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993年以来,“策划”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新闻媒介所推行。在报道工作中,传播者增强了策划意识,过去那种配合式、被动式的报道组织方法被主动式、整体化的运作方式所取代,推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道。在业界兴起这种与以往不同的报道方式的同时,学界也开始了对“新闻策划”的研究探讨。①
笔者觉得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宽“新闻策划”的范围,新闻策划除新闻报道策划外,还应该包括媒体诸如营销策划、公关策划和广告策划等方面的策划传播活动。“媒体策划和设计”包括的内容大致分为新闻产品和非新闻产品的策划和设计。新闻产品是媒介产品中以传播新闻为主要职能的那一部分,如报纸的新闻版、新闻性的专刊专版,广播电视的新闻频道及新闻性栏目,网络媒介的新闻网页等。新闻产品在媒介产品中究竟占多大比重,放置在什么位置,不同的媒介往往有不同的设计。新闻产品设计要求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在对新闻产品进行整体定性、定量的总设计之后,就要进一步设计新闻产品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包括报纸各新闻版面及其中主要栏目的设计、广播电视各新闻栏目的设计、网络媒介中各新闻网页及其主要栏目的设计等。②非新闻产品的策划和设计,也可以按照方汉奇教授的说法不妨称之为“媒体产业信息产品生产的策划”。比如报刊封面印刷和装帧设计、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策划、网络媒体数据库营销等等策划传播活动。
二、为什么而策划和设计?
国外的媒体策划和设计挣扎在市场化新闻理论和公众新闻理论之间,市场化新闻理论虽然不以改变新闻的准则为出发点,但以利润为目的的市场化新闻操作理念既影响到新闻的采编又操纵了新闻策划和设计。公众新闻理论则在策划和设计中提倡参与性、公民性,凭借网络媒体等新媒介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媒体策划人和设计师对自己行动的基本宗旨和出发点展开重新思考。与国外相类似,随着媒体产业化、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媒体策划和设计也基本上走进了由市场驱动和由新闻专业主义驱动的两极格局新时代。具体来说,由媒体市场驱动的策划设计模式又大致可以划分为从生产制造的角度出发和从商业利益出发,而新闻专业主义驱动则或者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以艺术的神圣名义祭起“为艺术”的大旗,或者一切以人为本,主张媒体策划和设计说到底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生存。
众所周知,在我国,媒体产业化之后的策划和设计多为从生产制造的角度出发。这里的策划设计大多为媒介经营管理策划、媒介活动营销设计等。今天普遍的观点是,在传媒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策划和设计。一位媒体策划设计资深人士的谈话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激烈媒介市场竞争中打拼的媒体,尤其是刚起步、刚创办的媒体,谈不上什么策划设计的观点立场,拿到广告订单才是硬道理。他还说,想出了一个怎样优美、怎样精彩的策划和设计方案其实并不太重要,而重要的是把它转化成广告商的目光,广告主的青睐。
那些从商业利益出发的媒体策划和设计,刺激消费是其主要思想,时尚流行是其最大卖点。这种媒体策划设计的产品在笔者看来其实只有两个命运,要么已经进入衰退期,要么至少是在成熟期。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造出一种名为“有计划地废止”的汽车设计新模式,即指设计新的汽车样式的时候,要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新部分设计。这种设计新模式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曾经一度造成消费者为追逐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但是,当到了八十年代外型简单、油耗性能优异的日本汽车打倒了外型变化多端、性能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的美国汽车时,美国人才惊呼:“这该死的‘有计划地废止’怎么是这样的结果!”可见,任何行业的策划设计如果单纯只从商业利益出发,都只是过眼烟云。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策划设计,看看国内那一个比一个豪华庞大的媒体改版策划设计,你可以想得到它们的结局和上述设计新模式又有何异!
