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踏莎行

踏莎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踏莎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踏莎行范文第1篇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这首小令,乍读所写乃平常之物,所状亦平常之景,实在无甚别致;而所寄之情,所寓之意也似杨柳老枝,不禁把玩。然而,审读之,细味之。其音韵之和谐,语言之婉丽,个中之情思,倒也极合李后主“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之意境。

通揣全词,即知上片乃郊行所见。起首三句并呈三处景观――“小径”、“芳郊”、“树色”,看似意象不连,却也颇具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之风韵:再配之以“红稀”、“绿遍”、“阴阴见”,一幅极具情致的芳郊暮春图便活脱脱地端现于读者的眼前。继之,作者寄情于物,将物人格化:“春风啊,你竟不明白应该管住杨花?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春风岂能管住杨花?杨花扑面又有何罪?其实,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在唐诗宋词里实是屡见不鲜!杜甫眼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顿生黍离之悲,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千古喟叹;苏轼于中秋之夜欢饮遣怀,望月而添“悲欢离合”之感,遂作“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的真情诘问。至此,词人惜春哀世之情已尽溢言表。是啊,杨花都能无拘无束地临空飞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呢?却只能徒有羡鱼之情!就此也罢,可那杨花也太不解人,偏偏还乱扑,这岂不“长条故惹行客?”纵然不“牵衣待话”,也会平挑起人无限惆怅!忆念至此,便也悠然心会作者《蝶恋花》中的“明月不黯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实在不是无端的牢骚与埋怨,而真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写照啊!

上片中“行人”点出乃是郊行所见,而下片则先写室外,再写室内,承启浑然,转接自如。“翠绿的树叶遮住了弄啭的黄莺,低垂的珠帘隔断了轻盈的燕子”,着一“藏”字,一“隔”字,既描暮春嘉树繁阴之景,颇富谐趣与生机;又露阁中观景之感,景为情设而寓情;真是“只一字而尽得风流”!既而焦点转入屋内,只见“香炉里青烟袅袅,和着游丝彼彼纠结,缠绕”,何其清幽的景致,却又滋生着何等无奈的情怀。煞拍时,作者笔锋一转,跳开实景而虚写:“待到酒困甜睡醒来之时,日已斜落,正静照着深深的朱门院落”。醉眼惺忪,默读残照,那猜拳行会的欢声似隐隐泛起;然而,片刻的偷乐,却只能化作浓浓的愁梦,此情此景,又怎一个“愁字了得”!词至此煞屋,然而,试看夕阳普照的院落,纵然深之又深,又怎能锁得住“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闲愁啊!

踏莎行范文第2篇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2、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3、译文1:

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4、欧阳修生平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5、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词写离情。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着离别。征人之路,渐行渐远;闺中人的愁绪,愈益深重,直教人揪心落泪,肝肠寸断。

上阙从远行人着笔,写他途中见到恼人的春*而引发的愁绪。旅舍周围的梅花已然凋谢零落,溪畔桥边的柳丝弱不禁风,起首二句写征人旅途中所见初春景象。在这草春风暖的美好季节里,征人却不得不离家远行。一个“摇”字既写旅途颠簸之苦,更写孤独跋涉心神不定的糟糕心情。“离愁”二句直接表达心中离愁,随着离去的路途越来越远而愈益加重加深,宛如春水绵绵不断、无穷无尽。此以春水喻愁,正如李后主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个“渐”字,承接紧凑而又对比鲜明,形象真切,合符情理。

下阙转向闺中人,在心上人离开以后登高望远,遥念离人,泪眼迷茫,哀怨满怀。起首三句生动描绘她登高远眺时脸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栩如生。妙在“楼高莫近危阑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结末二句由近及远,由人及景,意味幽远,意境开阔,是情景俱佳的警句。哀而不伤俨然一幅隽永的写意画。卓人月在《词统》中赞曰:“‘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云:“春水写愁,春山骋望,及切委婉。”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赞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又:’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淡语之有情者也。”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春水春山走对妙。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一望无际矣。尽处是春山,更在春山外,转望转远矣。当取以合看。”

