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狗年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4年
2004年,随着C114人才频道和英文版的上线,C114开始关注海外客户与读者的需求,此时“变革”成为全球电信市场的主调,网络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今后电信产业的发展趋势。
2004年1月,中国卫通与国信寻呼签订协议,联通从香港上市子公司帐面上正式剥离了寻呼资产。由于寻呼业的日益萎缩,联通公司已多次申请剥离这一拖累上市公司的“包袱”,在这一年里,大大小小100多家寻呼台退出通信市场。
2004年1月20日,铁通公司原有股权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独立运营,从此铁通以新的形象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
2004年10月,美国移动运营商Cingular收购AT&T无线服务公司的交易,获得联邦电信委员会批准,两公司合并后组成美国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这笔交易额达到410亿美元,并购使竞争激烈的美国移动通信市场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
2004年的大事之一就是谷歌上市:上市让公司从一个受关注的企业成长为今天的庞然大物。之后经过一系列的谋划,大量的炒作,同时还得感谢《花花公子》插上一脚对创始从佩吉和布林的采访,谷歌八月份IPO就使公司的市值达到240亿美元。两个月以后,谷歌股票直线上升,公司规模也翻了一番,成为当时雅虎最强劲的对手。
iTunes在2003年美国市场初次登场后,2004年6月开始将战线延至欧洲,iTunes在欧洲上线应对着多名竞争对手的强劲挑战,OD2、Napster和索尼在欧洲市场都有音乐下载服务。
关键词:汉语文课程;知识重构;教育理念
汉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和国语,汉语文教育却面临边缘化的危险,要想重塑汉语言文化,就得重塑汉语文课程。要对汉语文课程的知识进行重构,首先要有对汉语文学科的一个明确的学科界定和价值取向作为根本。教育活动有复杂性,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生命个体和自主意识的人,所以在制定和实施语文课程的前提和过程中,都该有对这门课程具体是要指向怎样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怎样的人的价值理念。本文将从当代汉语文课程面临的尴尬和边缘化的现状,从教育理念和价值尺度的方面讨论汉语文课程的知识构建和课程重塑。
一、当代汉语文课程面临的尴尬
当今语文学科建设自身的许多理论建设没有建立,对于许多学科内的问题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描述和解释,这样的理论混乱和新的教学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师不知该从何下手,教学内容模糊化,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被淡漠化。教学评价体系和社会的实用追求使得语文学科出现了被人忽视的现状,教育领域与政治相连,权利过分集中,教育管理出现呆滞,缺乏教育本该有的活力和创造力。“片面地追求教育与社会实用意向的结合,从而忽视了潜能开发教育、想象力丰满教育、心灵激发与梦想引导教育,导致了整个教育缺乏创造性,从而造成人缺乏创生力,国民从整体上缺乏创造力量。”①
(一)、当代汉语文教育面临的迷茫与矛盾
就汉语文学科来说,在理论建设上出现了许多迷茫:对象的模糊,学科教授的内容不确定,学科建设研究内容不清楚,这些理论问题的不确定性导致在汉语文教学的实施层面上因为对汉语文课程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出现了许多的偏差。汉语文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一度感到自卑,让步于其他学科,这是一个不正常和尴尬的局面。
(二)、作为中国文化与根基的国语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国力强弱总是其民族语言分不开,汉语文的特殊学科性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中显得尤为重要,对外的孔子学院增设,更多的人学习我们的母语,而我们自己的母语教学却处于越来越被淡化和异化的局面,这与中国的文化强国、强调民族根基都是不符合的。教育与政治总是有联系,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形成了长久以来的教育领域被管得过死,缺乏活力的场面。
(三)、汉语文课程自身的价值体系
汉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但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对其的评价总是处在功利主义的模式上,不能发挥汉语文课程的光和热。课程评价的“功利至上”主义使教育过分的强调实用,在中小学的课堂当中表现为自然科学的科目得到的重视远比人文学科要多。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教育和社会实用意象的结合,语文教学就越来越流于形式。“语文课程价值体系由目标价值、结构价值和本体价值构成,表明了语文课程的一般价值;语文课程本体价值是由言语生成、母语思维、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四个要素构成,表明了语文课程的特殊价值。”②课程是一个发展概念,但是语文客场的性质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二、当代汉语文课程的知识建构
这么多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出现了多种版本教材,教材频繁的更替使老师们更加迷茫,知识从其来源和分类有多种,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定位呢?
