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冬至的习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冬至的习俗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酿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画九”
摘 要 本文首先对素质拓展运动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然后从青少年生长特征、青少年认识发展、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开展的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详细分析了素质拓展运动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 素质拓展运动 开展价值
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是以科学育人为理念,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运用其特有的随意性、社会性、趣味性、灵活性、挑战性、开放性、自我教育性等特性,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发展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并让其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的认识和教育,及时改正不良习惯,积极面对错误,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予青少年再教育和补充教育,对社会建设和稳定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
一、素质拓展运动发展状况分析
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和模式要求的全新培训方式。培训的项目主要有高架绳网、攀岩、跳越、远足露营、攀岩速降、野外定向、户外生存、伞翼滑翔、游泳、跳水、扎筏、漂流等。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活动是将传统场地素质拓展培训融入大自然,并与生存体验相结合的,以做中学为中心的全新体验式培训方式。素质拓展训练是新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力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
二、青少年身心特点分析
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Adolescence)。青少年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青少年期生长特征。身体迅速长高是青少年发育期身体外形变化量最明显的特征。第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从十一岁至十五岁,青少年思维能力超出了只感知具体事物的范围,表现出能进行抽象的形式推理,这就进入了形式运算思维阶段。第三,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在人类认知或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尤为重要。所以,加强辩证思维技能的训练,对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少年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伦理道德观已开始形成,但在很大程度上却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而青年初期的伦理道德观则带有很大程度的成熟性。他们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伴之而来的是世界观的初步形成。
三、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开展的价值分析
(一)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素质拓展运动是一项兼心理和身体为一体的运动,无论是攀爬类、越野类、集体协助类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有身体运动。所以,身体各部位都会在拓展运动中得到发展。如攀岩,这个项目就需要全身各小肌肉群的参与,在运动中那些平时没有锻炼到的肌肉群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越野项目中,人体的心肺功能都受到了挑战,使得参与者心肺功能得到加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在很多拓展项目中,人体的柔韧、灵敏、耐力等各个项目都会得到锻炼。除此之外,拓展运动有助于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连续的攀爬、奔跑、智力挑战、知识记忆、团队合作过程中,无时无刻都需要大脑分析和判断。
(二)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
1.促进青少年认知发展。通过识别农具农作物、识别野生动植物、采摘野果、地图阅读、定向识别、指南针使用、观星象、地貌及水资源知识等相关项目可以丰富正在认知快速发展的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增加他们的阅历,为抽象思维的形成打好基础。
2.促进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拓展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平台,为他们自觉完成任务创造了机会。团体性、新颖性等拓展运动让他们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等得到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促进青少年人格与正确的道德观的形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初步从辨证的角度分析问题,冷静,妥善地处理各种事物。面对成功和失败都保持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在拓展运动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敢袒露自我,真诚待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消除心理上的伤痛,积极调整心态,从而健全人格。
4.使青少年的毅志力更坚强。通过独木桥、梅花桩、有轨电车、铁甲战车、信任倒扑、生死电网、金字塔、托力接运等相关项目的训练,会使青少年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拥有超过自己想象的意志力。青少年体会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领悟成功带给自身的重要性,克服胆怯情绪和性格懦弱面,培养忍耐能力,感受成功带来的无穷乐趣。
5.促进青少年发现自我潜力。命题对白(思辨能力)、命题拼版(动手能力创造力)、独索、缅甸桥等相关项目的目的就在于激励人的斗志和勇气,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性地增强人的团队精神。青少年通过认识自我潜在的能力和极限,克服恐惧心理和思想障碍,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完善人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根据青少年成长中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适当地开展素质拓展运动,对于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佐丽.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的价值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3):101-103.
