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体解剖

人体解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体解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体解剖

人体解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改革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不断建全,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基本普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则占有了一席之地。它打破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否适合本专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效果等等,都提出了新的思考。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几年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法,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比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多媒体适合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但也并非十全十美,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样,就使得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改革,不断的总结,不断提高,不断的完善。

1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关键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虽属形态学,但由于人体的结构极为复杂,名词术语繁多,逻辑推理性不强,理论抽象难记。所以只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述、记笔记、看挂图,教学内容抽象,授课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失去学习兴趣。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使人体解剖学教学出现了曙光。这项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活动中,它能够使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集于一体,使授课具体、形象、直观。每版人体解剖学教材都有配套的PPT演示课件,但仅依靠配套课件就能上好课是不够的,配套课件仅仅是按照教材的重点要求表达内容,忽略了教师的个人想法,不能体现每个教师的教学特点。在现有课件的基础上,遵循"用图不有表,用表不用字"的原则,图片可采用进入、退出、移动、幻灯片、动画等效果,还可以插入音频、视频效果,资源的采集主要来自于网络,以及个人的总结和到实验室拍摄挂图、标本、模型等,在于平时的积累,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样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例如:在学习腕骨时,腕骨位于腕部,共有8块,可分近、远4列,每列各4块,由外向内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例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我可将图片的8块腕骨染成不同的颜色,标注名称,按顺序进入排列,并在图片下方编成小歌决:"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在心脏的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软件powerpoint制作胸腔的冠状切面,来观察心脏的位置和毗邻,制作心脏的冠状切面观察心壁的层次和心的各腔及结构,利用真实的心脏视频资料讲述心的外形,还可以利用Flash软件制作心腔内血液及心的血液循环动漫,用红色标出动脉,蓝色标出静脉,用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同学们看了有兴趣、易懂、易记、学习变的轻松快乐,所以用好多媒体教学必须要有精品课件。

2 多媒体教学优点

2.1提高教学效率,拓宽教学内容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教具,授课中展示过程繁琐,而且有限的教具资源会在利用上发生冲突,另外,在大阶梯教室授课中,后排的同学由于距离较远难以看清挂图和板书,也听不清老师的讲解,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上述几个问题都得以解决,因为多媒体课件可容纳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动画,同时视觉、听觉效果也非常清晰,而且它具有制作容易,携带方便,使用简单等优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讲述和板书为主,大量的时间被过多的讲解、板书和展示图所占用,导致教学内容少,教学过程紧张,一些前沿知识或相关的周边知识只能放弃不讲,完成教学任务较困难。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先将板书的内容在课件上做好,图文并茂的教学生动有趣一目了然,不但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减少了展示挂图和板书的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有效地解决了学时数少与教学任务重的矛盾,同时教师可利用剩余时间答疑解惑、查标补标、扩展前沿或周边知识,同学也可以提问或多做些练习题,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将人体解剖学网站的名师课堂、精品课件、复习指导等收纳到老师的资料库,应用到课堂,并可以将好的人体解剖学网站和论坛介召给同学,使其到图书馆进行电子阅览,提高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本的内容得到了拓展。这样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2提高了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需要制作精品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对课件的制作加以深入的了解和学习,除了学校对课件的制作进行严格的培训外,教师本人也应该加强计算机的学习,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相关网站、图片和视频下载、音频和视频收集和插入等多项技术手段,这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对教师能力是一种挑战,只有全面掌握新知识和新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以满足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中每节课的内容增加,信息量加大,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集中精力、开拓思路、认真总结,课后复习通过电子阅览查阅资料等,能够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简单易懂 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繁琐的板书和挂图事先都制成了课件,利用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将枯燥的讲解变的生动有趣,将抽象的内容变的形象、直观,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神经系统较为复杂,在学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中,很难得到形态学上的支持,我们只能靠理解和想象学习,既不易理解又费时费力难懂难记。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不同的传导通路制作成有型的动态演示,这样就将微观和抽象的转化生为具体有视觉的,这样的转化能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易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

