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的意义和目的
1.1、有利于开发建设项目法定义务得到有效落实
根据我国的水土保持法律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建设维护和获得时,主体单位也会被要求承担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土资源的义务。可见制订水土保持方案已经是很多与建设有关单位的一项必要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在保证方法切实可行的前提下,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才有得到具体落实的可能。
1.2、有利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实施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有其特别的职责,管理和检查各种开发建设项目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些问题的检查和防范有利于各项目在发展时能够很好地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防止出现各类无法弥补的失误,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
1.3、有利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的开展
根据法律规定,方案和主题工程将同时施工与同时投产使用,系统、完善的水土保持方案可以全面防治水土流失,其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十分显著,水土保持和开发建设的双重目标可同步实现。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原则的针对性不强
一些方案的编制没有针对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编制原则。除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三同时”、“谁破坏,谁治理”、“与主体工程相协调”等总体原则外,它们没有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性质、地形地貌、施工工艺、土石方采挖平衡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原则,使方案缺乏针对性。
2.2、控制性数据准确性问题
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之前,编制单位需要掌握并弄清楚五项控制性数据,分别是工程占地面积、土石方数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水土保持投资。这五项控制性数据,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核心,贯穿于方案编制始终,必须弄清,把握准确。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不少水土保持方案存在对一些控制性数据把握不准的问题。
2.3、水土流失预测方法不科学,水土流失总量预测偏差较大
现在有的方案编制单位采用土壤侵蚀预报方程进行预测,由于该方程主要适用于坡耕地土壤侵蚀量的预测,而开发建设项目地形地貌、弃土弃渣场和开挖面的差异很大,方程中的参数无法确定,预测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有的则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套表格来计算侵蚀量,这种方法也不合理;有的使用类比法,对周边相似的地质地貌情况的已开发建设项目没有具体的监测数据资料,无法通过比较来预测水土流失量。
2.4、实施进度安排不合理
根据水土保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编制方案时应落实预防保护优先、先挡后弃的施工进度原则。先安排随时都会产生水土流失地段的防治措施,如基建施工的弃土、弃渣应采取先砌挡墙后弃渣的原则,取料场应首先布设排水系统,减少汇水面积和坡面径流,避免造成崩塌、滑坡。但在方案编制中经常把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安排在主体工程结束后才开始实施,使水土流失的发生无法及时得到防治。
2.5、新生坡面植被恢复措施针对性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新生坡面的植被恢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坡面植被恢复是整个开发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坡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方案设计往往针对性不强,没有做到适地适树,缺乏对植物习性的了解,植物品种往往选择不当;植物种类单一,组合不合理,效果不佳,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甚至无法成活。
3、建议和对策
3.1、注重现场调查与措施设计
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工程现场情况不符,或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这是部分水土保持方案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注重现状调查与措施设计,以编制出符合实际的水土保持方案。
(1)透彻掌握主体工程情况。有些编制单位即使在编制完成相关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后,也没有对项目主体工程进行深入研究、对工程现场进行勘察,所以审查时应要求编制单位提供现场录像和照片,提供经过审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促使编制单位对重要工程进行现场考察,掌握主体工程建设内容,摸清现场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基本情况。
(2)认真总结已建和在建同类工程经验教训。方案编制人员要认真研究总结同类工程水土保持防治经验教训,为方案编制提供重要资料。同时,要认真调查研究在建同类工程的施工布局和施工工艺,了解施工过程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和水土流失发展过程,作为布设临时措施的主要依据。
(3)先设计后报告。方案编制单位要先研究提出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对措施类型和数量反复调整和比较分析,后进行设计和计算。待完成所有图表后,再拟写报告,报告是设计思路、设计内容的说明。预审以措施和图表为重要内容,设计的措施没有针对性和实施性的审查不予通过。按先调查研究、再设计计算、后拟写报告的顺序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能够很好地克服方案重文字轻措施和设计的措施不符合实际等一系列问题。
3.2、合理进行防治分区
在方案编制实践中存在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划分不当和划分不细等情况,甚至有把防治分区划分当作投机取巧的工具,隐瞒和漏编重要内容。如线性项目往往把水土流失面积和水土流失量占绝大部分的路堑工程简单划入主体工程防治区,造成难以布设出具有不同特点和符合上边坡、路面和下边坡要求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实践中采用增加分区级数、将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不同的施工单元划分在不同终级区的方法,避免了因分区不当而造成的措施实施性不强等问题。
