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相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范文第1篇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含义。最近,我教的一年级学生就给我上了一课。

一、案例陈述

经过新课程的培训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让学生亲自经历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西师大版“6、7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例1时,我先出示了“老鹰捉小鸡”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这幅图,说一说图意,引导学生明确: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计算。接着问:“怎样列算式?”这时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说出了与教材上“4+2=6”不同的好几种算式,像“2+4=6”、“5+1=6”、“1+5=6”、“3+3=6”、“1+3+2=6”……说出这么多算式,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那么这些算式有没有道理?于是我就问:“你们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吗?”列算式的同学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列算式的理由。我对这些同学给予了表扬,鼓励他们能勤于思考、善于动脑。

二、案例反思

针对这节课出现的现象进行反思,有以下收获:

1.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是在其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一年级学生已有不同程度有关数的知识,也认识了0到5,学习了1到5的加减法,要相信他们能把“老鹰捉小鸡”例题分解为他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平台。

2.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从一年级开始,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恰当的引导和鼓励,使他们畅所欲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民主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是因为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不同的算式。

3.要重视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学生学习的素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方法和进行数学活动的一般经验,发展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鹰捉小鸡”这道例题所选择的素材就来自于儿童的实际活动,学生对这道例题可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于学生的思维起着调动的作用,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不同的、合乎情理的算式。

4.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们听到的和看到的也许我们这些老师还没有听到和看到,在一些方面他们比教师的见识广。因此,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要先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再做出判断。

5.勇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霸主”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形成教师的一言堂现象,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接受能力差,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教学相长启示我们,应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达到互动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三个问题:提高兴趣,让学生爱学;着眼未来,让学生会学;知情合一,让学生乐学。要通过明确目标、提出问题、疑难剖析,师生共同参与,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范文第2篇

(1)求椭圆E的方程。

(2)设A1和A2是长轴的两个端点,直线l垂直于A1A2的延长线于点D,OD=4,P是l上异于点D的任意一点,直线A1P交椭圆E于M(不同于A1、A2),设λ#,求λ的取值范围,λ的取值范围是(0,10)。

上述这些圆锥曲线问题相信各位教师都并不陌生,我们在教学圆锥曲线时都做过不少类似的题目。它们看上去是毫不相干,但如果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它们的许多共性:

(1)圆锥曲线问题通常是求圆锥曲线的方程和几何性质解决问题,上述问题正是这样;

(2)它们是圆锥曲线与向量的结合,均可以通过把向量问题坐标化进行转化(当然也有其他作法);

(3)一般都可以通过设点,利用已知条件把其他的点表示出来;

(4)对于圆锥曲线,结合图像,根据等量关系或目标建立等式或函数。

类似的圆锥曲线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枚举。但是为什么学生在做了大量圆锥曲线的题目后面对似曾相识的数学问题时,还是会无所适从呢?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圆锥曲线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观察,拟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提高对教材、教法、学生的认识

学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90后”的学生个性鲜明,在知识的获取方式和学习能力上较他们的“前辈”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教师也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跟上时展的需要。教师应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题目,从中发现规律,认识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本质,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这一数学思想。

1.加强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就要不断更新观念,教学过程应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即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课程探究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利用网络资源等多渠道获取更多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2.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常常面临“上课热闹下课冷,课上点头课后忘,作业难交更正常”的无奈。形成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教师都习惯了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以设计好的教案为内容上课。整堂课学生都被教师牵着走,你现在放手了,让他们自己去做题目,他们当然不知道怎么做了。以圆锥曲线这部分内容为例,我们知道圆锥曲线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题目运算量较大;二是选择的方法不对,有可能做了半天无功而返。如上面的例3有的学生想到设点P,把点M的坐标用点P表示;而有的学生是设点M,把点P用M的坐标来表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再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做法加以比较,选择好的解题方法。我们要转变教学模式,就是要变教师讲为学生讲,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画图、计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当然,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细心观察他们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优化解题策略,完成解题过程。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地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信心,教师要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耐心地给予解答,并对他的认真思考给予积极地肯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要多加鼓励,给他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他充满学好数学的信心。就圆锥曲线这部分内容来说,思维要求较高,运算量大,教师更应留给学生足够思考和运算的时间,且忌急于求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相对宽松的学生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投入到探索数学的活动中去,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因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很重要。

1.形成阅读自学的习惯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阅读概念、例题和习题,并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形成阅读自学的习惯,学生才能正确地把握概念,理解并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灵活地运用。看课本上的一个练习:已知双曲线8kx2—ky2=8的一个焦点是F(0,3),求k的值。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概念,就会认识到要把该方程化为形如1(a>0,b>0)的形式,再求k的值。学生出现的很多错误都是因为对概念的认识错误。因此,只有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去发现、去创造,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2.养成数学反思的习惯

“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使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结构更加完善。例如文中的例2,如果不仔细,就容易把“MDCD”这个条件错看成“MCCD”,从而解题出错。要使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教师就要加强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例如,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你能检验你的结果是否正确吗?等等。让学生形成数学反思的习惯。

3.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

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但是每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解决一些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圆锥曲线为例,由于一些问题方法较多,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相互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从而得到好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些研究性课题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相关因素较多,需要做的工作也比较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的过程。只有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把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高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会学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献蓉,曹为存.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学教研:数学,2008(9).

