, 而对于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一般采用放射疗法[2]。本文对本院收治的不能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对比传统单纯放疗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84例研究对象为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手术禁忌证:①有恶病质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病变范围大, 出现声音嘶哑等明显癌细胞外侵现象或食管气管瘘者;③明显表现出癌细胞转移患者等。对照组有42例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12例, 年龄47~72岁, 平均年龄(58.4±4.3)岁;观察组42例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14例, 年龄49~74岁, 平均年龄(59.1±3.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放射治疗, 2个月为1个疗程, 在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同期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商品名:特罗凯, 国药准字J20090116, 生产企业:Schwarz Pharma Manufacturing Inc, 规格:0.15 g/片)进行联合治疗, 0.15 g/次, 1次/d, 2个月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治疗结果。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放射治疗原则[3]: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检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部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检验结果部分恢复正常水平;稳定:患者检验结果趋向稳定, 不发生恶化;无进展:患者经治疗无效果, 情况恶化甚至死亡。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检查发现, 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2例, 部分缓解19例, 稳定6例, 无进展15例, 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9例, 部分缓解25例, 稳定7例, 无进展1例, 有效率为80.95%,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食管癌全球年发病人数约为30万人, 我国约为15万人, 占全世界食管癌发病人数的一半, 在我国恶性肿瘤排第四位。食管癌早期表现为吞咽困难, 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疼痛, 并有食道异物感。中、晚期时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 甚至最后连水和唾液也难以下咽。严重者出现癌细胞转移, 患者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昏迷等症状。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4], 随着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进入中、晚期后, 往往使患者出现身体机能下降、恶病质、癌细胞浸润周围组织甚至转移等症状, 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难度。对于此类患者往往以放射治疗为主要疗法。

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靶向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 是目前最有效最先进的治疗癌症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癌细胞生长发生的必需分子靶点, 来抑制癌细胞的发生与生长。由于靶向药物副作用小, 并发症少, 其最适合体质盈弱或癌症中、晚期患者使用, 可以减少患者放化疗时产生的不适[5]。本文研究放疗联合靶向药物对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使用放射疗法联合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做观察, 单纯放射疗法作对照。结果显示, 使用单纯放射疗法的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仅为50.00%, 而使用放射疗法联合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达到80.9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放疗联合靶向细胞对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显著, 有效率高,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怀刚.食管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实用癌症杂志, 2011, 26(5):536-539.

[2] 郭伟,王建华.食管癌术前放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 25(6):546-549.

[3] 王亚梅,王峰,彭方慧,等.食管癌的EGFR靶向药物治疗现状.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 26(2):154-158.

[4] 吴隆秋,赵快乐.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中国癌症杂志, 2011(7):538-542.

靶向药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TACE;索拉非尼;中晚期肝细胞癌

作者单位:264300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外二科

原发性肝癌(PL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而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1]。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HCC的最佳方法,但由于HCC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因失去最佳手术时机而只能接受非手术治疗。目前HCC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是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但TACE治疗后由于局部缺血、缺氧促进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活化,使肿瘤易于复发、转移。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具有阻断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双重抗肿瘤作用,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线用药[3]。综合ACTE与索拉菲尼的协同增效作用,我院选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中晚期HCC癌患者50例,所有病例按照EASL标准[4],诊断为中晚期肝细胞癌TNM Ⅲ期13例,Ⅳ期37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试验组以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试验组男21例,女4例;平均45.3岁;TNMⅢ期7例,Ⅳ期18例;对照组男20例,女5例;平均45.3岁;TNM Ⅲ期6例,Ⅳ期19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法行TACE,化疗药物选用奥沙利铂100~150 mg、5-氟脲密啶0.8~1.2 g,栓塞剂采用超乳化碘油5~30 ml,具体用量由肿瘤病灶大小、患者体表面积及肿瘤血供情况而定。治疗组:TACE术方法及药物同对照组,术后第5天给予索拉菲尼口服,起始剂量400 mg/次,2次/d,连续服用直至病情有所进展。所有患者TACE术前一周、后两周采集空腹血测血清VEGF含量。