【关键词】篮球;后卫;运动员;速度素质
当今体育运动发展迅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也在不断增强。体育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使现在的体育比赛更加激烈,对抗性更强,对运动员的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在有更高要求的基础上,不同运动都有不同运动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来对运动员进行专门的选材。其中,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是依靠场上五个运动员在不同位置运用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来通过配合得分的同时进行专注的防守,从而取得比赛最后的胜利。在高强度的比赛中,攻防节奏的转换越来越快,在五个位置中,后卫队员在其中扮演的是场上的组织者,是球队的大脑,甚至是场上的“临时教练”。球队的每次进攻都有后卫队员组织发起,防守时也是后卫队员首先回防。所以,一名出色的后卫运动员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运用自如,自身的身体素质在比赛中也是至关重要。速度素质对于后卫运动员来说,是其能在场上更好的转换与控制全队攻防节奏甚至是整个比赛节奏的关键身体素质。所以,篮球后卫运动员速度素质选材对于后卫运动员来说显得就尤为重要。
1、篮球比赛取胜的要素
1.1场上位置的争夺
篮球以将球投进篮圈得分为最终进攻目的。离篮筐越近,投中的几率就越大,这个道理无需再多叙述,所以篮下的争夺就变得异常激烈,迅速占领篮下有利位置,球员的移动速度在此时就变的很关键。
1.2时间上的争取
比赛时间有限,尽量在减少失误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进攻时间以换取更多的进攻机会,队员的快速移动也是争取时间的关键因素。
1.3提高进攻和防守的效率
效率的提高,不但使球队赢取胜利能够有更大的几率,也无形之中在攻防两端提升全队的士气。
2、篮球后卫队员在球队中的作用
篮球后卫运动员的类型:
组织型
篮球比赛的节奏往往随着比赛的进行而不断改变,后卫队员的职责是把控好比赛节奏,组织型后卫队员根据场上的形式结合教练的战术布置,组织进攻节奏,个人进攻能力弱,主要通过传球等手段完成进攻。
进攻型
此类型队员进攻欲望强烈,有较为出色的个人运动能力,进攻时往往通过个人单打能力完成球队进攻,在防守方也有较为出色的单独防守的能力。
速度型
此类队员不一定拥有出色的个人身体素质,但是在速度素质这一方面确有或来自自身或者后天训练所具有的优势,在比赛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不仅可以冲击对手的防守阵型来得取分数,也可以运用快速的突破,撕扯对手的防守阵型,从而扯出空挡,为队友传球或者吸引防守来为他人制造出得分机会,在个人与团队之间达到最好的平衡。
3、出色的篮球后卫运动员应该具有的选材条件
3.1良好的大局观念
一个优秀的篮球后卫运动员在瞬息变换的比赛中,根据场上队友的不同,对手战术站位的不同,场上形势的不同,教练战术的布置不同等,从实际出发,在紧张的比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为一时的头脑发热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判断上发生错乱,最终打乱了球队事先设计好的战术意图。因此,出色的大局观是一名出色后卫运动员的基本素质,简单来说就是出色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在比分交替领先,双方产生激烈的身体接触时,后卫队员对球的把控和对比赛节奏的控制就来自于自身的大局观念上,此时就要冷静、快速的判断出场上的形势,洞察对手在防守上的变换,从中找出漏洞再做下一步的行动。
3.2娴熟的专业技能
优秀的篮球后卫运动员在不仅心理上要有良好的稳定素质,在专业技能上也要练习的十分娴熟。投篮、运球、传球、跑动等技术动作,都是建立在长期的训练与队员自身的身体条件上,强壮的身体对一名篮球后卫运动员来说,在场上五个位置中,是相对来说身体优势最弱的一个,因此也是对手选择攻击的第一选择,因此,篮球后卫运动员练就一副出色强壮的身体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可能成为比赛关键时刻打击对手的致命一击。再加上娴熟的专业技能,在自己无法进行有效攻击,或者自己控球时被多人包夹的时候,利用传球、运球等技能,帮助队友创造出空档制造出得分机会从而赢得比赛的目的。
3.3战术意识
篮球后卫运动员是在场上长时间控制球的队员,也是大部分进攻的发起者。因此教练在休息时间所布置的战术意图,后卫队员就必须是最能全面知晓并完全理解的人。因为在场上比赛是教练不可能再来跟大家布置,只有后卫控球时在弧顶大声喊叫来指挥其他队员的跑位,可以说后卫运动员在某些时候就是场上的“临时教练”。出色的战术意识,不仅能让其他队员配合起来更加娴熟,也会让这一次进攻的难度降低,在短时间能成功得分,这样在比赛时间所剩不多的时候是有利于本队追分或者拉开差距的好办法。同时,后卫运动员出色的战术意识,也可以在防守时洞察对手的进攻战术意图,从而指挥全队进行相应的防守布置。
