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言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言能力表达沟通
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人总是不善言谈,或者说他们的表达不那么随心所欲,他们常常会为自己没有表达清楚或者是无意间得罪了人而懊恼,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会变得内向,不愿意交流,排斥集体活动,渐渐脱离群体,甚至有人严重自卑最后出现心理问题。的确,语言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对人们表达思想、发表见解以及与人沟通交流极其重要。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同时他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说家,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无疑为他在竞选中大大加分。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言语能力在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中至关重要。可以说有思想固然重要,但若不能用语言表达思想也枉然。
语言是发展智力、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而幼儿时期则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取决于语言的。"可见,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而幼儿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人生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若在这个阶段打好语言基础,则对少年儿童今后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父母必须更多掌握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知识和技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具体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步骤:
一、借助直觉感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的语言观念通常以直觉的情感与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为主要形式。通过各种感官的直觉感知,如听、看、摸、尝、闻等等,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不少人在幼儿开始认识事物的时候,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耐烦,打击他认识的积极性,这其实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的发展极为不利。父母和老师应当给幼儿创设丰富的生活条件和内容,让幼儿置身其境,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发展幼儿语言。可以带领幼儿外出让幼儿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倾听各种动物的叫声,如蝉鸣、鸟叫声。老师和家长还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右脑的开发,让幼儿听优美的器乐和声乐;听流水声,瀑布声;听叶子的沙沙声,听动物叫声等等,并让幼儿模仿,想象出这些声音好像在说些什么,叫幼儿身临其境。
再比如父母可以在阳台的花盆里撒上青菜种子,让幼儿仔细地观察其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绿绿的叶子"、"红红的花朵"、"一串串的小花"。在冬天,让幼儿去摸摸河边的冰,实际观察冰的特点:凉凉的,亮晶晶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形容了冰,也相应的丰富了词汇。秋天,教师可以带幼儿去采摘果实,感受树叶轻轻从身边落下的景象。这样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幼儿的思路开阔了,在实践中发展了语言,体验了语言交往的乐趣。
二、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听,看,说,练:
1、听——发展语言能力的先决条件;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听的懂,听的准确,然后才有条件正确的模仿说。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
2、看——发展语言能力的主要帮手;
图画读物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由于幼儿不理解书意,因此成人要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幼儿根据自己观察的内容,亲自的体会,积极主动的发言,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说,练——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和看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词汇丰富并能正确运用。与幼儿进行交谈,使他们无拘无束地把话讲出来。家庭和幼儿园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经常带孩子去公园、书店、游乐园等地,充分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周围的景物,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与小朋友等进行对话。因为有些孩子不敢说话,只有为幼儿提供多种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还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欣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有益处的,特别是一些孩子较为喜爱的动画片等。还可以为孩子们选择配乐的优美的儿童诗让幼儿欣赏,时间长了,幼儿自然会跟着读;同时也可以利用录音机、电脑等电教手段,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学习语言,接受语言,加强对孩子的语言培养。
四、教会幼儿礼貌用语,养成良好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如教育幼儿用礼貌的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和他人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和道别;和别人讲话时声音要适中,说话口齿要清楚,让大家都听得见;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成人。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会说"谢谢"。
总之,培养语言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善于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抓住他们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孩子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多鼓励,多倾听,多交流,使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和勇气,让孩子不仅能够做到敢说、会说,还要善说。
参考文献
[1] 李建君,《幼儿语言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2]中国教育文摘,《幼儿语言教育略谈》,2007年4月
[3]中国教育文摘,《?幼儿园开放性语言教育活动初探》,2007年4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32—02
语言和思维两者密不可分。没有语言,不可能有发展的思维;同样,没有思维,也就不需要作为工具出现的语言。人们往往把语言的训练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忽视了语言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实,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是数学语言,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数学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小学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数学语言的训练需要模式化
