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蔗糖的化学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个体化饮食指导 热量
我国已成为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但疾病知晓率、服药率均较低,整体血糖控制状况不理想,即使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也不到40%。针对本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问卷调查显示,血糖控制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合理、运动不足、服药依从性差等。在饮食方面,院内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食物精细、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偏高、钠与水果摄入过量、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问题[1]。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比例可以反映抽血前8~12周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2]。本研究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观察患者Hb A1c水平变化情况。
资料与方法2018年3-9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8~83岁,平均(68.59±11.29)岁;Hb A1c(7.23±1.30)%。试验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0~83岁,平均(69.26±10.67)岁;Hb A1c(7.01±0.86)%。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2)治疗依从性差;(3)行动不便;(4)因其他因素不能坚持治疗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指导,并建议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每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2)血糖控制情况;(3)饮食习惯及烹调习惯;(4)运动习惯;(5)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6)有无急慢性并发症情况。要求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建议患者遵循平衡膳食原则,膳食总能量摄入应符合体重管理目标。每日总热量以维持标准体质指数(BMI=22 kg/m2)为目标,参考患者体力活动系数计算:25~30 kcal/(kg·d),轻体力活动(日常工作以坐为主),30~35 kcal/(kg·d),中体力活动(日常工作以站立为主),>35 kcal/(kg·d),重体力活动(日常需从事重体力劳动)。尽量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超重患者减少热量摄入,消瘦患者可适当增加热量摄入。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可以每周进行2~3次灵活性和平衡性训练。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要遵循个体化原则。⑴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指导:检查患者饮食、运动、用药情况,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等。⑵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1)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热量,限制能量摄入。肥胖或超重患者减少热量摄入以减轻体重。(2)合理搭配饮食及分餐,尽量食物多样化,改变烹饪方式。(3)分发食物热量表,一对一教会患者使用食物交换表。(4)建议改变食物进餐顺序,推荐顺序为汤、蔬菜、肉类、主食,饮食清淡、限酒,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限制水果摄入量。(5)取得家庭其他成员的配合,监督、鼓励患者坚持饮食控制。(6)随时微信指导与答疑。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Hb A1c水平及Hb A1c达标率。Hb A1c正常水平为4%~6%。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后Hb A1c达标率比较:试验组管理后Hb A1c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后Hb A1c达标率比较(n)
两组患者管理后Hb A1c水平比较:两组管理后Hb A1c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管理后Hb 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Hb A1c水平比较(±s,%)
讨论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并发症可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血糖控制达标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医生做好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患者加强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的自然进程,临床表现,危害及并发症,治疗目标以及为达到治疗目标所需要的治疗(饮食、运动、药物),糖尿病监测,护理具体技巧,胰岛素注射方法等。另外,还应注意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活动等。对于此方面问题,可以利用糖尿病学习网站、糖尿病论坛等,也可以由医生进行课堂讲座、小组座谈,或就诊时面对面指导等,以提高患者关于糖尿病的认知。从而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加强治疗依从性。
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包括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3]。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如饮酒则需计入全日总能量。摄入酒精可能导致急性低血糖发作,尤其是接受磺脲类(SU)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对酒精摄入过量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双胍类药物,后者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毒。长期饮酒可造成肝损害,加重代谢紊乱,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吸烟可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血糖升高;并加重末梢循环缺血,有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精神压力和抑郁倾向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睡眠不足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所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血糖达标的第一步。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大部分存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偏高、钠摄入过量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问题[4]。六大营养素供能的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种,供能比为4∶9∶4。含相同热量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不同的饮食对减轻体重的效果是相同的。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可以先按照减少5%体重的目标来设定患者的能量摄入,最终达到理想体重标准,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代谢情况。虽然热量是血糖达标的关键,但是也不能忽视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的摄入。
运动锻炼在糖尿病患者的全面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及综合性练习[5]。
在药物治疗时,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考虑对体重的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有50%均合并其他疾病,应同时治疗。
即使如此,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不够理想,在接受糖尿病教育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调查显示,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生活方式改变都易理解、易执行;在饮食控制方面,患者因为不了解食物热量(不会算与懒得算)、不能控制饥饿感、怕浪费等原因,导致总热量摄入过多,血糖控制不良。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治疗措施。饮食控制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有利于β细胞的恢复,达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以使肥胖患者降低体重及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和敏感性,从而改善症状。
