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用语言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汉语主观评议句“有X,Y”
多元理论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演变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选择原则
论非洲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
《汉语儿歌挂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语气副词“偏偏”的意义及用法研究
从日本汉语教育反思对外汉语教育问题
美国大学中文项目的课程设置现状与启示
中级汉语综合课学生提问及教师回应研究
日语母语者汉语阳平和上声的知觉训练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形象色彩义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要重视实践环节
关于社会培训机构汉语教师的评价规范
课程与讲义: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之建立
浅谈现代文学史家刘增杰的学术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者“自我言语”功能研究
莫泊桑《项链》中的反讽与悲观主义
国际汉语师资培养与学科定位问题
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导入考察与分析
中国小学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之比较
语体语法的逻辑体系及语体特征的鉴定
“是……的”强调句中的“是”和“的”
从梯级的角度阐释“即使”句式及教学建议
中高级韩国学生汉语文化国俗词语学习研究
基于判别分析的汉语分级测试标准界定研究
在线师生一对一汉语教学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商务印书馆2013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评选揭晓
基于教材语料库的词汇重现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用数字解读中华文化
诗界革命谁欤豪——近代报刊视野中的蒋智由诗歌
音节与汉字、词汇的配置和选择及对教学之启示
国内对外汉语教师认知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中文专业课程设置的区别
从寒隐社到国学商兑会:清末民初国粹主义的流衍
清代诗人生卒年补考——以顾豹文等八人为中心
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习得定指的实验研究
库玛后方法理论指导下的成就式自主学习研究
来华汉语学习者汉字手写和键盘输入态度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作文和规范文本有什么差异——一个回归分析
他人调控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流利性发展的影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朗读流利度和准确度的实验研究
HSK作文成绩与句子长度、复杂度及语法错误的相关性
《全金元词》校读摭遗——兼谈金元和韵词的文献价值
新手与熟手汉语教师课堂体态语的特点及量化标准研究
后方法视野下汉语视听说教材练习设置与练习模式研究
“V/Adj+数量(N)+是+数量(N)”构式的语义功能及其教学
英语背景学习者汉语中介语名词词语误用特征与成因分析
在应用语言学中,量化与质化问的差别在于它们主、客观的不同,以及文字和数字的不同等。这种差异间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质和本质问理解与信念的不同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占据着后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地位。随着应用语言学的深入研究,质化研究方式主要有:语篇分析和个人叙述、人种志和专题陈述,以及互动分析等。例如:日记和传记研究、访谈和课堂互动分析等。新世纪的到来使应用语言学研究偏向量与质方式的融合和巩固。
一、应用语言学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19世纪叶末,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注意。20世纪以后,语言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应用范围空前扩大,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明确地区分开来,应用语言学这个名词开始广泛运用,并促成了应用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的分化。
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应用语言学主要是将语言学的知识在其它学科领域问题解决中得以应用。换句话来说,就是跨学科实现问题的解决。
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应用语言学主要是专门的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和第二语言的教学。其应用的知识有:语言理论与描述、相关语言学科,以及相关语言教学学科。主要涉及语言的模式,描绘语音和语法、语义和语用,本文由收集整理及词汇等,在语言学边缘的学科,以及一些不是语言学,但与语言学教育学紧密联系的学科。
二、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遇到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必然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有着不断扩大与变换的影响。由于应用语言学具有跨科学性和实验性,以及开放性,因此,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所遇到的问题更具挑战性。
其一,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中,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的缺乏,使语言学质化研究受到严重的阻碍。例如:很多从事英汉语言教学的工作者和教师,常常因为自己对英、汉知识的缺乏,而放弃该领域的发展,因而影响到语言学科的发展。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建立通用于各方言区的标准语是很重要的。应用语言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好这种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时,基础方言和标准音更是重要的依据。文字改革包括文字系统(字母表、正词法和标点符号)的部分改进和彻底更换。标准语的建立只是语言规范化的开始。为了确定语音、语法、词汇规范,需要编出相应的正音词典、规范语法和各种类型的词典。
其二,应用语言学作为新的学科,它在理论基础上还不够完善,使质化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尽管我国许多学者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应用语言学是否加大理论范式的建构,任然需要以多学科做后盾的理论研究。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新义不断涌现。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新词新义固定在词典中,指导人们如何运用,这是辞书对语言规范化最有效的影响。
