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困境即是赐予

困境即是赐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困境即是赐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困境即是赐予范文第1篇

>> 层次分析法(AHP)在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河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现状调查与实证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的研究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研究 基于Verhulst―BP模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测的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模糊综合认定模型研究 基于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认定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分析与优化认定管理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指标体系研究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与认定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效度研究 浅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难点及对策方法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任子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的方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2):12-14.

[3]于建业.中国式助学的困惑和助学体系研究阴[J].文教论坛,

2007,(4):5-8.

[4]陈建顺,李照刚.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其资助[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21-23.

[5]李岚清教育访谈录编辑小组.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困境即是赐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主体 此在 检验蕴涵 隐喻

中图分类号:B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82-02

1、科学与存在哲学调和的理论可能性分析

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随着这些负面影响的扩大,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面对这样的危险境地,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来自西方世界的反科学思潮一浪高过一浪,而反科学思潮又集中体现在对技术的反对上。我们应该冷静思考,理性剖析,既不应该一味辩护,对反科学思潮采取强烈的排斥态度,也不应该盲目迎合,转向对科学的无情批判。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我们应该“沉思”,去“思”,“一切皆取决于我们对此升起的思索,并且在追思中守护这种升起。”“沉思需要这种鼓励,但不是为了应付偶然的困境或为了粉碎对思的敌意。”通过思考,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辩护与批判指向的都是科学本身,也就是说,正是因为科学的存在,对科学辩护与批判也才可能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其将精力集中于对反科学思潮的反驳,不如借助反科学思潮的对科学的反思,重新面向科学本身,弥补科学自身的不足,进而使得科学更好的存在。

无论是建立在传统形而上学传统下的科学,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最终指向的还是人类自身,在存在哲学中,海德格尔将其称之为“此在”。也就是说无论批判或是辩护,大家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如何能够让人类更幸福的生存。据此,本文将从存在哲学的领域对科学的创新性与继承性进行存在哲学的沉思,实现作为科学认知主体的人与存在哲学的“此在”的调和,让科学与存在哲学在人的意义上握手言和。

在沟通具有可能性的前提下,如果单单只是对“科学”这两个字进行的分析,一显得的抽象,二显得过于单薄。无论是科学的具体展开过程中,还是作为理论成果的科学,都体现着科学的创新性与继承性,可以说,科学的具体展开过程与科学成果,就是科学创新与继承的体现与结果。因此,本文将对科学的分析,定位为对科学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分析。

2、从科学的创新性与继承性到检验蕴涵与隐喻的理论过渡

“在我们的语言中,踏上一条由事实本身出发而选择的征途叫作sinnen,即:沉思(sinnen)。沉思的本质在于:探讨意义(Sinn)。这意味着比单纯意识到某物更多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有意识,那么我们还没有在沉思。沉思比这更多。它是对可问之物的泰然处之(Gelassenheit)。”海德格尔告诉我们面对科技的负面效应,我们应该对它进行沉思,而不是盲目的遵从。

没有作为科学存在状态的创新属性与继承属性,科学对存在的把握就无法展开,也就不可能会从哲学中成型出作为把握存在的一种方式的科学,更不可能形成科学自身的演绎变化。“在海德格尔看来,理论知识只是此在(Dasein)在世(in-der-welt-sein)的一种特殊模式……此在最基本的存在模式在于此在对世界中存在者的牵挂(Besorgen)”当实证性的科学理论成为牵挂的存在状态,也就暗示着科学作为此在在世的一种特殊模式的诞生,从思辨性的哲学的牵挂的存在状态到实证性的科学理论的牵挂的存在状态这一个过程中,充分显现了作为科学存在状态的创新属性与继承属性,也正是由于创新属性与继承属性的显现,使得科学成为此在在世的一种特殊模式得到显现。

此在的基本存在结构是在世,而在世的存在状态是烦。此在的存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环节,它们构成一个统一的结构整体,这个结构整体即是烦。科学理论知识作为此在(Das-ein)在世(in-der-welt-sein)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基本存在结构仍然是在世,这种此在在世的特殊表现形式归属于在世的存在状态烦的整体性结构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或环节,这样作为在世存在状态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或环节的此在,即作为科学理论知识的此在的在世存在状态是创新属性与继承属性,其本质存在状态仍然是烦。而创新属性与继承属性的展开状态是通过科学的实证性,更具体的说是隐喻与检验蕴涵来现身和领悟的,只有揭示了隐喻与检验蕴涵,才能揭示创新属性与继承属性的存在。这时才能使作为科学理论的此在与存在融为一体,在创新属性与继承属性的不断涌现中,实现作为认知行为层面上的创新性与继承性的显现。创新性与继承性才成为创新性与继承性本身。正是由于隐喻与检验蕴涵,才使得创新属性与继承属性的存在得以被揭示,创新性与继承性对科学而言才成为可能。

在存在哲学领域下,通过对科学的创新性与继承性的分析,问题交到了检验蕴涵与隐喻的手里,接下来,本文将基于检验蕴涵与隐喻对传统形而上学与存在哲学进行调和,实现科学与存在哲学握手言和。

3、科学与存在哲学的理论调和

检验蕴涵:“如果H则I,这里I是描述被预期的可观察现象和陈述句。让我们说I是由H推出的或被H所蕴涵的;让我们称I为假说H的检验蕴涵(tesl implication of hypolhesjs)”所谓检验蕴涵,是从一个科学假说中推导出来的可被用来实验检验的可观察现象和陈述句,它是被这个假说所蕴涵的。

隐喻:“英文词“melaphor”(隐喻)首现于16世纪,来自古希腊动词“metapherein”,其最为基本的内涵是表示一种意义的转换或转移。”。“隐喻的本质是根据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在这里,隐喻不再是一种表达方式,而是一种概念化方式。隐喻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这就把隐喻上升到人类认知高度来认识,并以此来解释人类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行为的依据。

“海德格尔明确地说:“只有当此在存在着时,牛顿定理,矛盾原理以及任何其他真理才是真的。在有此在以前没有真理;在不再有此在之后也不会有真理。”“这种把真理看做纯粹以个人对自己的存在的领会为转移的观点,必然导致真理上的主观主义。”。本文以为不然。这句话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即正是在有此在以前没有真理:在不再有此在之后也不会有真理这个意义上,存在哲学弥补了主客二元对立带来的人的认知的局限性,赐予了人对存在无限的认知可能性。对于这个观点,本文认为应该审度的分析,我们应该在真理的主观主义赐予人对存在(真理)认知的无限可能性的基点上,回过头来,以存在为基础,认为存在本身就是真理。这就一方面保证了真理的客观性,同时认可了人对真理认识的无限可能性。

如果我们沿着以主客二元论为学特征的传统形而之路,继续分析科学的创新性与继承性的根源,那我们只能追溯到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科学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体现为科学

的否证性,核心问题则是科学的真理性问题。若进一步追问。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科学为什么会存在局限性?从主客二元论的立场来分析,科学之所以具有局限性,是因为它只是一种人的认知方式方式,即认识的主体是与对象化的客体相对立的主体性的人。