以艺术为出发点的媒体策划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可以与新闻专业主义融为一体,这应该不容置疑,但如果是为艺术而艺术,则似乎也会遭人诟病。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运动出现了如孟菲斯这样的反设计团体。他们总带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对待产品设计,把家具设计成造型夸张讨人喜欢的玩具。这样的产品虽然质疑单纯、理性、冷漠、机械式的风格,但仍然引发了人们对这场“游戏运动”的隐忧,人们对孟菲斯团体的评价也褒贬不一。1998年才成立但在同行中已小有名气的德国Buro for Form公司的策划设计哲学就是“产品不仅需要完美的功能和生态学,更需要一些诗意”,“最好的产品是那些能够引起人们联想的产品、能够和顾客交流的产品,或者是能够让人们以全新视角看问题的产品”。所以,我们认为,以艺术为出发点的媒体策划设计也应该时刻注意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结盟,而不能貌合神离。
三、策划和设计中的
人文关怀在哪里?
Stefano Marzano是PHILIPS设计中心全球设计总监,他在《飞利浦设计思想》一书中针对“高科技”(high-tech)这个概念提出了著名的“高设计”(high-design)思想:在社会已经进入第三次浪潮的今天,设计师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和每个人一样,就是去发现新的、有意义的利益和品质,即产品与服务必须具有能够实现使用者渴望和梦想的品质。……要创造出能带动我们迈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不仅要使它们在环境上友善亲和,也要确定它们对人性的基本价值和品质的关注,促进自我实现,提升更高的文化与社会品质,使其始终为社会带来至善至美。
阅读着Stefano Marzano《飞利浦设计思想》里的文字,笔者终于找到了人文关怀这个词。在他那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想象,他决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设计师,他对家庭、生活、自然环境、弱势群体充满了关爱。当然,让人感触更深的还是前不久国内媒体策划人和设计师面对汶川大地震这场“大考”时所交出的答卷,虽然大地震已经过去大半年了,但我们应当带着人文关怀来细心观察并且策划和设计这个世界,媒体策划和设计的人文关怀之路永远没有尽头。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新华网在18分钟后即14点46分29秒第一条关于四川地震的快讯。从14点53分开始到55分,又连续三条快讯。几个小时之后,新华网开设了地震报道的专题版面。央视在15时许便播出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只有32分钟。随后,在经过仅20分钟的准备后,15点20分开始,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取消原有节目,开始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只有52分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从5月12日晚19时至次日凌晨1时30分紧急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5月13日全天24小时继续播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这是中国之声第一次在全天24小时开通直播节目。在地震之后不到半个小时,成都广播交通台孙静就开始了与地震有关的节目,播报他们得到的相关地震新闻,政府的号令,对受到惊吓的成都市民进行安抚。
汶川地震发生后,各报纸头版基本上都进行了非常处理,比如通栏报道、加大字体、使用大图片等等。四川境内的报纸在第一时间撤除了其它新闻,较早地表明了立场,采取通栏的形式,刷黑整个版面,用强烈的黑白对比形成肃穆沉抑的版面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特别是5月19日~21日全国“哀悼日”期间,各地媒体都对“哀悼日”给予最肃穆的报道。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等都在一定时间内取消了各类娱乐节目,所有时间段都用来报道与地震有关的新闻。大型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雅虎也都只用黑白两色,以表示沉痛哀悼。新浪专题版面“亲历・故事・生命的奇迹”收集了众多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给人以振奋精神的力量;“孩子的笑脸”这一版面,用灾区孩子们一张张充满笑脸的图片,直观地给人以生命的希望;“网友献诗”和“网友互助寻亲”版面,给人们一种强烈的参与感;搜狐的“为逝者默哀”板块、MSN上的加红心的活动,使人们通过简单的点击方式表达向灾区人民的哀悼和祝福。腾讯网等则不断推出网民搜集的一些信息或自己写的博客、QQ空间等,讲述许多感人的小故事等等。
