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钢铁企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钢铁企业;低碳经济;绩效评价
0 引言
随着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各国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逐渐达成共识,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这一目标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也造成巨大压力。
1 研究的必要性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6亿吨,达到62,665.4万吨,居世界第一。但是,钢铁行业是名符其实的高碳行业,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CO2排放量已达到全国总排放量的15%左右,占全球钢铁行业CO2总排放量的51%,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现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关键阶段,资源储备情况的现状已经很难满足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资源紧缺、能源燃烧利用不彻底、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伴随着CO2排放量减小的需求,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钢铁企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其减少钢铁企业碳排放、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应对资源能源问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实现减排目标的需要。
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既是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又是其发展低碳经济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有助于钢铁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地对企业自身能耗、业绩等进行考核与评估,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并据此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钢铁企业在碳减排压力下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也有助于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适应新经济、社会形势的决策依据,有利于从政府角度、社会角度对于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引导与支持。因此,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对理论界和实践者来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基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研究还比较少见。现将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
2.1 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始于19世纪20年代。Taylor提出科学管理思想和标准成本法,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20世纪初,杜邦公司提出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Alexandriawall(1928)提出了沃尔比重法,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过于重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因素而忽视了外部市场影响因素;20世纪50年代,Modighani和Miller研究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提出著名的MM理论;1950年,JacksonMartindell提出了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股东的服务、董事会业绩分析、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指标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同期,PcterrEDrullkerf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公司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1990年,Stemstewart提出EVA经济增加值概念,从股东利益角度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所有资本成本;20世纪90年代,Roberts.Kaplan和Norton提出了平衡计分卡,通过四个维度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评价企业绩效的目的。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高前善(2006)从财务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了三重评价,并论述了三者的关系;张蕊(2007)根据循环经济的特点对企业战略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温素彬、黄浩岚(2009)以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为导向,设计应用了基于绩效三棱镜的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有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邵庆畅(2010)分析了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提出了结合低碳经济特点的财务评价方法;荣莉(2010)对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开采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肖彦(2011)从产品责任、商业道德、劳动就业、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李达,肖彦(2011)结合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生态环境保护和评价方面的实际,建立了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突变级数法耦合成环境绩效评价模型;任玲,西凤茹(2011)结合钢铁企业的特点和环境状况,采用能源投入效率、综合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三大主要指标来评价钢铁企业环境绩效的目的;许善卿(2011)提出了建立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建立钢铁企业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方法,并在理论上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企业绩效评价的当前研究现状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绩效评价已有了较丰富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的不断创新,绩效评价理论也在不断深化。有学者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初探,但是多从经济、环境等视角进行单独研究,基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视角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尤其缺少针对钢铁企业这一研究对象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尽管国内外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两个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但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可能存在一些缺陷。