小学生的数学语言经常是无序的、无逻辑的、片面的,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出三种模式,即思维模式、语言模式、语言训练模式,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严谨有序。
例如,二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时,让学生计算35-2和35-20。首先,根据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设计学生思维的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即利用数的组成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的知识来计算35-2。思维模式是: 35分成30和5,5减2等于3,30加3等于33。其次,根据这种思维模式,设计编排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儿歌以理清算理过程,即把35分成30和5,5-2=3,30+3=33,所以35-2=33。然后,设计一种语言训练的模式,即个体表达——熟悉算理——小组交流——理解算理——思维提升——及时评价。最后,按照以上三种模式,要求学生自己计算35-20。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更为清晰,语言表达更加流畅。
二、数学语言训练需要针对性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谨的逻辑性,数学语言又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化语言。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将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按照课型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空间图形与几何教学等,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需要提供不同的数学语言训练手段。
1.概念教学。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概念的含义和其中的关键词语,并利用分段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表述和学习。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就可抓住“未知数”“等式”这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和记忆方程的概念,学生在语言表述中着重叙述出这两个词即可。概念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表述应尽量避免表述不全、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概念和特性中的限定词语随意删减或添加等现象的出现。如,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表述为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等等。
2.计算教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计算的算理。先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模式;再根据思维的模式,设计“说算理”的数学语言模式;最后设计出数学语言训练模式,并对学生进行训练,以达到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目的。如,学习“9+2”时,就是用“凑十法”和“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的。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说出算理,即把2分成1和1,1+9=10,10+1=11。按照以上模式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会逐步完善,思维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3.解决问题教学。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阶梯式三步走,即读懂题意、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表述解题思路,从而以“说”促“思”,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观光一日游,哪种最合算?星光旅行社2人256元,朝阳旅行社3人336元,光华旅行社4人504元。第一步,读懂题意。有哪些数学信息?明白“最合算”是什么意思?第二步,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已知:星光旅行社2人256元,朝阳旅行社3人336元,光华旅行社4人504元,可以求出每个旅行社每人需要多少元,那么哪种最合算就可以比较出来了。第三步,表述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按照第二步的分析思路进行表述。通过这样阶梯式教学,既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空间图形与几何教学。在教学中,首先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设计、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图形的特征,然后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数学语言的培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四条边都可以活动的长方形用手拉一下两个对角,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最后让学生根据观察所得,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数学语言训练需要层次化
小学阶段数学语言的培养应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心智水平,以及所学数学知识的编排与结构,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模仿阶段。就是对教师所说的重要语句,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情境图、内容、计算方法等进行语言表述。此层次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此阶段要求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和影响的作用。
第二层次——应用阶段。就是对数学概念、算理、性质、法则、公式等知识,以及数学活动的操作和演示过程,进行准确、简单的语言表述。此层次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此阶段要求学生会用准确性、概括性强、条理清晰、语言规范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来叙述数学知识,从而把自己的思维用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使思维得到再次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 语言教育 教学方法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必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我摸索出如下数学方法。
一、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
如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问题,幼儿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语,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够背诵为止。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定势,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如《好朋友》这首诗歌多数老师在讲述过程中教幼儿一遍一遍地读,最终逐字逐句地背下来。这样幼儿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因而限制了幼儿思维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好朋友》这首诗歌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词来。
如:“小鸟”的朋友是谁?幼儿就会说出:蓝天、白云、草地、鸟笼、大树等。还可以用续编故事、讲生活经验等方式描述小鸟。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积极性,把幼儿思维语言发展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1.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氛围