三、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及重点方向
1、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
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中,主要有:语篇分析和个人叙述、人种志和专题陈述,以及互动分析等。其中,语篇分析和个种志是目前语言教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
其一,语篇分析。语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口语语篇进行考察的一种研究,始于社会学,例如: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口语测试,及技巧等教学方面研究中都有展现。语篇分析者是种处于兴趣的社交行为,而语言学者是以研究语言本身为重点的行为。语篇分析者认为语言是与语用结合的系统,它将语法和词汇等都作为可操纵的资源。总的来说,其语篇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在交际中有秩序、有组织的交谈,确保社交行为的顺利进行。也可以视为站在交际者的角度,将社交行为进行发现和描述。突出内在机制。一般来说,语篇分析主要是利用语篇样本中的示例,描述和追踪
交际的优势、分析和理解,已达成共识。其质化思想:交际中的秩序与以往的主导观点和研究的方向与目的完全相反;交际的过程真实语料誉写和分析不可缺少;分析的方式必须有实证资料的理论。
在以往应用语言质化语篇分析发展的最初阶段,只能通过录音的方式记录下口语语言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语言资料开始有图片和视频,以及非语言式的交际资料。根据语篇分析研究表明,语言学界开始对非语言线索的详细记录产生了争执。尤其是技术的发展与语篇分析的结合,技术的不断影响着语篇分析研究。
其二,人种志。人种志主要是对某文化群体的行为和语言,以及互动等进行的深度研究,属于人类学,并与自然学紧密联系,例如:深入发现人们的实际所做与应该做之间存在的矛盾等。在研究前详细描绘了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在研究的同时,研究者必须与群体保持一定的认知距离,为了更准确的获取客观性。同时研究者必须反思自身所存在不同假想,以保持客观研究的态度。在自然背景下对群体的形体和表述进行研究,并深入群体,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研究的资料进行采集、实验。其研究资料来源于非结构式的访谈。涉及的研究规模较小,数据分析通常涉及研究人员研究对象本身各自的行为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2、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词串结构功能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48-02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词串已成为语言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词串是能够实现语法、语篇和语用功能的意义和形式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可以整存整取,对语言的习得和输出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从词汇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角度对词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大多致力于揭示口笔语词串的差异以及不同学科领域中词串的差异。国内的词串研究起步较晚,大多研究旨在揭示二语学习者在词串知识上的欠缺以及词串与口语或书面表达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研究以本族语者语料为参照点,对比分析我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词串使用方面的差异。
国内研究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存在词串知识欠缺、词串使用过度、使用不足以及使用不当等问题。而学术论文是最具权威的学术体裁,是挖掘学科知识的重要源头,了解国际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的词串使用水平并以它为学习者的标杆,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意识到自己与国际学者之间的差距。因此,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探讨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词串使用的特征,以期为我国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写作提供建议和指导。
一 理论基础
1.词串的识别
词串的识别首先涉及词串的长度。Biber et al将词串定义为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词的序列的组合。在先前的研究中,词串的长度从三词到六词不等。先前的研究证明词串的长度与数量成反比,即词串的长度越长,这种类型的数量越少。五词和六词词串数量较少,而有的三词词串包含在四词词串中。因此,本研究只关注四词词串。第二是截取频率,Biber et al在他们基于朗文口语和书面英语语料库的研究中设置一个较低的截取频率为每百万词出现十次。在后续研中又设为20~40次。第三是词串必须出现在不同的文本中的数量,通常至少在3~5个文本,或10%的文本中,这有助于避免写作者的个人偏好。综合以上三点,笔者将本研究中的词串操作定义限定为每百万词出现40次且在5个不同文本中出现的四词序列的组合。
2.词串的分类
本研究依赖于两种分类法,即Biber et al提出的结构分类和Hyland的功能分类,因为这两种分类法更为具体并且适用于书面语体。
Biber et al基于朗文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语料,根据词串的结构特点将其分成“NP-based”、“PP-based”、“VP-based”和“Others”四大类。这四种类别又可以进一步分成12类:(1)名词短语+of短语片段;(2)名词短语+其他后修饰语片段;(3)介词短语+嵌带of短语片段;(4)其他介词短语片段;(5)先行词it+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片段;(6)被动动词+介词短语片段;(7)系动词be+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片段;(8)(动词短语+)that从句片段:(9)(动词,形容词+)to从句片段;(10)副词从句片段;(11)代词、名词短语+be(....)片段;(12)其他形式。
Hyland在Biber的研究基础上,专门针对学术写作中的词串功能进一步作了分析,将词串划分为三大类型:研究型、文本型、参与型。研究型词串旨在帮助作者描述活动的过程和经历,包括:(1)定位;(2)过程;(3)量化;(4)描述;(5)话题。文本型词串用来建立上下文关系,包括:(1)过渡;(2)结果;(3)文本结构;(4)构架。参与型词串旨在描述与文章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包括:(1)立场;(2)融入。
二 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有哪些四词词串?(2)这些四词词串的结构和功能各有什么特征?