1)大多数研究成果只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一些趋势、策略分析,并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一些宏观抽象的措施建议,缺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综合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案或实现途径的研究。
2)目前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多集中于区域低碳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不全,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绩效评价研究较少。
3)目前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仍滞留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型的推演,缺少实际运用与实证研究,可量化的、具有操作性的基于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后续研究可以从现有研究基础出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98-102.
[2] 李海燕.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J].中国国情国力,2009(12):7-10.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之一的钢铁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的改革,以适应在发展的需求。
钢铁企业从原有的能生产,到大规模生产,再到现在的现代化生产,经历了许多改革,时至今日钢铁企业正逐步像全面自动化生产的目标前进。但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系列的措施及政策还有待逐步的提高。例如:设备自动化的先进程度、职工的人数、管理人员的配置,以及一些福利、工资等等。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维修工种与操作工种的工资比例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以生产为主,这是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这一点没有任何的疑问,但这一点随之带来的就是操作岗位渐渐成为了职工眼中的首选、热门,而一线的维修岗位则变得令人谈虎色变。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从工作环境来讲,操作岗位已由原来的室外露天半自动的操作,改为坐在舒适的监控室内按着电钮,看着监视器的工作。而一线的维修工的工作条件则变得更为艰苦,灰尘、高温、高空的环境;从技术要求方面来说,现在的操作工只需经过几个月的短暂培训就可以上岗操作,而培养出一个能独挡一面的一线维修工的时间却最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在处理突发故障的维修上,都对维修工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从薪资待遇上来说,以某公司的焦炉操作工与维修工来比较: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虽然薪资都在增加,可从增长的幅度及职工收入比较,操作工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上述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维修队伍的人员日益减少,人才凋零并不是偶然,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钢铁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在重视生产的同时,对待设备管理的问题上并没有重视到足够的程度。
【关键词】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1.前言
钢铁企业要想使经济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能够高效、循环的利用能源资源, 提倡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符合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根本上颠覆了大生产、大消费、大废弃的传统增长的模式[1]。循环经济的目的是消耗最少的资源、付出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大程度的把经济和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发展循环经济,大的方面讲,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把发展理念全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建立社会循环的利用资源的体系,在减量化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循环的利用资源。小的方面讲,要求企业使用资源节约降耗,提高利用率,合理利用生产中的废弃物,合理回收并利用废弃物,转变资源的条件以及企业的产业布局, 延长产业链, 促进各产业共同发展。
2.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现状
钢铁行业是我国密集型的资源、能源行业。由于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源、能源和环境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态经济,在其发展理念中没有废弃物,所有资源都能够循环的利用。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能源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工艺技术水平较低等现状。
2.1能源、资源消耗大且污染严重
和西方国家先进的钢铁工业相比,我国的钢铁工业能源资源消耗量高出13~28%,平均每吨钢就要耗大概14t新水,而西方国家先进的钢铁企业的耗新水量才为2~6t。我国平均吨钢的环保指标与世界水平相差3.6个百分点,每吨钢铁的粉尘排放量大概是6.2kg,是世界粉尘排放量的9倍,每吨钢铁平均排放2420kg的二氧化碳,是国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28倍。
2.2资源严重浪费、短缺
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方式比较落后,高投人、高耗能、低产出和重污染。我国虽然是资源的大国,但同时也是人口的大国,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2]。
2.3工艺技术水平低
我国钢铁企业现阶段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低,一些生产能力与工艺技术不符合,造成生产时对能源资源的消耗高、产出少而且质量差。
2.4企业管理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钢铁企业管理不科学,不严格,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缺少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支持,仅靠技术发展企业经济,严重降低了我国钢铁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束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
3.1建立绿色生态的钢铁企业
作为循环经济模式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而根据生态科学理论,要发展绿色钢铁企业,首先要拓宽钢铁的生产功能,使其在钢铁生产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为有关行业提供原材料,以及能够在能源经转换之后可以用来处理社会一些大宗的废弃物等功能。对钢铁工业系统而言,其生态化的核心观念就是实现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并且是在系统内部进行闭循环,即做到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弃物,所有废弃物都能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根据生态系统的整个循环过程,转化和利用所有系统接收的能量和物质。在钢铁工业中体现出来的绿色制造业以及生态学的概念,就是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的重要内涵。
3.2开发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钢铁企业循环经济是推行技术创新,合理利用综合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开发应用。达到钢铁企业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废弃物的资源化以及循环利用再生金属的目的。钢铁企业进行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 实行企业经营发展集约化, 淘汰掉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的传统技术[3]。加快研发企业的循环经济的共性、关键技术,推行产业化的示范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3.3企业源头进行减量化
