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兽医药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S85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99-02
“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中无处不渗透着唯物辩证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贯穿始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把握药理学的规律,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兽医药理学知识。
本文试就兽医药理学教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矛盾的同一性
任何矛盾的双方始终存在着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同一的关系。
(一)药物机体
药物与机体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药理作用的产生,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特定的作用与其本身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以及其他药效学过程密不可分,但其药效学过程又与药动学过程相互依赖,共同存在。药物需要依靠机体吸收才能进入体内,并被输送到相应的组织器官,然后才产生相应的作用。药物进入机体,随着体内的血液循环被运送到相应的组织器官(靶器官),对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发挥药理作用;与此同时,机体对药物也有反作用,即对药物进行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影响。离开了动物机体,药物便失去作用对象;同样地,没有动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运转乃至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就无法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
(二)药物―机体―病原体
化学治疗药是一类能够抑制和杀灭病原体,但同时对动物机体毒性相对较小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与动物机体和病原体之间存在着“三角关系”,即存在药物与动物机体、药物与病原体、病原体与动物机体彼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三对矛盾。药物对病原体有杀灭抑制作用,病原体对药物发生反作用,产生耐药性。
(三)联合用药
不同的药物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联合应用时会产生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有的抗菌药物之间联合应用可以扩大抗菌范围,增强抗菌效果,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舒巴坦合用,磺胺药与TMP合用,大观霉素和林可霉素合用等,可产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这是矛盾的同一性所在;但有的联合应用会产生拮抗作用,表现为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毒性的增加。例如:青霉素与氯霉素和四环素合用,会影响相互的抗菌作用。
二、矛盾的对立性
(一)矛盾的对立
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相互排斥和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可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但大多抗生素都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良反应,青霉素可引起某些动物过敏反应,链霉素除了过敏反应之外还有神经毒性、肾毒性和肌肉毒性,磺胺药由于其乙酰化代谢产物在肾脏形成结晶,可对肾脏造成损害。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分为二”的观点,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药物的两重性,准确地把握药物的利与弊,充分发挥药物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二)矛盾的转化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如:阿托品具有抑制平滑肌收缩和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理作用,当用于缓解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痉挛时,同时会引起腺体分泌减少,导致动物口腔干燥,原先抑制腺体分泌作为药物的治疗作用,此时转化为不良反应。又如:广谱抗菌药,可以对抗多种致病菌,但却不适宜用于反刍动物,特别是成年反刍兽。原因是其瘤胃内微生物菌群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保持着动态平衡,使用广谱抗菌药会打破菌群之间正常的平衡,引起菌群失调症,甚至导致二重感染。
剂量的增减会使药物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一般来说,以适当的剂量用药,可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剂量过大则会使动物机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引起动物死亡。
给药途径或给药方法的不同,也会使药物的作用性质发生变化,如:硫酸镁经静脉注射给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作为抗惊厥药物使用;但口服给药则表现为泻下作用,用于动物的胃肠积食;马钱子是一种中药,味苦,口服具有健胃作用,但以其有效成分做成的注射液注射给药,则具有脊髓中枢兴奋作用。
三、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
(一)动物机体(内因)
内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外部矛盾 (外因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它影响事物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当作为内因的机体处于不同状态下时, 药物的疗效可能产生变化, 甚至无从发挥作用。
动物机体的功能状态与药物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与动物机体作用来实现的,也是通过动物的生理生化机能的改变而表现出来的,药物本身一般不会脱离动物机体本身固有的或潜在的机能活动而产生新功能,只能使机体固有的功能增强或减弱。在这里,药物是外因, 机体是内因, 药物要达到用药目的,必须调动动物机体本身的积极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或机体的防御机能。如:化疗药物的作用与机体的免疫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有密切关系。药物发挥药理效应,有赖于机体对药物分子的吸收,并将药物输送到作用部位,同时动物肝肾的机能状况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和排出,影响体内药物的浓度变化。肝肾状态良好,有利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反,肝肾状态不佳,不利于药物的消除,容易引起蓄积中毒。所以,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配日粮、改善环境生态条件,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乃至提倡动物福利等等,都是实现合理用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药物(外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事物不会发生变化。当动物受到病原体的感染或侵害,机体会动员自身的防御功能对抗疾病,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很难彻底杀灭和抑制病原体。对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药理学中诸多方面体现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药物有基本的作用规律,这是所有药物的共性,但是不同的则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这是具体药物的个性;同类药物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这是该类药物的共性,但是不同药物的作用强度、半衰期长短、不良反应的强弱则是该药物的个性;进入体内的药物都有被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共性, 但对于具体的药物,在个别过程中其具体情况有所差别, 则是个性。
五、小结
综上所述 , 动物药理学中辩证法无处不在,把对立统一的规律引入教学,有助于全面理解动物药理学的规律,有助于把握不同药物的特点,以便系统掌握动物药理学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加快学生的理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陈杖榴.兽医药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 交互式教学 教学方法
