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河的主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师:有没有人到过黄河?(生摇头)没关系,现在,老师带大家到黄河边,亲身目睹黄河的风采。(视频:滚滚奔腾的黄河)
:此时,你一定心潮澎湃,一定想把最美的词句送给黄河吧!
生:波涛滚滚的黄河好像愤怒的狮子。
生:一泻千里的黄河令我神往。
师:那作者袁鹰是怎样描写黄河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要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生读)
师:你不愧是咱班的朗读小能手,读出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黄河这样气势雄浑,桀骜不驯,谁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呢?(师板书课题)
生:(异口同声)艄公。
师:会提问题的同学才是真正聪明的同学,此时你肯定有问题要提出来。
生: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
师:这个问题真是太有价值了!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答,这个句子是――
生: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带领学生领略黄河的风采之后,再引导学生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还引发了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板块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反馈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从中领悟到了什么?(生自由朗读、思考)
生:我想,艄公之所以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是因为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意志。
生:我想,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能够如履平地,是他长年累月在黄河上磨练出来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早就打退堂鼓了,怎么有可能掌握战胜惊涛骇浪的本领呢?他一定有着坚强不屈的意志!
师:(映示课件)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这些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我从“专心致志”“注视”“大胆地破浪前行”读出了艄公的沉着镇静。
师: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艄公是怎样跟黄河进行搏击的?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作者提心吊胆是因为羊皮筏子那么小,上面还坐了那么多的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黄河的浪涛又是那样的汹涌险恶,作者为羊皮筏子的安全而担心。
生:艄公之所以“很沉着”,是因为他对羊皮筏子的安全有充分的把握,他有能力让羊皮筏子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我从中领悟到作者是在用乘客的谈笑风生来衬托艄公的勇敢和智慧。能够让乘客无忧无虑的是艄公的高超驾驶技术,是艄公给了乘客信心。
师:大家的分析很透彻,相信你们不光说得好,读得会更好!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生读,互评,再读)
师:不论是写作者的提心吊胆,还是乘客的谈笑风生,都是为了突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定和机敏,这一种写作方法叫做对比反衬。只要有艄公撑着羊皮筏子,乘客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
生:我觉得艄公是一个敢于迎接挑战的人。大家想一想,黄河波涛汹涌,一般的人不用说到羊皮筏子上去撑船,就是看一眼也会吓破胆。可是艄公一点儿也不害怕,他就凭着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战胜了险恶的风浪,难道不值得敬仰和赞颂吗?
生:我觉得艄公很自信。在跟惊涛骇浪长期搏击的过程中,他肯定遇到过不少的困难,遭受过很多的挫折,但是咬紧牙,就凭着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战胜了险恶的风浪,最终成为一个有超级本领的艄公。我想,如果没有自信,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师:这两位同学思维很活跃!谁读一读这句话?(指名朗读,生互评)
生:老师,我觉得第7自然段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第一次坐上羊皮筏子的人,面对黄河的巨浪,内心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他们面临的危险。这也衬托出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生:我感觉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坐羊皮筏子的人可以闭上眼睛回避这种危险,可是艄公必须睁大眼睛去面对,去战胜,这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所以,我觉得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中还有其他地方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生:课文对羊皮筏子的描写就是运用了这种写法。比如:“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羊皮筏子越小,它在黄河上漂流就越危险,艄公就越要有胆略和智慧。
生: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筏子又小又轻,却满载重荷,令人不得不担心它的安全,但是艄公却很沉着,乘客更是谈笑风生,我不由得对艄公充满了敬意!