提倡患者食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粗粮,忌食蔗糖、葡萄糖、蜜糖及其制品。为增加饱腹感,建议多进食热量低的蔬菜,并改变进食顺序,有利于患者接受改变,从而达到限制热量摄入的目的。因此,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饮食指导时,既要考虑科学性,又要考虑其治疗依从性。医生需要将每例患者的总热量计算清楚并分配好,同时嘱咐患者在血糖控制前尽量不吃水果。
我们在指导患者控制饮食的时候,可以使用食物交换份和食物交换表。医生将患者每日所需总热量分成分,90 kcal为1份,然后按照比例计算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份数。在使用食物交换表时,应注意不同食物交换表中的食品,由于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差别较大,不能互换。
另外,血糖波动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继而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餐后高血糖是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并减轻胰岛负担,建议患者少量多餐以防止血糖波动较大。糖尿病患者1 d至少进食3次,而且要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或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还应在3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3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这是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血糖平稳有效的措施。
规范化饮食控制配合运动、药物疗法,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水平。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个体化饮食指导后Hb A1c达标率更高。
综上所述,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配合运动、药物治疗,有利于血糖平稳,减少血糖波动;同时可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延缓并发症发生,减轻国家及患者个人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885-893.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10):603-613.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潘小华 王艳姣 黄武 王翼 龙兆丰 高竹林 李艳群
【摘要】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CGMS)期间进行阶段式强化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健康教育效果的近、中期影响。方法 老年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72 h CGMS监测,监测前均接受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试验组每日下载血糖数据和图谱并根据结果与生活事件的联系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连续4 d,对照组只在72 h CGMS结束后根据结果进行一次性教育,之后两组均采用快速血糖仪常规测量指尖多点血糖7 d,收集两组患者10 d的血糖值及住院天数。3个月后查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并再次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CGMS期间其他控制血糖措施两组间无差别。结果 试验组10 d的血糖均值中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中餐前血糖、晚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糖尿病;老年;动态血糖监测;健康教育;血糖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 of stage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in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2DM) on the recentmedium term impact. Methods One hundr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were randomly de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each group fifty patients.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CGMS for 72 h, and were all accepted the diabete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before the monitor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downloaded the blood glucose data and map every day for targete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ontact on life event for 4 d straight. The control group only was given onetim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after 72 h CGMS. Then both groups were used the rapid blood glucose instrument to measure fingertips multipoint blood glucose conventionally for 7 d. the blood glucose value and the number of days hospitalized were collected.Three months later, two group were checked the HbA1c,body mass index and the diabete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one more time. Other control blood glucose implements between two group were no difference.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of fasting, 2 h after braekfast, before lunch, 2 h after super, before going to bed, 3 o′clock were low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or P<0.01), the time of reaching the standard of blood glucose, frequency of hypoglycemia, the level of HbA1c after three months were low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or P<0.01), the diabete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scores were high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It is better to use the results of every 24 h downloading blood glucose to do the stage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than that just to do onetim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after 72 h CGMS in blood glucose education level and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on the recentmedium term impact during CGMS .
【Key words】 Diabetes; Elderl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 Health educatio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由于住院病人72 h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期间均与医护人员共处,且需要受试者密切配合,详细记录各种生活事件,是进行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想时期,对于充分利用CGM的优势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血糖控制的精细程度十分有益,但现在的做法还局限在CGM结束后,针对72 h CGM总的结果对受试者进行生活指导〔1〕,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回顾性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利用CGM技术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利用72 h内CGM这一与患者频繁接触的有利时期,每日从血糖记录盒下载数据完备、图像直观的血糖图谱,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即时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探索一种高效可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新模式。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已经证明CGM组的健康教育效率优于多点血糖监测组。