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赤壁赋翻译

赤壁赋翻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赤壁赋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赤壁赋翻译

赤壁赋翻译范文第1篇

河北黄××

黄读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是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并且无法逆转而放弃治疗。有报告显示,目前有80%的骨质疏松患者没有接受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尽早采取正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状,延缓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而且还可间接减少发生骨折的危险性。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抗代谢性骨病的一类新药,是目前全球(也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线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骨痛症等,特别是治疗以骨量减少和骨结构破坏为特征而导致骨脆性和骨折率增加的骨质疏松症效果明显。

赤壁赋翻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名家典籍里选择适合高中生学习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片段进行教学,比如说论语选段、孟子选段、庄子选段等,这些课文都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高中文言文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传统的文化,以深刻的人生哲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人生感悟,领会中国古代优秀灿烂的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片段赏析以幻灯片的方式播放出来;通过生活化的故事讲解帮助学生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实现文言文有效学习;通过多样化的诵读方式不断记忆文言文,理顺文言文的表达顺序,实现文言文背诵记忆的教学目标。

一、以多媒体创新教学方式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幻灯片、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实现教案的科技化,幻灯片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影响等技术表现文言文所反映的事件、风景、人物,以幻灯片丰富多样的图片影像表现文字的内容。文言文主要的教学难点就是大篇幅的古代文字,虽然很多都已经翻译成了简体字,但是由于阅读方式不同,学生在理解方式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多媒体将文言文、翻译、故事图片等结合起来,学生的就能够简单的理解文章所描写的情景,理解文言文教学。

《赤壁赋》选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通过幻灯片的图片文字组合效果,将赤壁赋的文字进行分段,再配以各个重点画面的图片,以笛声或者箫声为背景音乐,就能够营造成月夜赤壁之下静谧、明朗的美好的画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所描写是天空的景象,通过图片可以再现这样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生活化的故事理解文言文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学习中有很多的历史事件和生活经历,《烛之武退秦师》、《指南录后序》、《寡人之于国也》、都是生活化故事的凝结,在这类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析理解,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整篇文章完成讲解。比如说以评说的方式讲解《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在论说的过程中,首先对郑国和秦国的地理位置进行说明,文中写道:“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如果晋国得到郑国的这块地,那么无疑晋国增加了国土面积,秦国如果想要越过晋国到达这块途径,将显得困难了,那么灭亡郑国对秦国又有什么帮助呢?在列举晋国不受信用的事,晋国的国君当年受恩于秦国,许下承诺给秦国焦、瑕两个地方,但是“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才渡过河晚上就加固城防,以就是为证说明秦国和晋国结盟没有任何的收益,最后打消了秦王的顾虑,秦国撤兵。

评说的方式就类似于生活化的艺术欣赏,学生的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体会烛之武的聪明勇敢、大义凛然爱国情怀,难懂晦涩的文言文就成为讲故事的重要来源,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故事经过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再比如说《陈情表》、《项脊轩志》都是展现亲情的名篇,其中的生活化场景就可以让学生的以自己的生活理解讲解出来,这样学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刻的理解亲情的可贵,教师也实现了自己的文言文教学目的。

三、多样化的诵读方式记忆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中文章分类比较多,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如《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滕王阁序》《秋声赋》《兰亭集序》等几篇文言文,是公认的美文,在高考试卷的诗句类默写题中有一定的分值,而且这些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的押韵、对仗都能够体现古代文言文的典雅,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基本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然后进行全文的背诵记忆,选择跳读、全读、理解记忆等方式实现背诵记忆。

记忆背诵的文言文多是以写景、抒情等为主,所以是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营造是文言文的主要特色,令人陶醉的意境美是文言文进行诵读时的重要帮助。《赤壁赋》之宁静辽阔朦胧美,《始得西山宴游记》之广阔无涯、浑然一体美,《滕王阁序》之色彩绚丽、远近错落、上下浑成美,这些优美的语言在记忆起来非常容易,押韵对仗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迅速的形成语感,加速背诵和记忆。教师在背诵记忆的指导过程中通过对重点词汇的反复讲解和诵读,形成基本的语感;学生的在休息或者早上完善进行背诵就能够顺利的背下来。注意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可以从重点开始,比如说《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常考的名句,围绕重点进行背诵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将文言文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展示,学生多个在朗读的过程中,将文言文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的有效背诵记忆。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在高考出题特点以及文言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实现文言文教学的不断提升,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敏.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新策略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6)

