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渊明归去来辞

陶渊明归去来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陶渊明归去来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陶渊明归去来辞范文第1篇

符合该要求的成语只有一个,即顿挫抑扬。

解释: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宋朝的魏庆之《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例句:但这是当时的风气,要激昂慷慨,顿挫抑扬,才能被称为好文章。

(来源:文章屋网 )

陶渊明归去来辞范文第2篇

满江红·暮雨初收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翻译: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满江红字词解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川,指江河。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⑶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⑷苇风:吹拂芦苇的风。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⑸几许:有几个。短艇:轻快的小艇。

⑹遣:使,令。行客:词人自谓。回程:回家的路程。

⑺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又名富春江。

⑻漠漠:弥漫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⑼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在桐江畔。

⑽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

⑾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

⑿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王粲初依荆州刘表,未被重用,作《登楼赋》,以抒归土怀乡之情。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

⒀从军乐:即《从军行》。王粲曾作《从军行》五首,主要抒发行役之苦和思妇之情。

满江红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桐江秋夜,秋风萧索,雾霭密布,山峰如削,景色凄凉,加之渔火回归,鹭鱼自适,怎不令词人“念回程,伤漂泊。”,怎不令词人感叹“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此时此刻,词人一心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辛,终于忍不住高喊——归去来兮!

严陵滩畔,即严陵濑,是汉代严光(字子陵)钓鱼处。严子陵因不屈就所任谏议大夫的官职而隐耕于富春山。王粲,字仲宣,作《从军五首》,写从军的辛苦与对故乡的怀念。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

这首词与柳永的另一首《思归乐(天幕清和堪宴聚)》词表现“归隐”情绪手法相同,都是触景生情。所不同的是,前者因凄凉的桐江秋夜景色而生情,后者因“宴饮聚会”和“佳丽歌舞”而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桐江秋夜之景无不染上词人厌倦宦游、向往归隐的心绪。

不过,由于柳永平生追求功名与爱情,“归去来兮”也只是空喊而已,就如同这东流的桐江之水,终难归去。

一说“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是词人写仲宣作《登楼赋》抒其归土怀乡之情,后为曹操所重,晚年从军,以此表达词人希望自己也能得明主一售的愿望。这倒也符合柳永一贯的价值取向,但恐有违本词主题。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远行客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并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辛。

个人资料: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陶渊明归去来辞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陶渊明;接受史;陶诗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19-01

一、陶渊明生平与陶诗

东晋后期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尖锐,出生于破落仕宦家庭的陶渊明诗、赋、文皆很出色,但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其政治抱负。归隐后开始了诗歌创作,写下了许多千古传唱的诗作。

任何作家、艺术家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之中进行创作的,研究、评价作家、艺术家作品时不能忽视所存在的特定的背景。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时局动荡,他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他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他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徘徊和犹豫,但终究选择了归隐田园。

二、历代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颜延之是第一个解读陶渊明的人,也是陶渊明接受史上的第一人。他在《陶徵士诔》中盛赞渊明“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刻己之操”,而对陶诗的文学创作只有“学非称师,文取达指”八字。“沈约撰《宋书》,为他立传,传入《隐逸传》而不入《文苑传》,传文对渊明行事序之甚详, 而于文章则无评语。”且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谈及宋代文学时,惟独忽略陶渊明。由此可见当时对陶诗文学价值的忽视。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仅列陶诗于中品,评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可见对陶诗的不甚重视。 “文体省净, 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道出了陶诗在艺术风格上的追求,并看出了陶诗蕴涵的“风华清靡”的审美特质。

对陶渊明作品最早做出较高评价的是萧统,他对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有着重要意义。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其文章不群, 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可见萧统对陶诗的喜爱, 对渊明的安贫乐道的品格十分推崇。此外,王僧达、鲍照模仿、效法陶彭泽体,奉陶诗为楷模,也可说明陶诗在当时的盛行。

(二)唐宋时期

初唐以后直至宋代,陶诗日益受到重视,对其评价也越来越高。初唐田园诗人王绩多次退隐田园,在不自觉中接受了陶诗的影响。闻一多曾说过王绩是“是继承了陶诗这一嫡系真传的”。盛唐诗人孟浩然把陶诗的“真”趣和平淡清远的审美范式熔炼成自己诗歌的艺术生命;王维箸取陶诗清新、深厚、淡远的艺术精华;李白诗歌创作中大量引用陶句、陶事;杜甫以“”类比,认为陶诗合乎《诗》《骚》的诗学精神,并接受陶渊明田园诗中“真”的美学精神。

在宋代,士大夫对渊明的喜爱已成为普遍风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曾说:“渊明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已”。苏轼对陶诗的评价极为精准,揭示了陶诗平淡深粹淳厚的艺术风格。在《与苏辙书》中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由于欧、王、苏在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他们的极力推崇,陶渊明接受成果有了突破性进展,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朱熹曰:“陶潜诗平淡,出于自然”;南宋诗人辛弃疾留下的词作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千载下,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揭示了陶诗清真、淳朴的特质。