这里的主体性的人来源于笛卡尔二元论建立后带来的认识论转向。“笛卡尔把“我思故我在”作为其方法论的第一原理,这为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原则奠定了基础”。“直到笛卡尔时代,任何一个自为地现存物都被看作‘主体’;但现在,‘我’成了别具一格的主体,其他的物都根据‘我’这个主体才作为其本身而得到规定……物本身成了‘客体’。”P882“然而,由于作为主体的‘我“从存在论上被规定为物’,以之作为出发点的认知方法必然不能揭示,反而会遮蔽存在的意义。”只要认识的主体是与对象化的客体相对立的主体性的人,那这种认识方式就一定存在着局限性,因为“我”作为别具一格的主体本身就具有局限性,本文指的这种局限性说的是人的体质方面的局限性,即:仅仅依靠人自身的视神经系统。是根本不可能看到原子,分子的。如果在这种认知局限性的限制下,人依旧以科学的力量妄图认识一切真理是不可能的。

面对如此只能通过人的进化才能弥补的局限性,“我”又为什么能那么肯定理论实体:分子与原子,甚至电子的存在?海德格尔认为:“其它的物都根据‘我’这个主体才作为其本身而得到规定。因为它们――在数学上――只有通过与最高原理及其‘主体’(我)的因果说明关系才获得它们的物性。”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分子,原子,电子这些超出人眼所能及的微观粒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符合在数学理论上的因果关系的一致性,因此它们是存在的。按照海德格尔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理论上的因果一致性就一定等于“物自体”世界的一致性,再追问便会陷入到“休谟问题”的泥潭里,最后我们只能说,科学本身是一种信仰。这是本文不希望看到的答案。海德格尔在对物性进行定义的时候。忽略了特属于科学假设的检验蕴涵。并不是所有在数学理论上因果一致的物体就一定是存在,它必须具有检验蕴涵才可能存在,这也便是科学假说下的物体最真实的地方。

可是检验蕴涵始终是来源于H的,即科学假说。科学假说中涉及到的新概念,不可能凭空出世,或者断裂般的出现,这本身也不符合检验蕴涵的要求。一个新概念,新假说的诞生,只可能建立在旧概念的基础之上,并且通过旧概念,建立对应规则,实现检验蕴涵。既然新概念的出现不是断裂般出现,而是具有连续性,也就是说存在这样一个矛盾:一个概念怎么可能既新也旧呢?科学要想达到这样的可能,就必须借助隐喻这样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体现了“此在”的无限可能性。

“我们可以用简单扼要的一句话来陈述科学的本质。这句话便是:科学是现实之物的理论,”这里的科学理论可以理解为对现实之物的隐喻,类似的,在存在哲学中,存在本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存在没有现实的,独特的规律性和本质,不能给它下定义。揭示它的途径也只能是通过对各种对存在的沉思与解释学方法,这在本质上都可以理解为是对存在的一种隐喻,通过隐喻我们是可以实现理论与现实之物本质上相互接近的,在存在哲学中,隐喻的实现方式是沉思。而隐喻在科学中是能够通过检验蕴涵保障其客观性的。

困境即是赐予范文第3篇

在受伤后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恋人张承中不离不弃地陪伴下,Selina忍受了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战胜了心理上一次次难以解脱的困境,终于重获健康和美丽。2011年10月31日,浴火重生的Selina披上婚纱,和张承中喜结连理。

不离不弃

事情过去一年多了,Selina回忆起事发时的情景还是感到惊恐:我有点恨自己跑得太慢,如果能跑得快一点,可能就逃过了这场劫难。我只记得那个火就包围着我,让我失去了方向,吓得连跑都不会了,只知道捂着脸尖叫……事发之后,她和俞灏明被送往瑞金医院,她看到俞灏明浑身都是黑的,还努力在鼓励她坚强。后来她说:“看到一个小黑人在鼓励另一个小黑人加油,我忍不住哭了。”

在人生地不熟的瑞金医院,她最渴望见到爸爸妈妈和未婚夫阿中,而在台湾的家里,初闻消息的家人也都乱成了一团。母女连心,任妈妈知道女儿此时最想见的人是自己,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女儿身边,可是张承中考虑到Selina的伤情究竟怎么样还不得而知,如果情况严重任妈妈一下子承受不了怎么办,他劝阻了任妈妈,决定由自己和任爸爸飞去上海接回Selina。

直到今日,张承中还是很难接受第一次看见受伤后的Selina时的情景――“她浑身包裹着纱布,像个木乃伊,我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抱她。”但是他知道Selina此刻最需要的是他的拥抱,他轻轻地抱了抱她的身体,又把脸贴在她的耳边说:“我来了,不怕。”本来Selina还在强颜欢笑,一听见这话,立即哭了起来,像个孩子一样。也是在瑞金医院,他亲眼目睹医生为Selina换药,看到她被烧伤的双腿,布满水疱和化脓溃烂的肌肉。“根本就不像是人的腿!”张承中至今回忆起那一幕还感到心悸,“我当时的感觉是整个心都揪了起来,想吐,可是我知道一定不能吐,甚至不能流露出一点点恶心的表情,只能咬紧牙关拼命忍住,把牙齿都咬酸了。”后来,为了让自己能够接受恋人烧伤后的身体,他特地在网上搜索了许多烧烫伤患者的图片,逼着自己看。可是即使如此,每次看到Selina换药时遍布创痕的身体和痛苦的表情,他还是忍不住落泪。Selina不知道,为了她,张承中曾经在医生办公室对医生下跪,恳求医生:一定要治好她,她是这么爱美的女生,如果这样子,她会受不了的!

而在Selina这一边,她要承受烧伤和治疗给自己带来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还要接受自己有可能从此美貌不再的残酷现实。那些日子她成天哭,而看到她哭,张承中也觉得很难过,忍不住眼眶发红。后来,他对Selina说:“求求你别哭了,只要你不哭,我们大家就都好过了!”Selina看着未婚夫跟着自己伤心、受累,而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原定的婚期只能无限期延后,感到非常内疚。她私下里和妈妈商量,觉得自己不可以连累无辜的张承中,这样对他很不公平,她想到了退婚,妈妈也同意了她的想法。可当她把这个想法先后两次向张承中提出时,都遭到了张承中没有余地的拒绝:“不可能!我不会就这样放弃你!你不要考虑到我,你只需要考虑怎样配合医生的治疗,怎样让自己尽快好起来!”

事后,张承中说:“从Selina受伤之初到现在,一路走来,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这并不是我有多高尚,而是对她,我放不下、走不开,既然走不开,那就只有拉着她的手,用力走下去!”

患难与共

对于Selina来说,治疗的过程,是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反复的清创、植皮、换药、麻醉、止痛,伴随着免疫系统弱化、感染不断、发烧、疱疹、盗汗、胸闷、发抖、昏睡、噩梦、失眠、意识不清、忽冷忽热以及永无休止的剧痛……她仿佛置身炼狱,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尤其是病情看不到好转的希望时,她看着自己的身体,觉得自己像个怪物,也想到过死。可是她悲哀地发现,求死都不能,因为她不能动,一动就浑身撕心裂肺地痛!看到父母为自己的病情忧心,在短短的时间消瘦、憔悴、白发丛生,她又感到内疚,所以在爸爸妈妈面前,她都要强颜欢笑,表现出一副坚强乐观的样子,可是经常父母一转身,她一直强忍的泪就会掉下来。

那段日子,她每天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候是张承中来探病时,因为只有在他面前,她才能卸掉快乐的伪装,真实坦露自己内心的焦虑、绝望和对未来的茫然,只有在他面前,她才敢尽情地哭泣。她问他:“我的脸就好似关公的脸一样,腿都成拼图了,要是恢复不了该怎么办?”他安慰她:“怎么会恢复不了?你有点耐心好不好,别着急。”然后就给她讲许多比她还严重的烧伤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都恢复如初的真真假假的故事。每次听到这些故事,Selina都会问:“真的?”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她就会平静下来,有时候也会乐观地给自己鼓劲:“我已经很幸运了,这么多人在关心我,有台北最好的医师在给我医治,我一定要加油!”但这种稳定乐观的情绪有时只能维持几个小时,有时候她会发呆、若有所思,然后痛哭失声:“我待人很好啊,为什么老天要将这样的灾难降临到我头上?为什么我要承受各种各样的痛?如果我恢复不了该怎么办?”