师:让我们怀着对艄公的敬仰和赞颂之情,认真读一读课文。(生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
关键词 人尿,黄脊竹蝗,引诱物质,活性测定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以其食谱广、危害时间长、取食量大、防治困难、造成损失重等原因被“誉为”我国的第二大森林害虫。2005~2008年,黄脊竹蝗在我国浙江、广东、江西及湖南等竹区先后暴发成灾,黄脊竹蝗的防治再次成为广大学者及林业部门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黄脊竹蝗对发酵人尿及汗液有较强的趋向作用,利用人尿配制的毒饵对黄脊竹蝗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且“毒尿”诱杀黄脊竹蝗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及抽水马桶的使用,人尿的收集日益困难,以人尿作为原料控制竹蝗的瓶颈凸现,因此鉴定人尿中引诱黄脊竹蝗的活性成分,为寻找资源丰富的人尿替代物或筛选更具引诱活性的物质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关键。
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于尿液中的无机盐、铵盐等成分能刺激黄脊竹蝗成虫的取食行为(王浩杰等,数据尚未发表)。为明确人尿及汗液中对黄脊竹蝗有引诱作用的物质组分,本研究对人尿及汗液中几种主要成分对竹蝗的引诱活性进行了测定,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室内测定的供试昆虫
2007年4月于广东省广宁县黄脊竹蝗灾区采集竹蝗卵,带回浙江省富阳市,置于室外养虫笼中用天然新鲜竹叶饲养至成虫,去除受伤及畸形个体后供试。
1.2林间诱蝗测定试验地概况
林间诱蝗活性测定的试验地点选择在广东省广宁县黄脊竹蝗大发生的竹区(N 23°51’58”,E 112°12’37”),试验地坡度约30°,主要竹种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种植年限15~20年。
1.3化合物
乙醇,分析纯,纯度99%,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生产;
氯化钠(NaCl),分析纯,纯度99%,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生产;
碳酸氢铵(NHC03),分析纯,纯度,99%,连云港中铭化工有限公司。
1.4不同化合物触角电位测定
取竹蝗成蝗,用手术剪刀从触角基部剪下触角,并切除端部1~2节,用SpectraR360导电胶将触角基部连接在参比电极上,而触角端部连接在记录电极上。EAG电位先由前置放大器放大,再由与计算机相连的放大和数据处理系统放大并记录(Syntech~,荷兰)。
用微量进样器吸取纯物质5μL,点滴于5mm×30 mm的滤纸条上,立即将滤纸放于巴斯德滴管内(管内径3 mm,长12 cm),巴斯德滴管尖端插入通有连续气流的钢管(直径12 mm,长17 cm)上一小孔内(小孔直径3 mm,距钢管气流出口处12 cm),钢管内连续气流速度为4 mL/s;巴斯德滴管阔端与软管相连,软管中间隔气流速度亦为4 mL/s,钢管和软管均与刺激控制仪(CS-05,Syntech,荷兰)相连。软管中持续O.5 s的间隔气流的流出受刺激控制仪控制,一次操作可激发一次间隔气流的流出,将巴斯德滴管内待测物质吹出,经巴斯德滴管尖端进入具有连续气体的钢管,进而到达连接在电极之间的触角,引起EAG电位。
不同试剂的EAG电位测定在不同触角上重复10次,利用同一触角测定不同试剂时,各试剂的先后次序随机排列。每次测定之间间隔1 min,以使触角得以恢复,每一试剂前后都测定空白管的EAG值,从而消除环境的影响。EAG值为测定值减去前后2次空白对照平均值。
1.5林间不同化合物及不同组合的诱蝗活性测定
1.5.1诱饵设计及对照设置 本试验共设置了8个处理,其中水作为负对照,发酵人尿作为正对照。
(1)NaCl,质量分数3%;(2)NH4HCO3+C2 ,质量分数10%;(3)C2H5OH,质量分数20%;(4)NaCl+NH4HCO3,3%NaCl与10%NH4HCO、按体积比1:1混合;(5)C2H5OH+NaCl,3%NaCl与20%C2H5OH按体积比1:1混合;(6)NaCl+NH4HCO3+C2 H50H,3%NaCl、10%NHHC03与20%C2H50H按体积比1:1:1混合;(7)负对照:水(选用农夫山泉矿泉水);(8)发酵尿:收集于当地农村,人尿存于木桶中置于室外敞口发酵,发酵时间15~30 d。
每个处理3个重复。
1.5.2农药(1)85%的敌敌畏乳油,稀释200倍;(2)18%杀虫双水剂,稀释200倍。
1.5.3诱杀剂的配制 先配制上述待测诱饵及水、发酵人尿各1 250 mL,然后分别加入2 mL农药稀释液制成黄脊竹蝗诱杀剂,备用。
1.5.4林间诱捕试验 将诱饵及对照与农药混合后,取150 mL置于一次性饭盒内(将盒盖撕下)制作成竹蝗诱捕器(封2彩版Ⅶ)。在试验林内,依据地形每隔20 m设置1个诱捕器,150 min后统计诱捕器周围10 m的范围内死亡(或中毒)的黄脊竹蝗数量,试验时间12:00~15:00。
1.6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试验的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原理,针对不同的数据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个以上处理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多重比较采用Turkey法。EAG反应测定试验结果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验。利用Statistica6,1(statSoft,Inc,)、DPS 8.05(杭州睿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EXCEL中统计分析模块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黄脊竹蝗成虫对不同化合物的EAG反应