2.4资源共享,缓解教学和资源少的压力 由于学校招生在不断的增加,导致教学任务压力大,教学资源严重缺乏,主要体现在教师不够用,教室不够用,实验室不够用,挂图、模型、标本短缺等方面,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采用大多媒体阶梯教室合班上大课的方法,解决了教师和教室缺少的矛盾,又通过制作课件下载了大量的解剖学图像和视频,缓解了实验室、教具、标本缺乏的矛盾,为正常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3 多媒体在实验和考试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习中理论结合实践尤为重要,那就需要上好实验课。由于学校的不断扩招,实验资源就显得缺乏。大体标本有限,长期的使用气味有害并且风干情况严重;挂图使用多年已破损退色字迹不清;模型和瓶装标本老化和损坏情况严重,使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下降。那么只依赖有限的实验资源是无法满足实验课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采用观察挂图、标本、模型与老师讲解和观看图象、视频相结合的方法,既保正了实物观察又保正了实验课的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增设了实训基地,骋用临床老师实践指导,增加了实验课学时,同时也要进行实验课考试。人体解剖实验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正确认知能力。我们利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对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多角度拍摄,再截取成一定大小的视频图像,按系统编号,方便使用。平时上实验课同学观察实物标本后,我们可利用制作的视频课件提问,考试时,从中抽取20个结构,插入音频效果,每个结构间隔60s自动播放,每个结构1分,共计2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考试必须要在实验室观察实物标本后才能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避免了只看图不观察实物的毛病,同时也提高了考试效率。

4 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人体解剖范文第2篇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也是医学生接触最早的医学启蒙课程。它将伴随医学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乃至医疗、护理、影像、麻醉等医学职业的始终。其内容庞大、名词繁多,学习时难以推理破解,记忆难是师生共同的感受。但解剖学内容中有许多器官或结构的名称、结构、特点等具有趣味性,可利用趣味性激发对该内容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现象和临床实例,或多用一些比喻、夸张的方法创作一些切合实际,又便于记忆的顺口溜等,使之趣味化,可以提高记忆能力[1]。作者将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趣味记忆法介绍如下。

1 比喻歌诀

常用比喻歌诀有:①子宫动脉位于输尿管的前方并与之交叉,它们的位置关系可比喻为“子宫动脉像弹簧,弯弯曲曲行两旁,宫颈外侧两厘米,桥下流水牢牢记”;②阴囊是皮肤形成的囊袋,其功能类似于空调机,可比喻为“皮子口袋有隔墙,一对里面藏,热胀冷缩弹性大,有个凉爽的家”;③胰腺于第1、2腰椎高度横位于腹后壁,它的毗邻及形态位置可比喻为“头枕十二指肠、脚蹬脾脏门上、躺在腹后壁上、横过脊柱前方,胰管纵贯全长、开口十二指肠”;④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三个重要结构可比喻为“右手的三个手指(将右手垂腕于胸前,食指左前肝动脉、中指右前胆总管、拇指最后门静脉、三个管道都记全)”;⑤肾脏位于脊柱两旁外形似蚕豆,肾门正对脊肋角;其形态、位置及肾门的体表投影可比喻为“肾脏位居腹膜后,左高右低象蚕豆,脊柱两旁八字形,脊肋角前对肾门”;⑥肾脏的被膜好比是人穿的三层衣服“纤维膜是衬衣、脂肪囊像棉袄、肾筋膜是外罩、三层膜记得牢”;⑦前列腺位于小骨盆腔内,直肠的前方可比喻为“前列腺像板栗,底体颈分三部;包绕尿道起始部,距离四厘米;经直肠可触及,形态大小查仔细;老年增生多肥大,男性尿道拦路虎”;⑧眼球的曲光结构可比喻为“角膜房水晶玻体、组成眼球屈光系、共同特点无色明、折光四宝赛水晶”[2]。