3.3、布设的措施数量要达到治理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是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种类、数量与布局的确定。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数量不足是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在主体工程分析评价章节增加治理程度等定量分析内容,从占地面积中逐项排除工程占地和硬化面积、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面积和被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的面积,得到需实施水土保持治理的面积,对存在边坡的还应进行平面与斜坡面积换算,以此为依据确定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与面积,使治理程度达到目标值。
3.4、正确处理表土问题
肥沃的表层土壤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都要求剥离、保留和恢复表土。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处理表土存在的问题有:
(1)将表土剥离与主体工程清表混淆。水土保持所指表土是自然形成或人工耕作培育的土壤,具有耕地恢复和覆土绿化的利用价值,而主体工程清表是清除达不到回填利用要求的所有表层物质,一般清表数量大于表土数量。
(2)过量剥离表土。水土保持方案往往以占地面积乘以厚度计算表土数量,把基岩、原有边坡等无表土区域统统计入表土剥离范围,扩大了表土剥离数量。
(3)多次倒运表土。有些水土保持方案将表土存放在渣场,再从渣场搬运回来利用,两次倒运,有的则多次运输,增加了工程成本。
(4)虚增土石方总量。有些水土保持方案把剥离表土方量记为新增开挖量,增大了工程总开挖土石方量,而实际上表土方量已包含在主体工程清表方量中。
结束语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今后还将不断努力,创新发展,继续认真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工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王鸿飞.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浅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2).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问题;质量;客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笔者通过近年来参与的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发现了方案编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1 参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单位或人员应注意的问题1.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项目概况,并分析工程的建设可能对项目区产生的影响等。
编制方案前,首先应收集项目的基本资料(如项目类型、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组成等),了解主体工程背景、设计资料及工程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查看项目区地形图,另外,察看项目现场,并用相机或摄像机记录项目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等情况。如果工程有比较大的料场、弃渣场或者其它重要的防护工程,则需要察看工程所处的具置、地形、上游汇水面积,特别是判断工程对下游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前期准备工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包括:分析主体工程选址有无限制性因素(严格对照《规范》的规定)、料场及弃渣场位置、地形、数量、选址是否合理;现场判读水土流失强度;了解项目区植被类型、现有植被情况;项目区的土壤、水系情况、土地利用现状;收集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情况;结合主体工程布局和施工组织设计,搞清楚施工道路、取水、用电、施工生活区的基本情况。
1.2着手方案的具体编制
方案要按照《规范》中的规定编制,另外,还应注意以下4点:
1.2.1 5项控制性数据
5项控制性数据,即: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土石方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防治责任范围、投资概(估)算。5项控制性数据是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也是编制整个方案的框架。
1.2.2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及分析与评价
水土保持方案所做的各项防治措施应联系实际情况,做到与主体工程相互补充。因此,对主体设计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必须要界定出来,并做出分析与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的界定可参考《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水保监[2008]8号),并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做出分析与评价,如果这些措施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则应在方案中做必要的补充。
1.2.3典型设计
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是用来估算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投资和指导下阶段初步设计的,要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和布局,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或部位,根据有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做好典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有截(排)水沟、挡土墙、浆砌石护坡等,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应包括种子种苗规格、栽培技术、养护等内容。典型设计一定要有代表性,在方案报告书中最好不要出现典型设计不典型的情况。但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也可以说是刚参加工作的人员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喜欢按照成册定版的方案章节顺序编写,先写文字部分,然后完善相关符图。这是个不太好的习惯,因为文字只是对方案所做的措施的补充说明,不能本末倒置。正确的做法是先做图,在图上明确了工程各部位做什么措施后,对每项措施进行详细的典型设计,统计工程量,再进行文字部分的工作。当然如项目概况等部分的文字部分是可以和做图同时进行的,这个在编制人员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分工里面要注意协调。