4、篮球后卫运动员素质选材培养
4.1后卫队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尽量选择身高较高的。
因为现在的篮球比赛中,后卫运动员因为先天的身高条件限制,会在某些时候成为对手进攻的第一选择点,也是本队的一大明显弱点。在执行战术时,如果后卫身高较高,有利于教练战术的布置的灵活性,也可以给后卫队员自身更多的单独进攻的机会,同时更好的注意到场上队员的移动情况,使球队进攻和防守时的战术更加的多样化,球队运转更加流畅。
4.2在身高条件合适的条件下加强投篮的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中增加投篮练习量的同时保持较为稳定的投篮命中率。与此同时,结合跑动、切入、突破等行进间的投篮练习,增加投篮难度的同时也要确保命中率的稳定性。
4.3加强后卫运动员的训练
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后卫运动员的训练。特别是在训练跑动、投篮、运球、传球这几项关键技术,同时这几项技术也是在比赛中经常运用到的专业技能。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讲究速度,不管是手上的出手速度,或者是跑动时的移动速度,都是一个优秀篮球后卫运动员所应该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训练中应该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腿部的爆发力,手腕的灵活度与出手速度是练习的重点。
5、篮球后卫运动员速度素质在选材中所占据的重要性
5.1速度素质对篮球后卫运动员来说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前面谈到,在比赛中,篮球运动现在已经是在更高更快的进行,高强度的比赛不光是激烈的身体对抗,同时防守也变的十分严密,要想在严密的防守下争取获得得分空挡,就首先就是要依靠自身的速度摆脱对方的防守,才能制造出得分机会。比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中,费城76人队的球星阿伦・艾弗森,身高只有178cm,却曾经两次成为全联盟的得分王、抢断王,在高人林立的NBA中取得这样的战绩,依靠的正是他那出色的带球突破速度。通过积极的跑动,他就像是篮球场上的精灵一样,鬼魅般的出现在球场的任何位置,依靠的就是先天的速度优势和后天的训练中锻炼出来的后天的爆发力和耐力。
5.2同时加强手部的速度训练
比赛中不仅要突破速度快,脚步移动迅速,手上的动作也要迅速。传球、投篮、运球、抢断等,都是依靠后卫球员判断的时机加上手臂快速的出击,以迅速准确的动作完成各项动作。例如NBA联赛中热火队的雷・阿伦,他的三分球可以说是百步穿杨,投篮命中率也是一直保持在接近百分之五十,除了投篮稳定以外,他的投篮出手速度是其能获得更多的分机会的关键,根据测试,他的投篮出手速度排名NBA第一名,每一次出手仅仅需要0.253秒,这样的速度,就算是贴身防守也难以在他出手之前去封盖他的出手线路,所依靠的就是他的手腕的动作速率。
5.3思维反应要迅速
思维反应指的是后卫球员要根据场上不停变换的形势,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头脑也要时刻保持冷静。进攻时,后卫队员常常大部分时间把球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对手一般会给予较大的压力来试图抢断,此时,就是考验后卫队员心理反应速度的时候,他需要在控制好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机会,或者自己投篮进攻,或者助攻队友得分,同时也不要失误。切忌头脑发热造成失误,或者单打独斗让队友疲于奔命消耗体力。
5.4篮球后卫运动员速度素质平时训练成果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的意义
速度素质的提高程度不仅关系着运动训练的效果,而且决定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程度以及最终可以达到的高度。素质类测量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速度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比赛的攻防速度和比赛节奏,可获得在攻防时间上、位置上和人数上的优势,提高攻守的成功率,从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短跑的测量方法简单、方便操作,成绩也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是比较理想的速度素质选材指标。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完成大量的弹跳动作,需要雄厚的弹跳素质作为资本,很多核心后卫在每场比赛中都有很多抢断球、跳投、还有抢篮板球,都是以雄厚的弹跳力为基础的。此外,耐力、力量、灵敏素质的训练也同样的重要,但对于初级选材的运动员来讲,应该着重对速度和弹跳速度素质进行测量和选材。