艺术手法

本篇暗用典故,翻新旧意,既增加了形象的感情容量,又巧妙得了无痕迹。如首两句写梅残柳细,其中暗用典故:写梅,使人联想起陆凯自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含有怀念家人之意。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

6、这首词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情深笔细,向来为人们称道。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三句,给我们展现出这样一幅图画:一个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摇着缰绳,在晚春时节,离开了侯馆(旅舍),路边的梅花已经凋落,小溪的桥边,杨柳枝正在随风飘扬,路边和原野里的百草吐绿,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温暖和熙的春风轻抚人面。在这个画面里,残梅、细柳、薰草,这些春天里典型的景物,点缀着侯馆、溪桥和旅途。烘托了南方春日融融的气氛。如此醉人的“良辰美景”,本来应该让人感到赏心悦目、乐不知返的。但因为此次远行他乡,不能携同爱人随行,使词人情绪及其低落,愁情倍增。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就是以春天乐景写离愁别恨,可见其哀怨倍增。

在古典诗词中,梅、柳、草经常与离别相关联。据《荆州记》载,陆机曾自江南折梅寄给友人范晔,有其诗为证:“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侯馆的残梅,自然也会让诗人想到离别。到唐代,折柳送别已经成为一种风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都指其事。词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此时也会想起临别折柳之事。这不能不又增添作者一份离愁。《楚辞。招隐》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别赋》中有:“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作者的《洞仙歌令》:“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等等都以春草表示离情别绪。作者在这首词中所描写的残梅、细柳、薰草,其实都寄寓了词人的离愁。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越走离家人越远,而离愁也随着自己离家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一起逐渐延长。这离愁绵延不断,恰如溪桥下流向远方的春水。用有形的流水比喻无形的离愁。南唐后主李煜曾经用过这种方法,他的《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写愁思滚滚如同春江潮水东流不止的名句。

杜甫《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采用了“设身处地”的写法,本来诗人自己望月思念,却想象妻子望月思念诗人的情景。这首词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想象妻子登楼远望,柔肠寸断,妆泪盈盈,高楼凭栏只能增加她的苦恼,所以作者十分体谅她,劝她不要高楼倚栏。妻子实在是挂念丈夫,登上高楼想寻找到丈夫独去的背影,看到的却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望尽春山不见行人,春山挡住了远望的视线,而行人却在春山更远的地方。词人想象中妻子望而不见,写的是妻子的失望,却反过来更进一步说明词人的愁绪的无穷。

这首词的上片写远去行人的离愁,下片写设想中闺人的惆怅。一种情怀,两地相思。五十八个字,巧妙运用以乐写哀,化虚为实。用“设身处地”的艺术手法,把离愁别绪抒写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为人们传诵的名篇。

7、化虚为实,巧于设喻,是本篇重要的艺术手段。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曹植《释愁文》说:“愁之为物,惟惚惟恍。”杜牧《愁》诗也说:“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愁无形色可描绘,无影迹可追寻,是一种“虚”的东西。要表现愁,经常得化虚为实。莱辛说,诗可以把“不是可以眼见的对象”,描绘成如同“物质性的图画”(《拉奥孔》第十五章)。“愁”无形体质量,所以诗人们常将它“物化”,说成可以抛掷剪割、车载斗量的东西,使人产生形体感和质量感,因而增加了诗的感染力。有的则以物喻愁,使之形象化。古来以水喻愁的很多,唐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一水牵愁万里长”,赵嘏“一溪萦作万重愁”,或者以水喻愁之多,或者以水喻愁之长。一物喻一物,可以作多边比喻。这首词说行人愈走愈远未有尽头,离愁也愈续愈长未有穷已,这离愁之延长,这离愁之不断,恰似溪桥下汩汩流向远方的春水。所有以水喻愁的,虽然取喻之道不同,然而这一点却是共同的:“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8、“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虽然可以使人联想到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于变换句法,并且使这一生动比喻跟全词的整体形象,跟词的意境结合得十分紧密,故貌似仿效,而实则是创新,天然浑成,不露痕迹。

