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戏的体裁

社戏的体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戏的体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戏的体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农村 新农民 经营能力 领头雁工程 大学生村干部

一、新农村建设最缺“新”农民

在新农村建设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最缺的是“新”农民。什么样的农民才算是社会主义“新”农民?新农村需要农民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人。也就是说,有了社会主义新农民,才谈得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民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地位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尊重,其创新创业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生活质量和品位得到相当大的提高。而这样的新农民应当是经营者、创业者,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但现实的问题是: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农民相对贫困、农村发展滞后、农业缺乏活力等“三农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发展三农问题越来越迫切。

第二,中国的农民要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农民,还缺乏足够的市场意识,经营能力,农民还没有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第三,长期以来对农民只重视生产技能的培训,缺乏经营、营销、管理知识的教育,是我们对农业教育的一大失误。无论是送科技下乡,还是办农民训练班,甚至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过去都忽视了农民最需要和最基本的知识――经营知识的普及。美国、日本、韩国都把优秀农业经营人才的培养当成加强本国农业或振兴本国农业的最重要战略措施。我国应当尽快从根本上抓好这件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不能仅指望什么“公司加农户”一类似是而非的措施。

为什么说“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措施”?因为这些所谓“公司”和农民往往不是利益共同体。“公司”的主人如果不是农民,那么自然希望农产品越廉价越好,农民劳动力越廉价越好,这就必然会伤及到农民的利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应该是让农民自己成为一种“公司”性质的经济组织。

经营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农民之所以解决了增产问题,却迟迟不能增收,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农民普遍缺乏经营者意识和市场营销素质。农民无论从他的社会存在,还是经济地位来看都应该首先是一个经营者,其次才是生产者。发达国家的农民历来把经营能力视作合格农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许多发达国家家庭农场本身就是企业,家庭成员按企业组织分工,按企业制度管理,按企业运营分配。农场之间、农场与社会之间也按照企业形式协作和联系。

如何让农民成为一个优秀的经营者,政府可以大有作为。我们早已提出政府要转变职能,政府的作用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变简单的管理为深层次的服务。例如,对农民实行以经营为重点的培训教育,使农民真正成为合格的经营者。帮助农户建立自己的公司,指导农民以公司的方式经营农业,各农户子公司再按现代企业方式,以村镇为单位组织成大的股份公司,这些公司进一步再结成地方和区域性总的股份公司,农民都是股东,董事长也由农民股东大会选出,也就是类似日本、韩国的农民协会组织。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决不能让广大农民长期处于落后的、没有现代经营支撑的生产方式。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少,只有农户以企业的方式组织起来,农民是这个企业的主人,才能实现集约化生产,农业才会成为现代化产业。

二、新农村建设最缺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专业人士

我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一是有大批青年学生将上大学作为跳出“农门”的主要机遇,使农村的优秀人才不断的流失而得不到新的补充。现在有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在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考出去的学生越多,回来的就越少,越发导致了农村人才的“失血”。即便有回乡者也是想方设法留在县城,愿意到乡镇村工作的实属凤毛麟角。二是劳务输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已成为落后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出门务工者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专业人士,因为只有他们才更适应在外生存和挣钱。在劳务输出的大潮中,我们看到,一些乡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是“倾巢出动”,留在家的多是老人、中年以上的妇女和儿童。人们将这一留守群体戏称为“993861部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走的全是人才:上过学的、会建筑的、会手艺的、会做买卖的。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等措施,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有志青年和“乡土能人”回乡创业。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学业有成的学生和城市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三、新农村建设最缺高素质的“领头雁”,尤其是优秀的村领导干部

近些年,为选用和培养大批优秀的村支书、村干部,各地都采取了不少举措。如实行村干部竟聘、下派干部帮带,实施“领头雁”工程、“双强”工程等等。这些办法都有一定效果,吴仁宝、裴春亮就是这样“顶级、强力”式的村干部。如果说华西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完全是吴仁宝一个人的功劳,可能连吴仁宝自己都不认可,但是,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却是无人能够取代的。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正是由于有吴仁宝这样的好带头人,华西才先后实现了“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之所以顶级的致富带头人不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农村能人稀缺,加上有能耐者纷纷外出求学、务工,致使很多地方只能是“矮子里选将军”,优秀人才难觅。

