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基础教学

医学基础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基础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基础教学

医学基础教学范文第1篇

管理分散: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包括人体解剖学[4]、形态学[5]、机能学[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8]很多学科,以教研室管理为主[9],各自为政、功能单一。②重复建设[10]与盲目建设:由于不能进行统筹建设与设备共用,各教研室大都力求小而全,这就出现了仪器的重复购置与无效购置,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浪费。③设备陈旧,功能不足:各个实验室各自为政,而学校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经费又多不足,因此仪器设备多陈旧、性能落后,实验设置也不够完善和合理[11]。④技术人员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以往医学院实验室的管理比较分散,实验相关的技术人员难以合理配置,闲时无事可做,忙时人手短缺,甚至出现主讲教师兼技术员和勤杂工的现象。

2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构建和完善

2.1中心的改革思路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按照专管共用的原则,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手段方法等四个部分,旨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具有特色的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并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为中心[12],围绕这个中心加强实验室的重组整合,加强实验的网络平台建设[1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14],全面推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

2.2中心的定位建成一个教学内容丰富、教师队伍精良、教学环境优越、教学手段先进、管理机制健全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现实验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内容现代、实验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化的全新教学模式,使之成为现代化、综合化、信息化的省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3中心的规划、方案和实验队伍的建设①打破传统模式,将原附属各教研室的教学实验室分离出来,组合构建成人体解剖学实验平台、形态学实验平台、机能学实验平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平台。②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室,执行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室使用、实验室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开放使用,专管共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③独立设置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增加开设综合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并进一步进行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并不断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分子水平的研究性实验[15]。④实行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实验教学管理和技术的专门人才,实行实验技术人员的统一管理,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更新,逐步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总体素质[16]。⑤制订与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充分调动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评价他们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和条件保障做出的贡献,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实验课程和实验技术创新项目和人员[17]。在实验室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我们医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实验室相关管理规定和科学合理的实验师资培养及人才引进规划,采用人才引进、自主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多元方法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并主要抓住引进、培养、使用3个环节,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同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18],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实验教师队伍。

医学基础教学范文第2篇

目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遵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在进行实验教学和管理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现有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再一步一步做,与其说做实验不如说体会实验过程,学生在其中很少能够得到思考,只是机械地完成课程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也不会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更不会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学以致用;二是课堂实验开展的仅仅只是一部分有代表性、易操作、经济、常用的简单实验,对于那些需要昂贵仪器、比较耗时的实验大多并不开展;三是实验课的资源(如实验动物、仪器设备等)紧张,经常多人共做一次实验,而开展的实验大都较为简单,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某些复杂实验因为资源紧张只做教学示教,没有锻炼机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及对实验的理解;四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端精密仪器设备也逐步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当中,但是生均实验设备拥有量低,而且该类仪器由专人操作,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五是部分基础医学实验标本和耗材难于购置(如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课程需用的大量尸体,部分稀缺微生物寄生虫大体标本,蟾蜍、狗等特殊实验动物等),导致资源的极度紧张;六是某些实验存在危险性,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免疫学实验所必须使用的一些试剂有剧毒或神经毒性,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必须用到许多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分歧杆菌等),一旦学生操作不慎或失误都会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威胁。

2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针对本校的管理需求,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技术,整合国内外成熟的虚拟实验研究成果,与机能学实验、形态学实验、人体解剖学实验、断层解剖学实验、局部解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病原生物学实验相结合,研究开发和部署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提供数字化网上实验教学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应用。在现有的校园网和省级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基础上,以各个学科的特点建设不同的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天候开放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搭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创建了“理论授课-虚拟实验-实验室教学”融合的医学基础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为医学教育科研服务。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含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人体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子生物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4个虚拟模块。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虚实统一、网络学习与课堂模拟相结合,使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于基础医学实验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实体操作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真正实现绿色、安全、经济的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将为学校大大节约实验动物、实验用尸体标本、显微镜、切片购置和维护成本,解决珍稀标本如胚胎等和尸体标本的来源。同时使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增加观念创新、实验技术创新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和动手的能力。