9、眼泪是女人一生的饰品,如同晶莹透明的钻石,点缀着女人一生的风景,女人的眼泪多么美丽而纤弱,然而却能创造出宇宙中最难以置信的奇迹。它使离别变得诗意,使爱的男人肝肠寸断。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女人的眼泪最不能承受的是和所爱的人分别。分别也许就注定着无缘。因爱而生的女人怎堪这样的痛楚。现代人也许已对离别不再感伤,因为网络通讯让身在天涯的人依然相近。但古时的人,送君一程也许就是末路,君是否会记挂自己,是否会回来,只有等待君的书信才能得知。分别后,女子陷入无穷的等待,等待的结果也许是红颜老去,也许是被无情伤害。

遥想千年前,在这绵绵春雨里,灞桥的柳折了又折,阳关的酒尽了又尽,执手相看,粘在脸上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然终是挡不住“行人渐远渐无穷”的脚步,一任闺中离愁“迢迢不断如春水”,相思绵绵如细雨。

10、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楚了。

梦中经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静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经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经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经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2007高考山东满分作文

11、等待一段分隔两地的相思,等待一个远行在外的游子,等待一句海枯石烂的誓词,等待一份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厮守终老的诺言。这些古代女子们,生活的全部重心就在于爱情,生命的亮点只在于那个曾经深爱如今却已远离的男子。她们都是坚贞、专一、痴情而又执着的。

当爱人走后,相思与离愁成了惟一的陪伴,每日里只有落泪凝眸,无尽守候。罗衫衣袖,有泪痕斑斑,那都是相思相恋之泪,都是为那远行的人而流。妆容已残也无心打理,鸳被还留着那日的余香。手执着金樽酒,酒未入喉,人已然先醉,整日恹恹无力,这病也是因那人的远离而起。相思就像长江之水,不远迢迢伴你而行,又如那江水不知从何处来,更不知道到哪儿才会中断。欲将此情付与红笺,这心里无际无涯的情思如何能够写尽?

只是这样的相思在如今的社会里不知道还留存了多少,很少有人再用书信寄托相思,很少有人在望眼欲穿后,因那人的不期归来而惊喜异常,手机网络哪还容得下“瘦觉玉肌罗带缓”的相思?即便有爱深如此,越来越先进的社会可以使对方随时听到牵挂的声音,见到深爱的人。无论身在何方,拨一个电话告诉对方回家的时间,然后像排练好的电影,一切平淡无奇,没有任何意外。

踏莎行范文第3篇

硝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其溶液显酸性,因为硝酸铵溶液中的铵根离子会水解产生氢离子,故溶液呈酸性。

硝酸铵:是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结晶,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是铵盐受热易分解,遇碱分解;是氧化剂,用于化肥和化工原料。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存在下会发生爆炸,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来源:文章屋网 )

踏莎行范文第4篇

1974年8月15日,在加拿大北部纽芬兰省斯普林菲尔德市的一个承包商家里,一个女孩诞生了。父亲给她取个名字叫娜塔莎,她就是以后成名的好莱坞加拿大裔影星娜塔莎・亨斯特里奇。娜塔莎身上具有英国、德国和印度三种血统。娜塔莎七岁时就对家里人说长大了一定要当一名模特和演员。14岁时的娜塔莎已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她金发碧眼,身材修长,格外引人注目。这注定她是当模特的料。果然不出所料,1988年,天生丽质的娜塔莎在一次模特大赛中毫不费力地击败了许多看起来比她还要漂亮成熟的女孩,轻而易举地捧走了冠军奖杯。娜塔莎喜悦异常,她也看清了自己应走的路。

这时,传统型的父母虽然看到娜塔莎的梦想成为现实,却不同意她去巴黎从事职业时装模特,因为娜塔莎是他们唯一的女儿。但执拗任性的娜塔莎一定要去巴黎。从小就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娜塔莎,虽合不得离开父母,但却不想依靠父母来养活自己。她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是要拼搏,要出去闯荡,要靠自己的努力去闯出一条谋生的道路。

