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差测量实训总结

公差测量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差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差测量实训总结

公差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课程改革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高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涉及机械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装配及维修等领域,其技术性、实用性强,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由于课程的基本概念、名词术语、原则规定多,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兴趣点,突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合理规划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改革做了相关研究与探索。

一、改革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结果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还只能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或是说只是有表面认识。理论知识的讲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时,学生几乎不了解实际应用。因此,遵循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讲《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的基本理论部分应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适当缩减课堂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时间。

例如,用典型实例如减速器、活塞连杆组等载体进行课程引入,将轴、箱体、轴承等零件直接摆在学生面前,通过感官的直接认识使学生理解零件的配合必须满足一些要求。从零件维护、更换引出互换性的概念,提出几何量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从而介绍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概念。《尺寸的公差与配合》、《形状位置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概念及检测》重点介绍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及意义,尺寸公差标准及标注,常用表格的使用,形位公差的标注。这部分内容的授课,主要是以讲练结合为主,锻炼学生的查表、计算、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测量基础》、《极限量规》的内容综合成《测量技术基础》。重点介绍量具、量仪、极限量规的选择与使用、测量方法及测量误差等概念。主要培养学生挑选、使用量具、正确读数等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课程有完整的领悟。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说,学生做,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也没有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需要把每一个知识点系统地讲解完,而是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主探讨,从而总结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又能调动兴趣点,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体现了他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公差与配合的相关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自我总结的教学方法。例如,基本术语与定义不应是让学生枯燥地“背概念”,应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由学生自己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这样学生学起来不会有太大压力,通过练习题反复熟练,概念自然烂熟于心了。再例如,在教学生总结公差带图画法的时候,要着重强调“0”这个数字,因为以往学生在画图时很容易丢,课本上公差带图画法的第一步是画零线,而教师总结时第一步为“零”“线”,经老师讲解学生一定会注意到这二者的区别,从而印象深刻地画“0”。当然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进行巩固,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多已经减少了“黑板&粉笔”的使用量,将枯燥的概念、理论、公式变为灵活可动的flash、视频,将密密麻麻的板书变为清晰的课件,时动时静、丰富多彩,从平面到立体,学生感兴趣,知识变得更容易接受。

三、改革授课方式

公差方面的知识均与实际加工、测量相联系,在实验室教师可以边教边演示,学生可以边学边测量,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实验时进行分组,每组有减速箱一台,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等仪器,教师运用课件生动讲解,学生现学现用,及时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意义。从实物到图纸,再从图纸到实物,反复进行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公差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钳工、车、铣加工等一些实训课程也会同步进行。学生到车间进行加工实训教学,也需要看图纸、加工、检测。通过实际检测并对照图纸上的要求,学生对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公差知识有了很深认识,并能灵活运用测量仪器。这种融合于实践的教学过程,虽然是在课堂授课之外,但是效果显著。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为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改革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的是过程考核。为强调这一特点,特将考核分为四部分:

1.平时表现:上课时的表现、作业、实验完成情况,团队协作等。

2.操作考核:设定难度的高低及不同层次要求的完成内容,将零件公差的确定、测量作为考核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得出测量结果,并确定主要零件的配合与公差,以测量结果与操作过程作为评价标准。

3.最终考核:结合图纸,学生能正确测量并合理标注在图纸上即为合格。如圆柱齿轮公差的考核是通过装配齿轮箱,要求学生按照图纸上的设计要求合理选择齿轮公差,并检测齿轮的各项误差,判断是否合格。

4.理论考试: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通过课程改革,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实现了课堂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庆隆.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初探.

[2]李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3):3-4.

公差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术语及定义多,内容范围广,涉及面宽,应用性强,在机械类的各个专业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专业基础课中的重点课程。笔者结合技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多年的教学实践,从目前公差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经验与实际,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前者属标准化范畴,侧重理论应用;后者属计量学范畴,侧重实际操作。本课程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我校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在机械制造及相关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就业时应具备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确定生产图样上的技术要求以及产品常规检测的基本技能。《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围绕职业需求,理论知识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操作,强调学生的实际读图能力、动手能力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为了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教学过多、过细,理论性过强,与实际运用联系不大,学生学过这些理论后,实际操作中仍感到手足无措,不适应技校教学。

(2)实践教学环节少,受教师操作技能和实验设备的影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提高。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单一,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学习困难,尤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达不到要求,这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程实践和技术测量工作没有起到很好地支撑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公差与配合课程教学方法

