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范文第1篇

 

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影视教学方法能够改变这门学科的教学现状,因此本文笔者分析将影视方法应用于教育课程教学的作用,并谈谈这一方法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前言

 

在教育学课程的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教育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当前学科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该门学科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分析了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影视方法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应用该方法进行教学的策略。

 

2.将影视方法应用于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作用

 

2.1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育课程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讲得十分辛苦却事倍功半,师生之间缺少必要交流,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教过,也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教育学知识和教学方法。

 

在教育学课程中采用影视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例如可以在教育学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电影作品《小孩不笨2》,通过观看电影可以让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到当前青少年面临种种问题,如学校、家庭和同学关系问题等。影片开头情节诙谐幽默,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影片上,随着电影剧情推进,学生会随着情节发散思维,思考影片中包含的教育问题,便利教师导入教育学理论[1]。

 

2.2培养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

 

当前各种负面价值观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必须从教育着手,因此在教育学课堂中,必须通过影视作品让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到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荣誉感和责任心,这样学生将来才能胜任教职工作。

 

例如,《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视作品中,就以讲述了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克莱蒙·马修的故事,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克莱蒙具的品质。在电影中,克莱蒙作为代课教师,要教导一群学困 学生,他通过别出心裁的教学理念,运用音乐教学法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

 

影片中,学困生们通过唱歌,了解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树立了自信心和人生方向。通过观看这部影片,可以让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到,教师是一种高尚无私的工作,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时不能盲目灌输,应该因材施教。

 

2.3拓展学生的见闻

 

在教育学课课堂上,通过影视方法能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实验更开阔。例如在教育电影《美丽的大脚》,主角是一名从北京来到乡村支教的老师,影片的剧情主要围绕教师与学生的日常相处展开。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学生可以了解到当前我国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状况,通过巨大的城乡差距,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职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师的光荣使命。

 

3.在教育学课堂运用影视法进行教学的策略

 

3.1选择适当的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给学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许多杰出的电影电视作品中都包含着浓郁的教育色彩,剧情通常都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励志故事,作品中具有正面形象意义的人物其人生经历和言行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和鼓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2]。因此,在选择影视作品时,应该选择具有情节有趣,许是典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如《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故事内容讲述的是一名叫兰彻的学生,在大学中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鼓励他的同学去做自己擅长和喜爱的事,不要受世俗眼光的束缚。最后剧中三位出身于困难家庭的主角都成为了成功人士。通过这部作品能够让学生明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掌握学科技能,而不是考试升学。

 

3.2开展观观后感讨论

 

在教育学教学中,每次给学生播放完一部教育影片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观看影片的心得体会。在讨论之前,教师应该联系剧情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影片具有怎样的教育意义”、“主角的故事经历为教学提供了怎样的启示”等。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学生一些点拨,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派出几名代表,将大家讨论的结果总结起来进行发表演讲。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

 

例如,在观看了影片《天下无贼》后,可以围绕“在提倡功利主义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否应该互相信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辩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拓展教育学知识,结合当今社会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问题,谈谈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性。

 

3.3合理规划影视教学课时

 

虽然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影视教学方法具有种种优势,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吸收教育学知识,还能加强师生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等,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用放电影方式进行教学,而完全忽视教学原理讲解。

 

应该结合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将影片教学和理论讲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教育学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知识。比如可以用20-30%的课堂时间来播放影片,用余下的时间来进行教育学知识讲解,这样才能将影视教学的效果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让学生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影视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改变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教育学科的课堂氛围,让学科的教育方法富有多样性与丰富性。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具体影视作品可以更直观、生动地给学生讲解教育学问题,降低学生理解教育理论的难度,帮助学生培养教育学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教育职业观和人生价值观。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言运用;电影;词汇;语法;主题思想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85-02