测定了黄脊竹蝗雌、雄成虫对汗液和尿液中3种主要成分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NaCl、C2H5OH及NH4HCO3 3种化合物均能诱发
竹蝗雌、雄虫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图2)。雌、雄成蝗对氯化钠、C2H5OH及NH4HCO3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值与空白管EAG值差异显著(PNH4HCO3>NaCl。
研究结果还表明雌、雄成蝗对同一种化合物的EAG反应不同(图2),雌、雄成蝗对c2HOH及NaCl触角的电位反应差异不明显,但均能激发雌蝗的电位反应;NHC03对雌蝗的触角电位反应EAG值显著高于雄蝗。可以推断,在林间发酵人尿及汗液对雌蝗可能有更强的吸引作用。
2.2不同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对黄脊竹蝗的引诱作用
在广东广宁黄脊竹蝗发生区内,选择了NaCl、NH4HCO3及C2H5OH3种成分及其不同组合,共8个处理进行了黄脊竹蝗的诱集试验,结果如表1。
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人尿对黄脊竹蝗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平均每个诱捕器可诱捕竹蝗73.67头,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所选择的钠盐、铵盐及相关混合物引诱量较少,对竹蝗的引诱效果不明显。
在各个处理中,含有NH4HCO3的处理均能诱捕到少量竹蝗,可以推断NH4HCO3为竹蝗引诱剂的一个组分,而C2H5OH(人汗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本次试验中未显现出对竹蝗的引诱作用。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NH4HCO3浓度是影响黄脊竹蝗引诱效果的因素之一,随着铵盐浓度的降低,竹蝗的诱集量有所增大,可能铵盐在竹蝗引诱剂中存在一个临界浓度。
2.3不同浓度铵盐及混配药剂对竹蝗的引诱作用
表1的研究结果表明,铵盐浓度与竹蝗诱捕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次试验设计了NH4HCO3 5个不同浓度梯度进行竹蝗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见表2。
表2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人尿对于竹蝗有极强的引诱作用。铵盐对竹蝗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同浓度的铵盐对竹蝗均有引诱作用,其中以1.25%的铵盐溶液平均诱捕量最高,以10%的铵盐溶液诱捕量最少,但各浓度间的差异不显著。
发酵人尿混配敌敌畏乳油诱虫量为O,而混配杀虫双水剂的人尿诱虫量则达161.5头,人尿混配不同药剂对于诱蝗效果影响明显。敌敌畏乳油有浓烈的挥发性气味,可能这种挥发性气味对黄脊竹蝗有强烈的趋避作用。
2.4诱捕蝗虫的雌雄比
在林间诱蝗试验共诱杀黄脊竹蝗成虫中,随机鉴定了其中852头成虫的雌雄,经统计其中雌蝗有850头,占99.77%,雄蝗仅有2头,可见发酵人尿对黄脊竹蝗雌虫的引诱作用明显强于雄虫,这与2.1的推论结果相一致。
3讨论
昆虫是陆地生物群落中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昆虫与环境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昆虫是生态系统内信息流和物质流的重要参与者,而生态环境为昆虫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食物、资源和繁殖场所。昆虫在寻找寄主、摄取资源、吸引配偶及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是昆虫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对发展害虫行为调控的策略和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趋泥”(mud,puddling)行为是鳞翅目昆虫中一种较为普遍的补充营养行为。成虫趋向并吸食湿泥沙、浅水、人粪尿、汗液、海水、动物眼泪、唾液和动物尸体腐烂液,这一现象很早便引起了昆虫学家的注意,并由Norris首先描述。迄今为止,这一现象已在蛱蝶科Nymphalidae、灰蝶科Lycaenidae、粉蝶科Pieridae、弄蝶科Hesperiidae、凤蝶科Papilionidae和蚬蝶科Riodinidae等蝶类昆虫,螟蛾科Pvralidae、尺蛾科Geometridae、夜蛾科Noctuidae、卷蛾科Tortricidae、钩翅蛾科Drepmaidae、麦蛾科Gelechiidae、细蛾科Gracillariidae、潜蛾科Lyonetiidae、舟蛾科Notodontidae、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羽蛾科Pterophoridae、天蛾科Sphingidae、波纹蛾科Thyatiridae和谷蛾科Tineidae等蛾类昆虫和半翅目叶蝉科Cicadellidae多个亚科中发现。当前所有关于昆虫趋泥行为的报道仅限于吸收式口器(虹吸式或刺吸式)昆虫,2009年作者首次报道了咀嚼式口器昆虫――黄脊竹蝗有此行为。
大量研究表明,植食性(或腐食性)昆虫的“趋泥”行为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过程。对于昆虫趋泥行为的解释,学者依据不同的研究对象、行为发生时间和特殊的地理生境提出了3种假说:(1)对水的需求;(2)降低身体温度;(3)摄取溶液中的特殊物质,如盐分和氮素。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尿中无机盐是最强的取食刺激剂,而无机盐中氯化钠的含量最大,表明黄脊竹蝗趋尿汗可能是为了补充钠盐,这一推断与鳞翅目昆虫趋泥行为研究中大多学者认同的推断结果基本一致,即假说(3)。黄脊竹蝗成虫通过取食尿汗液补充钠盐,可满足其对钠盐的生理需求。另外,黄脊竹蝗“趋泥”行为的另一种可能动力可能补充氮素营养。作者研究表明,发酵人尿对黄脊竹蝗有极强引诱作用,而发酵人尿中NHdHC03的刺激作用最为明显,且含量较高。另外,C2H50H是汗液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挥发物之一,因此,NaCl、NH4HCO,及C2H5OH均可能是发酵人尿及汗液引诱黄脊竹蝗的活性组分。
