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师的简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木雕是除去砖雕之外徽派装饰艺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装饰手法之一,运用范围和数量都十分可观,在徽州地区有着“有堂皆设井,无窗不雕花”等脍炙人口的名句,称赞木雕的精美和普遍。木雕的应用多数集中在室内设计中的窗体、花罩、雀替、梁枋、隔扇、天井栏板等部位,雕工精湛、素材丰富,艺术效果美轮美奂。与砖雕和木雕相比,石雕难度相应要高一些,因而应用频率和范围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应用主要集中在需要防潮受力的关键部位,比如门槛、牌坊、廊柱、台阶、墓葬装饰等,这些石雕中有很多经典之作,比如,黟县西递“胶州刺史荆藩首相胡文光的石牌坊”就是为了纪念胶州刺史胡文光而建造的,上面的石雕技艺出众,造型富丽,十分古朴精湛。除此之外,徽派建筑装饰艺术还广泛应用了建筑彩画与楹联匾额装饰,以苏式彩画中的天花木地和月亮应用较为普遍,楹联匾额装饰则是独属于徽州地区的建筑装饰文化,后来广泛传播[2]。
二、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理念
徽派装饰艺术中砖雕、木雕和石雕作品工艺上乘,取材广泛,不仅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富有吉祥寓意的各种花鸟图案、神话故事等,还使用了不少美观的几何纹样与民间广泛传播的故事题材为内容,无论是图案还是人物故事的选择都彰显了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中浓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彰显了古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比如,吉祥寓意十分典型的砖雕《福禄寿三星》、《五福捧寿》、《和合二仙》、《鹤鹿同春》等,以传统文化中忠孝礼义为主题的民间故事《岳母刺字》、《卧冰求鲤》等,这些都深刻表达了徽派建筑装饰艺术对于传统文化与民俗的重视,也是其一大经典特色。除此以外,徽派建筑装饰艺术在装饰细节的处理手法上也颇有独到之处,以门楼和门罩为例,二者是徽派建筑外立面处理的重点,门罩装饰线脚井然有序,雕工精美,疏密有致,装饰内容丰富多彩,门罩多以向外突出的线脚装饰,附于屋檐翘角,轻巧灵动,这些极富特色的装饰与平整白净的高墙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突出和强调了装饰的精美与布局的合理,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够满足防尘防雨的效果,可谓是双赢。徽州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的形成和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与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装饰风格古朴、精致,厚重且不失富丽。古时候由于徽州地区生存条件不太好,许多徽州男子都有出外闯荡求生活的习俗,常年在外漂泊的生活使得他们骨子里对于回归家乡的企盼十分强烈,反映在建筑装饰艺术中,就是匠心独运的在墙体上雕刻形态逼真的树叶形漏窗,寄托着他们落叶归根的寓意和追求。古代徽州人民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融入建筑装饰艺术的处理和创造中,无论是小门小户还是高门大户,都十分重视室内家居的精心布置,从楹联匾额的装饰到天井、园林建筑的装饰设计,都极富特色,不仅重视外观之美,同时也在其中寄托了无数的情感诉求,比如重视读书、重视守家创业、提倡吃亏是福,这些理念都在其装饰设计中有所体现[3]。发展到现代,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理念对于现代装饰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室内设计方面,对于现代室内设计的创新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装饰呈现着多元化和西化现象,面对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潮流趋势,现代人的审美取舍也在不断变化,古代徽派建筑装饰文化作为我国古代传承到现在的宝贵文化,是室内设计师不断创新和探索的重要源泉,也是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宝贵资源与文化精髓,值得大力提倡和应用。
三、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融合与实践
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理念和建筑实践对于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徽派建筑装饰艺术内蕴含的形式因素有很多,比如,材料、造型、色彩、肌理、空间、体积等。拥有者深厚底蕴的徽派建筑文化不仅在造型方面十分出众,在设计理念方面也别具一格。作为深受文人与文学影响的徽派建筑,最典型的就是高墙、天井、大厅、黛瓦、粉壁、马头墙等,通过砖石木等雕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居家装饰特色。这些建筑装饰文化精华随着传承融入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将现代装饰文化的发展和探索进一步深入,不断地拓展艺术空间,提升艺术审美,将众多的文化思想蕴含其中,带给人舒适和观赏享受的同时,将现代人期盼家业兴旺、生活平安喜乐等众多美好愿望寄托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室内空间设计风格和实践。比如,在室内家居装饰设计中巧妙地应用砖石木三雕,很多现代室内空间作品设计中都将现代工艺手法、图案和新型材料等与徽派装饰艺术风格相结合,形成了兼具现代性与古代工艺美感的特殊设计。在设计中运用仿古材料,营造动人的古韵氛围,同时配合现代工艺流程和新型设计与材料来营造现代感。比如,许多室内卫生间镜面和地板的设计,镜面上采用磨砂材料或者粘贴材料设计成吉祥图案,地板和墙壁上应用现代雕刻手法雕刻人或物,有些走仿古风格以古代题材为主,有些则与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相结合走中西结合道路,有些则以主人的手脚印为主,显得妙趣横生。尤其是石雕,在许多大型度假村或假日酒店的空间装饰中应用频率十分高,不仅是由于这种装饰艺术风格十分大气、厚重,能够营造出富丽堂皇、大气磅礴的效果,其中也蕴含了其美好的期望,比如,酒店、别墅门前通常会摆放一些瑞兽,如貔貅、石狮子等驱凶避邪,招财进宝,酒店大厅内设置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聚宝盆取财源广聚之意,既有装饰效果也不失雅趣。木雕更多的则是以中式建筑风格装饰为主,比如,家具、中式仿古建筑等,营造古香古色的情趣,十分典雅古朴。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作为十分精美出众的重要装饰艺术流派之一,对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与现代设计手法和理念相结合,将众多极富传统文化寓意的装饰元素以创新的手法呈现,在保留其精美、简洁、凝练的风格基础上,更好地阐述了其文化内涵,可以说对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水准的提升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比如,古代徽州建筑装饰艺术中对于门罩门楼的处理就十分注重突出其气势,通过对比效果彰显装饰的精美和砖雕的惟妙惟肖,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在许多部分也都参考这种装饰处理手法,通过抬高台阶、出挑屋檐等手段重点突出需要加以表现的部位,避免了过于程式化和单调贫乏的弊端,尤其是在极富传统文化气息的民俗化室内空间设计中,徽州门罩的精美装饰手法和对于装饰线脚以及造型的特殊处理都被灵活运用在许多室内设计作品上[4]。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文化艺术中心、生态建筑、节能建筑