一、引言

中国学生的英语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统一产品:语法知识很充实;都擅长做选择题但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极低;很会挑同学作文中或试题中的错误,自己却常犯最基本的错误。原因在于教学和学习方法,填鸭式教学对双方来说都是最艰巨而收效甚微的。原因有三,第一,语言是工具而非知识,Krashen(1982;1981)严格区分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并认为二者之间不可转化,在其中习得起主要作用,所以主张把语言形式的教学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我们的英语教学正相反,四、六级考试又强化了英语学习的机械性、功利性和狭隘目的性,强化了以做题为主的错误方法。第二,语言是包罗万象、千变万化而又点点滴滴很琐碎的。交际法注意到了“互动”,但限于多数教师没在外国生活过,不熟悉西方生活与文化,口语也不够流畅地道,此法的教学就变成给予一些人造、孤立的情景,学生像木偶反复操练一些“应景”套话,不适合学生思维连贯性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而且模拟的情景毕竟和现实情况会有偏差(史宝辉,1997:66-68)。此法更适合于仓促出国的强化学习。第三,语言属于、承载并反应文化。所以英语的学习到了高层是一个以之为工具去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提高语言和文化素养的过程。脱离了文化环境的语言学习不啻无源之水、缘木求鱼。

电影之所以为人们重视,是因为其具有教育意义,而这种教育意义主要来自对电影的欣赏和理解,即以电影为工具,提供给学习者电影之外的内容。所以我们教育的立意要高元,就只有也必须摈弃教育等于死学知识、鹦鹉学舌练技能这种简单、狭隘的理念,把育人当作第一要务,使每一门课程都达到集人格培养与知识掌握于一体的双层目标。电影课更是这样,因为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因此老师要选择对学生终生发展有影响的影片,实现电影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另外,电影教学要在电影课与现有课程之间建立联系,就需要教师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的认识,有较全面的西方文化素养,能将知识系统化并延伸、拓宽。

二、词汇短语的学习

①同一个词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比如下文要探讨的suppose。②有的词根据场景和上下文在汉语中有不同的翻译,比如excuse和impress。③有的词语或短语学生压根就不知道还有另外的意思,又因为懒惰、浮躁、不查词典从而什么都学不到甚至曲解原意。比如way,tell,what,with和and all等。④有的词或短语在一部电影中反复出现,但学生对其含义较模糊又懒得查词典。那么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引导和总结,尤其是第一种情况。因为同一个词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含义和用法之不同的比较很明显,总结之后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当然,第四种情况笔者会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或对译文进行总结,印象会更深刻。比如be in for it,on the ground,on the charge of,serve sb.,right for doing sth.和as good as(等于)等等。那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笔者把激将法和悬念发并用,有时还鼓励他们找出脚本中译错之处,这样不但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增强信息,不盲目崇拜权威,还会使他们对学到的只是印象深刻。

三、口语的学习与训练

电影是提高口语最佳、最经济的途径。练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让学生表演时较好的方法。另外,我们从课本上学的多是书面英语,而学生们觉得一个句子能达到快速准确的译出就“烧香”了,所以不重视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客观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清楚二者究竟有什么不同。针对此问题闭着是即将、悬念、鼓励、总结法一起用。比如:ain’t可以代isn’t,aren’t,don’t,doesn’t,didn’t,hasn’t,haven’t.《狮》、《卡》中有一些此用法。

四、学主题思想与做人

电影不但是提高口语最佳、最经济的途径,巧妙复习语法,亦是我们的英语、历史、西方文化概况的老师,像百科全书一样为我们提供几乎所有知识。我们不但可以从电影中获取到视觉上的饕餮,更深一层含义是通过形式各样的内容,去挖掘、感悟电影中所隐射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欣赏角度的升华,一部好的电影,往往不只是火爆的镜头和绚丽的动作场面,往往摘得各大影展的佳片,都会以影片内在的意图来深入心灵而后带给观众反思。了解一部电影,往往就是了解一段历史和一代人,或者了解人们通过胶片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丰富多彩的一面。《肖申克的救赎》让我们懂得遇到再大的挫折,遭遇再大的磨难,承受再大的痛苦,感受再大的艰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在那时放弃希望,那么一切都会结束。男人都是坚强的,我们应该像电影的男主人公那样越挫越勇,永远不放弃希望。保留希望,才是实现目标的最基本原则。当我们在逆境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如何使自己敢于面对,而不是无所适从的承受。对于人来说,生命更为宝贵,我们不但要保护自己,还要保护更多需要保护的人。在这部电影中,辛德勒在乱世中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明白怎么做一名保护生命的男人,拯救即将消逝的生命,而我们在这个和平年代,面对弱者或是不公的现象,冷漠和事不关己充斥着整个社会,我们没有担当,我们不敢去肩负这些社会的正能量,逃避和无视更成为了理由和接口,因此正义和正能量本身就是一枚无上荣誉的勋章。

