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才市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连续举办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海尔集团、利群集团、澳柯玛集团、交运集团、森泰达集团、良友集团、正大集团、山东环山集团、红领集团、兴业银行、维客集团、东方铁塔等诸多知名企业前来招聘。在所有的招聘单位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占35%,外资企业占10%,两者的比重与2010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占55%,比重相对减少,但仍是供岗的中坚力量。在现场,大企业集团提供的岗位相比其他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来说数量较多,青岛著名的零售连锁企业维客集团一次性了200多个应届毕业生岗位,利群集团、交运集团也同时了100多个岗位供毕业生选择。
服务业企业招聘活跃
在所有的招聘企业中,服务业企业约有370家,提供5500余个岗位,约占总数的61%左右,其中商务服务、零售服务、房地产服务、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较大。
市场招聘企业岗位需求分布特点
从市场对招聘企业的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到,销售依然占据需求榜首位,80%的参会企业都会提供销售类岗位,可见目前企业发展的重点还是服务、产品在社会中的推广和普及。其次,文秘、设计、人力资源、技术、财务、储备干部、业务助理等岗位类别较为热门。
供求双方薪酬矛盾逐渐消失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复苏,企业人才需求加大,不少企业在招聘会上都提高了薪酬待遇。而与以往应届毕业生招聘会相比,今年招聘会上企业提供的薪酬待遇有普遍性的明显上扬,上涨幅度约在200~400元的档位中,提供的底薪多集中在1600~2200元之间,部分企业为招到急需的人才,甚至开出了6万~10万的年薪,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博士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的眼光。另外,带薪培训、缴纳保险、提供食宿、班车接送、定期旅游补助等福利待遇在招聘信息上随处可见,企业甚至还为促销员、保安等最初级的岗位缴纳五险,以此增加吸引人才的砝码,可见企业求贤若渴的揽才心态。从市场对求职者的抽样调查来看,47%的毕业生期望薪酬与往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3%左右,达到2000~3000元水平,与企业给出的底薪、奖金、福利等薪酬待遇基本持平,供求双方在薪酬待遇方面的矛盾正逐渐消失。
关键词:人才市场;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9日
一、引言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血液,是民族的脊梁。当今时代,人才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发挥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力量,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各个国家先后确立了人才市场。而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人才市场的建设明显处于落后状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对于人才市场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现如今,我国人才市场的建设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来讨论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我国人才市场历经的过程
在3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的人才市场已日渐成熟。从全局来看,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节点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传统的保分配体制逐渐被打破,订立劳动合同开始兴起;第二阶段是正式确立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劳动力市场正式确立,人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在这一时期,人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以人才流动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中涌现;第三阶段是改革阶段。这一时期对人才市场的改革主要围绕市场经济展开,为给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政府开始转变在人才市场建设中的角色。现如今,我国的人才市场建设小有成果,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同样不可忽视。如何牢牢把握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开拓出人才市场发展的新局面,已成为人才市场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我国人才市场现存问题分析
作为人才流动与配置的重要依托,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人才工作能否顺利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完善,人才市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国内人才分配格局正渐趋合理。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冲击下,我国人才市场发展滞后的局面更为凸显。从整体上看,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速度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人才市场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市场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施展。具体来看,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存在下列问题:
(一)人才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形成。在不同的区域、行业以及用人单位等,人才价格存在着较大差距,并且长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扭曲的人才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不公,间接地影响了就业率的失衡。
(二)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人才市场尚未发育成熟,并且人才就业和流动的地域依然存在,这就导致了人才流动成本的增长。同时,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市场准入规定等行政壁垒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人才供求结构失衡。目前,一方面市场中人才过剩的问题依旧突出,“就业难”问题也愈发凸显;另一方面企业也困惑于如何能招聘到符合其发展要求的人才。这就间接性地造成了目前的就业难问题。人才供求结构的严重性失衡已成为我国人才市场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难题。
(四)人才竞争机制不完善。在我国人才市场上存在不正当竞争,如人才中介机构披露信息不真实;用人单位也以各种政策规定为由限制高素质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同时人才自身存在自律意识较差、信用缺失等问题。目前,人才市场中伪造学历、履历、档案等问题频出,这就使得各种人事争议和知识产权的纠纷屡次发生,这种诚信缺失行为也让用人单位不敢放心大胆地招募、使用人才。同时,用人单位在履行合同时也存在不兑现的问题,最终使得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互不信任,造成人才频繁跳槽。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与不足,各种矛盾依然存在,要创建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国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同时也成为人才市场进一步完善的强大推动力。但就目前人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还需进一步探讨人才市场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原因出发,争取从源头解决问题,积极促进人才市场的发展完善,以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我国人才市场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一)政府的宏观调控滞后,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在经济建设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人才市场的发展也已成为政府重要的工作之一。但目前政府对人才市场管理以行政命令为主,缺乏利用市场机制调控的意识,导致人才市场供需结构失衡,地域之间差异较大。这是因为政府对于人才市场的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部署,从而造成了整体调控效果不佳。同时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好自身对于人才市场的监管作用,这就导致了严重的就业歧视和诚信缺失的现象。就业歧视使得一些存在就业困难的人群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被迫接受不公正的待遇,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人才市场中的诚信缺失,使得人才与用人单位互不信任,从而造成就业难问题。
(二)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国的人才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起步相对较晚,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虽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国家有关部门对人才市场的重视度不足,以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少,同时缺乏对相关成功案例以及失败案例的总结分析。由此造成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无序、无具体目标的不科学状态。