(一)、汉语文课程知识的定位
“汉语文教育是基础学科。汉语文教育在国民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这种定位结构,使它获得了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育功能,此一教育功能定位形成了它必然具有标志其获得自身独立存在的知识依托,这个标识汉语文课程独立存在的知识依托即是汉语知识。”③我们把语文定义为基础学科这一点不难理解,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既然我们说汉语文课程的知识依托是其自身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应该根据对汉语文课程知识的定位决定其知识体系。知识代表着“获得、知道、能够”,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还会与经验分不开,任何知识总是在一定的经验总结上形成的,从最初的经历到有所感受形成感性知识再到理论的填充与思考,这样的过程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知识。在语文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感悟和理解是需要我们结合自身或者达到与文想通的灵犀才能有的知识。
(二)、汉语文知识的建构
“知识的对象是通过经验而构成,因而,经验的对象也即知识的来源性对象。”④知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波普尔知识分类,学科分类,知识的功能分类。我们都知道语文在古代虽有文法修辞和规范,但最重要的部分还是文意,古人对于用词用字以及格调的强调,则又是属于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从语文独立设科以来,针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确定知识体系一直都有不同意见。根据波兰尼的分类,我们知道在语文中我们要重构的知识体系不仅仅包含基础的称述性知识,还应该增加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语文的知识建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总体来说就是要遵循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和审美主义以及理想主义。注重双基,使学生最终走向敬畏生命,学会学习,学会感受和感悟生活,具有审美理想的人。
三、汉语文课程应体现的教育理念
汉语文课程首先应该具有的就是人文人本观念,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是人文人本的,所要培养的一代人也是人文人本的。“我觉得当下人们最明显的一个精神特征就是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一个东西可以作为依恃,没有依赖也就是无赖,一个无赖在精神上是无所畏惧的,在操行上是没有规范也没有边际。无论要做出怎样恶劣的事情,都不觉得有什么心理障碍。”⑤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其基本的教育思想由六部分内容构成,这六部分关注的内容正是语文教育的内在思想中心,即是个体人本中心论:语文课程就是要通过全面培养学生“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育过程要求重视人的存在,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一个生命个体,平等的价值观。平等思想是初中语文课程教育思想的基石,爱国思想是初中语文课程教育思想的灵魂,生活修养是初中语文课程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语文能力培养是初中语文课程教育思想的展开方式。从语文学科的具体出发,我们要培养从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特质,从熏陶和感悟入手,培养学生整体的、动态的价值体系,学会成为一个人所需的基本条件和信仰追求,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发展,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做一个有自己,对社会都有用的人。(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学省察[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2] 唐代兴.汉语文课程的当代建设[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7.
[3] 王云峰,汪海龙.语文知识观的反思与重建.新理念[J].2002.8.
注解:
① 唐代兴.汉语文课程的当代建设[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7.p49.
② 冉正宝.语文课程本体价值的考量.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J]:2008,6,21,6.