结 论
现在运动运动员的选材已经大部分依靠高科技手段,结合选材人员的经验来完成。篮球后卫运动员的速度素质选材,在实际选材中,跟运动员的的投篮、运球技巧等即时显现的技术动作不一样,速度素质是需要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加上后天的科学训练而成,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短期内不能立即看出一个运动员是否具有了较强的速度素质。还要在不断的比赛中去让队员积累经验,因为优秀的篮球后卫运动员在拥有过人的速度素质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就好像一辆汽车不仅能在赛道上高速运转,也能在低速时稳定前进。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保持速度的稳定,并且作为后卫要去控制自己队甚至是整场比赛的节奏。当然,后卫头脑的“速度”,就是后卫的反应应变能力,也是选材时要考虑的重要一点。因此,身体的速度素质与心里上的反应能力,身心的结合才能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当然,速度素质只是篮球后卫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众多的专业素质中的一项,但是出色的速度素质,在比赛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创造出空档、快速的摆脱防守、攻防节奏的快速转换、争取更多的比赛时间等都是以出色的速度素质为基础的,由此可见速度素质选材在篮球后卫运动员选材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篮球后卫运动员选材实际操作中,可酌情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廷印.试论篮球后卫队员的培养[J].运城高专学报,1996,15(01):72-74.
[2]卢善武.浅析少年男子篮球后卫队员的选材与培养[J].理论探新,2009,03(10):286-287.
[3]单旭.青少年篮球优秀后卫培养初步探讨[J].竞技体育,2012,25(10):29,46.
[4]黄远旺.篮球全面型核心后卫的培养与训练[J].大众科技,2006,02(07):193-194.
[5]白素君.如何培养优秀的青少年篮球后卫队员[J].郑州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02):82-83.
[6]付华武.浅谈篮球全面型后卫应具备的素质[J].教学理论,2012,13(07):93.
[7]张波.高校篮球后卫初级选材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29(10):571-572.
[8]孙岩,高博.从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和27届奥运会男篮比赛谈中国后卫的培养与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2006,26(01):111-113.
[9]成翔.浅谈篮球后卫初级选材[J].百花园地,2011,09(10):174.
[10]韩军.篮球运动核心后卫选材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3,02(5):138.
[11]曹伟.分析优秀篮球后卫技术特点试谈中国篮球后卫个人能力培养新思路[J].科技信息,2003,25(9):447-448.
[12]艾东明,朱春旺.对篮球高后卫队员的选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02(01):39-41.
[13]王博.试论篮球后卫攻击能力培养[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9,31(02): 196-197.
[14]李元博.篮球核心后卫初级选材[J].体育综合,2000(05).
[15]高文胜.篮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探讨[J].宁德师专学报,2009,21(01): 106-108.
[16]孙良平,陈晓杰.浅析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J].教育科学,2009,03(01):160.