1.2.4编制方案应注意的一些技巧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除前述5项控制性数据必须做定量叙述以外,其他方面均以定性描述为主。由于受到主体工程基本资料的限制,很多问题在方案编制阶段只能做定性描述,而无法定量界定。以灰色系统理论为指导,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得出的灰色结论通常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方案编制阶段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所有的问题都搞得非常明白。因此,该定性的就要定性,该定量的才定量。
(2)详细与简要相结合
水土保持方案中项目概况及防治措施布局,是水土保持方案中最需要详细叙述的部分。项目组成是构成整个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而措施布局则是方案的核心。除此之外,如项目区概况、与水土保持关系不大的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土流失预测等内容的描述可以简明扼要。
(3)忌重复、保一致
水土保持方案中的部分文字或数字等内容重复会带来许多麻烦,这是水土保持方案普遍存在的弊端,忌重复、保一致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重要技巧之一。工程占地、土石方数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防治责任范围等数字应尽可能地避免重复。而保一致则是图、文、表一致,即文字叙述的内容或数据应与表格中或图件中的内容相一致。
(4)合理布设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方案的质量。水土保持各项防治措施要结合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并联系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布局、设计。各项措施也并非布设越多就越好,而应以防治目标为基准,防治效果没必要超越防治目标太多。另外,植物措施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植物品种的选择,最好以乡土植物为主,同时搭配各种水土保持效果好的、美观、大方的园林植物或草种。
2 影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的客观因素
2.1《规范》中的一些规定太宽泛
《规范》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一个规定性文件,然而其中有些规定并不十分明确。这就使得我们方案编制人员有时候无法找到确切的规定,以至于影响到方案的编制质量。例如,《规范》中“3.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2当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各类防护工程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应编制水土保持工程变更设计文件……”,这里所规定的“较大变化”就使得很多的方案编制单位和人员不知所措。
2.2水土流失预测问题
根据《规范》,水土流失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类比法、采用数学模型法(采用试验所得的公式)和试验法(通过试验、观测等方法)。对于水土流失的观测数据,应当进行排频分析,求出多年平均值,以此作为预测水土流失的依据,但由于水土保持基础资料短缺而无法进行频率分析。目前许多编制单位并非监测单位,因而采用数学模型和实地测试法对于编制单位来说难度很大,可操作性差。故此绝大多数方案编制时都采用类比法,然而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已实施的工程有实测资料,要弄清楚原始数据和近期的水土流失因子,并确定较为适宜的调整侵蚀系数是很难的。由于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在资料系列短缺甚至没有实测资料的情况下,预测的水土流失量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3 结语
水土保持方案是指导开发建设项目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依据,也是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依据。作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单位和人员,有义务提高编制水平,为开发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指导,共同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GB 5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赵永军.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M].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7.
[3]焦居仁, 姜德文, 蔡建勤, 等.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M] .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一、前言
有关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实施过程情况简介。
二、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概况
1.主体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有关设计文件批复、调整过程。
2.水土保持方案报批过程,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时限、投资概算,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措施设计落实、调整情况。
三、工程建设管理
1.组织领导。包括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及具体管理机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2.规章制度。有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办法。
3.监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监督情况。
4.建设过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过程,合同及其执行情况,施工材料采购及供应。
5.建设监理。包括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监理制度、机构、人员、检测方法,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情况。
6、工程投资。包括批准的水土保持投资概算,资金到位时间,年度安排,概算调整情况,经费支出。
7、完成主要工程。包括治理措施类型及数量变更情况,实际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防护工程等的类型、数量,与设计工程量增减情况及原因分析。
四、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的主要经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管理运行的建议。
五、运行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移交、使用,管理维修养护责任、办法。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任务。
