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门徒影评

门徒影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门徒影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门徒影评范文第1篇

【关键词】需求分析 专门用途英语 评价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69-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能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中很多人无法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熟练地运用在工作中。究其原因,往往在于没有学习过专门用途英语(ESP)。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探索有高职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评价体系对高职ESP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门用途英语概述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按照对学习者制定的特定学习目标以及根据特定需要开设的特殊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知识开展与工作有关的交际能力。这种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是与特定工作或特定职业密切相关的。如文秘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旅游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不仅涉及语言知识,还涵盖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Strevens的ESP定义更为详尽,包括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根本特点包括:需求的对象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的学习者;教学内容与某些特定职业或专业有关;教学重点是教授与特定职业和特定专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句式以及篇章结构;与普通英语相比形成鲜明对照。可变特点包括:着重于培养和训练掌握某种语言的运用技能;可按需要选择某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国际上对ESP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各高职院校开展了各种形式及不同内容ESP英语教学,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二、ESP需求分析理论

从上述ESP的根本特点可知,ESP的教学内容完全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确定,开展ESP教学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这既是理论的需求,也是开展ESP教学的基础性工作。需求分析可保证ESP教学的目标和效果得以实现,是进行ESP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前提条件。Hutchinson和Waters在1987年提出的两个概念就是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这两个概念的内容是以学习者作为中心。以下就从这两个方面论述需求分析。

(一)目标需求。目标需求是指学生在目标情境中学习必学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目标需求可以分为“必学”、“欠缺”和“想学”三种知识。必学知识是指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特定目标必须了解和把握的知识;欠缺知识是指学习者目前具有的知识水准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想学知识是指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产生学习欲望的那部分知识。高职院校开展ESP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目标中做好职业选择的准备。所谓目标需求分析,就是根据目标情境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所体现出的不同态度作出分析。目标需求分析所针对的是关于语言应用,同时还要对目标情境当中所需要的知识与专业技能作出分析,并分析学生处于目标情境当中应用语言开展工作时出现的差距,还要分析学生自身产生的需要。

(二)学习需求。学习需求是指学生对需要掌握某种知识的需求。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就是要分析目标情景下要求学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学生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就ESP而言,学习需求分析包括英语知识需求分析和技能需求分析,还包括对学习中的情感需求与环境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英语需求实际上重点是分析英语知识需求和英语技能需求。学生由于在个体方面存在差异,所体现出的对英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目标是到酒店工作,那么他们对交际需求可能就会强些。在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上,对情感需求的分析针对的是学习的过程,例如部分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希望得到帮助和激励,也有的学生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够有机会展示;环境需求的对象是英语学习所处的环境,专业差异导致对英语学习环境要求也存在差异,例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喜欢到实际岗位练习英语,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三、基于需求分析的ESP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进行ESP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的评价,利用评价形成的反馈信息来改革教学方式。高职院校的ESP教学中,需要对ESP学生的能力进行界定,这就涉及评价手段。招聘单位针对ESP学生也有相应的能力界定标准。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ESP教学时,需要建立起独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而需求分析可为建立该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一)建立ESP课程评价标准。一般有以下三个标准。

标准一:以学生为主体。科学的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ESP课程也不例外,以学生为主体构成了ESP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评价ESP课程教学时应用学习需求分析可了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状况。ESP课程评价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是学习者的动机和目的。高职院校的ESP教学目标因学生的专业和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性质是不能改变的。ESP教学设计的初衷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也应该成为ESP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学生具有的学习需求可能会同目标情境中的需求产生冲突,也可能目标情境中的需求满足不了学生的自身需要,在进行ESP教学评价时,要坚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自身需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将受到极大影响。

标准二:专业性。ESP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与实用性。ESP的教学对象是未来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如会计专业、导游专业、电工专业和金融证券专业等人才,这些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作为未来工作的必要工具。进行岗位与职业需求分析得出的结论是,ESP同职业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性,所学语言的内容因专业的差异而出现显著变化。学生所学内容应是未来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在ESP学习中,学生既要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词汇、句型和文章风格,还要对行业内所需的知识体系有详细了解。目标情境需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专业英语知识与专业技能在目标情境中加以熟练运用。例如,在外贸专业学习的学生只有掌握与外贸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常用语体,以及篇章结构,才能在未来涉外行业有效开展工作。因此,ESP教学评价必须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的职业特点来开展。

标准三:真实性。ESP教学评价不可忽视的一个标准就是真实性标准。目标需求分析表明,真实的语境有利于提高ESP教学效果。ESP课程设计的依据是职业需求与技能,进行ESP课程评价是为了检测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使用能力。所以,评价时应了解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及使用语言所要完成的任务,以此来制定ESP课程评价大纲,并为学生提供自己在真实语境中需弥补的不足。真实性标准可以确保ESP课程评价效度。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ESP课程评价应引进行业评价系统,这主要是考虑到用人单位通常也具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来对需招聘人员英语能力进行界定。目标需求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知识本身来自社会,再应用到社会中去。学校评价标准与企业评价标准相结合,才是一种科学评价特殊职业素质与技能评价系统。