五、结语

电影更多的是传递一种信息,我们往往在观看的过程中,一方面能感悟影片所带来的震撼,通过语言的沟通,我们能够了解西方社会的现状,了解不同导演对于人性的表述,也明白了艺术源自于生活的定理。通过这些浓缩的信息,我们可以在观影后,体会吸收到影片带来的养分,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对艺术更深层次理解。看电影学英语词汇、短语、语法、文化……熔为一炉,看中听,听中学,学中记,相辅相成。和其他人文学科的目的与作用一样,优秀电影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不仅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艺术享受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想想境界人生视野,培养敦厚而高尚的情怀。因此老师要选择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影响的影片,实现电影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另外,电影教学要在电影课与现有课程之间建立联系,就需要教师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史宝辉.交际式语言教学二十五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6668.

[2]林鹏,红梅.珍文精听英语系列听100年奥斯卡电影学英语《卡萨布兰卡》[Z].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范文第3篇

 

一、我国影视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国影视教育进入大学课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此前全国只有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两所高校开设电影电视方面的专业课程。八十年代初,一些远见卓识的大学如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等先后开设了《电影艺术概论》、《电影文学基础》等影视教育课程。当时中国影协书记处书记罗艺军也在《电影,向髙等院校课堂迸军》一文中强调“电影必须普遍地、大量地进入我国髙等学府,这对电影和教育来说都是一项战略性的措施”。1985年4月2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明确指出要“迅速改变我国电影教育严重落后的情况”,“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当把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这个文件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强烈反响,对各类型的大专院校普遍开设影视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影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艺术教育形式进入大学讲堂,成为髙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了法规性的意义。当年,开设影视课的大学由1983年的16所增至52所。之后的二十年,经过广大从事影视研究和教育的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影视教育的学科优势,高校影视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目前大约有1000多所髙等院校,已有200多所髙等院校开设了影视课程或影视讲座课„我们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髙等院校开设影视课程或影视讲座课。可以说我国高校影视教育逐步推广和普及,对完善我国大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可是我们注意到,虽然当前影视教育在许多髙校蓬勃开展,但影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影视教育要想紧跟时展的步伐,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采用恰当的策略予以解决。

 

二、当前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1■对影视教育的课程性质认识不清影视教育是高校学科教育的重要分支。影视艺术是影视教育的重要表现方式。影视艺术诉诸于人的听觉和视觉,兼容其他艺术样式的特点,实现了空间和时向的有机交融,把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在审美和教育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价值。“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形形人的心理情态,各种各样缠绕的关系,又充分地显示着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了百科全书一样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但是一些开设影视教育的学校对于影视教育的课程性质认识不清。他们大多抱着八十年代的影视教育观念不变,以为髙校非专业的影视教育无非就是组织学生看看片子,写个观后感之类,没有正确看待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有些髙校的影视教育课流于形式,大多以无关紧要的选修课面貌出现,学校也疏于管理,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视听思维极为不利,更不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

 

2.影视教育内容老化,方法单一

 

近二十年来,旧有的髙校影视教育观念一模式导致许多高校的影视教育缺乏创新意识。很多影视雜育工作者因循守旧,在一以贯之的教学活动中,把“观看”作为影视教育的主导方式,许多教师甚至把看片当作唯一的授课方式,自身并不去和学生展开思想和观点上的探讨。学生的“观看”往往是盲目和随意的,以致于大多数学生评价影视教育课程优劣的标准就仅仅是教师是否给他们观看了他们认为“好看”的影片。事实上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各人喜好不一,“好看”的标准似乎过于众口难调和模糊不定。教师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也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没有形成互动合作的双向交流,这是教育实践的大忌,既不符合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要求,也违背了影视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3.教学设备陈旧,手段落后

 

众所周知,影视艺术本身是科技和艺术的结晶体,影视艺术拓展的每一步都与科技的进步休戚相关。正因为影视艺术和科技$合的如此紧密,所以凭髙科技产品为支撑的影视教育需秦充足的教育资金投入。然而反观现实,我们却发现在髙校影视教育中很普遍地存在设备陈旧,手段落后问题。比如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像机、几盘重复使用的录像带,就是一些髙校影视教育的全部“家当”。毫无疑问,如果不重视对影视教育的投入,不及时更新影视教育设施,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热情都会慢慢消退,影视教育就会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4.师资匮乏且良莠不齐