六、附件
1.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批复文件。
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变更审批文件。
4.投资到位及使用情况说明。
关键词:公路项目;水土保持;土石方平衡;编制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公路项目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数量日益增加。公路建设项目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设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占地面积大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在其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填筑和弃渣等工程动用的土石方量比较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的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起步较晚,加上一些施工单位缺乏水土保持意识,并没有对弃渣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水土流失状况愈加严重。因此,如何编制高质量的水土保持方案,最大限度预防和减缓工程建设中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就成为建设单位面临的难题。
1 土石方平衡及其流向方案
实践表明,土石方平衡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基础内容之一,土石方量计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方案比选、占地面积计算、取弃料场设置、防治措施布设,以及水土保持投资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公路、铁路项目主体设计所列的土石方量,普遍存在有深度不够、考虑因素较少,主体设计中缺乏统筹性,土石方平衡往往只包含主线路基的工程量,没有考虑路基与其他各项目之间土石方的相互利用,甚至挖填平衡过于理想化等问题,从而给水保方案编制过程中的土石方平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水保方案编制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土石方量换算
通常公路、铁路的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是:挖方按天然密实体积(以下简称“自然方”)计算,填方按压(夯)实后的体积(以下简称“实方”)计算,石方爆破按自然方计算,借方作填方时按实方计算,并称其为计价方;而水保监[2008]8号文要求各种土石方均应折算为自然方进行平衡。表1给出了土石方的松实系数。
因此,在摘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土石方数据时,需及时了解是否采用了计价方的规则进行计量,若是则应进行相应换算。
1.2 补充临时工程的土石方量
仔细分析主体工程土石方量的组成,要复核是否包括立交、桥隧、站场及附属设施等工程区的土石方量;同时应重点分析如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供配电、供气供热、供排水等临时工程的土石方量。
1.3 理顺土石方平衡路线
对于站场、桥涵和公路立交等分散于路基沿线的工程,其土石方平衡不能按类型工程统一进行,否则土石方不好在相隔很远、彼此挖填方量差异甚大、土石方难以调运的工程之间平衡。因此,该类工程若不按单个工程进行土石方平衡,就应随相邻路基工程进行土石方平衡。
1.4 明确不能忽视的几个数据
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查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如剥离表土、钻渣、泥浆等问题,虽然其土石方量并不大,但也应该引起编制人员的足够重视,否则会影响整个报告书的质量。因此,建议在土石方平衡小节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实际出发,明确表土剥离(包括水域淤泥清理)的范围、厚度、数量、堆放场地其后期利用方向(“防治措施布设”小节中给出措施典型设计,并明确相应的剥离和回填覆土利用工程量)。
(2)明确桥梁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钻渣、泥浆数量及其后期处理方案(“防治措施布设”小节中明确具体措施及工程量)。
(3)明确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垃圾数量及处理方案。
1.5 完善土石方流向方案
在补充临时工程土石方量和换算复核主体工程土石方量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土石方调运利用的可行性(如施工道路在施工准备期就应该完成,如将隧道弃渣或路基开挖余方调运给施工道路就是不可操作的;了解周边道路的情况,特别是隧道附近有无现成公路;根据跨越河道附近是否已有桥梁,以及桥梁宽度及承载力能否满足施工要求等),结合施工时序(看施工的时序能否衔接,若施工时序衔接不上,则再看有无场地供临时堆置),并参考可能划分的标段等情况,以桥、隧(必要时结合挖填方特大的站场)为节点,完善土石方调配方案,并给出土石方平衡表及其流向框图。
2 取土场选址分析
合理选择取土(石、料)场的位置和优化取土场数量,乃是减少扰动面积、控制占用耕地、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规定,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认为对取土场选址的分析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取土场选址要以桥梁、隧道为节点的土石方流向框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以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和林地为前提条件,以满足路基填筑质量与数量、缩短运距(须在沿线视线以外)和减少扰动地表面积为目标,尽量减少取土场数量,优化取土场位置的设置。
(2)即使是增长运距,加大投资,也不能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还要远离民房、电线杆(塔)等工农业生产设施。
(3)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好选择植被稀疏的孤立小山包、小山脊或黄土梁峁等处,既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又能避免引发地质灾害,还能改造局部地形并造地。
(4)若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在距离城镇、景区较近区域选取取土场的,首先要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其次在划定范围、取土方式、取土深度和终期治理(防治标准相应提高一级)等方面,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5)在河道取砂(砾)料和黄河滩地取土的,应遵循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当地河道管理部门审批(取得相应附件);同时,后期治理要符合河道主管部门的要求。
(6)在河岸陡坡开挖土石方,以及开挖边坡下方有河渠、公路、铁路和居民点时,开挖土石必须设计渣石渡槽、溜渣洞等专门设施,将开挖的土石渣导出后及时运至弃土(石、渣)场或专用场地,防止弃渣造成危害。
(7)平原区取土场最好选择沙丘、岗地,或结合河道整治、水渠开挖和其他工程弃渣一并解决.
