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书改变命运

读书改变命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书改变命运范文第1篇

相关讨论是因许多农村子弟放弃高考引起的。近日,《人民日报》刊文称:读书改变命运,正遭受现实的挑战,许多农村子弟放弃高考,而其他的向上通道也越来越窄。报道发出感慨: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了吗?如果没理解错的话,这反映了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究竟出自何人?网上有资料称,这是李嘉诚先生说的。不管这句话最早是什么意思,如今很明显的是,这里的“读书”被当成了“上学”。所谓读书改变命运,就等于“上学”改变命运,也就是“学历”改变命运。在现实中,许多人就是这么认为:上学是为了高考,高考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是为了拿张文凭找个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如今,考上大学也不等于能够找到工作,既然“读书”改变不了命运,不如放弃高考,早点出来闯荡社会。

从这个角度理解,读书确实未必可以改变命运。问题是,“读书”难道就等于上学,或者说就等于上大学吗?如果“读书”在这里的意思是“获取知识”,那么这句话对不对?这样的话,“读书改变命运”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上学固然也可获取知识,可获取知识的办法却不止于上学一途。然而我们看到,“读书”首先被简化成了“上学”,然后“上学”又被庸俗化理解成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所以一旦愿望落空,人们难免对这句话产生动摇。

不仅读书(上学)未必能够改变命运,知识也一样如此。这是因为,知识更多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至于一个人的思想发生改变后,命运是否会随之发生变化,答案却是变化多端。有的人因为知识和思想的提高,因此有了更高的追求,进而有了动力去改变人生;但也有的人,空有一身本领却潦倒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此而言,知识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而这只能说是改变命运的一个前提――当然,这个前提很重要。

古人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一种必然。如果“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李嘉诚说的,他本人就是一个形象的例子。李嘉诚没上过什么学,后来却成了成功人士。这本身就说明,“读书(上学)改变命运”的论调是靠不住的。类似例子还有许多。这也表明,上学未必能够改变命运,拥有知识(包括上学获取知识)却真的可以让人获得改变命运的钥匙。

读书改变命运范文第2篇

初一(11)班刘欣奕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中,我们往往能够找到许多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从而更好的拥抱成功,建设自己更美好的未来。阅读一位位英雄的事迹的同时,我也不禁开始有了一些感悟——在人的一生中,往往有很多因素可以促使他的成功,而我认为,在所有可能的优点之前,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才是开启成功真正的金钥匙。

钢铁般的意志,千锤百炼。

提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往往是意志顽强,身残志坚,志向远大等词语。保尔总是将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自己的信念,他和同志们一起驰骋沙场,为国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修建临时铁路中保尔的小队拼命走在最前,以疯狂的速度进行着工作。保尔从未放弃过,即使是最艰难的时刻,他也坚信着胜利,以他特有的执拗,赢回一次又一次胜利。他同敌人们进行了一场场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敌人有侵略者,但对保尔来说,最大的敌人,还是病魔。长时间的奔波在前线彻底击垮了他,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十分苦恼,难以自拔。他开始有自杀的念头,但他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还是战胜了消极悲观,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命运的打击,拿起笔开始了争取归队的斗争。当然,他成功了——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大声的喊出:保尔是个英雄!

音乐般的意志,永不停息。

读完《名人传》,对音乐大师贝多芬又更有了一份敬意。贝多芬的童年非常不幸,他那好赌好酒的父亲想利用他发财,贝多芬每晚都被逼迫着练琴,只要出错就是一顿暴打,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抱怨命运的不公,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他继续坚持练琴,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而命运却没有就此放过他,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音乐是一种迷人的声音,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贝多芬从此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与人交谈,就把自己的意愿写在纸上;不能谱曲,就用牙齿抵住一根固定在钢琴上的木棒来感受早已烂熟于心的琴声的震动,从此完成了轰动世界的诸多交响曲。不得不说,此刻我认为贝多芬已不仅是一位音乐大师,更是生命的大师!

勇士般的意志,不屈不挠。

读书改变命运范文第3篇

当下一些人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总会发出读书无用的论调。还有人将高中生毕业后选择不读大学也和读书无用论挂起钩来,一时之间,似乎读书真的无用了。果真如此吗?