总之,国内媒体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可圈可点的富有人文关怀的策划设计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中国媒体策划和设计理念的一次大检阅和大推动。看看充斥我们身边那些为了高科技而高科技的媒体策划设计“秀”,笔者知道现实和理想确实有很大差距。媒体策划和设计能否创造一劳永逸的价值?我们是否能用自己的信念去说服那些在产业化大潮中沉浮的一个个媒体企业?这些严峻的现实和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媒体策划人和设计师不是机械工程师,策划设计不能只关注传媒科技的更新换代;媒体策划人和设计师不是商人,策划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追逐传媒利润的最大化;媒体策划人和设计师不是艺术家,策划设计不是要标榜传媒个性,玩炫的玩酷的……尽管有时候媒体策划人和设计师看起来真的是这样,但是,媒体策划设计整合人类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改善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这个长远目标来看,人文关怀必然也应当是融合在我们每一个媒体策划人和设计师灵魂中的精神根基。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
【关键词】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原则
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的构成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诸如:技术、艺术、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单纯的视听、图文处理那么简单。但是,无论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的构成再复杂、影响因素再多,它作为信息展示的一种方式,它也不能从脱离人与展示信息的传递的科学依据。根据展示信息的传播规律并结合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的特性,可以总结出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1 准确传达信息原则
传统的平面展示方法或单一媒体在传递信息时会觉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而言,这样的限制由于数字多媒体虚拟技术的特性而弱化。这是一种设计人员对数字多媒体信息进行制作与创作的过程,它是一个综合的图像思维和形式操作的过程。设计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遵循展示信息的准确传达原则,在他的设计中选择、优化相关信息,从而组织出一个“理想”的形式和系统,进行信息传达展示。
并且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是综合多项技术的设计手段,它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信息的传递方式更加自由和自然,它通过参观者的多种感官进行信息传递,运用的传递渠道也比较丰富(比如文字图像、影音动画、虚拟互动等),它具有声音、图形、文字等多媒体多种传输功能,又具有高度自由交互的特性。但是多种展示能力的简单堆砌并不意味着信息能够准确地传达,而应该注意展示元素各方面的处理,坚持准确传达信息的基本原则,使之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对展示的目的要非常明确,并且对展示的内容、观看展示的对象、展示所要达到的效果、展示的媒介特征等都要非常熟悉。进而确定清晰的展示目的、合理的运用展示手段,理性分析展示设计的主、次要矛盾,抓住重点,保证展示信息的准确、合理、高效地传达。
2 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原则是现代设计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么什么是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高雅的居住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美国设计师普罗斯也曾经说过“人类总认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 [1]
影响人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2]对于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来说,笔者认为,应该主要是指信息展示的美观性、舒适性、识别性、和谐性、交互性和便利性等。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归根到底是为人的设计,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设计的核心是人,所以应该是围绕着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应该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通过多媒体虚拟技术手段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合理的信息感受,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使信息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它使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使设计更加贴近于对人的关怀。
3 适合传播原则