现将100例进行了CGM但教育方法不同的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对照,旨在验证应用逐日下载的CGM结果进行糖尿病教育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均符合1997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FPG)≥7.0 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 ≥11.1 mmol/L。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试验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60~87岁,平均(66.3±17.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8例,初中及以下32例;糖尿病病程平均(7.15±6.27)年;体重指数(BMI)平均(24.03±5.15)kg/m2。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0~83岁,平均(66.5±15.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1例,初中及以下29例;糖尿病病程平均(6.52±5.24)年;BMI平均(24.35±4.13)kg/m2。入组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及控制血糖措施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糖尿病知识水平测试,参考糖尿病知识(DKN)〔2〕基础上结合本试验要求并通过有关专家指导后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共25题。评分为二级:回答正确1分,不正确0分,满分25分。两次测量均采用同一量表。选用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CGMS监测系统。快速血糖测定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的稳步血糖仪。
1.2.2 评定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法,两组病人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试验。
1.2.3 干预方法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之后实施CGMS。课题组指定专人负责为患者佩带血糖记录盒,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指血糖值后输入血糖记录器进行校正。将进餐、运动、用药等情况输入“事件”标记,指导病人在佩带过程中写好生活日志,告知患者将与血糖有关的生活事件如进食、运动、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情绪等记录下来,每日上午下载一次数据,由专职人员发出即时的书面报告。由课题组专门负责糖尿病教育的人员根据结果与生活事件的关联性,找出患者血糖控制欠佳的原因,拿着图谱到试验组病人床前为其讲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医生则每天根据CGMS结果调整用药情况,包括使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或分次注射和口服降糖药以及静脉输液中胰岛素的剂量,连续4 d〔1〕。对照组则在CGMS满72 h后一次性下载数据,由教育人员将图谱和分析报告一并拿到患者床前进行一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CGMS期间医生只根据手指血糖值调整治疗方案。CGMS完成后,两组病人均追踪观察血糖7 d,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每日8次(三餐前、后+睡前+凌晨3点)。收集两组患者连续10 d的指尖血糖值。两组患者均于试验第1天发放糖尿病知识问卷,都在血糖控制理想后出院,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L以下,2 hPG控制在10 mmol/L以下。并于3个月后复查HbA1c (%)、BMI并再次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对照用两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CGMS后3个月糖尿病知识得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评分等级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试验组评分等级为优的患者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10 d内不同时段的血糖均值差异
试验组早晚餐后、睡前的血糖均值比对照组低(P
2.3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10 d内低血糖发生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差异
CGM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和10 d内低血糖发生次数均较对照组低(P
2.4 两组患者3个月后HbA1c(%)、BMI和糖尿病知识得分
试验组3个月后的HbA1c(%)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3.1 CGMS的过程为糖尿病患者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已经有一些通过CGMS给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的研究报道〔3,4〕,但大多是在72 h CGMS完成后根据结果进行的一次性教育,且缺乏效果评估的量化指标,本研究利用CGMS技术及与患者密切接触这个良好的平台,进行即时的针对性阶段式教育,结果显示,3个月后试验组健康教育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糖尿病基本知识、治疗及护理知识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监测过程中,每日进行事件和指血糖的输入,以及提醒患者注意事项等都可通过下载数据的图谱得到及时且详细的讲解,使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有较深刻的认识〔4〕,医务人员与患者良好的沟通,以充分的、直观的、有说服力的信息帮助患者改变日常生活习惯,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建立,从而提高了糖尿病教育的效果〔5〕。
3.2 CGMS监测期间进行的阶段式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达标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的空腹、早晚餐后、中餐前、睡前及凌晨3点这6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均比对照组低,且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均较对照组低,说明试验组血糖控制较对照组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通过每日从CGMS所获得的数据和图谱,医生可以更精细的调整降糖方案;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改变某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配合医生使自己的血糖达标更迅速。②说明了CGMS监测期间进行及时的针对性阶段式教育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达标。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中餐后2 hPG及晚餐前血糖无明显差异,可能与中餐进食量较多并波及到晚餐前血糖有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由于老年患者常多病共存而非单病种那么简单,因此住院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3 CGMS监测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效果更持久
糖尿病的治疗有赖于患者终生的自身管理和控制〔6〕,老年人记忆力、视力和听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果只是进行一般性的糖尿病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CGMS将数、形、色巧妙的结合,更加生动直观,便于记忆,通过抓住该时间段以及逐日下载的血糖数据为依据,每日安排重点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水平更高、时间更省、效率更好〔1〕,且通过4 d时间及时的阶段式强化教育,印象更为深刻,效果更持久。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3个月后进行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bA1c也较对照组理想,表明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控制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BMI没有显著性差别,可能由于老年患者运动量受限制,难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本研究只限于追踪CGMS后3个月的相关指标,更为长久的追踪(1年)正在进行中,其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 昀,刘幼硕,张孟喜.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7):8824.
2 Fitzgerald JT,Funnell MM,Hess GE,et al.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brief diabetes knowledge test〔J〕.Diabetes Care,1998;21(5):70610.
3 崔立霞,徐莜玮,邹 彦.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给糖尿患者个体化的生活指导〔J〕.甘肃中医,2005;18 (2):201.