③ 唐代兴.汉语文课程的当代建设[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7.p198
[关键词]教师信念 教师培养 教师角色 教学目标
一、教学信念及外语教学信念的内涵
对教师的教学信念的关注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教师的教学信念作为“教师教育思维”的组成部分逐渐出现在各类教育研究的课题中,“教师的理论”(teacher theories and beliefs)、“教师的视角”(teacher perspective)、“教师头脑中的形象”(teacher images)等诸多概念都用于表示教师的教学信念。到了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有关教师的教学信念的专门研究,“教师教学信念”(teacher beliefs)这一概念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并采用。9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国内外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把“教师自主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象征和标志,客观上相应地要求对“教师个体的对教育的认识和观点在教育实践中的独特作用”加以肯定与探讨,“教师个人教学信念”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及其所拓展的内涵与意义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同。然而,由于研究者出发的角度不同,对教师教学信念本质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考尔德海德(Calderhead,J.1991)把“教师的信念”作为专家型教师的“个人专业因素”核心要素之一。他认为,教师的“信念系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信念、教师角色的信念、学科与自我学习的信念、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的信念。Pajaers(1992)认为,教师信念也可分为教学效能感、认知类信念、教学活动信念、自我感知与评价观和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坦巴奇尼克(Tabaehnick)以“教师知觉”(teachers’Perspectives)表示之,其观点包括教师对工作(目标、儿童的概念、课程)的信念,以及教师在教室中表现和其信念一致的行为。汤仁燕将其界定为“教师在教学历程中,对历程中的相关因素所持有且信以为真的观点”。教学信念是教师依据其本身具有的知识观、逻辑观、经验观、社会观或情绪等,对其教学相关问题的看法进行评价,形成对教学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多种信念构成教师的教学信念体系,这个信念体系可用来推动教师决定个人的目标,引导教师选择并运用教学策略以达成教学目标。纵观这些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由于研究者出发角度不同,对教学信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理解都把对教学的认识作为信念的核心。
在外语教育领域,Richards(2000)认为,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包括:对英语的认识(地位与作用、难易程度、最难学习部分、学美式或英式还是其他英语、学习方式等)、对学习的认识、对教学的认识、对项目和课程的地认识、对语言教学职业的认识等。也有人将之解释为内隐理论,即根植于个人经验,尤其是学校经验的内在参考框架,教师的课堂行为受此指导,并建立在对此经验的诊释上。关于教师信念的研究方面,应该讨论了对学习者的认识、对教学的认识和对教师自己的认识等问题。一些进行的学习者语言学习理念的调查主要包括:对语言学习潜能的看法、对语言学习难点的看法、对语言学习本质的看法、对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认识和对学习动机的认识。学科的亚文化、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教学经理、专业教育经理、教学法知识水平以及导致自我反思的同事之间的交往经历也是信念形成的因素。该理解主要从教学信念的来源角度分析了教学信念的含义。教学信念也代表了教师潜在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它有认知的和情感的结构,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产物。
二、对信念发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教学信念来源的研究显示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研究者大都认为教学信念来源主要包括个人经验与社会建构两个方面。Richards(2001)指出,教师信念和态度的主要源泉有三个方面:个人经验,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体验,正式知识的经验(包括学校科目和教育学知识)。辛涛、申继亮(1998)也指出,教师教育观念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自我建构,即产生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人建构过程”。二是文化脚本,即教师教育是经由文化适应、教育、学校教育等三种文化传递途径形成的。具体说来,主要包括: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学成败的经验教训、环境的影响、自己的个性特征、理论学习、自我反思等。对教学信念的发展过程,多数研究指出,它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无意识阶段;二是信念的具体化和准反思阶段;三是信念的个体哲学化阶段。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个体的理解和感觉,它们构成了个体建构和参与具体实践的行为方式。他同时提出了信念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信念主要是无意识的,一般性的和模糊的,取决于情感成份。这一阶段关注的是一般民众。第二阶段,信念变得集中而具体,取决于量的和理性的成份。它们通常是无意识的,但是主体能够通过推断、描述和举例使它们显性化,从而使得它们成为有意识的。教师的观念主要指的是这一阶段。第三阶段,个体的信念具备了哲学结构。个体信念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两个阶段:一是当个体第一次看到或理解了一种观念,他们会清楚地把它接受为真的。二是在与其它命题或新的情境相冲突时,我们会质疑它并且可能会有意识地改变它。这表明了信念植根于它所起作用的社会背景,它们是由个体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关于教学信念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五个:(1)先前的信念与认知冲突;(2)情感是信念的重要基础;(3)信念强度的影响;(4)学校文化;(5)学校同事等。
三、外语教育领域里对教师信念的探究思路