2 人体之最

全身最粗大的骨是股骨,最细小的骨是蹬骨。全身最长的肌肉是缝匠肌,最短的肌肉是蹬骨肌。全身最粗大的脑神经是视神经,最短小的脑神经是嗅神经。男性尿道最长的部位是海绵体部,最短的部位是尿道膜部。腹膜腔的最低部位在男性是直肠膀胱陷凹,在女性是直肠子宫陷凹。全身最薄的皮肤部位是眼睑,最厚的皮肤部位是足跟。颅底最大的孔是枕骨大孔,最小的孔是筛孔。最大的舌是轮廓,最小的舌是丝状。蛛网膜下腔最大的部位是小脑延髓池,而在临床穿刺最多的部位是终池。全身最多的动脉分支是肾动脉分支,最少的动脉分支是升主动脉分支。

3 三狭结构及三角结构

三狭结构:食管的三个狭窄,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椎动脉的三个狭窄。三角结构:膀胱三角、肝胆三角、听诊三角、左纤维三角、右纤维三角、股三角、颈动脉三角、椎动脉三角、枕下三角、危险三角、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锁骨上三角、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胸腺三角、心包三角、动脉导管三角、食管上三角、食管下三角、肘后三角、肘外侧三角、海氏三角、三角、尿生殖三角、系膜三角、磨牙后三角、腰上三角、要下三角。

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谁掌握了记忆的秘诀,谁就能学习更轻松。从神经生物学及心理学角度看,兴趣会在大脑皮质中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这时,脑细胞就会处于积极工作状态,代谢增高,把感兴趣的对象牢牢地存储起来;相反,对那些不感兴趣或厌烦的事则会淡漠处之。授课时穿插一些富于情感、生动有趣和形象的比喻、歌谣等滑稽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起兴趣,帮助理解;同时也可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化枯燥复杂的解剖结构为通俗易见的实体实物[34]。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解剖学知识;在适度兴奋中完成对人体结构的思考和记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要诀和科学的记忆方法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李 雷,牛松青,王 伟,等.谈人体解剖学的趣味性教学法[J].解剖学研究,2008,30(6):478-479.

[2] 邵水金.记忆法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4):86-88.

人体解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学习技法;教学;掌握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6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71-02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的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后最先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由于人体解剖学专业名词和术语多,且其中一些字、词非常生僻,加之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学习方法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故在学习解剖学过程中感到很不适应,常常流露出畏难情绪,甚至出现厌学倾向。现结合自身学习经验,介绍下如何适应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具体如下:

1.基本学习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对提高听课效率和听课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预习需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而制定相应的方法。由于人体解剖学专业名词和术语多,因此,预习时应根据教学进度安排,通读老师拟讲授的章节,以熟悉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所涉及的专业名词,对其中的生僻字要达到会读会写,这样可避免在听课过程中,因不懂专业名词而影响听课效果。对有的专业名词可从字面理解其含义,如"椎间孔"可理解为椎骨之间的孔,"硬膜外隙"即硬膜外面的间隙[1]。只有真正懂得了的东西,才能记忆常驻,运用灵活,这说明要把解剖学学好并用到防治疾病的实践中,不但要听、要读、要看、自己动手解剖,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是学习解剖学的最基本方法。

1.1 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观点: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虽然可分为若干器官、系统或若干局部进行学习研究,但它们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学习中必须始终注意各系统之间,各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整体中的地位和相互影响,只有从整体的观点认识局部,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局部。

1.2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解剖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医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其他课程和在今后防治疾病的临床活动中打下解剖学基础。为达到这个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十分必要的听、读、看也是必要的。看标本,自己动手解剖是初步的联系实际,但这都是死的东西,一定要把学到的形态结构尽可能地在自己身上和同学身上揣摩清楚,这是活的东西,因为将来服务的对象是活人。当然,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联系到临床的一些问题,其目的仅是强调某些结构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而不是超越阶段去探讨临床问题。

