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好的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切改变缘自一场突如其来的重感冒。一场持续的高烧过后,让三岁的冬冬,突然变得冷漠。他不言不语也不再笑,父母带着他往一家又一家的医院跑。那一纸薄薄的诊断证书,却似晴天里的霹雳,毫不留情地砸向了那个家。孩子竟然患上严重的神经性耳聋。手捧诊断书,夫妇两个欲哭无泪。犹豫再三他们决定把孩子送到当地一家福利院去,是因为他们觉得,为冬冬做人工电子耳蜗的二三十万元医药费,政府会出得起。他们爱孩子,却不想因为自己的贫穷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可冬冬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固执,在福利院的四天时间里,他不吃不喝,只哭闹着要回家。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又将孩子送回来,迎接他们的却是紧锁的院门。
我把冬冬带回电视台,并连夜把那段让人心碎落泪的录像制作出来。其间,冬冬已不再哭,他很安静地坐在休息室里,看着我和同事们来来回回地忙碌走动。把他拉到镜头前,让他叫一声“妈妈”的时候,他竟然毫无反应。几天的时间,他已丧失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听力。可他还是很努力地睁大眼睛,对着镜头。看着冬冬明亮清澈的大眼睛里,泪水越聚越多,最后终于无声地沿着那张泪痕重重的小脸再一次滑落下来的时候,我的手,轻轻地抖了,是什么样无法承受的忧伤,让孩子美丽的双眼再也托不起那滴滴晶莹的泪啊。
节目播出后的两三天里,热线几乎被人打爆。热心的观众朋友,从四面八方,将牵挂与爱,汇聚而来。他们有询问孩子的父母找到没有的,有询问如何为小冬冬提供捐助的,也有人,愿意担当冬冬的父母。除却深深的感动与感谢,我们不能答应那些好心人的请求。有些人,有些爱,在孩子的生命里无法替代。
我们一直渴望的一个电话,是在节目播出第四天后打进来的。电话接通,里面却只有压抑的抽泣声:“我们来领冬冬回家……”一句话未讲完,下面的内容已完全被泪水淹没。
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一个镜头,是冬冬的养父母来电视台接他的时候。那一对满面尘土尽是沧桑的中年夫妇,在看到孩子的瞬间,当着众人的面,把冬冬紧紧搂在怀里,哭得泪水狼藉。冬冬也哭,把小脸蛋紧紧地贴在妈妈的脸上,把自己的眼泪和妈妈的眼泪混在一起……有些重逢的痛胜过生离死别,那一刻,我相信。
“我们错了,错了,其实,从把孩子送走的那一天起,我们的心就没有安生过。我们不是不爱冬冬了,可我们家穷,治不了孩子的病,我们就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现在我们才明白,无论他怎么样,有我们,他才有未来……”她一直在哭,一直在说。怀里的冬冬却一脸的茫然,他只是那么紧张那么小心地贴在妈妈的怀里并不时地抬起小手轻轻地替妈妈擦一下眼泪。
简心在厨房忙得满头大汗的样子让林栋很郁闷。
为了自己的生日,忙成这样,值得吗?按照林栋的意思,既然两个人薪水都少,到楼下小饭馆吃就行了。但是简心说不,小饭店怎么行呢?这可是你的生日,我不怕麻烦,你坐着看电视,我忙完了就叫你。
朱晓烟的短信,就是那时候来的。“生日快乐,我想你了。”撩拨得林栋不郁闷了,在沙发上一连换了好几个姿势。
看看还在阳台改装成的厨房里忙碌的简心,心又蓦地一沉。
自己这样,的确有些对不住简心。简心是标准的持家女子,小公司的小内勤,平时工作忙,薪水却不多。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只要在一起,简心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简心的电话响了,简心接着。不一会儿,简心的同事来了,借简心的LV包包,公司有活动,同事有时候借简心的衣服,有时候借简心的包包,有时候简心也会借同事的,都是为了充场面。“真搞不懂你们女人,这么虚荣,A货的包包都要借。”同事走了,林栋说。
简心笑,把做好的杭椒牛柳塞到林栋嘴里,又去做别的菜了。
林栋偷偷掏出手机,又看朱晓烟刚才发来的短信:“生日快乐,我想你了。”
林栋觉得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比如简心和同事,A货的包包也需要互相借;而朱晓烟,公司老板的女儿,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根本不用工作,名牌包也多得数不清。