1.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按照RECIST标准[5];生活质量评价参照卡氏评分标准;药物毒性按照CTC3.0版的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R、DCR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VEGF水平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后毒副反应率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组毒副反应均在Ⅰ-Ⅲ度,治疗组腹泻、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皮疹等症状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TACE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原理主要基于肝脏由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的生理特点,肝癌组织血供的95%以上来源于肝动脉,因此阻断肝动脉供血可使肝肿瘤缺血坏死,但不影响正常肝组织的供血。术后肿瘤血管再生导致的肿瘤复发是TACE术的最大不足,因此抑制血管再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研究所选的索拉非尼抗肿瘤的机理之一就是通过抑制VEGF受体表达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其受体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正常肝组织的7倍[6],因此本研究将其血清水平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之一,并结合其他指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评价所选治疗方法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闫东,刘德忠,曾辉英.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4):359.

[2] Llovet JM, Bruix J. Novel advanc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2008. J Hepatol, 2008, 48: 20.

[3] 黄建文,陆骊工.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细胞癌的新进展.当代医学,2010:16(17):285.

[4] Llovet JM, Bruix J.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2008,48(4):1312.

靶向药物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包合物;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

[中图分类号] R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95-03

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现代药剂学研究的重点和要点,如何通过各种给药系统实现靶向给药,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1]。本文就包合物脂质体组合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的优势作简要总结。

1 包合物和脂质体

包合物系指一种特殊类型的、由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以范德华力及所谓的Allinger构型能量缔合而成[2]并被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而形成的一种络合物,最常见的就是以环糊精为包合主体来容纳包合客体的环糊精包合物,通常以物质的量的比为1∶1的比例[3],使用微胶囊化技术尤其是喷雾干燥技术制得包合物[4],又称“分子胶囊”[5]。近年来,许多药物通过与环糊精包合后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严春临等[6]将吴茱萸次碱制备成吴茱萸次碱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吴茱萸次碱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娄杰等[7]将羟丙基环糊精包合物与凝胶制剂结合,制得了既具有高生物利用度又具有原位凝胶的温度敏感性能的温敏凝胶材料,进入眼部后,由于温度的变化,制剂发生相转变形成黏度较大的半固体凝胶,有效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在制剂中的溶出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也可通过制备包合物制剂来改变其毒性,如用超声方法合成的具有叶酸受体靶向性的γ-环糊精――叶酸包合物修饰的CdSe/ZnS量子点纳米粒,不但具有好的单分散性、较小的尺寸,还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和较长的荧光寿命,还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选择性进入FR高表达的癌细胞内[8]。宋哲[9]将天然结构的β-CD引入1,4-丁烷磺内酯,再与尼美舒利制成包合物,大大减小了肾毒性和刺激性。

脂质体是由磷脂和胆固醇分散在水中形成的类球状并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结构的闭合囊泡。它由英国学者Bangham博士等人提出,于1968年化学家Sessa和Weissmann等人正式命名为脂质体并做出明确的定义,指出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类脂质双层膜构成的微型囊泡,具有自行密合的特点,其结构如图1所示,结构中含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而胆固醇则镶嵌在磷脂形成的双分子层中。这样的结构既适合作为难溶性药物的载体,也适合作为水溶性药物的载体。另外,脂质体还具有组织相容性、缓释性和靶向性等特点,并且易于在生物体内降解,能有效降低药物毒性、无免疫原性[10]。李素珍[11]采用周疗法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方案和普通紫杉醇联合方案在治疗胃癌方面的临床疗效研究中显示,紫杉醇脂质体较普通紫杉醇而言,在制作过程中去除了有毒性的的聚氧乙基代蓖麻油 ,减少了对患者神经和肾功能的损害,因此能够明显降低由此引起的各类毒副作用。Berginc等[12]将姜黄素制备成具有生物黏性的脂质体作为新的制剂通过外阴道靶向给药,得到良好的包封效果,并发挥了其药物的潜在优势。曹玉桃等[13]通过优化脂质体与质粒载体的比例浓度,从而获得在形态学水平与分子学水平表达目的基因TLR4的细胞克隆。