2.加强对比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感到解剖学枯燥难记,常常有"翻开书似乎什么都知道,合上书什么都想不起来"的感觉。若通过对一些基本知识的归纳总结,采用对比记忆法,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对比法。在解剖学上,有些结构的特点是相反的,如空肠与回肠、肩关节与髋关节等。通过列表,用相反对比法很容易区分并掌握这些特点。例如,空肠的特点是位于腹腔的左上部,肠壁厚,黏膜皱襞多且高,血供丰富,消化能力强,无集合淋巴滤泡。而回肠的特点是位于腹腔的右下部,肠壁薄,黏膜皱襞少且矮,血供较差,消化能力差,有集合淋巴滤泡。这样对比学习,只要记住了空肠的特点,通过理解也同时记住了回肠的特点;相似对比法。有些解剖结构其概念及组成具有一定的共性,用相似对比法记忆则效果极佳[2]。如肺根和肾蒂,概念上都是出入其脏器门的所有结构的统称,组成结构上都是脏器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其功能性管道。具体而言,肺根由肺动脉、肺静脉、肺的神经、淋巴管和支气管组成;相类似,肾蒂由肾动脉、肾静脉、肾的神经、淋巴管和肾盂组成。通过对比,这两个看似很难掌握的结构,可同时记住。

3.文、图、物结合学习法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涉及的专业名词多、形态描述多,如果死记硬背地进行学习,不仅索然无味,而且效果不尽如人意。合理、高效地利用解剖学实验课,是巩固和加强解剖学理论知识的关键所在。具体应做到文、图、物三结合[3]。所谓文是指教材的理论叙述,图是教材插图或解剖学图谱,物即实验课的标本和模型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常常对照图谱来指认标本[4]。这种单纯按图索骥的学习方法,不能全面认识和理解标本在体内的位置、方位、构造特点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4.在观察实物标本时,以活体触摸的形式加强记忆

通过触摸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5]。例如就骨学教学而言,教师讲课时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触摸。如胸骨角和心尖搏动点的位置.以后上到临床课.定心、肝界等就容易了。又如测量血压时,首先要触摸到肱动脉的搏动.学生似乎都触摸得,但量血压,能快速将听诊器放准确的不多.特别是急诊病人测不准血压的现象时常发生。但是只要先触摸到肘窝的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就很容易触摸到肱动脉的搏动。

综合以上学习方法,希望能您全面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起到一定作用,但此学习法并非经典,仅为本人在学习中的几点粗浅体会。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让您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章祖宝,王茂源,刘清清.浅谈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J].科技信息,2008,36:239-239.

[2] 张子明,张宇新.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初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4):529-530.

[3] 张从海.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及21世纪解剖学教育问题[J].菏泽医专学报,2001,13(1):84-88.

人体解剖范文第4篇

1增加解剖学实验学时

由于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观察标本,所以我们对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学时由原来的理论和实验的比例由2∶1改为1∶1,重点增加了实验学时的比例,学生可拿出更多的时间仔细观察标本,加深印象,改变了以前课堂灌输,课后死记硬背,拿上标本让学生描述时经常指错的情况。

2标本辅助教学的应用

我们最新购置了6套人体解剖学标本,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内容可选择直接拿标本讲解,改变了以前单纯展示幻灯片的方式,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讲解运动系统时,将骨拿在手上,严格按照解剖学姿势讲解,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左右区别开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3将临床案例引入解剖学教学

临床案例的应用,使学生将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不仅增加了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同时锻炼了学生人文社会知识的培养。每讲完一个章节,我们将所学内容的临床案例发给同学,课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最后老师在课堂上概括总结,既巩固了解剖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习惯。