2.语料
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严格遵循了科学采样的原则。本研究采样的语料来自随机抽选的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五种国际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时间跨度为2011~2013年,从每种期刊中各每年各随机抽取10篇,共计150篇。语料总量为1008134个形符。所选文章的作者必须从姓名判断是英语本族语者。所有语料均剔除题目、摘要、关键词、标题、参考文献、附录、图表,只保留其正文部分。
3.研究工具及过程
工具及过程:(1)按照既定方案收集并整理语料;(2)将整理好的语料输入到wordsmith 5.0语料库分析软件中,提取出符合本研究词串操作定义的四词词串;(3)对提取出来的四词词串根据Biber et al提出的结构分类和Hyland的功能分类进行分类;(4)统计各类四字词串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数量。
三 结论与启示
针对本研究的第一个研究问题,笔者共提取到符合本研究的四词词串118个。由于篇幅所限,现只列出频率最高的前10个四词词串:in the case of、as well as the、on the other hand、in the context of、on the basis of、at the same time、in the use of、in terms of the、in the form of、a wide range of。
针对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问题,笔者按照Biber et al提出的结构分类和Hyland的功能分类法对提取出来的118个四词词串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的四词词串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上,动词类词串数量最多,介词类次之,名词类较少,分别占词串总量的42.4%、29.7%、23.8%,其中带介词of的词串较多,这与Hyland的研究结果一致,学术论文中大量使用包含of词串来确定数量、地点、突出特征、判断事实等;(2)功能上,则更倾向于使用语篇型词串,研究型次之,参与型最少,分别占词串总量的50%、36.4%、13.6%,其中表达研究结果和文本结构的词串较多。语篇型词串的大量使用表明了写作者的语言使用能力较高,因为这些词串关注的是语篇及其信息或论证的组织。
这些研究结果对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引导学习者关注国际专家在本学科领域写作时常用的词串,意识到自己与专家学者在写作方面存在的差距,并通过背诵、记忆、模仿和使用专家们使用的高频词串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平文.语块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7(6)
[2]廉洁.词汇短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J].外语界,2001(4):29~34
[3]庞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四词词块的使用研究――基于WECCL和LOCNES语料库的对比研究(英文)[J].中国英语教学(英文版),2009(3)
[4]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联接、搭配及词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高校英语教学;关系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应用语言学的概况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不仅涉及很多关于语言本身的理论与知识,同时也包括了对语言使用环境、社会因素等的研究。语言学知识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根本性知识。为了提高英语的应用性,在教学中应该均衡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多个角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1]。
通过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语言学理论本身就是比较抽象,如果不以更加简单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会不利于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应用语言学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二、整合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的关系
1.抓住教学短板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教学缺陷,导致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一方面,教学一味强调对英语单词和语法等的学习,忽视了对文化知识和情感表达的学习;另一方面,英语教学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发音和语法等方面出现错误,教师一般都是直接进行纠正。这样学生就无法通过实践的应用和自我的思考进行针对性的改错,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下次还可能犯同样的错误。直接纠错的教学行为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从而容易放弃进行主动学习的念想[2]。
针对英语教学中的这两个短板,高校英语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才能有效改善教学现状。具体来说,英语教师应该制订合理而明确的教学计划。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计划中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培B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还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并重视教学计划,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的进度,一步一步完成既定目标。
2.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是整合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语言学的教学本身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可以说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用语言学的教学水平。首先,英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英语口语教学和传统听说读写的基础教学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教学时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针对知识重点进行有效教学。其次,学生的反馈是影响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生的需要,英语教师可以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及时跟上教学的进度。最后,还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广播、杂志等都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实现途径,使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媒介传授给学生,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