基于上述推断,本研究首先采用EAG技术测定人尿及汗液中3种主要成分对黄脊竹蝗雌性和雄性成虫EAG反应的激发活性。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均能激发显著高于对照的EAG值(图2)。
3种物质虽均能激发黄脊竹蝗的触角EAG反应,但林间的诱蝗作用明显不同。NaCl作为影响竹蝗生理成熟的重要物质,补充盐分是黄脊竹蝗成虫取食人尿的重要原因,但单一的NaCl溶液对黄脊竹蝗几乎无引诱效果(表1),这可能是由于昆虫对钠盐等电解质的感受方式不同和电解质的难挥发性造成的。一般认为,电解质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并非通过触角的嗅觉感受器感受的,且电解质的挥发性非常小,在林间开阔的空间内挥发出的离子浓度无法对黄脊竹蝗产生吸引作用。
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同学们一定想问,“黄河的主人”是谁呢?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其实,课文的最后一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已经将答案告诉我们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作者如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需要我们从文章的第一节看起。
文章一开篇,作者先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这两个成语落墨纵笔,渲染了黄河巨浪滔天、惊天动地的气势,营造出艄公险恶万端、令人望而生畏的活动环境;又用“胆战心惊”这个词写出了自己提心吊胆的心理,为主人公的出场铺垫、蓄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第二节中,作者为什么会被河中的羊皮筏子吸引呢?因为滚滚的黄河与一个既小又轻的羊皮筏子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让作者感到惊奇;继而作者在第三节中先是用了一个语气词“啊”,再配合上一个感叹号,写出了自己内心对小而轻的羊皮筏子上竟然能承载六个人这个事实的惊叹。然后,作者在第二句中“还有一个”后面加上了省略号,又写了“一、二、三、四、五、六”几个数字,层层渲染出自己的惊愕之情。我们常说标点符号也“含情”,作者正是通过感叹号和省略号写出了自己内心的震惊。于是,羊皮筏子又一次与湍急的黄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得大声呼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课文的第一部分如运用了电影中的长镜头一般,对准滚滚黄河这个大背景,为黄河主人的出现拉开了序幕,也为下文进一步描写黄河的主人蓄势。这部分是从远处写羊皮筏子的,是虚写。第二部分把镜头拉近,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羊皮筏子和黄河的主人,是实写。作者在第五节中没有直接写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而是介绍了羊皮筏子上的情况,说明了羊皮筏子的小——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从而突出了羊皮筏子上人多、货物多的特点。那么,这种对比性的描写用意何在呢?首先读者可以由此知道羊皮筏子在黄河上不好行驶、非常危险,其次这可以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想知道艄公是如何使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漂流,为下文写艄公的沉着埋设伏笔。在第六节中,作者先写了自己的提心吊胆,是为了映衬艄公的冷静。接着,作者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入手,细致描摹出一个勇敢、智慧,大胆、机敏的艄公形象。那么,作者为什么又在有限的篇幅内用了许多的笔墨来描写乘客的谈笑风生呢?一是用乘客的从容来衬托艄公的沉着,二是如果没有艄公的沉着、大胆、镇静、机敏,乘客是不可能从容地谈笑风生的,这是更深层次的点染:“点缀映眉,似落花依草。”
作者在第七节中又写了一次第一次乘坐羊皮筏子的感受,并用波浪滔滔的黄河与乘客的小心、大胆再作对比,使艄公的形象又一次高大起来。在最后一节中,作者又给了艄公一个特写镜头,让读者再次重温艄公的形象。最后作者笔锋一顿,呼出自己的议论之笔,对艄公发出了由衷的敬仰与赞叹。这也是课文的点睛之笔——“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行文至此,我们对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这个形象的理解就不单单是课文中的一段文字了,他那勇敢无畏的形象在文章的层层对比、反复映衬中已经悄然屹立在我们的脑海中。此时此刻,艄公不仅是名副其实的黄河的主人,他身上那种勇敢无畏的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一、自主学习语文的概念及本质
所谓自主学习语文,即在自主合作的教学气氛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能动性,使其创造性的精神尽情地发挥,实现其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将自主学习语文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法
语文是学生带着对生活、对世界的朴素解读,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心灵对话,并在多重对话中,积淀语文素养,完成精神的建构。因此,自主学习语文的落实对学生意义重大。