(三)人才市场的社会支撑体系不成熟。人才市场的社会支撑体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对于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当前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住房问题、社会保险制度等问题还未同步健全,这势必会阻碍人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四)缺乏健全的人才市场法制体系。当前我国人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是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如政策法规的缺位,虽然我国已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但对反不正当竞争、区域性人才管理、人才流动等问题还缺乏相应的管理规章。而且关于人才市场的立法层次低、法规少,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只停留在支持层面,导致保障的力度不够,这就使得法律在人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效能弱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前形势下我国人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尚未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以及人才市场的法律制度仍不健全,同时自身发展经验的不足、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人才自身的择业观念等也对人才市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纵观原因,我们可以找到处理问题的合理对策,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人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期人才市场能够不断完善与发展,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全社会领域内的合理、优化配置,为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动力与活力。
五、促进人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策略
(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准确定位。政府作为市场管理的主体,在人才市场的发展中起着“引路人”的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促进人才市场的合理、有序发展的保障。具体来看,政府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政府要着力于人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当前,人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人才方能拥有一片自由成长之地,人才市场的活力才能充分涌流。
2、市场是个相对自由的主体,政府不能只以行政命令来干预人才市场的发展,而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过分的行政命令干预只会造成人才市场的发展被动化,而不能让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提升其创造力和影响力。无论何时,积极主动的发展必然优于消极被动的命令式发展。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股积极主动的活力之源,要想充分发挥它对人才市场的调节作用,就必须为其留一片自由的发展空间。
3、政府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部分加以引用。虽然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社会体系,但人才市场作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任何国家都对它的健康发展拥有足够的重视。作为共同的发展目标,我们必然可以从其他国家借鉴有益的经验,用于本国人才市场的发展进程之中。
4、政府还应当扮演好对于人才市场的“监管者”的角色,加快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规则,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人才市场运作的透明化、制度化。当前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以至于人力资源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督体系,造成了一系列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诸如人才市场中混杂一些运作不正当的中介机构,一味的鼓吹自身的优势,从而给人才的选择造成了一定的误导。甚至人才市场中还混迹着部分以假学历、假资质蒙骗用人单位的人,这种行为表面上增加了用人单位的选择余地,实际上却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后患,同时也会造成竞争不公,引发矛盾。
(二)进一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推进人才市场建设法制化进程。法律作为人才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对人才市场的规范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当前形势下急需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用法律来规范人才市场的秩序,使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尤其是要尽快完善与中介机构有关的法律法规,反对不正当竞争的管理规章,为解决人才流动争议提供制度保障,推动人才市场由政策性规范逐渐向法制性规范转变,减少审批程序,不断激发创新思维,运用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做到人才市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大市场。人才市场的统一有助于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有序的流动,大大降低人才流动的成本,同时也能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充分发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沁入新鲜的血液。当前,人才的自由流动受到阻碍,在部分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歧视,使得人才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这就造成了人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因而,国家必须尽快地消除各种体制性壁垒,推动人才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序流动,改变人才市场畸形发展的局面,让人才市场与商品市场以及各种要素市场紧密衔接,形成完善的体系,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全面提高我国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并积极寻求与国际人才市场的契合,让国内人才走向世界,提升我国人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各地区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人才信息系统,并逐步完善信息传导机制,充分利用信息交叉传递的作用,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以及人才中介机构的资源共享,使得人才市场的信息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及时、有效地传播,确保为人才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同时要加大对人才市场网络建设的投入,加快搭建高效的信息平台,为人才的择业以及用人单位的招聘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推动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科技化进程。
(五)推进政府性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创新服务方法,保障公平竞争。当前我国政府性质的人才服务机构依然存在着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社会公益与市场经营业务界限不明的现象,这大大降低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加快推进政府性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将公益性的人才服务机构与经营性的人才中介机构明确区分,使两者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融会贯通,为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有序的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对策分析,我们对人才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规划。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完善需要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主导,以法制化建设为中心,同时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并辅之以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政府性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以及社会机构的建设,积极推动统一的人才市场的形成,充分发挥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创新、创造作用,把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这一方针的确立以及市场经济在我国建立以来,我国人才市场在30多年的经济发展潮流中经历了萌芽探索期、确立发展期、改革完善期。人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的建设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人才市场发展完善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由果溯因,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思维,积极探求新的发展道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市场建设的稳步进行,使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充分涌流,为知识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瑞雪.浅议人才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几个关键点[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7.
