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灵魂的事

灵魂的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灵魂的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灵魂的事范文第1篇

1、 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临死前不愿让别人踩坏他的圆;

2、 哲学家第欧根尼认为自己在阳光下的沉思比亚历山大的战功重要得多;

3、 作家王尔德认为自己的才华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分论点:普通人保持纯正追求的也令人敬佩下的:

1、 少女在混乱的车厢里专心读书;

灵魂的事范文第2篇

有位领导在谈起学习的重要性时,引用了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一位听众课后提出质疑,说应该把其改为“智慧就是力量”。

而且还进一步谈了自己的认识,认为知识关乎事物,是对于自然科学以及各种事物的积累和理解,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性的一种特殊能力,是知识的灵魂。

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长时期以来,多数人都认为读书、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知识,奉“知识就是力量”为真理。我也是这么认为。但引起我注意的是,有的人学位挺高,知识也很丰富,而生存和竞争的能力却并不见高强。经分析,原因就是学而未思,使知识只停留在积累和理解的层面。

我每每有机会跟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坐到一起,都会不由自主地讨论起一个问题,就是教知识还是教能力的问题。他们都认为目前在学生教育中“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也喊过一阵子“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商业化的冲击,学校和老师仍旧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分数”上。过去讲:“分!分!是学生的命根”,现在还要讲:“分!分!是老师的奖金”。所以,培养的学生还是知识有余而能力不足。

说到“能力”,我想起一位老师给学生的答案,他说:所谓能力,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这话倒是挺深刻的。在我的印象中,老师都是教着学生要记住那些东西,还没听说有哪个老师教着他的学生要忘掉那些东西。

但你可知道,“学会忘记”要比“学会记忆”难上几倍。就好比“索取”与“放弃”,前者只是本能,后者就是一种成熟和智慧。这也是导致现实中“有知识的人多,有智慧的人少”的重要原因。

这么说,你可能会以为求得智慧是很难的,其实不然,智慧不是走“蜀道”,智慧也不是去猜想。遇事依据学过的知识或熟悉的常识思索后作出的判断,就是智慧。

我听过一个关于买智慧的故事,感觉很受启发。说从前,有个人很有钱有势,但惟一不足的是他遗憾和悔恨自己没有过人的智慧。他兴师动众地到大街上去向人们吆喝买智慧。

有位好心的哲人就详细地告诉他:你倘若遇到困难实在无法解决的时候,就暂且不要急着解决,低下头,先朝前走七步,然后再向后走七步,这样往返进退三次,你就会茅塞顿开,智慧马上就生发出来,帮助你解决当前你应该解决的问题。

买智慧的人很怀疑:难道一个人拥有智慧就这么简单吗?于是他带着一系列的不可思议向家中走去。

当他回到家中时,天色已经很晚了。推门进屋,昏暗中却发现有个人和他的妻子睡在一起。一股愤怒的激情顿时涌上他的心头,立刻拔出刀来要向那个人砍过去,就在一刹那时,他想起那位哲人说的话,他将手中的刀收了回来。心想,看看今天那位哲人说的管不管用。于是他就照着哲人说的去做了,然后点亮灯,这时他才发现,那个与妻子睡在一起的人居然是他母亲。

现实中类似的事情我们倒不一定遇到,但它所揭示的道理却有益于我们去处理遇到的任何事情。那就是凡事都要冷静加思索,不然,纵然你有多少知识都免不了犯错,有时甚至会犯下终身无法弥补的大错。

灵魂的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 师爱 机制

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更崇高的职业,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可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教师仍然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而教师不都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鼠标轻击百度,不难发现一些有关师德滑坡的案例不少。这些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等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标志着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的高低也不仅局限于教育系统内部师德师风的好坏,而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折射。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很多方面。

一、教师的爱岗敬业

加里宁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些著名的文献著作又将教师比喻成蜡烛、钥匙、天梯……当然每一个比喻对象都有某一方面的形象性,但是作为被大家传颂夸赞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岗敬业。