1.教学信念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有两种,一种与其专业知识有关,涉及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教学技巧。另一种就是教师关于教学在主观上的信念。由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这种信念体系建立在他们对教学内容、过程、目标、自身的作用的理解之上,也称谓他们大多数课堂教学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对这些能够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信念进行理论探讨,能让教师明白教学的含义以及如何获得教学的能力。因此,这些信念的本质、地位和使用在师资教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teache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中必须得到培养。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教师的角色认定有很多种,其中多数都接受教师是引导者、管理者、研究者、学习者和模范榜样的说法。Richards等人发现,英语教师信念,如对英语课程的性质、英语的社会作用、英汉差别理论对实践的相关性、教材的作用、教师在课堂的角色等方面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教师信念的中心问题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以及教与学的观念、内容与方法。Richards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课堂教学的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了教师对于教学手段的选择,这样会导致教师往往不能按照他们所信奉的理念进行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师信念所传递出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认为教师因素,如课堂管理、讲授、提问技巧、声音质量和肢体语言,行为等是关键。而以课程为中心的观点注重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如课堂目的、规划、过渡、教材、任务种类和教学内容的流动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注重教学课堂对学习者产生的效果,考虑学生的需要、参与、兴趣和学习互动。
转贴于 2.新手教师和有经验教师在信念方面的差异
在教师信念形成方面,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之间存在着信念体系的来源差异。新教师在上岗之前进行的培训以及在其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形成了一定的教师信念,其自身作为语言学习者的经验,对课堂教学还处在观察见习、逐步累计的阶段。他们比较难以改变在此之前的十几年的所受教育的经历积累的观念和对教育的理解。但是在之后的教学经历中,效果甚好的教学策略和经验自然会沉积下来进入教师信念体系,指导他们日后教学。另外,已经形成的由老教师使用的惯例做法也会进入年轻教师的新年体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受欢迎的教学风格和体系,很多年轻教师会遵循被肯定的做法。就个性因素而言,年轻的或者有经验的教师对某种教学模式、安排或活动有自己的个人倾向,甚至教师的性格也会在信念体系中有所体现,比如,年轻教师的热情,紧跟时代以及语言的新潮化,有经验教师的平淡,严谨和耐心等。作为教师,理论上都会把从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或教育理论中吸收有关学习的原则运用在课堂上,会使用比较新颖的课改成果以及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教学法,例如: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型学习,交际法等。教师总是通过某种途径有效地在课堂中使用并进行总结改进,对于效果比较明显的有的方法,该教师会坚持不断的使用并摸索探讨。
四、教师信念体系存在的问题
教师信念体系存在某些问题,例如和学习者信念之间的冲突,和实践教学不一致的冲突等。这些冲突会造成教学各个方面的误解,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语言资料的途径,从而帮助学习者达到自主学习,而学习者认为教师的作用是通过解释、书写和举例,练习等方法传授语言知识。教师按照自己的信念体系进行课堂训练、教学经验以及学习经验的传授和讲解,而学生则通过所经历的课堂学习、教师教学以及自己已经形成的信念体系来建构自己的学习模式。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的差异尤其巨大,中西方的教师和学生信念是很有差异的。西方教师更注重教学自主和学习自主的信念,提倡在实践中学:包含由体验而获得的(语言)组织规则,而且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学习实践所需的语言输入的提供者,管理者,指导者,其作用是使学习者能够自主学习,通过积极聆听、角色扮演和与本族人交流等活动为他们提供获得语言材料的途径。我国的英语教学更注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是通过解释、写作和举例向学习者传授这套知识,学习者在既定的规划中完成学业,自主性和创造性被限制了。教师对课堂和教材的处理,与学生的角色关系等方面的信念和认识并没有达成一致,是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调节课堂实践以适合学生的期望,才能达到师生学习信念一致和合理的学习期望的目标。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的不一致使教学理念无法实施进而影响教师信念体系的合理构建。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很重要,但采取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掌握书本内容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信念与实践教学不一致的体现。所以调整教师信念体系就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的重要任务。
五、结束语
教师作为教育者要根据新的知识不断重新评估自己关于语言、关于语言学习或教育的信念,首先就要理解和表述自己的理论观点和信念。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表述和反思自己的教师信念,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信念并鼓励他们表述和反思信念。就我所在的学院而言,由于规模的扩大速度比较快,很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大学英语教师,而且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语言教学的宏观理念和思路框架,急需教学技能、教学理论、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按照他们的现实需求和可接受性给予他们指导,就能使他们尽快地形成正确的教学信念,避免传统的外语教师的培养以及学习者的培养模式,就是大多以知识为中心。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在多年以来对教学教法进行过许多探讨的基础上,以语言本身为基础,对学习者进行教学技能,语言运用以及综合技能的培养。综合技能的培养实际就是涵盖了教师的教学信念的培养,如果能够对教师的教学信念的形成、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就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去改善自己的信念,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Calderhead, J, & Robson, M.Images of teaching:Student teachers early conceptions of classroom practice.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1.1-8.