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孩被痛苦折磨,张承中感受到最多的是无力和无奈,但他又不能将这种无力和无奈表现出来,每次去探视,进病房之前,他都要站定,深呼一口气,露出一脸开心的笑容,才推门进去,欢快地说:“我来啦!你今天看起来好多了!”因为担心吗啡成瘾,Selina不敢依赖药物,每次换药时,只能靠意志力忍受那种剧痛!每次张承中都会在她身边,握着她的手说:“你实在忍受不了,可以哭,可以掐我。”有时候Selina痛得满头大汗,实在受不了,就会哭叫,掐他。而张承中看着她痛苦的样子,也会跟着紧张、着急、心疼,搞得满头大汗,每一次换药,都像是经历一场战斗,两个人都有一种要虚脱的感觉。有一阵子,张承中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白天黑夜,他都能听见Selina痛苦的哭叫声,但他深知自己不能崩溃,如果自己崩溃了,那Selina会跟着崩溃。

他去寻求信仰的帮助,每次感到心力交瘁时,就在心里祷告,祈求神能给予他平静下来、承受一切的力量。他发现这种方法很管用,便又将这种方法推荐给Selina。于是,每次换药前,Selina都要潜心祷告,祈求神能赐予她承受疼痛的力量,每晚临睡前,她也会祷告,感激神又帮助她度过了一天,恳请神能让她睡着,有力气面对接下来的一天。一对情侣就是用这样的方法,相互支撑相互激励着,走过了Selina受伤后最初也是最煎熬的炼狱般的90天!

在Selina终于可以下床蹒跚行走的那天,张承中陪着她,站在病房外面的阳台上。看着天空,张承中对她说:“老天一定是看你爱美、胆小、爱哭,所以特地将这个灾难降临在你的身上,让你可以去掉那些小缺点,变得更完美。当然,也是为了帮你考验一下我,看看我对你的爱是不是够坚定。所以,一切灾难都是有意义的,你要学会感恩。”Selina笑着点头,又含着泪说:“阿中,如果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走过来,谢谢你陪着我。”

终成眷属

出院之后,Selina住进了她和张承中原本准备结婚用的新房,两人共同面对漫长而枯燥的更为考验耐性与毅力的康复过程。为了鼓励Selina,张承中在第一时间向她求婚,因为考虑到Selina的手指受伤,无法戴上钻戒,他就用一块钻石手表代替钻戒,还打趣说:“戒指太小了,我要用一个大圈更牢地套住你。”Selina则调皮地回应:“那你干脆送我一个钻石呼啦圈好了,那不是比手表更大的圈吗?”

在新家,Selina每天的生活,就是对着康复表,一项一项一丝不苟地完成医生交代的任务:跑步,做手指操,做面部表情操。最辛苦的是每天要洗两次澡,这可真是一个大工程:先要脱掉弹力衣,用放了药液的水慢慢洗浴全身之后,搽乳液,按摩,把新生的疤压软压平,贴防疤硅胶……每洗一次澡就要花两个小时,一天两次,没有坚强信念的人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与康复锻炼的辛苦相比,最难熬的是无聊,从娱乐圈多姿多彩奔波忙碌的生活一下子跌落到这种枯燥无味的养伤生活里,Selina笑称自己“像一头困兽,每天就在家里转呀转,转呀转,实在受不了了,就怪叫几声”。张承中知道什么事最能让她开心,也为了能找点事给她做,就对她说:“不要胡思乱想,之前你没空想婚礼的事,现在可以专心筹备了。”于是锻炼的间隙,Selina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婚礼,她设计了婚礼的请柬,还设计了婚宴的菜单,别出心裁地将十一道菜名重新改写成:张口开心吃前菜,承接前菜的拼盘,中间暖胃的热汤,任花纷飞小汤圆,家XO酱更美味,萱告北菇爱鲍鱼,相信一定吃得饱,爱海鲜也爱青菜,到腐配鱼真美味,永有吃甜点的胃,远水果没近的甜。每道菜名的第一个字串连起来即是:张承中任家萱相爱到永远。

康复的过程,张承中对Selina说得最多的是:“好多了,继续坚持!”他的爱与鼓励,以及当个美丽新娘的愿望,让Selina坚强地走过了烧伤后的一年,身体稳步恢复。

困境即是赐予范文第4篇

在私募的江湖里,人人心中藏龙卧虎。

这里是战场、名利场,

是无数投资人心中的香格里拉。

赵丹阳拉开了私募基金阳光化的大幕,

6年来千军万马从各方奔向这方沃土

阳光私募迈向“千亿”级

做投资,谁不想成为“中国巴菲特”;买基金,谁不想找到“中国巴菲特”。梦想照进现实,阳光私募正迈向“千亿”时代,个别私募已经赶超了中小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

在你决定参与私募投资前有些事情需要知道,它们正在或者即将为私募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奔私”潮

“除非监管部门有所动作,否则‘奔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一种潮流。”星石投资常务副总经理杨玲在采访中表示,“我注意到,不仅是基金经理,目前很多海内外资本市场的高端人才,甚至是公司老总级的高管也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但杨玲不认为这样的调整会重创公募。依靠严格的监管和基金合同约束以及产品的设计创新,公募基金不一定业绩就差。

另外,公募基金也并非私募基金经理的唯一产地,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告诉记者,“公募基金由于人才储备较多,曝光度高,因此才更显瞩目。人才流动在所难免,公募基金不断有新血液流入,私募基金中有大量来自券商、保险、民间的投资精英,也有人萌生转募的想法。”

“以前在大机构里是螺丝钉,只能当作一份工作来做。抛开名利不说,起码现在做得是属于自己的事业。”某私募基金经理坦言。

私募为大额投资者理财,公募为大众理财,这就是市场经济。

对冲梦

对冲基金英文名称为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I)数据显示,1990年来的15年间,对冲基金及对冲基金的基金(FOHF)年均增长率超过20%,大大高于共同基金或传统未对冲独立管理账户

中国的多数私募基金距离对冲基金仅差临门一脚――按成熟市场的规则玩玩那些高度复杂的金融工具。

在此次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私募基金经理都表示对于成立对冲基金的极大兴趣。童第轶直言正在尝试操作小量资金的股指期货,为监管放开后做准备。