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作品的传播依靠的是数字媒介,所以往往会受到所选择的传播媒介自身属性的限制,并且由于多媒体虚拟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技术形式,所以它对传播媒介的软硬件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在设计制作初始就要明确所选择的传播途径,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因素在内。比如,要选择网络传播就必须适合网络传播的条件,诸如文件的大小、网络虚拟技术的支持、网络硬件的搭配等,如上海世博会在互联网上建立的“网上中国2010年世博会”,较好的满足了网络传播的软硬件需要;一个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虚拟展示作品如果不考虑其传播途径的特性,一味的追求某一方面的突出性能,那么它就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生存条件,如果展示信息不能良好的传播,那么多么先进的展示手段和效果也都是失去意义的。所以必须遵循适合传播的设计原则,适时、合理地根据不同的应用背景、应用条件来选用虚拟技术进行信息展示设计,并对其进行优化。使它的传播应用适合一定条件下的要求,确保能够良好的传播与应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4 艺术化原则
卢那察尔斯基曾说:“如果人没有创造的自由,没有艺术的享受,他的生活就会失去乐趣人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这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生活日用品不仅要实用,合人民的口味,而且要使人感到愉悦。服装应当使人愉悦,家具应当使人愉悦,餐具应当使人愉悦,住宅应当使人愉悦,宏伟的艺术工业的任务将在于:探索简单的,健康的,令人信服的愉悦原则,并将此原则应用到比目前更加宏伟的机器工业中,应用到生活的建设中。”所以,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追求一种自由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预测的审美取向,它的设计创作也越来越需要一种艺术化的整体审美把握与保障。
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作为一种尚在发展中的展示设计手段,它的目的是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设计创造出一种互动的、丰富的、逼真的环境景象或物体,但是并不是非要完全依靠真实环境,根据需要它可以创造出不存在或者人类不可能到达的环境或真实不存在的视觉效果,来满足展示的需要。这样的创造就像用画笔去对真实世界进行描绘一样,更多的是设计者主观意愿的表现。所以正如凡・高所说:“绘画并非把我们肉眼所见的予以正确的再现,而是如何把自己意象中的造型的颜色按自己的需要予以再生。” 而多媒体虚拟展示设计就是真实环境或物体的数字虚拟化再现的设计艺术,因此,艺术性也是其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和原则之一,从多媒体虚拟的三维几何造型设计,到虚拟物体视觉效果的设计,还有整体氛围的渲染、音效环境以及友好的人机交互设计,都应该遵循艺术化的设计原则,这样才能使虚拟的世界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这是一种能够存储感觉媒体并进行传送的媒体形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在多处之间进行传递。事实上,表示媒体本身就是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研究设计出来的一种媒体形式。这种类型的数字媒体有语音编码运动图像编码等。
2显示媒体
这是一种感觉媒体通过电信号的转换而显示出来的一种媒体形式,应该来说,显示媒体是一种媒体转换设备,主要包含了输入显示媒体和输出显示媒体两大类。其中,前者有键盘、录音笔等,而后者则包含了扬声器、打印机和显示器等。
3存储媒体
这种媒体形式主要是用于存储表示媒体,就是说感觉媒体被转换为数字代码后的媒体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存储某种媒体。一般来说,存储媒体有:光盘、硬盘;(5)传输媒体:这是一种通过物理载体来完成信息传递的媒体形式,一般有:电缆、电磁波和光线等。
4数字媒体中的动画设计
数字媒体中的动画设计,是时展的必然产物。作为数字媒体来说,其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与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在进行动画设计的时候,可以把数字媒体看作为数字媒体艺术。所谓数字媒体艺术,就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作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应该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今设计领域中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和最大的发展潜力,其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数字绘画艺术’夕或“电脑美术”。那么,动画设计最早起源于魔术幻灯时期,那个时候的动画往往是通过人的视觉层叠来实现影像的分离,从而形成在人的视网膜上叠加成一个连续的形象。此后,在这个动画雏形的基础之上,迪士尼又发明了手绘动画。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手绘动画又失去了历史的发展价值,而是出现了更为先进,能够满足人们更多需求的数字媒体动画艺术。事实上,当前,数字媒体与动画设计的有机结合越来越多,无论是动画业巨头还是其他动画设计者,他们都在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解决传统动画中遇到的难题,让动画变得更为逼真、生动和丰富。