[abstract] the green ecological landscape type buildings by the people hold heat, make full use of sunshine, save energy, for users to create a close to the sense of nature. According to the shenyang FaKu culture and art center of design case i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closely around the theme of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uthor of green building mode, new technology, new ener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and art center, ecological building, saving energ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背景
所谓“绿色建筑”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使用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2案例介绍
根据《法库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面积及功能划分情况汇总表》和《东湖新城公建项目选址规划图》,本次方案设计应满足法库文体局、少年宫、妇联、广电局和博物馆这五大单位的功能需要,总建筑面积约19700㎡。基地北临兴法路,西临金牛路,遥望西北方向的法库城市中心;基地南面为规划的城市水系,东南角有扩大的水面,景观条件良好,东面稍远处是沈康高速公路,由沈阳过境的车流隔湖能看到艺术中心的东南立面,应注意城市形象的展示。另外,基地南侧现状有一栋六层住宅,考虑到建成不久予以保留。
2.1设计理念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1、节约能源
在建筑中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建筑回归自然
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尽量采用天然材料,采用的木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保证使用者拥有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2.2建筑设计构思
1、场地规划构思
在建筑场地整体设计中,遵循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原则,将建筑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根据功能的不同将建筑分散布置,建筑能更好的融入到周边环境当中,在转折变化的中央景观轴线上设置小型门前广场,分别引领人们进入不同功能的建筑。
根据建筑功能静动分离的需求,将功能区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将需要安静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及文体局其他相关办公室)作为一个单体布置在东北角;第二部分为东南角3000㎡的影剧院,此处为人流密集区,并成为进入中心广场后的一个对景建筑;第三部分为广电局、妇联、少年宫,布置在西侧的两座相联系的建筑里。这三大部分的建筑体块走势基本遵循中央景观轴线的方向,与场地及周边环境统一。
2、景观系统设计构思
景观设计出发点旨在充分利用基地环境的优势,尊重法库城市文化,在满足文化艺术中心多项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创造一个生态的节能的城市景观区,进而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从西北方向来的市中心人流定位了基地西北角的前广场景观,这里是一个视线聚焦的开始点,一切景观从这里开始,从这里展开,向远处发散出去;东南角的景观水面和高速公路决定了基地东南角景观点的朝向,这里可以设置的滨水景观,如选用木制材料的亲水平台,作为整体环境的结束点。以上两处景观点与基地中心被建筑围合成的中心下沉广场形成“三点一线”的景观轴线。通过多种广场铺地材料与不同品种的绿地进行搭配,通过下沉广场空间的竖向设计,通过雕塑、地灯、座椅、花池等小品的组合布置,努力创造一个步移景异,变化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
3、建筑节能设计构思
建筑的平面布局采用折线围合,在图书馆的建筑平面中心处设置一处三角形的室内采光中庭,与广电局南侧的室外庭院相呼应,创造自然通风采光良好的室内办公学习环境,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应考虑增加可持续能源使用比例,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
建筑的屋面也是城市第五立面,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高低变化的折线组成建筑屋面,同时,在建筑的屋面设计中选用了植草屋面,即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又有很好的建筑节能效果,可以为建筑日后的运营节约开支,遵循了“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
3、结语
作为方案设计,主要设计侧重点于在于寻找一种恰当的景观和建筑语汇,契合这块基地条件,符合法库地域文化,创造一个绿色生态的景观型建筑,在建成后充分发挥一个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辐射作用,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傅岩.绿色建筑发展策略与高效益用地规划的互动——解读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有关内容.规划师.2003(04)
[2]仇保兴.进一步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步伐——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草案)解读.建设科技,2011(11)
[3]赵安启,马欣伯.绿色建筑基本人文理念阐释.建设科技.2011(07)
[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3)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理念
