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喜庆的对联

喜庆的对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喜庆的对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喜庆的对联

喜庆的对联范文第1篇

上联:英男靓女天作之合

下联;情深意浓同心永结

横批:合卺之喜

上联:娶贤妻嫁郎君不忘父母养育恩

下联:结良缘立家业常念兄弟(姊妹)手足情

横批:琴瑟和谐

上联:柳暗花明春正伴

下联:珠联璧合喜成双

横批:家业兴旺

上联:花开并蒂姻缘美

下联:鸟飞比翼恩爱长

横批:鸾风和鸣

上联;燕尔新婚恭迎亲人聚

下联:良缘喜结诚欢朋友来

横批:喜结良缘

上联:高朋满座庆新婚

下联:美酒佳馔谢客宾

横批:喜庆新婚

上联:饭店办婚礼喜气荡漾

下联:高朋品美酒色昧飘香

横批:婚姻美满

上联;四海驰骋千里结姻缘

下联:五洲飞跃故乡娶新人

横批:珠联璧合

上联:门前结彩迎淑女

下联:户内鸣笛引凤凰

横批:爱情永铸

上联:张灯结彩办婚事

下联:龙飞风舞喜迎门

横批:鸾风和鸣

上联:贺客满门庆新婚

下联:红烛高照结姻缘

横批;百年好合

上联:荷红莲开并蒂花

下联:朝阳彩凤喜迎门

横批:婚姻美满

上联:青山秀水育儿郎

下联:欢天喜地迎淑女

喜庆的对联范文第2篇

七夕节对联大全上联:宇装典雅精工匠;

下联:峰古实木红檀香。

上联:宇内家具工艺巧;

下联:峰群私林选材精。

上联:善缘金木水火土;

下联:情亲东西南北中。

上联:红花满梨枝俯首秦皇汉武;

下联:黑杉布楠檀仰拜神道佛仙。

上联:紫檀鸡翅黄花梨,件件珍品;

下联:铁力酸枝金丝楠,货真价实。

上联:买红木红运当头;

下联:进此门财源广进。

上联:金碧丹青颜色丽,出品必精,价廉物美;

下联:门闾陈设光泽新,制器须固,外巧内坚。

上联:衣柜卧椅功夫硬,高崖古涧千年寿;

下联:雕床画橱式样新,密蕊精花几许春。

上联:鲁班何处?柜橱得神之助;

下联:墨翟再生,桌椅有天之工。

上联:明月皎皎,白露团团,牵牛渡水,帝女停梭,朗朗星桥翩翩鹊;

下联:素心幽幽,银河澹澹,鸿雁传书,鱼笺寄恨,盈盈珠泪剪剪风。

上联:不是凡间地;

下联:仿若仙人居。

上联:牛女二星河左右;

下联:参商两曜斗西东。

上联:来此处不是凡间地;

下联:看家具仿若仙人居。

上联:千古悠悠,寻得生活安逸;

下联:万载长存,好似仙人居所。

上联:古香古色,木桌石凳为古居;

下联:新人新事,门里窗外羡仙人。

上联:豪华实木布艺沙发;

下联:舒适你我温馨全家。

上联:两地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泪;

下联:七夕已至,今宵织女要停工。

七夕情人节搞笑段子1.七夕那天我会玩一整天的连连看,消灭一对是一对。

2.七夕情人节低价出售,便宜甩卖!

3.七夕快到了,单身的朋友们,赶紧去超市,悄悄往每盒巧克力里塞张纸条:我们分手吧!

4.刚接到玉帝通知:牛郎织女由于兴奋过度,失足掉下鹊桥,七夕情人节取消,请互相转告。

5.七夕就要到了,要秀恩爱的就别秀了,毕竟有那么多没伴儿的,另外万一秀恩爱爆照遇见撞脸的就不好了。

6.尼玛,今天的七夕节过得跟光棍节似的。

7.七夕的时候雇两个小孩,遇见男的就喊爸,遇见女的就喊妈,能拆一对是一对。

8.七夕都别约我啊!早上我要卖花,晚上我要卖套,凌晨我还得蹲酒店门口卖药。文字控-老张

9.七夕不秀恩爱,咱们还是朋友。

10.情人节那天谁要是在我面前秀恩爱,我就拍照截图,等到你结婚时候对象不是现在的那个人,我就把照片打印出来放在红包里。

11.老衲掐指一算:“今年七夕我又要一个人过了”

12.又到情人节了,单身了20多年,你说我媳妇是不是20xx年前给流了。。。

13.一想到七夕那天有只禽兽牵着我未来媳妇的手在大街上走,TMD我就来气了!