天生丽质的娜塔莎真让她同年龄段的俊男美女们羡慕不已。她金发碧眼、魔鬼身材。15岁的她身高1.78米。她对自己的先天条件充满信心。到巴黎一年以后,一家时尚杂志的封面已有她的芳容倩影。在这个国际级模特云集的大城市,娜塔莎凭自己的实力和拼搏,跻入了为数不多的高收入的模特行列。在巴黎闯出些名气后,她又只身来到了纽约,以求继续发展,施展自己的才能。她先后给玉兰油、Oid Spice、Lady Stetson等著名产品作过广告模特,并成了世界许多时装杂志的形象代言人。

突如其来的荣誉

几年后,不满足于广告模特的娜塔莎又把目光投向了好莱坞。1995年5月,20岁的娜塔莎终于在影坛上初露头角。当时米高梅公司要找一位年龄在18―20岁之间的女演员。而好莱坞也正好面临这一年龄段的人才短缺。于是将目光转向了欧洲,在一份有上百位佳丽人围的名单末尾,米高梅公司制片人选中了娜塔莎。经纪人与导演达成了共识,让她在科幻惊险片《异种》。中扮演主角希尔。这是娜塔莎生平第一个银幕角色。

影片《异种》讲的是一批科学家出于奇念,在实验室研究制造了异种――一个通过DNA重组的方法制造出的人造美女希尔,没想到嗜杀成性的外星异种逃出了实验室。她沿途杀人,成了威胁人类的杀手。为了制止异种与人类为敌并统治人类的企图,科学家与警察动用了一切方法,与异种作殊死的较量,但最终还是没有完全消灭异种,被杀死的异种希尔的细胞却又在老鼠的体内复活了……影片在这里铺设了伏笔,以便让观众在《异种》的续集中一睹影片的结果。该片耗资 3300万美元,导演为曾执导过影片《鸡尾酒》和《亡命鸳鸯》的罗杰・唐纳森。曾在银幕上塑造过圣雄甘地的著名影星本・金斯利扮演主人公埃克塞维尔・菲奇,而影片重点推出的新星则是希尔的扮演者娜塔莎・亨斯特里奇。娜塔莎为有幸能与这位大明星合作而兴奋不已。娜塔莎丝毫没有表演的经验,但她无可挑剔的美貌却足以使人折服。虽不成熟的演技却恰如其分地适合影片中的角色――一个由科学家人造的只有六周大的“成人”,而她的魅力实在不容忽视。

《异种》映出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仅在美国一地放映,票房就达到1亿多美元。“突然,我的一切梦想竟成了事实。我几乎无法把握这突如其来的幸运。”娜塔莎回忆往事时说。这突如其来的名气给娜塔莎带来的不仅是兴奋和激动,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正如她所说“我就像玻璃缸里的一条鱼,所有人的目光都注意到我的身上,我要努力使自己更有成就,以证明我自己并不比那些表演学院出来的专业演员差。”娜塔莎是这样讲也是这样去努力了。

在《异种》的拍摄现场,娜塔莎度过了她的20岁生日。影片中有她的镜头使她的父母感到不安。他们问她能否改演迪斯尼电影,但娜塔莎决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她看来,莎朗・斯通、黛米・摩尔等明星也都是这样起步的。她打算以她们为榜样,摒弃世俗的成见,真正靠自己的潜力步人好莱坞殿堂。

迅速而来的荣誉让娜塔莎陶醉不已,也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娜塔莎并没有沾沾自喜和忘乎所以,她反而感到很清醒,她深感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

接踵而至的失落

影片《异种》的成功,让娜塔莎赢得了荣誉和更多的片约。1996年开始,她与好莱坞硬汉明星让・克劳德・范达姆合演了《极度危机》;与克里斯托弗・朗贝尔合演了《肾上腺素:热的恐惧》;还出演了《燎原大火》、《杀死你两次》、《贝拉・多纳》、《异种Ⅱ:肝胆俱裂》等影片。可是这几部影片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还遭到了票房的惨败。就连娜塔莎令人想人非非的魔鬼身材也煽动不起观众的热情了。很快娜塔莎的事业走人了低谷。在这段时间,娜塔莎的个人生活也不尽人意。她的婚姻仅仅维持了半年就分崩离析了。