社戏的体裁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 信息化建设 研究。

实事求是地说,财务公司做存贷、结算、票据业务方面,优势可能不如银行;做租赁业务的优势可能不如金融租赁公司,做担保业务优势可能不如担保公司。如果与这些机构进行同质化竞争,不但业务做不大,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还有较大的政策风险。财务公司只能是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这也对财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特殊、更高的要求,要求信息化系统要来源于银行又要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贴近企业、服务企业方面要优于银行、高于银行、快于银行。

现就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谈几点体会:

1 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充实专业人才 ,形成对业务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带动。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没有充足的专业人才,细节的事情都不易于操作,总体规划无法落实。当然财务公司也没有必要建立像大银行那样的庞大的开发中心,今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是应该与特定的 1- 2 家软件公司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主要工作还是要依靠软件公司来做,但基本的人员配置是必须的。必须建立高效精干的项目经理团队,这些项目经理应该具备银行 it 系统建设经验,最好也对企业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一方面要对业务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对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同时还要组织监督项目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将规划迅速落地,快速满足业务部门的需要,并且带动和促进业务的发展。

2 要全面部署,分步实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针对目前财务公司信息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公司管理变革的承受力,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充分分析、研究业务需求,对项目实际目标做出切合实际的估计,明确阶段性目标,不断巩固、强化应用,不盲目追求高标准和期望一步到位,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秩序,用全面、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来巩固实施效果和规范公司基本业务处理行为,确保该管理模式符合公司管理需要,逐步实现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保证项目整体实施效果。

3 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快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

以点带面中的“点”是紧迫要建立的业务系统,“面”既包括基础架构建设,也包括与此“点”相关的决策支持系统。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找出不足;其次必须参考银行信息化系统,对财务公司未来信息化系统的概貌有清楚的认识和定位;最后还需要在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的同时,顺势开展基础架构建设,否则业务系统林立,底层难以融合,又步入了银行的老路。

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弱,这也是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银行也都曾经历过这个阶段。现在财务公司信息化部门的主要目标应该跨越式地经过这个阶段而不是照着银行走过的路再重新走一遍。有些步骤财务公司可以迅速跨越,而银行则无法迅速跨越。所以财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理论上应该能够比银行快,也必须比银行快。要实现这个目标,困难是现实的,但这些困难也必须是要克服的,否则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始终处于落后地位。

4 要加强流程、环节控制,保障网络安全性。

在系统建设、运行等不同阶段应遵守不同的安全管理目标,对系统建设、规划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对实施方案进行充分验证,充分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理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保证公司管理体系的完整和安全。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各单位还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安全策略,建立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使用安全方式连接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器,划分管理权限,实行身份认证,形成数据库系统、数据存放的安全机制和网络备份机制。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对病毒和黑客的防范措施,确保财务管理业务不间断和财务信息高度安全。

5 厘清财务公司 it 系统与集团的关系, 建立相对独立的 it 运作机制。

首先,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上、it 系统建设上都要接受人民银行、银监局等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相应的在各项业务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工作内容方面都有着特殊要求。从信息化建设角度来讲,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更困难。因为之前在此方面考虑的少,并且财务公司的信息化体系内置于集团整体信息化体系之中。今后随着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和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财务公司必须迅速厘清信息化体系与集团信息化体系的关系。必须从机房建设、网络建设、系统硬件、软件项目实施等各层面将信息化体系与集团的整体信息化体系进行相对的隔离,这样才能比较好地满足相应的监管要求,并适应自身的发展。

社戏的体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急预案 应急体系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破坏性特征,它直接关系到员工、群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企业单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联动指挥、排险救援等各项应急任务,确保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加强应急的组织领导,健全应急体系