1.自主学习语文,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由于语文脱离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因此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语文。所以,自主学习语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激发。
例如,《黄河的主人》这篇散文用激扬的笔墨描写了黄河的险、艄公的沉稳,涤荡着每个学生的心灵。为让学生感受到艄公的勇敢、智慧及其对黄河的深情,我设计了三个填空,贯穿全课教学。
(1)填空一:这,就是( )的黄河!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黄河的波涛滚滚、浊浪排空。随后,我让学生在《黄河大合唱》的乐曲中充满激情地走进文本,体会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
师:(配乐放黄河录相)同学们,这就是黄河!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吧?[出示填空:“这,就是( )的黄河!”]
生:这,就是浊浪排空的黄河!
生:这,就是翻腾的黄河!
生:这,就是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
(2)填空二:(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接着,我根据课文内容过渡:“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那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更是牵动了作者和我们的心。请打开书本,读第2至5小节。”然后,我提出阅读要求:“在这部分内容里,都有哪些词句牵动了你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些词句画下来。”在交流中,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小小的”、“整个儿”、“浮在水面上”、“贴着水面漂流”、“只有十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等,发现了羊皮筏子的特点。
师:看来,这小小的羊皮筏子确实牵动着作者的心。[出示填空:(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生:真不敢相信!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啊!我的天哪!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师:谁能通过语言描述让我们看到羊皮筏子?
生:无论风多大,浪多大,都奋勇前进!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是什么!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那么小,那么轻,好像一个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3)填空三:(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浏览窗外的景色。(齐读第6小节)
师: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浏览窗外的景色。(第二次齐读第6小节)
师: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浏览窗外的景色。(第三次齐读第6小节)
师:艄公仅仅是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吗?
生:还有经验和技术。
师:有没有一个词可以体现?
生:如屡平地。
师: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出示填空:(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生:勇敢和机智,镇静和机敏——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生:他战胜了黄河,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这三个填空体现了三种意义。一是画面的推进。这三个填空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画面:在浊浪排空的黄河上,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不仅鼓浪前进,还载着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镜头越来越近,艄公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二是感悟的深入。这三个填空既让学生内化了书上的语言文字,又为学生内心情感的抒发建立了平台,使得学生感悟的过程成为用心参与、深入参与的过程,人心与文心通融、情感与理智交融的过程,个体情思抒发的过程。三是情感的抒发。这三个填空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又有利于深入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2.自主学习语文,彰显生命价值
人之为人,不在于其有自然生命,而在于其有特定的主体人格。因此,自主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人格塑造上。归根结底,自主学习语文就是帮助学生塑造最完善的人格和最有价值的生命。
(1)片断一
师:昨天我们针对《螳螂捕蝉》的故事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
生: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而听一个少年的劝告呢?