 

长期以来,除了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以外的非专业性影视高等院校大部分把影视教育课程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看待,因此在师资的配置上,后备力量的培养和选拔上不加重视。虽然某些综合性大学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影视艺术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开始从事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培育和甄选,但并不能掩盖整体上师资缺乏的现状。许多髙校在影视教育方面没有专业教师,现有教师多是对影视艺术感兴趣的“半路出家”者,甚至有少数教师还是因行政命令不得已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另外,师资队伍难以形成层级梯队,队伍建设缺少持续性,结构不稳定,不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因为髙校影视教育师资队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髙校影视教育的质量难以稳步提髙。

 

5.影视教育教材繁杂,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与八十年代中后期高校影视教育紧缺教材的“饥渴”状态相比,今天的状况有很大改观。在髙校影视教育起步伊始,教育工作者纷纷思索如何对高校影视教育进行定位并编制适应普通髙校师生现实需求的教材。之后二十年,一大批从事影视艺术研究的学者专家不断地著书立说,从各自擅长的角度论述影视教育的各个层面,不少著作被加以改编进人大学影视教育的课堂,但由于缺乏一个可资参照的标准,使得目前髙校影视教育教材繁杂无序,教材的遴选成为一大难题。另外,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仅把目光盯在教材上还不够,其它的课程资源也应进入我们的视野。目前,对高校影视教育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关注者少,研究者更少,仅靠少数几位从业者的努力恐怕也于事无补。此外,目前髙校影视教育尚没能建立起自己的质量评估体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促进髙校影视教窗发展的对策

 

以对目前全国髙校影视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为基础,结合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以及教育改革新观念、新特点,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以资参考。

 

1.深化影视教育观念,强化影视教育管理

 

髙校影视教育发展水平的髙低与学校领导层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密切相关。高校的领导层和影视课教师以及教辅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影视教育在21世纪这个读图和影像时代的重要性,给影视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学校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多方推进影视教育的课程优化和教学评估改革。对于从事教学教辅工作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制定详细的奖惩条款,奖优罚劣;对于师生中优秀的影视制作和影视论作给予适当的奖励,从制度上确保髙校影视教育的良性发展。应该说,只要我们观念明确,管理得当,那么髙校影视教育繁华似锦的前景的到来就为时不远。

 

2.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方法

 

髙等院校应当打破髙校影视教育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台录像机、一盘录像带的“四一“格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购买和配置新型的与教学相关的必需设备,比如光盘、VCD机、DVD机、多媒体电脑、非线性编辑机、足够数量的片源、制作材料以及视听室、制作室、文献资料室等等。在教学中摒弃过去教师放映、学生”观看“的陈旧教学方式,转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选题、设计相关问题、共同观影、互动评价、双向拓展提升、得出分析论证结论,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合作。当然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发挥高校影视教育注重理论探索和影片鉴赏等方面的优势,多方开发课程资源,积极主动地和地方企业实体、广电传媒单位以及社会影视制作公司合作,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富有创造性的影视教育新模式。

 

3.教师专业化与师资培训

 

随着髙校影视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深化,影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也越发突出。从量的角度看,随着开办影视教育课程的髙校的增多,对从事影视教育的教师的需求随之增大;从质的角度看,在高校影视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步被肯定后,髙校对影视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髙。无论是质与量,我国现有的电影电视专业院校还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髙素质专业人才来满足全国髙校影视教育的需求。为此髙校应当两手准备,一方面对今后影视教育师资的引进要以专业化为标准,尽量吸收影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影视教育的基本理论、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影视教育的基本方法等方面。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师自学以及进人影视专业院校脱产学习等多样化手段。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范文第4篇

今天,我们在教室里观看了《举起手来》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富有幽默色彩,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姑娘手里的一本红色的本子,本子上记录着鬼子侵略中国时的种种罪行。鬼子不想自己的丑陋行为在中国流传,所以只好死命追捕这位姑娘。这位姑娘在逃难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伯伯和两个小男孩。两个小男孩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鬼子斗智斗勇,最后鬼子吓得魂飞魄散,心惊胆战。最后日本人终于全军覆没了。

胜利的背后也有着辛酸,我们现在抗战是胜利了,但我们也付出了很多。为了抗日,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挖草根,渴了喝雪水,他们长途跋涉,终于完成了二万五千里。