(二)确定ESP课程评价内容。ESP课程的目的是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也是评价ESP课程取得成效与否的标准。ESP评估就是对依据学生需求所设课程进行检测,了解课程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学校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的结合,来对ESP课程展开有效的评价。这两种ESP课程评价模式可以更好提供出反馈信息,为ESP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ESP对于学生的评价可通过终结性评价得到结论。所谓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指考试模式。教师是终结性评价的执行者,终结评价的对象是学生。通过考试,教师可对学生的ESP课程学习效果有一个大致了解,同时也可了解到教师对需求分析得当与否、学生的能力能否胜任未来职业要求、学生对教学方式方法所持有的态度等。考试可了解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同目标知识和目标技能之间的差距,并了解学生还具有哪些潜力。

但是,终结性评价也存在不足。这种评价模式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生冲突,是对学习需求的轻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标情境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ESP课程的评价过程也应具有动态化。终结性评价这种固定化的评价模式无法对动态目标情境中的学习者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查,所以,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具有动态性,它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考核学生的出勤率指标、课堂成绩指标、实际交际能力指标和学习动机指标等,最终作出公正的评价。由于不同专业对英语内容需求各不相同,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不一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各自所占的比例可以根据专业需求来确定。

2. 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评价。由于ESP课程具有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进行ESP课程评价必须有用人单位的参与,因此,在ESP课程设计阶段就要作出整体性规划,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可让学生到用人单位接受专业英语的实际训练,达到有针对性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语言应用技能。学校也可请用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使用人单位将其用人目标注入教学之中;学生通过这种学校与用人单位结合的方式,有效地与实际需求接轨。

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的这种评价模式可有效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素质,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之中。学校利用ESP考试方式来考查学生掌握英语专业的知识,再利用模拟情景操作方式考查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企业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和英语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打分。这种双向评价模式可有效检验出作为学习需求者和知识使用者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评价这种模式使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达到有机统一。利用这种模式,学校可了解到用人单位对ESP课程的具体要求,并对教学方案进行充实和改进,将培养人才的目标分解到每个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之中。

高职院校的ESP课程评价依据的理论是需求分析理论,采用的模式是形成性评价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模式、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评价模式。应将上述理论和评价模式贯穿于ESP课程的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使ESP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St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M].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Centre,1988

[2]李华.ESP教学中的专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分析与整合[J].科教园地,2008(11)

[3]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4]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4)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24)

门徒影评范文第2篇

认识陈可辛之前,吴君如与香港歌星杜德伟是一对恋人,但始终处于地下情状态。后来,他开始嫌弃她日渐走样的身材,也不喜欢她老演丑角,更不肯公开承认与她的关系。1996年初,两人分手。

31岁的吴君如伤心欲绝地闭门数月。再露面时,她已经成为“极速瘦身”的典范,并以“玉女”形象复出影视圈,接拍了《洪兴十三妹》。

1997年3月的一天,陈可辛去找《洪兴十三妹》剧组的导演商谈合作事宜,刚到片场,便看到吴君如跑过来,高喊:“助理呢?我的嗓子都快冒烟了!”他赶紧将手中的矿泉水递了过去。她看也不看他,接过水就仰头喝了大半瓶。

事情谈完后,陈可辛朝停车的地方走去,不料,一个低头走路的女子突然撞到了他的怀里。他一看,发现又是吴君如!“想什么心事呢?”他笑着说。吴君如不好意思地道歉,陈可辛说:“有时间吗?请你吃饭。”吴君如正觉得饥肠辘辘,于是欣然同意。

直到两人一起吃饭时,吴君如才知道对方竟是大名鼎鼎的导演陈可辛。两人从电影聊到人生,感觉非常投缘。让吴君如惊讶的,是,那么多光环笼罩着的大导演,竟是一个内心淡泊的人,而且行事低调,待人真诚。此后,两个人交往起来。

1998年10月,吴君如凭着《洪兴十三妹》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和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的三料影后,而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也夺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陈可辛冲吴君如举起红酒杯:“我平时不怎么喝酒,也不太爱讲话,但和你在一起,我竟变得滔滔不绝,酒兴也浓了!我已经深深爱上你了。”就这样,两个人一吻定情,由朋友变成了恋人。

留出爱的空间,从欢喜冤家到“AA制伴侣”

牵手吴君如后不久,美国著名电影投资人斯皮尔伯格向陈可辛抛出橄榄枝,邀他前往好莱坞拍摄电影《情书》。陈可辛十分纠结。吴君如说:“人往高处走,我支持你去好莱坞发展。”

然而,陈可辛忙碌8个月打造出的《情书》在美国公映后,观众却反应平平。2000年初,陈可辛失意而归,吴君如宽慰他说:“不要因为一部片子的失败而怀疑自己的才华,我看好你!”