1.健全各类应急机构

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只有在高度统一指挥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力量,调集所有资源积极应对。采气厂平时要组建好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专项应急指挥部,制订包括人员调集、物资供应、通讯保证等一整套应急体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反应灵敏。

2.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及时准确的处置是降低突发事件危害的重要手段,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保障准确处置突发事件的保障。采气厂应制订突发事件处置各环节的规章流程;应制订各类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和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岗位职责、行动规范;要针对生产事故、自然灾害、中毒、及恐怖袭击等不同情况制订专项预案。制订的应急预案要传达到每个责任人,每个责任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以确保预案准确实行。

3.建立应急通讯网络

畅通快捷的联络是及时启动应急工作的保障,所有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该保持即时联络才能做到招之即来,迅速启动。各级指挥员与上级和下级人员之间要有便捷迅速的联系方式和通讯工具,并保持联系畅通。移动通讯是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对骨干人员必要时可以配备备用联系工具。信息畅通是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没有良好的信息互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各个部门的联动。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加强信息收集及交流,只有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启动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同时,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把收集的准确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完善应急物资网络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需要大量的物资。应急物质能否及时、足量的供应也是影响救援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采气厂在应急物资的储备上应做到发散式布置,即一个中心应急库周围一定范围内要有若干座小型应急库,保证应急物质可以辐射到辖区内每一个点,形成一个高效的应急物质调集网络,及时的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物资支持。

二、加强应急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事发单位人员常常是最先赶到灾害现场最先参与救援的人员。无论是生产事故、还是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对控制灾害蔓延、减少灾害损失、救治伤亡人员都起着重要作用。突发事件早期处置的好坏,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并纳入采气厂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应急处置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采气厂员工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1.理论培训

应急救援是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展开的,应急救援的理论知识的培训是确保现场施救人员自身安全,进行科学施救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充分了解了突发事件的理论知识才能开展最有效的救援工作,才能争取到救援时间。

2.模拟应急演练模拟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水平和反应速度,各种预案只有在反复演练中才能确保启动时顺利实施。演练形式要紧紧围绕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展开,模拟包括救援队伍紧急出动、突发事故现场处置、启动各级相应应急预案等。通过演练不仅可以使员工了解、掌握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还可以检验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全面,以便及时进一步修改完善。建议模拟应急演练要经常开展,以保证员工对应急管理的紧张度、熟练度。

3.部门演练

采气厂各部门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结合本部门实际承担的任务制订相应的处置流程进行演练,确保应急处置工程中迅速、准确;可以借鉴国内外突发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订本部门的应急处置流程和实施细则。要树立应急观念,加强应急的制度化、现代化和系统化建设,建立快速反应体系,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应急的指挥管理,确保应急处置快速

1.三级预案,明确分工

采气厂要建立三级应急预案:一是采气厂级应急预案;二是基层单位级应急预案;三是班站级应急预案。三级应急预案分别应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上报,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2.统一指挥、层层负责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一定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各级参加应急处置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严格服从领导、层层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任务。要发挥每个部门(单位)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克服困难完成应急处置任务。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库。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专家要负责分析各种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应急处置意见,为应急领导小组下达应急处置命令提供依据。

3.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要加强基层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基层单位是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线,也是现场应急救援的实施部门。基层单位员工要学会识别危险征兆,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及时报告。要不断提高和加强基层单位的应急能力和体系建设。力求在第一时间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加强应急的物质储备,保证应急后勤支援

1.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

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危险性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应急物资包括抢险工具、急救器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要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责任人等。

2.应急物资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

为了保障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援,要明确后勤各个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应急物资必须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指派专人定期检查、维护、管理。要加强应急救援物资的管理,添置和优化一些应急救援的器材和设备,尤其是现场使用的物资装备和车载设备,使之保持完好性和先进性,以提高应急救援的成效。

社戏的体裁范文第4篇

关键词:蔬菜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24-02

随着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目前已成为解决就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蔬菜行业对蔬菜方面专门人才的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早在原西北农业大学建校之初(1934年),就非常重视蔬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产业新的发展要求,蔬菜学科务必要在“宽口径、广适应”的“博才”教育上下功夫,培养具有现代综合集成的系统思维能力与触类旁通、驾驭不同知识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适应性、实践型人才。

