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坚强意志的名言

有关坚强意志的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坚强意志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坚强意志的名言

有关坚强意志的名言范文第1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坚强的意志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了解意志坚强的主要表现。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名人名言,体会坚强意志的主要表现。

2、在了解一些意志坚强的事例的同时,能对意志品质的积极与消极的两方面加以区分,能初步判断哪些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哪些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关意志品质事例的分析、对名人警句的深刻理解与体会,学生能进行初步的判断、思考,了解意志坚强的主要表现,从而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正确的分析。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中产生初步的影响,使其对事物、对人、对社会与国家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标准与尺度。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意志坚强的四个表现,是第一框的教学重点。本框要求我们在意志品质的不同表现中,能划清正确与错误的界限,正确理解什么是富有主见、处事能果断、坚持不懈、善于自制。

(2)本框的难点主要有:侧重在教法上,如何能帮助学生在正确区分积极的意志品质与消极的意志品质的基础上,把握意志坚强的表现。

教法建议

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有主见、果断、坚持不懈等的含义,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或者分析学生自己身边的一些事例,来认清意志坚强的表现。

②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分清意志坚强的表现与意志薄弱的表现。

③为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开展一些生动、活泼、有一定趣味性的活动。比如利用填“反义词”的活动,使学生把握坚强意志的表现及其对立面。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小前言--奥斯特洛夫斯基战胜困难写作的事例。

2、教师设问:是否只有像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桑兰这样身体有残疾的人,才需要坚强意志?是不是只有科学家、伟人才需要坚强意志?

学生思考、归纳: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教师:

任何人、任何职业,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要想做成一件事,就离不开意志品质。比如:现在,同学们就要依靠你的毅力来专心上课,坚持一天的紧张学习。

可见,意志品质也是和同学们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去了解意志品质的相关内容。

新课:

第三课磨砺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板书)

一、意志坚强的表现(板书)

首先,请四位同学讲几个故事:(可任选四个故事,只要能分别体现意志坚强主要表现的四个方面就可以)

①许光达大将的故事(参见教材)

②一个笑话:一个人到朋友家喝酒,后起火、救火的故事

③一个美国科学家研究人造血浆的故事

④妙答记者的故事

学生活动:

全体同学在听故事时,一边用心去思考故事的含义,一边可做简单的记录(写下你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最令你有所触动、感悟的地方)。

教师提问:这四个故事分别反映了人的何种心理品质?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学生思考、邻桌同学交流观点,进行探讨。

学生归纳:

四个故事分别体现了意志坚强的四方面主要表现

1、遇事有主见2、处事要果断3、做事坚持到底4、善于约束自己

教师:

为了更好地认识意志坚强的表现,我们先分组讨论,找出其特征,并指出其对立面的特点。同时,结合自己在意志品质方面的表现,说说大家在此方面应注意什么。

(教师利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一张对比意志坚强表现与意志薄弱表现的表格)

学生活动:

结合教师提供的表格及前面的四个故事,进一步深入分析、讨论。

在给学生充分时间的思考、讨论后,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发表本组的看法,全班共同探讨。形成基本一致的认识。

设计思想

为避免教师的枯燥说教,此课教学设计为:由学生自己讲相关故事,自己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置疑、答疑来自我解答什么是有主见、果断、坚持不懈等知识点。另一方面,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把握坚强意志表现的对立面,划清它们的界限,在教学中设计用对比列表的方式进行。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探究活动

编写《意志》辞典

目的:

(1)了解意志坚强的具体表现,能划分意志坚强与意志薄弱的界限;懂得什么是有主见、果断、坚持不懈及意志对一个人的影响。

(2)学习如何收集资料、整理归纳资料,进行简单编辑的能力。

教学步骤:

(1)通过报刊、书籍、互联网等信息来源,收集有关意志的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

(2)学生分组(可分成字词组、成语组、名言组等)整理、归纳收集的资料。主要分成意志坚强与意志薄弱两大部分。

(3)小组讨论"意志"词典的设计思路,由擅长绘画的同学设计草稿;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

(5)全班交流、展示。(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年级间的交流、展示或在学校的宣传橱窗中展出。更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教师的建议:

(1)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应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开展探究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分辨某一词或成语是表现意志坚强还是意志薄弱的,引导学生在争论中作出判断。

(2)教育学生有版权意志,要求所找的全部资料都要注明出处及作者。

评价重点:

(1)参与的程度:是否能与他人合作;是否有个人的见解;能否在组内或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关坚强意志的名言范文第2篇

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 这里的“志”就是人的意志力。意志是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支配、调节着行动,并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