14.看来今年七夕又剩我和你了,我的床啊

15.都快七夕了,暗恋我的人儿们啊,你们怎么那么沉得住气啊。

16.七是一个奇数,要你来凑一个双偶数。

17.今年的这个七夕情人节,别再问我怎么过。我很想跳过、略过、得过且过。可是我还是懦弱的承认,我只有难过 。。。

喜庆的对联范文第3篇

关键词:跨栏;刘翔;成功;经验

跨越障碍物是人类在长期生产以及与自然作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从事跨栏跑运动,可以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弹跳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一、刘翔成功的意义

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世界纪录,为中国田径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赢得一枚分量最重的金牌。这是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田径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打破了欧洲选手垄断短跑项目的神话,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也为之骄傲和自豪。

1.心理素质

首先,刘翔的心理素质很好。我认为刘翔是比赛型的运动员,一上赛场就精神抖擞,斗志倍增,沉着冷静是他取胜的优势。

2.训练周期

110米栏属于典型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刘翔的成功,除了有自己的努力和觉悟性外,与孙海平教练的科学化训练也是密不可分的,更新训练理论、把握科学内涵,创造了一套符合跨栏项目规律和特点的训练体系,孙海平在对刘翔训练周期的安排上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大胆改革传统训练周期的安排,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我国青少年跨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问题

当前,国际田径高水平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专项成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心理选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运动员由于怕输给对方,赛前会产生紧张心理;有些运动员对比赛环境的变化缺乏思想准备,临赛感到无能为力;有的运动员赛前过于兴奋,晚上睡不好觉,出现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症状;还有些运动员在比赛时,比分领先时超常发挥,一旦比分落后,就会情绪急躁,丧失信心和斗志,表现出责备裁判、埋怨外界的因素影响等不良的行为。他们缺少的正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将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中也有不少人存在心理素质差的问题。

2.传统的训练方法及管理体制

我国青少年的体育训练普遍存在重能力轻技术的倾向,在青少年的跨栏训练中表现更为突出。

跨栏训练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运动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这项运动对运动员个人方面的素质要求很高。对于跨栏训练,众多教练和运动员往往更重视运动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对跨栏运动的专业特点和运动技术研究不足,在训练方法上未能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寻找最佳训练方案,难以达到个人能力与高效技g训练结合,大幅度提高运动员成绩的目的。

三、如何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跨栏训练水平

1.少年时期跨栏技术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规定:在基础教学训练阶段要求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田径技术和多种运动技能,提高全面发展水平,按照远期专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基础技术和专项技术与技能。

2.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合理的管理方法

运动科学化,是指综合应用运动生理生化、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运动训练进行全面的科学监控的过程。教练员们也应该多学习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理念,加强科学化训练。训练手段、方法的全面专项化和整体性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发展特征。

刘翔的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110米跨栏项目的希望和发展。认真总结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科学化思想、手段和方法,可让我们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各级教练员们也应该多学习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理念。训练手段、方法的全面专项化和整体性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发展特征。加强科学化训练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跨栏后备人才,争取在今后的国际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绮红.从刘翔的成功探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若干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

喜庆的对联范文第4篇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依恋风格是个体与依恋对象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系统性的情感和行为模式.近年来随着依恋的信息加工差异在很多研究中被强调,注意对依恋系统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不同依恋风格个体的注意偏向.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依恋风格和注意偏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1)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2)注意偏向产生的机制;(3)相关的神经电生理学的研究;(4)目前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依恋风格;情绪信息;注意偏向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91-03