一、蔬菜学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以“三农”发展为主题,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特色,以多模式、多样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为模式,立足西北,力求培养农业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作为园艺学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的蔬菜学,就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全面掌握蔬菜持续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蔬菜学课程体系的组成

按照园艺专业培养方案及蔬菜学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构建了较为合理的蔬菜学课程体系(图1),由蔬菜学理论课程、蔬菜学实验课程、蔬菜学实践环节3个模块组成。这3个模块之间由蔬菜学理论课程作为基础,通过蔬菜学实验课程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技能,然后在蔬菜学科的实践环节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高层次蔬菜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一)蔬菜学理论课程的建设

蔬菜学理论课程主要是学生通过学科导论及科研基本方法的学习,系统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蔬菜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并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使学生了解蔬菜产业的新进展及新知识;应用所学原理、方法和技术联系蔬菜生产实际,能够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同时对蔬菜学中重要的种类,比如茄果类、白菜甘蓝类、根菜类、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等重要类别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有明确的理解和掌握,并掌握上述蔬菜作物的高产优质的生产技术,能在生产中应用。在这样的理论课程体系的培养下,学生对蔬菜学的知识由浅入深,既保证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确保了专业理论技术的学习。

(二)蔬菜学实验课程的建设

蔬菜学的课程实验起到连接基本理论和综合性实习两个环节的作用。在课程实验上,主要使学生加深理解蔬菜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甚至基本技能,使学生通过室内和室外的实际观测、动手操作、深入探究等实验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蔬菜学理论和技术原理、实践和操作技能的认识和掌握,通过感知过程,增强实践知识,强化和提升理论知识,并通过相关的育种学实验认识了解重要科蔬菜花器官结构特点及熟练掌握授粉杂交技术等。在课堂试验中,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条件、空间内,让学生多建立对蔬菜学全方位的认识,为综合性的实践性环节奠定基础。

(三)蔬菜学实习环节的建设

蔬菜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田间技能训练、暑期教学实习、科技市场调查、蔬菜综合实习(秋季、春季)、蔬菜育种学综合实习、毕业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同学们深入到国内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亲自参与蔬菜生产管理,了解蔬菜生产过程,掌握蔬菜主要的生产要点及管理要点,使学生系统了解蔬菜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蔬菜生产的基本技术和管理方法,加速理论知识向生产实际的转化。蔬菜育种学综合实习使学生掌握重要科、属蔬菜的杂交授粉技术及制种技术。

三、对蔬菜栽培学进行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1.教学内容的调整。在原有的蔬菜学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专业设置的新要求,构建了蔬菜学课程新体系,更新了部分教学内容,强化了知识应用,并完成了相应的内容调整,对相互之间重复的内容或课程进行压缩,对能够强化蔬菜植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的内容给予适当的延伸和强化,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性思维及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随着教育部制定了“厚基础、强实践、广适应、有特色”的教学目标及对学科专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蔬菜学课程体系的学时也有了较大的调整,比如蔬菜学的主干课程“蔬菜栽培学各论”在调整前内容比较庞杂,种类多,难以突出重点,调整后,以生产上栽培较多的种类为主,学时数也由原来的80学时调整到48学时,大大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2.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带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真正创新,教师不要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主,要以现有的资源、特定的环境,最大限度、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新知识、新理念及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与学双方都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一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3.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设计上,每章设教学目标帮助阅读、理解和记忆文字教材,设计“导读”和“复习思考题”,帮学生检测自己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情况。同时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并附上大量图片帮助说明课程内容。对文字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加以分析、强化、讲解、示范,收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素材,充分发挥教室、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基地的作用,并依托学校的网络平台,实现了网络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设置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敢于质疑的科学批判精神,对于重要的科学问题常常设置讨论环节,通过专题讨论及结论的形成,锻炼了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1.扩充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际生产的桥梁。实践课程的设计核心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组倡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训练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察分析和总结中,学习理论知识,学会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各种措施强化学生蔬菜学方面的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训练,从而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田间实验包括感性识别与动手操作两类,通过田间实验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教学实习包括系统性的实践操作,通过这些集中安排及前后连贯的实习安排,使学生在整体上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校外调查实习是通过社会调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的触动,对锻炼学生适应社会,了解真实的生产状况,检验自身各方面能力,都非常有益。