有了股指期货之后,就可以做空指数对冲风险,降低组合的波动性,进一步向绝对收益的目标靠拢。

就阳光私募而言,目前虽然政策法规上未有限制其涉足股指期货,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信托如何开期货账户等等,阻碍了阳光私募对股指期货的运用。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一旦获得管理层的认可,国内对冲基金的大幕就将正式拉开。事实上,不少非阳光私募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操作,而一些知名私募投资机构通过海外注册成立的方式也在试水对冲基金。

有人放弃了安稳的工作和数百万上千万的年薪,不再回头;也有人在最好的写字楼里,打造最豪华的团队,立志做最好的资产管理公司

他们是凶猛的、灵巧的、自由的,如同猎豹在资本的丛林中四面出击。

公募提供的是产品,私募展现的是才情。数百只个性鲜明的私募,总有一款适合你。

不管市场如何波澜起伏,总有人在柳暗花明处带给投资人惊喜。

2008年股指飞流直下,星石、金中和们凭借正收益声名鹊起。

2009年的小牛市,尚雅、新价值们脱颖而出,把小牛市做成了大牛市,把王亚伟甩在了身后。

今年截至九月初,约45%私募获取正收益。名列第一的世通大赚44.7%,还有四十多只阳光私募收益超过10%!

当然,两百多家私募管理人中难免良莠不齐,裸泳者也大有人在。

所以我们挑选了十一家独具个性的阳光私募管理人,看看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你可以借鉴他们的思路,或者为财富挑选一个“管家”。

我们还要慎重地提醒你,选私募的本质上是选人,选团队。短期的业绩数字是苍白的,面对面的接触,才能真正了解他们。

寻找好私募的路上,《钱经》和你同行。

9月初,《钱经》联合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对中国主流私募基金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多数私募对于市场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新产品发行速度持续保持高位,投研团队建设亦在加强。

在私募具体行业配置方面,好买调查显示,8月份,私募重配行业分散程度进一步加大,除了前期消费类、新能源、医药、新兴产业等继续获得私募的青睐,机械、地产、银行等周期性行业,也进入部分私募的重配行列。私募减持的行业则包括金融、地产、创业板等。

面对大盘股长期滞涨,估值偏低,而中小市值股、题材股连续上涨,估值偏高的市场格局,向来以投资理念独到、操作手法独特而备受市场关注的私募又是如何操作的?他们对后市走势如何判断?哪些行业板块暗藏机会?通过以下11家私募掌门的观点,或许能帮我们更好地把脉未来的投资机会。

翼虎余定恒

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15年境内外证券投资和投行经验 曾就职珠海证券及平安证券

站在新趋势起点上

寻找转型期的成长股

未来一段时间将表现为无系统性风险亦无系统性机会的震荡格局。从宏观经济基本面来看,实体经济增速下滑最快的阶段已经过,经济开始软着陆;从资金面来看,以农行上市为标志的扩容潮洪峰已过;从政策面来看,调控进入观察期;从情绪面来看,市场已从极度悲观转为中性;从技术面来看,空头回补则会导致超跌反弹;且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从国际市场来看,欧洲债务危机也已告一段落。余定恒还补充,“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旧周期向下的大拐点,新趋势向上的大起点。”

面对政策动荡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和经济转型期,余定恒表示,新变化将主导今年下半年乃至未来几年的中国经济和翼虎的投资策略。具体而言,选择让结构重新回归均衡的区域、产业和公司,寻找转型期,受益于调结构、转方式的成长股。

合赢曾昭雄

深圳市合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18年证券从业经验,包括9年基金公司投资管理经验

经济退烧

价值浮现

A股市场在经历上半年较大幅度下跌调整之后,估值水平已经进入底部区域。因此判断,A股市场下半年的走势将是一个寻底、震荡、筑底回升的过程,政策变动将是市场见底回升的主要推动力量,很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不排除市场会非理性下跌到 2300点以下,届时将赐予长期投资者难得的买入时机。

据此,曾昭雄认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启动有别于过往,传统行业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难再担纲增长引擎。

接下来将坚持“投资中国经济未来5年的增长点”的投资主线不变,重点关注新经济、新业态、持续高速增长类行业,如消费服务业和品牌消费品、新兴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政策扶持类行业等。

星石杨玲

星石投资常务副总经理

6年基金公司从业经验,历任诺安基金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工银瑞信渠道高级经理、兴业基金营销策划主管

私募,

银行高端客户的“新宠”

由于阳光私募采用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的方式,由银行担任保管信托资金的安全,因此最初银行与私募的合作只是充当“保管人”的角色。伴随着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公转私”之后,其本身作为阳光私募公司的“掌门人”,更倾向于把“公司”当成“自己家”来打理,并愿意相伴终身,这是受到银行高端客户青睐的原因之一,他们更倾向选择阳光私募这样可以长期托付的“财富管家”。

此外,私募所倡导的“追求绝对回报”的投资目标也被广为称道。

事实上,坚守这个理念,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中确实承受了一些压力,特别是在市场走势下行的情势下,一旦不幸发生了亏损,即使亏损额度远低于大势,投资者还是不能原谅你。

今年年初,我们利用收益风险配比决策模型判断上半年证券市场状况为“风险中等偏高,收益中等”。一方面以控制总仓位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另一方面选择高成长、抗周期的股票把握确定性强的机会,降低系统性风险。此外,星石还会采用一些低风险的套利手段,包括参与认购新股、股转债等进行套利交易。

源乐晟吕小九

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

曾就职于中国人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董事

你永远只能赚到

你能看得懂的钱

进入9月份后,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已经到达底部,并处在寻找周期性起点的过程中。在这个形势下,通胀和房地产以及衍生出的政策,应该是判断未来半年到一年股票投资时机的关键所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的“重头戏”在食品行业上。从短期看,有自然灾害等临时性因素的扰动;长远则有劳动力价格上升作支撑,大概率事件是明年通胀很难下得来。近期随着成交量的活跃,房地产价格出现“抬头”趋势,但由于政府在下半年报告中明确表示“要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我们担心可能会再有相应政策出来“打压”,但目前还不太明确。

我们7月开始大幅加仓,主要集中在消费类板块(食品、饮料机会多)、TMT(科技、媒体、通信)和基建等。当股票价格超过预期后仍在上涨,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陆续卖出持有的股票。当然前提是在搞清楚其背后的原因,是市场的流动性改善了,还是公司业绩有明显改善,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也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卖掉一只股票后,其价格又继续涨了10%,这时是没必要后悔的,因为投资这件事,你永远只能赚到你能看得懂的那部分钱。

朱雀王欢

上海朱雀投资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高级投资经理

15年证券、期货行业从业经验

主管销售市场业务,并负责投资策略及大宗商品研究

警惕通胀上行

抓住大三类机会

对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A股走势,朱雀副总经理王欢一言概之,既无大喜也无大忧。无大喜在于,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都面临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也是如此。且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过程应该比较缓慢,因此大幅震荡将成为常态;不过不必担忧的是,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及时且强有力的措施,因此预计经济能够比较快的起暖和逐步回升。王欢提醒投资者,对于未来市场通货膨胀的上行压力仍不可掉以轻心。王欢分析,去年的宽松及今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对今年的经济增长都带来潜在的通胀压力。短期来看,通胀压力更多来自农副产品的涨价预期。