教学相长范文第3篇

一、在生态作文教学中,创造师生生命活力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是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是对教育深刻而全面的解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创造力的培养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在生态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也是巨大而不可磨灭的,学生由钦佩教师而对教师充满了崇拜感,可以使教师得到极大的认同,产生满满的自信,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滋生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使教师进一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任何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都是以其和蔼可亲的态度,深深地、持久地吸引学生,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孩子在老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将会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使教师在待人接物方面更加平易近人、热情诚恳,并且能成长为真正的精神导师。

二、在生态作文教学中,发展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生态作文的教学中能逐步得到提高,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

1.教师的专业品质

教师的专业品质表现在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表现在教师对教师专业的理解,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人的差异是客观的。生态作文教学中针对个体的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学习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积累的知识和才智。在生态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教法学法研究,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水平不断提高,可以不断历练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智慧,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

2.教师的专业知识

生态作文教学中的探究性教育理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策略加以落实与具体化,很多教师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生态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究适合学生主动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才能更和谐地进行师生对话。从新课程的角度看,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性知识也得到更新与优化。教师原来不太熟悉的一些知识内容,或者是虽熟悉但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这些知识,不但更好地实施好新课程,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3.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提供专业服务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强弱与教师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然而,更重要的是与他在生态作文教学实践中长期的跌打滚爬的有效积累程度相关,这种积累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是非常富有个性化的知识,这种知识体现了教师创造性的专业劳动。所以说,教师的专业性知识通过实践性的知识进行整合,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4.教师的专业智慧

所谓教师的专业智慧,是教师教育经验积累升华的结晶,是最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内涵。生态作文是智慧的、生成的,只有用智慧教育智慧,才能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专业智慧不是别人教出来的,专业智慧是不能传授的,专业智慧只能来自于教师本人对专业活动的自主性总结与长期不懈的感悟。在平时的积累、提炼、感悟、升华中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智慧。

三、在生态作文教学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能力,它包含了知识、技能、教学技巧、教学策略、语言艺术诸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生态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成为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懂得以人为本的教育规律,掌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用教育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感悟、领会,根植于教学环境中,生动、形象、有力地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成为调控课堂的有力手段。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财富,使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培养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教师教学能力也相应的随之水涨船高了。

在《大纲》和教材中寻找生态作文教学的蓝本,提升驾驭作文教学的水平。中学语文课本,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向学生进行系统语文教育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根本,现行的语文课本无疑也是作文教学的根本。

从《大纲和教材》的性质可以看出,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只有通过熟悉大纲,才能明确目标和要求;研究大纲和教材,才能制订出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大纲和教材能帮助教师在作文训练中避免盲目性,能帮助教师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深钻《大纲》和教材,是语文教师形成作文教学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生态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追赶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才能继续保持在学生面前的优越感和权威形象。教师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及时跟上时展的脚步,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进行重新设计,多为学生提供有意思的、有用的信息,组织他们开展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通过积极的反馈让他们看到自己探索和刻苦学习的成效,才能使他们对艰苦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得到重新整合和提高。

教学相长范文第4篇

一、多做课堂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规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物理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显示出来,才具有说服力,使学生信服,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每当给新高一新生上课时,我都会做几个有意思的小实验,特别是一些惊奇性的实验,演示结果常常出乎学生的“心理准备”,更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利用力学原理自制的“笑脸娃娃”,其实就是一块圆形厚木板,直径的两端有两个孔,一根绳穿入又穿出,但在板中的路径不是直线,而是折线,手拉绳的两端竖起来,学生以为木板应该从上端滑到下端,但实际情况是木板的动与静能在无形之中受人控制,这个现象是学生以前从未看到,也未曾想到的,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迫切想知道产生现象的原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求知欲,让学生自然而然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二、结合物理情景,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创设的情景除与授课内容相关外,还应该发人深省或生动有趣,激动人心。这样学生才能从中体会包含的思想,从而激起强烈的情感和兴趣。如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向学生介绍:“1945年7月1日,当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后30秒,强烈的冲击波传到费米所在的掩蔽处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碎纸片向地面撒去,冲击波刮起的爆风把碎纸片吹出去好几米远,费米根据纸片吹落的距离,很快就说出原子弹爆炸的强度,他的测算结果与从复杂仪器记录数据很接近。他是根据什么原理测出来的呢?”将学生从原子弹爆炸的壮观场面引到课题上来,这样创设,既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钻研精神,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物理学的财富不仅仅在于公式、定律,更体现在其浸透着汗水、泪水甚至鲜血的发展历史。还有哪门学科的历史比物理学更能体现人类为真理献身的崇高精神!法拉第不计名利,十年“寻电”;布鲁若追求真理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这都是对学生最好的道德熏陶,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使学生得到教育。