(三)近现代

朱光潜先生认为陶诗“恰到好处,适得其中”,达到 “化境”的最高艺术境界。

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说其诗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

钱钟书先生最早从接受史角度来研究陶渊明,他提出了“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渊明文名,至宋而极”的精到论点。

国学大师王国维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纳入“无我之境”之类,认定陶诗最为高妙。

三、总结

前代史家、文学批评名家,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学倾向都影响到陶渊明作品的接受程度。陶渊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名不显,文学价值一度被忽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他的作品还未受到读者足够的重视;在唐代,其形象和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宋以后有了非常大的突破,文学地位日益巩固,表明陶渊明得到了文学界、文学理论界的接受。

陶渊明归去来辞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杨万里;俗语词;例释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南宋诗人杨万里人生经历丰富,诗词中生活意味浓烈,在他的作品中出现很多当时流行的的俗语词,本文利用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对杨万里诗词的俗语词作一些简单介绍,并把它们进行了分类,比如分为名物类、行为动作类、情貌类等。

一、名物类

“名物”就是指事物的名称以及名目与物产等。杨万里诗词中有关事物名称、特征等的名物类俗语词主要有:

【水银窝】

杨万里《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水银”一词,《汉语大词典》有以下几个含义:

1、即汞。 晋・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宋 ・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达明 复命函 贯 首自随,以生油、水银浸之,而以生牛皮固函。”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圆又大的热泪滚向膨胀的胸前,却有水银一般地沉重与灿烂。”

2、指月。 唐・李白 《上云乐》诗:“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王琦 注引《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水,水气之精者月。”

3、喻水珠。 南朝・梁元帝 《登江洲百花亭怀荆楚》诗:“柳絮飘春雪,荷珠漾水银。”

在杨万里的词中,“水银”是“急雨”落在荷叶上水珠,是一颗颗会跳动的“真珠”,那“水银窝”就是聚在荷叶叶底的水珠。这个俗语用在这里,形象而生动,把水珠灵性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老子】

《归去来兮引》:邂逅又春熙,农人欲载。告西畴有事要耘耔。容老子舟车,取意任委蛇。历崎岖窈窕,丘壑随宜。

这首词中“老子”一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俗语词。它是作者对自己的称呼,相当于“老夫”。比如:《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康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宋・辛弃疾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吴江观雪见寄》词:“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需要注意的它并不是今天“自高自大的自称”,如: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老子办正事,你这不点儿大的小东西,也要来打岔。” 巴金 《憩园》十二:“你敢动一下,老子不把你打成肉酱不姓赵!”。

【今来】【昨来】

《归去来兮引》:念心为形役又奚悲,独惆怅前迷。不谏后方追。觉今来是了,觉昨来非。

读到这首词,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里面的“今”就是现在,“昨”就是过去。

在杨万里词中的“今来”和“昨来”,其实和陶渊明的“今”“昨”是异曲同工的,都是作为时间名词,表示现在和过去。比如: 三国魏・曹植 《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 唐 ・ 韩愈 《落齿》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三国志平话》卷下:“今来 献帝懦弱, 曹操弄权。” 明 ・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针关,透针关。”

“今来”还可以表示从今以后的意思,如: 晋 ・潘岳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余所得之资,并从均分。”

【侬家】

《归去来兮引》:侬家贫甚诉长饥,幼稚满庭闱。正坐瓶无储粟,漫求为吏东西。

“侬家”,是一个方言俗语词,一般是女子的自称,如:宋・晏殊 《菩萨蛮》词:“人人尽道黄葵淡,侬家解说黄葵艳。可喜万般宜,不劳朱粉施。” 宋・苏轼 《次韵代留别》:“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住西。” 元・杨椿 《西湖竹枝词》:“侬家生长在西湖 ,暮管朝弦随处呼。”

这里的“侬家”是自称,即“我”,其中“家”是后缀,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杨万里描述“自己”的家境。这样的意思在其他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如: 唐・《寒山诗》之一六九:“侬家暂下山,入到城隍里。” 五代・王延彬 《春日寓感》诗:“也解诗也政,侬家何似谢宣城 。” 清・吴伟业 《画兰曲》:“珍惜沉吟取格时,看人只道侬家媚。”

二、动作行为类

【滑流匙】

流匙:古代舀食物的器具。

杨万里的《归去来兮引》:偶然彭泽近邻圻,公秫滑流匙。葛巾劝我求为酒,黄菊怨、冷落东篱。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谷二・秫》:“秫(shǔ)即粱米、粟米之黏者。有赤白黄三色,皆可酿酒熬糖作糕食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陶渊明做了彭泽令,就教官田都种秫,以便做酒,因了太太的抗议,这才种了一点(jīng,黏性较小的稻)。”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杨万里所说的“秫”与陶渊明如出一辙的。成熟后的“秫”米,珠圆玉润,个个分明,用“流匙”舀之不起而滑落。形容“秫”的饱满而光滑,借此来说明作者的才华外溢。如唐・杜甫《佐还山后寄》诗之二:“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白居易的《残酌晚餐》:“鱼香肥泼火,饭细滑流匙。除却慵馋外,其馀尽不知。”