2.实施综合性的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为了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过多强调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科技创新只存在于专业教师层面的做法,从2005年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创业实验及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田园使者”项目,这些综合性的项目为通过引导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方法的基本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这个有利的教学环节,老师也更进一步地让学生理解了蔬菜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实际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活动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工业和其他领域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让他们得到全面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惠竹梅,房玉林,刘旭,张振文.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葡萄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

社戏的体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商业预付卡 财税问题

商业预付卡从出现到兴起这短短十多年,便成为“持卡一族”的新宠,与借记卡、信用卡等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消费支付体系。商业预付卡所独具的能够锁定客源、便于支付、刺激消费等特性能更加适应市场的变革,从而得以在我国迅猛发展,很快便被消费者所接受,成为常用的支付结算工具。目前,我国大型的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实体店不仅发行了自己的预付卡,而且个体从业者、网店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购物卡、虚拟币,甚至还兴起了专门靠发行预付卡营利的公司。这些预付卡的发行和流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个别发卡机构唯利是图,所以商业预付卡的市场监管不严,出现了违反财税规定、偷逃税款、公款购卡、收卡受贿等问题,扰乱了税收和财务管理的正常秩序。

一、商业预付卡所涉及的财税问题

商业预付卡就是具有固定额度、有效期限,能够在特定的范围内代替现金使用的各类卡券,其主要为购物卡、会员卡、储值卡、代金券等形式。商业预付卡不是由金融机构发行的,所以不属于金融结算工具。商业预付卡本质上只是发卡机构对持卡人的一种承诺,即俗称的“认卡不认人”,也就是说“谁持有预付卡,谁便享有权益。”正是这个鲜明的特点使得商业预付卡购买手续简单、使用方便快捷,成了企业发放员工福利和公关送礼的首选。虽然早在2011年5月23日,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其中对商业预付卡的发行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要求强制实行商业预付卡实名登记制度,对防止商业预付卡违规违法使用、保障用卡人的资金安全、规范税收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商业预付卡在我国的良性发展。但无法回避的是,商业预付卡无论是在销售环节还是在使用流通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财务和税务方面所涉及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发票开具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预付卡销售环节如何开具发票,开具什么类型的发票,一直成为业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销售预付卡时发卡机构都会开具发票给购卡企业,也正是因为开具的发票带来了一系列的财税问题。

1.商业预付卡销售环节开具发票,发卡机构涉嫌虚开发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发票专用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虚开发票行为。按照以上规定,如果售卡时开具发票,那么发卡机构必须根据购卡企业或个人计划购买的商品开具发票;持卡人消费时购买的商品也必须与办卡时所要求开具的发票内容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问题。财务制度健全、风险防范意识强的发卡机构会严格限定发票开具的内容,开具发票的内容多在本企业经营范围内,但为多售卡仍会为购卡者提供一些便利,如开具“办公用品”“服装”“体育用品”“礼品”“劳保用品”等内容。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散的发卡机构则会为购卡企业开具想要的各种名目的发票,甚至和签约机构协商由其开具“餐费”“办公家具”等不在发卡机构经营范围的发票。由此可见,发卡机构的这些做法明显不符合财税规定。

2.购卡企业用售卡方开具办卡发票入账,涉嫌偷逃税款。通常购卡企业购买预付卡多会用于发放员工福利或公关送礼,目的就是减少现金支付,一方面企业员工得了实惠,还可以少交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企业在办卡时会要求发卡机构开具“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内容的发票,涉及的多是集体福利、招待费等期间产生的费用,在账目处理时可以用于税前抵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预付卡税收管理的通知》已经明确作出规定,要求坚决依法查处商业预付卡购卡单位在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无关支出等行为,禁止开具虚假发票用于税前抵扣。由此可见,购卡企业的做法也是明显违反财税政策的行为。