我们是时代的小皇帝,和他们相比,我们是太幸福了,我们吃的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我们节假日的旅游,享受着父母给予的爱。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的学习,长大当位和平的使者,使全球都充满爱,和协与美好,不再有战争,远离痛苦。让幸福的种子撒满人间。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三傻大闹宝莱坞》;东方主义;形成原因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的。影片故事是两个好朋友拉朱和法涵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友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影片讲述了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这一印度的传统名校读书。在这里成绩是检验学生的惟一标准。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同时兰彻也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反对传统束缚的精神帮助好朋友拉朱和法涵实现了各自的梦想。本片被多数人认为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励志片,激励我们要不畏各种艰难险阻,勇敢且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但笔者认为该片也存在着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

一、赛义德及其东方主义

爱德华・W・赛义德是美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东方学》一书对后殖民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也成为后殖民批评理论代表人物。在《东方学》这部著作中,赛义德先生为我们阐释了“Orientalism”一词的三个方面的含义,即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利话语方式。而该词的第二和第三个方面的含义就是我们所指的东方主义,一种思维方式意即东方和西方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存在着区别,西方代表的是文明与自由、进步与发展,而东方则是蒙昧与专制、停滞与落后的代名词。一种权利话语方式意思是指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方的长期以来的主宰、重构和话语权力压迫的方式,意即“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断,对东方进行描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将东方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西方与东方的关系往往表现为纯粹的影响与被影响、制约与受制约、施与和接受的关系。东方主义是一种强加于东方之上的政治学说,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方主义所表述的是一种西方世界对于东方世界的强权关系、支配关系和霸权关系。

二、东方主义的体现

(一)人物语言

影片中的大多数人物在大多数情况下说的是印度本民族语言――印地语,但是在影片当中也同时出现了印地语中夹杂着英语,印地语和英语词汇和结构混用的现象。从电影中可以看出,院长是电影里说英语最多的人。他在很多场合都大量地使用英语,例如演讲、上课、教训学生、给教师训话、给仆人下命令、给学生家长打电话等,甚至他跟自己的女儿说话都用英语。受他的影响,他的二女儿碧雅说英语也很多,跟人交谈时,印地语语段里夹杂大量的英语。三个主角兰彻、法涵和拉朱的英语很好,但在交谈中主要使用印地语,间或夹杂一些英语词汇。同样是大学生,三人的同学查图对英语的使用却远远地多于印地语的使用,而且他使用的还是美式英语。与这些人形成对比的是法涵的爸爸和拉朱的妈妈,他们作为学生家长,代表的却是社会底层人民,他们能听懂一些英语,但只说少数的几个专有名词。

从以上人物使用英语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民众对英语的不同态度。作为社会中产阶级和高级知识分子的院长,他对英语是十分热衷的,因为在印度的教育体系中,英语还是主要的教学语言,这也是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留下的后遗症。深受殖民教育的影响,他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英语当成了自己的母语一样脱口而出。从这一点上看,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已经对印地语造成了一种话语压迫,话语主题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话语身份,在此前提下完成了对西方语言的模仿,这就典型体现出东方主义的影响。

法涵的爸爸和拉朱的妈妈作为社会底层人民的代表,他们接受的教育不多,所以他们几乎不说英语,对英语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他们所受的殖民教育的影响相对来说就少得多,所以他们还能保持着自己的民族身份。

(二)故事情节

在电影中“消音器”查图由于受到三位电影主角的戏弄,便和他们三个人打赌,在十年后他们再在学校见面,那时他一定会比兰彻成功。十年后,他果然赴约,向法涵和拉朱展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豪宅、名车和一份体面的工作。查图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而获得成功,并且他认为成功的标志就是房子、车子等非常物质的东西。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美国文化中的价值观是完全一样的,即“美国梦”。它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影片所间接反映出的是美国文化对印度文化和印度教育的一种侵略和殖民。事实上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就对印度通过教育手段开始了精神掠夺,方式主要有提供教育经费资助,确立教育合作关系,加强两国教育人士交流,互派留学生等。尤其是最后互派留学生方面,印度在美国的留学生,大多被安排住在美国私人家里。美国留印学生,也住在印度学生家里或大学宿舍里,这是为了“通过个人接触,促进相互了解”,甚至美国的“教育家”每年都要到印度去亲自物色留学生的人选。印度的人才大都流失到美国去了。影片中兰彻也提到印度教育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印度优秀大学生都希望去美国深造。由此可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印度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三)场景表现