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其与药学、基础兽医学及临床兽医学都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动物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为将来进一步进行临床药理研究、开发新兽药创造条件。
一、目前国内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兽医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其涉及学科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多、难理解、难记忆,难以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畜牧兽医实践。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逐渐失去对兽医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较差。
1.一问一答式
课堂提问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既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适当的调节课堂节奏,因此也是得到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然而经实践检验,一问一答方式,只是调动了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些也只是应付,草草回答完了事,并没有真正记住知识点。因此使用提问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足以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态度。
2.举例教学
为活跃课堂气氛,大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举例教学手段,笔者所在学校也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运用病例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互动式的病例教学其实也属于交互式教学;而非互动式的案例教学与讲授法无明显区别,对增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也不明显。
3.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近些年提出的教学方法,称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由药理学常识和相关案例设计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思考。此种方法笔者在教学中也有所运用,但效果一般。分析原因,启发式的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的,虽然是精心设计,但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者,所以本质上还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真正能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尚存在局限。
二、交互式教学法
交互式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最先是被应用在语言教育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从而达到有意义的学习。
交互式教学法通过实现课堂教学要素全方位的最有效的有机设置,形成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主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统一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做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这一教学方法密切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因此可使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适应和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真正做到教法、学法、想法融为一体,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增强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互式教学在兽医药理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1.目前大学课堂的条件
现在大部分的大学教学条件都较过往有了显著提高,大学教学方式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有些学校还开设了网络教学模式,这些为交互式课堂授课提供了良好的开展平台。
2.兽医药理学课程的特点
兽医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用于讨论的病例也比较多,病例中蕴含的药理学知识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横向联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些都有利于交互式教学中启发和引导过程的实现。
3.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
我校兽医药理学在大二下学期开课,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解剖学等基础理论和知识,做过一些基本的动物实验,基本形成了兽医学的知识框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能充分利用好这个基础框架,就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通过交互的方式对自己所吸收的知识进行对比、类比、归纳、演绎,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兽医药理学教学中实施交互式课堂教学的注意点
双向交互性是交互式教学法的最突出特点,因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需强调的两方面。然而,互动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目的,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才能通过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
1.点拨、指导原则
兽医药理学主要从兽药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使用原则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很多需要通过病例导入。但要注意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对病例的疑惑和思考,调动其主动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再互动地探究问题的特点和难点,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结合病例讲解其药理作用和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对关键步骤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而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2.开放性原则
采用公开、公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和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大胆地提出问题和看法,取得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效果。
3.实践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事先在电子课件中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问题情景,也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掌握程度来灵活提出问题,让学生沉浸于目标情境之中,积极地跟随教师的引导对问题进行推断、演绎或比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五、结束语
交互式教学模式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学习关系。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人到学习中来,做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创新,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使他们在这门课程的领域中积极探索与发现,从而真正领悟。
参考文献:
[1]胡功政.《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2]袁志良,金红,叶永忠.植物学理论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湛永钟,庄应烘.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物理的交互式课堂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4).