3.售卡环节开具发票扰乱了税种的界定,影响了税收的正缴。为了方便开具发票,在售卡环节发卡机构基本上都是开具税率为17%的增值税普通发票,且开具内容多为“办公用品”“服装”“食品”“劳保用品”“礼品”等。而发卡机构为提前固定客源、保持市场竞争力就会尽力扩大预付卡的使用范围,如很多购物中心整合多种资源形成“一卡在手,吃喝玩乐购都有”的经营模式,从而可以使持卡人在实际消费时并不一定购买税率为17%的商品,可能会购买税率为13%的粮油商品,甚至购买“服务”,如餐饮、娱乐等,这就又延伸到营业税范畴。因此,购卡环节开具增值税发票会扰乱税种以致难以分清应该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等影响了税务部门的正缴。

(二)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

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在销售商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后,就应该及时予以确认收入: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是企业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四是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五是成本能够可靠计量。通俗地讲,就是商品完成交易、物权实现流转和收益可以核算。对应以上五个条件,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发卡机构在商业预付卡售卡环节难以确认收入,但持卡人在持卡消费后发卡机构就应及时将“预收账款”对应部分结转收入,按期缴纳税款。而恰恰是这一环节让发卡机构有“机”可趁。有的以特约消费机构与其结算的时间点结转收入;有的按固定日期结转收入;有的甚至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故意延时、滞后确认收入,随意调节利润,使得企业所得税不能准确征缴,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因为确认收入时间而带来的问题相对隐蔽,实际中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时,也很难对预付卡收入的确认进行准确界定。

(三)沉淀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商业预付卡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资金沉淀的问题,比如当预付卡剩余金额很小时,部分持卡人可能就不再用于消费或者直接丢掉;还有部分持卡人因为手中预付卡较多或者忘记持有预付卡,致使预付卡长期闲置;甚至个别持卡人因为预付卡来源问题,不便持卡消费等。类似这样的预付卡形成的沉淀资金实际上已经成为持卡人的坏账,而对于发卡企业来说,按照财务规定应该予以确认收入,及时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中,基本上没有一家发卡企业会严格按照规定确认收入,更不会去彻底清查年份久远、已处于冻结状态的预付卡。这部分商业预付卡形成的沉淀资金所带来的整体收益和税收其实是不可小觑的。

(四)营销活动中衍生的问题

发卡机构为占领市场吸引顾客选择本机构发行的商业预付卡,除大力拓展预付卡消费使用机构类型和范围外,还在销售和消费中千方百计给予购卡客户优惠,比如有的发卡机构在购卡时会赠送顾客一些实物礼品,或者在购卡达到一定额度时按比例赠送顾客同类预付卡;有的发卡企业以持卡消费双倍积分、持卡消费达到一定额度赠送实物礼品等方式鼓励顾客购买预付卡。发卡机构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的推广,确实促进了商业预付卡的销售及持卡消费,但这些推广活动涉及的财税问题也一直是企业账务处理的难点,甚至可能是企业财税的风险点。

1.售卡环节营销促销活动涉税事项。第一,根据财税〔2011〕 50号文件的规定: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针对发卡企业在销售预付卡时赠送顾客实物礼品,取得该项所得的个人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赠送礼品的企业代扣代缴。如果企业替顾客承担个人所得税的应该计入“营业外支出”,但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进行纳税调整,不得税前扣除。第二,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因此发卡企业在销售预付卡时赠送顾客的实物礼品属于无偿赠送行为应该视同销售成立,增值税纳税义务随即发生。对于外购营销用品赠送顾客的,应该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第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相关规定:企业将外购的资产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而赠送他人的,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因此,发卡企业在售卡环节根据营销促销活动赠送顾客的实物礼品,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2.持卡消费时营销、促销活动涉税事项。多数商业企业为鼓励持卡消费会给予顾客双倍积分活动,当积分达到一定额度时可以兑换实物礼品、进行抽奖等。财税〔2011〕50号文件明确规定: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向个人赠送礼品,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同时又规定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的获奖所得,按照“偶然所得”项目全额征收20%税率的个人所得税。根据以上条款,商业企业对持卡顾客给予积分返礼的,不应征收个人所得税;而进行积分抽奖所得又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由商业企业代扣代缴。

