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鱼我所欲也翻译

鱼我所欲也翻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鱼我所欲也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鱼我所欲也翻译

鱼我所欲也翻译范文第1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一词多义】

(1)与: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B. 呼尔而与之(给)

(2)于:A.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B.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3)得:A. 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4)为:A. 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为了)

B. 今为宫室之美为(wéi)之(做)

(5)恶:A. 所恶(wù)有甚于死者(厌恶)

B. 娇儿恶(è)卧踏里裂(不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苟:A.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B. 苟富贵,无相忘(如果,倘使)(《陈涉世家》)

(7)而: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的连词,却)

B.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的连词,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古今异义】

(1)一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类的总称)

(2)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用处;今义:加上,增加)

【重要词语】

(1)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3)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

(4)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通“避”,躲避)

(5)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凭借,通过)

(6)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重要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本是我需要的,可我需要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这样看来,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本性。〕

【文意提示】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资料链接】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4)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印度〕泰戈尔)

【中考链接】

(2013山东烟台卷)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因篇幅有限,原文略),完成11—13题。

11. 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故不为苟得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因使唐雎使于秦

C.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生,亦我所欲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翻译下面句子。(2分)

鱼我所欲也翻译范文第2篇

阅读文言文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内容作出评价。因此内容探究及作品感受类试题也走进了文言文的阅读题中。内容探究是指对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和形式(如构思、意境、语言、形象、写法)作出分析、鉴赏、评价或者补充相关的内容等。作品感受是指阅读文言文后对文章内容、主旨情感等独特的体验,以及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考点解读】

内容探究及作品感受类试题既依托文本内容,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常见的题型有:

①补写文章相关内容。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人物心理活动、描绘画面、续写结尾等。

②探究文章的写法。对文章的构思、意境、语言、形象、写法等作出或正或反的评价。

③发表见解。对文中的某一种观点或者主张发表自己的看法。

④写出启示或者感悟。写出选文给自己的人生启示或者从中明白的道理。

【解题指津】

内容探究和作品感受的解答步骤:

1.聚焦揣摩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文章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表明作者的观点,或者提出话题,或者提示文章的行文思路。阅读时,仔细推敲文言文标题中所蕴含的信息,可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文本内容。通读全文,按照文体特点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一般情况下,叙事性的文言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筛选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传记类的文言文则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人物的主要事迹。

3.把握文章的结构。明确文言文的行文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时,可以先看看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根据平时掌握的分层方法给文章(段)分层,这样可以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文意。

4.精读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仔细阅读文章议论、抒情的句子可以揣摩出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

5.明确题目要求,流畅表达。了解文章大意之后,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要求,然后根据不同题型给予正确的回答。①补写类题型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补写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与上下文内容吻合。续写结尾也要与原文一脉相承。②探究文章写法类题型,要先指出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分析这种写法在内容、情感、表达主旨等方面的作用。③发表见解类题型要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联系课文内容或者生活实际阐明理由。④写启示或感悟类题型,一定要与原文内容有关,切不可无中生有。

另外,做内容探究和作品感受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不得超过或者少于规定的字数。

【阅读闯关】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不为苟得也( )

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③蹴尔而与之( )

④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强调的“义”在我们今天的内涵是什么?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王①,帝②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作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③置酒共观之,众皆褒美,坦④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释】①王:指益王赵元杰。②帝:宋太宗。③僚属:下属官吏。④坦:指姚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肉食者鄙( )

②王惊问故( )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与“肉食者谋之”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 B.闻之亟毁焉

C.王强使视之 D.公与之乘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众皆褒美,坦独俯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姚坦为什么说看见的不是假山而是血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庄公与宋太宗在治理国家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后人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府君先入廨④。”陈曰:“武王式⑤商容⑥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③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④廨(xiè):官署,衙门。⑤式:表彰。⑥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登车揽辔( )

②为豫章太守,至( )

(2)下列各项中加点“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武王式商容之闾 B.吾之礼贤

C.永之人争奔走焉 D.安知鸿鹄之志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仲举尊敬贤人,在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请你探究陈仲举尊敬贤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中行文子出亡

晋中行文子①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②,公之故人,奚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③,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者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④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中行(háng)文子:晋国大臣。中行,复姓。文子,谥号。②啬夫:本指田官,后也通用作小官名。③佩:古人系在衣带上的饰物。④收:拘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晋中行文子出亡( )