[2]Johnson 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 d Research Press,2002.
[3] Pajaers, P. R.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Cleaningupam 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 esearch,1992,62 (3 ):307-332.
[4]Richards J C. Beyond Trai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Richards J C,Lockhart 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6]Richards J C,Platt J,Platt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M].Ber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Tabaehnick, B.G., and Fidell, L.S.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2d ed.New York:Harper and Row, 1989.
[8]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11]汤仁燕.多元智慧的教学实践。中等教育,1998,49(6):3-5.
【关键词】以生为本 语文 魅力
只有充满魅力的语文课,才能吸引学生,让其想学爱学,达到知识与能力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好,使之充满魅力呢?我想方法有万千,但最根本的理念只有一个,就是“以生为本”。新课程教学理念就强调“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应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要让语文课充满魅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反思的过程中都渗透这一理念。
一、魅力课堂之准备:以生为本,有效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教学过程,要时刻以生为本。
首先,备教材,以生为本,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运用。教师应钻研教材,对自己每一节课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心中有数,还要跳出教材的局限,超越教材。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思想实际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充实、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突破教材的局限,拓宽学生的眼界。
其次,备学生,以生为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将会遇到哪些困难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考虑学生的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激活他们的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再次,备教学过程,以生为本,留出一定的空间和弹性,并彰显自己的个性。因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设计应重视全程策划,设计好大框和关键的几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师备课可以借鉴别人经验,但要批判吸收,为我所用,切合实际,因材施教,开拓创新,自成一家。这样的课才有闪光点,才会充满魅力。
二、魅力课堂之展现:以生为本,高效授课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怎样才能真正把学习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满活力的“开放、主体参与”的教学,做到“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魅力?
首先,需要教师本身热爱教学,富有激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激情是倾心的投入,是教师与文本之情的真正交融,它有深切的同情,有殷切的悲悯,有忘情的喜悦,有裂眦的愠怒,有热情的赞美。以情激情,以情促思,以情增智。激情洋溢的课堂具有巨大的魅力和感染力,它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挖掘学生的潜力,澎湃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活化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要重视引导,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教师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很少对学生说你必须这么做,更喜欢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在人品上我们更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们不光要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从而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我们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再次,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朗读。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热情。但注意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诵读。诵读,尤其是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阅读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以朗读为切入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抑制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同时朗读也是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宋代的大学者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段话应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座右铭。教师必须首先做好引领、示范作用。教师只有对文本有深入的研究、深刻的感受、深切的体验,准确的把握,方能读得声情并茂,感染学生。此外,还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习过程置于多项交流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既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类学生“学有所得”,找到学习的最佳途径。