[2]冯国涛.我国人才市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4.32.
1.人才市场总体现况分析
对于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来说,和学科专业结构两者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能够以人才市场的特征变化所传达出来。基于人才市场总体现况分析,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供大于求。在产业结构转型的环境下,企业在产业升级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满足企业在人才市场就业竞争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便对岗位胜任力的学历进一步加以提升。结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报告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在2011~2013年,这三年期间,全国部分人才市场登记的职位需求量分别为每年1190万个、每年1209万个、每年1358万个;与此同时相对的登记求职人数则分别为每年2789万个、每年2848万个、每年3260万个[2]。从上述数据可明显地发现供大于求的特点,与此同时三年中职位需求量与登记求职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人才市场总体体现的就业结构分析
近年来,人才市场在总体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产业结构和“二、三、一”产值结构相匹配。换而言之,便是热门专业大多数聚集在通用性普遍较高的岗位中,同时也包括第二产业内企业的技术岗位以及第三产业内企业的技术岗位。如表1所示,为2013年我国热门招聘专业与热门求职专业。基于宏观经济学层面分析,就业量的函数体现在短期内,国民收入水平;同时就业量的多或者少会对国民收入的受到极大的影响。从中可以说,人才在就业选择方面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资高低的影响。尤其是是通用性高的专业人才,所受到的影响普遍较大。因此,在产值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就业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有效地反映出来。
3.人才市场需求各产业分布情况
由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2012年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为依据,基于人才需求整体层面可以发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城也的需求人数所占百分位分为为2.4%、36.8%、60.8%。从上述数据可知,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配置相对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更具稳定性,产值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二、三、一”,而就业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为“三、二、一”。
二、加强人才市场就业配置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基于产业结构转型环境下的人才市场就业配置现况。针对现状下人才市场就业配置在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便需要对两者加以平衡,从而避免人才的流失或者人才配置不均衡的现象。要想做好以上这些,则需要对我国人才市场就业配置管理进行强化,具体强化策略如下:
1.国家政策的支持
一方面,结合相关权威数据可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快速,能够汲取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便需要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做好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作,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使信息化能够将工业的发展有效带动起来[3]。除此之外,对人才市场就业配置管理策略进行创新,进一步构建有助于产业结构发展的三级学科就业率结构管理,国家方面需大力支持,提供政策方面与制度方面的保证,以此使专业结构型人才失业的现象实现有效避免,进一步使我国人才市场配置更具规范性与科学性。
2.对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要想使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强化各大高校在人才市场中的就业竞争意识,在专业设置以及招生方面做到最优化,策划有利于各专业人才发展的方案,进一步使高校专业就业结构配置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高校人才就业率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法加以改善。培养各专业人才的同时,注重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实现有效避免。
三、结语
我竞争这个职位的理由有二点:
一、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个人品质。我很敬业,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强烈的责任感;法律政策观念较强,原则立场分明,处事稳重,廉洁自律,要求严格;信奉做人正派、诚实的处世准则,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具有担当任该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在部队期间,我一直从事计算机及网络的开发、设计、应用和维护工作,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获全军科技进步四等奖两次、技侦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全军技侦装备维护二等奖两次。在厅里工作的五年来,我没有丢掉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厅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熟悉了相关的人事人才政策、掌握了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一直从事工资基金审核、事业单位考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等繁重的日常工作,积极参与云南人事人才信息网站和厅局域网的开发、设计,主动协助各处室、中心做好计算机的联网事宜,热情为各处、室、中心做好计算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能力。