1 引言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形成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开始人们主要关注婴幼儿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但随着依恋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发现,依恋研究逐渐拓展到了成人领域.目前大多数研究都着重探讨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在调节情绪和行为上的差异,但是依恋理论认为这种差异是由认知过程所引起,认知过程在感知依恋相关信息时首先起了作用.注意作为最基础的认知过程,对情绪刺激进行有选择的分配,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从进化依恋理论的观点来看,较早对环境中的威胁信号进行反应具有适应优势,对威胁线索的有效觉察能有效地指导行为,提高幸存的可能性,因此从注意这个视角来研究依恋非常有意义.目前成人依恋的研究大多采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探讨了不同依恋风格个体的注意偏向,如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是警觉还是回避,注意偏向发生在什么阶段,以及产生注意偏向的原因等,但研究结果也存在争议.因此为了探索不同依恋风格个体的注意特征以及作用机制,为依恋理论的相关观点提供证据,本文旨在对这一领域提供一个全面的综述.

2 成人依恋风格与注意偏向研究的两种倾向

个体在与抚养者形成依恋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内部工作模型是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稳定的认知模式.依恋风格就是内部工作模式的表现,是个体在长期与依恋对象交往中形成的系统性的情感和行为模式.依恋风格不仅影响个人对其依恋对象的社会性行为,也潜在的影响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和调节,对从外部环境获得的情绪信息进行感知、编码和提取可能因依恋风格而有所不同.根据依恋理论,当个体遇到威胁时,他会寻找和保持对依恋对象的亲近,因此理论假设不同依恋风格对情绪信息,尤其是依恋相关的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研究探讨了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结果主要表现出警觉和回避两种倾向.

2.1 警觉倾向

大多数成人依恋风格与注意偏向的研究发现了焦虑型依恋个体的警觉倾向,符合理论的假设.Mikulincer等人发现,焦虑型个体对依恋对象的名字能够较快地做出词语判断,表现出对依恋信息有选择性的高度警觉(Mikulincer, Gillath et al. 2002).后来Dewitte等人发现无论启动积极依恋情境还是消极依恋情境,焦虑得分都与对依恋对象名字的注意偏向正相关,证明了焦虑型个体对情绪信息的警觉倾向(Dewitte, De Houwer et al. 2007).由于面部表情较词语具有更好的生态效度,因此研究者设计了morph movie范式来研究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敏感性和警觉性.Niedenthal的实验发现,焦虑型依恋个体总是最晚看到高兴和愤怒面部表情的消失,说明他们在知觉情绪信息时警觉性较高(Niedenthal, Brauer et al. 2002).但Fraley等人认为较早知觉到情绪表情消失也可能反映出个体对情绪表情变化的警觉性,为了区分焦虑型个体是对情绪信息较警觉还是对情绪信息的变化较警觉,Fraley拓展了morph实验范式对其进行研究(Chris Fraley, Niedenthal et al. 2006).范式的不同之处在于Fraley呈现了中性表情逐渐变化到情绪表情的视频,让被试在情绪表情出现时做出判断.Fraley假设如果被试对情绪表情的变化非常警觉,那么他们应该能比较早的知觉到情绪表情的消失同时也比较早知觉到情绪表情的出现.结果表明高依恋焦虑的被试对情绪表情消失和出现的知觉都较早,表现出对情绪表情高敏感性和警觉性的特点.

许多研究者认为回避型个体与焦虑型个体的行为系统相对立,因此回避型个体应该对依恋相关的经历注意较少,表现出回避的倾向,但Maier等人的研究却发现了回避型依恋个体对情绪信息的警觉倾向.他们采用最小变化法逐渐改变包含社会情感信息图片的呈现时间,以考察不同依恋个体对社会情绪信息的知觉阈限(Maier, Bernier et al. 2005).结果发现,冷漠维度(相当于依恋回避)与社会情绪信息知觉阈限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在冷漠维度上得分越高,对社会情绪信息警惕性越高,发现了回避型个体的警觉倾向.我们可以解释为,回避型个体的高警觉性使他们能及早地对威胁信息做出回避防御.