在吴君如的鼓励下,陈可辛创立了电影公司,并联合韩国、泰国等国的优秀导演,拍摄了《晚娘》等电影,跻身亚洲顶级导演之列。

2002年底,陈可辛说服吴君如加盟电影《金鸡》,扮演女主角阿金。2003年1月的一天晚上,陈可辛和吴君如来到一家茶馆,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子走过来,一把揽住陈可辛说:“大导演,你好长时间不来看人家了,人家想死你了……”陈可辛一脸尴尬,还没来得及解释,吴君如就爆发了,她端起茶杯泼了陈可辛一身,转身冲出茶馆。

后来,陈可辛去找吴君如解释,说那个女子只是群众演员,看见哪个导演都说“想死你了”,但吴君如心中的芥蒂一时难以消除。

在《金鸡》拍摄期间,陈可辛凡事都对吴君如百般体贴,可她总是冷若冰霜。陈可辛知道,要得到她的原谅,只能帮助她演好阿金这个角色。于是,他一次次地板着脸要她重演。经过无数次返工,吴君如渐入佳境。

2003年12月13日晚,吴君如凭着《金鸡》夺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当陈可辛在电视上看到吴君如领奖时,眼角沁出了泪水,并且说要感谢自己时,心里甜丝丝的。

2004年初春,陈可辛和吴君如开始了同居生活,但近80平米的卧房却分隔成了两间。这是吴君如提出来的,她不仅要求两个人在经济上实行AA制,住房上也是。两人心情好的时候就同屋而眠,生气时“各回各家”,为彼此留有空间。陈可辛认为这很有创意。

同居后,两人因性格差异极大,经常发生争吵。每当发生口角时,陈可辛总要拿出文房四宝送到她的卧室内,要她消消火气,待吴君如恢复平静后,陈可辛才敲门认错。

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两人都成熟了,再也不会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吵架。他们如今都认为对方是最适合自己的人。于是,陈可辛多次向吴君如提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吴君如却说:“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彼此相爱和信任,而不是因为有婚约的束缚。如果你哪天不爱我了,随时可以离开。我相信爱情,不需要婚姻套牢你。”尽管没有领结婚证,吴君如却称他为“老公”,生活中也尽到了一个做妻子的责任。陈可辛也早已认定吴君如是他最爱的老婆。

复出为他还巨债,“不婚爱人”相濡以沫15年

2005年8月中旬,陈可辛带着怀孕的吴君如飞抵上海,记者们蜂拥而上,问陈可辛:“你和吴君如相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你为何一直没有公开承认?”

陈可辛不想曝光私生活,于是一笑而过。很快,“陈可辛与吴君如貌合神离”等新闻纷纷出笼,这让吴君如很受伤,陈可辛却一无所知。回到家里,吴君如对他大发雷霆,陈可辛这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赶紧赔礼。第二天早晨,陈可辛早早起床,给她做了丰盛的早餐,并认真地写了一张纸条:“老婆,不要生气,我去向全世界呐喊,你肚子里的孩子是我的。”

2006年4月10日,两人爱情的结晶――女儿陈是知呱呱坠地。但是,一家3口平静而幸福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2007年,由陈可辛投入3亿多元打造的《投名状》虽然获得多个奖项,却终因票房收不回拍摄成本而负债过亿。转眼间,倾家荡产的他不得不考虑租房住。一夜之间,46岁的他白发陡增。

吴君如二话不说,取出自己多年的存款,并卖掉了心爱的跑车,把钱交给陈可辛说:“拿去还债吧,只要你的精神不垮,我们还可以东山再起!”但他坚持不用她的钱。吴君如火了:“当初我之所以建议生活AA制,是不想依靠男人生活。现在你有难了,还分什么你我?!”最终,陈可辛眼含热泪,接过了那张银行卡。

几天后,吴君如又果断决定复出拍戏。为了尽快帮老公还清剩余的几千万债务,演惯了主角的她甚至不惜自降身价,并同时接拍了多个角色。每当陈可辛面带愧疚地对她表达感激之情时,她总会抱住他说:“我们是夫妻嘛。”

在爱人的鼓励下,陈可辛很快走出了失败的阴影,打造出了《门徒》等多部精彩的电影,不仅赢得了业界好评,收益也很可观。陈可辛还清了债务,从此更加珍爱这个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女人。

2011年8月2日,陈可辛花了300多万元,购买了一部外形超酷的跑车,作为吴君如的生日礼物。他幽默地问吴君如:“知道我名字的含义吗?我的父母肯定想告诉我,为了妻子和女儿的幸福,你‘可’以多‘辛’苦一点!”

2013年5月,由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举行首映礼。当谈到吴君如时,他动情地调侃说:“正是这个没有哀愁、阳光天真的‘大笑姑婆’,让我的人生在青春的尾巴上绽放出花朵。这辈子,恐怕我再也逃不出她的‘魔掌’!”吴君如和7岁的女儿坐在台下,笑得格外灿烂。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文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