情感上,爱教爱校爱生。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认可、接受并且喜欢,将教育事业看做自己毕生要为之付出的事业,将自己的思想境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优劣联系在一起。对自己工作的场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兄妹,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基本的动力。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报酬的高低或条件的优劣而随意波动。教师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自豪;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以谦恭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理念上,教书育人。教师的爱岗敬业表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展的综合素质,又要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就不应只局限于学习成绩,除了千方百计地提高成绩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会学习,还要教会他们做事和做人。教师的爱岗敬业还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是一个教师最应该关注的。

态度上,认真负责。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曾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而非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的效果检测是一笔良心账,容不得半点虚假。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任何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永远都在学生的视野中,教师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失。

二、教师的师爱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所以师爱是教师的魂中之魂。教师爱学生就是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向有勇气、有智慧、有担当的成熟人迈进。苏霍姆林斯说:“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所以了解学生也是爱学生的一种体现。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的爱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情感是师爱的前提,理性是师爱的方向,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是师爱实现教育功能的保证。教师从早到晚与学生一起活动,上课时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下课后又要关注他们的课余生活。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多一点点的关注而喜悦,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每一点点的进步而欣慰。这些简单的、纯真的情感就是教师爱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师只有“爱的奉献”是远远不够的,师爱还要求教师尊敬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

、引导学生。师爱是双向交流,要求教师情理相容,严慈相济。奉献之心,不忘使命。爱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和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爱,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为他们的未来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

三、教师的公正

从整个社会来说,教育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公正,而教育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很多:教师自身的投入和教师收入之间的关系;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教师的公正决定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每个学生都对教师的公正有相当高的期望值,教师公正与否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教师的公正可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偏颇导致某些教师的角色模糊;经济繁荣与教师主体性的矛盾导致某些教师人生理想淡漠。广大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好公正这面大旗。教师的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公正也可为实现社会公正作出贡献。

教育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进而实现人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这些职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就是教师,而对教师的职业素养的较高要求又由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决定。较之于其他社会职业,教师的劳动具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源于教育劳动的内在特性,而这种内在特性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灌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全社会乃至民族发展的重要方面。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第一,建立师德教育的学习培训制度,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将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第二,要将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让教师随时参与到师德的讲座学习中。第三,要求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知道哪些行为教师可为,哪些行为教师不可为,主动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坚持自主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广大教师掌握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理解遵守职业道德的目的和意义,教育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可以说,师德修养的提高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和社会监督作用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学期考评或年度考评是对教师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综合考评,是激励并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是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和民主公开,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必要建立师德的考评监督机制。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积极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这样,既可确保学校师德考评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又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等多方面的监督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靠教育又靠激励和约束。教育是基础,激励约束是手段。我们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教师及其优秀事迹大力表彰,以先进人物事迹的道德感召和情操感染唤起更多的人对美好道德的向往,并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而高尚的内心体验。在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同时,又强化政策导向,严肃法纪,严格为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与教师的奖惩、培训、聘任、辞退及教师职务晋升、工资晋升挂钩,加强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的处理。在道德压力和纪律约束下,教

师在内心深处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会产生敬畏心理,知道违背职业道德带来的后果,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

最后,进行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关键在于建立内化自律机制。内化是教师将社会约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将外在的约束和要求转化为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自律是无论是否有外在的约束和监督,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自愿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要树立法律的意识,使新型的法律理念融入思想意识之中。另外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是道德的要求而且是法律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教师只有在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己,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践职业道德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度德而师之”,从而将书本内容融入生活,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唯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张国权.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灵魂的事范文第4篇

一座城市最能表现文化的是建筑,最能展现市井风俗的是老街。老街是城市文明延续的载体,人文市井的再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北京前门大街,上海新天地,天津津门,成都宽窄巷子是当今中国城市老街修旧如旧的代表,在“老”字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赚足人气,获足美誉,着实成为城市建设的标杆。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有着属于本地文化的细胞,在保护和传承上都有独特的想法。从上述四城打造的老街中,可以清晰地瞥见地域文化对城市文明发挥的决定作用。

古老与现代的对接

北京的街道,风格多样,有着难以想象的包容力。长安街是北京人心目中的现代北京,宽阔大气,数不清的高楼大厦,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商业味浓重的王府井是外地游客眼中的北京,既有北京的传统韵味,又融合了西式的生活方式。而历史悠久的前门大街,历经繁华却不事张扬,是老北京永远的记忆,也是世人心中永远的北京印象。

