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实务计算题

国际贸易实务计算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实务计算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实务计算题

国际贸易实务计算题范文第1篇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理论教学,注重课本知识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但单纯注重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需要。学生学习完该门课后,对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具体流程并不清楚,遇到具体的业务更不知如何操作,所以,学生感觉没有学到知识,学习结束感觉什么也不会。另外,考试方式也比较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出一些选择、问答、案例分析、计算题等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导致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时抄抄笔记、突击复习,出现分数较高但职业能力较差的情况。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这样的培养目标。学生学好国际贸易实务,对于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熟练操作具体外贸业务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改革的要求

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重要且紧迫的,在备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以及考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技能教学目标应为:培养学生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时间安排受到限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为一次两课时,老师不能随意调整课时,只能根据两课时的时间来安排项目。但并不是每个项目恰好两课时正好完成,有的项目可能需要三、四个课时才能完成,甚至更多时间,如果再安排其他时间接着完成,就破坏了任务的完整性,不利于学生对这个任务的掌握。有时老师为了兼顾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任务,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老师又不得不上新课,有些学生跟不上,就感觉糊里糊涂的,知识掌握不牢。

(二)教学条件缺乏

“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如在校内实验室利用软件操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我院的校内实验室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但校外实习基地的缺乏仍使某些工作任务无法落实。我院不处于沿海城市,外贸企业较少,本市也没有海关和码头,也没有集装箱集散地等条件,学生无法亲眼看到海关、集装箱的真正情况,也无法亲身体验外贸业务的操作过程。因此笔者认为要完全实施这个教学方式,需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软件平台的不足。

(三)教师课堂调控有困难

项目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令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学生分小组活动,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指导,适时调控。但有的班级人数较多,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就会偷懒,把小组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

(四)师资力量缺乏

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当前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没有在企业锻炼过,缺乏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部分教师对项目化教学的认识不够,对课堂控制能力和经验欠缺,平时又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并且不少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缺失,因此在项目教学法中老师常常感到不能够得心应手。

三、解决“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校内实验室利用软件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到企业车间,到企业的生产场所去参观去学习,这样对学生任务的完成、对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会更加有效。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在讲到制单结汇时,单据的样本都是书上的或老师从网上下载的,如果能让学生到外贸企业看看真正用的单据,再针对里面的内容讲解每一项如何填写,效果更好。因此学校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项目化教学实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要具有跨学科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要具有职业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要向企业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学院应该积极选派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让老师接触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触真实的案例,并把这些案例和工作经验带到课堂,使学生能够在校就可以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能够解决实际企业的问题,感觉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不脱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积极邀请企业一线员工到企业兼课。只有教师能熟悉整个业务的工作过程,才能更好地实施项目化教学。

(三)课时安排要灵活

对于课时的安排,一般的高校都是以两节课作为一个授课单位,而项目化教学由于安排的任务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完成一个任务需要的时间会有很大不同。有时一个任务可能需要三、四个课时甚至更多,因此每个任务之间如果全部按照两个课时为一个授课单位来安排,有时就把一个完整的任务分割了,降低了学生完成这一个任务的效率,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教授该门课时可以把课程安排在只有两节课的下午来进行;或者看学生哪一半天没有课,利用没有课的半天时间让学生连续地完成一个任务。

(四)转变教学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计算题范文第2篇

例一、某公司出口一批货物,CFR纽约价为1890美元,现在外商来电要求改报CIF纽约价,并按要求按CIF价加20%投保一切险并加保战争险,假定一切险的保险费率为0.6%,战争险的保险费率为0.03%,请问(1)我方应向外商报CIF纽约价为多少?(2)我方应向保险公司支付多少保险费?

例二、我出口公司原来对外报价为CFR纽约价1890美元,后外商来电要求改报CIFC5%纽约价。规定按发票金额的120%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一切险保险费率为0.6%,战争险保险费率为0.03%。请问(1)我方应向外商报价CIFC5%价格为多少?(2)我方应向保险公司支付多少保险费?(3)我方应付多少佣金?

我们知道,保险费是被保险人从保险人那里获得货物损失赔偿的代价,也是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基本收入。以出口贸易为例,根据国际保险业惯例,凡是按CIF或者CIP条件达成的合同的,保险费的计算公式为:

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保险费=CIF(或者CIP)×(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从上述保险费公式我们不难看出,保险费的多少受保险金额与保险费率的影响,而保险金额主要受投保加成率的影响,保险费率由双方协商,因此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双方会针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商讨。

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来看例一的计算:

(1)由于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1890/(1-120%×0.63%)

=1904.40(美元)

我方应向外商报CIF纽约价为1904.40美元。

(2)保险费=CIF价×(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1904.40×1.2×0.0063

=14.40(美元)