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节约资源,钢铁企业应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技术含量、采用清洁生产等方法来控制生产单位产品的耗原料量,提高生态设备技术在企业经济中的运用率,例如提倡清洁技术为典型的现代生态的技术,就可以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资源的有效循环。在初期的工艺设计和后期产品的开发中都要考虑到经济要求和生态要求之间的平衡,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达到最小甚至没有。绿色钢铁制造技术应该向着全新的流程方向发展,即生产的流程、周期最短、生产工艺最简单、生产过程能够完全连续的。同时还要寻找现有资源能源的替代品,使用有效的料代替有害的物料,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的消耗。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原料的使用量,同时产出更多的钢铁产品,但是不增加甚至减少钢铁废渣的排放,从而达到实施精品战略的目的。
一、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能耗过高与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污染排放量大与社会消纳能力不足的矛盾比较明显,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钢铁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6%,水耗占9%左右。但是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大体只达到30%。这导致了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尤其是钢铁企业赖以生存的铁矿石资源。我国铁矿石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十五”计划以来,铁矿石年消费量增长193%,其中进口矿资源消耗量增长262%,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已达到50%以上。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同时,钢铁生产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排放也非常大。排放的废水和废气约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4%,固体废弃物约占工业废弃物总量的16%。从资源利用效率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85%,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个百分点;吨钢的铁金属一次综合收得率仅6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钢铁渣利用率88%,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2个百分点,等等。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相对过剩。我国钢铁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与低端普通钢产品产能过剩并存。目前,冷轧薄板、船舶用钢板、汽车用板、石油管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内生产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依靠进口补充。而以线材、螺纹钢为代表的长材,则表现为产能明显过剩。第二,生产力水平分布不平均,差异明显。我国各大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基本都比较重视对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尤其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先进工艺技术。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小型的钢铁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采用落后的工艺设备,不惜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第三,产业集中度低,造成了我国钢铁企业信息交流不顺畅,先进工艺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多、钢材市场的行为不能得以规范、产能相对过剩、有效的引导机制很难得以实施等诸多问题。
(三)作为一个支柱产业表现的相对孤立。我国钢铁产业规模大、覆盖面广,因此更容易关注其内部的发展而忽略了它与其上下游等相关行业的共生关系。即人们往往将钢铁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体系而忽略了它作为整个社会生态循环链的中间环节的重要角色。虽然随着各界学者的呼吁,这个问题已经逐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构建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的完整合理的共生产业循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钢铁行业今后发展方向
在2005年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今后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钢铁企业应该根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达到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最终实现钢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问题、实现钢铁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以“资源――产品――资源再生”闭环反馈为特点的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宏观上,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钢铁企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微观上,要求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和再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合理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的共生组合,这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和要求。
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现从三个层面上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第一,企业层面。以零排放为目标,建设钢铁生产过程的三个循环链:一是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循环链。从煤、焦等能源的投入到高炉、转炉、焦炉煤气的全面回收利用,实现可燃气体零排放;二是工业用水循环链。从企业补充新水到生产过程用水、工业污水回收、污水处理、替代新水,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循环链;三是固态废弃物循环链。从铁矿石等原料投入,到钢铁产品生产,固态废弃物全面回收利用。固态废弃物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炉渣、废品以及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的废钢铁。通过对企业内部小循环系统的建立,可以达到对钢铁生产源头投入的控制,提高各项能源的使用效率,并且不断创造再生能源。同时,该部分要求钢铁企业必须保证工艺、设备的先进性,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不断朝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