4 刘广业,葛秀荣,任 玲,等.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7;22(4):2812.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 右旋糖酐; 失血性休克; 治疗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3.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2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combined with Dextran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Method:60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for resuscit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combined with Dextran for treatment.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centration of hemoglobin i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the transfusion volu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the recovery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Dextran; Hemorrhagic shock; Treatment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Emergency Rescue Center of Suining,Suining 629000,China
失血性休克主要是由于C体大量出血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及其他等[1]。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以皮肤苍白、冰凉、心动过速等为主,严重者甚至伴有血压下降等,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对于失血性休克主要采用浓度为7.5%氯化钠溶液复苏治疗为主,该方法能维持机体循环稳定,促进器官更好的恢复[2]。但是,该方法治疗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并且维持时间相对较短。近年来,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3]。为了探讨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9岁,平均(42.33±4.02)岁。患者中,12例复合型损伤,11例体内多处骨折,7例主要脏器破裂。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0~70岁,平均(42.00±4.01)岁。患者中,10例复合型损伤,12例体内多处骨折,8例主要脏器破裂。本试验均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且试验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高渗氯化钠复苏治疗方法:患者静脉滴注4 ml/kg浓度为7.5%的高渗氯化钠溶液,滴速控制在15 ml/min,1次/d,连续滴注2 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的调整滴速[4]。
观察组采用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治疗方法:患者静脉滴注4 ml/kg浓度为7.5%的高渗氯化钠溶液混合4 ml/kg浓度为6%的右旋糖酐(辽源市泓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73),滴速控制在15 ml/min,1次/d,连续滴注2 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的调整滴速[5]。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输血量、复苏时间及平均动脉压水平;(2)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脉搏以及尿量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输血量、复苏时间及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脉搏及尿量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心静脉压、脉搏、尿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血液大量丧失,引起的循环血量急剧降低,从而造成身体器官供血不足引起,导致人体微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6]。患者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威胁患者生命,且患者发病后能否在45 min内得到科学的救治关系到患者治疗预后[7]。常规体液复苏方法主要以浓度为7.5%氯化钠溶液为主,该体液能尽快恢复体内血量。但是,该方法治疗时维持体内环境时间相对较短,仅能作为应激措施[8]。
近年来,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和高渗氯化钠相比优势较多,它能迅速扩充血浆容量,对休克具有良好的复苏作用。患者使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时能在高渗状态下,更加有利于细胞内水分的吸收,引起血液的进一步提高、血液黏滞度的下降。同时,高渗氯化钠的使用能使得机体内Na+浓度的进一步提高造成渗透压梯度下降,引起水分的进一步移出[9]。此外,高渗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右旋糖酐效果理想,能提高心肌的收缩力,使得心脏功能进一步提高,并且能扩张机体毛细血管。临床上,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治疗效果理想能发挥不同治疗方案优势,能实现晶体与胶体的合理配比,更加有利于提高抗休克的治疗效果,能减少二者的使用量,降低并l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机体早期恢复。同时,氯化钠与右旋糖酐的使用其药代动力学并不会受到影响。静脉滴注后药物起效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 min,血浆钠能迅速上升为9~12 mmol,并且能在4 h恢复正常。右旋糖酐在人体血浆中半衰期为6~8 h。分子量低于肾小球滤过阈的右旋糖酐分子会随着尿液排出。而对于大分子则会被网状内皮系统吸收,并且能在葡萄糖酶的条件下降解为葡萄糖[10]。
综上所述,与高渗氯化钠相比,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昆,郡丽华,梁丽艳.参附注射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48-749.
[2]叶家茂.允许性低血压复苏在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1):153-154.
[3]刘磊,宁波,张晖.7.5%高渗氯化钠溶液在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131.
[4]楼永锋,孙坚钧,张锦贤,等.{渗盐复合液用于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5.
[5]边慧敏,王虹虹,曾红,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刊,2013,48(1):36-39.
[6]吕彬林.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治疗失血性休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6):1022-1023.
[7]刘效龙.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治疗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1):41-42.