师:看来,少年的劝告是耐人寻味的,它改变了吴王的决定,也牵动着同学们的心!
生:少年为什么要在清晨去捕捉螳螂呢?
师:你注意到了少年劝说的时机。
生:为什么少年选择去王宫花园劝吴王呢?
师:你注意到了少年劝说的地点。
生: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到了什么?
师:看来这个“悟”字也是吴王改变决定的关键所在。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故事。
在片断一中,先是让学生回忆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抓住“劝”和“悟”这两个牵动全文的关键字,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让其凭借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生命、触摸人物的灵魂。
(2)片断二
师: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大臣的“劝”,让吴王很没面子。因此,吴王很固执。
生:清晨是一天最让人放松的时间,所以少年选择这个时间“劝”吴王。
生:清晨王宫花园的花草树木上有露水,为后面少年讲螳螂捕蝉的故事作了铺垫。
生:王宫花园的环境比较轻松,不像朝廷那么严肃。
师:你将劝说的两个地点作了比较,这也是少年选择王宫花园的重要原因。
生:因为这个少年是侍奉吴王的,所以对吴王的行踪比较了解,因此他选择了王宫花园。
(引导学生朗读“清晨,我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我的鞋子和衣服,我也毫不在意”。)
师:同学们,这一切都是少年的安排,一件事情的成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还要选择适合的地点,这就是智慧。
在片断二中,教师抓住“劝”字,让学生在自主表达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品读、讨论、体会,既能真切地感受到少年的智慧,又可巧妙地深化文本的内涵。另外,通过“劝”的一唱三叹,并与隐藏于文字背后的诸多信息沟通起来,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悟、自得、自会的能力,最终孕育学生创造的能力、点燃其智慧的火花。
3.自主学习语文,巧在感悟为先
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透过语言文字领会广阔的文化内涵。而自主学习语文就是透过语言文字,在心灵的层次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领略和理解广阔的文化内涵。在这一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悟、自得、自会的能力,而教师所做的工作只是为学生修枝剪叶。
例如,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我抓住文中“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让学生披文入情,深入体会母亲的“启蒙”。在读完歌谣后,我出示了填空:“ 母亲用歌谣把( ),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学生们此时已深有感触,无须再作启发,那优美凝练的语句已是脱口而出。
师:母亲用歌谣仅仅把对故乡的爱给了我吗?[出示填空:母亲用歌谣把( ),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谁想说一说吗?
生:母亲用歌谣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对儿子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勤劳的美德,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浓郁的诗情,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纯朴乡情,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的钥匙,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飞向诗歌王国的想象翅膀,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
师:母亲吟唱的纯朴的歌谣,像月光般洒进我的心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想象才会展翅,并真正使学生融入教材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所以,让学生自己感悟是自主学习语文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4.自主学习语文,释放情景再现的创新能量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自主学习语文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我让学生亲历老天鹅破冰的过程,于是学生感同身受。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旁白式的点拨,对学生的心灵和智慧进行挑战:“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难道你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通过这样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审美主体(教师、学生)与客体(老天鹅)间的心灵激情地碰撞了。随后,我播放俄罗斯音乐,和学生们一起体验异域风情,不仅有感动涌入心田,更有另一种深刻的“对话”即将开始。
5.自主学习语文,贵在科学而系统地培养
因为自主学习语文是在自主合作的教育气氛中,使学生不断地发挥其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其自主性发展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努力使语文课堂变为对话的课堂、实践的课堂、探究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并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品质进行探索,从而给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从好奇(学习兴趣)、乐学(学习情趣)、自主(学习态度)、自律(学习意志)、创新(勇于探索)、合群(乐于交往)六个方面制定了指标,以便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培养。
关键词:《诗经》;黄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可以说是先民朴实的歌唱。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让我们得以窥见纯朴先民的世界。
通过《诗经》,我们可以了解那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模样。其实,那时还只是称“河”,西汉时才开始称“黄河”。在那时,我们的母亲河就不仅仅是滋润了她身边的儿女,整个流域都受到她的恩泽。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在整个流域繁衍生息的先民吧!