因此,动画设计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而数字媒体艺术又极大的推动了动画设计的发展过程。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数字媒体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很多数字媒体载体要求具有便捷性和交互性,要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的进行使用。数字媒体与动画设计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这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有效证明。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都可以通过数字媒体的形式进行实现,这在传统动画设计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我们要想在数字媒体中进行动画设计,就要满足其对图形图像的技术诉求,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都要能够形成连续播放的动画形式。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动画已经成为数字媒体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动画设计应该突出重围,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么,数字媒体中的动画设计到底该如何来实施呢?这里,我们以移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作为例子。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l)移动数字媒体中动画设计可以充分利用JZME作为开发环境。这是一种通用的数字媒体动画开发环境,其主要需要完整、安全的代码以及代码的网络传输效率具有合适的标准。这里,Java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平台上。随着移动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JZME得到了很大的商业拓展,形成了新的软件开发环境。具体来说,这种具体应用有:CanvaS/GraPhicS类以及用CanvaS类制作动画就前者而言,开发人员可以利用CanvaS类对图像进行精确的控制,而用GraphicS方法用来绘制屏幕。就后者而言,它是用一定的速度进行播放就会产生动画效果,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循环While在屏幕上绘制,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图像帧形成动画效果。当然,这种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优化处理,尤其要在效果与速度之间取一个平衡值。
(2)移动数字媒体动画设计中还可以用FlashLite作为开发环境。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数字媒体终端上的主流动画制作软件,并在移动终端上获得了更大的拓展空间,并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传播与应用。一般来说,FlashLite具有这么几个功能:核心渲染引擎,Actionscript解释器,网络连接、设备和平台集成等。这种软件能够优化动画效果,尤其是在真机上进行动画播放显得更为稳妥。
5结语
关键词:多媒体光盘;制作过程;多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多媒体制作模式不断受到更替与冲击,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发展,软件技术的利用与开发。硬件新材料的开发与运用,都为多媒体光盘的诞生与应用提供了基础。知识信息的不断爆炸式增长,旧式的多媒体载体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各种需求,因此,随着多媒体光盘的设计与制作技术的不断成熟,一种全新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将替代传统模式在社会上不断受到重视与发展。
1 多媒体光盘的简述
多媒体光盘的英文为MultmediaCD,是由media与multi两个词所组成。可以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结合体。是计算机与视频技术的结合产物。实际上更涉及到多种媒体例如声音、色彩、图像的融合。多媒体光盘拥有书籍、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优势,在大型场合招商、企业形象宣传、产品展示、教学示范、网络分享、等方面都起着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多媒体软件文件一般大小都在500-700M左右,因此主要采用光盘作为存储的载体。习惯上便称之为多媒体光盘。从结构原理看,光盘由表面印刷层、保护层、反射层、染料层、盘基和烧蚀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2 多媒体光盘的特点与分类
2.1 多媒体光盘由于内容丰富,信息全面,往往受到市场上的青睐,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容量大、携带方便。多媒体光盘采用的是以CD-ROM光盘作为载体,因此小小体积可以存放上千张图片。几百万的文字以及相关的视频片段和配音解说,但是重量却只有几十克,非常便于携带和存放。(2)操作简单、播放可选。多媒体光盘不需要客户拥有高深的计算机技术,只需要将光盘放进电脑光驱中运行就能自动播放。一般有按顺序播放和互动操作两种功能。轻松满足了使用者对于不同要求。(3)形式新颖、眼前一亮。多媒体光盘的表现形式多样,同时,其个性化的设计、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精彩的视频片段和专业的配音、这种流畅的互动操作给使用者带来了全面的丰富的使用体验,从而给予了产品更多的关注。