大学生遵守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表现急需礼仪教育
许多高校都强调不允许学生穿拖鞋到课堂,但我们在夏天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同学特别是男同学穿着拖鞋去上课;在卫生间、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污言秽语;在图书馆的杂志、图书上乱涂乱画,任意损毁;在公共场合勾肩反搭背,大声喧哗。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摔酒瓶、讲粗话、乱扔果屑纸条等。这些不该有的现象,特别是不该在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东西,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大学生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作是有个性。有的大学生只是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为何物。大学生这种受教育没有教养,有知识没有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大学中的素质教育过大、过空,质量欠佳不无关系,造成学生难以“入耳、入心、入脑”。所以高校应明确认识,把礼仪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开设礼仪课,并有的放矢地将现实生活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需
(一)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二)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 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大学生商务礼仪的教育
(1)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制定系统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2)学校在人文素养课中开设大学生礼仪修养课程。首先应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或正在试点的《法律基础与思想道(下转第196页)(上接第187页)德修养》课,或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台湾国立联合大学专门制 定了礼仪教育实施要点,并对所有一年级新生实施礼仪教育。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盲区;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结果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3)通过校园各种媒介形式,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形成良好氛围。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例如: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订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礼仪讲座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学校网络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4)积极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当然,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学生遵守商务礼仪的重要性相关文章:
1.大学生遵守商务礼仪的必要性
2.遵守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有哪些
3.大学生学习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考核方法多样化考核方法由传统的单纯笔试改革为笔试和实验操作考核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笔试部分应注意试题的难度、广度和深度,注意药物使用时的关联性,将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加大综合性试题比例,并与当前临床紧密结合,力求真正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实验操作在考试中占一定比例,以测试学生平时上实验课时是否真正做到自己动手,使考试成绩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实验教学及实践多样化
增加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传统的药理学实验中多是验证性的,为了不断完善实验内容,应尽量开设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当然,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也可以交由学生自己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从文献的查阅开始,然后确定实验操作步骤,准备实验仪器及试剂,经课堂商讨后如果切实可行,即可实行,所以教研室最好能配备专门的实验室提供给学生演练,这样,利于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与教学同步实行学习《兽医药理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将药物应用于临床,那么实践教学即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的重要环节,虽然大学生都有毕业实习,但学习完该课程半年甚至1年之后再去实践,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可能早已很生疏,所以,在讲授该门课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投入到实践中是颇为有益的。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药厂或者兽药厂、小型养殖场、动物门诊部进行参观或实习,让学生了解药物的一般生产流程、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临床上动物疾病的治疗用药,这样,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掌握。
关键词:动物药理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
《动物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传统的动物药理学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开发,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高质量、系统地和个性化地讲授理论内容,并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是动物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开放式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经过教师确定开放实验项目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学生自由选做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并写出实验报告或总结,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一、改进理论教学,突出重点难点,注重理论联系临床
动物药理学具有与其他基础课不同的特点,内容繁杂,涉及病理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等兽医基础学科和兽医外科学、内科学等临床学科的广泛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抓不住重点,找不到规律,花费很多时间却收不到好的效果。为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本课程教材分为主要章节和一般章节两大部分。在主要章节中,如抗微生物药物种类比较多,所以每类药物只抓住一个代表性药物进行深人分析,讲深讲透,同类药物与其比较,讲清特点,必要时增加比较成熟又有新进展的内容。在讲解代表药时,尽量把重点、难点和疑点讲明,描述性内容少讲或不讲,由学生课后自学。对有关生理、生化等内容可进行必要复习,较多采用互动启发形式,以使学生精力集中,积极思维。在一般章节中,如呼吸系统药物、血液循环系统药物等,这些章节的内容比较简单,理论性不强,疑难问题少,可以通过列表对比,总结归纳的方式讲授和记忆。
因为动物药理学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容易记忆药物的作用及应用,结合症状典型、诊断明确、可针对性用药的病例,让学生针对病例提出合理性用药,通过病例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各个章节的动物药理学知识。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制定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再做实验验证,实验材料也由老师准备好,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和引导性,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主动探索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善于探索及解决问题,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落实措施:
1、学期初教师对目前兽药市场作出分析并举出典型的临床病例,学生根据这两个方向查阅资料,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写出可行性实验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需求量要远远高于课堂讲授的内容,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2、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口头讲解,此环节学生因为知识的局限和综合能力的欠缺会产生畏惧情绪,所以要鼓励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以最简洁和最直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专题方案。
3、由教师把关,指出存在的问题,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实验项目,并写出实验报告或总结。
4、教师评价和总结。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效果评估
教师的评分标准包括实验设计方案、实验项目完成情况、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有很多同学设计的实验很有创新性,整个实验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及临床疾病治疗所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实验设计得分较高,有些实验内容和方法较简单得分就较低。实验项目能够及时完成,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报告完整并能够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分就比较高。有很多同学都不是一次就顺利地完成实验,而是在失败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才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
通过这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这种综合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谷淑玲,夏安周.创新理念下的药理学教学改革[J].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