朱晓烟的短信又来了。“林栋,我要你马上来看我。”朱晓烟说。
林栋没有去,但是想着在300平方米大宅里给自己发短信、妖精一样的朱晓烟,再看看身边衣着普通、在3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一门心思做菜的简心,林栋突然觉得自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这样能力普通、仅仅依靠自己、工作看不到起色和希望的男子都希望有机会和富家女结婚,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差距,说白了,就是下半辈子贫穷和富贵的差距。
2
所以一个星期后,天气预报里气象主持人宣布冬天就要结束,朱晓烟约林栋一起泡温泉的时候,林栋没有拒绝。
初春的玉泉山,因为海拔高落了一场薄薄的雪。朱晓烟开了车来,让林栋接着开。温泉朦胧的雾气里,朱晓烟穿着比基尼妖精一样站在林栋面前,林栋开始觉得,自己没有拒绝是对的。
朱晓烟和林栋一起玩“说真心话大冒险”,朱晓烟说,林栋你有什么隐私,我说一个,你说一个。朱晓烟说自己念书的时候,勾引过大学老师,老师有妻子了,自己还勾引他。后来呢?林栋问:“他终于给我回应,我又对他没有感觉了。”“哦。”“你呢?”林栋说自己小时候,偷过邻居家的苞米烤着吃。“这个算什么隐私,我要听现在的。”
林栋想了想,没有说。林栋想的是简心,前几天简心不在,那个借包包的同事来还简心包包,说酒会的时候,咖啡洒在包包上了,自己拿到处理皮具那儿,怎么也弄不成从前的样子,很抱歉。“不过是一个A货包包,无所谓啊。”林栋说。
那个同事倒是呆住了,“不是A货啊,是真的,要是A货,就不会这么紧张了。”同事还说自己常常借简心的那条香奈儿的裙子也是真的。林栋想说,又不愿意说的是,自己很怀疑简心,她一个小内勤、大专生,那点可怜的薪水,怎么能买得起真货呢?唯一的解释是,简心一面和自己在一起,一面在外面有了别人吧。现在很多虚荣的女子,不都是这样吗?享受着爱情,也不愿意放弃物质……简心,自己初见时那个单纯的女子,或许在社会的影响下,也不那么单纯了,就像自己,这个曾经以为可以凭着自己的赤手空拳、打下一片江山的男子,如今不也接受朱晓烟的邀约,和她一起泡温泉吗?仅仅因为,她是富二代而已。
朱晓烟一个劲儿地催林栋:“快说,快说。”林栋却觉得自己突然什么都不想说了。
3
林栋想知道,那个给简心买了LV,又给她买了香奈儿衣服的是谁。
偷偷地观察简心,越观察,越觉得或许真有什么。
简心还是爱给他炖汤,但是因为工作忙,炖汤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简心大专毕业就工作了,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什么也不懂,上司特别喜欢刁难她,常常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常常着急得哭。如今上司很奇怪地不刁难她了,再没有看到她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做,也没有看到她哭。
她出差的时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林栋想不通,一个小小内勤怎么有那么多差要出。有一天林栋去机场办事,隔着机场咖啡店透明的玻璃,看到简心和一个男人一起安检后入闸。男人很老了,老到有白头发,佝偻着背,看起来有些猥琐的样子。简心和他聊着天,巧笑嫣然的样子。
明明记得,简心说是和上次借包的女同事出差的,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的老男人。简心为什么说谎,为什么有那么多奢侈的包包,为什么骗自己那些包包都是假的,林栋觉得自己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再和朱晓烟在一起,林栋就主动吻了她。林栋突然觉得自己傻。人家简心早就迈出去了,自己还纠结什么呢?和朱晓烟比起来,简心算什么呢?没有朱晓烟漂亮,没有朱晓烟家境好,哪个男人不想少奋斗10年呢?何况简心还有这样的事情。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自己和简心名正言顺说再见、心里不用留下任何负担和内疚的机会。
朱晓烟回吻过来的时候,林栋的脑海里闪过简心的样子。是第一次遇到简心的时候,自己还在念研究生,简心来上夜校,学营销学,自己下楼的时候,看到简心迎着光走过来,温柔的光洒在简心巴掌大的小脸上,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淡淡的金光,一颦一笑都特别有味道。如今简心已经变成了一个等不及自己这个潜力股增值、忍不住买别的股票、期望捞一注的女子,自己也变成觉得老板女儿才是最适合的人。