3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优化实验模式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设计中积极探索各种类型实验的优势互补,将动画模拟、虚拟仿真、录像和实体实验优化组合。对于生理、病理及机能学等实验可使模拟医学实验教学系统和原有的多道生理信号处理系统实验软件配合,使高仿模拟实验、实验指导实现随意切换。每一个教学实验包括实验指导、模拟实验、动手实验3大部分。可完成多达几十个实验项目,介绍生理科学实验的仪器常识、常用仪器设备,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实验操作技术等知识,拥有多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操作视频。高仿实验有真实实验场景,实验仪器、装置、实验对象与真实实验现场情况一致,实验仪器界面和操作与真实的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仿;实验步骤按实际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实验对象的活动应用实景动画;实验数据进行生理指标的定量分析测量,并可导出。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对机能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真实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能节约部分实验动物,并且能解决以往在实体实验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动物的浪费现象。针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课程将虚拟解剖系统与传统的尸体解剖实验相结合,可开设几十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查看彩色塑化切片图像,可根据教学需要锁定显示画面,3D解剖模型与2D切片截面图像完美结合,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感受,可完全满足临床医学、影像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特殊专业对解剖学课程的不同要求。使现代医学解剖教学摆脱了日常教学中对尸体解剖的完全依赖,满足教学需要,并可缓解教学尸体紧缺的难题。运用3D技术并有机合理地组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把枯燥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摆脱以往的抽象枯燥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地掌握更多分子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的知识,能够在虚拟仿真的过程中掌握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克隆核酸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序DNA、RNA提取,逆转录cDNA,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等实验技术相关的实验项目,可减少分子生物和免疫学实验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学生的伤害;减少分子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过程中对耗材、试剂、抗体等昂贵实验材料的需求以减少实验经费,使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掌握基本技术、操作步骤以及特殊仪器设备使用后能顺利完成实体实验,同时,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也可作为对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科研基本功的培训。

3.2流程化的实验管理

注重操作细节,规范实验管理,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完成实验教学的全流程业务功能。通过实验课程管理、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前预习、实验过程指导、实验结果批改、实验成绩分析等,实现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全流程跟踪。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也进行流程管理。基于网络的流程化管理有效促进各种类型实验的统一安排、优化组合,提高实验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规范,为开放共享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奠定良好基础。

3.3智能化的教学服务

为了减轻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前预习阶段,采用智能组卷技术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测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虚拟仿真实验的网上实时智能指导,根据实验过程中的问题,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有效指导。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自动化的辅助批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智能答疑系统答疑,学生可搜索常见问题,与教师实时互动或者向教师发送邮件。实验管理者和教师可以对实验过程的数据进行详实的统计与分析,通过大数据挖掘,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进实验教学。

3.4规范化的资源建设

医学基础教学范文第3篇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团队是有5~7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去研究探讨,以完成该学习任务。在这过程中,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及参与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内容为教师提前确定教学内容和要点,给学生下发学习任务,让学生做好课前阅读和准备;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阶段,主要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个人预习测试、团队预习测试、应用性练习等;第三阶段为总结评价阶段,主要是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进行总结。

2研究方法

釆用类实验性研究。对临床医学专业同一年级不同班级整群抽样,通过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T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LBL教学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由若干个5~7名学生组成的小组构成。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1)根据性别、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等因素分好小组,每个小组5~7人,各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2)由教师确定好教学内容,提供教学大纲,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查找文献、网上搜索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预习过程中,将疑惑之处做好标记,方便在课堂上小组讨论解决。第二阶段:(1)在课堂上由教师出题进行课堂测试,每个人独立完成。(2)按小组的形式坐好,把教师提出供小组讨论的问题拿出来与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说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向组内提出个人不理解或无法解答的问题,看看小组内其他成员有何种见解并虚心请教,同时自己也要思考其对错。在小组讨论时,难免会有一些“跑题”的现象,就是组员们的注意力没有完全集中在讨论问题完成任务上,所以这时候小组长就要负责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和讨论的重心转移回来。在组内讨论时记录好讨论的结果,讨论好之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若内容有些错漏则可由组内成员进行补充)。(3)由教师对各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纠正,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正确答案,解决同学们心中之惑。(4)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由组内讨论解决并自己总结。第三阶段:(1)小组内对各成员的贡献度互相评分,还有个人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评分(评分要求真实、合理)。(2)教师对本次课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通过课堂表现、课堂测试的结果和组内评价得分做出综合评价。