(1)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不受生活经验、思维特点、成人标准的限制。有的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出现少词多字的现象,甚至用方言来表达。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外,还极力鼓励他们使用语言解决问题。
(2)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个别孩子的问题回答与自己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活动不能继续。教学要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交流的目的。
(3)减轻孩子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谁最聪明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一概以“说得完整”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较差的孩子。例如对发展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减轻发展的压力。
2.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1)让孩子想说。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激励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想说的欲望。如,在上语言课时,我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发一张小卡片,奖励一朵小红花,并摸摸他的头或拥抱一下等给予肯定。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感,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课间播报”、“自由交谈”等活动,使幼儿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会说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怎样去引导呢?比如:在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很多树变了样,如杏树叶变红了、柳树叶变黄了等,同时又发现了它们像什么?如“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柳树的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有的“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跳舞”;“松树的树叶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这样幼儿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东西及时地说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要利用日常活动的有益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二、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语言教育实际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为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而且是各科教师的责任。在各科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分配角色是关键,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反复强调角色名称,然后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在该游戏中担任什么角色,任务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赛中扮小白兔的幼儿的任务是当裁判员等。
2.音美教学
【摘 要】对学生开展数学语言培养,提升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言传身教的教师语言;培养学生敢说;培养学生会说;开展持续性的语言能力培训。
【关键词】数学语言能力 言传身教 教师语言 会说 培训
作为一名具备多年从教经验的数学教师,我在没有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之前,一直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那就是对学生开展语言表达能力培训是语文教师分内的职责。可是,自从我加入《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实践研究》相关课题开展研究之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认识。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学生在上我的数学课时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他们希望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表达给别人听,可是因为表达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很难按照预想连贯完整地表达出来。这使我感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义务对学生开展数学语言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注重言传身教的教师语言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本身注重语言表达,注重言传身教。因为学生具备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将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简洁性以及准确性,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把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并富于吸引力,让学生在上课时深刻感觉到数学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下意识模仿教师语言。由此,不知不觉当中,学生既学习到了数学知识,又提升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来说,需要教师的语言体现以下特点。
(一)规范、准确的普通话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要求,也就是数学教师必须说一口规范并且准确的普通话。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教师需要表达的意思并保证学生可以持续性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数学教师不能说一口规范流利的普通话,那么就很有可能读偏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等,由此就不能有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二)准确、简单的语言表达
1.语言的准确性
数学是一门充满严肃性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各种数学概念、法则以及性质等,需要数学教师进行严密有条理的准确表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各种数学基本知识并通过准确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而不能随意增字或减字。
例如在课题组上,一位教师曾经在中和中心校授课,授课内容是“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教师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时是这么表达的:“先把在前面非‘0’的因数相乘,乘完后把刚才盖住‘0’的东西拿开,再数一数这2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加上几个‘0’。”这一说法显然是错误的。笔者在课题组进行评课时对此指出:“加‘0’和添‘0’,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加‘0’不会影响得数(还是原来的数),而添‘0’则意味着这一数字变大。”
2.语言的简洁性