针对未来的投资策略,王欢表示,朱雀系将会继续关注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其一是大消费,简称“康乐”。康即是医疗保健,乐则是娱乐,包括传媒等等;其二是区域经济。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移阶段,例如中西部地区未来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一些;此外,战略新兴行业也将成为关注重点。2011年国家将进行“十二・五”规划,预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等方面蕴含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龙赢富泽的童第轶

龙赢富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 16年证券市场经验,曾就职于新华社

《中国证券报社》、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秋意渐浓,轻仓以待

在2009年年底制定今年上半年的投资策略时,我们就对A股走势的预期相对悲观,当时对A股的判断是其可能会走出一个“前低后高”的形态,加之对经济复苏前提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退出的担忧,以及国内政策面不明朗的大背景下,我们选择轻仓持有。

目前经济增速回落有趋缓迹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促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些都是为下半年“调结构”的继续推进做准备,为将来预留腾挪空间,即用“时间”换“空间”。因此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甚至未来整个宏观经济都可能是在缓慢复苏增长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结构的调整。此外,国外的经济复苏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形成一定压力。

现阶段大盘还处于底部区域附近。我们目前的仓位在5成左右,加仓还是减仓主要还是看市场的后续表现,在趋势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之前以谨慎为主。短期看,新能源中的核电、军工,机械板块和生物医药有上冲潜力。长期来说,应关注一些被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当前点位的大盘蓝筹股下行风险有限,可在底仓配置。

东方远见许勇

深圳市东方远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总经理 十三年证券投资经验,七年基金从业经历, 曾任鹏

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运行区间2400―2800

把握结构性机会

1月份逃顶,3月份开始加仓直至满仓,主要在国航、东航两只航空股中轮番操作。4月份又开始减仓。这就是许勇逃过今年上半年股市大跌的历程。

“A股市场将反复以阶段性机会呈现,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市场运行区间在2400点-2800点,越接近2800点市场风险越大,越接近2400点可以考虑逐渐加仓”,东方远见许勇判断,A股市场将继续维持估值宽幅震荡。

许勇分析道,经济的放缓仍在持续,但是政策的意图越发明朗化,系统性风险突然爆发的机率很小,股指将宽幅震荡整理消化7月以来连续上涨的压力,积蓄新的上升动能。

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方式转变虽仍处于量变之中,但增速放缓的心理预期基本达到。就证券市场历史规律而言,目前所处的低利率水平,温和通胀的宏观环境,虽上市公司未来业绩难有上佳表现,但往往是投资的关键时机。

针对此种市场格局,许勇表示东方远见将倾向于选择业绩增长确定,成长性好,动态估值水平合理或负面因素逐步缓解实现困境反转的板块和个股。

和聚李泽刚

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8年的证券从业经验。曾任泰达荷银基金管理

有限公司基金经理职务

拐点型公司

可以给予高估值

利多和利空因素的交织,指数难以出现趋势性方向。题材和概念股的抢钱行情可能会继续演绎,锂电、稀土、低空开放等的局部可能还会向蔓延,但今年的几个主要主题已然进入下半场。

拐点型公司值得关注,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增速无论主板还是中小板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上。而下半年,随着地产调控和地方融资平台整顿的效应逐渐体现,宏观经济的增速将在三季度触底,并在四季度保持平稳增长,下半年企业的整体盈利环境不如上半年。选股方面,制造业是下阶段出现拐点型企业的重要板块,线索是技术突破和进口替代。1.精密机械;2.跟新能源技术、显示技术、生物技术等相关的制造类;3.转机股。

风险方面,部分大型银行股的市盈率水平下降到10倍附近并创出新低,而新上市的部分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市盈率达到70~80倍,解禁潮渐行渐近,四季度将挑战市场资金的信心。

考虑到市场扩容导致的资金面紧张、小盘股过高的估值、政策调控的压力以及企业盈利增速的回落,我们仍坚持优选个股的策略。同时,权重股较低的估值水平下,指数调整的空间也不会太大。

明河张翎

上海明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任工银核心价值基金经理,该基金获晨星、

银河等评级机构三年期五星级基金称号

指数短期难作为

新兴领域将成牛股集中地

从市场趋势看,张翎认为市场下半年下行空间不会很大。

从长期来看,指数运行在2000点以上,风险是不大的。但张翎坦承,上升空间也不会很大。因为制约行情的因素并没有消失:一方面,扩容没有放缓、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放松;另一方面,个股存在估值压力。

“我认为未来两三年也会持续这个格局,自2008年以来,一轮大的流动性浪潮已经过去,可以看到当时一窝蜂投资指数基金的人在2007年以来的三年里颗粒无收。”以沪深300为例,金融地产占了40%,这些决定了指数未来表现不会太好。

虽然指数短期难有作为,但是张翎相当看好行业投资机会。张翎表示今年及明年,宏观政策都会围绕经济结构转型这条主线来做文章,其中新兴领域,代表未来产业发展的行业将成为下一阶段规模性增长的行业。

张翎介绍,其旗下第一只产品明河价值1期信托计划目前正在建仓中,仓位约为25%左右,未来将等待生物医药、家纺、品牌消费品等方面向的投资机会。

德源安的许良胜

北京德源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投资总监

14年投资经历 8年基金经理经验,曾任职于长城证券长城 基金管理公司,长盛基金管理公司

结构调整的“大图景”

今年仓位管理不是最重要的,市场的核心问题还在于如何把握结构调整的节奏,并找准投资标的。

投资者不必过分担心经济滞涨、衰退;也不用担心经济过热。目前房地产调控对其价格的打压仅仅是目标之一,政府目的在于着力打造带动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台“发动机”――保障性住房、西部开发和战略新兴产业,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解决房地产调控带来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是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的调整,上述“三台发动机”正是为了防止调控幅度过大所采取的策略,而我们认为这种策略是十分有效的。

在投资标的的选择方面,德源安重仓持有的是小金属、信息技术和医药板块;钢铁、银行股配比较少,这是因为其都是短期交易性机会,不可能持续受益;而长远来说,战略新兴板块作为国家政策持续支持的“重心”将一直受益。从行业选择来说,“种子产业”未来将会有较好发展,其已经进入“寡头竞争的阶段”的拐点,而该产业下“龙头股”趋向于打造品牌概念,未来的种子产业不仅是做产品,也是做服务。此外,稀土也是我们比较青睐的版块。

斯达克的黎仕禹

广东斯达克投资总经理

前著名民间股评人士,著名财经博主

技术选股有“窍门”

困境即是赐予范文第5篇

(一)教师培养机构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师范教育培养机构是现代国民教育制度的产物,它的整个发展轨迹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师范学校时期,师范了教育)学院时期和综合大学中的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时期。最初的师范教育机构发端于教师短训班,只是一种有目的的短期培养,即培养小学教师,它是为了满足早期的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中等教育也提出了普及的需求,于是建立师范(教育)学院就成为中等教育师资机构的需要。师范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4年,担负培养中学和小学教师的双重任务。教师培养机构发展到第三阶段是综合大学中的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时期。本世纪中期,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出现,使工业社会开始信息化和智能化,各国对师资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级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有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师资条件、经费设备等都不能与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相比.也满足不了这种需求,于是作为教师培养机构的师范学院自身也就面临如何适应新形势的生存需要的问题,即如何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历水平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教师培养机构的升级运动,即高等师范学院升格为或归并于综合大学,成为综合大学或综合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普遍要求未来教师先在文理学院接受4年的文化基础教育或科学教育,而后在教育学院进行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研究生班专业训练,使之达到硕士水平,有志深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后还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6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的师范学院已经演变为综合大学的师范学院或教育学院,许多综合大学又相继建立了教育研究生院,培养高级教育专门人才,教育管理人才和教育学科教学和研究人才,并承担在职教师进修和培训的任务。