3.重视实践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教学要以实践为学习重点,将语言学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可以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会只局限于书本和教室的英语学习。英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与英语学习相关的活动,比如英语讲座、英语电影的赏析、英语短剧的表演,等等,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使用英语表达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表达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课外的英语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并通过实践不断进行英语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模糊性;模糊语言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42-01
0 引言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模糊语言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 并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1965 年, 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教授提出了模糊集合论, 模糊理论的提出衍生和发展了一系列与模糊概念相关的学科: 模糊诗学、模糊语言、模糊逻辑、模糊控制技术与模糊家用电器等。20 世纪60 年代, 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将其理论运用于语言学,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得以明确和专一。在我国, 率先对模糊语言学进行研究是伍铁平教授, 他于1979 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一文, 学者们开始纷纷从不同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研究。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是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模糊语言理论对语言中许多模糊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描述、研究语言的新途径, 其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使用的认识, 也为我们正确认识当前英语教学中的模糊概念、指导英语教学实践以及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交际能力等方面带来了有益的影响与启发。1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特点
1.1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模糊语言学的基础是模糊集合论。没有模糊集合论,也就不会有模糊语言学。所以国内外学者在模糊语言学研究上的基本方法都是以札德的模糊集合论为基础对语言的模糊性展开定量和定性的研究。一般说来,我国学者的模糊语言学研究倾向于定性的研究,西方学者则倾向于定量研究(数理逻辑运算和实验统计测定)。德在发表于《信息与控制》(Information and Control )杂志1965年第8 期的论文《模糊集合》中明确指出:“模糊集合是其成员隶属度构成一个连续集的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类”。在传统的集合论中,每一个集合的成员要么属于它(隶属度为1), 要么不属于它(隶属度为0)。可是, 在德看来,对现实的自然界中碰到的对象进行分类,经常会找不到精确判定其资格的根据。他指出:“‘美人’或‘高个子’这些概念并不能构成一般数学意义上的类或集合。但事实上,这种不能精确划分的类在人类的思维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札德提出用模糊集合的方法来处理模糊现象,来研究模糊概念。可见,札德是受模糊语言的启发而提出模糊集合论的。札德在为《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百科全书》撰写“模糊集”词条时写道:“‘意义’、‘智能’、‘爱情’都是模糊概念。模糊集合论这个分支学科的起源是从‘语言学’方法的引入开始的,它转而又推动了模糊逻辑的发展。”(注:转引自伍铁平《模糊理论的诞生及其意义》(上),《百科知识》1987年第1 期,第14页。)由于这个原因,从模糊集合论的诞生之日起,它就对语言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模糊集合论适用于语言模糊性研究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语言范畴实际上就是某一个论域中的模糊集合。范畴的核心部分是范畴中所有成员共有的典型属性是明确的;但是范畴的边却是模糊的,不能明确地加以确定的。传统集合论的基础是二值逻辑。在二值逻辑中,一个命题,即一个表达明确意义的陈述句,其真值要么是真(记作“1”), 要么是假(记作“0”)。根据这种二值逻辑的集合论, 一个概念范畴的内涵和外延都必须是明确的。例如“吉尔是个教授”这个命题,只允许取值“1”或“0”,即吉尔或者是个教授或者不是个教授,二者必居其一。可是,要是我们将这个句子中的“教授”改成“好人”的话,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好人”是个模糊概念,其内涵十分清楚,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判定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但这个概念的外延却是不明确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一个人要好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是一个好人。对这样的命题,就不能简单地用“1”或“0”去描述其真值。德看出了二值逻辑的缺陷,提出以“隶属度”(注: 关于“隶属度”( degree of membership)的概念及其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详见M.Smithson, 1987. Fuzzy Set Analysis for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New York:Springer-Verlag.Chapter 1,pp.9―12.)的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对于像“好人”、“坏人”这样的模糊概念的集合,规定其成员对该集合的隶属程度,可以取闭区间[0,1]内的任何实数值,即可以在[0,1]的区间内连续取值,这样,模糊集合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隶属度与之相对应。这个隶属度就构成了这个模糊集合关于它的元素的隶属函数(membership function)。隶属函数可用以描述各种模糊集合,这使得模糊集合论在研究各种模糊事物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1.2 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的特点