②此人遗我鸣琴( )

③乃去之( )

④过于县邑(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之故人( 助词, 的。)

B.登轼而望之(代词,代车辙。)

C.乃去之( 代词,这里。)

D.献之其君(代词,他。)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振我过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啬夫,公之故人,奚不休舍,且待后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与“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后,请你说说此文对你交友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之

“内容探究及作品感受”考点攻略》

1.(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①故:所以。②辟:同“避”,躲避。③:践踏。④得:同“德”,感激。(3)①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②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4)对比论证。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或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5)“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和国家的大义。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人民、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2.(1)①鄙:目光短浅。②故:原因。(2)A(A.“之”为助词,“的”的意思。其他三项均为代词。)。(3)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不看。(4)因为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的租税筑成的,官吏督促百姓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浑身鲜血直流,所以姚坦说假山是血山。(5)二者在治理国家方面都做到了体恤民情,善于纳谏,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杰。他曾经在府邸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几百万。建成以后,(益王)召集同僚下属,置办酒席共同观赏假山,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不看。益王强迫让(他)看假山,姚坦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回答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百姓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浑身鲜血直流。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的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宋太宗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3.(1)①揽:拿住。②至:到了。(2)B(B项的“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其他三项均为助词,译为“的”。)(3)①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②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4)①一到辖地,就打听贤人的住处。②坚持不进官署,前往拜访贤人。(5)因为他有志刷新国家政治,渴望得到名士的帮助。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4.(1)①亡:逃亡。②遗:赠给。③去:离开。④过:路过。(2)D(代词,代两辆马车)。(3)①其实这样做只是想助长我的过错。②这里的乡官,是您过去的朋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暂且等候后面的车子呢?(4)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5)示例:①交友要谨慎,不交阿谀之友。②要选择品德好的人与之交往。③对待朋友要真诚相待,肝胆相照。

鱼我所欲也翻译范文第3篇

1.概念的古今联系

出于对篇幅、体例、科学性、严谨性等方面的考虑,课本的编写者对文言文中出现的某些古代的概念(如官职、行政区域等),或者不作解释,或者只说明某个概念在古代的含义。至于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在今天有没有相对应的东西,课本一般是不作说明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求知欲就难以得到满足,而这就为教师的讲课留下了发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等方法,帮助学生从现代社会中找到与文言文中的某些概念相对应的事物。例如,有些文言文中出现“州”这一概念,课本一般是不作解释的。但是课本不解释并不等于教师也不必解释,因为学生都想了解这一概念。查《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它对“州”的解释是:“古代行政区,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这样的解释对于缺乏社会阅历的学生来说无疑有些抽象,这就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解释。教师可以作这样的补充说明:“两汉三国时,州相当于现在的省;隋唐时,州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例如广西的南宁市、北海市等。”通过这样的古今联系,学生对“州”这一概念就有了较好的理解。再如,课本对“县尉”的解释是:“主管一县治安的官员。”通过提问就会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一注释并没有真正理解(未能说出与县尉基本对应的现代官职的名称)。因此,教师有必要作出这样的补充解释:“县尉这个职务大致相当于当今的县公安局局长。”这样一来,古代的概念与今天的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联系。

2.社会现象的古今联系

文言文中的议论文,一般都有较丰富的思想内容。要使学生对这类课文有较深的理解,就不能停留在对文章本身议论的分析上,还应当将文中所议论的社会现象与当今社会的类似现象联系起来。例如,韩愈在《 师说 》中指出:士大夫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教师来教他,而他们自身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是一种糊涂的思想。讲到这里时,教师可进一步指出:现在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很严,甚至花大钱请家庭教师辅导孩子学习,但是他们本身却不读书,不看报,似乎学习只是孩子的事情,与成人无关。这也是糊涂的认识,跟韩愈所批评的现象很相似。又如,《 察今》一文论述了机械地死守先王成法的危害和因时变法的必要,有力地批判了守法不变的错误思想。该文所运用的“循表涉江”“刻舟求剑”“引婴投江”这三则寓言故事对顽固守旧者的批判是极为辛辣的。教师分析课文时,除了讲明这些寓言本身对当时的意义,还可以与当今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例如,现在也有不少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甚至反对改革,其目的就是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再如,孟子的寓言《 揠苗助长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人因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就辛辛苦苦地去将禾苗拔高了,结果害得这些禾苗都枯槁了。孟子通过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蛮干的人。讲解这篇寓言时,教师可进行这样的古今联系:实际上,“揠苗助长”的现象不但古代有,当代也一样有。当今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便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过早地让孩子学习太多、太难的知识,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真可谓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有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不顾客观条件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土地资源、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致使资源过早枯竭,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禾苗”必然会因此而“枯槁”。这样的古今联系,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又能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3.思想观点的古今联系