(二)教师养成方式的三个阶段①

第一阶段是模仿阶段,即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模仿前辈(师傅)而习得的阶段。这时还没有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第二个阶段是教师职业专门培训阶段,即教师干部训练—师范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主要是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通过师范教育的专门职业训练培养出来的。现代学校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方式是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下的普及教育对大量合乎教师职业规范人才的社会需求的产物。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现代国家的形成是普及教育的社会动力,而普及教育则是师范教育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力:普及初等教育推动了中等师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普及中等教育推动了高等师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三个阶段是教师职业证书阶段,这个阶段培养的教师大多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在大学本科阶段,大多是在大学文理学院学习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后再修习相应的教育课程,习得相应理论的和实践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技能,通过教师职业证书考试,而后成为教师。当达国家的教师培训工作已进入或正在进入这个阶段。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发展的这个阶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提高和加深未来教师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二是加强和加深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并把这些培训提高到大学后的水平。其基本培养模式是,文理学科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改为主要由大学负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仍主要由师范学院或大学教育系负责。看来,高师教育机构让出了文理学科的培养职能,退守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养职能以及其他各级教育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职能。学习者在完成这两部分课程的学习之后,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职业证书。

(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是师范性和学术性从分离走向整合的发展轨迹②

师范教育和学术教育从分离走向整合的起点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产生。这种整合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式上的,主要体现在师范教育由中等教育升格为高等教育,其原因首先是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及其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及教育延长到高中:其次是实行的双轨制教育制度由于民主思潮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人民的斗争开始由单轨制所取代,并轨的趋势使教师的培养有了统一的和更高的要求;再次是由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学的学术地位得到了提高,要求教育必须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育科学进入了学术殿堂,学术性大学纷纷建立教育专业机构,培养合格的教师。实质上的整合始于本世纪中期,原因在于第三次技术革命,工业社会开始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迅速,对人及其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各国不但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扩充中学后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学改变了过去狭隘的专业训练,要求理工科的学生也要了解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对文科学生则要求他们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即对文理科学生实行综合性的教学,授以广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于是各国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级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育学识与技能,还应有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二、国际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从上面的发展阶段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国际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一)学术性和师范性整合的国际师范教育改革趋势①

目前认识这种趋势的模式有三种,一是学术性和师范性认识:二是定向型和非定向型的认识;三是封闭型和开放型的认识。它们是认识师范教育的基本的两维认识模式。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它有两种整合培养模式,一是像美国要求未来教师先在文理学院进行四年的文化基础教育和科学教育,而后在教育学院进行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研究生班专业训练,使之达到硕士水平,有志深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后还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联邦德国要求未来教师首先要在大学接受三到四年甚至四年以上的学科教育,第二阶段再到见习院进行一年半到二年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这种模式的师资培训主要依托综合院校和文理学院来实施。二是采用大学和高师使用的培养方式,大学主要是进行学术科目的培训,高师主要进行教育专业的培训,像法国,未来教育培养的第一阶段是在大学接受两年的基本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学习方法的训练,第二阶段由大学和师范学校共同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年的科学和教育的加深培训,未来的高级教师则由大学和师范学校对他们实施更深入的科学和教育训练,最终达到博士水平。

(二)师范教育制度的多层次化趋势

俄罗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原有的单一、僵化的高师教育体制,建立灵活、多层的教育结构,建立多层次高师教育制度:第一层次是招收中学毕业生,修业3年,培养九年制普通学校教师,授予基础教育教师证书;第二层次是在完成第一层次学业基础上继续修业2年,培养高中教师,授予学士学位;第三层次在第二层次基础上继续学习,修业年限为1一2年,培养高中、中专、古典中学、专业学校教师和大学助教,授予教师一一研究者专门技能证书,第三层次的学生还可确定职业及研究方向,进行硕士学位的论文答辩。这几个层次有机连续又相对独立,这种多层次新的教师培养模式旨在构建合理的学术培养过程,依据各类型教师的具体培养任务,使基础的和专业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奥地利目前各种学校的教师在不同机构接受不同的培训,学习年限各不相同,也表现出多层次性趋势,它存在八种类型的职前师范教育;培养机构彼此分离(师范学院、职业师范学院、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师资培养层次不同(高中层次、中学后层次、高等教育层次);以不同的理论为指导(定向培养、非定向培养)。奥地利的职前师范教育主要在师范学院和综合性大学进行。师范学院主要培养义务教育师资。在综合大学进行文法学校师资和商业技术学校普通学科师资培养采取两阶段的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学位教育,它有两个部分,前四学期学习两门学术课程,结束时可参加初级学位考试,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必须参加专门举办的职业定向研讨班;后五个学期的学术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师资培训和学科教学的需要,另外还学习学科教学论、教育科学和进行教学实习。在综合性大学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奥地利采取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把师范学院纳入高等教育系统之中并保存其独立地位:增强各培养计划之间及与综合性大学的互通性;课程设置上注重核心素质内容:承担一定的研究和发展项目,承办一定的在职师资培训和教师进修。

(三)师资培养制度的多元化趋势一一师资培养渠道的非师范化国际趋势

师资培养渠道的非师范化是指打破原有的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使非师范类院校也能培养师资。即是说,师资培养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而且综合性大学可以设立教育学院、系等师资培养机构,同时还可开设教育讲习班、学位课程等特殊形式的师资培养方式。实际上,师范教育机构和形式发展的第三阶段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师资培养的非师范化倾向。①例如,中佃的台湾地区师资培养走向多元化,1994年颁行新的“师范教育法”,即“师资培育法”规定,除原有的师范院校外,其他一般大学均可申请设立教育院、系、所或开设教育学课程,共同参与师资培养工作,从而打破了师资培养由师范院校垄断的情形。目前,台湾共有师资培养机构47所,其中师范院校12所,设有教育院、系、所的大学5所,设有教育学程的大学30所。

(四)师范教育课程的通识化国际趋势

由于受到学术性和师范性整合的制约,师范教育课程呈现出通识化趋势。俄罗斯多层次的师范教育体制中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均包括三个环节,即一般文化的课程、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和专业课的课程。第一环节是要加深学生对人、社会和自然的认识,发展学生一般文化的世界观,其中重要的是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历史和哲学学说的历史,这是未来教师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不可缺少的知识结构;第二环节中有心理学、教育学的强化课程,加强培养学生研究教育的历史和社会教育学的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还有各专业的普通教学法;第三环节根据课程内容确定方向,进一步掌握专门学科的科学体系及教学与研究的工艺特点。台湾的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通识课程、专门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是指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共同的基本素养:专门课程是指师范生未来任教科目的相关课程:专业课程是指担任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技能的相关课程。