4实施效果

通过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学生成绩的比较、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比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等,发现使用TBL教学法的一方比较占有优势。通过课程反馈评价结果和教师访谈结果来看,同学们多数支持采用TBL教学法来授课,有部分同学认为采取该教学法花费精力大,投入时间多,仅适宜作为基础化学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的补充。

5TBL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基础化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同学们大多都是各有各的学习方法,不在意别人怎么样,自己学得好就行。这样的心理容易导致同学们的成绩及各方面的能力出现两极分化,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不高。在TBL教学法中,要求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最终意见达成一致。这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对知识点充分掌握,不仅要完成好个人任务,还要帮助队员完成任务。通过队员们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借鉴,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通过队员的辅导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其他队员也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这样下去,学习成绩可以得到提高,教学质量自然提高。(2)增强了师生互动,能够活跃气氛,增加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同学们与老师交流的次数较少,只有在遇到不懂的地方,才去请教老师。有些同学甚至从来没有与老师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课堂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有些同学甚至自己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根本不理会老师,整个课堂非常沉闷。而TBL教学法能够改变这个局面,把每一位同学都予以课堂主人这一地位,使得同学们不得不参与课堂,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与老师沟通,与同学交流。这样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师生关系也得以向好的方面发展,学生自身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便渐渐得以提升。(3)改变了传统教育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陷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和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完全依赖老师,不会自己主动地对知识点进行分析,而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理解。被动学习就像是赶鸭子上架,结果只能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而TBL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中心,没有教师一层层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只有通过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思考,才能获取知识、完成任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动的地位,愿意主动学习,不仅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TBL的不足

医学基础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双语教学;专业知识;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R33;G6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108-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越来越需要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门外语结合起来运用的新型人才,双语教学便应运而生。它是为了适应时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在全国推广并展开[1]。那么何谓双语教学,如何有效实施及其意义何在?本文以基础医学课程为例从上述几方面展开讨论。

1 什么是双语教学

根据目前国内界定,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获取同步,即教师用外语(主要是英语)编写外语类以外的其他学科课程的讲义,进行板书,同时用汉语和外语进行讲解并组织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2]。笔者的体会是双语教学就是教师以各种方式(包括课堂讲授、文稿演示、课后讨论等)运用一定量的非母语(一般是英语)进行教学,达到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与之相关的外语的效果。

2 基础医学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目标,基础医学专业以顺应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适应现代化生物医学科学技术和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所需为前提,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科研型人才,能够进行基础医学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能够通过阅读国内外科技文献获取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和动向,为今后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基础医学专业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教师如何开展双语教学

结合近几年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估和学生们反馈的情况,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确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且效果显著。例如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改革了教学模式,对基础医学五年制的学生开展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专业英语,实践证明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1]。但是,有些研究认为,理想双语教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性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大大限制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3],要使双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卓有成效地开展并非易事。进行双语教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用一门外语熟练清晰地表述出来;另一方面双语教学也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量的英文专业词汇。所以这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下面笔者着重从“教”的角度谈谈如何开展基础医学双语教学。

3.1 提高师资力量

本学院每年都会选派一些教师到国外访问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观摩国外医学教学课堂,也培养了教师用英语思维来传达医学信息的能力。此外,一年一度的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优质课评比大赛也积极促进了教师优化双语教学课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3.2 因“科”施教

不同科目的讲授需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讲授形态学科目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时,提倡用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讲授方式,因为形态学的科目较易理解,教师在必要时用中文加以总结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在讲授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等偏重理性思维的科目时,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讲授方式最优,例如可以用英文幻灯片、中文讲授,总之,合理选择讲授方式才能兼顾专业知识和相关英文词汇,避免顾此失彼。