1.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技校学生大多对学习机械课程兴趣不大,在《公差与配合》课程中,更是表现出缺失自主性的状态。教师要充分强调公差配合课程的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及说明机械课程的职业前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对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或较少用到的内容不讲或少讲,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只讲结论,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演示和练习查阅表格,学会零件各个公差值的查阅和标注;突出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等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到有所侧重,例如在确定教学计划时,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删去一些和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内容,从而突出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的使用等主要内容,并按学校的现有条件安排一些实习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3. 穿插实习,提高学生理解性认识能力

在实训车间每个学生要根据零件图纸进行产品的检测,通过亲自动手掌握测量方法。这样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从观察到实践,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

4.布置作业,保证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的已完全消化,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并没有完全消化,通过做作业,可以检查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底,巩固教学成果。

三、总结

公差配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应该加强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联系,实行“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公差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项目教学;探索与实践

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现代的高等工程教育就是要结合工程实践的教学,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具有全面能力和素质的工程人才。项目教学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按照各种完整的项目组织知识,交给学生去做、去学,在反反复复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到一些必要的知识,形成各种能力。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不仅仅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项目的实际操作,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发现新知识、团队合作、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的目的。

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

由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做了些创新和改革,课改的目标的是想培养学生具有公差和配合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技术测量的手段和方法,既能根据图纸的要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又能进行正确的质量检测。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在技能方面,学生要能认知和熟悉各种计量器具,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正确选择和使用生产现场的常用计量器具,能对一般几何量和典型零件进行测量与检测,懂得如何保养测量仪器,并建立这种意识。(2)在知识层面上,要求学生初步建立互换性的基本概念。熟知和理解孔和轴的极限偏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测量技术基础,滚动轴承的互换性、键配合的互换性及检测,圆锥互换性及检测、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测量,螺纹的互换性及检测,尺寸链等知识,加深对互换性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常见几何参数公差与配合的应用。(3)在学生自身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沟通交流和互动能力、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等。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思考问题,能在检测中找到问题,通过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

经过多次的课程改革探讨,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理论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是仅仅依靠课本灌输的有限的通用知识。实践环节是通过设计一系列具体测量项目来开展,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实训,本院教师精心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报告,内容如表1所示。

在实训过程中,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角色转换为主动角色,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测量方法等完成项目中设定的任务,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实训项目。同时通过完成实训报告和回答发散性的问题,学生能更加灵活地把握、运用知识,去思考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与语言交流沟通能力。

实训项目的实施

根据以上的课改思路和设计内容,教师做了相应的准备,对实训课的内容进行调整,课程的进度、上课方法、情境的设置等都在商讨中达成一致,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

实训项目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开展的效果来看,学生对实物、测量器具有很大的兴趣,都很乐意亲自动手测量,希望有较大的自主性,想通过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学习效率和热情比较高。学生反映这种边学、边做的课程安排效果好,增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开拓了思维方式。

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学生管理难,学生太多,实训课课堂很难控制。(2)仪器管理难,学生好奇心很强,保证设备的完整性有一定的难度。目前采取的措施是教师要对学生实训操作有严格的要求,每次对使用过的仪器进行检查,并且做详细的记录,这样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3)教师之间的联系、沟通,进度、实验的教学统一也有一定的困难。

尽管难度大,但目前跟学生交流后,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有主动性,有很大的兴趣,乐意自己去测量,用自己思考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总之,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的初次探索和实践,目前看来还是初见成效的。

参考文献:

[1]毛金明,康剑莉.cad/cam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与电气,2008,8(8).

[2]蔡金美.plc项目教学之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8,(5).

[3]王田苗,陈殿生,吴永亮.《机电控制基础》一体化项目教学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

[4]任国兴.《数控加工技术》项目教学方案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公差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公式多、内容多、涉及面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该课程的特点及各章节内容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性,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注意倾听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上好第一节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之前,笔者首先认真地深入理解和钻研教材,在“备教材”上下功夫。在此过程中笔者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同时在教学中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围绕“教案”进行的陈旧模式,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上好第一节课很重要,新的学期,学生看到新的教师、新的课本,对新课总怀有一种好奇心,迫切想知道该课程要讲一些什么内容和它有没有使用价值,对自己以后找工作是否有用等。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第一节课教师要结合专业讲清课程的所用教材、参考书;课程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教学任务,讲清课程性质、特点,结合实际生产,明确开设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要求达到的目的,最后讲述如何学习及考核方法等。