(五)教师资格认可机制的三级制国际趋势

教师资格认可机制涉及到教育聘任制度。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师范生的教师资格认可;二是对志愿当教师的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的认可。日本教师的聘任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必须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必须参加国家考试并合格者。师范生首先参加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组织的“教师聘任选拔考试”,然后接受能力、学业、身体等各方面的审查,才能走上讲台,经过一年的实习试用期被有关行政部门认可之后才能被聘为正式教师。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必须四年毕业并修习规定的课程,经教师资格初检合格后先担任实习教师。实习一年期满,经复检合格者,才能取得合格教师证书。对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认可,日本实行教师检定制度,每年经文部省委托几所大学进行考试,报考小学教师的必须具备短期大学程度或同等学历,报考中学教师则要求具有大学程度,经考试合格,发给教师资格证书。目前,日本提高了教师聘任的学历水平,增设以“硕士”学位为基本资格的资格证,这样把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到硕士程度。

(六)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

教师专业化是当前世界师范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它是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从观念上应把教师从一种职业转变为一种专业。19%年世界教育大会上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有一条是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它界定为是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美国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和《明天的教师》等报告中主张尽快形成“教学专业”(teachingpmfession),要求高等教育像培养医生、律师、经济学家那样为未来教师提供同样优秀的专业教育。奥地利的师范教育以“求同”战略为指导,以“专业化”思想为主导,以提高质量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综合性大学进行的中学师资培训发展中注入了专业化成分。教师专业化具有以下特点:系统知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技能、价值观以及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和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师提供条件,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要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官僚制度学校管理体系,为教师提供宽松的职业环境,使教师获得更多的自治权,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专业潜能和创新能力。为此要给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建立教师集体责任制、提供以教师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为基础的专业晋升机制,为教师创造能够进行知识结构更新的有效途径,为教师建立能与教育专家及同行经常沟通的联系网,为教师提供及时的信息资源等。师范院校面对这种教师专业化的趋势显然要进行改革。

(七)大学参与实习试用期培训趋势一一实施

研究生教育证书和教育硕士证书制度教育实习是综合大学教育系或师范院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是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实习试用期指学生在获得学士学位及教育证书之后,在普通中小学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再培训,学生完成培训之后可以获得研究生教育证书或教育硕士证书。这是国际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职前师范教育和在职师范教育的界限日益模糊,重视实习试用期符合终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1)美国的芝加哥教师计划和马里兰州实习期师范教育计划:芝加哥教师计划的目的是为城市学校挑选、培训、挽留具有一定才能和奉献精神的教师,保证未来的教师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经验及证书。它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水平的教师预备计划,提出申请者至少必须持有学士文凭,并通过严格的面试。其具体过程是:由调查委员会所选择的这些申请者必须在几所相关的合作性的学院或大学中的一所登记注册,在施行教育计划的第一个夏季,选修部分时间制的课程,在完成该课程的论文之后,在公立学校开始为期两年的实习期,他们在有经验的辅导教师指导下工作。在最初两年的实习期及三个连续的暑假里,实习教师要完成教育证书所要求的论文,同时获得教育硕士文凭。马里兰州实习期师范教育计划是由马里兰学院公园大学和蒙哥马利郡公立学校携手发起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教师缺乏,吸引某些特殊学生和培养教师文化意识,保证教学效果的问题。参加者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通过该计划的两年师范教育学习,就可获得硕士学位和教学证书。

(2)英国的牛津实习期计划和莱斯特大学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模式:牛津实习期计划是由牛津大学和牛津郡地方教育局和该郡的中学校长联合实施的计划。该计划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课程计划(涉及班级教学的所有方面):其二是普通计划(涉及教学的其它方面,包括个性和社会教育、整个学校的问题和跨课程的问题)。课程计划的开展完全是以学科为基础。在每一个学科领域主要由有经验的教师—导师来负责以学校为基地的工作,每个导师指导两位实习生,以大学为基地的课程研究,是由课程指导教师来负责,他同时协调整个学科课程计划。它是一个大学和学校合作培养的实习计划。

莱斯特大学的师资培训模式是莱斯特大学和莱斯特郡的中小学合作实施的以中小学为基地的研究生教育证书的伙伴计划。其课程包括教学实习、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科课程包括不同的课程领域,如数学、物理等。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理论科目,如教育原理、教育史等。师资培训计划有四种职能的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方面有学科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大学教育学院方面有联络教师和主课指导教师。从这两种模式中,我们看到在芝加哥教育教师计划中要求所有参加者必须修完师范定向课程并完成硕士论文的写作:在莱斯特大学的模式中,师范生要在教育学院中学习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把在大学的教育理论学习同在实习基地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看来,对教师学历要求普遍提高己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趋势。美国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持有学士学位,有的州还要求中学教师必须有硕士文凭。而这是大学教育学院或教师院校的一个新的培养领域。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新趋向,如美国教师教育中案例方法的应用与研究。在本世纪,案例方法几乎成为美国所有的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一种主要方法。同样它在教师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美国为了改变教师工资低,未能吸引有才华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生源差导致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低,少数民族教师严重短缺的局面,一些州实施了“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它是指由美国各州倡导和规划,用以吸引并指导非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或有相关经验但没有正规教师证书的人成为教师所采取一、“素质”的学理意蕴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素质”,人生而有之、先天赐予,这是多年以前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赋予它的惯有解说。《现代汉语词典》解:“素”,即本色;“素质”,即事物本来的性质或心理学所指的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①

《教育大辞典》解:素质,即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因素;公民或某种专业人才的基本品质。②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应该是永恒的,但具体内涵则应是发展的。素质,从其总体构成看,应该包括自然性的素质(如先天的遗传)、通识性(普遍的)的素质(如社会公德)、专业性的素质(如医生、律师、艺术家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从学理意蕴看,素质首先是一种基础。“素”的本意就是本色,即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基本要素和元素;“质”的含义是指事物的性质、本质和质量。落实到人的身上,素质表现为人所具有的做人、做事、交往、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这些基础性的成分既是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基础。缺少了这个基础,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能否顺利地完成面临的各种任务,而且也会影响到人终生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素质是一种条件,表现为一个人经过学习而具备的能够顺利完成既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条件包括先天赋予的生理条件、正常的智商及生理解剖结构等,亦包括经后天教育和努力而形成的符合工作需要的各种基本素养。素质表征着一种差别。学识、能力、品质等各种素养的累积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素质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着素质的优差、高低、专业与非专业等。差别的形成既有主体自身的原因,也有环境的陶冶和教育的培养;差别的范围既有个体之间、代际之间、民族之间的,也有群体之间、国家之间和社会之间的。素质也是个人修养、社会品位的尺度。社会是个体的集合,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的个人修养既构成个体的素质,也映射着一个社会的总体发展质量。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个体的文化修养,同时也需要通过个体的自我努力而促进社会品位的提升,既需要社会品位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也更需要有个体素质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变化。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素质教育中所使用的“素质”一词,其具体内涵应当是: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了他们未来从事社会工作、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

