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1篇

2、反映人物优秀品质: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视死如归拾金不昧临危不惧

3、带有“鼎”的成语:鼎足之势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三足鼎立一言九鼎

4、带有数字的成语:一干二净两面三刀四面八方五颜六色九牛一毛

5、历史故事的成语: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6、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大公无私承前启后翻天覆地弄假成真舍近求远

7、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七拼八凑胡言乱语

8、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9、表示心情成语: 高兴:兴高采烈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心旷神怡沾沾自喜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2篇

一、用好教材,确立作文教学及训练目标

教学无目标就无法取得教学效果,有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有归宿和指向。

1.确定作文教学的整体方向

通过对七年级教材的解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七年级教材大部分课文是记叙文,或记事,或写人,或写景。而各单元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很明确。根据七年级教材的内容安排,并结合初中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我们可以确定七年级作文的训练目标是:把记叙文写得生动。小学的作文也是以记叙文为主,明确提出此目标,能促使学生在心理上完成中小学写作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七年级学生对初中写作的恐惧。

2.结合教材,制定分步训练目标

写人的文章要达到具体的要求,就要懂得如何通过人物具体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的形象。记事的文章要具体就是要把事情发展的过程详细写出来。写景的文章,则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使景物形态具体化。此外,诸如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反面衬托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可以使文章具体生动。而最能全面而系统地承载这些知识点的就是教材。老师可以借助七年级教材中的例子,制定分步训练计划,设置学生的训练内容。

二、以教材为源,加强积累

唯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获得生活素材,学生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写作成功的前提。

1.积累词语、妙句,丰富写作的语言

积累无源、缺乏活水。我们的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词语资源,正能弥补这一空白。在七年级的教材中,每篇选文后有“读一读 写一写”,课文中有精妙词句、成语名言,有富于文采的典型描写,也有优美生动的段落,这些都是重要的语言积累材料。如《春》一文中描写小草的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钻”字,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书时留意这些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并体会到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学生在对这些词句的朗读、摘录中丰富了写作的语言。

2.积累文章的模式,掌握写作方法

积累的另一种形式是积累文章的模式。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备的美文,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层次、布局谋篇、行文风格,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多角度、多范围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积累写作方法的空间。老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如《春》一文,文章结构严谨精美,是学生积累行文结构的典范: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可以活学活用的写作方法,老师应适当地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在模仿中直接借鉴,在借鉴学习中积累。

三、借助教材,丰富写作方式,激发兴趣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都比较注重教材中规定的几篇大作文,而大作文费时长,要求相对比较高,学生对此兴趣不高。在七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借助教材的指导,不但写大作文,而且进行片断的描写,可以是书面作文,也可以是口头作文,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能起到调节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1.片断训练。片断是用较小的篇幅,表现某一方面的细节。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确定训练的内容,或想象生活的细节,或仿写优美生动的句段。如笔者教学《最后一课》,“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这一文段中,作者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将要失去国土的沉痛心情。我让学生仿照这段刻画人物方法写一片断,表现一个人高兴或生气的心情。因为有教材作为参考,而且用时短,字数没有要求,所以学生兴趣很浓,很快就完成训练任务。如果说大作文是整体,那片断就是局部,若干的局部组成了整体,写好片断,整篇文章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大大减少学生写大作文的压力。

2.词语编故事。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则是为达到强化积累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词语的基础上,可选取若干词语进行组合,并运用这些词语编出故事,或进行情景语段写作,通过长期的训练,这些文本的语言最终会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由于没有内容与主题的限制,学生可以信马由缰,任意地放飞自己的思绪,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创作中,学生找到了乐趣和信心,提高了写作的热情。

3.口头作文训练。在七年级的教材中有大量开展口语交际与书面语表达的实践活动(或复述,或讨论,或辩论),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研讨与练习”安排了三题:(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什么生活哲理。(2)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①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②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在班里出一期专栏。像这样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在七年级教材中为数不少,且每单元的综合性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说写材料。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不但培养了语感,文字表达自然也就更为流畅通顺,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为之逐渐消失。

四、用教材进行作文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对教材中的不合理部分要敢于取舍。教师必须对所用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取舍,因“生”置宜,保证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避免打击学生的写作信心。

