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我市是过去全国最大的煤炭城市,其上游型产业、资源型产品,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落后,面对新兴的信息产业,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推进应用。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互连互通的传输网络,构筑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具有自己信息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所有这些规划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滞后,信息落后的问题。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解决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政府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决策,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的应用平台,重组资产、整合资源、优化资质,避免重复建设、投入割据和人才流失;在数据库建设上,要利于检索、利于追加、利于更新、利于创新:在软件开发上,以应用开路,要应用得体,应用方便,应用到位,尤其在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项目和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上,要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在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企业信息化和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坚持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进行政府上网的应用性培训,在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和广大职工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府”的要求;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四、坚持高水平管理,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市政府还应成立一个层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终端、网络、数据库既能产生出源、流、库各自的规模效益,又能发挥出对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要坚持法制的原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推进;要坚持市场的原则,全社会投入,企业化运作,根据需求,利益驱动;坚持行政的原则,要面向发展,政府推动;坚持效能的原则,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小陈老师工作室制作

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管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前提条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档案管理实践,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单位的运行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所谓信息化就是把传统的纸介质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将其转换成数字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的基础,其它环节都建立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之上。我们常用的档案的管理主要是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对于信息化的管理要求把这些纸介质的信息转变为数字化信息。一方面为了方便通过计算机直接管理,我们需要把传统的档案通过电子扫描转化为数字形式,而另一方面在以后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实行无纸化办公,需要存档的文件及材料都以电子版的形式为主,确保今后在档案接收时就实现数字化。

(二)档案信息的网络化

传统的档案服务主要采用面对面形式,即服务对象必须亲自到档案室检索、查阅、办理借阅手续。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也给管理人员和借阅人员带诸多不便。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以后,借阅者可通过网络提交申请,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审核后即可按规定阅,借阅者无须亲临档案室,这给服务对象无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异地和出差在外的人尤其如此。这样必然会使工作效率和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三)档案的自动化检索

在以往的档案管理方式中检索是赖大量的档案检索卡片进行的,走进览室首先看到的是一大排的卡片柜,借阅者要在大量的卡片中检索出需要的信息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有时还无法找到所需的档案资料,既费时又费工。通过客户端从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数据,其效率及速度是传统检索工具不能达到的。

二、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需要企业的档案管理更加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只有这样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企业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将会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大帮助。

(一)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档案原件扫描到计算机,然后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分类、管理和保存。避免了档案原件的损坏,同时大大降低了档案原件丢失的风险。使档案原件管理起来更加的方便、可靠。

(二)有利于档案文件的归档

可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提供智能化服务。档案信息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远程服务,资源共享;可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编著时间,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可提供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以往档案的管理模式,过于繁琐,需要管理者通过手工工作来整理档案和制作目录。这样耗费了管理者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容易造成一些错误。改动信息的时候更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很是花费时间。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只需管理者利用计算机进行一些指令操作即可完成操作。大大的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档案的整理和共享

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一些部门要查阅档案,要经过很复杂的工序。需要领导的同意才能到档案部门进行查阅。查阅可能要往返档案部门多次,过程相当的繁琐。如果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局域网进行档案的共享,给予需要查阅的档案。

三、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建议

(一)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信息时代文件的登记、立卷、归档、检索、安全利用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档案的管理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懂得纸质档案管理的操作技术,还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使用电子计算机,懂得数据传输的技术。这样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

(二)配备统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主要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实现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全覆盖。利用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可实现:档案自动编目和检索、档案自动全文存储与检索、档案业务工作管理、计算机辅助立卷、档案自动标引,以及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因此,只有实现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计算机全面覆盖,才能为机关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硬件保障。采用高容量的存储载体。随着机关档案数量的增加,档案部门面临着沉重的库房压力,以及档案自然老化和人为损害的难题,这就需要使用大容量的档案存储载体。利用计算机的磁盘存储系统和光盘存储系统,特别是光盘存储系统,可以解决档案信息存储难的问题。采用高容量的存储载体不但可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三)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标准化流程

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二是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如果没有标准,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相关档案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各搞一套,自成体系,那么档案信息网络就无法畅通,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

四、总结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主要原因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同时又势在必行。它既是档案管理工作新发展的机遇,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增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范海英.浅谈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开发与应用[J].档案管理.2011(2)

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的作用有多方面,概括起来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档案是机关工作必须查考的材料;可作为生产活动的依据和参考;可作为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也可作为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是维护国家、集体、个人权益的法律保证。

信息社会应当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它对于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信息社会中的大量信息最终要转化为档案。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充沛流畅的信息,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档案信息具有来源的社会性、内容的可靠性等特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被视为“信息资源之源”的档案信息,在信息社会中必将受到社会进一步的重视。

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事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档案工作原有的内向的、单一的档案收集、整理、加工、利用的管理方式,借助和依托网络等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服务手段,实现主动的、超越时空的信息服务,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利用网络技术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例如虚拟地将全国的档案信息整合为一个整体资源,档案信息的集中利用程度明显提高。这既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水平,又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减轻档案部门在提供阅览条件、安排接待人员等发面的压力,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档案的重视,扩大档案信息的利用空间。