以上是意志的抽象解释,形象地说,打个比方,你是一个非常喜欢吃糖的人,你现在有两块糖,你非常想吃掉它,如果你能把这两块糖保留到明天再吃,你就是有毅力,意志力较强 的 人。意志是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意志坚强的孩子,一般来说,学习的自觉性较强,并能克服困难,坚持组织自己的学习,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反之,意志薄弱的孩子,往往会影响学业成就的提高。

对于初中孩子而言,意志力反应在其身上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我想从以下几点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培养孩子的意志,也就需要从具体的事情开始。家长布置孩子的任务要明确,并要指导孩子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好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意志行为要进行强化,使其逐渐形成意志的自觉性。

第二,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习惯的养成,常常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收拾书包、自己收拾房间等。培养行为习惯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如要求他们该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求他们改正的缺点就要监督他们逐渐改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家长要经常为孩子选择有关培养意志力的名言、格言、警句来激励和对照他们的意志。要经常向他们灌输,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有始有终,并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结果。初中孩子们年龄小,一般不会恰当的选择学习内容,所以家长们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读一点心理学方面的书,让他们从理论上对培养意志力的问题有所认识,日久天长,他们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②要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力的坚持性。每一阶段(学期、学年、一月,及短时间内)家长都要帮助孩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没有目标,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没有计划就会让孩子放任自流。目标和计划既然可行,就必须始终坚持预定的计划,不论遇到什么障碍,都不改变原计划和目标。制定目标时要让孩子明白,困难是存在的,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把如何克服困难的措施制定在实施计划中,只养孩子们就有目标可奔、有计划可循,既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又有克服困难的办法。作为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的目标完成情况,并随时帮助孩子修正错误,要鼓励他们培养意志力的坚持性,要决不能朝令夕改,随时降低标准修改目标。如:每天背诵一首唐诗,每天必须检查,如果有一天家长忘了检查,第二天必须及时提醒孩子,补背当天的内容,以保证目标的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果家长做不到及时检查,及时监督,那么孩子的意志力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③要有意识的培养意志力的独立性。家长应指导学生独立的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要让孩子明白,家长不可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办,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自己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该记忆的知识,一定要强迫他记住,哪怕经过十遍八遍的重复,也决不姑息迁就。日久天长,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独立个性。

这样,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三,培养孩子在困难面前不害怕的品质,就是不怕吃苦的精神。意志活动常常和困难在一起,因为常常只有困难需要更多的努力。家长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活动中,可以设计稍微有点困难的活动。如果太容易,孩子就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对意志的培养当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太难,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就很容易使孩子受挫。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并且相信孩子能够克服困难。往往这样,在这种支持下,孩子比较容易想出应对的方法。家长切不可嘲笑小孩“不行,太笨”这类的。

对孩子的小伤、小病,不应过分渲染,要鼓励他带病学习,磨练坚强的意志。常言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其实这里的“风雨”除了自然界的风雨外,还应该包括一些客观困难,如:饥饿、生病、委屈、劳累等。如果孩子连小伤小痛都熬不过去,何谈将来的大成就,大事业呢?

有关坚强意志的名言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采用多种导入方法。

1、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今天,我们将借助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命的伟大、坚强。

2、由《荒岛余生》引入: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吗?他在濒临绝境时的惊人毅力让我们难以忘怀。其实又何止一个鲁滨孙,杰克·伦敦笔下那位无名的淘金者所表现出来的求生的欲望,所展现的生命的潜能更让我们震撼。

3、由生命现象引入:可结合七年级(上)课文《生命生命》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

1、看题目,有何感想,喜欢这个标题吗,为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由题目进行联想。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⑴ 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狼嚎(háo):大声叫。

转瞬(shùn)即逝:转眼就消逝了。

咀嚼(jǔ júe):用牙齿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suì):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

⑵ 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 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③ 自读感触最深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课后进一步熟悉课文,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⑴ 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⑵ 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⑶ 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示例:

⑴ 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⑵ 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二、拓展训练

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有关坚强意志的名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漫画;教学

新编的中学思想品德教材有不少亮点,其中之一就是配备了不少的漫画和其他图片,课本变得图文并茂、可读可赏,增添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我曾经做过民意调查,中学生喜欢看漫画书或喜欢漫画的占总人数的80%以上,有不少的学生带漫画书到学校阅览。根据这些信息,我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漫画外,还从报纸杂志、网络搜集了不少漫画素材,甚至自己创作、改编漫画运用于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一、漫画激趣,活跃课堂

