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房子好词

草房子好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草房子好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草房子好词

草房子好词范文第1篇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心理学研究显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影响。“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体验,愉快体验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所以课外阅读必先要“悦读”,心情愉悦了,才能很好地吸收文本的精神营养。下面以《草房子》为例,具体谈谈如何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悦”读。

一、设置悬念,感受有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在读一本课外书之前,教师用巧妙的语言设置悬念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悦读”。如在《草房子》的导读课上,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故事,但不告诉他们故事的结局,设置这样的悬念:

第一步童谣导入,走近《草房子》。幻灯片出示齐读: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接着师叙述:这个童谣叫颠倒歌,在歌谣中一切都是颠倒的,是违背常理的,这童谣,我就是从一个跟大家同龄的小男孩那儿听来的,他叫桑桑,是小说《草房子》中的主人公。那么桑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草房子》又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今天这节导读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房子》。

第二步透过目录,整体了解。出示目录让学生猜猜目录中哪些是人名哪些是地名,学生们各抒己见,兴趣盎然。

第三步走进故事,初识主角。出示主角桑桑的一组图片,桑桑喂鸽子,夏天穿棉袄,把秃鹤的帽子挂到旗杆上,透过木板的洞眼往妹妹柳柳的床上倒水,和小朋友打架的画面,师生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异想天开,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的桑桑,天不怕地不怕的桑桑!从而亲近并且喜欢上桑桑,产生强烈阅读的兴趣。接着出示课件——生病的桑桑,师叙述:桑桑在油麻地这片土地上快乐地生活着,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六年级上学期,一场意外的灾难改变了一切。到底是什么样的灾难呢?桑桑生病了,他的脖子上长了一个肿块,医生都说这是无法医治的,也就是说桑桑不久将要离开人世,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离开疼爱他的老师,离开这金色的草房子。

第四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过渡:桑桑脖子上的肿块在迅速地增大,离医生预见的那个日子,也越来越近。桑桑的命运到底会如何呢?大家想知道吗?答案在这本书中,这本书就是当代著名文学家曹文轩的《草房子》,被《人民文学》副主编崔道怡誉为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的《草房子》,希望大家能喜欢。

这样,学生对所听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被兴趣推动,急切地想要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达到激发课外“悦读”的目的。

二、指导方法,激发乐趣

“由好奇心引发的兴趣,往往带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等特征。故这种兴趣很不稳定,常随兴趣情境的消失而下降,也常因受其他事物的新异性吸引而变化。所以要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嗜好还应让学生在对课外阅读感到‘有趣’的基础上逐渐集中,趋向专一,产生特殊的爱好,变成‘乐趣’”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开启阅读之门的能力。

课外阅读的方法众多,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阅读的目的不一样,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过许多的课内外阅读实践,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为《草房子》的阅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鉴于《草房子》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格调高雅、语言隽永、文质兼美,笔者主要引导学生采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浏览,学生能了解文章大意,通过精读则能在静心细读中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其中的妙词佳句,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下面以第一章节《秃鹤》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第一步,制定读书目标。“教师准备教学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弄清楚目标问题。”

课外阅读也一样,这样就可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通过阅读第一章明白:1、陆鹤为什么被叫成秃鹤?他在意吗?为什么?2、陆鹤为什么要报复?你赞同陆鹤这样做吗?3、陆鹤最在意自己的秃头,为什么却要站出来扮演“伪军连长杨大秃瓢”,这不是现自己的丑?4、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章中的6个小节的内容,你认为应该分别用哪些词语?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学生在讲读教学中学过的读、划、评、写等方法,都可以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步,阅读交流课,激发阅读乐趣。交流课上,师生先是交流讨论并弄懂读书目标中出示的几个问题。接着让学生联系陆鹤的处境,针对他的所作、所为、所思,说说自己的感受,表白自己的心声,从中懂得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要正确地面对生活赐予的“缺陷”与“灾难”,让自己健康地成长,同时要正确地对待朋友,珍惜友谊,学会包容。最后,通过细读品析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最精彩的地方,读出对它的喜爱,对它的向往,品出语言的优美、情节的生动,让学生徜徉书中乐而忘返。