【流澌】

《归去来兮引》:欣欣花木向荣滋,泉水始流澌。万物得时如许,此生休笑吾衰。

从字面上看,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花木欣欣向荣,沉睡一冬的泉水也开始哗啦啦的流动了。但是“澌”该怎么解释呢?《汉语大词典》有以下两种含义:

1. 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楚辞・九歌・河伯》:“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王逸 注:“流澌,解冰也。” 汉・刘歆 《遂初赋》:“激流之泪兮,窥九渊之潜淋。” 三国・魏・曹操 《步出夏门行・河朔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唐 岑参 《送严维下第还江东》诗:“敝裘沾暮雪,归棹带流。”

清・唐孙华 《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夜半流澌结条,多年布衾真似铁。”2.流水。 唐・元稹 《江陵三梦》诗之一:“寂默深想象,泪下如流澌。” 清 ・吴兆骞 《谪宁古塔记》:“其石冈三十里,长三百余里,嵌空玲珑,下有流澌潺。”

上面的两个解释都是把“流澌”作为名词使用的,但是杨万里的词中,“流澌”应该是动词。从词中所描写的景象来看,应该是泉水里的冰块开始解冻,并且在流动,表明春天来了。万物先衰再复生,何况人呢?

【哦诗】

《归去来兮引》:富贵本危机,云乡不可期。趁良辰、孤往恣游嬉。独临水登山,舒啸更哦诗。除乐天知命,了复奚疑。

“哦诗”,作诗或者大声吟诵诗歌。一个人,在大山大水的怀抱中,恣意自如,这是“舒啸”“哦诗”是最好的情感释放。这里的“哦”,读作“é”,表示吟咏的意思。如: 唐・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对树二松,日哦其间。” 宋・欧阳修 《东雨中》诗:“直时偷暇,幽怀坐独哦。” 清・秋瑾 《秋日独坐》诗:“小坐临窗把卷哦,湘帘不卷静垂波。

三、情貌类

这类主要是指人的神情、面貌、内心思维或判断价值、事物状态、特征等词。

【扑鹿】

《昭君怨》: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这里的扑鹿,是一个象声词,表示翅膀拍打的声音,也作“扑漉”。词中,这个词是形容沙鸥拍翅的声音。

这样的用法在其他作品中也可以见到,如:唐・张志和 《渔父》词之十:“击楫去,本无机,惊起鸳鸯扑鹿飞。” 宋・陆游 《自妙相归将至杜浦堰舟中作》诗:“苍茫林霭灭,扑漉水禽惊。” 元・欧阳玄 《逢江易艺芳干赋芳洲》:“王孙斗草归来晚,扑漉鸳鸯带水飞。”

【醉杀】

《念奴娇》: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这里的“杀”,用在谓语的后面,表示程度之深。比如:《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清・吴伟业 《感旧》诗:“羡杀江州 白司马 ,月明亭畔听琵琶。”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醉杀”表示醉酒的程度。

【特地】

《武陵春》:长铗归乎十暑,不着冠。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词中,把“去年”和“今年”做了比较,“今年”更冷清。这里面的“特地”表示特别,格外。 唐・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空劳酒食馔,特底解人颐。” 唐・罗隐 《汴河》诗:“当时天子是闲游,今日行人特地愁。” 五代 尹鹗 《临江仙》词:“西窗幽梦等闲成。逡觉后,特地恨难平。” 宋・赵长卿 《朝中措》词:“客路如天杳杳,归心特地宁宁。”

“特地”还可以作“突然,忽然”的意思。《古尊宿语录》:“放看,特地骨毛寒。” 唐・罗邺 《大散岭》诗:“望人,特地身疑是。

俗语词产生于人民大众,自然会回归到大众中,那表现形式就是出现在当时的文学、诗歌作品中。俗语词的研究可以回归作品的原貌,对后人了解当时的生活习俗、生活面貌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罗竹风等.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王.诗词曲语辞例释(第二次增订本)[M].中华书局,2005.

陶渊明归去来辞范文第5篇

陶渊明的诗作主要以田园生活为主题,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归去来兮辞》等,其中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田园诗佳句。

谢灵运代表作有《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池上楼》、《初去郡》等。

2、唐朝时期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众多,有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常建等。

王维,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佛”,宋代苏轼评价王维的田园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主要描写田园隐逸生活和自然风光,代表作有《鸟鸣涧》、《积雨辋川庄作》、《山居秋暝》、《鹿柴》等。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善于表现孤峭高洁的境界,寄托精神上深刻的痛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如《溪居》《江雪》。

常建,诗作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著名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两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主要是杨万里和范成大。

杨万里对自然景物有着特别的敏感,独具眼光和心胸,观察细致,领会深刻,描写别有生趣,蕴含哲理。代表作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暮行田间》等。

相关期刊更多

干燥技术与设备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杭州钱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周易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