2.2 回避倾向

大多数依恋领域有关注意偏向的研究发现,非安全型依恋个体对负性依恋信息表现出回避和抑制的倾向.Emmichoven的情绪性Stroop实验发现安全依恋表征的焦虑症个体有较大的Stroop效应,表现出对信息的警觉,而不安全型依恋的焦虑症个体对威胁性信息倾向于忽视和回避,不安全依恋的非临床焦虑症个体也难以维持对信息的注意,对情绪信息表现出一致的回避倾向(Van Emmichoven, et al. 2003).Edelstein认为依恋主题相关的刺激能更好地激活依恋系统,因此采用情绪性Stroop范式调查了回避型个体是否限制了对依恋相关情绪刺激的注意(Edelstein and Gillath 2008).实验材料包含情绪性刺激和中性的非依恋相关的刺激,以期调查这种注意偏向的特异性.结果发现回避型个体会抑制对依恋相关刺激的注意,导致情绪Stroop效应的减少,这种回避型加工偏见在正性和负性依恋相关的词语中非常明显,在与依恋直接相关较少的情绪词中不明显,强调了注意偏向的特异性.

Dewitte等人以依恋相关的威胁词和积极词为目标刺激,试图用点探测范式来考察焦虑和回避两个依恋维度与注意偏向的关系(Dewitte, Koster et al. 2007).他们发现,焦虑和回避两个维度都体现出对依恋威胁词的注意回避.随后Dewitte的另一项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Dewitte等人采用线索提示范式对情绪面部表情的注意偏向进行了研究,发现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得分均高的个体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减少,而且焦虑型个体倾向于将注意从快乐的面孔上转移开,均表现出了对情绪信息的回避倾向(Dewitte and De Houwer 2008).

工作记忆与注意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进入工作记忆,得到后续的加工,以及进入长时记忆.Edelstein开辟了借助工作记忆任务探索依恋回避和注意关系的研究路线.Edelstein采用测量工作记忆表现的运算-词汇广度实验任务,探讨了不同类型依恋者对中性词、情绪词和依恋词语的工作记忆表现(Edelstein 2006).结果发现,回避型对正性和负性依恋词的工作记忆能力低,表明依恋回避者限制了对依恋性信息的注意,出现回避倾向.国内有学者采用相同的实验范式,重复和验证了回避性依恋与注意的关系(马书采,肖祝祝 et al. 2011).研究发现,依恋回避与依恋词、情绪词和中性词的工作记忆成绩呈负相关;词类型主效应显著,同一被试在同一工作记忆广度下,都出现了对依恋词的回忆率显著低于中性词和情绪词的现象.这表明回避性依恋者具有回避性注意偏向,而且依恋性刺激比中性刺激更容易在信息加工早期被防御性地排除,出现回避倾向.虽然这些研究为回避性注意偏向以及偏向的特异性提供了证据,但是评估工作记忆表现并不是测量注意的理想方法.工作记忆成绩除受到注意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工作记忆的信息存储能力和提取效率的影响.为此,后续研究需要对存储容量和回忆的条件进行一定的操纵,以排除可能产生的混淆.

3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发生的阶段

虽然很多研究证明了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但是对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却很少.关于不同依恋风格者的注意偏向内在机制的研究,目前只有两篇研究对其进行探讨,且研究结果存在分歧.Dewitte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试图探讨不同依恋风格个体的注意偏向是发生在注意的集中阶段还是转移阶段(Dewitte and De Houwer 2008).实验中通过考察线索效应、施加效应和解除效应三个指标,发现对于三种情绪面孔,线索效应都很显著,然而施加和解除的效应没有达到显著.国内有学者使用相同的范式,研究了四种依恋类型个体对恋人名字、熟人名字和陌生人名字的注意偏向及其产生阶段(李敏 2011).结果发现,回避型与恐惧型个体的注意集中效应和解除效应不显著,焦虑型个体的注意集中效应和解除效应均达到显著,恐惧型个体只有解除效应达到边缘显著,即依恋焦虑型个体的注意偏向发生在集中和转移阶段,依恋恐惧型个体发生在注意转移阶段,依恋安全型和回避型个体则没有明显的注意产生阶段.

