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未来的文具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到21世纪,如果你漫步在超市文具市场时,一种新式的文具盒将会映入你的眼睛:它的表面看起来像一只小皮箱。文具盒上有许多图画:变形金刚许许多多的图画,我买了一个是有小白兔的图画的,小白兔的绒毛是多么的白呀,有雪一样白了,不,比雪还白,告诉你为什么吧,是因为我每周都洗一次啦。
我发现我的文具盒有一个密秘,就是能打电话,有一次,我的裤子开了个大洞,是因为我跳绳,我打电话
给老爸,叫老爸来拿裤子来给我,我就是用文具盒打的。
有一天,我突然想要爸爸给我买一个新的文具盒。可是文具盒是谁发明的呢?爸爸告诉我说:“当然是科学家了,科学家给我们研究出了许多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如飞机、轮船、书包、笔、字典和椅子……几乎所有的用品都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
“那我长大后也要做一个科学家。”我说。
“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你也不能光说不做哟”。
“知道了爸爸,放心吧,我会用实际行动做给你看”。
从那以后,我就决定长大以后要当一个科学家。还要研究现代科学家还没有研究出来的高科技,因为我想国家永不落后,争夺第一,发明一些对人们生活有利用价值的东西,这才是我想发明出来的。一个科学家,只有发明了这种用品,才算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才算一个合格的科学家,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也只有这样的科学家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快乐,才能被国家重用,这也是当一个科学家最基本的追求。虽然我还小,但是我相信我的梦在未来的一天一定会实现,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决定将这句名言作为我人生中的座右铭。
作文课,老师给我们命题《我爱我家》,我打了个简单的腹稿就开始动笔了。我用上新的笔记本,写到“懒”字的时候,我发现怎么也写不好。纸好像洒了漂白粉似的,是会褪色的,我写了一个“赖”,过了一会儿,字迹就渐渐模糊了,最后剩下一个空白。我一连换了好几枝笔,铅笔、钢笔、圆珠笔都用上了,还是老样子。我嘟囔着:“这个‘懒’字怎么写不好啊!”
邻桌的同学听了我的话,转头说:“什么懒?”
我写了一个“赖”字说:“它一下子就会褪掉的。”
邻桌的同学说:“这是‘懒’吗?这是‘赖’字。”他给我写了一个正确的“懒”字。哦,难道是我的笔记本有问题,我试着故意写上几个错别字,发现真的会褪色,而正确的字就不褪色。哈哈,捡到宝了,这笔记本能教我怎么克服错别字。
第三节是书法课,我翻开文具盒却看不到毛笔的影子。糟了,昨天晚上练书法的时候,忘记把毛笔放进去了。我看到书法老师瞪着眼睛向我走来,手中玩弄着新买的圆珠笔,准备挨训吧。
“你玩毛笔干什么,开始练字啦。”老师说。
玩毛笔,我诧异地往手上一看,嘿,我买过来的时候不是圆珠笔吗?怎么变毛笔了。不管了,先过眼前这一关吧。
书法课后,我把笔套一盖,吃饭去了。
中午回到教室写作业,拿出新笔一看,它又变回圆珠笔了。难道中了魔法,我目瞪口呆了。
关键词:金钱观念 理财 消费
无论父母是否是理财方面的高手,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培养起良好的理财习惯。但很显然,每个孩子的类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会在拿到零花钱的那一瞬间,就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食物,而另外一些孩子则精心准备了一个储蓄罐,里面攒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钱。不同孩子对金钱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未来的理财习惯。
一、引导“储蓄罐”型孩子消费
1、典型特征
这类孩子不舍得为玩具或者书籍自己付钱,会想尽一切办法攒钱,得意于自己攒的钱越来越多。
2、引导策略
这类孩子可能也没有别的目的或计划,他们只是想看着自己有一堆钱在那里,并希望这个数字不断增加。他们可能还会比较吝啬,当父母建议他们自己出钱买下心仪的玩具或者漫画书时,他们宁可忍痛割爱也不愿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毛钱,而如果有任何消费方面的需要,他们会转向父母讨钱。如果父母专门为孩子设立了儿童账户,并经常对孩子往账户里存钱的行为表示赞赏,那么他们就会把账户数字的增加视为自己在金钱方面的最大成就。
“妈妈,我又攒了很多钱!”孩子通常会这样炫耀。因为他们明白,守住金钱是得到父母赞赏的前提。
这种习惯的形成可能是耳濡目染的,比如父母经常会在每月精打细算之后把钱存在账户上,希望自己家庭的积蓄越来越多,父母在储蓄方面的纪律性会让子女也觉得他们应该严格遵守这种纪律。而父母对于攒钱行为的提倡和赞赏是促使孩子这种行为的最直接因素。
孩子珍惜金钱,并遵守储蓄方面的纪律是个好习惯,这使得他们在未来也能建立起严格而有序的储蓄计划,让财务更有保障。唯一需要提醒的是,过多关注金钱数量的增加会让孩子愈加看重金钱本身,这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也可能会妨碍他们在未来更妥善地管理金钱。因此,要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比如计划一次特别的家庭行动,并让孩子用自己积累的零用钱来负担部分费用,这种成就感带来的骄傲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零花钱用得很值;或者让他们负担自己日常生活中一项比例相对较小的费用支出,比如学习用品支出,这会使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可以逐渐负担自己的生活;而想培养孩子爱心的父母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结成“一对一”的互助对象,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献出去,让其他的小朋友获得帮助,相信这都可以对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对“无限索取”型孩子说“不”
1、典型特征
这类孩子一出门就向父母索要东西,包括玩具、食品等各种类型,而遭到拒绝则会大哭大闹。
2、引导策略
父母要有抗拒“无法拒绝孩子”的心理,坚决地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我真是怕了我儿子,他经常向我要钱去买他想要的东西,有时候我根本不想带他去商场,因为他总是不停地在索要东西,一旦得不到满足就非常失望,甚至大哭。相信很多家里有七、八岁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抱怨,孩子不停地索取让他们很是为难,给也没关系,就是怕养成习惯。”
人的欲望总是远远超过需要的;欲望是想要而未必需要的,若是不加以分辨,只是一味地追求欲望的满足,就算有再多的金钱也不会够用!