国内长期以来,因经济条件的限制、物质基础的匮乏和体制的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设计体系中几乎没有室内设计这个部分,导致人们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把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割裂开来。以至到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实践中,把室内设计简单的理解对建筑内部各个界面的装修、装饰,认为只是在建筑完成之后在墙面、顶面、地面等界面上贴一层装饰表皮。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分工过细,人们已习惯于一种纵向的单线思维方式,而缺乏横向的综合思维能力。现代室内设计应该强调综合的思维能力,注重与建筑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这便要求设计从业人员具备环境整体意识。因此,本章将从室内设计在“时空维度”延续建筑设计的角度,着重探讨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室内设计观的应用分析,以求为我国的室内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为室内设计的逐步完善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广义上而言,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属于建筑学的范畴,是建筑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不可能完全分裂;即便是要分工,当今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分工也是一种专业上具有哲理性的分工,是工程设计阶段上的分工。
建筑设计主要把握建筑的总体构思、创造建筑的外部形象、体量和合理的内外空间关系,而室内设计则主要把握对特定的内部空间的功能问题、美学问题等。现代室内设计并非简单的理解为室内装饰、装潢和装修,而更应该包括视觉艺术的内容,也涉及到工程技术的内容,还包括对建筑物理环境的要求以及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应该理解为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注重强调空间环境观念、自然环境观念和历史文脉环境观念的延续和传承(见图3.1)。现代室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强调空间设计,把室内设计从起初人们理解的装饰、装潢和装修提升到空间环境设计的高度,并注重与室外环境、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的有机结合。
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门以“空间”为主角的环境设计学科,是与建筑设计相互延续和关联的创造性工作。因此,室内设计师应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并最大限度地理解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从而正确的传达建筑的空间内涵和空间性格,最终达到建筑内外的协调和统一。从某种意义而言,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观便是指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充分地考虑“建筑”的因素,从功能、美学、历史、文化、地域等层面与建筑相互延伸,甚至大量使用建筑设计的手法和元素,使室内设计的处理手法和原则“建筑化”,使室内空间“室外化”。
1 充分理解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联系
根据前文所论述的理论,建筑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一个大的“空间系统”,而室内空间是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一个子系统。而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都是建筑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进行和展开的基础,而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在“时空维度”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室内设计应秉承强调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理念,充分理解和把握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联系,使建筑外部形象所表达的主题在室内空间中得到深刻的强化。
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既要充分考虑对室内空间的各个要素的处理,同时又要与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构想相互统一,强调室内空间的风格与建筑整体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反之,室内设计所营造的内部空间环境便会与建筑整体的性格内涵产生偏差甚至相背离,造成室内空间形象与其使用性质不搭调,使建筑内外空间显得“表里不一”而缺乏整体感。例如,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将霓虹灯、暗藏灯带、高级大理石等运用在居住空间中可以营造豪华的内部空间形象,结果却恰如其反,造成居住环境更像是歌厅包厢。
2 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结合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系统理论,可以将建筑“空间系统”的环境要素划分为建筑外部的大环境和内部空间的小环境。建筑以物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建筑物或是处于寒冷干旱的地区,或是处于炎热潮湿的地区等自然环境中,而处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其外观也各有不同,或凝重厚实,或轻盈通透。除此之外,建筑在社会层面上还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上述的这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即是建筑外部的“大环境”,而建筑的各个界面围合的内部空间即是建筑内部的“小环境”。建筑的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渗透并产生相互的影响。因此,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不是简单地把内部空间这个建筑的“小环境”孤立出来进行独立处理,而必须注重考虑建筑外部的“大环境”对于内部“小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两者有机结合创造出建筑内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建筑作品。
3 理清室内设计与建筑的结合点
建筑自身是一个大的“系统”,由结构体系、墙体、楼地板、屋顶、门窗及内部空间等组成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之间通过特定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并且各个要素之间也产生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室内设计正是在建筑的内部空间中进行的创造性工作,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点、线、面、声、光、色、质等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处理过程。在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内部功能或美学与建筑设计界定的结构、设备等产生冲突的问题。故而在室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室内设计师必须理清室内设计与建筑的契合点,理清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与形式的结合点,分清到底是保持原有建筑的结构之美、力度之美、粗犷之美或是科技之美等,还是通过对建筑的结构、设备或各个界面进行遮掩、装饰从而强调内部空间的细腻之美。因此,只有在理清了室内设计与建筑的结合点和契合之处的情况下,才能够将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冲突和矛盾降到最小,从而达到建筑内外的高度协调和统一。