在课堂上简洁有效的语言十分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想象一下,小学课堂,一节课仅仅40分钟,每一分钟都十分宝贵,如果教师上课语言拖沓累赘,必然使得课堂效果十分不好,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那么学生的时间就会相对变少。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精练简洁而且直指问题核心,由此达成最有效的数学课堂目的。
(三)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相对单调、乏味而且枯燥。所以,在40分钟的课堂上,想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保持课堂活跃,教师的语言就要生动有趣,诙谐幽默,以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适当讲一两个趣味小故事或幽默小笑话。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持续收获快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四)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适当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进步适当进行鼓励,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激励,但是如果教师一味使用没有指向性的鼓励语言,如“你很好”“你做得真棒”等,激励会变得廉价,同时也显得教师敷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时,教师要用心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评价的指向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教师重视并关注的,由此让学生深受鼓励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出现一种乐学、愿学的情况。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开展教学,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教师的鼓励充满期望。而且,教师需要更多使用鼓励、肯定性的评价,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二、培养学生敢说
数学教师处于教师这个位置,其自身的语言表达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使学生敢说。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
教师一定要注意营造一种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教师要打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走下讲坛,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得学生把教师当朋友,愿意对教师和同学说出自己关于学习的一些想法和意见,由此活跃课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敢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学生敢说,教师就要不断挖掘各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素。教师需要努力提升教学素质和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只有融入课堂当中,并拥有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才会敢说。
三、培养学生会说
学生想说、敢说的同时还要会说。如果学生不会说,意味着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把课堂时间让出来给学生,因为他们觉得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会占用课堂时间,影响教学效率。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教师剥夺学生课堂发言的权利,就意味着学生没有说话的机会,那么学生即使对于数学学习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也没有机会说出来,就没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可能。由此,一方面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所以,教师需要在充分考虑教学进程的同时,也要尽可能采取具备较好效果而且不占用太多课堂时间的方式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例如,可以考虑让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说等。
本文既论述语言实训教学中运用创新理念,以实训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理论策略传授语言能力,又从中阐明实训大纲的有效教学原则和相关的教学理论。
关键词:应用语言教学理论能力实训
引言
语言学教学存在两种教学理论,一是分析法,二是整体法。前者理论是根据直接观察得来的课程内容来研究教学问题,着重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后一种理论是根据从课堂教学中直接观察到的情境作出概括与推断。两种教学理论可以用来论述有效语言教学的各种理论和指导实训教学的原则。
根据语言教学理论,从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学科中获得的知识和信息为语言实训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要提高语言能力必须掌握有效语言教学理论,实训技能,有效教学原则和有效语言教学的主要变项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理论原则包括论述有效语言教学过程和有效语言教学性质的理论。本文主要目的将探讨应用语言学理论学科的分析法与整体法教学理论,在语言能力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论述有效语言能力教学的原则。
一、分析法理论在语言实训教学的应用
有效实训教学是教师应用分析法理论对教学问题的运用,教学提问是实训教师创新理念最常用的技能之一,了解教师如何使用问题以及课堂有效使用问题的构成是分析法教学理论的一个教学原则,是语言能力实训教学的一个环节。理论原则包括:1、低层次与高层次问题使用的频率,低层次问题要求回顾事实,高层次问题则要求综合、分析及思考。2、鼓励学习者问问题的程序。3、教师提问后所给的等候回答的时间量。4、对多人作答问题的使用量。5、教师重复自己或学习者的问题的次数。教师使用问题的数量与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Krashen,1982] 。 例如,较高层次的问题易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使用学习者而不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提问的频率越高,其参与教学的程度就越大,而差的学习者参与的机会亦越多,多人作答的问题可以鼓励学习者参与学习,而重复问题只会浪费课堂时间。对教师在实训教学时使用问题的研究以及不同的问题使用模式对学习者学习所造成的影响能够将有效与无效使用问题的策略区别开来。这样就可以运用这一信息使教师掌握如何运用分析法教学理论更有效地使用问题的策略。
已经发现分析法教学理论对学习者学习有重要贡献的实训教学过程的其它方面包括堂上练习时间和反馈,学习者用于学习实训内容的时间越多,他们就学得越好,这是语言实训的效果。我们研究发现,阅读水平最高的学习者用于阅读的时间比能力最低的学习者多约一半。教师如何给学习者进行反馈,分析法教学理念认为,反馈包括表扬、对学习者提出的意见迅速作出反应并加以阐述以及对某事应予以纠正或批语的建议。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十分注重运用这种形式的反馈 [Johonson,1982] 。因此,这些策略可用作实训大纲的模式。
我们研究确认,成功教师在实训课上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依照分析法教学理论指导的必然条件,也是凸显教学效果好的所需条件。语言课的教学目标与实训课是相同的,教师为取得这些目标而采用的策略是有效的,所以教师也有必要对语言课堂教学进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以获取更大有效度 [梁焕强,2006] 。
二、行为模式在语言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研究教学的过程――成果法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教学的特点是行为模式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全部策略来加以检查的。教师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要将这些策略作为语言能力传播给学习者,有时候将这称为以语言能力或言语行为为基础的学习者培养。它假定教学效果好的实训方法与教学不佳的实训方法的差别主要在于前方法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因素,即各种技能、能力与知识等等,这些对有效的教学有促进作用 [管益杰,2006] 。实训教学是一种技能而教师的任务是使学习者依某些规则行事。