这次,假如有幸竞聘成功,我一定不负众望,在厅党组和中心领导的领导下,摆正位置,当好配角,献计献策,甘当绿叶,协助主任一道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实现人才服务的信息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省人才信息网络,依托公共信息网络,选择优化上网形式,建立网上无形市场,加快开发适合人才市场运作的各类应用信息软件及人才交流服务急需的岗位分类软件,建立大容量、高效率的人才市场信息系统。进一步发展完善信息制度,做到信息面广、准确性高、更新速度快,及时准确地反映人才市场变化情况,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二、通过各种调控手段和采取有效措施,对人才流动加以正确引导,使人才的配置更趋合理。加强对人才流动中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保证人才流动开放性和有序性。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的身份、地域、部门、户籍等限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层次和规模,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纽带作用。
1、一、四季度迎来高峰,二、三季度趋于平稳
从全年数据统计情况来看,2012年美容人才供需状况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那就是“此起彼伏”。2月中下旬,美容企业率先掀起了第一波招聘热潮。和1月相比,2月份的个人求职数出现202%的增长幅度,招聘企业数增长了178%。当然,除了2月份是2012年上半年人才市场供需双方相互选择的黄金时段外,5月份的人才市场供需双方也和2月份一样成为焦点。
1月、3月和6月,美容企业的招聘以及人才的求职趋势略有缓和,运行低调。4月,出现了企业招聘与人才求职略微失衡的情况。7~9月,美容职场重新开始活跃,多数热门职位的投递数出现明显增长。随着金九银十的高峰期逐渐到来,美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上升。10月的美容职场经过金九的酝酿,迎来了年度招聘的小高峰,人才求职热度渐渐回暖,多数热门职位的简历投递数有明显的上升。从10月职场指数可以看到,10月份职位投递数呈现19.43%的增幅趋势,人才邀请数出现80.64%的大幅度上升。从职位投递数及企业邀请人才数走势图上也不难发现,10月的美容职场上人才供需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到了11月,职位投递数呈现21.15%的下降趋势,人才邀请数也出现25.23%的大幅度下降。12月,职位投递数出现了20.29%的下滑趋势,人才邀请数比11月呈现了53.59%的大幅下跌。临近年底,从业者很多倾向于“”的状态,雇主则倾向于稳住员工。(文中所提及幅度均指环比)
2、2012年人才整体供需趋稳定
从2012全年四个季度的求人倍率(注释2)来看,美容行业的求人倍率分别为2.38、1.45、1.20、1.61。可见,2012年全年的美容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第二、三季度比第一、四季度平稳,但后三个季度的人才倍率都在2以下,足以说明2012年人才供需市场整体趋稳,也间接表明2012年美容行业人才用工荒现象得到缓和。
(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如果求人倍率数字大于1,说明人才供不应求;如果求人倍率数字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数字越大,越是容易找工作。)
年度趋势二二线城市美容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大
2012年1月,多数城市的招聘处于复苏阶段,而美容市场繁荣的一线城市仍然成为多数从业者的首选。进入2月,除了一线城市以外,苏、杭两地的美容人才需求量增长比较突出。到了3月,多数热门城市的人才需求出现幅度不一的下降,二线城市西安和南京两地的美容人才需求量增长比较突出。
4月份,二线城市武汉、苏州的美容市场人才需求出现近30%的增长,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均再次出现幅度不一的下降。进入5月,西安、南京出现近25%的增长,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依然出现幅度不一的下降。到了6月,广州、北京均下降20%。7月,成都、苏州等二线城市的美容企业职位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8月,二线城市长沙等地的美容企业职位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9月,各热门城市网上职位数与8月相比总体出现下滑趋势,一线城市广州、上海、深圳均出现20%以上的下降幅度,但郑州、东莞、济南等二线城市的职位数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较之下,10月的各大热门城市网上职位数出现小幅升温,除北京、成都、长沙三地出现下滑趋势外,其中二线城市武汉凭借86.27%的高环比增幅跻身前十。临近年底,二线城市除成都、西安、长沙三地不同幅度增长外,南京还出现了153.33%的环比增幅。12月,热门城市职位数趋于平稳,各个城市增幅都较小。
纵观全年各个月份的热门城市职位数,虽然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四大一线城市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但也能清晰地看到,二线城市在2012年人才需求增强。二线城市的美容企业和美容院越来越多,美容人才正顺势转向二线城市发展,二线城市正在向人们传递其拥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信号。
年度趋势三终端美容院人才流动性大、高端人才需求增加
根据调研中心收集整理的数据,与终端美容院相关的职位如美容师、美容院店长、美容顾问、美容导师、销售代表等基层人才仍是美容职场上流动性较大的职位,也依然是去年全年稀缺的人才。
2012年1月,热门职位的投递数呈现复苏态势。美导、美容师、店长等热门职位的投递数明显上升。职位的邀约数据显示,年后终端美容机构的需求突显,企业和美容院对于店长、顾问、美容师等人才的需求量上升,而美容公司对于美导的需求仍然排在首位。2月和3月,热门职位的投递数呈现爆发态势,尤其是美导、美容师以及销售代表等职位。4月,从具体职位类型来看,美容导师、美容师仍然高居热门职位前两位,尤其是有经验的美导、美容师,更是美容职场上的香饽饽。6月,人才的职位投递热情与5月相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如美容顾问、美容院店长、品牌经理的投递数均提升了25%左右。到了下半年,美导、美容师、美容顾问等基层职位的人才依然稀缺,这些基层岗位一直是终端美容院、美容企业的招聘重点,2012年也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