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作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唯有具备了基本的写作能力,才能适应个人生活和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之所需。在小学作文教学之中,在要求学生学会写条理清晰的文章的基础上,还应当引入情感教育,让其文章具备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将情感体现在小学生作文之中,已成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明确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首先要着眼于“写什么”与“如何写”上。对此教师在心中应当进行全盘协调,并且具体到某一年级应当达到何种水平,应当具备哪些“应知”与“应会”能力上。为此,应当让小学生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适合写作的素材。生活始终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要热爱它,并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日出时分朝阳满天的灿烂、日落时分的残阳如血、春日里的万木萌发、夏天的映日荷花、秋季的丰收美景、冬天的银装素裹等。只要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悉心观察,无时、无景不可入文。当然,观察生活,不能只关注景物,还应留心身边的事,一件小事,一个微笑,皆值得观察,值得去写。

二、 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三、激发小学生作文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绝大部分小学生将写作文视为苦差事,一说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在写作中要么是东拉西扯,要么是不知所云,甚至敷衍了事,导致作文内容显得空洞无趣、言辞艰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是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结果全班有一半学生都是在写妈妈,而且内容上都大同小异。我觉得其中暴露出两大问题:小学生不知道写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写。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就应当明确地告知学生:写作是一种沟通方式,是一种交流手段,就如同是与朋友聊天,与自己的心灵进行谈话。对自己与朋友不需要伪装与戒备,只需敞开心扉,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交流之轻松以及乐趣。

四、创设情境,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变得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范文第2篇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游艺活动创设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实践活动感受情境。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区劳动、新闻调查、人物专访等。

3、表演活动体验情境。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我的家乡》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小桥》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三八”节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觉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等曲子,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小学生作文我的家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用信息技术改造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是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当学生热爱生活,融入生活,懂得观察生活,作文才会有内容,才会生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高速发展的时代呼唤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扩展语文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给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它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用好信息技术,做好作文前素材搜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怕写作文,总觉得作文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让学生学会找米下锅。但一个人的材料再多也没有集体的材料多,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开阔视野,共享材料,从而使每个人都拥有更多的作文素材。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延伸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大大增强教学的功能和人体器官的功能,大大提高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世界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提供替代的经验,实现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大量的资料面前,学生必然有话可说,甚至不说不行。

二、用好信息技术,增加阅读量,为写作打好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对于死板的文字,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目。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浓厚的兴趣,注意力会更集中。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提高阅读兴趣,扩宽阅读面。互联网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它里面的资料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极了,你需要的资料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字,不需几秒功夫,许许多多相关或者相近的资料就会展示在你的面前,让你挑选。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这改变了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显著。例如,在写作文《我的家乡》时,学生通过上网查找,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物产、民俗等相关知识,变得有话可说,再加上自己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好的作文。学生上网查找作文资料的做法,拓宽了写作思路,激发了写作热情,解决了小学生作文最头痛的事就是写不出来、写不下去的问题。避免了无病,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拓了一条路子。

三、用好信息技术,模仿学习写作文,降低写作难度

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时代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心理学家把参与活动的能力,按性质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人们要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活动方式,这就需要模仿和再造能力。模仿和再造是创造的基础,模仿中孕育创造的基因,创造中有模仿的因素。小学生作文也不例外,模仿不仅普遍,而且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小学语文学科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门模仿学科。小学语文教材就是一整套儿童模仿写作的教材。我们把课文称为“范文”,就是要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作。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全篇作文,难免产生畏难情绪,选择与作文要求相应的课文片断作为仿写范文,还可以根据作文要求,选择合适的范文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减缓作文坡度。学生读有范文,写有范例,作文时有章可循,降低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当学生学会基本的作文方法后,再从模仿到创新,完成学习写作的全过程。

四、运用信息技术,再现生活情景

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致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教师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地处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一再现过程,使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天》时,让学生回答“秋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田野,有果园,有庄稼,有花木,有收获的农民……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寻找去秋天,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紫色的葡萄,又大又红的荔枝。”“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紫色的茄子,绿油油的蔬菜。”……在一系列生活场景的再现下,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素材如泉水般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