关键词: 细胞质流动 黑藻 影响 因素 有效措施
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两个知识点后,安排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学生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细胞质、细胞器等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以细胞内最具特征的细胞器――叶绿体作为标志物,观察叶绿体在细胞内的位移情况,感知细胞内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活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单位的概念;通过对一个或几个植物细胞的观察,明白细胞不是静止的,生命永远在运动。
从上面可看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是高中生物学科一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做好这一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
近几年,选用黑藻叶片作为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材料,已成生物学科同行的共同选择。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在自然环境中,根入泥,茎细长,披针形叶,3―5片轮生。嫩叶长0.7―1.0m,宽0.1―0.2cm,叶缘有锯齿,一条中脉贯穿叶尖至叶基部,无侧脉。黑藻一年四季可培养繁殖。剪取带嫩枝的15cm左右枝条,置于20℃以上水中,三天后节基部就会长出新根。
黑藻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显微观察,细胞内的细胞器大,观察叶绿体的教学容易完成,然而观察细胞质流动却有一定难度。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无论叶绿体在细胞中处于静态或移动状态都不影响观察。观察细胞质流动是将叶绿体作为标志物,根据叶绿体的移动,认定细胞质在流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影响细胞质流动的因素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作以下探讨。
一、影响细胞质流动的因素
1.水是生命活动的物质条件。水占细胞质量的80―90%。当细胞吸水膨胀时,其体积增大,叶绿体等细胞器移动范围增大;当细胞失水时,细胞萎缩,体积减小,细胞器移动范围受限;细胞一旦干燥,其新陈代谢将停止,细胞处于休眠状态;细胞严重脱水时,蛋白质变性,细胞死亡。活性细胞的细胞质呈溶胶状态,缺水将导致细胞质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减弱。
2.温度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温度低,原生质粘度变大,水分流动缓慢,细胞呼吸减弱,产生的能量减少。温度过高,会对生物体形成热害,使酶失去活性,蛋白质结构改变,导致细胞死亡。
3.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绿色植物必须利用太阳光或人工光源,才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储能量的有机物,完成植物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新陈代谢。光源的类别、光照时间的长短、光照的强度都对活细胞有重要影响。
水、温度和光照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因素。观察细胞质流动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因素。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各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下难以满足三个因素。即使是同一学校、同一教师,一天内上课时间段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解决的办法是有效调控以上三个因素,必要时采取增加叶片局部创伤和化学刺激两项措施。创伤一般是损坏黑藻叶片叶脉,改变中脉及其细胞的渗透压,细胞液外渗形成引流,大量水分流动导致叶绿体移动速度加快,便于观察。化学刺激是利用生物的应激特性,将化学试剂作为一种激活剂,增加酶的活性。
二、影响细胞质流动的有效措施
1.选枝加温。取茎尖嫩叶较多的黑藻约15枝,每枝长4―10m,放入水温25℃左右、水深不超过3cm的玻璃水槽中,以水刚浸没黑藻枝条为宜。升高水温可适量加入热水,但不能直接倒入开水;也不要一次升温太大,加水一次升温8℃左右较好;若从15℃左右一次加温到40―45℃,材料只能一个教学班用,下节课细胞已失去活性,不能再用。
2.双向光照。把水槽放在普通投影仪的工作台面上,将投影仪平面反光镜置水平闭合位,按下强光开关,让大于300W的卤钨灯照射黑藻嫩枝约15min。光在水中具有穿透性,黑藻枝叶少,水层浅,水槽和投影仪台面均透明。光源光线与反光碗光线汇合,经聚光镜组照射黑藻,继而投射到平面反光镜,又从平面反光镜反射到黑藻,形成双向光照。
3.制片观察。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玻璃水槽中的温水,选一片黑藻嫩叶制成装片,置于显微镜下,一般就能看到细胞质流动的正常情况。
4.定时定点强光刺激。上午第一节课或天阴、低温时上课,学生用上述处理的材料制成装片,有时观察效果不太理想。教师应事先准备典型示范装片来弥补:选择经双向光照的黑藻嫩叶制成装片,开启投影仪电源开关(不能用强光),将装片置于投影仪工作台面正中,让投影仪中心光轴穿射黑藻叶片,强光刺激4―6min(少于4min效果差,超过8min细胞会被强光灼伤或脱水失去活性)。经中心光轴强光刺激的叶片,观察时可看到细胞质流动明显,一个视野中往往可同时看到布朗运动、环流、穿棱运动等叶绿体移动情况,材料处理方式与效果如下:
定时定点强光刺激制作示范装片需注意:①观察部位接近中心光轴穿射点。一般情况,观察叶中部中脉外侧2―5行细胞,中心光轴正对叶中部即可。较嫩叶片,可观察叶片近尖部细胞,中心光轴应正对叶尖部中脉,效果特好时,可观察到中脉外侧叶边缘甚至叶边缘的小锯齿处细胞质都在快速流动。②用此法制成的示范装片,细胞质流动很典型,课前教师应尽量多做几片,分别在讲台、中后排学生实验桌上示范,让学生都能看到细胞质快速流动的真实状况。③做好的示范装片,上一个教学班用后,下一个班仍可再用,但须每隔半小时左右加一些水,让叶片始终处于不缺水状态。