在指导精读完每个章节,认识了书中几个主要人物之后,笔者还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草房子》,把学生的读书兴趣推向,最后再上一节主题阅读交流课。交流课上,笔者主要把学生分成四组,对应秃鹤、桑桑、细马、杜小康,在学生进入各自的角色之后,结合《草房子》的内容与他们进行面对面谈话,然后进行个性化文本解读,评出几个之最,并说明理由。比如:谁年纪最大、谁个头最高、谁最调皮、谁最英俊、谁将来最有出息……在这种师生共读共赏的过程中,变学生盲目的读为有方法的读,从而让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经典,知道读懂好书,读懂作者,是件那么幸福和快乐的事。

三、体验成功,读出志趣

“‘志趣’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行动或意志的趋向;二是志向和兴趣。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阅读成为学生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使阅读成为其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志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学生要想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就要懂得欣赏学生的成功。首先,在检查督促中关注学生的成功。比如看到学生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你可以赞许地说:“很好,读书就应该这样,勤于思考,活学活用,相信你一定会‘厚积’而‘薄发’的”;你也可以给他一个微笑,轻轻地点一下头,亲切地抚摸一下他的小脑袋……教师及时地鼓励关注,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坚持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其次,在完成阅读目标中体验成功。如《草房子》第二章《纸月》的阅读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细化为:1、纸月为什么要到油麻地小学来上学?2、大家都认为纸月是个了不起的女孩,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你认为纸月是个怎样的女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4、自从纸月到了油麻地小学,桑桑有了哪些变化?5、咱们班里有你心目中的“纸月”吗?这些细化后的目标不仅涵盖了第二章的内容,而且容易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因目标的顺利完成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好胜心强,学生要想取得成功的欢乐,教师还要结合阅读进程开展适当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督促,在活动中积极评价,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可以开展的活动很多,比如:读书故事会、美文诵读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题知识抢答赛、读书成果展等,通过活动浓厚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悦读”的快乐,从而形成志趣。阅读《草房子》笔者主要开展了读书交流、讲精彩故事比赛、读书心得评比、“阅读反馈表”评比四项活动。

读书交流不仅体现在阅读交流课上对于阅读目标的反馈,还体现在师生阅读基本方法的交流与巩固。为了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读书的实效,牢固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我一定做到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并在书中圈画好词佳句,及时在空白处作批注,意义深刻、生动优美的句子熟读背诵,并把自己读过的书展示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讲解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体会。

《草房子》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比如:杜小康和桑桑一起烧了一个大草垛的闯祸情节;桑桑用蚊帐做渔网捞鱼虾的情节;桑桑重病期间,桑乔带着儿子到野外打猎的情节……笔者便利用晨会课让学生轮流讲这些精彩的故事,让大家都有机会获得锻炼,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读书心得主要写学生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收获,明确阅读这本书的实际意义,从中受到教育,同时把优秀的读书心得展示在学习园地上,特别优秀的向报刊投稿。

开展“阅读反馈表”活动,主要是寻求家校合作,家长通过每天填写“阅读反馈表”,有效地监督孩子读书,懂得孩子读书的进展,在鼓励和支持中见证孩子课外阅读的成长。

草房子好词范文第2篇

1、 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现行人教版教材插图美,语言文字更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如道道甘泉,使人回味无穷。他们都是前人语言的精粹,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人教版课文中引入了很多大师级作家的文章,比如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等,在上此类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诵读这些佳作的同时摘录文中的好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2、 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21世纪的今天,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精彩画面、动人音乐的同时,用心听其中的语言,让学生获得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如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我让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的全程直播节目、听记者的现场采访,随时记录解说词中令你感动的词语与句子,事后在一次“写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班中大部分同学都写的真实而又感人,还有几位学生的作文还获了奖。又如很多学生爱听流行歌曲,还学唱的有模有样,我抓住这一实际,在班中开展我爱记歌词活动,后来的几次作文中很多学生自然地引用上了一些歌词,把文章写得很生动。

3、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我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推荐了很多好书。如:《草房子》《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根鸟》《爱的教育》等;我还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我推荐学生去读《水浒传》;教学《猴王出世》时,推荐学生看《西游记》;教学《金色的脚印》时,我向推荐动物小说《101斑点狗》、《第七条猎狗》、《退役军犬黄狐》……只要学生能读懂的作品,我都大力推荐,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