2.利用教材也要走出教材。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教材的资源,相对于生活的源头而言,毕竟是有限的的资源。

3.教材只是个例子,不能完全依赖教材,更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缺乏创新地生搬硬套,以免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3篇

教学场合:南通市第三次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教学对象: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灵活的思想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疑惑、得意洋洋、讥讽、转败为胜”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

孙膑、田忌、齐威王头饰各一,齐、田的旗帜各一,六匹马的图片,锣一只,生字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历史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

3.交流:《田忌赛马》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田忌赛马》写的是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

4.课文哪几小节分别写了第一次、第二次比赛的场景?

5.两次赛马,比赛结果却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田忌——(引导学生说)输了,第二次田忌——赢了。田忌由输到赢,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转败为胜(出示词语卡片,齐读)。

6.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关键人物是谁?(孙膑)

二、再读课文,归类词语

1.《田忌赛马》这个历史故事就是通过这三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展开情节的,故事对人物的描写特别生动。课文中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词语)

2.相互交流,出示词语卡片:得意洋洋、扫兴、垂头丧气、目瞪口呆、疑惑、胸有成竹、讥讽、轻蔑。

3.这些词分别是描写谁的?谁来排一排。(学生将词语按人物归类,提醒学生注意词语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

4.指导学生读准词语,重点指导“轻蔑”的“蔑”和“垂头丧气”的“丧”两字的写法。

5.我们将在下面的学习中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以后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就要养成像刚才那样加圈加点的习惯,注意那些生动的词。

三、学生演示,了解第一次比赛的情况

1.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比赛的情况。(出示六匹马及“田”、“齐”旗帜的图片)这是齐威王和田忌当时比赛的六匹马,请你读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的内容,边介绍边演示第一次比赛的情况。

2.指名学生演示第一场比赛。

提示:你们先来介绍一下这次比赛的阵容吧。说说第一场比赛的情况。

3.第二、第三场的情况和第一场差不多。(师移动马匹)三场比赛,田忌都——输了。这时候,田忌的心情可想而知,课文用了哪两个词?(扫兴、垂头丧气)

引导学生结合事例理解“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就像兴致被扫掉了)

“垂头丧气”是什么样子?请你们自己做做,体会一下。

4.齐读课文第2小节。

5.读了课文,看了演示,你知道田忌为什么会输吗?(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四、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情

1.田忌的好朋友孙膑看完了这场比赛以后,为他想了个好主意,我们来看看课文4—12小节,他又是怎么给田忌出主意的呢?

2.这部分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写的,你们说怎么学比较好?(分角色朗读)

3.读之前,我们要来想一想故事中这几个人物的心理。齐威王刚刚取得了胜利,他得意洋洋;田忌刚刚败下阵来,他很扫兴;孙膑是个智者,他的心中主意已定,他是胸有成竹。三个不同的人物,三种不同的情绪,怎么去朗读,这些词语作了最好的提示。前后四个同学分角色把这部分练一练。(学生分角色练读)

4.集体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田忌的话,女同学读孙膑的话,齐威王的话请一个同学来读。叙述部分老师读。

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结合重点词语,适当指导。

(1)进一步体会田忌的生气,读出生气的语调。

(2)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疑惑的语气应该怎样读?(师范读)

(3)补充“胸有成竹”的典故。

“胸有成竹”在这儿是说孙膑怎么样?(此时,他心中已经有了让田忌取胜的办法)所以他说起话来应该——十分肯定,十分坚决。

(4)齐威王对田忌说话是一种讥讽的语气。“讥讽”就是嘲笑,该怎么读?

6.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这部分再练一练,也可以适当地加点动作,待会儿,请几个同学到前面来分角色读。(学生练习朗读)

7.哪几个同学来担当这三个角色,直接读人物的对话?

8.刚才,我们看到孙膑对田忌耳语了几句,(老师对扮演孙膑的学生)孙先生,你在和他说什么呀?能不能大声对大家说说?

9.这是孙膑的主意,如果当时你也在场,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好主意?(例如:再去寻找一些好马,换上一些好的骑手,买通齐威王的骑手)

五、角色扮演,再现第二次比赛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1.刚才,我们也动了脑筋,想了一些办法,但似乎都不是很合适。那我们就来读读第二次比赛的经过,看看孙膑出的主意到底怎么样?