怪只怪世界太残酷,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好在一切都够了,自己和简心,就要解脱。
一旦存了心,吵架就多起来。林栋挑剔简心,说着责备的话,却不能戳穿那层纸。
简心在出租屋里发现别的女子的黑色内衣,是在一个月后。简心把内衣扔到林栋面前的当天,就搬了出去。
林栋没有告诉简心,内衣并不是朱晓烟的,公司招来一批新人,新人里面有比林栋更帅的男子时,朱晓烟就不和林栋纠缠了,但和朱晓烟在一起的一段时间,也让林栋明白,如果找对一个合适的女人,男人也可以少奋斗很多年。
简心不是那个合适的女人。
林栋买了内衣,藏在屋子的某个角落,故意让简心发现,不过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分手……
4
都是五年前的事了。
五年的时间,林栋谈过无数次恋爱,换了两家公司。结婚是在2010年的秋天,女方的家境比朱晓烟差很多,但是也算不错了,至少给了他们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
林栋每天早上6点起来,给妻子烧饭,然后坐地铁去上班。
林栋的生日,妻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林栋在厨房烧饭。妻子问饭菜什么时候好,林栋说快了快了。偏过头看到沙发上的妻子,恍然看到五年前,自己生日的时候,自己也是赖在沙发上,不过在厨房里忙碌的是简心而已。
那是分手后,林栋第一次想起简心,后来偶尔想起,也不过是想一想而已。林栋没想到的是,自己会遇到简心。
是有一次去酒店,酒店里正在举行加盟商的交流会,林栋办完了自己的事,低着头要离开,不小心撞到一个人,是从前借过包包的简心的同事。同事说林栋你怎么在这儿,简心也在这儿呢。
仔细看,才看到在大堂的一角,被人簇拥在中心,众星捧月的是简心。同事说林栋你这人到底怎么回事,不知道那时候简心很爱你吗?居然还劈腿。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林栋不想解释。但是同事是个火暴脾气的人,不让林栋走。林栋说她不也一样吗?傍老男人,不然能买LV?说是和你一起出差,其实和那个老男人在一起。
同事愣了很长的时间,就去拽简心:“简心,你从来没有告诉他,那时候上司总是为难你,你一早跳槽,早不是我的同事了吗?没有告诉他,你在新公司,别人都不愿意和那个年纪大、刁钻的老男人主管出差,但是你愿意去?”
简心不知道该说什么。林栋看起来就像从天而降,忙着招呼加盟商的她根本不在这个频率。
同事说林栋你知不知道,简心其实早就和我不在一个公司了,那时候上司总是为难她,她就跳槽了,没有告诉你,是因为觉得那时候你自己的工作也有压力,怕你为她担心。跳槽后简心做了加盟推广,这个职位很适合她,她做得很好,提成是全公司最多的,赚的薪水很快是你的七八倍,LV包和香奈儿的衣服,都是工作需要,她自己买的。我问她怎么不告诉你呢?简心说男人都是这样的,希望自己比女人赚得多,爱一个人,就要维护他的自尊。她按揭买了120平方米的房子,也没有告诉你。她想等你的工作有起色了,才告诉你……
简心没有时间和他说话,林栋走了。
约好了朋友到自己家吃饭。林栋烧菜焖饭,忙前忙后。
手机响了,是简心发来的短信:“对不起,今天太忙,没顾上和你说话,同事告诉我了,说那时候你误会我和别人在一起,才会挑剔我,故意那样让我走的。林栋,不好意思,我曾经恨过你,但是现在,一点也没有了,虽然我们已经不在一起了,但我还是对你怀着深深的好感和爱情。我们不过是有误会而已,我们不过是没有缘分而已。”
那一刻,林栋放下手中的碗筷,往事纷至沓来,林栋突然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一个温婉体贴的女子,一段包含了牺牲、宽容和尽量维护对方感受的真正的爱情。如今过尽千帆,他才知道,这是一个女人给予一个男人的最好的爱。
我听过一句让我感触至深的话:一个父亲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爱他的妈妈。我想,这句话掰开来说就是,和谐的父母关系,是一个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我和小燃曾经有一次比较激烈的争吵,说到都快撕扯起来了(我跟小燃间从未动过手)。那时石头还小,大概四岁的样子,我们和孩子本来都在一楼,他趴在一边玩耍。说到激烈的时候,我俩下意识地感觉小石头好像看见了,于是赶紧默契地上楼走进书房关上了两层门,才继续说。吵架结束后,我们又各自冷静一下,等调整得差不多了再下楼。