一、不经意间流露的生活情调
(一)《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一句因为在《诗经》的开篇而愈发家喻户晓。然而,我们却很少关注这一生活情景中的“河”。“洲”指水中的陆地。可见,那个时候的黄河中就已有洲了。
有一次,笔者坐火车去北京非常激动,因为马上就要到黄河了。但见到的是一片浅滩,一块块大大小小的陆地。这就是黄河吗?令人十分纳闷。后来了解到一点河流动力学的知识,才知道如今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典型的游荡型河流,有非常多的河中洲。
两千多年前,青年男女在河边对唱情歌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想到那时的洲发展为现在无数的洲。河就是这样在静默中延续我们的文明,先民的生活情调也这样被保留。
(二)《诗经・小雅・巧言》“彼何斯人,居河之湄”。“湄”指水草相接的河边。我们可以想象到那时的河,她的纯朴与自然。河构成先民生活的广阔背景,在点点滴滴中透露着清新。
(三)《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河水浩浩荡荡,哗哗地流向北方。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出黄河当时的河道,她是经河南新乡一带向北流的。或许,先民只顾着自己的歌咏,他们不会想到这对今天来说就是珍贵的资料。
(四)《诗经・邶风・新台》“新台有,河水弥弥”。“弥弥”是河水满满的意思。《诗经》中多用赋、比、兴的手法,而这里就是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可见,先民已将河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不论是歌颂抑或是讽刺,都将河纳入那淳美的歌声。
(五)《诗经・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河中。彼两髦,实维我仪”。我们可以想见,一位青年女子划着那柏木船,漂荡在那河中间,等待她那心上人,这是何等的生活情调呀!可以说,若没有河,那韵味都将减半!
(六)《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透过这一句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当时人们渡河的方式。或许,这些实实在在的方法谈不上浪漫,但它们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活图景,河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移情于河
(一)《诗经・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如山如河”即像山一样庄重,像水一样明媚。河以其绰约多姿,明媚鲜丽的一面给先民以灵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歌颂,其中又洋溢着自己的喜悦。
(二)《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维水泱泱”即水势盛大,浩浩荡荡。河以她的广博与坦然令先民折服。他们把河写进诗里,作为气势宏大的象征。
(三)《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且沦漪”。对于多用比兴手法的《诗经》来说,这一首显然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清新、轻快的氛围。主人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清清的河水,或许这正是河与人在精神上的契合吧!
(四)《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河广”的印象深深扎根于人们脑海之中,而主人公反其道而行之,用形象的说法表露自己的思绪。而河仍静静地流淌,只不过她的形象愈发丰满。
(五)《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其”。这是一首怨妇诗,怨妇巧妙借助泾与渭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比起渭水,泾水显得浑浊,但泾水沉静下来也很清澈。女主人公因此引起后人的共鸣。当时,整个黄河的许多自然现象已为人们所了解,日益丰富人们的语言,丰富人们的情感。
三、河――予人便利
《诗经・小雅・白华》“彪池北流,浸彼稻田”
当时已经有了人工灌溉技术,人们修筑了排水和引水设施。河,伟大的母亲,她予人便利的方式也是巧妙地。她不是直接施舍给人类,而是等到人类技术发展了,自会有办法充分享受母亲的恩泽。母亲静静地微笑地望着孩子,为他们的进步而倍感欣慰。
四、河与自然灾害
河在予人便利时也在考验着人类。
(一)《诗经・小雅・黍苗》“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平原和洼地已经治理好了,泉流已经治理清澈。召伯获得成功,周王内心就得以安宁。这正是治世的写照。河的治理已在先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涤涤山川”。这首诗中屡次出现“旱既大甚”,表现的是山无草木,河流无水的惨烈景象。人们不停地祭祀,内心惊恐害怕。这正反映了乱世人们的心态,委婉地讽谏了统治者。
河与自然灾害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河也就这样沉淀着人类历史的点点滴滴。
五、小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她以丰富的资源哺育了我们祖祖辈辈。《诗经》向我们静静述说着那个时代的河,在先民眼中,她是博大的、明媚的、嬗变的、有情致的、有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