二、加强商业预付卡财税管理的思考

根据商务部调研数据测算,2014年零售业预付卡销售规模为7790亿元,消费规模约为8008亿元。尽管预付卡销售及消费规模均出现下滑,但其仍是零售市场的主要支付手段之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预付卡所涉及的财税问题,防范财税风险,保证良性发展。

(一)规范商业预付卡的发票开具

目前,对于销售商业预付卡是否应该开具发票和开具什么类型的发票,国家税务总局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各地国家税务局在实际管理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浙江、河北等地将其认定为“直接收款”销售行为,北京、大连等地则认为应作为“预收货款”处理。笔者认为商业预付卡作为一种特殊的预付价值,虽然存在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但却不具有商品的客观特征。因此,在售卡环节仅仅是预付资金,实际并没有商品或服务的购买和提供。销售商业预付卡不能算作真正的商品交易行为,因为在购卡阶段从资金流来看,购卡企业和发卡机构只是“钱”的交换这一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到“物”的流转,因此,不应该在售卡环节开具发票。建议国家及时出台相应的法规明确商业预付卡售卡环节不得开具各种品目的发票,而应该开具收款收据,待实际持卡消费后由实际销售或服务方据实开具正规发票及清单,这样就能从根源上杜绝三类财税问题的发生:一是消除了售卡企业开具虚假发票和购卡企业使用虚假发票的问题,降低了企业受到税务部门查处的风险;二是购卡企业无法用虚假发票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防止了偷税漏税,保证了国家税收的完整性;三是彻底理清了各个税种,消除了税收混乱现象,维护了国家税收的权威性。

(二)督促发卡机构及时确认收入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的确认原则,发卡机构在购卡企业持卡消费后,商品已经实现销售应及时予以确认收入并按期缴纳税款,不得利用预收账款调节利润。但在实际中,签约商家往往是根据账期与发卡机构进行核算,发卡机构待账款结清后才予以确认收入和缴纳税款,由于税款缴纳的迟滞,使国家税收遭受损失。税务部门应加强对发卡企业的监督管理,采用随机抽查、信息关联等办法,及时掌握发卡机构的收入情况,督促其按期缴纳税款。

(三)加强商业预付卡余额部分沉淀资金税收管理

税务部门应研究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指派专人负责预付卡的管理,开发相关软件,建立商业预付卡管理数据库实现联发联管联控,及时掌握市场上商业预付卡的发放总量、发放批次和发放时间。定期督促发卡机构梳理对已售出但长期未使用的预付卡进行跟踪管理;针对确实已处于停滞、不再使用的商业预付卡进行筛选;确认属于长期挂账不再消费的,按照相关规定督促发卡机构将这部分商业预付卡沉淀资金对应的预收账款予以确认收入,并缴纳税款。

(四)认真审查商业预付卡营销促销活动的账务处理

税务部门进行税务抽查、中介机构在年度审计时,应加大对预付卡营销、促销活动所涉及财税问题的关注,详细掌握发卡企业进行营销、促销活动时的总体规划、实施细则及兑现情况;认真核查营销活动中涉及的实物礼品、积分兑换是否按财税规定做出了正确的账务处理;涉及的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是否已经正确征缴;监督企业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自觉落实财税规定。

综上所述,商业预付卡的发行虽然繁荣了市场给发卡机构带来了效益,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却存在极大的财税风险。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商业预付卡的监管;发卡机构应自觉遵守财税规定加强行业自律,共同促进商业预付卡市场良性有序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北京新燕莎商业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1] 张海娟.商业购物卡税务风险的几点思考[J].西部财会,2012(06).

相关期刊更多

初中生辅导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教育厅

浙江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语文建设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