前门大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坛路,与天桥南大街相连。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前门大街阅历无数,见证了时事兴衰和古城周而复始的繁华。

早在元朝,前门大街就有了雏形。至明朝中叶,商业的发展使前门大街真正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到了清代,大街两侧陆续形成了许多专业集市,如鲜鱼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猪市、粮食市、珠宝市、瓜子市等。附近胡同内随之出现许多工匠作坊、货栈、车马店、旅店、会馆以及庆乐、三庆、华乐等戏园。

如今的前门大街,一场规模浩大的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名曰“前门复兴”。现在的前门大街,淡化了交通功能,成为一条保持现状宽度的步行街。老北京人记忆深处的有轨电车将重新出现在这里,同时,大街北端还将建正阳桥、五牌楼,与正阳门箭楼形成一组标志性建筑群。耳熟能详的老字号重新汇聚在这条北京城的灵魂道路上,向世人展示中华老字号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前门大街历久弥新的历史风貌。

与前门大街的复兴相比,成都的宽窄巷子则是原汁原味的川西浮世绘。

成都是一座市井而慵懒的城市,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人,智慧而吃苦耐劳,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怀揣着浓浓的乡情,即使走到天涯海角,还是深深眷恋着自己的家乡。宽巷子和窄巷子,无疑是这份牵挂中最特别、最浓郁的风景。

老墙、门洞、栓马柱、古树、青石板路,从这些保存下来的街道格局中,可以感受到成都原住民的生存状态,成都人特有的休闲散漫生活。进入改造后的四合院内喝茶,俨然是一种享受,一株树,一盆花,一座假山,一片屏风,一只石缸、一汪池水,四四方方的天井处处散发浓浓的成都老院子的雅趣。

院落修旧如旧,酒吧、茶坊、私房菜馆、会所、客栈、特色小店、花车遍及小巷。子非、花间、宽度、宽坐、白夜、香积厨、天趣、三块砖等店招无不透出宽窄巷子的文化底蕴。

充满老成都习俗的宽窄巷子已成为旅游者自由出入的汇聚地。络绎不绝的中外背包客,翻译,摄影爱好者,画家,穿梭于小巷,喝酒聊天。

宽窄巷子对于成都人来讲除了怀旧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有着“第一会客厅”雅号。这是由三条老街组成的片区,每条街道都有不同的生活基调,闲生活、慢生活、新生活,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所需。

上海新天地的石库门中透出的是一种十足的海派文化。新天地是最早打造的城市老街,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为基础,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结合起来,成为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

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由于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这种建筑故称“石库门”。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十九世纪末期,上海洋场风情的现代生活,把传统庭院式大家庭的生活模式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

石库门从此成为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把石库门“整旧如旧”的新天地已成为上海最时尚的渊薮,也成为新天地区别于其他城市老街的标志。

城市文明的传承

老字号是老街的灵魂,是历史积淀的精髓,是城市的记忆符号。手工作坊的独门绝技已成为老街的金字招牌,是老街衔接传统文化和城市文明的基因。

前门大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大街上一个个如雷贯耳的老字号商铺了。乾隆爷吃烧麦的都一处,咸丰朝的便宜坊烤鸭,同治年间的全聚德烤鸭,光绪时期的致美斋馄饨、九龙斋酸梅汤、六必居酱菜、正明斋糕点,以及民国时期搬迁至此的月盛斋烧羊肉……前门大街留下了无数人的美味记忆。

百年老店都一处烧麦馆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相传名号是由乾隆皇帝起的。专卖烧羊肉的月盛斋于1775年开业,老北京人代代唱着描写月盛斋美味羊肉的歌谣长大。

六必居创办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店堂横匾“六必居”三个大字据说是明朝大奸臣、书法家严嵩书写,关于这个名字典故的解释有许多。有的说六必居是六个人合伙开的买卖,托人求严嵩写牌匾,严嵩认为六人“六心”不好,所以在“心”字上加上了一撇成了“六必”。