文化和思想观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所以古人在文言文中的某些观点与我们现在提倡的某些观点具有相通之处。但是,在讲课过程中,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古人观点的分析上,那么讲课就活不起来,古人的观点与今人的观点就缺乏直观的对接,就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应将二者联系起来,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 鱼,我所欲也 》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舍生取义”的观点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观点是相符的。教师讲到这里时,可以适当阐发“舍生取义”这个观点在当今的积极意义,并以当代的一些英雄人物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证明。又如,课文《 论语十则 》中有“见贤思齐”的观点,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学先进,赶先进”的观点是相似的。教师讲解时,可首先说明“贤”在课文中的含义,然后说明“贤”在今天的标准,最后适当强调“见贤思齐”在今天学生的学习和思想修养方面的重要性。再如,在《 指南录后序 》中,南宋爱国政治家文天祥追叙了自己在国家危急关头出使元营、与强敌抗争以及南逃途中备受艰辛、九死一生的战斗历程,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虽然文天祥所爱的国并不等同于今天的中国,但是他的爱国精神是值得今人继承的。作为教师,讲解该文时,除了强调作者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外,还可“借题发挥”,通过举例,简要说明文天祥的爱国思想长期以来对后人特别是今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以实际行动把学习搞好,将来为祖国建设服务。

鱼我所欲也翻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言文;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7.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67-01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是传承文化的需要,是修身明理的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复习好文言文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良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事半功倍。多年的教书生涯,我摸索出了以下的方法。

一、强化效果,加强记忆

为了激励学生的兴趣,强化复习效果,我在复习的时候会用好各种的方法。

(一)分类整理法。把同类的知识点连成知识线,从而形成网。总结归纳所学文言文,并依靠考纲与课本找出文言词语的用法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建立知识网会使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复习时更有针对性。分类整理法要求全面,要收集所学篇目。将每一课的知识点全部整理出来,最后汇总,例如通假字,就是要将所学古文中的通假字全部找出来,制成通假字表。明确每个通假字的出处、所通字、本义、通假义。

(二)重点强化法。分类复习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重点强化能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因为考试必有重点。只有对重点内容重点复习,才能对细节问题产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从记忆过程讲,重点记忆有利于把握整体格局。哪些内容才是重点呢?1、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2、考试要求中提到和强调的内容,3、名篇、名段、名句,4、个片各段中的难点和关键点,5、最近三年未考的内容。在复习时,师生首先要列出每章内容的重点,及时复习,反复强化,对其中必须掌握的要熟读成诵。

(三)复习课型多样法。文言文的复习时一种枯燥无味的生活,不敢兴趣的学生无法静下心来,内容繁多,因而,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实在不易。那么就要实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可以举行辩论、知识竞赛、古文化只是猜谜会、甚至改变课本剧。实行复习课型多样法。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习为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文言的渠道更宽。苦恼减少。这样的活动,可以活跃复习氛围,梳理所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确考点,精细复习

在古文言文的复习中,除了复习形式的多样法之外,还要把握住考点内容的具体复习。

首先,我们要明确考点及热点,考标要求: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言句子。3能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只有掌握好考点和热点,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明确每一个考点的具体复习方法。

1、是常见的字词有文言实词和虚词,它们的复习包含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字词的复习方法1.着眼文本,词不离句。特别要注意词的本义和语境义之间的联系。2.善于归纳,灵活运用。常见的实词有尝、遂、因、既等,常见的虚词有之、其、以、于、为、而、乃等。明确了这些实词和虚词的复习方法,就能有的放矢。

2、是句子的复习。句子的复习一般的题型有三种,1、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这种题型所要求的句子是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富有哲理的句子,文笔优美的句子,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那就是注释中整句作注的难句。2、选择题,找出句子翻译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3、断句题,句子的朗读停顿,这种题型较少出现。翻译句子的技巧有哪些呢?1、以直译为原则,特别是重点字词一定要翻译出来。2、体现句式特征,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翻译的时候要把这些句式特征体现出来。3、翻译时语句通顺、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4、翻译时要带上标点符号。5、除了直译之外,还要意译,对于有的句子要补充句子翻译、该删减的要删减、该换词的要换一个词语、还要适当的调换句子的顺序。

3、就是对于课文的理解。课文的理解分为以下几类。

(1)理解课文内容,列如:2008年5月23日,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的什么观点相类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你的感悟。如:《鱼我所欲也》的问题。

1、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的事迹。

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3、人物评价题: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实例中,你得到什么感悟?