最后,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和表扬。教师要彻底地放下“架子”,要想方设法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提倡“课堂三声”――笑声、掌声、欢呼声,不仅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励学生产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还可以帮助改变学校与教师在青少年中的形象,成为永恒的魅力。
三、魅力课堂之升华:以生为本,深度反思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在反思中要回顾自己本堂课的教学过程,看看自己是否在课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看看自己预设的目标是否达到了满意的效果,为自己的下次课堂做好准备,使自己的课堂魅力不断得到升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以生为本”的理念,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反复地实践,及时反思与总结,积累起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让“以生为本”的新理念真正走进语文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为学生课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训学斋规》
[2]《以生为本优化备课》
[关键词]云课程;特点;理念;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1-0101-03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技术革命通常会引发教育领域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课程领域正在发生一次全球性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一纸书本、三尺讲台”的课堂形式受到电子书、电子书包、网络课程、虚拟交互课堂、远程教学等新的课程教学形态的冲击。[1]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成熟,借助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云端”授课、互动、游戏、实验、作业、考试的“云课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云课程是云计算、移动新技术和课程整合后产生的新课程形态。它是以育人为目的、以云平台为课程媒介、整合学科知识和课程资源、以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集中学习或分散学习为课程实施方式、在线测试、考试为主要评估手段的新课程形态。[2]
一、商务外语云课程的构成
云课程是由“管、台、云、端”四大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系统。[3]“管”即各种信息传输的通道,如有线网络技术(10G、40G、100G以太网)、无线网络技术(Wi-Fi lin、3G LTE、4GTD-LTE/FDD-LTE)。“台”即资源库运行的平台,当前的云计算2.0技术使云平台的重心转向业务基础设施、业务平台和业务软件,形成了个性化、人性化的使用体验。“云”即资源提供者的资源库。“端”即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商务外语云课程的基本构成就是上述四大要素和商务学科各门课程有机结合的产物(如图1)。商务外语云课程开发并不是将各种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简单相加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考虑整体的策划、设计,考虑课程开发过程的所有环节和要素,包括如何把云技术融合到商务外语学科课程之中,如何利用云技术支持改变学校商务外语教学和学习方式,如何利用云技术来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各种课程资源,如何基于信息化环境整合商务外语类课程资源,如何在云课程一体化设计中兼顾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问题。
图1商务外语云课程基本构成二、商务外语云课程的特点
商务外语云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必然会呈现出各种云课程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信息数据集中化,设施简化、成本降低,接入方式多样、教学形式灵活和课程资源共享等。
第一,信息数据的集中化使得商务外语云课程的管理变得高效、安全。商务外语云课程是包含该学科各类课程在内的大规模的课程集群,其中有大量的课程知识信息数据和事关云课程运行的核心数据库。虚拟化的网络服务使得这些资源的调用、维护与管理都可以由专业人员负责,提高其运行效率。商务外语云课程的“云端”为这些信息数据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还可以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更能针对黑客入侵及时启动防护系统保护数据安全,教师和学生不必担心因个人终端(电脑、智能手机等)中毒或遭遇黑客入侵致使课程数据损坏或丢失。
第二,设施简化、成本降低为商务外语云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可行性。商务外语云课程对学习者的终端设备要求不高,只要学生持有连接网络的设备并在设备上安装网页浏览器即可。学校不必投入大批资金购入各种硬件设备和担心设备维护、维修与升级等问题。另一方面,商务外语云课程的云计算技术也降低了对师生终端计算能力的要求,师生不必担心自己的电脑或智能手机的配置与性能低而影响云课程的学习。总之,从云课程的建设和实用来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资金投入都不高,这为商务外语云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可行性。
第三,接入方式多样、教学形式灵活为商务外语云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进行在线查看电子讲义和教学视频、提问、互动、提交作业和参加考试等商务外语云课程的学习活动。教师则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在线更新课程讲义、答疑、同学生互动、评阅作业和评阅试卷等。以上全部与教学相关的数据存储于云端,学生和教师可以很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这对商务外语云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四,课程资源共享让商务外语类课程资源得以有效利用。资源共享是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理念之一。云计算技术的开放性、互动性为商务外语云课程的资源共享提供了适宜的技术条件。云技术与商务外语课程的整合摒弃了单一的“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它所承载的合作、共享、革新等理念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云计算对商务外语云课程资源建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的组织和管理上,它使商务外语云课程的资源形态和运营得以网络化、协同化和服务化,这些都促进了商务外语类课程资源得以有效利用。[4]