上述综合调控促使细胞质流动的方法措施,满足了黑藻叶片细胞对水分、温度和光照的要求条件。同时,较高的水温、强烈的卤钨灯光实际上都会对叶片细胞形成刺激。在15―35℃范围内,温差较大,加热水升温处理后效果更好;同样,光照差别越大,处理后观察效果也越好。处理前后的差别在上午第一节课最突出。
综合调控水分、温度和光照,人为改变黑藻生活的小环境(一个玻璃水槽)气候,定时定点强光照射能激化并迅速改变一个叶片及细胞的微环境因素,目的都是促使细胞质流动以利于观察。在实际教学中,要解决一个年级几个、十几个教学班的实验材料问题,应以正常气温下(我国长江以南地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气温在20―30℃)完成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教学实验较妥。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忆・探索・实验・研究丛书(生物)[M].杭州:淅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的市场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媒体行业的整体转型,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减弱,新兴媒体的发展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之下,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职业忧虑随之而来,面临着主动或被动的职业流动。新闻传播行业的职业流动(Occupational mobility),是指新闻从业者在不同职业之间进行的角色互换,或在同一职业中进行的职位变换。“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的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进行职业流动时会再次选择新闻行业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1]2016年7月,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ln)了2010年至2015年媒体行业从业人员跳槽指数的报告分析,数据显示,媒体人才的流失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跳槽率高达13.45%,新闻人才的年均跳槽率增长高达4.5%。[2]根据近年来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的规律可以看出,劳动报酬、传媒转型、员工满意度以及传媒产业聚集等是影响其职业流动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从上述几个因素展开分析,以期为新闻从业者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一、劳动报酬:收入变化是引发职业流动的直接因素
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是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最根本的经济动因。互联网信息时代,传统媒体日渐衰落,对新闻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下降,不少纸媒还推出一波又一波裁员“风暴”,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且工资待遇增长空间狭小,收入与付出难以成正比。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新媒体平台,且以丰厚的劳动报酬招贤纳士,内容运营、文案策划等新媒体岗出现人才供不应求之态。相比之下,新媒体平台更能吸引人才,因此,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在本行业内进行职业流动时,首先会选择新媒体。
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向新媒体行业的职业转型经历了1.0时代到3.0时代的跨越。2000年左右,1.0时代少量新闻人开始投身于新媒体行业;2.0时代,资深媒体人纷纷离职,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创立互联网媒体公司等;3.0时代,传统媒体遭受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之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也变得更加频繁,且职业流动的领域也不断扩展。在传统媒体工作了一定年限,且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新闻人,职业转型至网络媒体即可成为资深媒体人,薪资福利又相当可观,新闻人现实生活中迫于生存压力,为了实现利益增长,必然会选择跳槽。
图1数据显示,以报纸、电视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年平均工资远低于网络媒体从业者的年平均工资。网络媒体从业者年均收入比报纸行业的高2至3倍;比电视产业的高1至2倍,显然,网络新媒体的劳动报酬更能吸引新闻人才。从2009年至2014年报纸、电视、网络媒体从业者平均工资的增长趋势上看,报纸、电视产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长幅度比较平稳,且增长值也比较小;而网络媒体从业者年均工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传统媒体。相关数据显示,在进行职业流动的新闻从业者中,有21%的人会选择进入高收入的互联网媒体。由此可见,劳动报酬的高低与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是息息相关的。
二、传媒转型:人才需求结构变动是职业流动的内在动力