父母不妨倒退几年思考一下,你是不是在孩子两三岁时会经常带些礼物回家呢?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父母外出归来时,都会有给孩子带点小礼物的习惯,有时候是一个气球,有时候是一小包饼干,总之孩子拿到礼物会很高兴。然而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认为父母送给他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索要礼物也当然应该得到满足了。
有时,父母为了平息孩子的哭闹或是不耐烦孩子的一再要求而满足了孩子的欲望,这些做法对孩子学习自我节制是相当不利的。小时候要一包糖,长大后会要衣服、手机、电脑、音响、汽车……还有更多的东西。其实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一定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但我们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买给你;可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买给你的。
还有一种孩子则是诓骗投机的典型,比如问妈妈要钱去买爸爸说不能买的电动玩具,或者父母要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以金钱作为要挟条件。这种情况虽然会让父母很失望,有时甚至无法想象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伎俩,但父母应该意识到,这是孩子逐步在利用自己不断增长的谈判技巧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对于这种现象,父母应该以此为警告信息,一方面审视自己的行为,如夫妻间在财务方面无法开诚布公可能会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倾向,另外一方面则要坚决抵制,而且抵制时父母的态度行为要保持一致。
三、教“花钱无度”型孩子做预算
1、典型特征
这类孩子只要手里有钱就会花掉,把金钱置换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品对他们来说是一次神奇的体验。
2、引导策略
鼓励孩子建立消费预算,学习管理金钱的能力。
第一次独自把手里的钱换成自己心仪的物品,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神奇的体验。这种神奇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会让他们不断地把手里的现金去换成实物。这种孩子很难在金钱上克制自己,如果父母强行甚至通过暴力的方式来约束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内心感受,对心理健康不利。
一个有效的做法是,父母要教导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以确知自己的钱都用在了哪些地方。每隔一段时间,父母需要检查一下孩子的财务状况,若孩子确实做到了,可以颁发一笔“量入为出”奖金,或是增加一点零用钱作为鼓励。
刚开始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在领到零用钱后,就先把未来一个周期所需要的花费记录下来,额外的支出也要随后一一记录,养成孩子记账的习惯。几个月后,家长可以依照这份资金流量表,看看孩子的消费倾向,了解他对金钱的价值与感受,万一发现偏差,也可以适时纠正,或是作为奖励孩子节俭的依据。如果要刻意培养男孩子记账习惯的话,要教他在记账时有所取舍,抓住大头,小东西可以稍微忽略不计。如果是女孩子,在记账的技巧上可以严格一点,这样就会培养出一个精明的家庭主妇来了。
四、健康消费观念和消费计划同样重要
在这科技发达的21世纪,我们沉浸在童年的幸福中,既享受着充裕的物质生活又享受着父母等亲人的关爱、呵护,可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童年是怎样的?
外婆说:“你妈妈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开始做全家人的饭了,那时候生活困难,每天都喝粥,一个星期才吃几顿饭,更谈不上吃零食。穿的衣服破了补好了再穿,只有过年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一个简单的布包要用好几年,连文具盒都舍不得买,那时因为家境贫寒,很多人连book(书)都读不上。你们现在多幸福,可要好好珍惜啊!”
是啊,生长在21世纪的我们,天天穿的是新衣服,每学期都有新书包,而且妈妈每天精心做的饭菜有时还嫌不合口味,而吃零食、逛超市、乱花钱是我们的最爱。然而有些同学不好好学习,迷恋于网吧玩游戏。比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童年,我们比他们要好上百倍乃至上千倍。
其实,我们有许多同学都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还抱怨出对生活的许多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