3.3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讲究中英文字的比例,切忌全版的英文或全版的中文,应多选用一些中英文双语注释的图示,它们能够在强化中文信息的同时给予英文提示,反复地刺激学生对中英文的理解记忆。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小组给予一定时间的自由讨论,然后请一个同学上来用简单的英文代表小组总结发言,这种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师生互动性,也使讲的同学和听的同学都得到一次基础知识和专业英文词汇的强化。再如在课堂上放一些自带英文讲述的教学视频也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3.4 完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

设置适当的双语考试题目,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激励机制,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潜能发展,可以促进医学专业的学生双语学习的热情[4]。比如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英文试题或者中英文结合试题的方式;同样答题也可以要求用全英文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

4 学生怎样应对双语教学

前面在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这一问题时从教师的角度谈了一下,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从学生的角度谈谈怎样学习基础医学双语课程。

初次接触双语课程的医学生很容易走入一味专注于专业英语学习的误区,这是必须要避免的。有人认为医学英语语言的学习不能以牺牲医学专业学习质量为代价,双语教学中第二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不能本末倒置[5]。那么怎样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呢?

4.1 做好预习工作

这一步最好使用中文教材。预习要达到两个目的:其一,理解教材上讲解的基础知识,找出重难点做上标记,这样课堂上我们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且有的放矢;其二,在对下节课老师讲授的内容建立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后,重点关注中文教材上标注有英文注释的专业词汇,尽量记忆,因为中文教材中的英文注释一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词汇,老师上课时也是会经常提到的,预先对这些单词有个印象,上课时就会轻松许多。

4.2 重视听课质量

专心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把握重难点是老生常谈了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学生往往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相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用英文发言的学生,他们无论是专业基础知识还是医学英语词汇方面都掌握得比较好。听说结合可以不断地刺激强化你的专业知识和英文词汇。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高听课效率。

4.3 课后及时巩固

听完课后的当天或者最迟不超过两天应该对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进行回顾。我们可以以老师的课件为主线进行复习、整理和小结。用英文写病案讨论、实验报告等可逐渐培养我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若有余力,阅读与该章节相关的英文文献或英文原版教材也可以起到巩固和补充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训练阅读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总之,应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多渠道多方式地增加听觉、视觉的接触量来反复强化医学专业知识及英文词汇,长期坚持下来收效甚大。

4.4 注意学习方法

在基础医学的双语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理解性记忆可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同学反映医学专业词汇生僻难记。的确,医学英语中相当一部分单词是由拉丁文衍化而来或直接采用拉丁文,生词量大且不太常见,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其实掌握医学英语的构词规律特别是词根词缀的使用就可以化难为易轻松应对。笔者从解剖学词汇中试举几例:表方位的前缀有antero-,postero-,supero-,infero-等,因此遇到带有方位的名词的英文表达时再相应地加上方位词就可以了;又如词根optic表示“视”,记住它就可以记住有关“视”这个家族的词汇,像optic chiasma, supraoptic nucleus, medial preoptic nucleus等;此外记住简写也能帮助我们回忆起英文单词,如SCM就表示sternocleidomastoid,仔细看这个看似很长的单词实际上是由sterno-(胸), cleido-(锁骨), mastoid(乳突)三个词根构成,记住这三个词根很容易就记住这个词了。

5 总结及展望

学习了三年的基础医学双语课程,笔者自身最为真切的感受就是前期的大量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对于笔者后期双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阅读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平时读一些生物医学方面的英文期刊,至少在语言这一关上是不成问题的。这些都得益于基础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在基础医学专业的实行是顺应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是实现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积极推广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学将是大势所趋。

当然,目前双语教学工作尚未完全成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特别是对基础医学五年制学生开展双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笔者相信提高师资力量,重视课堂教学,增进师生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基础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丁艳,周雪,章为,等.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4):476-477.

[2]俞阿勇,颜笑健.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健康研究,2009,29(2):169-171.

[3]刘学红,张泳,张金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15-117.

[4]赵兴利,刘春明.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119-121.