4 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对情绪信息加工的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

依恋理论重点关注与主要抚养者的早期经验如何影响行为和情绪调节,以及依恋相关刺激在后来的生活中是如何被感知和解释.行为研究已经证实不同的依恋风格对外部环境中的情绪信息有选择性的注意偏向,erp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为行为研究提供了更进一步的证据.

国内研究者采用ERP技术研究了焦虑型、回避型和安全型依恋个体对面部表情的大脑反应,使用阈上和阈下情绪面孔呈现的目的在于考察大脑激活的潜在差异是被意识还是无意识调节(Xuan Zhang 2008).结果发现,回避型依恋个体比安全型和焦虑型个体在后额叶电极上有较小负性的N1、N2和在额叶电极上有更正性的P2.N1被看成是注意水平的标志,因此相对于安全型依恋的个体,焦虑型个体对面部刺激投入了最多的注意资源,回避型个体最少.N2成分反映了面孔的结构编码,P2的波幅被面部感知的情绪成分所调节.因此,与安全型依恋个体相比较,回避型和焦虑型个体更小的负性N2和更正性的P2表明他们对面孔结构性信息进行较少精细的编码,他们容易受情绪内容唤醒的影响.后来Dan等人为了确定不同依恋风格个体在情感感知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和大脑活动模式,通过ERP技术记录了他们注意情绪面部表情时的神经变化(Dan and Raz 2012).结果发现依恋倾向与面部表情在ERP早期成分C1和P1的平均幅度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对愤怒面孔反应时,枕叶和后顶叶电极的C1和P1的平均振幅有显著差异.研究数据支持情绪加工偏见的假设,即在信息加工早期阶段执行的加工偏见可能让回避型个体能更快地注意潜在的威胁刺激,给予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使其对情绪刺激进行回避,产生注意偏向.换句话说,这可能表示,在感知的早期阶段,警觉而不是抑制才是回避型依恋个体的主要特征.

5 问题与展望

虽然已有研究者反复证明了不同依恋风格者对情绪信息,尤其是对依恋相关信息存在注意偏向,但是仍然存在注意回避与警觉的争议,并且缺乏对注意偏向产生机制等问题的探讨.今后的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并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在研究材料方面,目前实验使用的材料大多为依恋相关的词语或图片,但事实上,当依恋系统被激活后,个体的注意应该是指向依恋对象,因此以依恋对象的名字或图片作为实验材料可以更清楚地探讨不同依恋个体的注意偏向.在被试的选择上,大多实验选用女性作为研究的被试,且样本量小.即使许多研究强调依恋风格没有或很少有性别差异,但是单一性别的被试不能检查依恋风格的潜在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在注意过程中出现的性别差异.在研究方法上,脑电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研究不同依恋者的注意偏向提供了更直接的手段,今后的研究应丰富实验使用的范式,并结合脑电或核磁技术对注意偏向发生的阶段进行深入探讨.从时间进程上看,不同依恋风格个体的注意偏向可能具有时程特点.有研究者认为,焦虑型依恋个体表现出的注意回避趋向很有可能是由于警觉——回避机制造成的,在Dan的ERP实验中也发现,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可能存在一种注意偏向,让回避型个体能更快的注意潜在的威胁刺激,并给予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使其对信息进行回避.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试着从时间进程这个角度探讨不同依恋风格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

参考文献:

〔1〕Chris Fraley, R., et al. (2006). Adult attachment and the perception of emotional expressions: Probing the hyperactivating strategies underlying anxious attach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4(4):1163-1.

〔2〕Dan, O. and S. Raz (2012). "Adult attachment and emotional processing biases: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study." Biological Psychology 91(2): 212-220.

〔3〕Dewitte, M. and J. De Houwer (2008). "Adult attachment and 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al face expression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2(2): 498-505.

〔4〕Dewitte, M., et al. (2007). "Attentive processing of threat and adult attachment: A dot-probe study."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5〕Edelstein, R. S. (2006). "Attachment and emotional memory: Investigating the source and extent of avoidant memory impairments." Emotion 6(2): 340-345.