4、 学生交往中积累语言。学生是社会的人,每天接触最多的无疑是家长、老师、同学。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及时捕捉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教学生先在头脑里暂时记忆,后抽空做好笔录。

(1)随性记录。没有题材、主题等的硬性规定,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过多的省悟,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学生可以由着自己的喜好和见闻记录身边的生活。比如:今天放学回家,我看到妈妈好像很疲惫,我真想帮妈妈分担点家务;我的同桌今天穿了件新衣服,听说还是什么名牌,真羡慕;写字课上,同学不小心把墨汁甩到了我衣服上,我宽容了他的失误……

(2)主题记录。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搜集和记录素材。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以你的同桌为记录对象,记录他(她)一周的趣事;以传达室老爷爷为主人公,记录他在干些什么,对陌生人和调皮捣蛋的同学他是怎么处理的?早上几点起床等问题进行调查后进行记录;记录老师的精彩语录……

草房子好词范文第3篇

一、在读书中积淀素养

1.书卷气。

书中拥有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读书的同时可以领略绚丽的风情,可以感受惊心动魄的梦幻情节……孩子们在读书的同时,又是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积淀。这时候,要提倡学生把让自己心动的词句,摘录到自己的“采蜜集”上,待到他日闲暇之时再深情并茂地读上几句,再次回味回味自己的“蜜儿”(一句句美妙精辟的词句),真乃人生一大乐事。我们的生活因读书平添更多的乐趣,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变得温文尔雅起来。走路不再疯疯癫癫,俨然文学作品里的大家闺秀;课余不再吵吵囔囔,多了几分聆听与静思;生活不再漫无目标,金色的童年丰富而井然有序……你会发现自己多了书卷气!

2.文人味。

书看多了,内在的文化积淀有了,我们鼓励学生们学以致用。得到的知识放到床头案边,只是嘴上念念有词,不往心里去可不行,那就成了完完整整的书呆子,空有满腹经纶。要主张学生读书,对自己喜欢的语言,即时读及时用,读书中当你觉得此词此句挺精彩的,你大可以“拿来主义”尽快地运用于你日常的言谈举止之中。如:刚看到“心照不宣”一词觉得不错,放学了,好朋友问我:“回家还是?”我微笑地回敬:“心照不宣。”(先去光顾读书社是每天的习惯)。经常的学习运用,孩子的语言词汇自然丰富不少。要是碰到实在没机会用上的,便在随笔本上练上单个“佳词”造上句;多个佳词编成段情境运用;“佳句”、“佳段”仿写运用也不妨创设情境,给紧张的思维放个假,又将好词好句施展一番,积累运用,在读书中积淀自己的素养。颇有知识分子的样子,文人味浓了!

二、在读书中品读人生

平日里,看学生读书往往都是追求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从而引人入胜。于是,许多家长大为反感,说如此读书毫无用处,完全是浪费时间,其实,这扣人心弦的情节正如美丽的包装盒一样,吸引着孩子,引领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更丰富的宝藏。

1.我们也是群英会。

与情节同步出现的人物,绝对就是宝藏之一。利用阅读课,分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体味生活的真谛。从书中还会找到生活的影子,身边的人物原型。课上我们展开讨论“马小跳”就是我们班的“徐毅人”耶;“孔乙己”张恒;“阿Q”不就是我自己嘛……于是乎,小作家们蠢蠢欲动,侃侃而谈我们的《淘气包马小跳》、我们的《孔乙己》、我们的《阿Q正传》等等。享受读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我们的生活原来也一样精彩。

2.生活因想象而精彩。

孩子们的头脑中有着太多千奇百怪近乎离奇的事物,是需要精心呵护的,这便是他们的创造力。孩子们读《哈里·波特》为哈里·波特的命运时喜时忧,还会自发出谋划策编外指导一番。课间,放学路上便是他们天马行空思绪飘飞的最佳时机。注意我们的生活,从平淡的生活里找到无尽的乐趣,给想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三、在读书中明理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我们学生的活动空间实在小得可怜,对于我们这些小城镇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接受的信息都来源于家和学校,实在单薄。要明白更多的道理,求得更多的学识,还得——读书!