(8)在选择取土场时应尽量考虑沿线集中取土,避免任意开挖,以便于采取坡地取平、复耕还田或地方其他开发利用。
(9)取土场的设置要以深挖窄取,少占农田,有利排水和有利农业灌溉等为基本原则。
(10)对于大型、特大型取土场的选址,还必须通过多部门的配合,尤其是能请水利、水土保持主管机构参加取土场的选址则更好,以便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水利建设和河道整治工程,使取土场选取与当地规划、水土流失防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取得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投资的效果。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鲁东南丘陵与苏北黄海平原交接地带,多数为低山丘陵区,自然植被较差,植被覆盖率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采矿业、修路、窑厂、电厂、经济园区开发等开发建设项目,致使地貌被破坏,废弃的砂、石、土、渣乱堆乱放,大量的废渣流入河道,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重新遭到恶化。为防止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我县水利局水土保持试验站积极催报水土保持方案,对方案编制人员深入勘测了解,有针对性的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情况录入系统统计编号管理,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实施和验收信息进行跟踪管理。
一、概述
为防止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把好“审批、收费、监督”三关,不断加强监督执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凡有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建设项目,我县水利局水土保持试验站积极催报水土保持方案,同时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矿产开采、经济园区开发、热电厂及道路建设等项目的方案编制,各项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点放在那里,需要方案编制人员深入勘测了解,有针对性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落实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工作重点,科学合理编制和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既能体现编制者的水平,同时又能保证项目建设施工后不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传统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不仅造成信息资源浪费,而且不能快捷、全面,查全率不高。水土保持数据信息上报系统是在单机不连网的情况下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情况录入系统统计编号管理,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实施和验收信息进行跟踪管理。信息录入完毕后可把水保方案的编制信息导出成一个文件,在上报时候把该文件已经水保方案的文本等相关信息一起上报给监督部门审批。已经导出的水保方案可直接导入到系统中开始跟踪管理。
二、使用流程
主要流程为:用户注册登录系统填报数据保存上报数据省级用户注册登录系统查看所辖县级用户的上报数据审核(通过/不通过)。其中,各个过程中,用户可以方便的完成注册、登录、数据填报、进度查看、数据审核、数据复合、数据终审和数据导出等工作。系统可以在采集数据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有效性上发挥重要作用,非常适合保障水土保持规划工作高效、顺利开展。
三、总体功能
录入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信息。系统自动对项目进行编号,统一管理,保障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数据的真实。用户登陆后,可以对本区气象、水土流失和保持现状、土地资源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进行在线填报。填报后,在审核之前也可以对错误数据进行相关必要的编辑和修改。而未通过审核的数据,会被标记,用户再次修改后才能上报。
2.查询功能
可以按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时间、项目名称、水土保持方案名称、建设单位名称、项目的规模、项目和水保措施的资金投入情况进行查询。用户可以进入系统操作界面,实时可以查询填报进度。省级用户可以对上报数据进行审核,掌握本县数据填报进度和质量。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点击“通过审核”与“不通过审核”来评价上报数据结果,还可以给出审核意见,以便上报用户进行合理修改。通过的上报结果还要上报复核,复核过程与初审流程类似。
3.统计报表功能
打印输出项目特性表,按不同的查询条件对查询的结果进行打印。对相关重要信息,如“审核通过”、“审核未通过”、“复核通过”、“复核未通过”等内容可以运用不同颜色、字体、特殊符号加以区分,方便相关工作人员的查询。
4.数据的导入导出
对已经录入系统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信息、开发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等进行导出用于信息的上报。监督部门接到上报的文件后按水土保持方案的名称导入预防监督系统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等步骤进行跟踪管理。通过查看填报进度,切换标签或统计页面,可以实时查看各类信息填报进度并导出。
5.编制单位的信息管理
对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的方案编制单位的基本入库统一管理,为资质单位的审核提供数据的依据。对采集数据及时上报,对初审和复核数据及时上报复核结果,切实保障各类数据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操作,实现系统资源和相关工作的高效、合理进行。
结语
传统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不仅造成信息资源浪费,而且不能快捷、全面,查全率不高。“水土保持数据信息上报系统”是夹谷山 “数字水土保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防监督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信息的支持。系统实现了对各个方案编制进行统一管理,方便水土保持方案录入和上报方案的数据信息,分类统计各个编写的水土保持方案,编辑、打印输出、浏览水土保持方案,减少现运行系统的录入工作量。加强监督执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有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建设项目,我县水利局水土保持试验站积极催报水土保持方案,同时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矿产开采、经济园区开发、热电厂及道路建设等项目的方案编制进行合理改革,明确水土保持数据信息上报系统建设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编制并且科学合理的编制和落实水土保持方案,防止开发建设项目造成人为的新的水土流失,为水利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董春元.强化水保监督执法 防治人为水土流失[J].中国水土保持,2001,(7).
[2]齐传富 梅仑 做好淮委信息化数据库建设的探讨[J].治淮,2006,(1).
[3]李宝林.建立数字档案馆一体化管理[J].治淮,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