图1 脂质体结构示意图

2 包合物脂质体

2.1 包合物脂质体及其制备

包合物脂质体(图2)即将脂质体技术和环糊精包合技术结合起来[14],首先将环糊精技术应用在脂质体中是英国学者McCormack等[15]于1994年提出来的,但当时环糊精如何修饰并局部给药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6],与包合物相比较,它在肝中的分布增多,滞留时间延长[17]。

图2 包合物脂质体结构示意图

目前已有的报道中,包合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制备药物环糊精包合物脂质体,常见方法为喷雾干燥法[18],Skalko-Basnet等[18]曾使用喷雾干燥法将甲硝唑和盐酸维拉帕米直接与包合材料混匀后加工成包合物脂质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包封率。另一种是两步法,即先制备包合物部分,再制备药物包合物脂质体。郭秋实[10]首先将穿心莲内酯制备成超分子包合物,改善其溶解性,再使其进入脂质体的亲水结构区,使形成包合物脂质体系统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优点在于包裹于脂质体内水相的药物是以包合物的形式存在,而直接将药物制备于脂质体中,部分疏水性药物可能会对脂质双分子层产生干扰,影响脂质体稳定性,容易发生泄漏,避免了药物的重新分配过程[19]。

2.2 包合物脂质体给药系统的优势

肿瘤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位居首位的心血管疾病,对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变得更加迫切,而抗肿瘤药物多为脂质体或脂质体衍生物,但目前应用的抗肿瘤药物因为存在诸多的问题(水溶性差、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不能满足临床的应用。包合物脂质体给药系统将环糊精作为包封材料的优点和脂质体作为优良载体的缓释靶向优点结合起来,使其各取所长,改善脂质体给药系统存在着的诸多问题。

包合物脂质体解决了很多药物溶解性差的这一缺点,某些亲脂性药物会与脂质双分子层产生干扰,限制了很多有价值药物的应用。通过使其形成水溶性的络合物,脂质体将允许其镶嵌于囊泡的内水相[20],减少了化学降解,增加了微粒系统的稳定性、溶解性、包封率和载药量,增加了兼容性[21],同时防止了包合物的解离和肾排泄[22],改变了体内分布和药代动力学行为。Loukas等[23]研究表明,抗炎药物吲哚美辛由于在碱性介质中会迅速水解,当用羟丙基-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脂质体,其稳定性提高了75倍,而加工成包合物、脂质体,则只分别提高了3.5倍和22倍[24]。

包合物脂质体给药系统还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释放,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包合物脂质体给药系统对红细胞也没有溶血现象,可安全地用于注射。包合物脂质体不仅保留了脂质体载药系统靶向和长效的优势,加之其特定的优点,还可作为新型的难溶性药物的给药载体。

包合物脂质体给药系统由于其良好的靶向递送性质,还可将其运用到其他的疾病领域,例如局部麻醉,通过改善后,可增加透皮给药量,而且起效快,可有效延长药理作用[25],在癌症及接种方面也有研究。还可将相应的配体修饰在脂质体的表面,陈永鹏等[26]将携带半乳糖基的乳糖白蛋白修饰脂质体,而修饰的物质能够引导脂质体找到肝细胞靶点,使体内的IFN增多而发挥更好的抗病毒效应。

3 小结

本文综合介绍了包合物脂质体给药系统在改善药物递送方面的优势及应用,脂质体作为药物分子载体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升温,由于囊泡技术的可调控性,使其可以用作多种药物的载体(从常见的抗肿瘤药物到分子多肽类),还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众多研究领域中,人们对细胞区域传递的兴趣日益浓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涌现更多更安全、有效的包合物脂质体,该技术将会继续推动抗肿瘤研究的进展,带来一场全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 张志荣.药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06-508.

相关期刊更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省教育厅

国际药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