读《非常女生》丑女孩们会从袁小珠那儿找到慰藉,开朗自信地面对,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得,你会比好多女孩子都过得开心,过得快活。 读《非常男生》学到了男子汉的风度,在班里交流,连女同学都深感男同学的绅士风度了。看《草房子》读桑桑的故事懂得了如何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读《爱的教育》才懂得什么是真爱。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仿佛也一同经历了一次爱的洗礼,对生活,对亲人,对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了人生的积极态度。《生命的硬度》学生能透过这名强者心路历程,学习向命运挑战,超越自我,品位人生,体味生命的韧性和硬度,用他们的人生指引着我们的人生。

草房子好词范文第4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同时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外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经典诵读”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如何与时代对接,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诵读,爱上阅读?赋予诵读新内涵,在传承古典文化的同时,吸收中外近现代的优秀文化是最佳的选择。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经典诵读的推动者,成为孩子“重礼明德”的引路人。选择何种读物作为孩子的经典诵读教材至关重要。而我是薛瑞萍老师的忠实“粉丝”,自然选择《日有所诵》。我特别认同薛瑞萍老师在写给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中的这段话:“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这与我一直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关键是这本书极具特色,经典性是最大的特点,文本体裁丰富多样,有儿歌、童谣、现当代诗歌、古诗词曲、晨读对韵等,我想孩子一定会喜欢。

自小“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的我,与孩子们一道商讨本学年“经典诵读”读什么、怎么读。小家伙们你一言我一语,大有舍我其谁的“主人范”。最后确定《论语》《日有所诵》为五年级诵读教材。每月向家长推荐课外书目,家长自行网上购买,指导孩子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每天利用晨诵、午读、晚休(晚上休闲时)坚持诵读《日有所诵》一课,阅读课外书八页,并做好标画、批注,达成阅读经典、诵读经典的目标。每周四下午的“经典诵读”课大致分为四大板块。一、跟我学《论语》(5分钟)。二、诵读展示(20分钟)。1.朗诵《日有所诵》(每次2-3名学生,5分钟),2.课外书精彩片段分享(每次2-3名学生,5分钟),3.书目推荐(每次2名学生,5分钟),4.机动(5分钟)。三、诵读《日有所诵》(10分钟)。四、每周小结,奖励(5分钟)。

每天早上一到教室,孩子们放下书包第一件事便是在雅欣的带领下齐读课文,而后便进入自由诵读。孩子们手捧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如你看到孩子们不停走动,不必惊讶,他们可能仨俩成群齐读,亦可能在组长处背诵,看似热闹,却不杂乱。他们正徜徉于经典中,仿若与先贤对话,又似画面现于眼前,满足、快意浮于脸庞,无暇于其他。

课间,每个组的1、2号正板着个脸,犹如小老师,严肃而认真地考核着组员的阅读。被考核者每一处好词佳句的标画,每一个故事的讲述,娓娓道来,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一板一眼。偶有个别“偷懒者”,那可是相当的“可怜”,不仅要完成基本任务,组长还会额外“加餐”(增加阅读量)。你要是敢再偷懒,门儿都没有,因为你受不了组长那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儿,扰得你课间不得安宁,你只能乖乖就范,老实阅读了!自此,《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森林报》《水浒传》……一本本中外经典著作被孩子们一一“啃”完,一首首经典诗歌、优美文章节选飘扬于孩子们琅琅的诵读声中,如那和煦阳光般美好,温暖、润泽着孩子们的心。

最令孩子们期待的是每周四下午的“经典诵读”课,不再是往日枯燥的背诵――乏味而无趣。每个环节,孩子们都在兴奋中度过:“跟我学《论语》”,我们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摇头晃脑沉浸于古文中。诵读展示,总令人意犹未尽,大有“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声情并茂,如诗人般挥洒自如地朗诵,精彩片段的分享令人不觉有加入朗读队列的激动;而书目推荐的孩子手持一本好书,用其极具“煽动性”的语言介绍,听来有捧起书一读的心动。诵读展示环节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不论是展示者,还是欣赏者,从中都能感受到乐趣,虽说是初体验,但毫无生涩感。每到选择下一周展示的孩子时,那自信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被选到的欢呼雀跃,未选到者垂头丧气,虽想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展示,但受限于时间,每次只能选择8-10个孩子。不过,你可以技巧性地不重复选择,一个月下来,想展示的孩子就都能如愿以偿了!诵读《日有所诵》时,看着孩子们或独诵,或小组齐诵,或表演读,那种怡然自得、陶醉其间的神情,于我而言绝对是一种享受。每每此时,我便拿着手机咔咔地把那每一个美妙瞬间定格,永恒地记录下来!压轴的自然是小结奖励环节,此时的孩子们最“嗨”!一个个认真地数着背诵的课数,又紧张地关注着其他孩子的数量,心里默念着:进前20名,进前20名,拿到书签!激励他们的我想不仅仅是我精心挑选的书签奖励,更是孩子寻找那份诵读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一节诵读课,在我隆重请上本周诵读小能手、为他们合影留念中结束,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是期盼下一节课的到来!