2.2 多媒体光盘按照使用范围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企业形象光盘。作为在展览会,交易会会展上作为企业的形象光盘使用,既可以作为宣传的手段之一,也可以吸引客户的关注并作为赠品送与客户。让客户回去之后慢慢观赏,起到延迟扩大宣传的作用。(2)产品展示光盘。产品展示光盘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以以视频、音频的手段向客户着重介绍产品的优点与功能等重点信息,避免了业务员仅仅通过口头介绍不全面的弊端,大大的增强了宣传的效果。(3)电子楼书光盘。电子楼书光盘借助多媒体的技术,将传统楼书中的大量信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跳跃查看,这些都是传统的楼书都不可比拟的。(4)教学光盘。作为教学媒介的多媒体光盘,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方式,带给听课者更吸引更新颖的感受,使得教学效果与趣味性大大增加,既提高了效率也增添了接受性。这是传统的教学无法比拟的。(5)电子名片。名片多媒体光盘是一种与信用卡大小相当。它保留了传统名片的样式,但是却增添了许多多媒体的内容。是现在著名的企业和白领人士身份与地位的表现。已经成为了商界的新宠。(6)门票光盘。旅游景点通过将门票做成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既可以当作纪念品赠与旅客。还可以通过旅客带回来的多媒体信息,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旅游景点。为旅游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3 多媒体光盘的制作内容与制作流程
多媒体光盘的制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剧本策划、界面设计和普通页制作这几个大方面。只要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首先通过确定对光盘使用者需求的分析。通过具体的沟通以了解他们希望通过多媒体光盘达到或者实现什么功能。从而明确这项制作项目的最终目标与界定制作的范畴和内容的定义。(2)设计方案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专业的设计人员往往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以确定和构思采用何种创意以及表现形式,将使用者的需求实现在多媒体光盘上。然后确定用户界面的视觉效果,以及最后形成完整的设计脚本。(3)开发制作阶段。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就是依照前两个阶段已经设计好的思路与方案,根据项目的时间安排与进度进行分割安排分工,分别进行程序的编程、美术的设计、声音的编辑、视频的处理、动画的制作以及文字的录入等工作。并在最后将所有的部分整合形成最终的测试版本。(4)测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为,按照第一阶段的设计需求,对测试版本的多媒体光盘进行功能与稳定的测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以此基础上形成修改之后的第二修正版本,并继续对第二修正版本的光盘进行测试。直到所有的参数和设计要求都达到和满足起始设计的要求为止。整个过程都是在建立在严格的项目管理制作下的进行的。因此采取一个规范科学的流程管理,对多媒体光盘制作项目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多媒体光盘的发展与前景
多媒体光盘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将会是未来技术扩张的主流,而作为多媒体技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光盘存储技术将成为未来多媒体技术革命中的焦点,不管是从以PC技术为依附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到移动通信业务的各种多媒体实现,以及未来3C时代各种电子化装置的多媒体大融合,多媒体光盘都是无可置疑的主角。
5 小结
展望未来,多媒体关盘的应用就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商业、农业、科学教育等方面,多媒体光盘的制作与应用都将是一门新兴的课题。不就得将来,也许会有更先进的媒介来取代多媒体光盘,但就目前的趋势与未来发展而言。多媒体光盘的低成本,易携带,容易刻制等优点,都是别的多媒体载体所无法替代的。而其制作的方法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智能化,其使用的渠道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遍。
参考文献:
[1]李剑敏,朱雪阳.如何制作多媒体光盘[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9(09)
[2]邹延平.教你制作家用多媒体光盘――多媒体素材的截取[J].光盘技术,1999(01).
[3]郭根生.多媒体光盘中热点的设计[J].多媒体世界,1999(03).
[4]丁斌.以人为本的沟通之道――浅议多媒体光盘读物界面的设计思想[J].光盘技术.2001(05)
[5]韶亚军.多媒体光盘自己做[J].电脑爱好者.2001(03).