室内设计的各项工作都是在建筑设计界定的内部空间中进行的,对建筑内部空间可以起到完善和美化的作用,反之,对内部空间处理不当也会对其功能、美学层面产生“副作用”,使内部空间的结构、界面等产生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室内设计的工作就是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找到设计工作与建筑内部空间的结合点,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应该想方设法地“调解”或彻底解决问题,而并非对室内空间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慧芳. 现代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3):281-282
关键词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234-01
1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点及处理办法
1.1 城市能源设施建设
城市供电系统问题是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问题。城市供电比较要求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这一点对于不同地域的城市将会有所不同。举例来说,我国某城市主要以220千伏为供电主干网架,更高电压的电网网架并没完整形成,导致系统电压并能够保证持续稳定。
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做好协调利用土地增值等办法,以严格控制城市电力网设施的发展用地和线路走廊用地,并在城市范围内可采取不同划区域的设施建设规划用地政策。
1.2 城市燃气供应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城市燃气供应主要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能源为主。问题就在于城市对于利用燃气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非常普遍,客观上造成燃气输送配管设备的限制和浪费。坚持利用多种气源,以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能源的发展方针作为某本原则.充分利用现右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能源。
1.3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供给全市的生活用水和部分的工、农业生产用水。施工管理应主要考虑到各个工业发展区和生活区的用水人口增加量,给水和排水管网的施工修建必需要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避免城市供水能力不能满足供排需求的问题出现。另外,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一些陈旧的施工工艺和设施设备也不能够满足新的规范标准要求。城市排水系统对分流制排水不能完全展开实施,仍留有合流制排水的模式。
完善城市市政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施工管理,首要任务应加强对地方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实际需要扩建市政水厂工程,确定水厂的供水规模大小和布局,完善改造当下的现状管网,重点与扩建水厂配套新的输送配水管网等。排污管网可采取一定数量的中水回收设施,以补充部分生活用水和城市绿化用水。
2 市政基础建设管理措施
2.1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
加强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员工的培训考核,各区县城乡建设要按要求配备质量监督人员。主动与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编制和经费的落实,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正常开展。加强廉政、职业道德和工作业务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和市政工程监管力度。
2.2 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的管理
组织开展对《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和制定《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强化监理管理的制度建设,推行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合同备案制度。采取巡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重点整治工程监理人员不到位、不履行监理责任等行为,促进工程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2.3 切实把握工程质量监管控制重点
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特别是轨道交通工程、大跨度桥梁工程,要建立工程质量风险防范和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切实加大监管和服务力度,确保重点工程的质量安全;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要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要强化重大质量风险源的事前预控,防范其技术风险;对高边坡、深基坑、挡墙等工程,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重点检查勘察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确保项目自身及周边建筑的安全;治理质量通病,制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从设计、施工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治工程质量通病,做到防范于未然。
2.4 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建立全市检测机构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和上传制度,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采取不定期的“飞行”检查、现场检测备案管理等措施,加强对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切实规范检测行为。组织开展全市检测机构资质就位和人员换证工作,建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利用信用记录管理检测机构及其人员。
2.5 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
促进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制定《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落实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责任。