除了以上的类型之外,还有赏析题、描述题、材料链接题等。这类题目的回答我们要充分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针对课文我们的复习方法有哪些呢?

1、背诵全文,培养语感。

2、以课文为本,熟记文下注释吃透文后练习。

3、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逐字逐句落实。

鱼我所欲也翻译范文第5篇

高考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考查形式,自2002年起,由客观题的辨析选择改为主观题的笔答,而且分值增加到10分,足见其重要程度。第二轮复习中,应该不图面面俱到,而是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和提升能力。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难点;因此,总体上,在第二轮复习有必要设立专题复习,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专题设计建议落实如下几点:一是明确高考文言翻译的命题意向,增强文言意识,把握文言现象(关键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多用、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指、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二是利用知识储备结合语境合理推测词义;三是借助高考评分细则形成规范答题意识。

二轮复习应该在第一轮复习对文言文知识和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和解题技巧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复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以翻译为切入口,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高考复习和多年的高考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常常会表现出“眼高手低”,许多人往往自以为文意知晓,感觉能够理解文句,但结果失分很多,得分率很低。原因何在?主要是在答题技巧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具体来说,解决句子翻译题,应该着重强化以下四个意识。

一、知识迁移

掌握所学的文言知识,是准确翻译的基础;而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高考的考查内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所以,我们在遇到不懂的字词、难以突破的句子时,首先就要回顾课本,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本身高考考查的是知识以及知识的运用,没有见过的知识点,出现的几率很小。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进行知识迁移。

比如实词理解,2008年全国卷ⅰ: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廖刚传》)学生学过: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2008年江苏卷: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后汉书·吴汉传》,学过: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史记·魏公子列传》)。特殊句式,2005年试题第一句考查了“吾所不为也”的判断句式。翻译第二句必须注意“若此”的位置,注意补上“危笃”的主语。固定结构,如2002年翻译题第1题考查对“其李将军之谓也”的翻译,若联想到《鱼,我所欲也》中“此之谓失其本心”,就能正确解决。古代修辞,如2005年试题考查了“口腹”的借代用法。

二、结合语境

语境意义是我们在进行文言理解和翻译的时候决不可丢的参考标准。很多字面的意思和句意的难度,都来源于对文意理解不透。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能够理解实词、虚词、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用法。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理解文意,分析语境,把握所译之点在语境中的含义或用法。刘勰说:“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也就是说,文章安排材料,像抽丝一样,不能中断,上下文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接着一片,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即所谓“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所以,理解语句,不能离开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2004年全国卷的第14题考查对“行旅”的解释就要联系语境,进行合理推断,从上文的“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和下文的“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来推断,“行旅”应为“商人”之意,“旅行,游览”是动词,从古文上下句对照的特点来分析,下句“人物”是名词,故“行旅”也应是名词才对。

三、抓赋分点

学生之所以失分,主要是自认为对文意理解得差不多了,动笔就写,致使只写出大意,重要的赋分点没能译出来,最后得分很少。在动笔翻译之前,一定要有意识地抓赋分点,分析在所要译的句子中最重要的考查点(即得分点)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突出重点、不遗漏要点。2005年试题全国卷ⅰ翻译题第一句必须注意“以、乃”两个虚词的用法。翻译第二句必须注意“危笃、废、勤恪”三个实词和“因、遂、岂”几个虚词。

2007年全国卷ⅱ第11题: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翻译第(1)句应注意“遗”,送给;“四方藩镇”,四方藩镇长官;“以……为言”,说。第(2)句,应注意“利”,意动用法,“以……为有利”;“幸”,庆幸;“两敝”,两方同时受损。

四、合理推断

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它终究是要考查一下考生对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应用,并从数以万计的考生中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所以有时也会有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

相关期刊更多

渔业致富指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当代水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音牧水产事务中心

科学养鱼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