目前,新闻人才需求结构的不合理,采编播等基础业务人才占比较大,而传媒经营管理者以及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据了解,许多媒体开始采用虚拟或实体智能新闻机器人,把记者从琐碎繁杂的基础数据和新闻信息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从业者仅凭借文字功底难以立足,采编播新闻人才急需进行业务升级。新媒体平台需要的新闻人才必须是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是能够把握大数据时代脉络的媒体平台运营者。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传媒生态环境,一些资质平庸或者难以承受重压的新闻从业者不得不选择职业转型。
2014年部长刘奇葆在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媒体要树立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这意味着媒介需把握时代脉络进行改革,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结构必然面临着重新洗牌。新闻媒体的数字化变革对新闻人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新闻专业基础,部分岗位对技术素养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一些新媒体岗位还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2015―2017年中央电视台校园招聘信息做出相应调整,新媒体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完善与扩充,且更加强调新闻人才的复合型才能。2015的招聘信息是比较具体细化的,涉及到摄像岗位,而2017年的招聘信息则更加具备综合性,且取消了编辑记者岗位的招聘。由此可见,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结构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引起新闻人的职业流动。
有研究者对 2009 年至 2015年间 52 位媒体人的离职告白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从数据上看,仅2015年从传统媒体核心岗位转型至新媒体平台的达到20人,包括陈朝华、张泉灵等。传媒转型过程中新闻人才需求结构变革,一部分优秀的新闻人才离开新闻岗位,追求更高更有挑战性的职位;还有一部分新闻人,即使选择留守媒体行业,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表现出与传媒行业现实需求不匹配的能力欠缺,不得不选择职业流动。
三、员工满意度: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的综合性因素
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的综合性影响因素,是新闻从业者对自己所在的传媒机构的满意度。新闻从业者是否会跳槽取决于其对所服务传媒行业的忠诚度,而职业忠诚度又取决于对所服务媒体的满意度。满意度是一个综合性因素,与员工的劳动报酬、传媒转型均存在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工作兴趣、工作的稳定性、晋升的难易程度、职位的状况、传媒机构的形象、传媒内部员工有效沟通、工作环境的好坏等,都是影响新闻从业者对传媒机构满意度的因素。新闻从业者的个人职业目标与所在媒体目标是否一致,也是引发其职业流动的因素。借用日本学者中松义郎在《人际关系方程式》一书中提出的目标一致理论对这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即当传媒工作者的个人目标与传媒组织目标出现错位时,就会通过跳槽解决这一问题。
当新闻从业者难以从新闻理想与传媒市场化制度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传媒行业的满意度较低时就会选择离职,这一现象在调查记者队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2011年11月被誉为法治报道最优秀的记者杨海鹏离开《财经》杂志;2012年7月刘建峰从《经济观察报》离职;同年8月著名调查记者简光洲从《东方早报》离职。众所周知,调查记者是很艰辛的职业,且工作报酬不高,工作环境往往比较复杂,有时还带有危险性。职业转型时是否愿意继续从事本行业,是检验从业者职业忠诚度的重要指标。显然,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是比较低的,他们工作到一定年限之后就会另谋出路,且继续从事新闻工作的意愿比较小。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满意度会受到工作回报与心理舒适程度等多维因素的影响。当新闻从业者的个人目标与传媒单位目标不一致时,职业满意度下降而产生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也会不断降低。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新闻从业者调整自己个人目标向传媒单位目标靠拢,或传媒单位为其改变目标,显然,这样的改变是有很大困难的,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当新闻工作者对传媒行业的满意度比较低时,进行职业流动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跳槽至目标一致的传媒机构,实现个人能力最大化。
四、产业聚集:新闻人才职业流动的外部动因
随着传媒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产业聚集也日趋明显。目前,北京、上海传媒产业聚集区是比较典型的。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经济圈的传媒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闻从业者涌入,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成为传媒行业跳槽频率最高的地区。领英数据显示,在全部职业流动的新闻从业者中,长三角地区占46.4%。相对于上海而言,北京的传媒产业聚集发展更具优势,三大央媒(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大门户(新浪、腾讯、网易、搜狐)、优酷等互联网媒体,以及媒体传播公司等均聚集于此。近年来,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也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诸如上海、北京等传媒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新闻人才,体现出了人才流动的市场行为。传媒产业聚集也会客观地造成新闻从业者不理性的职业流动,传媒机构也不再愿意花费精力培养优秀人才,把目光聚集在挖墙脚上。