三、学会放手,引导学生自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放手,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或小组的能力去获取知识的果实。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关键要靠教师长期、细心指导和帮助,要靠教师主动地去创设适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采取活泼多样的方式,借助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并对其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

四、及时表扬,调节学生情感

教学相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沟通交流

一、不断研究学情,在研究中认识学生

俗语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教学也是一样,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对症下药,并且达到药到病除的良好效果。为此,我便从研究学情开始,研究实验班的每一名学生,主要方式是面对面交流,但由于面面交流部分学生有些顾虑,所以有些胆小的学生便不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于是让他们用写作的方式来倾吐心声,交流思想。写作的原则是题材不限,字数也不作过多的要求,但必须落实一个原则,那就是求真,主要是思想要真,当然这一切都得靠真实的语言来表达。

通过近一个月时间的研究,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关系,而且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牢记在心。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属于师生的相关活动,古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提出“教学相长”的理论,而要使这一活动取得明显的实效,就要找准两者的最佳切合点,以求得更大的合力。“亲其师,信其道”是我给自己预定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我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在交流中沟通,在沟通中认识,在认识中建立和谐。

(2)随时征求教学意见建议,及时对所收集的意见进行当面反馈,并要有改进的措施和实际行动。

(3)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尽管师生间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但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生活经历上毕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出现的问题要多一点换位思考,以贴近学生实际,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要提高艺术水平,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夯实并提高教学技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课堂教学则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为此,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主要采取:

(1)增设课堂5分钟学生自由活动。3年的历程,由起初的演讲到后来的才艺展示,再到后来的趣味语文、奇文欣赏,高三阶段的诗歌赏析。总之,三年的课堂教学总是让学生带着兴趣、满怀快乐地去学习。

(2)根据课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学方式,力争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验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适应后,自读课、简单的文言文课学生就能自己解决了。

(3)依据“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加强阅读与欣赏教学。高一提倡学生读中国四大名著,高二提倡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世界名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施,精心挑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爱国影片,让学生接受影视熏陶教育。

(4)加强写作,提倡天天动笔,时时留心,事事思考,提倡针对社会生活现象,用我手来书写我心,强调真实人生,求善向上。

四、收获、感悟

经过多年来师生间的密切配合和自己的不断摸索、辛勤付出,在实验三年后的高考中,两班学生的语文人均分为110.87,比全市八所重点中学的最好成绩还高4分多。三年的磨炼,三年的拼搏,我认为在实验班这个特殊的环境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勤奋中不乏机智,辛勤中不丢技巧,宽松中还不失严厉。

1.思想先导,沟通交流

思想是行动的指引,是行动的动力源泉。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摸索,我认为责任、良心、信心、恒心,应该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原则。责任、良心以及感恩教育让他们思想成熟,并且要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们的高中三年过得充实。

2.强化识记,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慢火“烘烤”的过程,它来不得半点急躁和懈怠。尽管高考考题不是来自于高中课本,但试题还是扎根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加之实验班大部分学生本身就对语文不太感兴趣,在语文学习上投入不足,因此就需要在识记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保证高考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都能准确识记。

3.改进教法,提高技能

实验班学生相对于普通班而言,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上,应尽量多地突出让他们多活动,尤其是在思想上激活他们,让他们能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景中,真正做到学生与作品融合,与作品的思想碰撞,并且擦出亮眼的火花。在这一过程中,教者只能充当组织者、服务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当然,要达到这一境界,就需教者在备课上花工夫、想办法。

4.开阔视野,增加储量

实验班学生以理科学习为主,在理科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在整个学习时间一定的前提下,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也就相对很少,尤其是在接受新信息、新思想方面,欠缺很多,而语文是一门靠平时点滴积累、厚积薄发的学科。这样一来,两者之间的矛盾该怎样解决呢?

我认为主要还是要靠课堂来解决。一是课堂尽量多地提供学生最新的热点信息,让他们了解国事天下事,树立我与世界同在的思想,同时也可以调动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二是利用一些优秀杂志,学美文,悟写法,从而在阅读积累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尽管曾经的辉煌都已经成为历史,但语文教学还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但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反思,以便让以后的路走得更稳更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