接踵而至的失落和厄运不断地降落到她的头上。她竟成了好莱坞制片商的肉中刺、眼中钉,再也不引起片商的兴趣。她甚至未能再获得一些大片角色的拍摄机会。《独立日》《黑衣人》《洛城机密》都与她失之交臂,良机与她擦身而过。

回忆起那段经历,娜塔莎也并没有沉浸在过多的痛苦之中。她很冷静地对待自己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她不顾人们的冷言冷语,仍继续拍片,以此作为锻炼自己的机会。她甚至比以前多了几分谨慎与冷静的思考。她刻苦地磨练自己,去探索“一个真正的演员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渐渐地,她成了一个能把握自己命运的真正的演员而不仅仅是乍红的“明星”了。

艺术、生活两突破

娜塔莎在年轻时之所以一帆风顺、节节顺利无阻其原因正如这位性格执拗而自强不息的演员所说的那样:“我在加拿大一个偏僻冷落的小镇长大,我总是想离开那里,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我不能老依靠父母来养活我,所以当我获得当模特的机会之后,我就觉得这个机会不可放弃。我多次说服我的父母,让我到外面去闯荡。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拼搏才能获得的。”幸运而聪明的娜塔莎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自我,她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知道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1998年,娜塔莎和卢克・威尔森合演了一部独立制片的喜剧片《狗公园》,在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娜塔莎的演技比以前更娴熟了。此后不久她又主演了喜剧片《整九码》,与大明星布鲁斯・威利斯、马修・派瑞联袂演出。在该片中,娜塔莎扮演一名杀手的妻子,在与丈夫逃避警方的追捕时,却爱上了一名牙医。她在影片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演技已有了新的突破。

除了在演技上有了新的突破外,娜塔莎在情感生活中也有了新的转机。她认识了男演员利亚姆・威特。这次的感情是经过长时间的交往后才最后宣布结婚的。1998年10月,她与利亚姆生下了儿子特里斯坦。当了母亲的娜塔莎心里的喜悦难以形容。正如她所说:“初为人母,我也渐渐成长和老成了。我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是什么。这能带来很多爱和欢乐。一旦有了孩子,你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你的心在你的身体之外跳动着。我感觉到的正是这一点。”娜塔莎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她认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也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因素。

说起娜塔莎的第二次婚恋,还有一件趣事:当时,娜塔莎和第一个丈夫分手后,她的朋友为她安排了一次约会,哪知道她没有看上朋友为她介绍的那位小伙子,却爱上了小伙子身旁的男伴儿。他就是利亚姆・威特。每次和那位小伙子约会时,她都会问一句:“利亚姆也去吗?”最后娜塔莎向小伙子道出真情,同时也对利亚姆表示了爱意。2001年,娜塔莎与利亚姆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阿谢尔,他们一家四口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日臻沉稳的女强人

1998年后,娜塔莎接连推出了她主演的喜剧片《非你不可》和《整九码》。其实,娜塔莎还是有喜剧天分的。她最喜欢与著名笑星、也是她的同乡吉姆・凯瑞合作拍片。之后,她又与男星本・阿弗莱克合演了爱情喜剧片《弹跳》。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位姑娘,临上飞机时他与姑娘因卿卿我我、难舍难分而误了登机时间。飞机起飞了。但没想到这架飞机起飞后不久就坠毁了。娜塔莎在这部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那位感情丰富的姑娘。她将含情脉脉的姑娘表演得让人感动、爱慕。在影片《弹跳》中娜塔莎潜藏的喜剧天赋再次得到充分的发挥。她的星运终于来了。一年后,她主演的科幻片《火星幽灵》和情爱片《死亡之路》等都赢得了影界的好评。