传媒产业聚集是一种资源整合式发展,使传媒行业内的竞争机制更加透明,有利于不同岗位的媒体人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也为新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传媒产业的聚集必然会诱发新闻人才的聚集,也不可避免地加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年轻的新闻从业者跳槽时比较倾向于去传媒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因为相对于二、三城市而言,一线城市传媒产业聚集水平更高,发展机会也更多。近年来,新闻专业毕业生择业时“孔雀东南飞”现象越来越明显,大多数都比较愿意在传媒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择业。
五、结论与思考
新闻人才是传媒产业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能够推动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新闻从业者个人也能在职业流动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传媒单位,从而提升职业满意度,更好的发挥个人的工作潜能;但过于频繁无序的跳槽则会影响传媒单位的稳定发展,从业者个人的职业归属感也难以建立。总体而言,新闻人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从新闻工作者个人这一方面看,劳动报酬的高低、职业满意程度都是影响其职业流动的因素。当收入难以满足需求时,新闻从业者很难安心投入工作,对新闻职业的满意度必然也会随之降低,影响新闻人的职业忠诚度。从传媒生态环境这一角度看,传媒转型促使新闻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基础人才因职业技能缺乏而被淘汰,遭遇被动的职业流动,优秀的传媒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遇而离开传统媒体行业。同时,传媒产业的聚集发展,必然会带来新闻人才的流动。
针对新闻人才职业流动过于频繁这一现象,传媒行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逐渐弥补新闻人才需求缺口,才能保证传媒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一,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传媒单位需将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用人机制落到实处,淘汰一批不适应传媒转型的新闻人。新传媒生态中要引进相关产业的急需人才,而要留住这一批人才,就必须采取一套独特的收入机制,劳动报酬要能满足新闻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以更优的机制留住原有人才,重塑传媒单位的采编人员的考核制度,保障从业者经济利益最大化。新闻从业者个人则要清醒地认识到,过于频繁的职业流动并不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高收入的媒体岗位必然对人才要求更高,且工作压力更大,要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工作,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第二,提升传媒从业者工作满意度。仅提升工资报酬来解决这一问题是欠妥的,因为员工满意度是受到多维因素影响的。传媒单位要优化新闻人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上升机制,培养新闻人的职业归属感。传媒单位还要找出新闻人工作回报层面与心理归属层面的平衡点,尽管这个平衡点因人而异,但只有掌握新闻从业者的综合需求,并做出适当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员工满意度,使新闻人不具备“跳槽”的动机。另外,新闻媒体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立专属的文化品牌,吸引志同道合的新闻人才,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新闻人的职业忠诚度。
第三,开展新闻人才在职培训工作。传媒单位应该注重对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创建优质的学习平台,或者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对在职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学习相关的互联网技术,懂得如何从庞大的新闻数据库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最关键的是要树立新闻人才的创新意识,新媒体是一个灵活多变且信息流量庞大的平台,许多新媒体平台依靠个性化品牌求发展,因此需要大量的具备创新思维的新闻人才。
注释:
[1]苏林森.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新闻界,2012(02).
[2]媒体人跳槽都去哪儿了?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最受青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7-19.
参考文献:
[1]蔡雯,翁之颢.融合转型的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对近年传媒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观察与分析[J].新闻记者,2016(12).
[2]陈敏,张晓纯.告别“黄金时代”:――对 52 位传统媒体人离职告白的内容分析[J]. 新闻记者,2016(02).
[3]中松义郎.人际关系方程式:用公式开拓你的人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