医学基础教学范文第5篇

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的科学,医学知识本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医学各科课程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不过长期以来为了教与学的需要而将其分为若干学科,各学科教学基于其目标的同质性、内容的交叉性及方法的相似性等,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但是在现实医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方面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横向联系,存在着许多交叉点;另一方面许多学科任课教师往往只注意如何讲好本门学科的知识,很少注意研究与这些相关的其它学科是怎样讲授这些知识的,怎样把本学科知识与相关的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的,结果只能站在本学科角度,比较孤立地去强调一个个问题,不时出现学科之间交叉点互相脱节、简单重复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不能有效地优化学生和知识结构,医学教学的协同效应随之下降,直接影响到本学科乃至到整个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2]。因而,人们不断地审视教育的本质,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为我国培养符合时代与社会要求的医学人才,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PBL)正在为国内一些高等医学院校探索并实践着。

2PBL教学的实施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部分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表了不少介绍性和实践探索性的研究成果,但尚属起步,远未成型完善[3]。因为在医学课程里全面实施PBL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阻碍:(1)缺少跨学科教学团队。我们尚不具备跨学科突破性教材,也没有跨学科、跨基础与临床的教师培训,一个教师对于所有基础医学的课程都能自如讲解,从容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恐怕不太可能,因此,建立包含各学科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团队是实施PBL教学较实用的做法。(2)课程内容和学时限制。多数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较多,学时不够,比如,人体解剖学,结构名称繁多,识记枯燥无味,但限于学时不能全面实施PBL教学模式。鉴于这种情况,要实施实施PBL教学模式,必须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学生对PBL教学的需求

为了顺利的实施PBL教学,我们对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困惑、渴望及要求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以下四点:(1)对医学基础课的授课目的不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不到方向和动力,觉得基础课与作为一个临床医生相距甚远,联系不上;(2)形态学授课方式过死,照本宣科的多,上课效果差(想睡觉),课后复习难(无兴趣);(3)听到许多高年级(已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放映和体会感触很深,到了临床实习阶段,基础知识的记忆已所剩无几;(4)对教学提出种种可观设想,使教师感到震惊的是,学生所提出的设想恰是PBL课程模式的有机内涵所在。学生在自觉(少数)、不自觉(多数)呼唤着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PBL的应用[4]。因此,我们认为尝试基础医学PBL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树立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灵魂),实现自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会学习,从而跟上科技一日百年的速率,跟上世界教改大潮。

4PBL教学的实施流程及关键问题

在PBL教学实践中我们选用分组学习的方法,首先知道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并鼓励学习小组中吸收不同年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参加,每组设负责人、主持人、记录人。然后由教师给出病例,学生根据病例提出问题交各小组负责人汇总。负责人负责将问题分配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查找资料。然后由主持人负责召开讨论会,汇总问题答案。同时小组内进行自由讨论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根据讨论情况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习,或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像学生推荐书目、参考资料或查找资料的方法,并暂缓评价。负责人再次将问题分配给小组成员,重复以后步骤,直至问题解决。最后,召开集体讨论会,会上精选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报告相关的知识点,教师集体参与学生讨论并做出评价,使教学成果惠及更多的学生。在PBL教学中有三个要素,问题、学生及教师。其中,问题是学习的焦点。PBL教学法是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学习相关的知识。这里问题既是学习的焦点,也是相关学科的集合体。这种教学模式将复杂的螺旋式网络样结构的医学知识以“问题”连接起来,将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中的问题既包括学生不能理解的名词、学生认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或补充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PBL教学法中解决问题的主体。PBL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都是由学生来解决,解决的方式包括查阅文献、阅读图书资料、小组讨论、听报告讲座等形式,其中小组讨论是重要的方式,要求每个小组每次讨论有负责人、主持人、记录人。主持人负责主持讨论;记录人记录讨论时间、地点、讨论内容、有代表性的观点以及遗留问题;负责人负责将问题分配下去由小组成员分别查找资料并最后汇总答案。讨论中当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但不是寻求答案。教师是有目的的提问者,注意不是问题的解答者[5]。为了引导同学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解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应担负起下列责任:(1)向学生提出讨论中被忽略的问题;(2)向学生提出问题相关和相鉴别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总结;(3)对学生的学习程序做出指导并把握讨论进度;(4)向学生推荐参考书或向学生介绍查阅资料的方法;(5)对学生的讨论和学生得出的答案暂缓做出评价,留给学生认知、讨论和自我评价的空间。

5PBL教学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