据说,父母吵架位列孩子最惧怕的事情之首,对孩子影响极大。有时候父母吵架一急,在完全不理智的情况下,根本不太注意回避孩子,这样会对孩子产生非常不好的心理影响,在这一点上,我和石头妈有这样的共识:夫妻间的争吵若是不可避免,就各自进屋去,不要让激烈的情绪伤害到孩子的心灵。
我爸妈从小在我面前吵的架和做的事儿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太深的影响。我那时期的叛逆和反感,让我知道一定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做同样没进步的事情。大人的情绪可以在吵架后很快理智下来,可孩子心灵幼小,比我们脆弱得多。一是他们不太理解大人之间的事情;二是虽然他们不明白,但是会有心理压力去琢磨你们谈论什么;三是我们虽然回避,但在同一个屋檐下孩子难免还是会隐约听到。这时有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去缓和这些问题,就是在争吵结束后,跟孩子解释一下。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动不动提“离婚”这个词。我从来没有跟我老婆一吵架就提离婚,这点夫妻俩最好也达成默契,吵架归吵架,动不动提离婚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我要再次强调,父母绝对不要吵架最后再把孩子拉进来,指责他“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们就不会……”。这点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你想象不到的。
在我的经验里,父母吵架也是需要技巧的。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的察言观色能力太强了,从哪里可以得到利益就偏向哪边。如果父母两个人从养育方式上到理论上,都不断争吵,孩子就会钻空子。不要小瞧这点,从教育观念上保持一致这一点,与从小培养孩子明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我和李燃就特别注意。
有一次,我和小燃正在讨论一个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正各执己见时,石头也说了一个我们都觉得不太对的观点。于是小燃开始纠正石头,这时我赶紧将话锋一转,说:“石头,你妈说得对。”作为父亲这时要见缝插针,转换得快,虽然之前我和小燃讨论的意见也不一致,但是不能让儿子在我们之间找缝儿钻。
唱好双簧,保持一致,这是我家教育孩子的一贯政策,事实证明,效果非常正向。
举一个反例说说,我们邻居家孩子的父母每次说一个简单的问题,最后都能上升到“你妈妈的性格不好”“你爸爸的习惯不好”。父母对待一件事情没有正确的态度,孩子就更乱了。一件小事,在孩子心里变成了“妈妈更厉害,我向着妈妈”或者“爸爸更有利,我向着爸爸”。特别家里还有老人掺和进来的,整个家就乱套了,往往最后演变成大人在上面吵得不可开交,孩子早就没事儿玩去了。
夏天来的时候,我给婆婆打电话,想让她从老家过来一起生活。
自从老公颜浩因病离世后,我有一年多没见过婆婆了。有好几次打电话让她过来,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推托。春节时,我原本打算带儿子小越去她那里过年,她又说她和大姨一家报了去昆明的旅游团,准备出外散心,所以过年又没有见到她。
我时常想,我失去了爱人,婆婆失去了儿子,随着时光一天天的流逝,她有没有像我一样从悲伤中走出来,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尽管她总在电话里说自己还好,也算坚强,但是否真是这样,还要等我见到她才知道。
电话打通了,我刚说完自己的想法,婆婆又像往常一样推托:“芸芸,咱老家过夏天虽然没有你们青岛凉快,但也热不了多长时间。再说就是热,家里还有空调。在老家,有熟悉的邻居、朋友,平时跟她们一起聊个天,遛个弯也很好,你那儿我就不去了。”说到这里,她又嘱咐我:“平时你和小越要注意身体,不要太俭省,经济有困难了,给我说声。”
听婆婆这样说,我心里暖洋洋的,又有些酸涩。老公走后,供儿子读书和还房贷的重担就压在了我身上,为增加收入,我又利用业余时间找了份兼职,经济状况才有了一些改善。
“放心吧,妈,经济没有什么问题,一切都好,”我故作轻松,紧接着又劝她,“我看你还是过来住吧,咱老家再好,也看不到大海。你来了可以常去海边散散步,吹吹海风。到周末,我们带着小越去海边钓鱼,想想看,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可美?”