二、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本门课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如何理解这些概念、术语、标准,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第二章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中,包含了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度配合、基准制等术语和定义,可以以学生在机加工实习所做的机械零件——齿轮轴为载体讲解。首先让学生分析图纸信息,提出图纸中包含哪些尺寸,用什么形式表示,用具体的数值或数值计算,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接着根据图纸上的公差带代号,介绍有关国家标准,如何查表等内容;最后提出如何选择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还可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大胆提出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求得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提问,以考查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重要的知识概念。这样,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表现自我、展示才干和锻炼胆识的热忱。

三、合理选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学内容内在的联系以及相应的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如在讲解形位公差带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路,笔者选择了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模拟、逐步显示的方式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书本上静态的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也要认清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如上课补充的知识点或例题,学生有时上课来不及抄录,课后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所以此部分我采用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实验实践提高能力,突出高职特色

公差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精密测量 三坐标测量机 逆向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1]。精密测试技术就要适应这种发展,它在机械学科中的作用是:为先进制造业服务,担负起质量技术保证的重任。

作为专门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我院积极调研企业生产需求,新成立了精密测量技术这一专业。

2009年5月,我院以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为基础,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室建设已经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1 研究背景

2009年,我校机电工程系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及企业需求,新开设精密测量技术这一专业。根据该专业课程设置,遵循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承担我院学生零件检测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常用量具的前提下,学会利用各种高精密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等)测量复杂零件及高精度零件的方法。同时,该实验室还可用于本校老师及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对外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校企合作进行企业零件的鉴定等业务。

2 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明确定位于高水平精密测量实验室的建设,旨在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遵循以下研究思路:

(1)由学院相关领导和机电工程系领导及相关教师成立课题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现状,共同探讨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教学与装备的思路与途径,做好实验室装备规划工作;

(3)采用教师培训与实验研究同步进行的工作模式;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科研、教学、培训集成一体的实验室。

3 研究方法

(1)信息研究法:通过参观、调研、资料检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兄弟院校在精密测量实验室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从而使我校的实验与研究建立在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

(2)理论分析法:灵活运用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实验教学的发展规律等基础理论,对实验室建设的各种现象进行科学、全面、深入地分析,保证研究遵循科学规律;

(3)对比法:比较实验室建设前后,教师组织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精密测量能力的提高情况。

4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年来,结合学院“创新、效能、品牌”的目标,我们深入相关企业、兄弟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成员结合调研情况进行了多次探讨,最终确定精密测量实验室建设方向与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测量方面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4.1 常规测量

精度要求不高,常规零件的检测。这些零件的检测方法通常很简单,只需要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规、粗糙度检测样板、角规等这些常规量具就可对工件进行检测。也是测量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4.2 影像仪、光学投影仪

影像仪、光学投影仪在企业的应用比较广泛。它利用光学测量原理并结合非接触测量手段,可以实现二维平面内尺寸的测量,量测对象可为塑胶五金件,PCB板,底片或其它具有2D特性的物件。它可以量测物体上圆(弧)心、半径、线宽、夹角、距离、交点,还具有统计分析、自动对焦、自动检测等功能。适合行业二维抄数、绘图、工程开发、各种精密电子、模具、五金塑胶、PCB板、导电橡胶、螺丝、冲压件、手表、手机等测量需要,测量精度可达μm级。

4.3 测长仪

测长仪是一种精密机械、光学系统和电气部分相结合起来的长度计量仪器。本仪器除可用于对零件外形尺寸进行直接测量和比较测量之外,还可以使用仪器所附有的专用设备进行各种特殊测量工作。该仪器主要用于金属加工工业,特别是在机器制造、轴承制造、量具制造及精密工具制造和仪器制造等企业计量室和各级专业计量部门。测量精度可达到0.1μm。

4.4 三坐标测量机

三坐标测量机主要用于机械、汽车、航空、军工、家具、工具原型、机器等中小型配件、模具等行业中的箱体、机架、齿轮、凸轮、蜗轮、蜗杆、叶片、曲线、曲面等的测量,还可用于电子、五金、塑胶等行业中,可以对工件的尺寸、形状和形位公差进行精密检测,从而完成零件检测、外形测量、过程控制等任务[2]。三坐标测量机采用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测量方法,结合相应的软件对零件进行全尺寸检测,并可为逆向工程技术采集数据。测量精度一般可达μm级。利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零件的检测是目前企业测量采用的主要手段。