取整为15美元,我方应向保险公司支付15美元的保险费。

我们再来看例二的计算:

(1)CIFC5%=CFR价+保险费+佣金

=CFR+ CIFC5% ×(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CIFC5%×佣金率

整理后,CIFC5%=CFR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佣金率)

=1890/[1-120%×(0.6%+0.03%)-5%]

=2005.43(美元)

(2)保险费I=CIFC5%(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2005.43×120%×(0.6%+0.03%)

=15.16105,取整为16美元

(3)佣金C=CIFC5%×佣金率

=2005.43×5%

=100.27(美元)

我们对这两则计算题做一个比较,不难发现这两个题表面上看相似处非常大,而实际上保险费的计算方法却大相径庭,尤其是第二题的计算方法令学生们大惑不解,甚至接受不了。原因是学生们按照第一题的思路,计算方法如下:

(1)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1890/[1-120%×(0.6%+0.03%)]

=1904.40(美元)

CIFC5%=CIF/(1-5%)

=1904.40/0.95

=2004.63(美元)

(2)保险费=CIFC5%×(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2004.63×120%×(0.6%+0.03%)

=15.1550(美元),取整数为16美元

(3)佣金C=CIFC5%×佣金率

=2004.63×5%

=100.23(美元)

通过计算结果不难发现,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CIFC5%价仅差0.8,计算出来的保险费仅仅相差0.006美元,取整数后也就都是16美元。

计算结果虽然相同,但我认为学生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们对保险费的计算公式没有深刻的理解。

我们知道,出口贸易保险费的计算主要受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的影响,而保险费率是固定的。出口贸易中,凡是按CIF或者CIP条件达成的合同一般均按照保险金额为发票金额的110%,也就是说在发票金额的基础上增加10%(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成”)计算。那么什么是发票金额呢?我们看例一“外商来电要求改报CIF纽约价,并按要求按CIF价加20%投保一切险并加保战争险”,由此可知,例一中的发票金额就是CIF价,保险金额也就是CIF110%,因此,计算保险费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CFR与CIF的换算关系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求出CIF价,继而再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保险费。

我们再看例二中“外商来电要求改报CIFC5%纽约价。规定按发票金额的120%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该例中发票金额是CIFC5%,也就是说保险费的计算基数是CIFC5%。那么CIFC5%是怎么计算的呢?按照学生的思路

CIFC5%=CIF/(1-5%)

=1904.40/0.95

=2004.63(美元)

国际贸易实务计算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国际金融作为国际贸易活动的催化剂,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很多高校经济类专业都非常重视《国际金融》的课程建设。自2002年教育部将双语教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之后,2004年,教育部仍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评估方案》中规定,必须有10%以上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在这种大背景下,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广泛开展起来。

一、国际金融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本文认为,在高校国际金融专业课中推行双语教学既是国际金融专业课自身特点的要求,又是我国涉外经济发展对于金融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首先,实行双语教学是国际金融专业课自身特点的内在要求。国际金融课程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在国际间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讲述国际金融实务的基本操作方法。在理论上,我国的国际金融学科是在借鉴西方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明显的移植性和国际性。许多理论观点和实际经验需要从国外引进,并不断更新,然后加以吸收和消化。在实务方面,国际金融的许多专业实践需要外语来操作,例如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国贸实务等,掌握和熟练运用外语工具是进行实务操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中引入外语工具,就很难完成国际金融专业课程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实行双语教学是我国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对外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际金融在我国涉外经济中的地位尤为关键,因而对金融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金融业最需要的是既具备熟练的国际经贸金融实务操作技能,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国际金融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对传统的以单纯母语(汉语)为载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外语(英语)工具运用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专业课教学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难点

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原版教材的使用在双语教学中十分必要,但也使得教学面临更多的困难。

(一)教师的难点

相对于单纯母语教学来说,双语教学无疑是一门比较高深的艺术。国际金融专业课程中实行中英文双语教学,教师必须是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双合格教师。一方面,作为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熟悉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国际金融实务的操作。另一方面,作为双语课教师,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完全理解原版教材的内容,运用外语对专业知识进行表达和转述,与学生熟练地进行口语交流。实践证明,能够胜任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专业基础扎实,对于国际金融学科体系有较为深入全面的掌握;第二,专业英语词汇量丰富,表达能力强,具备英语思维方式;第三,英语发音纯正,听力良好,可以与学生有效进行外语互动交流。目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无论是外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存在一方面的不足,完全合格的双语教师资源较为匮乏。

(二)学生的难点

要能够充分适应双语教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课的前期基础知识和外语水平。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推行双语教学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但不能起到提升外语水平的效果,还会降低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甚至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英语基础较好的本科生,使用双语学习仍然有些吃力,对于原版教材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无法与中文教材相比。因而,学生外语能力的良莠不齐是实行双语教学的另一大难点。