[8]杨鹤鸣,崔彦,李成林,等.控制性与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对比研究[J].医学杂志,2012,37(1):26-30.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摘要 :目的 观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76例,据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成2组: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组(93例)和非失效组(83例),2组均测定晨8时血浆皮质醇水平,分析其水平的差异。 结果 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为(576.2±78.4)nmol.L,明显高于非失效组的(462±94.5)nmol.L,差异显著(P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皮质醇
磺脲类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年失效率达5%~10%。多种原因可引起治疗失效,如饮食因素、β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等。基础研究表明,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致胰岛素抵抗(IR),本研究观察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和非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76例,男91例,女85例,病程2~13年,年龄34~68岁,均进行了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磺脲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排除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
据治疗情况、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将患者分成2组。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组:93例,男50例,女43例,年龄28~67岁,病程1~16年,口服磺脲药物已达最大允许剂量,FBG>10mmol.L,HbA1c>9.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DC2000,德国)。非失效组:83例,男46例,女37例,年龄30~65岁,病程1~15年,均口服磺脲类药物,FBG
1.2 方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由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晨8时空腹血浆皮质醇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ˉ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皮质醇水平见表1。结果表明,失效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高于非失组,差异显著(P
表1 2组患者指标比较(略)
3 讨论
近来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患者糖皮质激素水平异常[1] 。本研究结果表明,磺脲类药物失效者血浆皮质醇水平较非失效者高,差异显著(P
皮质醇的许多特性导致了拮抗胰岛素作用。在体内,皮质醇的效应似乎既可使胰岛素依赖的外周葡萄糖利用受损,又可加强糖异生,皮质醇可使脂肪组织和骨骼肌的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表达增加,同时抑制胰岛素与其他刺激(如缺氧)引起的葡萄糖转运体4向细胞表面转移[2] 。Vestergard[3]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结果造成外周组织糖利用减少。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对肝糖代谢的拮抗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糖异生的限速酶―――磷酸烯酸丙酮酸羧激酶的相反调节,糖皮质激素上调肝细胞内此酶表达,糖异生增加,肝糖输出增多,拮抗胰岛素作用;此外,糖皮质激素使脂解增加,致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加剧胰岛素抵抗。因此,皮质醇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肝外作用)、抑制胰岛素分泌而致磺脲类药物的治疗失效,可能是治疗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可为处理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1] Andrews RC,Herlihy O,Livingstone DE,et al.Abnormal cortisol me-tabolism and tissue sensitivity to cortisol in patients with glucose intol-eranc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2,87(12):5587-5593.
本文主要通过实例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
1.能够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在初中的化学题型中,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较为常见,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会感到非常棘手。例如:甲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之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请推断甲物质中一定存在着哪类元素,以及可能存在着哪类元素[1]?
题目中,化学反应后生成了碳元素、氢元素,但是氧气中是不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那么我们可以知道碳元素和氢元素就一定是来自甲物质的,所以一定存在的元素就是氢元素和碳元素。此外,因为甲物质在反应前后都有氧元素的出现,那么我们就不能去确定反应后的氧元素是来自甲物质还是来自氧气,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甲物质可能含有的元素为氧元素。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能够推断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组成的元素。
2.能够推断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这种类型的题目无论是平时化学测验还是中考都较为常见,下面我们就通过题目来举例说明。
例如:五氧化二碘经常用来检测一氧化碳对空气所造成的污染程度,它的方程式是I2O5+5CO=I2+5A,通过所生成的A,我们可以对CO进行检测,求A的化学式。
在这道题目中,反应前共有2个碘原子、5个碳原子和10个氧原子,而反应之后已知有2个碘原子,那么A物质就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因为在反应之前有5个碳原子和10个氧原子,那么A的化学式就是二氧化碳。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推断出其中的化学式[2]。
3.能够求出生成物的质量
在初中化学题目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求出生成物的质量也较为常见,下面就通过举例说明来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
例:A+BC+D,反应前A有10g,B有5g,在反应结束之后,A的剩余量为3g,B的剩余量为0g,并且生成了4gC,那么所生成的D的质量是多少[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A+B的质量等于C+B的质量,而题目中已知A+B是15g,C为4g,其中A剩余3g,那么D的质量就是15-3-4=8g,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为8g。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求出生成物的质量。
4.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现象
在中考题目中,有一些化学题目中往往会根据一种现象,让学生来解释它所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将化学融入生活当中去的目的。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Fe3O4,但是生成的Fe3O4质量却比原来的铁丝质量要更大,请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铁丝在氧气中经过燃烧而形成了Fe3O4,而Fe3O4的质量又是由铁丝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所共同组成的,所以Fe3O4的质量会大于原来铁丝的质量。通过上面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能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的生活现象。
二、采用元素守恒进行解题计算
例如:对蔗糖进行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了C和H2O,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蔗糖的组成元素为( )
A.C元素
B.C元素、H元素
C.H元素、O元素
D.C元素、H元素、O元素
因为生成物是C和H2O,包含了C元素、H元素和O元素,所以反应物一定也包含C元素、H元素和O元素这几类元素,此外,题目中给出了隔绝空气加热这一条件,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蔗糖中一定会包含C元素、H元素和O元素这几种元素,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选D。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知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定律,以便更好地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边春霞.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