漫画被誉为“笑的艺术”,具有简单、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漫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并使欣赏者通过思维活动在这种出乎意料的状态下,产生审美的愉悦和,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漫画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方式很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思想品德课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地按教材内容讲解,容易陷入枯燥、乏味、沉闷,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催化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受学生喜爱的漫画,能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集中注意力,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维护消费权》这一课时,用漫画《喷!喷!喷!》(见图1)导入。漫画夸张而有趣,引来了满堂的笑声。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有的人说“这个人太差劲了,真没用,喷一个蚊虫不用浪费这么多药水吧”,有的人说“不是灭蚊的人差劲,或许是灭蚊药水劣质无效”。上课从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为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漫画设疑,开拓思维

漫画一般由表意与寓意构成。漫画表意就是指漫画画面所直接反映的表层意思,主要靠人的视觉器官来把握;漫画寓意是指借助漫画画面反映出来的隐藏在漫画表意背后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层次的道理,它是漫画中心和主旨。漫画寓意是看不见摸不着,要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必须对漫画进行分析和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如果教师在备课时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条件,运用漫画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想象—再想象”,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社会合作与公平》这一课时,如果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公平”的含义,也许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但通过展示漫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可以先引入漫画《较量》(见图2)提问学生: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你认为什么是公平?再让学生辩论;再引入漫画《分粥的故事》(见图3),继续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你分粥,怎样分才是最公平的?”由学生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把学生置于主动思考的地位,必然使学生兴趣大增,提出了各种设想,迫切要求解决漫画里所反映的问题。就这样,通过漫画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

三、漫画赏析,培养能力

漫画具有隐喻性,它虽然构图简单,但并不肤浅,只有通过深入地分析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理解画面的寓意。欣赏漫画,能够刺激学生的观察兴趣,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会欣赏漫画,能使学生学习到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社会规则与正义》这一课时,运用漫画《谁为我作证》(见图4)作训练:观赏漫画,谈启示。漫画揭示了某方面的社会问题,辛辣地讽刺了不良的社会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学生要看懂漫画,首先要看漫画中标题和其他文字,仔细观察人或物的细微变化或人物的表情,还必须将漫画的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只有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才能更好理解、把握漫画的要义。

四、漫画助学,理解巩固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性的、变化的、形象的东西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漫画以其直观的画面,把抽象的语言信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信息,主动地学习、探究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维护财产权》这一课时,向学生出示漫画《维权》(见图5)。由于漫画揭示的主题十分明显,学生一下子就理解、记忆了“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这一知识点,效果非常好,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再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磨砺意志》这一课时,用漫画《挖井》(见图6)帮助学学理解“坚强意志的重要性”。漫画生动、直接地告诉同学们: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一个意志薄弱者往往缺乏恒心与毅力,难以取得成功。漫画所体现出来的感人形象及蕴藏着的丰富内涵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过目难忘。

五、漫画教育,愉悦有效

法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漫画有宣扬真、善、美,讽刺假、恶、丑的教育功能。漫画的夸张、幽默能使原本压抑、空洞的德育教育变得轻松、愉悦,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宣传教育效果。在教学中,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贴近现实的漫画,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感染教育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把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我和父母》这一课时,需要结合当前学生不善于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和父母关系不够融洽,缺乏感恩意识的现状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教师只讲大道理或对学生批评指责,难免会使课堂气氛沉闷,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用漫画《母亲节》(见图7)施教的效果就比较好。漫画幽默、讽刺而有教育性。笑声过后是心灵的触动——父母为我们的成长辛劳了一生,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学生一边看漫画,一边作自我教育。有时漫画这种无声的教育可以胜过任何语言,而且使学生乐于接受。

有关坚强意志的名言范文第5篇

一、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行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许多调查表明:由于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足,教育观念、态度、行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忽视儿童心理素质尤其是道德人格,社会性等个性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使一些孩子产生了某些不良的心理品质,这就说明社会和学校对传统美德教育的力度不够,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加大对儿童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传输的力度。其实,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立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际关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取得最大的成就。我们应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千百年来人们在思想中所认同的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对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予以具体分析,吸取那些超越时代精华的内容。如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孝亲尊师、团结友爱、律己宽仁、谦虚礼貌等,笔者认为,在讲授有关课文内容时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我们的语文教材已经有不少承载传统文化的篇章。比如古体诗词、古代散文、小说等等。这些篇目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辉煌的文化成就,也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用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以及对杰出历史人物的爱戴和崇敬,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例如通过学习古诗《示儿》《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一生的政治抱负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竹石》《石灰吟》,让学生懂得人要有刚正不阿的性情,不畏惧困难的坚强意志。同时,我们可利用教材《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和名言警句,并鼓励学生课下多搜集有关的句子,为学生打下传统文化的底本。

三、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背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