(三)教材的难点

《国际金融》是一门时代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随着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国际金融的教材内容也不断更新。国内编写的教材往往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而国内出版的欧美教材的中译本,也存在着晦涩难懂,未能充分再现原文意思甚至偏离原意等问题。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教材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时代感强、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原版教材许多都非常具有人性化,往往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充分考虑了读者的理解和阅读习惯。例如,Daniels和Vanhoose的“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Economics”以及James和Baker的“International Finance-Management,Market,and Institutions”都是比较常见的国外原版教材,可以考虑使用。但是,国外原版教材也存在着与中国国情联系不紧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三、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创新改革的建议

(一)合理安排中英文教学比例

一般认为,在双语教学中没有必要采用“全外型”,即教学过程中完全使用外语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考虑到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应该使用“混合型”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中英文的授课比例。通过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可以大致了解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层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内容方面,总的思路是,对于比较简单的部分主要采用英语讲授,而对于艰深的理论和复杂的实务内容,应在采用英文的授课的同时,增加中文的解释。例如,在讲述有关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制度等内容时,主要采取英语讲授,可以用到80%-100%;在讲授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金融衍生工具、国际金融政策、国际货币危机和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等内容时,可以将英语讲授比例降到30%-50%,并且适当增加中文解释的比例。

(二)注重教学师资的培训

鉴于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匮乏,应该注重教学师资的培训,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制定相关政策,如提高双语教学的定额学时的系数等,鼓励教师加强外语和专业课的自学和自修,以弥补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缺陷。第二,投入人力和财力,直接从国内重点高校或国外高校引进专门人才,通过这些人才的带动效应,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第三,可聘请国外专家为国际金融专业课教师专门开设英语培训课,增强专业课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或者组织相关教师轮流出国进修和深造。在国际金融双语课开课之前,应该经过严格的双语课试讲程序,邀请一些教师参加听课,通过打分、鉴定和认可,确保主讲教师是可以胜任双语教学的合格师资。

(三)采用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

国外原版教材具有理论水平扎实,抓住时代前沿的优点,但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在教材的选择中,首先应注重选择比较有影响力的教材,使学生能够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状况;教材的难度不宜过大,应该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易于学生接受,内容量也应该适中,要与授课学时相匹配;为加强针对性,可以在使用原版教材的同时,补充有关中国的金融行业和学术界的相关知识动态,编写一些实用的教辅资料;由于国外原版教材的价格往往较高,学生难以负担,应该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教材,也可以加强二手原版教材的流转使用率,建立原版教材的二手市场。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双语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双语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课前交流和课后辅导。在每一次课结束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英文课程提纲,或者将其挂在校园网上,使学生及时了解到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以便提前预习。课程提纲中应包括参考书目、课程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程作业等内容。在课后,教师和学校相关人员可以带领学生到涉外金融机构进行参观或实习,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同时与学生及时沟通,通过发邮件等方式,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灵活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

课堂教学是双语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的单向灌输方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言和讨论,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围绕一个话题,通过搜集专著、期刊、网络、报刊中的相关内容,制作PPT文件,在上课时,由各组选派代表为同学们进行PPT讲解和展示,然后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和打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增加课堂提问,充分发起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回答和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就国际金融中的某些热点问题,如“人民币升值利大还是弊大”为话题,举行课堂辩论赛。正方和反方分别就各自的观点进行阐述、辩论和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还可以就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问题开展演讲比赛等。

(五)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包括改革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方式和改革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两个方面。

双语教学相比于单纯的母语教学,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更多的劳动应该获得更高的回报,应该对承担双语课的教师的工作量加倍认可,并在职称评定时提高分量,以增加双语课的教学激励。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环节,传统的考核方式仅注重期末考核,创新改革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平时考核。平时考核的内容可以包括考勤、课堂积极性、作业等,小组展示和讨论也是平时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评分过程中,既要看重过程,也要看重结果,依据态度和成绩两方面进行评分。在期末试卷的设计中,应采取全英文形式,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可以将平时课程中反复强调的知识作为考核重点反映在试卷中来,例如体现时代特色的国际货币危机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

四、总结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不断加深,对于金融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国际金融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国际金融专业课程特点的内在体现。本文研究了推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加以概括和阐述,然后提出了相关的创新改革建议。通过合理安排中英文授课比例,注重教学师资的培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改革考核方式等途径,提升国际金融双语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的,具备较强的国际金融专业基础和较高外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志芬.国际金融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5:72-72.

[2]倪琳,严良,范傥.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173-175.

[3]张文强.《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探索,2007,6:116-117.

[4]何慧红.对《国际金融》(双语课)教学的探索[J].高教高职研究,2009,1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