2.6 积极培育推广市政工程建设先进技术工法施工
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实施科技攻关,形成一批质量稳定、成熟可靠、国内领先的技术和工艺。组织开展市级工法的评审及国家级工法推荐工作。积极培育市场对新技术的有效需求,进一步引导应用“四新技术”,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提高。
2.7 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监督效能
推行质量巡查,建立以质量巡查为主要方式、强化工程质量验收,以行政处罚为主要手段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凡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或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除按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整改外,还必须对责任人进行处罚,提高质量监督的震慑力和权威性。
实施差别化监管,突出对质量管理较薄弱项目的监管,强化市场与现场的联动,强化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试行工程质量监督手册。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抽查频次及主要内容,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监督工作方案,提出质量监督工作要求,细化配套工作用表,促进监督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立质量监管、益理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以及相应人员资格管理等信息系统,全面加强对工程项目、监理和检测单位及其人员等基本信息、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实效。
建立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状况报告制度,及时全面掌控市政基础建设工程质量动态,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建立从业企业质量行为评估评价体系。制定《建设工程参建单位质量行为评价标准》,研究开发工程质量及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评估评定信息系统,通过日常监管掌握的信息和定期巡查检查结果,及时对工程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行为进行评估评价、综合评分,评分结果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并与招标投标活动联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建筑市场竞争格局。
2.8 加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违反法律法规突出问题
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违反《建筑法》、违反《建工程招投标法》、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进行专项治理和排查、排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重点、难点、热点质量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管理层面、一线操作层面,认真整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准症结,进一步深入调研,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施工质量管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对提高城市使用功能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施工管理,既是为能够促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顺利发展,也为广大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
引 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设计提出了安全、经济、适用三大要求,即建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不影响市场的销售情况和未来使用者的居住质量,尽可能的满足住宅经济性适用性,剪力墙结构由于其侧移小、抗侧刚度大和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剪力墙结构被广泛用于现代建筑中,目前,在国内的住宅建筑中,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客房与居室多处采取小开间的结构形式,分隔墙相对较多,采用剪力墙结构不但可以将承重墙、分隔墙合二为一,而且具有较为理想的经济性与实用性。但是国内现阶段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中,尚存在一定的弊端与问题需要解决,不断优化其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且如何做好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是结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探讨的难题。
1 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定义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在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当墙较少时,如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2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样式
2.1 壁式框架,主要是指在联肢墙中,洞口相对较大,使得墙肢的刚度明显减弱,而连梁的刚度则相对较强,剪力墙的受力特性接近于框架。与框架结构梁柱相比,剪力墙的厚度较小。框剪结构建筑中,壁式框架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楼梯间、电梯井及管道井等墙体,在各类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 整体剪力墙,主要是指没有门窗洞口或者只有少量很小洞口的剪力墙,在此类剪力墙设计中可以忽略洞口的存在。如果各处门窗洞口的面积总和小于剪力墙侧面积的15%,洞口间净距、孔洞与墙边之间的净距大于洞口长边尺寸,即属于整体剪力墙,其主要用于支撑建筑的主体结构,是现代建筑结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联肢墙,主要是指在剪力墙上开有一列或者多列洞口,洞口的尺寸相对较大,而剪力墙的总体受力相当于通过洞口各连梁组成的一系列墙肢。联肢墙是由多组连梁连接起来的特殊形式剪力墙,但是由于一般连梁的刚度小于墙肢的刚度,所以,墙肢单独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剪力墙结构方案的选择