由于社会经济、科技支持等限制,桥梁的建设有时也会维持在一定水平难以突破,桥梁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融合了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在桥梁设计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从古代原始的“天然石桥”受到启发,创造了大量造型优美,花样独特的桥梁。桥梁的建造不仅具有联系交通的实际功用,也反映了社会经济、艺术审美发展的水平。通过新媒体数字技术的运用,桥梁在造型表现,服务公众等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新媒体艺术为艺术生活带来无限可能,被运用于服务社会的诸多方面,它能够辅助桥梁设计也是可以被证实的。新媒体数字艺术为桥梁设计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桥梁设计的构思、模型演示,各种复杂情况下的桥梁受力分析,可借助计算机辅助完成,甚至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在桥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赋予以往的操作软件以人性化的特质,创作出的作品中也会富有一种科学的人情味。“在当今桥梁设计中,主要面临着三点最重要的问题: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材料的选取和结构建造的可行性。”结构体系的选择可以根据场地的自然气候等来进行选取。结构体系直接决定了桥梁的造型,及后期的维护及设计的建造。适当的结构系统可以充分挖掘地方的优势,并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环境,使其成为一个地标性建筑。亦可以把桥当做景观小品来创作。在方案的敲定过程中,有些设计者的创意火花受手头表达的限制,不能被完美的表达出来;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材料的选取和结构建造的可行性的确定与选择。
桥梁艺术的数字化表达
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创作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某位建筑师曾这样讲过,“计算机计算的结构完全改变了设计的可能性。今天建造的结构甚至仅仅在15年前都难以想象。尽管电脑不能做出所有需要的计算,非常传统的测量方法仍是必须的,比如在建成的桥上通车,但是实施并发展一个特殊的设计意图,不可能脱离现代的计算机计算的方法。这使创造某种大型的、精密的、清晰而有效的跨度结构成为可能,比如无桥墩的桥。同时,今天的静态和动态的负荷测试都是电脑———而非人工———计算的[2]”。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1)新媒体的数字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绘画、音乐、广告、建筑、影视、电子游戏等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和处理,或以数字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便于今后操作和处理。在当今数字大背景之下,桥梁设计也不例外的与数字技术发生着碰撞,而且这种碰撞是持续递进的。对设计基地的信息用电脑进行采集,疏通整理汇总,分析自然及人文环境,寻找主要突出的问题,为方案的确定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对受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气候、水位线、风荷载、通行等要求。进而对该地块的桥梁设计有一个整体的定位。(2)在造型的确定推敲过程中,根据前期的手绘草图,再运用电脑建模软件(sketchup、3DMAX),进行直观的立体模型呈现。很容易的对元素进行转换角度,改变各个元素间的比例和结合方式,寻求一种最佳的造型结合方式。从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从而提高桥梁设计的造型美,将方案深入优化。(3)将设计好的桥梁模型,与周边的环境一同在计算机中展示出来。借助新媒体数字技术,对整个地块进行模拟场景再现,进而“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桥梁的体量,推敲桥梁的造型。设计者还可以站在远处眺望整个桥身的造型,想象有人或者有车经过的画面,带来的不同感受,进而深入细化。新媒体技术为桥梁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满足功能上的需要,令人赏心悦目,并完美的融入自然环境的桥梁也是人类为自然打造的艺术品《艺境》中提到“……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艺术是精神的生命贯注到物质世界中,使无生命的表现生命,无精神的表现精神。……艺术是自然地重现,是提高的自然。……”新媒体艺术,作为与科技相交融的艺术,运用在桥梁设计中,能更好的展现出桥梁的生命与精神,并对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演绎。电脑生成的随机性与人的感性思维相结合,能够创作出更为别致的桥梁。造型新颖性和结构合理性不是矛盾的,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可以获得技术与艺术的共赢。