4.5 粗糙度仪

加工零件时,除需要对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进行检测以外,还需要检测其表面光洁程度。除了常规的粗糙度检测样板以外,目前企业用到比较多的是使用粗糙度仪检测。糙度仪是检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数字化电子仪器,由于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便于操作等优点迅速普及开来。

4.6 特殊尺寸的检测

长轴类零件同轴度的检测、圆度的检测、易变形零件的检测等这样一些特殊尺寸的检测一直是精密测量领域的难题。根据企业实际要求在教学的同时引领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

根据以上需求,遵循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的原则,我们建设并成立了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配备了常规测量仪器、影像仪、投影仪、测长仪、粗糙度仪及三坐标测量机等。其中,为了提高效率,三坐标测量机的教学还引入了专门的教学仿真软件。同时,为了满足模具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需求,我们还引进了快速成型机和真空注型机,培养学生在模具设计、制造方面的能力。

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主要涵盖了精密测量和逆向工程这两个研究方向。目前,实验室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各种仪器已全部到位,相关师资培训也已完成。实验室已初步投入使用。

以下为已建设完成的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相关资料图片:(见图1-9)

5 创新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脱离于企业实际需求,毕业生掌握技能不够尖端这一问题,实验室规划以企业实际使用的三坐标测量机及快速成型设备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积极合作进行新课题的研究开发与教学。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如下两个:

(1)精密测量实验教学。利用各种高精度仪器测量复杂零件,测量精度可达3μm;

(2)逆向设计能力教学研究。结合三坐标测量机和快速成型设备,可进行无CAD模型零件的扫描、重构、全尺寸检测,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同时进行校企合作课题的研究。培养精密测量领域与模具设计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6 实验室建设与应用展望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与多个企业沟通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品管人员在测量时对图纸上的各种精度尺寸及形位公差没有理解,也就无从谈起准确地测量了。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同时,对我院各专业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理解各种公差的含义。所以我们可以在精密测量技术实验的同时结合公差配合与测量这门课程进行讲解,并且尽量选用企业实际零件,就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测量精度与公差的含义;

(2)国标与欧美标准的学。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要面向外企就业,而欧美企业进行产品检测时只有欧美标准的图纸,但学生在校学习的形位公差主要是国家标准的。因此,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在实训中尽量选用典型零件测量,并结合各种形位公差标准进行讲解;

(3)加强校企合作,在讲授基本测量技能的同时将企业常见的产品引入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实际体验企业品管部门产品检验环节。同时,我们还可以模拟企业产品检测的流程制定产品检测流程表,经过教师一定的示范与讲解后,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严格遵循企业实际检测流程进行零件的检测。这样,当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以后,可以很顺利地实现角色的转换;

(4)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的检测及研发。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如特殊产品的检测、逆向工程等都是很好的科研课题;

(5)面向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企业对精密检测行业高技能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但这部分人才技能的培养大都依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精密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实验室设备的配置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作为市公共实训基地的一部分,实验室在承担精密检测相关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展面向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真正实现其应用价值;

(6)与企业合作进行零件的检测与鉴定。精密制造企业对零件的检测都是必须的。但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零件的精密检测。我们就可以利用实验室的优势,与企业合作进行零件的检测与鉴定。这样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方便,也可以使我院相关专业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零件,有利于教学与研究。

7 结语

科学探究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建设与应用已成为职业院校在教学中的重大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对生产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零件从设计、加工到检测,既要保证精度,又要保证速度,这就使得精密而快速的测量成为必然。 应运而生的精密测量专业需要以高精度仪器的实验教学为前提。同时,逆向工程这一新兴行业在模具设计中也崭露头角。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只局限在少数高等学府中,而且只偏重于科研,教学方面操作技能的培养涉及较少。职业院校系统性地引进各种精密量具,并结合逆向工程教学科研,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尚属空白,本课题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的建成,遵循校企合作这一原则,以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导向,对培养模具专业及数控专业学生逆向设计、精密测量方面的专业基本能力及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下一步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精密测量实验室的作用,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精密测量及逆向设计领域的课题研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学及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叉车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市新闻出版局

首都博物馆论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首都博物馆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