2.孙膑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第一次比赛的过程,又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了孙膑为田忌想办法的情境,孙膑的主意使第二场比赛更为精彩,能通过表演把这场比赛再现出来吗?那就请你们大家来当导演,你先轻声读读课文,想想人物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学生读课文准备)

3.学生担当导演,指导表演。

你们觉得表演需要哪些角色?(齐威王、田忌、孙膑、骑手、发令员、裁判)

各位导演,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再对各角色指导一下?

4.表演第二场比赛过程,特别提醒表演同学将人物的表情表演好。

(1)第二场比赛后穿插提问:(对惊慌的齐威王)这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2)比赛结束后追问:(对田忌)孙膑的办法果然不错,使你取得了胜利,你有什么话对他说?

5.你们还有没有什么要对孙膑说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一问?(孙膑为什么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呢?)

引导学生结合故事讨论:田忌经过了认真观察,细致分析,最后作出了判断。

6.第一场比赛,齐威王的胜利靠的是马的实力,那第二场田忌的胜利靠的则是什么呢?(孙膑的智慧)他们是以智取胜(板书)。

7.齐读课文第二次比赛场景的部分。

六、总结课文,拓展阅读

1.今天这节课,通过同学们演示、朗读、表演,再现了这场精彩的马赛。课文对人物的描写也十分生动,齐威王是从“得意洋洋”到“目瞪口呆”,田忌是从“垂头丧气”到“转败为胜”,孙膑则是“胸有成竹”。最后孙膑和田忌“以智取胜”。

2.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在以往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我们也认识了不少智慧超群的人物,如巧称大象的曹冲,智斗巫婆的西门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师这儿还有两本书:一本《三十六计》,记载了三十六个典型的以计谋取胜的故事,如:声东击西、空城计等;一本《智谋大全》,记载了一千多则先秦至明代各色人物以智取胜的故事。老师希望大家课后自己去读一读,更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够成为像孙膑那样喜欢动脑筋的人。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孙膑 田 忌

得意洋洋 胸有成竹 扫 兴

讥 讽 垂头丧气

轻 蔑 以智取胜 疑 惑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4篇

1、憨态可掬:憨态: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可掬:可以用手捧龋形容天真而显单纯,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2、丰标不凡:风度仪表不同于一般。形容风度出众。

3、凤凰来仪: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4、一表人物: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5、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6、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7、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8、亭亭玉立: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9、堂堂正正: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10、炯炯有神: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

11、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2、仪表堂堂: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13、不修边幅: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14、独鹤鸡群: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15、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16、衣冠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17、其貌不扬: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18、倾国倾城: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19、凤表龙姿:形容英俊的仪表

20、器宇不凡: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21、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22、相貌堂堂: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23、骨瘦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

24、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25、如花似玉: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26、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27、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28、龙章凤彩:不凡的仪表风采。

29、眉目如画: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30、虎背熊腰: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31、修饰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修饰整个人的仪表。也比喻修饰表面,无关大局。

32、尖嘴猴腮:腮:面颊。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33、美如冠玉:冠:帽子。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34、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35、面黄肌瘦: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36、一表堂堂:形容仪表堂皇。

37、一表非俗: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38、举止文雅:应该指人的行为举止文明优雅。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字词教学 要点

字词是构成语言和文章的“建筑材料”。只有大量地掌握和正确地运用这种建筑材料,才能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是总体目标。离开这个目标,语文课就失去了开设的意义。那么学生字词积累和运用的现状如何呢?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把“鉴赏”写成“签赏”,把“提心吊胆”写成“提心掉胆”;语言表达题不会做,连最常用的字词都不会。学生字词积累之薄弱,语文素质之低令人担忧。