比如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模仿传统或者新型桥梁的材质、肌理纹样,也可调节桥梁的色彩,进行最佳方案的筛选确定。还可将桥梁施工的整个流程进行虚拟展示“记录”,设计者可以根据观看“记录”的视频来对桥梁作品进行修改和重新设计。另外,艺术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编辑工具,为该“过程”配乐,不同旋律节奏的音乐,体现着桥梁的不同性格。互动艺术为桥梁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桥梁设计的“人”性化互动艺术这个词来自于英文InteractiveArt,由“互动”加“艺术”两个词构成。“互动艺术是一切基于互动技术这一特殊平台之上的艺术创作,包括互动影视作品、互动游戏、多媒体互动界面、互动网页、互动装置艺术等。”桥梁作为城市中的构筑物,人与之近距离接触,桥梁可以作为一个较大型的装置艺术来丰富城市的艺术性[4]。运用激光技术来提升桥梁的整体形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激光艺术的雏形。从简单的利用灯泡、霓虹灯管、集成电路的闪动,发展到可以使用计算机控制激光,再到“80年代后期出现了可以对周围环境和观众的动作发生反馈的具有各种感应装置的交互型光艺术。”将整个桥梁进行整体的较大型的光艺术处理,运用变化的可控制的光,来增加桥的动感,为营造桥的标志性作用服务。此外,还可以小面积的运用交互艺术,比如,在桥的一定范围内的栏杆处放置数个光感应器,当行人从此经过时,行人的影子会引动感光装置,使其发出声音,这个动作同时引发其他感光器同时发出声音,这些光感应装置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形成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在桥的这块区域内,行人随着自己身体的移动,声音和旋律也随着发出无数不同的组合旋律。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在此感受交互的乐趣。“交互艺术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复合电子技术,这类技术所具备的高度系统化以及和人类感官非常相近的各种感应功能。”可以想象将感应器系统的设计在桥梁中,带给人不同寻常的视觉、听觉等心灵体验。原本不相关的两岸,正是因为有了桥的连接,才有了“岸”的真正内涵。互动的桥梁,体现了设计者的人文关怀[5]。虚拟现实传统的桥梁表现只能从固定的角度展现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虚拟现实的手段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近年来在计算机应用研究领域十分活跃,作为一种扩展的计算机人机界面技术,在军事、航天、医疗、工业、工程、娱乐、教育等方面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借助相关建模及计算机编程语言,设计者在虚拟的场景中,将作品立体的呈现出来。使得桥梁作品突破了“平面、立面、剖面”的刻板模式,进入一个更直观更生动的层面。在场景中,创建出逼真三维立体桥梁及周边场景,虚拟现实桥梁场景包括路面、周边的街道、树木以及绿地等场景设计。还可以在场景中放置人物及交通工具,增加场景的生动性。设计者把建成的“桥”在互联网上,公众可以随鼠标的任意拖动进行角度的时时更新。直观全面的表现出桥的尺度、造型、材质、色彩及周围绿化。方便了大众的参与,也可以采取公众投票留言互动等参与方式,为方案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增加设计者与民众的交流,有利于设计者更好的发挥地块的价值。
案例分析
(1)设计名称为鸥之舞———城市人行桥景观概念设计。项目背景: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位于珠海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和横琴新区的中心,毗邻湾仔、横琴和拱北三大口岸,东面与澳门一水相隔,南至横琴环岛东路,西邻珠海保税区及横琴大桥,北靠将军山脉,通过港珠澳大桥与香港直接相连,占地面积约5.77km2,规划总建筑面积1100万m2。(2)设计理念。“鸥”歌美好城市。海鸥是珠海的市鸟。海鸥作为不怕风浪追风的浪潮鸟,象征着珠海人民勇于拼搏、勤劳勇敢、充满活力的高贵品质。浩瀚无垠的大海,舞动的海鸥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设计的地块选取两块坡地之间,明确场地的尺寸,经讨论决定设计一个全钢梁结构的人行天桥。联系的两块地为生态坡地,设计考虑桥梁的造型选择流线形,可以巧妙的融入环境,并形成一种场所。(3)交互设计。桥身作为交互设计的主体,能够与人产生互动。例如,在人行进的过程中,预设在桥体下部的震动感应器能够感应到桥体的人流方向,智能光系统将对人流信息进行分析,同时控制桥上LED灯随着方向产生同向的灯光变化。安装在桥身侧面的摇头激光射灯可以在270°范围内投向天空,如遇有云的天气,会在云层上投影出壮观的图景,在天空中形成一种大型三维激光雕塑的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计算机媒体技术。首先,熟悉基地现状、明确设计的理念及构思,勾出草图。然后,结合CAD和sketchup做前期的方案推敲,将构思好的草图在计算机中绘制出来。方案的进行随着模型的逐步确定愈加清晰明了。最后,运用3DMAX和Photoshop进行后期的处理,将设计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图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