婆婆在电话那边难得地笑出了声:“傻闺女,看风景还用走到跟前看啊,想看的时候,你在海边,我们用微信视频聊天,我就能看到了。”
我笑了。婆婆退休前虽然只是工厂里一名普通工人,但她从年轻时就爱钻研学习,如今60多了还能紧跟时代,早早就学会使用微信。
我说:“妈,小越今年秋天就该读初中,暑假想给他报两个培训班,所以我们也没有时间回老家了,你还是过来吧,小越也想你。”
以前颜浩在的时候,每年暑假都要带上小越在老家住上一阵子。如果没有及时回去,婆婆会一天打好几个催促电话,等不及了,她就从老家过来看孙子。小越是婆婆一手带大的,祖孙间感情很深。没想到婆婆今天依旧不为所动,她沉吟片刻,说:“等过一段,我一定过来看小越。你们多照顾好自己,不用挂念我。”
那天放下电话之后,我总觉着哪里不对劲,婆婆和以前反差太大,想来她是不是因悲伤过度得了忧郁症,不愿意出门见人?但仔细想又不像。我思来想去,放心不下,决定先不给婆婆打招呼,到老家一看究竟。
二
我坐了5个多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家。
婆婆不在家,小院一切如常,非常干净。打婆婆的手机,只听手机在小屋的桌子上响了起来,看来她出去忘带了。我拿起手机,第一眼就看到了婆婆的微信。想当初还是我教婆婆用微信的,会用以后,她经常在家跟我们用视频聊天,现在想来,那些过往的好时光好像就在眼前。
我随手点开婆婆的微信朋友圈,忽然,几条评论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由一组图片引发的评论和回复。最开始的时候是有个李姓朋友晒出了一组在海边旅游的照片。婆婆点了赞,评论说:“风景真美。”那朋友回复:“你什么时候去青岛看孙子啊?到时也能看到大海了。”婆婆说:“我也想去那里看看,只是他们刚买了房子,日子过得紧,我就不过去给他们增加负担了。”
看到这里,我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我又接着往下看,只见那李姓朋友又说:“那下次就跟我们一起参团去旅游,你就是生活太俭省,退休工资足够花了,怎么现在又自找苦吃,在外边当环卫工?”婆婆说:“我是想给孙子攒点儿钱,让他以后读大学用,省得到时作难。”
那一刻,我无法形容内心的震惊和感动,婆婆在外边当环卫工?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现在想来,那些婆婆让我不理解的地方,如今都有了答案。原来,她为了帮我撑起这个家,让我和小越生活得好些,竟然一直瞒着我,在外边辛苦做工。如果不是我这次回老家,还不知她要瞒多久。
正抹眼泪,院门响了,抬头看,婆婆回来了。只见她身穿橙红色的环卫工作服,肩扛一把竹扫帚走进了院门,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脸晒得黝黑,整个人瘦了好多。
我轻轻喊她:妈――
婆婆看见是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眼睛似的站那儿一愣,很快那愣怔又化成满脸惊喜的笑容,她高兴地大声说:“芸芸,你来啦,小越来了吗?”