〔6〕Maier, M. A., et al. (2005). "Attachment state of mind and perceptual processing of emotional stimuli."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 7(1): 67-81.

〔7〕Mikulincer, M., et al. (2002). "Activation of the attachment system in adulthood: threat-related primes increase the accessibility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attachment figur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4): 881.

〔8〕Niedenthal, P. M., et al. (2002). "Adult attachment and the perception of facial expression of emo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3):419.

〔9〕SILVA, C., et al. (2012). "Attachment insecurity and strategies for regulation: When emotion triggers attention."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53(1): 9-16.

〔10〕Van Emmichoven, I. A. Z., et al. (2003). "Selective processing of threatening information: Effects of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 and anxiety disorder on attention and memor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5(1): 219-237.

〔11〕Xuan Zhang, T. L., Xiaolin Zhou (2008). "Brain responses to facial expressions by adults with different attachment-orientations.pdf>." Neuroreport 19(45): 437-440.

喜庆的对联范文第5篇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附属中专,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舞蹈活动不仅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灵活,富有节奏感、表现力,而且可以丰富、抒发、表达情感,起到良好的健身、健心作用.舞蹈对人们(表演者、欣赏者)的心态、生理、情感、品德等多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很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使得学习舞蹈的少年儿童不断增加.笔者在本文中从舞蹈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对舞蹈学习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舞蹈学习;心理因素;舞蹈练习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29-02

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将有助于音乐、动作、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它对学习对象走、跑、跳基本动作的协调、灵活和动作的美感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增强学习、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对音乐和舞蹈的想象和表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丰富学习对象的情绪体验、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

1 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

舞蹈作为一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艺术,初学时间并无严格限制,但外国的运动医学专家建议:规律性的运动训练,包括芭蕾舞、桌球、体操、游泳在内,为了保护幼儿的健康,避免正常关节活动度和骨骼的负荷,最好是从8至10岁才开始,而某些较难的动作或使人体组织负荷较重的活动(例如芭蕾舞的脚尖).应等到11至13岁再尝试较为适当.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广场上有四五十岁甚至是年龄更大的大爷大妈们在跳舞(被我们称为广场舞),由此可见,舞蹈的学习是不分年龄段的,只要喜欢舞蹈、有恒心,那就永远不会晚.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担任(幼儿)舞蹈老师或运动教练的人,应该要懂得解剖学、生物力学及儿童发育学,才不至于强迫初学者做出超过其正常关节活动度和骨骼能负荷的动作,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运动伤害的产生.

2 舞蹈学习的作用

2.1 健美

在美妙悦耳的音乐旋律中,专心起舞,把细腻的激情注入舞姿中,并以美丽的舞姿展示自己的身手,塑造出各类美的姿态、美的造型,是一项很好的形体练习,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更富有节奏感.长期坚持训练能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健旺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添骨骼的骨密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健美浸染.——复合物

2.2 健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人的注重力是心理的一种暗示,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其注重力必然都集中优美的乐曲中,并沿着节奏将美和激情都抒发在舞姿上,因为注意力的转移,能使身体其他部门的机能获得调整和歇息,所以进行舞蹈这种活动,能消除严重的情感缓息竞争压力,练习者在悦耳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能够消除烦恼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况.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

2.3 健脑

在练习舞蹈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听力记忆和舞姿记忆,经过排舞操练以及对脑神经的不断刺激,达到健脑的效果.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并能热爱生活,欣赏美、体验美,培养审美情感.

2.4 健体

舞蹈练习者因经常进行舞蹈练习,心、脑和呼吸系统都能获得很好的磨炼,由于舞蹈练习的特质,所以对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消化等都有很好的改善,从而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3 心理因素对舞蹈学习的影响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不仅仅在于表演者纯熟的舞蹈技巧,还在于其优良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无数的动作、技巧组织成富有意味的舞蹈语言,才能给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

舞蹈演员表演中的心理现象及每位演员不同的心理特征,既受制于表演实践,又受制于演员的个性特征.演员的个性特征通过表演实践而显现,而表演实践又直接影响着演员个性特征的形成.我认为舞蹈演出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人物的心理动作和形体动作的一致性感觉,有人物的舞蹈形象同自身材料的正负诱导关系的感觉等.