学识特征主要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能力特征主要指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智慧,智慧的基础是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两种思维方法的交融;品质特征主要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个人品位。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二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基础教育改革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到教育改革实践中,就是一切都要以提高学生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作为出发点和立脚点,做到立足学生、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如果我们的改革都能做到从学生的利益出发,都能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改革就找到了目标,就可以在这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前提下,讨论我国现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从而校正改革路向,完善改革设计,形成正确的改革指导。放眼全球,各国中小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就总体而言并没有质的不同,其核心课程都是数学、语文和外语。但知识的传递方式和学生获得发展的方式则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既来自课内也来自课外,既来自校内也来自校外,既来自书本也来自学生自主选择的各种活动。一种好的教育不是把教育的重心过多地停留在对知识点周而复始的巩固上,而是放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学生要通过对知识的应用过程,才能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形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走向超越的能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关于改革的理由众说纷纭。从一个角度说,是要实施素质教育,也有人说是为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另一个角度说,是要改革“应试教育”,也有人说是为减轻学生负担。但笔者认为这都不是问题的实质。如果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能够很好地适应并且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那么,就没有必要非得改变现行的课程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的至多是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和办学理念,而涉及不到课程标准本身。但是,事实不是这样。从现实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现行的教育不能完全体现国家的意志和要求,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当前,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事,现在看,这个认识是不正确的。一个人能够做创新性工作,至少需要三个条件,即意识、能力和机遇,而前两个条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的。

二、我国基础教育方式的偏差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信息传递方式上的偏差和学生素质培养上的症结性问题,是要求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展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层原因。

1•偏差之一,在信息传递方式的时代转换上,目前尚停留在知识教育,而未进入到知识与智慧教育并重的时代。人对世界的认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经验、知识和智慧。经验和知识是能够表述的,可以认为是实体。智慧则潜藏于经验和知识之中,又作用于其上。教育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古代的教育,主体上是经验信息的传递,如孔子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经验描述”的教育。现代社会以来的教育是知识信息的传递。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可以是经验的结果,也可以是思考的结果。现代教育中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书本,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这些结果,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知识。传授知识的教育的主要特征是课程专家对知识的精选、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精讲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精学,精的标准是学生对知识准确的再现。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知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与此同时,新的学科不断涌现,每一门学科都建立了自己深厚的基础和内在的体系。而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出现了许多裂痕,知识不再是一个整体。

反映到学校中,需要向学生灌输的知识越多,学生的包袱就越沉重,思考和应用的机会就变得越少。知识教育虽然在奠定学生的发展基础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应试教育”下的知识传递方式和传递动机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当代的教育必然要走向知识与智慧信息传递并重的教育。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一种结果的教育、继承的教育,培养智慧的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教育。因为智慧体现在过程之中。在本质上,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也不表现在思考的结果上,而表现在经验的过程,表现在思考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智慧表现为对问题的处理、危难的应对、实质的思考等。因此,智慧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智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本质上却不决定于知识的多少,而决定于对知识的理解,决定于对各种知识相互关联的掌握。进一步讲,智慧的学习与知识的学习亦有不同。知识的学习依赖于结果,因而更多地需要耐力和理解;智慧的学习依赖于过程,因而更多地需要活动和创造。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开始逐渐由传授知识的教育转向传授知识与发展智慧并重的教育,但我国的基础教育就整体来说尚停留在知识教育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虽不乏实践设计,但进入初中,特别是高中以后,学校教学的重心,学生学习的重心,中考、高考的重心主要围绕着知识教育展开,而缺乏动手实践的成分。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就是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听做结合的教育。它既继承着重视知识学习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把学生的动手、实践提到了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孵化智慧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实践、应用、创造中学习,做到活学活用、灵活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智慧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灵活运用能力的形成需要活动和实践的过程,需要多次的尝试错误才可能找到成功的路径。认为学生有了知识就等于有了智慧,是对知识和智慧本质及其关系的一种误解,中国古代典故中的“纸上谈兵”就是一个例证。因此,那种习惯于省略过程,省略活动,习惯于知识提炼和应用过程压缩的教育,虽可帮助学生把知识基础变得更加坚实,但无益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激发,不能看成是一种好的教育。

2•偏差之二,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偏重演绎思维及其能力的训练,缺少归纳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从学理上说,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其中,最核心的是思维的训练。关于知识的掌握,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为奠定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思维的训练,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是我国基础教育公认的弱项。关于“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学生由于闭门于课堂和学校,与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相比,相差很多,需要做出持续的努力。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分析,与创新有关的思维与能力主要有两种:演绎思维及其能力和归纳思维及其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③前者指的是演绎能力,后者指的是归纳能力。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主要弱在了归纳能力的训练上,给创新性人才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因为演绎的方法只能验证真理,而不能发现真理。运用演绎方法培养起来的演绎思维,只能进行模仿,而难以进行创造。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

素质教育的构想是好的,但要把宏大的构想变成每一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实践,必须有一个他们能够把握、认同、操作、践行的路径。笔者认为这个路径有三个方面。

1•把“双基”改为“四基”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两个基本目标: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提出,小学阶段的目标是:“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阶段的目标是:“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多年来,这两个目标已被广大中小学教师习惯地简称为“双基”,已深入人心,以至于所有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均耳熟能详。基础教育的“双基”教学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色而蜚声海内外。“双基”教育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它对于形成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工作能力是必要的。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课程改革,传统的“双基”都是学生发展中的核心要素,是必须加以保留的。基础教育只有以“双基”为中心组成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基。但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特别是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仅有“双基”已经不足以让我国的基础教育继续领先于世界,也不足以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因此,笔者建议,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加“两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由“双基”变成“四基”,这不是异想天开的简单叠加,“四基”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为加上了后面的“两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就要一以贯之、精益求精,避免简单的知识堆砌。而在教学活动中,基本思想将是统整全部内容的主线,基本活动经验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基本思想主要指一门学科教学的主线或一门学科内容的诠释架构和逻辑架构。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讲好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固然是必要的,但在讲好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应当让自己和学生清晰地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蕴涵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说,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智慧。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书本,智慧则形成于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于经历的活动中,如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思考的过程、探究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智慧形成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感悟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思想和方法,就可以逐渐形成正确思考与实践的经验。

2•把“双能”改为“四能”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双能”与“双基”同样经典。因为在我国颁行的历次课程计划中,“双能”目标要求几乎没有变化。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经历多年的历史验证,无疑是合适和正确的,也是必须继续坚持的,但从逻辑层次和难易程度分析,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对中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对教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学生却是难得的,因为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可以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领悟很多东西,可以逐渐积累创新和创造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教师对于学生的发现要格外珍惜,通过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理论抽象,需要精准的概括。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进行条分缕析的陈述,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提出问题的关键是能够认清问题、概括问题。问题的提出必须进行深入思考和自我组织,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提问需找到疑难,发现疑难就要动脑思考,这与跟着教师去验证、推断既有的结论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只有多次在这样的思维方式训练下,才能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把单向思维训练改为双向思维的培养把单向思维训练改为双向思维的培养,就是把我国多年来偏重的演绎思维训练变成演绎与归纳两种思维并重的培养。演绎推理或称演绎法,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他在《工具论》中提出了演绎逻辑的基础作用。《工具论》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前分析篇”与“后分析篇”。在“前分析篇”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理论。所谓三段论,就是从前提必然可以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④演绎推理是一种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概念、按照规则、通过诸多例证进行的推理,因而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以数学为例,演绎推理是基于公理、定义、定律、公式和符号,按照规定的法则进行命题证明或公式推导。就欧几里德几何而言,其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已知A,求证B”,其中A和B都是确切的命题。可以看到,演绎推理的主要功能在于验证结论而不是发现结论。演绎能力是一种能够熟练使用演绎推理的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城市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现代教育论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华南师范大学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