赤壁赋翻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言文;言意统一;境界

如何阅读文言文,是困绕大部分中学生的难题,如何教学文言文,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通过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认识不足,以为学习文言文和我们关系不大,因此对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到位,对文章的词章结构不够重视,不明白它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没有认识到所学的好多文章都很经典,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是教学方法不当,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的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是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真是得不偿失。针对这种学习状况,我觉得文言文教学应该进行“言意统一”的方法。

每当手捧经典的文言文篇章,首先要仔细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自己的这份感情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份情感,他们自己也会被经典的文本打动,这远比教给他们一些虚词、一些语法重要得多。我觉得,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文言文,让他们轻松自如地学习。

1、以“意”入文,化繁为简

把握文章的“意”能化繁就简,从容演绎。“意”即文章的主旨,文章的情感。教学时,在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后我就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并让他们在文中找出情感的体现。例如,教学苏轼的《赤壁赋》这篇文章时,我不止一次被苏轼的悲喜情感打动。他的文章结构布局严谨,流畅自然,文章由叙事开始,紧接着是精炼的写景,制造气氛,继而在这种氛围中引出主客情绪的变化,从而阐发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看法。借客人之口宣泄自己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人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当主客的认识达到一致时,又自然的以叙事作结。文章环环紧扣,安排独具匠心,却不露斧凿的痕迹。无论是作者的写景感悟,还是客与主的悲喜之情,都与作者的政治失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如在教学李白《蜀道难》时,诗人运用变化莫测、充满浪漫主义的手法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的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副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在惊险的写景氛围中,引出对政治形势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诗人的写景抒情安排可谓恰到好处,明确了这些“意”之后,《蜀道难》的学习再不是艰涩难懂,而是在享受精美的文化大餐。所以,把握了文章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即把握了文章的“意”就能化繁为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兴致高涨。

2、以读品“言”,咬文嚼字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也有人这样说过,品读中的“品”,是感受,是咀嚼,是欣赏。“品”要以“读”为基础,即在“读”的基础上“品”;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加深“品”的收获,要用“读”来加深“品”的感受,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要用“读”来领悟语言文字所传达出的意。先“读”后“品”,“品”后再“读”,读读品品,品品读读;这就是言意统一的语文学习,或者说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言知意的阶段,老师把文章的主旨或者中心思想告诉给学生之后就开始分析篇章结构,语法,重要虚词,至于这个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的“意”是用何种方式表达出来的,作者或清新或质朴的语言,或豪迈或哀婉的语言学生不能够体会。所以我在安排《赤壁赋》等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以读来品“言”。先范读,再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教师指导后再次朗读,都是对文章“言”的品味,只有这样咬文嚼字,学生才能通过文本,通过作者的语言走进他的内心。

3、意与言会,品言悟意

“言”是作者的语言形式,是他的话语方式,但不能脱离“意”而单纯谈言,两者是有机融合的,语文课应该追求意与言会,品言悟意的境界。在教授《赤壁赋》这篇文章时,我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是引导学生回到原文朗读,品味,让他们享受品言悟意的快乐,享受经典文本带来的言意统一的美妙意境。

赤壁赋翻译范文第4篇

2011年全国17套试卷,除北京卷外,均设置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题目,赋分为6―12分。由此可见,本考点是文言文中的重中之重。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又分为两类,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以前者为主。考点有“正确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等。考生除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外,还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考点解析】

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意。

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求将文言句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翻译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解题方法】

一、理解文言语句六法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的翻译,要结合当时帝王气象与众不同的迷信思想来翻译,还要知道“龙虎”象征天子,“五采”云为祥云等自然现象的含义。所以应该翻译成“我让人观望他(刘邦)住所上空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象啊”。