4临床护理操作微视频引入课堂

我们在教学医院录制了临床护理操作微视频,如三角肌注射、臀肌注射、插胃管、灌肠术、导尿术、静脉穿刺等共计50个视频,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引入,使学生早期接触了临床,提高了学习兴趣,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5改变解剖学考核方式我们改变了以前只考理论的做法,现在实行理论和实验分别考核,详细制订了解剖学实验考核办法,通过标本考试、课堂问答、考勤、平时作业等,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平均成绩由原来的78.3分增加到84.6分。

人体解剖范文第5篇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 要】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它通常以一段5~10分钟简短的视频作为授课的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预习、复习,实现自主学习。微课程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拓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关键词 微课程;课程改革;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的重难点。它通常以一段5~10分钟简短的视频作为授课的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预习、复习,实现自主学习。微课程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主要载体,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建构主义体系形成主题式、深度化、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微环境”[1]。因此,微课程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拓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近年来微课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微课发展及其特点

国外对微课程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 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2]。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中国对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最为系统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3]。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老师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田秋华老师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刘素芹老师均提出微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形式,应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微课程的主要特点:“微”特征——具有学习内容的精炼、短暂、高效之显著特征,经不断滚雪球式积淀微学习成效。“微”手段——更适宜移动终端学习,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微”环境——提供“微学习”有效条件,为泛在学习构建了舒适环境,其支撑的微学习过程可增添深度学习的驱动力。“微”目标——具有微学习的微课化、专题化属性,微课程知识关联体系与学习目标达成呼应。

微课程按照教学方法分为讲授类、辅导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按照教学环节分为新课引导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课程实践类、学习互动类等。

2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现状

学校的课程水平直接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素质水平,课程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素质形成。传统的讲授是医学学科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条理清晰讲解较系统,但课堂信息量大会使重点内容错过学生的最佳主动注意时段。且学习局限在教室内,单一呆板,缺乏变化,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全面、生动主动地发展。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高职高专卫生类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多样化、灵活性不足、难学难懂,同时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基础差,主动参与性不强,欠缺良好的自学能力,如何做好高职高专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工作,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4]。传统的教学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讲授、板书和部分挂图。挂图和课本上的插图既简单又缺少立体感,而人体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结构,所以传统的解剖生理学教学很抽象,要求老师引导学生由那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去想象它们的立体结构和位置关系。这样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学得费神,往往事倍功半。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思考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微课程研究,更新教师的理念,以改善课堂主体的情感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达到解剖生理学有效教学的目的。

3 微课在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微课通过三维动画、图片、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同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5]。从而将枯燥乏味的解剖生理学知识由抽象转变成了具象知识,形象直观,学生易理解掌握。且微课程时间短,主题突出,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精练,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收看微课进行学习,学习的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摆脱了教室和教科书的限制,使得学习更加方便、灵活,将枯燥的课堂灌输变得生动有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课中教师通过知识点切割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颗粒化视频,学生课下能够随时随地浏览教学资源,有利于把握重点内容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精准把握学习目标。

微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新的途径,且教师之间还可以通过微课程平台进行教学成果的分享、交流、完善备课,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媒体技术的能力。

4 微课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微课程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微视频质量直接决定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益。因此,要高度重视视频技术的培训,拓展视频资源的来源(不能仅从课堂中拍摄,而应该采用课堂拍摄式、录屏式微课、软件制作合成及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混合制式),提升教师的视频制作水平(如视频拍摄、制作、后期编辑加工、合成输出等)。微课不仅是一项资源开发工作,更是一项集网络课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应用与研究的复杂系统工作。教师在建设微课资源的同时,就要考虑微课的应用环节(即教与学活动的实施)。

5 结语

通过微课程的应用,教师由课堂上的全面控制改为指导、协助相结合;由教师的单向灌输改为师生互动。从而使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变为学生由外在的、被动的灌输对象转变为自主的、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者;而教师应当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建构概念的促进者、帮助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欧文勤.“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002-4808(2013)10-0064-0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4]徐国琴,章福彬.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