还有一种解释是,最初六必居是个酒锅坊。“六必”被解释为酿酒的六件事:“忝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另外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茶之外,店铺卖其中六样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

天津的“津门故里”更是老字号的天下,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果仁张等都是响当当的老字号,在文化街处处可见这些充满传统特色的老字号的店招和产品。老街民俗记忆横贯老街始终,曲折跌宕、充满古巷幽深的意境是老街的主调。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古文化街,南口的牌楼上高悬“津门故里”大匾,标志着这一带是800多年前的居民聚落点。

漫步这条古街道,总要情不自禁地寻觅历史的踪迹,体会一下古味、中国味、天津味和文化味,而且非寻不能出情趣,“故里寻踪”一名由此而来。

灵魂的事范文第5篇

文化景观资源是国家的永久财富

意大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资源大国,拥有全世界大约60%的历史、考古及艺术资源。继承和吸收了希腊文化元素的罗马文明不仅给意大利、也给欧洲和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以水泥作为建筑材料是意大利的贡献。罗马军队开到哪里,以水泥建造的穹窿式建筑就被传播到哪里。罗马式建筑喜用大理石盖面,以华丽的科斯林圆柱支撑,将圆形建筑用连拱廊叠成。精于雕刻的罗马风格的建筑曾经风靡全世界。至今在欧洲、北非、美洲等许多地方,都有罗马文明留下的圆形露天剧场、拱形凯旋门、柱拱廊街道、宫殿式神庙等建筑。罗马文明对欧洲、美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且一直持续至今。

意大利就像一个“大露天博物馆”。全国约有3200多座博物馆。6000多座图书馆,10万座大大小小的教堂和5万座历史建筑物,其中37处文化古迹、考古遗址、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3000多座博物馆内,收藏着510多万件考古文物,200多万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体现神与英雄的故事,充满传奇浪漫色彩,将历史注入神话之中。一方面把神界还原到人间,神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一方面把人间升华到神界,使人强烈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意大利把文化景观资源视为国家永久的财富,不仅颁布法律严加保护,而且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物保护学科的国家,闻名于世的威尼斯建筑学院专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相关人才。意大利还将文化景观资源作为国家一项重要产业进行开发和管理,尽可能使它们成为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点。文化遗产景观旅游业在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柱产业作用。

保护历史文化景观的行政规定

相传罗马城的创立者是特洛伊王子罗慕洛,罗马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罗马城坐落在台伯河南岸,它是一个建筑在7座山丘之上的城中之城。罗马是一层一层建筑起来的,地下有不同的建筑层级遗址。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战后建设中,意大利急于发展经济,建筑业开发征用了大量土地,曾经在罗马郊区大量拆毁文物和古迹。安东尼奥提出把经济建设与保护景观古迹结合起来的理念,并以他为核心成立了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全国性组织“我们的意大利协会”,安东尼奥的理念后来被称为“城市建设的灵魂”。

1960年意大利成立了历史中心协会,出台了《古比奥》。它的中心内容是呼吁政府制定限制性措施,不要再批准那些盖在历史遗迹上的现代工程和建筑方案。要求每个城市都必须制定一个详尽的规划,在建筑施工之前要先进行地下文物探测。还要求国家对文物实施“保护性干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历史文物景观。

率先提出了旧市区的整体保护问题,要求把景观文物和周边区域视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所谓整体保护,就是不仅仅保护建筑物本身,还要保存它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因为城市不全是由房子组成的,还有不同的社会阶层,城市是人与建筑的结合。保护景观建筑也要保护居住在里面的人,例如历史悠久的家庭式手工作坊。最为成功的例子是威尼斯,根据《古比奥》,威尼斯对全城进行整体保护,将城市设施、城市功能、景观效应、旅游观光相互兼容。但是这个理念在实际改建中也不是都能落实到位,有许多老城区的家庭式作坊也被迫从市中心的历史遗迹中迁出了。

1985年,总理府指示修建发电站、水坝、炼油厂、炼钢厂、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公共项目必须进行环境(人与动植物、地下水源)的评估,目的在于分析建设项目对文化景观财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正面与负面影响,短期、中期与长期影响)。1986年意大利政府成立环境部,将文化景观保护与自然环境保护结合管理。