3.1 心理因素对舞蹈表演的影响

人的心理因素包括许多,象紧张、兴奋、沮丧、恐惧、期待、高兴、热烈、冷漠、积极、消极、肯定、否定、怀疑、信任、尊敬、鄙视等等.

在舞蹈学习中不仅要找到积极向上的心理因素,同时也要学会怎么去培养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凡事都是有好坏两面的,消极的心理因素只会让你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失去很多和美好事务接触的机会.这种心理因素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及时的发现,并且积极解决、处理这种心理因素.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不仅仅在于表演者纯熟的舞蹈技巧,还在于其优良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无数的动作、技巧组织成富有意味的舞蹈语言,才能给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

舞蹈表演的物质材料是演员的身体,舞蹈表演的基本手段是舞蹈动作.但同时舞蹈也是最简单、最直接表达心里的想法、情绪的一种方法.舞蹈演员必须能够非常准确的抓住自己角色的心理,能站在角色的立场来看待自己的舞蹈.从角色出发,更好的抓住角色.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同时,也在表现中国这个人间的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和感情愿望的过程中,逐渐完成“自我塑造”.

在舞蹈表演中,充满自信的演员往往表现的更为出色,他们能够充分肯定和信任自己的能力,出色地塑造形象.因此,舞蹈演员必须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从而更为出色的完成舞蹈表演.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心理素质,是对自己能力的正确估价.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培养永不言败的积极心态在舞蹈表演中更是如此,这种自信心来自与平时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一次又一次在失败中站起来,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是对自己平时付出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相信自己展现给观众的,是最好的,最美丽的自己.既能“形具”又能“神生”,可谓形神兼备,一旦音乐响起,流动的音符从脚下轻轻滑出,情感和力量融入了肢体每一个律动,生气盎然,至情到位,出色地塑造人物形象.

3.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舞蹈训练使学生付出辛苦的劳动,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必然会精神集中,提高警惕,做到训练有素,动作敏捷.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游戏、舞蹈中启发想像力,通过用身体语言来描述和模仿大自然中诸如自云、流水、动物等事物和现象,不仅为舞蹈创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写作文、谈感受提供了素材.根据观察,凡舞蹈跳得好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是十分优秀的,这说明舞蹈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很大帮助作用.更加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舞蹈教学相对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发现学生的心理因素才是真正影响他们学习和演出发挥的重要因素.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使学生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高难技巧的需要,同时为扮演各种舞蹈角色做好准备,对学生的体力的保持也有好处.但在训练初期是非常枯燥和单调的,往往还要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这样便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心理障碍,而克服这些“病症”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激发兴趣.多给学生鼓励,同样也要鼓励,表扬他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4 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4.1 舞蹈教育可提高素质教育

如今舞蹈教育已经不单是培养舞蹈专门人才,同时舞蹈教育还要为各类学校以及社会培养舞蹈教师,并通过校园舞蹈和社会舞蹈活动来达到提高学校师生及社会公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这是舞蹈本价值的充分体现.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产物,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教育界强调的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导,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中介,以健康教育为本体,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发展人的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特别是舞蹈教育正具有这种作用和功能,因此,艺术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人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人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等,也就是一个人全面的心理发展水平.由于人的心理素质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而且这又是决定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因素,因此,素质教育才有意义和潜力.

4.2 舞蹈教育能培养良好品质

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坚韧不拔的品质.

舞蹈是人们自娱自乐、抒怀的一种形式.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跃动,就有欢悦的舞蹈.

舞蹈训练的同时也是学生坚韧意志的训练过程.舞蹈是人体造型上的“动的艺术”,而要使人体成为这一艺术的“工具”,离不开基本功训练,而要使基本功柔韧性达到要求,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在练习中,一个个动作的反反复复,直到达到要求,巩固又何尝是轻易能做到的,而正是这不易磨练了学生的意志、耐力,为他们具有良好的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 舞蹈教育提高艺术修养

舞蹈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的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2〕马丁.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佚名.学习舞蹈的好处.中华舞蹈网,2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