我国学者在定性研究上比较成熟,成果较多,特别是基于汉语的对比分析方法更受到西方学者的赞誉。西方学者在模糊语言学研究上多采用数学分析和哲学分析的方法,他们对汉语语料不够熟悉,对汉语的语言模糊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对我国的模糊语言学研究比较感兴趣。概括说来,我国学者在模糊语言学研究上的特点可概括为:
(1 )以汉语为基础的跨语系对比及词源对比研究。这类研究又分为共时对比和历时对比两种。其中,伍铁平将模糊语言的历时对比同修辞学、词汇学和词源学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把模糊语言学研究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受到国际语言学界的好评。
( 2)我国的模糊语言学研究不仅涉及了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而且还与文艺理论、心理学、人工智能、逻辑学、美学、语言教学、控制论等众多学科相联系,并在所有的这些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领域之广、应用效果之显著、产生影响之深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实不多见。
(3)我国的模糊语言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理论探讨、 理论建构,又有微观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另外还有大量的应用研究。所有的这三类研究初步构成了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的比较完整的体系。
2 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1 模糊语言理论可以帮助正确看待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模糊概念
大量模糊信息的存在是模糊教学的客观基础。教学大纲的内容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即模糊性,“较强的”、“一定的”、“良好的”等词语虽模糊, 却是比较恰当的表述。认识到教学目的的模糊性, 有利于客观评价教师的业绩和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能力水平在本质上也是模糊的现象, 但我们却习惯于用精确的分数来体现。这种以人为的方式把本质上是模糊的事物精确化的做法虽然便于统计和比较, 却未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 反而容易使学生过分注重分数而不重视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因此用四分制的优、良、中、差, 即模糊集合概念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更准确恰当。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现代英语教学法流派之间的模糊性。现有的语法翻译法、口语和情景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十几种教学法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理论基础之间既存在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个性, 同时也存在相互联系、相互继承发展的共性关系。这种共性关系使得各流派之间的界限彼此模糊。我们可以用模糊集合论来分析英语教学法不同流派的个性、共性以及彼此之间的模糊度, 以便能更好地了解这些教学方法, 扬长避短、整合优化, 摸索出适合教师个人和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
2.2 模糊语言理论可以指导英语教学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往往习惯于给学生灌输各种“准确”的语法规则和词语的“准确”解释,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却发现, 几乎所有的语法规则和词语解释都有例外, 这种“例外”正说明了语言中模糊现象的普遍存在。要更好地解决这种“例外”难题, 就有必要以模糊语言观点来指导英语教学。英语教师, 要搞好英语教学, 就有必要在语言理论基础方面增加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知的语言环境, 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这样才能使译文更准确和得体。
2.3 模糊语言理论可以指导师生更好地培养交际能力
模糊交际能力是充分认识语言的模糊性, 并理解和懂得在何种情况下如何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既要识别他人使用模糊语言的策略意图, 又要策略地运用模糊语言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模糊语言形象生动, 且富有含蓄性、委婉性、暗示性及灵活性, 适当地、恰到好处地运用模糊语言, 能增强教师职业口语的艺术性, 从而提高教学和教育的效果。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厄尔曼所说,“语言词汇中的模糊性在某些情况下是一种障碍, 在另一些情况下却是一种优点。”语言越来越考虑到人们的感情需要避免太直接唐突的表达, 语言的模糊性也更微妙, 往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现: 第一, 添加附加词, 将某些意义模糊的词语附加在概念和意义明确的表达式之前, 使整个表达具有模糊性, 如I will give you about 5 minutes to discuss the topic. 在课堂任务的布置上留有时间余地; 第二, 在表达中运用意义本来就很模糊的词语, 委婉地批评, 效果更好, 例Most of the students behaved w ell in this dictation, only some of yours leave a lo t to be desired; 第三, 利用模糊限制语, 缓和语气, 更易于接受, 如I would suggest that you practice more after class; 第四, 利用模糊结构, 运用特殊的句式结构, 如虚拟语气句式, 委婉否定结构等传达模糊意义。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say it in this way。
作为学生, 应该了解和适应这种模糊的教学用语的策略, 进而学会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回应或主动与教师交流, 使师生交际更加轻松活泼、礼貌、得体和周全, 这样教与学就在默契中同时促进。
3 结论
模糊语言学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语言本质以及语言运用的认识, 对如何有效解决当前的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将模糊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 启发学生经过推理、想象、分析、对比、鉴别和判断去捕捉模糊语言的深层信息, 是英语教学中值得尝试的一项内容, 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准确理解他人的礼貌策略的能力、学会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交际意图, 这在当前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准确的情况下, 对指导外语教学实践、培养师生交际技巧等, 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Zadeh, L.A. Fuzzy Sets [J].Information and Control, 1965.
[4]张明,朱小美.当代国外有关模糊语言学的主要研究简评[J ].当代语言学, 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