制定景观规划和保护的相关法律

对欧洲文化景观进行统一规划保护的理念诞生于欧盟委员会。欧盟是一个在全欧范围内积极推行文化经济功能的跨国行为者。2000年10月20日,欧盟委员会决议指出,文化景观是个人和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可以保护的集体财富,因为景观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所以保护景观对个人同样有益。景观其实是一个集合产权,必须由国家公共事业保护、管理和设计。欧盟的文化政策不干涉成员国自己的政策,只是以辅助原则促进世界对欧洲文化的了解和传播,在各方面支持和补充成员国的活动。

景观规划包含对文化景观的保护、修复、开发利用的途径等很多内容。因年代、所处地区、文物保护状况等不同,所以在规划中要对文化景观进行细致分类。

在欧盟委员会决议之前,意大利已有两部文化景观保护法律:1939年6月出台的第1089号法律和1985年8月18日出台的第431号法律。但二者对文化景观的定义存在矛盾。1089号法律只重视保护历史和文化的单一价值,仅仅关注景观本身的环境保护。431号法律将文化景观的范围扩展为对整个地区都要加以保护和探究,但将景观保护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区分。这部法律成为各地区景观保护的依据和标准。欧盟委员会决议之后的2004年,第42号法律《佛罗伦萨决议》出台,这部法律将前两部法律精神相结合,提出既要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景观财富,也要保护地区的自然环境。

依据欧盟的决议精神,2006年又出台了第152号法律。法律规定任何建筑项目必须经由环境评估,环境评估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关注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由美国引入欧盟。法律还了应遵守的评估步骤和准则:如在实施项目前必须通知文化部、环境部及所在大区,环境部长先听取文化部和大区领导的意见,再作技术性决定。在法律程序上还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经济规划部际委员会,提交项目建议需附上所有文件和新的信息:对项目进行详尽描述:对选址和规模进行介绍;说明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用多少材料,将造成怎样的污染等。专门委员会于90天内提出是否同意动工的建议,结论只有两种:项目与地区景观文化兼容或不兼容。如果委员会否定项目,将提交所有部长参加的内阁审理决定。对兼容的项目委员会提出改进措施,由内阁与有关部门协调后,再作评估。评估结论也只有两种:可以实施和改进后实施。评估批准后就可以实施项目建设。

152号法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首先欧盟规范了意大利与欧盟成员国在文化景观保护方面采取的程序;其次缩小了意大利与欧盟成员国在文化景观保护基础设施审批方面的差距,再次强化了国家职能部门和全民的环保法律意识。

法律执行与落实情况

意大利政府认为,历史文化遗产关系到民族特质,是构成国家魅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而把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定为长期国策,并作为培育和管理现代文化市场的指导性纲领。

1975年成立的文化遗产部是意大利政府专门负责文化事务行政管理的部门。主要职能包括:保护和不断发展传统历史文化,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质:对外树立意大利形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防止沦为“文化霸权”主义的殖民地:以传统文化优势促进现代经济的全面发展。文化遗产部下设20余个文物管理局,负责管理全国各地的文物古迹及名胜景观。文化保护法律一部分由中央出台,制定总体方针和政策;一部分由各大区出台,制定本地区具体细则。景观的财产价值由中央和大区共同负责,景观财产价值不仅代表区域景观的自然价值,也代表法律定义价值。通过对景观区域的规划,在管理中具体落实细则。

意大利的多数文化遗产属于国家,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家负责保护和管理,所需大量资金主要由政府负担。目前在意大利的历史文物景观中,只有罗马斗兽场、那不勒斯的庞贝古城和佛罗伦萨的乌菲齐博物馆是盈利的,其他景观都要靠国家财政拨款保证运营。文物修复工作是文化遗产部的一项主要工作,政府每年都要从财政收入中拨出数亿欧元专款用于文物修复。文物修复经费的来源还有: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将彩票业中的部分收入作为文物保护资金:国家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一些文物保护项目进行赞助。

相关期刊更多

人民教育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阅读与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出版社

红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