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将面临着极大挑战。例如,面临安全性、保密性、文件与档案主管部门源头多等诸多问题。特定利用者不清楚馆藏档案的方位,使档案信息的“供”与“需”严重脱节,造成档案信息资源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战略是档案信息标准的制定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档案信息标准的制定为档案管理制定了方针政策,使档案管理有章可循。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为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我国引进了大量的档案信息标准,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基本保障,如美国有关档案信息的标准总量已达60余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牵引与推动力是档案信息需求标准的制定。

2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构建档案信息标准体系

为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科学、高效发展,应该使档案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标准须先行,而其中档案需求标准的制定已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牵引力与推动力。如国际标准化组织专门制定了《ISO 22310:2005信息和文献――描述文件管理需求标准指南》,为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满足一致性和互操作性需求。

3 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建设注重以业务应用为基础理论研究为指导

标准是科研与最佳实践的良互成果,是国际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的源动力。先从标准制定实践的角度来看,各国国家标准有都来源于本国各地档案信息化实践及其相关标准,而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直接来源于各国档案信息化实践及其标准。

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建设策略

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性

1.1 档案信息化的定义

所谓的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的活动中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各类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以及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就是说,档案的信息化要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为手段,并以现代化的管理学为理念,以全力服务于社会为宗旨而开展的一项涉及多学科知识的新型工作模式,档案信息化的核心和目标是发展档案业务,同时提高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2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一般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标准规范的建设、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则要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变化来拟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量就是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广泛运用。档案信息化建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并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服务的阶段性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延长档案信息的保存时间,以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需求,从而地为档案信息的社会化而服务。

1.3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给管理人员带来显而易现的效果和收益。首先是档案管理在实现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之后,档案的检索与查询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即时的查询,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更为方便简洁。此外管理人员也可以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之后,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从事档案的收集工作以及档案的整理和编研工作,极大的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只有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才能让档案管理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2、现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急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很多档案部门在建设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采用先进的通信设备和购置高档计算机系统,却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化的建设,造成巨额资金建成的档案信息系统却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例如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缺乏整体的规划性,软件在实用性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以及所购买的计算机和有关设备型号各异,设备的档次参差不齐,并没有形成标准的硬件环境等。

2.2 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上了年纪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纸质档案的管理技术比较熟悉,但是却不懂电子档案的形成、信息的存储、传输以及检索等技术;而有些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者数据通信技术,对档案管理中理论性的知识、管理原则以及管理环节缺少经验。同时有些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是普通的微机操作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系统的培训,遇到了问题只能等专业技术人员前来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整个档案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质。

2.3 档案信息的数据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很多档案部门虽然购置了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备,但是软件的应用水平和利用率不高,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和利用,并没有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随着我国数据安全的保障系统在不断的升级,要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复杂的密码和防火墙的设置,不提提供档案信息长远而全面的保护,从而无法保障各类档案数据的安全。从数据库系统本身而言,在飞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下,改进数据库保护方案也要与时俱进,否则如果技术的改进跟不上步伐,也会导致计算机存储的信息被盗用,这也是保护力度不够的风险所在。

3、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档案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建设

档案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包括管理性的标准规范、业务性的标准规范以及技术性标准规范三种。这些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法律保障,档案信息化的各种标准的需要在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制定的系统而规范化的管理上进行。要实现档案保管的利用价值,就必须要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完整化和规范化。实行档案管理规范化可以增强档案部门以及档案工作者的档案法律意识,也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

3.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关系到档案工作数字化建设关键性因素。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档案学的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知识,同时也要掌握一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能有效的捕捉档案管理的信息,同时也能鉴定有效的档案信息。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方针,做到严守机密,树立政治的意识和政治的信念。档案的管理人员还要树立起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3 开发运用相应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

作为规范化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必须要具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检索、等基本的业务管理能力。档案管理的软件要根据档案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和业务工作的流程,并结合计算机硬件的特性来实现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简捷的合理化的工作模式。因此要时刻更新和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档案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提供良好的保障。

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第一,从贯彻十六大精神和落实“三个服务”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民政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民政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在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上,同志明确提出:各级民政部门和民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要在民政工作中贯彻好十六大精神,落实好“三个服务”的要求,就要靠不断地开拓创新,包括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的创新。民政信息化建设,是在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迫切要求,对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这是今后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大踏步前进的思想基础。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也提出了推进工作手段信息化,在民政工作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切实落实。

第二,切实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要转变陈旧的观念,改变习惯于手工办公的做法,学习并适应远程会议、网络联系、信息共享等现代办公形式,实现政务办公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使办事程序更加规范,办事过程更加透明,办事速度更加快捷,办事方法更加便利,办事效果更加理想,从而提高民政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更新,管理方式在变革,民政工作队伍只有迎接这个挑战,适应这一形势,才能加快民政事业的发展;工作人员只有面对这一现实,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要充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不断完善民政公用政务平台;要管理和服务两手抓,积极开发社会事务管理与公众服务的“便民”工程;要加大综合性平台软件和各项业务软件的开发力度,并广泛推广;要推动信息系统向基层延伸,并尽可能地加快延伸速度;要加强网络的维护与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建立健全有关民政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大力推动民政工作的制度创新与“三个转变”。民政部门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政务,其意义不在电子,而在政务;不是简单地追求计算机化或者政府上网,而是要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手段,促进民政工作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与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为我们指明了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要把民政信息化建设与民政工作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实现民政政务和管理服务的法制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