在以提高口语能力为教学目的的语言实训课堂里,相关的行为是口语现象。为了使教师能以此所述的分析法描述这些行为的特征并加以量化,选择易于操作的实训途径,这些被称为低推断范畴,即根据行为特征能清楚地对其定义作阐述的范畴,从而使教师在实时编码情景中取得高度的一致或高度的可靠性。例如,问题类型和等候回答的时间就是清晰的范畴,易于鉴别和量化因为它们反映了形式与功能的直接关系 [Johson,1982] 。这些范畴不用作出抽象的推断,而高推断范畴则刚好相反,需要作出较为抽象的推断。
对实训教学的分析取决于对教师行为低推断范畴的鉴别,而我们相信教师行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与口语能力有关的此类范畴(如教师的提问模式,教师讲话与学习者讲话之比)虽则相当容易鉴别,但从目前语言习得研究或语言教学理论研究来看,还不清楚相同的范畴是否与英语阅读、写作或听力实训教学的研究有关。然而,即使有可能对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的语言教学大纲的教师行为的相关范畴加以鉴别,有效教学的性质能加以鉴定吗?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有效教学无法仅凭低推断技能或能力加以描述。较高层次的范畴对教学理论亦是必要的。正如语言学家Medley所说:能问较高阶的问题是一种能力,而表达问题清晰则不是。有时候问较高阶问题是不合适的,而这样问的学习者不该这样做;有时候表达清晰则不合适。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研究不仅必须考虑到实训教学教师如何表现而且须考虑到他们何时以及为何这样表现。
三、整体法理论在语言实训教学的应用
研究教学与阐述学习者实训大纲的另一种方法是检查教学的整体环境,以图弄清楚教师、学习者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学习的,这叫做整体法。整体法的理论是集中研究课堂活动的性质及意义并涉及到低推断和高推断范畴。整体法隐含了学习者实训的不同目标。整体法所致力达到的实训目标并非都能分解成各自可检验的实训目标。该法强调发展诸如创造性、判断与适应性等的个人素质。这种教学观点反映在有效实训教学的研究之中,有效的教学实践包括:1、教学应在实训大纲的指导下进行。2、对学生的学习有高的期望值。3、教学行为标准要高。4、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积极的。5、给学生的激励与奖赏能促进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梁焕强,2006] 。
这种理论直接的或积极的教学方法是以对基础阶段教学研究为依据的,也适用整体法的“直接教学”。直接教学理念指的是经过实践创新,以实训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使用整理过的结构材料进行的教学,它所指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学习者是清楚的,分配给教学的时间充足且连续性强,教学内容广泛,学习者的语言行为得以监测,教师提的问题处于认知水平,学习者能作出许多正确的回答,给学习者的反馈直接。在直接教学中教师控制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习者能力的教材,引导教学活动 [Penny,1996] 。相互作用的特点是结构性而不是权威性的,学习是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学完一套有序的教材或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材料具普遍性,与成绩测验的题目有相当的一致性 [Krashen,1982] 。因此,直接教学的目标应是理性、具体且具分析性,亦是整体法直接教学的原则。
根据积极教学的理论,整体法直接教学的若干理论解释了有效实训教学与无效实训教学的区别,这些包括课堂管理、结构作业与分组讨论等。课堂管理指的是上课时教师组织与控制学习者行为、动作和相互作用的方法,使教学得以有效地进行。教师良好的管理行为构成了积极教学诸多方面的基础。如前所述,诸如堂上练习时间这样的范畴与教师的管理技能是相关的。在组织良好的班级里,不存在纪律问题,学习者积极投身于学习,这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对成功的期望,管理技能与学习者参与水平有关。当教师的意图清晰,教学活动依学习者所能理解的逻辑结构有序进行时,课程就反映了结构这一概念。
四、整体法理论实训的积极教学措施
与整体法积极教学有关的一个方面是学习者为执行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分组实训以及分组与成绩的关系。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懂得不同类别的分组实训能阻碍学习又能促进学习。我们在实训中发现,在能力不同的小组里,中等程度的学习者在学习成绩方面会有所失而程度低的学习者会有所得。如果他们各自在能力相同的组别,情况会有所不同 [Penny,1996] 。我们认为,特殊阅读组的要求不同于正规教学的要求,其复杂性程度要低得多。因此,能力低的学习者无法学会对高层次的要求作出反应,虽然这些要求会帮助他们有能力参与正规的教学。
根据积极教学理论,有效实训教学取决于诸如堂上练习时间、问题模式、反馈、分组讨论与作业决定以及取决于诸如课堂管理和结构等因素。其中一些属低推断范畴而另一些为高推断范畴。虽然积极教学这一理论是从研究学科教学发展而来的,但我们认为,这一理论对语言实训教学亦有积极的意义。在英语实训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英语水平有限的学习者需要三种能力:1、参与能力,即对课堂要求和完成这些要求所需的程序性规则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2、相互作用能力,即在完成课堂作业时与同辈及成年人作适当的相互作用,对话语的课堂规则及社会规则作出反应的能力;3、学习能力,即掌握新技能,吸收新信息和构建新概念的能力。而且为了在课堂上能有所作为,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这些能力实现其重要的功能。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能清楚地说明堂上作业的要求及预期的结果并表明学习者需作何种努力才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Finocchiaro,1983]。因此,教师能够清楚地说明教学的意图与相信学习者能够准确地完成作业之间有着清晰的联系,教学的组织与讲授依这种联系进行,使得作业与机制要求反映了要求得到学习者预期的反应这一意图。
五、教师要具备的语言素质
虽然有效教学的某些方面可进行操作并作为要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学习者,教师除了教学技能的提高外,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学习,而有效教学的组成部份主要取决于教师所具备的语言素质。
为了使这此素质得以发展,需要除“培训”外的活动,这些活动力图使教师了解指导有效的教学计划、教学组织、管理与教学的原则并加以控制。教学的分析法与整体法方面都必须加以论述。
分析法方面的活动与学习经历反映素质教师的观点:教学可分解为分立的和可培训的技能,运用具体的教学法和技能上课,观摩所示范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整体法方面的活动,反映了教师素质的观点,重点阐明一些概念与思维过程,用以指导教学效果好的语言教师。教师有必要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作出重大教学决定的方法。
结束语
有效进行语言能力实训教学需要学习者和教师的密切配合和角色的转换。实训教师的理念应除了担当指导者的角色外,还须充当自主学习者与研究者的角色。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培训者”的角色,必须指导学习者提出假设并加以检验以及运用掌握的知识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这种方法摒弃了“教学是一种技能”或“教学是常识”的哲学。这两种哲学否认了指导良好教学的原则的重要性。此处所述的教师全面发展的观点力图运用理论来指导并阐明观察与实际经验的意义。
简言之,语言能力实训教学的意图应当是为学习者和学科提供教学理论依据和教学原则,研究和发展一套有效的语方教学体系,学习者掌握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Ur, Penny.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Finocchiaro, M., and Brumfit, C.1983. The Funcional-Notional Approach: From Theory to Practio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Krashen, S.P.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4、Johnson, 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an d Methodology. Oxford: Pergamon.
5、梁焕强.当代英国语言教学研究与探索.山东外语教学.2006.6.1-4.