我说小越还要上学,我离开的这几天,由我爸妈照顾他。
她笑着点点头,放下扫帚,转身快速脱去身上的工作服,那神情里有被我发现秘密的尴尬。
“妈,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去外面当清洁工?”她不好意思地解释:“我在家闲着没事,干这个锻炼身体,早上和下午各打扫一回,总共两个多小时,也累不着。”
婆婆最关键的原因没说,我说:“妈,咱家里现在经济状况还行,你不用这样辛苦啊。”
婆婆看瞒不住我了,说:“芸芸,这个临时活,一月能有1000块收入,这样我的退休工资就可以省下来供小越将来读大学了,不能让你娘俩生活得太苦。”说到这里,她声音有些哽咽。
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婆婆的爱是那样无私,她心里只有我和小越,何曾想过她自己。在丧子苦痛的困境下,她还在默默地挂念着我们,想方设法隐瞒着操劳,只为多给我们一些爱。相比较,我给予她的实在太少了。所以这次,我一定要把婆婆接走,不让她过孤单的辛苦的日子。
三
我终于把婆婆接到了青岛,小越也很开心,家里一时充满了暖暖的春意。
为了打消婆婆对生活的担忧,我向她隐瞒了我在外兼职的事,只是连着两个月让她了解家庭收入。我还告诉她,下一步我准备报考注册会计师,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婆婆夸我:“你真能干,这样我就放心了。”
凡是上了年纪的人,最喜欢“被人需要”的感觉。从婆婆来到的第一天,我和小越就不断给她强化这种感觉。
小越说:“奶奶,你做的骨酥鱼最好吃了,以后我可有口福喽。”我也跟着连声附和。婆婆眉开眼笑,立即挽起袖子,走进厨房,说:“这好办,我现在就去做,保证晚上你们能吃到。”
从那以后,我家的饭桌上,时常会有一道鲜美可口的骨酥鱼,婆婆看着我们大快朵颐的样子,非常开心。
我感叹:“妈,有你在真好。”小越说:“奶奶,不许走了啊。”她笑着点头。
为让婆婆尽快熟悉新环境,下班后,我常陪着她去市场买菜,或到海边散步,边走边聊聊一天来的见闻。海边风光旖旎,婆婆不时用手机拍一些照片,看得出来,她渐渐喜欢上这里。
但我和小越白天各有各的事情,能陪婆婆的时间毕竟有限,婆婆的生活里难免会有一些孤独和寂寞。正好我住的小区附近,有个成员全是中老年人的业余文工团,平时演出,吹拉弹唱样样都有。我想,要是婆婆能加入这个文工团多好。
婆婆年轻时曾是厂里的文艺骨干,早些年还是家乡小城一个文工团的编外成员,最擅长的是唱豫剧。只是近年生活坎坷,再也没有开口唱过了。
我征求婆婆的意见,她说有个事情做也不错。我替她报了名,进团没多久,她就跟几个大妈一起学弹古筝,生活充实了许多。
杜老师讲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前,他和学生做了几分钟的交流。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从北京来,然后问小朋友:“你们还想问老师点什么呢?”孩子们有的问:“老师,您在哪儿教学?”有的问:“老师,您几岁?”他全都亲切地作了回答。在这融洽亲和的气氛中。学生倾刻之间和老师亲近了许多,对陌生老师的害怕、疑虑全烟消云散了,为下一步顺利地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讲课中,他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呀、贴呀。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他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他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我真切地感到:这不是装饰门面的造作,这是一种爱护学生的真情的自然流露!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他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分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他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教学过程有这样一个环节,他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自所想象的“平均分”。引出分数后,他问学生:用数字表示和用画、折纸表示哪个简便?你同意用数字来表示就把你的画和贴纸擦掉或拿掉,不同意可以保留。有一位小朋友不愿擦他画的“D”(表示1/2),杜老师便用方框圈起来。接着,他启发学生说更多更大的分数。刚才保留自己画的同学说了一个“百分之一”,老师让他上讲台画出这个百分之一,这个孩子画了几分钟,跑来告诉老师:太难了,画不出来。“那咱用分数表示该怎么写?”孩子写出了“1/100”。经过实践,这个学生自愿又心悦诚服地擦掉了自己的画图。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其实,那是在点拨孩子实践、比较、认知,比一遍又一遍地讲术语名词,效果好得多。这就体现了杜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