集“趣味性、欣赏力、思考力、融中外优秀文化”于一身的“经典诵读”,最当尊重的是学生的差异性。在推进过程中,绝不能以同一标尺要求所有的孩子,而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区别对待,以培养学生阅读、诵读的兴趣为根本的理念,推动阅读进行下去。

草房子好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生共读;语文教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师生共读”概念的提出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的体现,更是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构筑“师生共读”的和谐氛围是推进相关活动的关键,其核心主体是学生和老师。以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为抓手,以教师的引导和传授为依托,全面推进“师生共读”活动的跨越式发展,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期盼。尤其在语文教学突破式发展的现在,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确立实际可行的目标,推进师生共同阅读活动的进展

所谓的“师生共读”,自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阅读、读书活动的展示,是一种师生协调配合状态下的阅读行为。要使“师生共读”在和谐、奋进、有序的氛围中进行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走进阅读、读书的美妙世界,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发地认识到读书活动的有益性。很重要的一点是,开展有效的“师生共读”活动,必须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着力点,然后朝着目标和方向前进,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阅读活动的进步。这个目标可大可小,也可以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也可以是写作水平的提升。总之,通过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能够推动师生共同阅读、读书活动的不断发展。

如,师生要共读拼音读物,如《格林童话》《傻鸭子欧巴儿》等图书,现在共读的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内容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这本书后面还有好词好句积累卡,孩子们在看书的同时不仅增加了积累,而且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好的基础。此外,师生共读应该首先确立“培养师生默契,找寻阅读乐趣”的目标,然后学生和老师一同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在组织、开展“师生共读”活动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目标导向的原则,想方设法的根据目标指向提升阅读、读书的整体质量。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默契度得到提升,共读活动也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所以,具体、实际可行的目标的确立,是开展“师生共读”活动的首要工作,也是塑造良好氛围的基本前提。在师生共同完成的阅读和读书行为中,整个气氛十分融洽、和谐,活动的有效性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二、将“师生共读”与学生写作训练相结合,塑造良好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共读”活动,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读书的活动,培养学生与老师的默契,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阅读是写作的前奏,也是写作的基础。更好地推进“师生共读”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构筑良好的“师生共读”的氛围,要把阅读活动与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写,同时加强思考与反馈,这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综合能力才能不断进步。

比如,语文教师组织师生共读,要从意大利的《爱的教育》到中国的《草房子》;从英国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到中国的《四大名著》等一系列图书带给学生们无尽的精神食粮,在午读时间,教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遨游在书的海洋,享受书中故事带给师生一样的甜蜜。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学生开展诸如随笔专题训练,小作文写作训练等。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文章的拟题、选材与立意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将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经验和积累化为很好的文章,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同时营造出一种“阅读与写作并进”的良好教学氛围,对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

三、创新“师生共读”的活动形式,营造扎实融洽进取的氛围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精神,不断创新“师生共读”活动的形式,更好地为学生参与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核心工作。例如,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积极写稿投稿,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激励,在活动中得到提高,让学生畅享阅读成功的喜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丰富的知识与不断的进步,那么他们的信心就会逐步培养起来,就会形成稳固的、良好的阅读、写作的习惯。

此外,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实践与“师生共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们多读、多写、多思考,切实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教师要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并激发学生们不断参与共读、共写的各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畅享阅读成功的喜悦,进而营造出墨香、书香、花香兼具的和谐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要让学生懂得只有沉浸书中才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写作的美妙与成长的幸福。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显著进步,语文综合素质也必然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师生共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构筑和谐、融洽、奋进的良好氛围,需要教师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