建筑剪力墙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种,在确保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该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的造价。尤其是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该选择合适的剪力墙结构体系,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恰当的构件截面尺寸,这都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
在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中,上部结构其实也可以采取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为了降低上下层的刚度变化,采用适当减少剪力墙刚度的短肢剪力墙结构,比加大下层刚度的方法,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层数较少的建筑可以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当建筑物的层数超过20层时,最好还是采用传统的现浇剪力墙结构,层数过大的建筑结构中若再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那么就会使得结构刚度不够,结构底部的剪力系数也会较低,层间位移与顶点的位移值就很有可能超出规范要求,结构的安全性偏低。对于层数在2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若采用传统的现浇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多为构造配筋,各墙肢的实际轴压又一般会比计算值偏小,就会导致墙体的承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7度区层数小于20层的高层住宅建筑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将结构顶点周期、位移、水平地震剪力等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将部分的混凝土墙用砖墙替换,减轻墙体自重,既加大了结构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也使得工程费用随之降低。
4 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措施
4.1 基础方案与承重构件的优化设计
在剪力墙结构基础方案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特别重视实地考察,尤其是对于各方面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与安全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剪力墙结构的基础设计方案应根据工程项目地质与水文条件,各项工艺、技术指标与相邻建筑的分布状态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最大限度发挥基础方案的实际作用,设计人员应尽量在原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订与整改。设计人员在进行实地考察后,应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承重构件的设计和选择,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例如:在剪力墙承重构件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墙体配筋率的问题,在国内现阶段执行的相关标准中明确指出: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与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0.25%,而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实际配筋率则要≥0.3%。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现在规定的配筋率已经明显提高,而且基本实现了与国外建筑行业要求的配筋率接轨,所以,在剪力墙结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在基础方案与承重构件的优化设计中,必须注重相关标准与工艺参数的合理选用,特别是要符合国家建筑主管部门出台的最新设计标准,以保证设计方案通过审核。
4.2 有效提升建筑整体结构性能
剪力墙结构的根本作用是防震,在设计优化过程中则要坚持简单、规则的基本原则,以减少发生地震时对于剪力墙结构的抗压作用。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结构受力情况明确,避免在地震或者其他灾难时出现局部结构受力不匀称的情况,有效控制危害性。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结构的薄弱部位,避免结构的局部能力较弱。在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同时,应结合设计人员以往的工作经验及相关技术参数,准确分析可能产生薄弱的部位,认真进行设计方案的修订,并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总体抗震能力。
4.3合理应用剪力墙结构设计理念与计算方法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必须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是保证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剪力墙结构处于受弯工作状态时才能有展现良好的延性,所以,剪力墙的形式应以高细为主,如果剪力墙过长,可能形成低宽剪力墙,由于剪力墙呈现为脆性,难以满足抗震要求。因此,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虽然国内在设计工作中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机代替人工操作,但是在部分环节的计算中仍需依靠设计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予以解决。目前,在国内外应用剪力墙结构设计软件中,尚缺少专业的结构计算软件,为了提高结构设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设计人员应在合理应用现代设计与计算工具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观念与经验进行双重判定。在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中,在相关构件的实际计算中,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必要时可以采取结构试验。例如:在剪力墙的边缘构造设计中,计算分析表明增加墙肢截面两端的翼缘可以明显提高其延性,但是结构试验则表明与工字形、槽形截面剪力墙相比,矩形截面剪力墙的延性相对较差,由此可见,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不但要合理应用相关理念与计算结果,而且要注重结合试验结果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处理,从而提高其可行性。
5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该明确各种概念,严格遵守规范,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充分发挥结构抗侧刚度大、外观简洁等优点的同时,又能将工程造价降至最低,从而促进其设计工作的不断优化,满足施工作业的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