三、商务外语云课程的理念
第一,以学生需求为本是商务外语云课程的首要理念。从商务外语云课程的基本构成图可以看出,在“管、台、云、端”四大要素中,“端”是最终归旨所在。换句话说,商务外语云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的需求是课程设计与开发首先需要考虑的。商务外语云课程对学生需求的满足主要表现在课程群的广度、学科知识的难易度和课程资源的有效性三个方面。商务外语云课程面向的学生群体复杂多样。选择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既可以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也可能是国际贸易专业的,甚至是经济学专业或其他学科专业的,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云课程的课程群具有较广的涵盖面,不仅要有商务英语类的课程,还要有国际贸易类的课程,更要开设一些经济学类的基础课程,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群体的知识、技能基础不同,这就要求商务外语云课程的课程设置照顾学生的这一特点,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最后,课程资源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必须具有有效性。这里的有效性是指课程资源要与各类、各门课程不同学习阶段的内容密切相关,否则起不到辅助教学的效果。
第二,泛在学习(Ubiquitous)是商务外语云课程在新的信息技术时代的重要理念。商务外语云课程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泛在教育平台。这一平台是通过将传统讲授、基于互联网学习(E-learning)、基于移动设备学习(M-learning)和云计算技术整合起来的开放的、即时交互的教育平台。有了这一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在线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者复习巩固已学课程,或者同教师和同学进行在线互动、交流。这种学习形式就属于泛在学习,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学习,是一种无时不可、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可以按照学习者的需求获取相关信息的学习。总之,泛在学习是商务外语云课程的重要理念,它是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有机融合,是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的结合,是大规模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实现形式。
四、商务外语云课程的实践
商务外语云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信息边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让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进入这个平台,让他们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角色职权完成不同的工作或任务,开创了课程信息化开发的新模式。[5]
第一,学校在商务外语云课程开发中主要担任管理者的角色。学校可以向教育云服务提供商申请开通信息化中心,但不用购买相关硬件,也不用维护设备和升级系统。学校教务部门在商务外语云课程平台上主要做教务管理工作,管理师生的登录权限、教师的考核、学生的成绩统计等,同时按照需要存储师生上传到云平台的文件和数据。学校也负责公开和共享部分课程资源和信息,与同类院校进行相关课程沟通交流的事务。
第二,教师在商务外语云课程开发中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根据学校赋予的权限可以选择云平台提供的样式或自定义样式开通自己的主页,以便指导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云平台提供的软件和工具在线写博客、指导学生、作业、在线批改、在线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上传课程资料,与同行分享资源和在线交流教学经验。而做到这一切,教师无需首先成为一个网页设计师,因为云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免费的、“傻瓜”式的网站建设模板,教师可以轻轻松松地创建自己的教学网站。
第三,学生是商务外语云课程的自主学习主体。学生在这一云教育平台上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通过云平台搜索到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在线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和电子教案。为了方便交流,学生可以创建博客、发表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发表生活感想等与同学和教师在线互动交流。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参加考试,并能及时得到教师对作业和考试的反馈信息。
第四,家长是学生在线学习的督促者和反馈者。家长可以在云平台开通账户并使用相应的功能,随时进入孩子的学习空间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心情变化等。当然,家长也可以同孩子一起参与到师生互动交流中。通过查看学校管理部门的网页和教师网页,家长还可以看到相关课程的通知、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与评价、学生成绩等,也可以在学校管理部门网页和教师网页留言与之交流。
五、小结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教育与信息化产业整合的指导方针,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使云课程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高地,也象征着我国高校云课程建设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实践探索需要理论先行。但是目前国内有关云课程的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应用研究更是鲜见。本文结合云课程的基本理论尝试探讨其在商务外语学科的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目前,云课程的建设尚缺乏科学的开发、运用和运行机制,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还需政府部门、云平台运营商、高校等的通力合作,以便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婧.“云课程”解析:背景、理念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13.
[2]潘新民.“云课程”:特征、意义与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8.
[3]王本陆.关于加强云课程研究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