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系统中处于底座的位置,语文教学的最优化,理应从字词教学开始。如何进行字词教学呢?下面我就字词教学应注意的几个要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字词教学要凭借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准确理解“言外之意”。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这些例子是运用语言的典范。语言学习,首先是课文学习。学生通过语言符号理解课文内容,反过来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运用的妙处。如《我的老师》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老师并不是真的要打,所以用了一个“落”字,而不用“抽”、“挥”;学生已看出不过是“好像要落下来”,不是真打,所以用了一个“迎”字,而不用“挡”。老师爱学生,学生能深刻理解老师的爱。这里的“狡猾”不再是贬义词“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的意思,而是贬义褒用,有“调皮、机灵”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汉语是整体定位,从词到句子,其意义都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决定”。[1]“狡猾”一词,只有把它放到课文中,它的意思才能“活起来”,才能具有真切、生动、丰富的内容。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显示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讲,既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入地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可以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词语,准确理解“言外之意”。

二、字词教学应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一些品词品句的基本方法。

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2]因此字词教学也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如《分马》中描写人物老孙头的精彩片断: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匹马?”

“还没定弦。”

其实老孙头早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听到叫他的名字,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牵上。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理解老孙头的动作描写要联系上文的语言描写“还没定弦”,就能窥透老孙头圆滑世故的自私心理。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学习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深层含义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对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一般都是用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往往与文章的中心直接相关,阅读时要注意捕捉这类语言,从看似平常的词语中去揣摩蕴含在深层的意思。

再如《枣核》一文中: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句中“劈头”能否换成“突然”?这类字词训练,可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劈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表达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而改为“突然”,问话就变得出人意料,与人物此时的心情不一致,表达也就不准确。通过比较,就可显示出原句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学生受到这样的指导,认识上会产生新的飞跃,以后就会自觉地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语言了。

假如字词教学能结合具体实例给学生一些方法的启示,注意授之以渔,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品词品句,锤炼语言的功夫自然会日趋成熟。

三、字词教学中应渗透思维训练。

一提起字词教学,就有人将它与死记硬背作不科学的联系,一提起背诵默写就使用僵死机械的方式强加灌输,其实“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3]请看下面几题:

(1)写出《陌上桑》间接描写罗敷之美的句子。

(2)写出古诗词中写“春雨”的诗句。

(3)“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可用出于《桃花源记》中的四字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摇?摇?摇?摇。

(4)读了《枣核》一文,联想到古今哪些诗文名句?

以上题目已经不是单纯采用传统的直接填写形式,而是理解式、迁移式、创造式的题型。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字词教学中,教师如注意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生思维训练,就能很好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目的。

再如《散步》一文中的两句话:(1)“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2)“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两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字词教学,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搭桥,提示他们从母子三人的年龄、身体的角度进行比较,让他们经过思考讨论,逐步得出正确的答案。实践证明,凡是“有想头”的学习都容易引起兴趣,因此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把答案告诉学生,要让他们经过思考,逐步得到正确的答案,给学生思维的乐趣。

四、写作为字词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组织材料等,而忽略了将词语的运用也列入指导的范围之中。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一些词语,这些词语,只有经常不断地运用,才能真正为他们所掌握。而练习写作,也正是他们“学以致用”的好机会,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进行字词教学。如写《善解人意的班主任》,可指导学生注意适当运用“外貌描写”,或写服装,或写头发,防止面面俱到,应当取最能表现班主任特点的词语来进行人物描写。

没有灵魂的语言,不过是语言的尸体而已,那么如何让那些用熟了、用惯了的字眼重新发光,令人耳目一新呢?我认为必须赋予那些字词以灵魂,让它们“活”起来,也就是让它们能够达新意。我不仅这么想的,而且指导学生不断地从生活出发,切合实际,认真观察,大胆想象,用看似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新意。

下面举本班学生作文中炼词炼句的几例:

(1)这次数学考试,我是“大意失满分”,真后悔!(活用“大意失荆州”)

(2)这几个问号成了沉甸甸的大铁钩,挂在我的心上。(比喻贴切)

(3)星星像是谁突然撒上去的一样,一会儿,都出现在深蓝的夜空上。(富有想象力)

(4)李明是我校“最负盛名”的淘气鬼。(褒词贬用)

这样炼词,既炼了语言本身,又炼了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既炼了语言,又炼了思想,并能够不断地把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转化成对作文的热爱,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真正将字词教学抓到实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应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注重学法指导,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炼词炼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词语,使所学到的词语不断得到运用和巩固,从而丰富词汇,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