对于读书,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很好,读书为学有三大功用:娱乐,装饰,增长才干。这就是说,读书无论是自我提升还是为了让谈吐高雅,抑或增加才能,都大有作用。这个道理早就成为常识,许多人都明白。但中国人读书的目的一直都过于实际,“黄金屋”“颜如玉”从而大行其道。

实用主义没什么大错,也并无不可,而读了书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就感觉没什么用了。这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将读书定位成投资和回报的关系。严格说来,读书是有着投资和回报关系的,只是有些回报慢些,有些回报快些,这和所学专业有关,也和一些人对机缘的把握有关。那些适应市场程度高的专业就业率就高,反之则低。

理性地看,受教育程度会决定找工作的难易,待遇和发展空间也非常不同。何况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并没剩下多少。只是大学生不像十多年前一样,毕业就能被安排成“公家人”,这就让一些人觉得读书改变命运的程度大大地减弱了,没有过去那种一步登天的感觉了。

其实,这才是回归到读书的常态上来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多数人都可以接受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读书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多。十多年前只要“考上学”就相当于命运改变的那种现象不再,而那种现象,一是体制的原因,二是人才太少,竞争远没有今天激烈。人才多了,竞争自然激烈。而一些竞争中的失败者自然就不会风光,必然产生失落情绪,这种失落情绪和一些人头脑里残存的读书端“铁饭碗”的想法产生脱节,读书无用论就产生了。

读书改变命运范文第4篇

2、态度决定一切。

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文明守纪,团结奋进。

5、当凌绝顶于风啸,誓留无悔于明天。

6、态度改变学习学习改变命运。

7、做一个有细节的人。

8、未来扎根现在,现在孕育未来。

9、信心,决心,专心,恒心。

10、锁定目标迎接期中。

11、知识塑造人格,行动开拓人生。

12、态度决定一切,努力才能成功。

13、锁定目标,奋斗不息。

14、勿以善小而不位,勿以恶小而为之。

15、乐学善思。

16、态度决定一切,努力就能成功。

17、态度决定一切,把握今天。

18、做一个有素养的人。

19、态度决定一切,坚持就是胜利。

20、我要学,我能学。

21、勤能补拙,静能生慧。

22、诚实勤奋拼搏进取,日行一善。

23、热爱你的老师。

24、读书改变命运,静由心。

25、学做真人,学求真知。

26、成功=方法+勤奋+坚持。

27、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勤思。

28、胸藏万卷,造就天骄。

29、静能生智。

30、与文明同行,从诚信做起。

31、细节决定成败,宁静能致远。

32、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青春苦后甜。

33、投入时间,加强记忆,探究方法。

34、敬竞进精,学问之路无捷径。

35、立志当怀虎胆,求知莫畏羊肠。

36、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37、攀高贵在少年,为学应尽毕生力。

38、弱者等待时机,强者抢抓时机。

39、端正态度注意细节。

40、细节决定成功,读书改变命运。

41、争真修臻。

42、一个善于改变自己的人才能。

43、学真知,做新人。

44、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45、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46、信心、决心、恒心、专心。

47、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我努力,我成功。

48、勤奋学习,活跃思维。

读书改变命运范文第5篇

我是到了高中阶段后才开始有了大学的概念,但除北大、清华、复旦、人大和华科大外基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大学。当然这个并不是什么志向问题,而完全是信息封闭之下蒙昧状态下的无知。高中毕业报考大学,一下子看到那么多闻所未闻的大学名称,完全不知如何选择,直到填志愿时才不无遗憾地匆匆确定。

我本人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高考的,当时自认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回头看来的确是开始形成了,但所形成的只是一个初始状态,是在书本上形成的,并非是生活体验形成的。那个时候对社会没有认识,对人生没有什么深入思考,对就读大学的理解大概没有超出安身立命这个范围:为了吃饭,找个好工作。

事实上。有不少学生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吃饭,谋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或者是因为周围的人都上大学,自己也得上。其实,这样理解上大学的真正内涵是不准确的、是片面的。如果是为了前者。恐怕很多人都会很失望。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时才发现面临的选择只是进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拿一份微不足道的工资,节衣缩食地还一份几十年的房贷,或者咬着牙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壮士、烈士、圣斗士等等(生生不息,愿赌服输),又或者干脆找不到工作,只是“被就业”。

当然,虽然很多人读完大学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就像那句坊间流传很广的话:我用一麻袋的钱去读书,换来了一麻袋的书,我用一麻袋的书去卖掉。结果卖掉的钱还不能买一个麻袋!但是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比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更糟糕的事情是没有被大学录取。 因此,上大学依然是学生们的优先选择。

在一般人眼里,上大学有两大目的:一是求知,为未来发展做准备;二是求职,为以后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通常情况下,好的职业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底座上的,很显然求知的作用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