如今,31岁的娜塔莎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已成了生活和事业上日臻沉稳的女强人。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清楚地认识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是应该放弃的,什么是应该刻意追求的。要做到家庭、孩子和事业兼得是不容易的。但我的追求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和日益兴旺成功的事业。”

踏莎行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缬沙坦 胺碘硐 辛伐他丁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

房颤的发病率较高,易发生体循环栓塞,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阵发性心房颤动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为持续性与永久性房颤。本文观察药物联合对房颤复发的防治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10年1月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房颤动,其中男42例,女31例;平均年龄65.6±6.5岁。

入选标准:①病程在1年以内,有反复房颤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72小时,至少有2次为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②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电解质紊乱所致房颤;③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肺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病窦、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④心室率>50次/分、Q-T间期≤500毫秒、左室射血分数(LVEF)≥40%。⑤无肝肾功能损害;⑥左心房内径<55mm。

病因包括:冠心病31例,原发性高血压32例,原因不明10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37±7mm。随机分A组胺碘酮+倍他乐克+缬沙坦23例;B组胺碘酮+倍他乐克24例;C组胺碘酮+倍他乐克+缬沙坦+西之达26例,三组资料有可比性。在性别、年龄、体重、左心房内径、原发疾病间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mg/日,第2周400mg/日,第3周200mg/日,第4周A、C组100mg/日,B组200mg/日,持续到实验结束。倍他乐克12.5~25mg/日起始,增量至25~50mg。缬沙坦80mg/日。辛伐他汀20mg/日。三组均对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者则合用除ACEI/ARB以外的降压药,均不用洋地黄类药及I类抗心律失常药。

观察指标:治疗第1个月每周检查心电图,以后每月及患者有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时随时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时定期观察血压(SBP、DBP)、C-反应蛋白、血脂、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胸部X线等。

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房颤复律后窦律维持,房颤复律患者73例,窦律维持阶段退出2例,C组1例出现低血压,B组1例发生Q-T间期≥500毫秒,其余71例患者均完成。治疗6个月,A组19例维持窦性心律,4例复发,窦律维持率82.6%;B组16例维持窦性心律,7例复发,窦律维持率69.6%,C组23例维持窦性心律,2例复发,窦律维持率92%;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治疗12个月时,A组17例维持窦性心律,6例复发,窦律维持率73.91%;B组13例维持窦性心律,10例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56.52%,C组20例维持窦性心律,5例复发,窦律维持率80%;三组比较P<0.05。C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均较前两组明显下降,P<0.05。左心房内径36.6±7.8mm,左心房内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异常,胸片未见异常。

讨 论

胺碘酮主要通过延长心肌组织的不应期并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功能以及旁路传导,减少房颤发作。倍他乐克是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不仅能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效应,减慢房室结传导,延长心房不应期,减少房颤发生,而且由于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使得引起房颤的原有疾病减轻,起到“治本”的作用。

ARB在LIFE、CHARM、VALUE以及Val-HeFT等研究中被证实了在房颤防治中的肯定效果和稳固地位。RASS系统激活,AngⅡ增加,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李悦等的动物实验表明[1],氯沙坦能阻止心房肌不应期离散度的增加,Nakashima等的动物实验显示[2],快速心房起搏可使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心房压也同时明显增高,而应用ARB者心房快速起搏过程中心房压及心房有效不应期均无明显变化。Goette等发现人类阵发性和持续性AF的心房肌细胞上存在血管紧张素AT1受体上调和AT2受体下调[3],AT1受体激活可引起心房肥大和心肌纤维变性[4],心房肌发生纤维变性,可能导致心房内部传导紊乱和引发AF持续存在。ARB可能通过阻滞AT1受体,抑制心房结构重构。

本试验在应用小剂量胺碘酮、倍他乐克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再加辛伐他汀,都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悦,李为民,谷宏越,等.氯沙坦对心房急性电重构的影响.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3,7(6):368-371.

2 Nakashma H,Kumagaik,Uratah,et al.Angioremsin anragonist prevents electrical modeling in atrial fibrillation I.Circulation,2000,101:2612-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