第二,区域层面。建设钢铁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物质供应循环链。如,钢铁厂对生产过程的高炉、转炉、焦炉三种煤气全面回收,可以供发电厂使用,以满足其发电需用的全部能源,发电量供钢铁厂使用外,如有富余还可以向社会供电;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除含铁部分回收自用外,其余可供应给水泥厂,不仅能满足其原料需求,而且可大幅度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中循环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整个区域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并能通过供应链的传递关系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第三、社会层面。建设钢铁产品出厂、社会消费、消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循环链。钢铁产品出厂后,在用户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完成后,可回收利用,作为废钢重新投入钢铁生产;社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可以利用钢铁生产过程进行消纳处理。大循环系统的建立,不仅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也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找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自动化;钢铁行业;重要性;发展趋势
伴随着设备技术,自动化操纵技术、电脑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很多科目技术相联合开展全面研究。现在在各大范围内普遍使用,以往设备化技术效率不高,精确性差被自动化技术代替。钢铁业牵扯到的事情多,范围广,程序繁琐,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必须持续研究新自动化技术,提升钢铁业的自动化水准以及制造速度,才可以更好的直面新科目。
1 电气及自动化技术对钢铁行业的重要意义
1.1 电气及自动化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重要应用
最近几年,钢铁业以及单位管制形式以及整体管制思想的改革,自动化操纵体系是现在单位操纵体系的关键构成方面,同时普遍运用在单位制造管制的每个步骤中,重要的运用是:智能化操纵技术,因为钢铁业自身的持续性,大规模化,高效率化等特别性,以往操纵技术在钢铁业中面临着非常大的难题。使用智能化技术能够完善的处理上面的情况。智能化技术主要包含专家体系,模糊操纵,神经网络被普遍的运用在钢铁业中。因为钢铁业拥有大规模化、持续化、高效率化等优势,以往操纵技术在钢铁业中碰到的重大难题,使用智能化技术就可以进行处置上面的情况。智能化操纵技术包含专家体系以及神经网络,模糊操纵等。被普遍的使用到了钢铁业的商品策划以及制造装置中存在品质判断中的很多情况,如:高炉操纵体系、轧钢体系、电炉以及连铸车间、炼钢连铸、轧钢调节体系等。现在,大部分单位开展了智能化操纵技术部分的研究,同时在冷热轧薄板、人工智能操纵、版型在线监测、判别维修养护等部分获取了很大的进步。分散式操纵体系重点是运用一台电脑操纵现场的监测控制电脑和只能操纵连接,能够是单级、双极乃至多级的。使用中央电脑对单位制造程序开展监管,管制,操纵。伴随着监测控制技术的持续向前,分散式操纵体系拥有丰富的性能,不光能够操纵制造程序,对制造程序的调节以及改善处置分为集中控制、监测监管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开放式的操作体系是电脑措施持续前进的程序,也是创建新式构造的系统。关键在于对资料互换程序的撑持。按照观点创建的体系,不光能够完成单位间的信息的同享,还可以完成不一样单位之间商品的交换以及相容。开放式的操作体系经过互联网能够把各式操作设施和电脑进行连接,完成运行,管制,操纵以及政策的合成,经过现场总线技术完成现场仪器以及操纵室操纵设施的连接,同时完成检测以及一致的宗旨。除了上面所讲述的体系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铁业的运用关键包含现场总线技术,电脑合成生产体系,交换传送技术。在钢铁业中使用多个高自动化技术能够推动其品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制造程序的标准化前进,为钢铁业的前进打下科学技术根基。
1.2 电气及自动化技术对钢铁行业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时代的前进,全球开始进入新的科学技术改革时期。资料的关键性持续提高,在运用资料的程序中,得到可信赖精确的资料是处理问题的根本。现在钢铁业的前进,关键是使用各式自动化装置来监视操纵整体的制造程序。推进各个作业环节的作业都能够展现出最佳的作业形态,制造出最佳的工业商品。
电气自动化措施的持续普遍和运用,钢铁单位的资料能够获得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钢铁业制造程度的效率,为钢铁业的前进打下了根基。信息化的持续前进是国内工业化持续前进的关键要素之一,必须全力开展自动化技术,才可以战胜在钢铁业制造形式中的缺点,为信息化建筑营造更好的环境,国内钢铁业的机器化以及工业化的制造整体完成,必须要更加关注自动化水准的建筑,集中运用电脑以及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三项技术,才可以更好的促进钢铁业自动化的前进,推动国内根本设备技术建筑的前进,尽管,自动化技术在国内获得了很大的前进,不过在制造中依旧留存着缺点,必须充分解析,才可以实现权衡利弊,拟定科学的政策,提升钢铁自动化建设。
2 电气及自动化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
2.1 低成本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低成本自动化建设发展的趋势,低成本的自动化并非简单的自动化建设,更多的是科学投资,积极采用高端技术,提高投资收益,减少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采用自动化建设模式。低成本自动化发展主要是针对中小型的钢铁企业发展,使得系统更加开放,实现系统模块的发展,从而简洁灵活的系统资源的配置。降低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控制STD计算机的出现,为中小型企业实现低成本自动化提供很好的选择,在我国工业PC产品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国际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软量技术,先进的控制技术,IPC控制模块,低成本自动化在CIMS与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之中,中小企业受自身经济和资产的限制,对低成本自动化系统有着更为明显的需求,这也决定了低成本系统是钢铁行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2.2 高级控制策略
当前,PID还是普遍的控制策略,但是也有其他的控制策略,例如优化控制,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逐渐开始被应用。传统的理论是适应数学模型困难化,复杂化,变化大的整个控制特点,智能控制对总控制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综合控制系统,并且分级控制智能设备,有了明显的经济与技术效果。作为控制发展理论的第三个步骤,智能控制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EIC一体化系统
EIC一体化控制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仪表、电气三者之间在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界限与分工,解决了DCS系统无法做到的逻辑控制与PLC系统难以对模拟量进行控制的缺点,完全符合被控制设备要求的数据处理、顺序控制、模拟控制作为一个整体的需求,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与操作性。三点一体EIC一体化打破了计算机电气仪表三者之间的明确分工,解决了DCS系统无法做到的逻辑控制盒PLC对模量进行控制的缺点,完全符合被控制被控制设备要求的数据处理,顺序控制,模拟控制等整体的需要,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三点一体化后,传统的三电分离式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了资源简化了工程程序,降低了成本的投入,使得整个钢铁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以上优点决定了EIC综合一体化系统将是钢铁行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持续前进是推动钢铁技术能够完成整体前进的关键原因,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水准的持续提升,推动了自动化技术在钢铁业中的重量。不过,依旧存在不足在钢铁业的自动化水准中。必须增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者的相关技术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才可以解决现在的状况,同时进行调节。国内钢铁业在自动化以及电气化部分还有很大的前进空间,必须要提议科学的处理方案,才能够推动钢铁业的前进,为社会的前进做出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