2.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中省略了主语“江水”,翻译时要补充出来,译成“(江水)总是这样不停地流淌,但(它们)并没有流走”。又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侣”“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理解为“以……为侣”“以……为友”,全句译为“把鱼虾作为伙伴,把麋鹿作为朋友”。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凶”字理解起来就比较难。“凶”一般人理解为“不吉祥”“凶恶”“残暴”,代入原句中都不通;联系课文谈话主体及后面的内容,可以推断“凶”应该是指“荒年,谷物收成不好”。此句译为“黄河以北遇到荒年,我就把百姓转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

4.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文言文中与这些语句相对应的语句的用法和意义。如对偶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中的“无以”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译为“没有办法来”。又如排比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中的“席卷”“包举”“囊括”都是“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5.对于不好梳理的句子,最好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分析主干为“辛苦……非独……所见明知”,“所见明知”是“所”字短语,作宾语;“蜀之人士”和“二州牧伯(长官)”作定语,全句译为“我的苦衷,不只是蜀之人士和二州的长官看到并明明白白知道的”。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行》)中的“丝竹”,初中课本《陋室铭》中有“无丝竹之乱耳”一句,“丝竹”解释为“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古代泛指音乐”。据此推出“终岁不闻丝竹声”中的“丝竹”也是指“音乐”。又如“腹犹果然”(《逍遥游》)中的“果然”的义项,可以联想到成语“食不果腹”来推断为“吃饱的样子”。

二、文言文翻译十法

1.留(原词保留)。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吾本布衣,汝亦黎民。”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 “布衣”“黎民” 换为“百姓”即可。

3.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如:“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 比较好。

4.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如:“上书乞骸骨”可译成“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5.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可译成:“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

6.合(繁笔简合)。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合译为:“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7.分(语意分承)。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如:“怀敌附远,何招不致?”可分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8.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补出省略译为:“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

9.去(删除省略)。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10.套(套用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如:“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可以套用为:这恐怕(太晚了)吧?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赤壁赋翻译范文第5篇

请看下面两句话:

①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②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以上两句的基本结构顺序是: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这是现代汉语的基本结构,一般说来,主语和宾语的前面可以有定语,也可以没有,如①主语“老师”和宾语“故事”前就有定语;谓语前后分别附着状语和补语,如②谓语“打扫”前后就有定语和状语“把教室”“干干净净”。这是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式,而有些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顺序是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成为倒装句。

看下面的例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渺渺兮余怀。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唯余马首是瞻。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⑦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⑧生乎吾前。

上面8个句子,连续两句为一个类型。分别是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依据第一组现代文句子的结构顺序,比对第二组文言文句子句式的特点,可以为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帮助,即先找出文言文中的各类成分,将其与白话文的句式结构比对,找出其倒装特征,还原成白话文。如①中,主语“汝之不惠”(主谓短语作主语,“之”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放在了谓语“甚矣”的后面,成为主谓倒置句;③中的谓语“知”“解”的位置在宾语“句读”“惑”之后,成为宾语前置句;⑤中“烧溺死者”是限制主语“人马”某些特征的,其位置在应该“人马”前,成为定语后置句;⑧中“乎吾前”为补语,应在动词谓语“生”之前,因为结构位移,成为状语后置句。

经过比对和还原,在依据白话文的语法结构顺序,就可以把原来倒装的句式翻译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成分,也可以将其临时颠倒,这是白话文的临时用法。如:

⑨你放着吧,祥林嫂!

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你放着吧”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的喝止,这种主谓倒装把喝止着“封建卫道士”的性格解释出来。“空的”“下端开了裂”是分别修饰限定宾语中心词“破碗”“竹竿”的定语,将它后置,能起强调的作用。

[练习]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王语暴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④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⑥客何为者?(《鸿门宴》)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示例

①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②找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③君王曾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庄暴。

④只有依靠哥哥嫂嫂。

⑤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少年,养着一只蟋蟀。

⑥客人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