《三傻大闹宝莱坞》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落后、贫困的印度。僵化死板的教育制度以及高自杀率等社会问题的泛滥,这恰恰迎合了西方人对东方的想象。最具代表性的是对拉朱家的场景表现。本来影片是彩色的,但一到拉朱的家,影片突然就变成了黑白的,他们一家人挤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生活不注重细节,不注意卫生。这正好反映了东方主义对东方的认识:东方是“落后的”“肮脏的”“野蛮的”,从而衬托出与东方相 对立的西方是“先进的”“高尚的”“文明的”。影片中的一段旁白说明了问题。“拉朱的家就像从50年代的黑白电影中蹿出来的似的,一间狭小且昏暗的房间,瘫痪多病的父亲,咳个不停的母亲,还没结婚的姐姐,发霉的沙发,屋顶24小时漏水……”

电影中当碧雅和她的未婚夫去参加姐姐的婚礼时,碧雅的未婚夫看见她戴着一块旧手表时,他说到:“我的天啊,你怎么戴着这样一块垃圾手表,人们会怎么说你?我的未婚妻――将来的医生戴着一块200元的手表,快取下来,谢谢!”从以上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碧雅的未婚夫是富有的,喜欢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物质享受。他穿着一身的西装革履,不愿穿印度的民族服装,喜欢用名牌来包装自己,而且还讲着有些蹩脚的英语,他想以此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因为在他看来与西方相比印度是落后的,西方的东西就是好的。这恰恰体现出东方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存在。西方代表的是进步与发展,而东方则是停滞与落后的代名词。

三、形成原因

(一)个人经历

作家奇坦・巴哈特1974年出生于新德里,父亲在部队,母亲在政府部门工作。1978~1991年就读于新德里军队公共学校;1991~1995年在印度理工学院学习机械设计专业,并取得理学学士学位;1995~1997年进入阿穆达巴印度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荣获“最佳毕业学员”称号。毕业后,他投身银行业,先后供职于高盛公司、德意志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后来,他与印度管理学院的同班同学组建家庭并定居孟买。定居孟买前,他在香港生活了11年,从事国际银行专业投资人工作。2009年,巴哈特放弃了其投资人的职业而全身心投入写作。从以上的作家个人简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家庭条件是比较优越的,作者所接受的教育在印度来说也是很好的教育。在印度多数大学中的优秀教师都具有西方教育背景,他们或是在西方留过学,或是在西方作过访问学者。还有部分教师就是来自西方的外国人,因为我们在前文提到,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就对印度通过教育手段开始了精神掠夺,方式主要有提供教育经费资助,确立教育合作关系,加强两国教育人士交流,互派留学生等。因此作者在受教育时期极有可能与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本国或是美国老师、美国留学生等有所接触,受到他们的影响。作者毕业后先后供职于高盛公司、德意志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其管理层绝大多数是来自于欧美国家,因此在长期与他们接触后,作者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就涉及下面第二个原因。

(二)社会集体想象物

社会集体想象物是指“在‘他者’形象创造中起支配作用的,来自作家所属社会的影响源”。社会集体想象物一旦形成,就会对作家的异国形象创造产生作用。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整个社会想象力参与创造的结晶,作家在其中只充当了一个媒介。“作家创造出一个异国形象,这绝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它必然会受到所处社会对异国认识的影响和制约。”异国形象作为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受到“自我”“注视者”一方的基本立场的支配。欧洲中心、西方先进、白人优越等观点,是支撑这个社会集体想象的重要支柱。在长期与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人士接触和交流后,东方主义话语在作家奇坦・巴哈特身上留下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点他本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奇坦・巴哈特笔下的印度和电影中的印度不自觉地带上了东方主义的色彩。电影所展示的印度社会的面貌,几乎完全印证了西方长期以来对印度概念化的、东方主义的想象。

《三傻大闹宝莱坞》无疑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教育类影片,是印度电影的一个经典之作,会被人们所铭记。但是在东方主义视角的审视下,该片又是东方主义在印度电影中的具体体现,具有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

[2] 王小琪.受“奴役”的边缘文化――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后殖民解读[A].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

[3] 祝英.美帝国主义对印度的教育侵略[J].世界知识,196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